2023年刘秀祥事迹心得体会(实用8篇)

时间:2023-10-16 22:22:41 作者:雅蕊 2023年刘秀祥事迹心得体会(实用8篇)

军训心得是一个重要的记录和回忆军训经历的方式。工作心得七:严格要求,追求卓越

刘秀祥事迹心得体会篇一

大概大多数人都会这么说吧,天道酬勤,这四个字背后的含义究竟是什么?预计几乎没有人知道。许多人会在结果出来的那一刻,想到自己当初要是努力的话,也许现在的情况不会是这样,但很遗憾,没有如果,也没有当初。老天爷是公平的,他给每一个人同样的时间,都是24小时,但有些人能在24小时里脱颖而出,而有些人却只能碌碌无为。也许有人会说,上天的确是公平的,每一个人都有24小时被分配,但上天给每一个人的天分是不同的,如果天分都一样,那世界就不会如此绚丽多彩。

当我们看不到的时候,有许多人正在为生活而奋斗,我们甚至无法想象他们的家庭环境有多糟糕和落后。十多年前,有一次新闻报道了这样一个男孩的故事,他是个山村的孩子,名叫刘秀祥。当他年幼时,父亲去世了,没有人能帮助他,因此,年轻的他独自一人独自承担起一个家,由他独自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

刘秀祥,这名字是他自己给自己起的,中间的字是他的辈分,而祥则是他的梦想,希望能和母亲过上平安的生活。因为家里没有劳动力,也没有办法种地,刘秀祥就靠出租土地和邻里帮忙度日。刘秀祥于1995年上小学,接触到了知识,开始认识到世界的不同,小学升初中考试,他考了全县第三名,但没钱读初中,就去了一所私立中学,因为在该校摸底考试中名列前茅,获得免试资格。

#新来的刘秀祥,在陌生的环境里,和母亲一起住在这里。读书、工作时,他天天忙忙碌碌,孩子们对青春期很敏感,但刘秀祥却没有时间想别的,学习和生活已经占据了刘秀祥的全部时间。刘秀祥就是这样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来的。之后就换了环境,换了地方看书,刘秀祥因为学习,换了很多家,甚至还因为便宜,住过猪圈。

07年,刘秀祥参加了高考,但由于身体原因,最终落榜,但刘秀祥并不甘心,说服一所中学接收他,让他再读一年,最后进了山东临沂大学。一路上,刘秀祥经历了许多不公正的事情,但刘秀祥都没有在中途放弃,最后靠着坚强的意志,支撑着自己走了过来。背著妈妈去上学的故事,也被媒体挖掘,大肆宣传,他被称为贵州第一孝子。上大学时,学校为刘秀祥安排了勤工俭学和住宿,可以让他安心学习。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刘秀祥到哪儿去了?他回了老家,当了人民教师。

在中国许多偏远地区,有许多孩子由于家庭贫困而无法上学,这些地方的孩子可能由于家庭贫困,或者由于自身的原因而对知识一无所知。并且不知道通过学习可以改变自己的未来,他们很可能会在那个小山村度过一生。从初中开始,刘秀祥还资助了几个穷人家的孩子,其中一些人坚持下来,另一些人中途退出。如此的改变也更加坚定了刘秀祥大学毕业后要回到家乡当人民教师的决心。

回到家乡后,刘秀祥除了上课讲课外,还会到家中、网吧等地寻找失学儿童,希望能透过自己的故事说服这些孩子继续上学。于是,在他近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刘秀祥跑掉了八辆摩托车,让几十个孩子重新回到学校上课。在20xx年,刘秀祥以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被选入中国优秀教师行列,同时他还是当地高中的副校长。

刘秀祥事迹心得体会篇二

,刘秀祥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后,各种帮助也随之而来。临沂大学为他和母亲提供了临时住处,并给他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

入学后,不少热心人士和企业都曾表示愿意提供帮助,但都被他拒绝了。刘秀祥说,他害怕别人是因为可怜他而提供帮助,“我觉得人活着不应该让他人觉得可怜,而是让人觉得可亲和可敬”。

虽然拒绝他人帮助,但刘秀祥却积极帮助他人。

大学期间,他课余时间外出做兼职,并将部分收入寄回贵州,用以支持初中拾荒时认识的三个弟弟妹妹上学。“我每个月给他们每个人寄300元的生活费。”刘秀祥说,两个弟弟妹妹后来考上了大学,现在有着不错的工作。

,刘秀祥即将大学毕业,最初他并不打算回贵州工作,而是计划在外省找一份好工作,然后将工资寄回去,帮助老家那些像曾经的他一样需要帮助的人。

刘秀祥收到了不少企业的橄榄枝,但从家乡打来的一通电话,让他改变了想法。

电话是初中拾荒时认识的一个妹妹打来的,她告诉刘秀祥,自己不想读书,准备结婚了。

通话很短,却改变了刘秀祥的想法。

刘秀祥说,听到妹妹的决定后,他很震惊、心酸,觉得自己必须回去。

就这样,离开望谟八年后,刘秀祥又带着母亲回到家乡,成为打易中学的一名历史老师,不久后被调入望谟县民族中学任教。8月,望谟县高级实验中学成立,他被任命为副校长。

曾经拼尽全力守护梦想的刘秀祥,成了别人的“守梦人”。

刘秀祥说,现在学生最大的问题是迷惘,不明白为什么要读书。他想通过自身经历,告诉那些处于迷惘中的孩子:人生必须有梦想。“如果我没有梦想的话,可能早就放弃了。”

为此,除了常规教学和处理行政事务,刘秀祥还会应邀到各个地方演讲。目前,他已经演讲超过1000场,足迹遍布贵州各市(州),今年8月份还应邀去了浙江宁波。

近年来,刘秀祥先后被授予“中国好教师”“中国五四青年奖章”“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也曾有机会去到更好的平台发展,但他都婉拒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出去可能对我自己会更好,但我更愿意留在这里。”

刘秀祥事迹心得体会篇三

刘秀祥是我最近读到的一个令人感动的人物。他是一个平凡却伟大的人,他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在生活中遇到的许多困难和挫折。我通过阅读他的事迹,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气、坚强和无私的精神。在这篇文章中,今天我希望与大家分享我阅读刘秀祥事迹后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宽容和爱心的力量

刘秀祥是一个农村来的孩子,他的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由于家庭的影响,他从小就受到了严格的教育,他的父亲不仅要求他学习好,在为人处事方面也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刘秀祥并不是一个特别优秀的学生。在学习方面他常常开小差,这也给他父亲带来了许多的烦恼。但是,刘秀祥的父亲并没有放弃他,他一直鼓励他、支持他、欣赏他。正是这位充满爱心和宽容的父亲给了他信心和力量,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第三段:坚强、勇敢和无畏的精神

刘秀祥从小就被教育要吃苦、耐劳、勇敢和坚强。他在学习和工作上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是他没有放弃。他总是用坚强、勇敢和无畏的精神面对每一个挑战。当他惨遭交通事故的时候,他面对的不仅是身体的伤痛,更是心理的煎熬。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他依然坚定地站起来,继续奋斗。这种无畏的精神给予了我很大的启示,也真正感受到了人类的力量是多么的伟大。

第四段:付出和奉献

当刘秀祥在重病时,没有一个人帮他。他的家庭条件很贫困,在治疗医药方面也几乎没有什么帮助。因此,在他恢复身体之后,他决定要回报社会,帮助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这一次,刘秀祥开始了一场自己的行动,希望帮助别人。他利用自己的技能帮助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他不计报酬,乐于奉献。付出和奉献的精神让人们更加敬重,真正产生了社会的价值。

第五段:总结

我的阅读刘秀祥的事迹,让我享受到了他那坚强、勇敢和无畏的精神,感受到人类的力量是多么的伟大,同时也深深地感觉到人类最珍贵的美德就是付出和奉献。今天,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呼吁每一个人,都能够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并乐于分享、帮助别人。在这个社会中,我们应该相互支持,帮助彼此,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刘秀祥事迹心得体会篇四

大概大多数人都会这么说吧,天道酬勤,这四个字背后的含义究竟是什么?预计几乎没有人知道。许多人会在结果出来的那一刻,想到自己当初要是努力的话,也许现在的情况不会是这样,但很遗憾,没有如果,也没有当初。老天爷是公平的,他给每一个人同样的时间,都是24小时,但有些人能在24小时里脱颖而出,而有些人却只能碌碌无为。也许有人会说,上天的确是公平的,每一个人都有24小时被分配,但上天给每一个人的天分是不同的,如果天分都一样,那世界就不会如此绚丽多彩。

当我们看不到的时候,有许多人正在为生活而奋斗,我们甚至无法想象他们的家庭环境有多糟糕和落后。十多年前,有一次新闻报道了这样一个男孩的故事,他是个山村的孩子,名叫刘秀祥。当他年幼时,父亲去世了,没有人能帮助他,因此,年轻的他独自一人独自承担起一个家,由他独自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

刘秀祥,这名字是他自己给自己起的,中间的字是他的辈分,而祥则是他的梦想,希望能和母亲过上平安的生活。因为家里没有劳动力,也没有办法种地,刘秀祥就靠出租土地和邻里帮忙度日。刘秀祥于1995年上小学,接触到了知识,开始认识到世界的不同,小学升初级中学考试,他考了全县第三名,但没钱读初级中学,就去了一所私立中学,因为在该校摸底考试中名列前茅,获得免试资格。

新来的刘秀祥,在陌生的环境里,和母亲一起住在这里。读书、工作时,他天天忙忙碌碌,孩子们对青春期很敏感,但刘秀祥却没有时间想别的,学习和生活已经占据了刘秀祥的全部时间。刘秀祥就是这样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来的。之后就换了环境,换了地方看书,刘秀祥因为学习,换了很多家,甚至还因为便宜,住过猪圈。

,刘秀祥参加了高考,但由于身体原因,最终落榜,但刘秀祥并不甘心,说服一所中学接收他,让他再读一年,最后进了山东临沂大学。一路上,刘秀祥经历了许多不公正的事情,但刘秀祥都没有在中途放弃,最后靠着坚强的意志,支撑着自己走了过来。背著妈妈去上学的故事,也被媒体挖掘,大肆宣传,他被称为贵州第一孝子。上大学时,学校为刘秀祥安排了勤工俭学和住宿,可以让他安心学习。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刘秀祥到哪儿去了?他回了老家,当了人民教师。

在中国许多偏远地区,有许多孩子由于家庭贫困而无法上学,这些地方的孩子可能由于家庭贫困,或者由于自身的原因而对知识一无所知。并且不知道通过学习可以改变自己的未来,他们很可能会在那个小山村度过一生。从初级中学开始,刘秀祥还资助了几个穷人家的孩子,其中一些人坚持下来,另一些人中途退出。如此的改变也更加坚定了刘秀祥大学毕业后要回到家乡当人民教师的决心。

回到家乡后,刘秀祥除了上课讲课外,还会到家中、网吧等地寻找失学儿童,希望能透过自己的故事说服这些孩子继续上学。于是,在他近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刘秀祥跑掉了八辆摩托车,让几十个孩子重新回到学校上课。在20xx年,刘秀祥以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被选入中国优秀教师行列,同时他还是当地普通高中的副校长。

刘秀祥事迹心得体会篇五

的夏天,就在刘秀祥以为曙光即将到来时,黎明前的黑暗却再次袭来……

由于寒暑假打工干的都是重活累活,再加上他一直营养不良,在临近高考的那一周病倒了,导致这一次高考成绩并不理想。

这一次的打击让一直坚强的小男孩初次有了心灰意冷的感觉,就在他觉得对生活充满失望,抱怨上天不公时,无意间翻开了自己的笔记本,里面的一句话重新点燃了他的热量。

“当你抱怨自己没有鞋穿时,回头却发现别人没有脚。”

随后,刘秀祥多次找到了某中学,请求能够给他一次免费补习的机会,校长终于被他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同意了他的请求。第二年刘秀祥如愿以偿的考入了山东临沂大学,成为了一名大学生。

他的苦难故事被各大媒体报道之后,各方的捐赠纷至沓来,但都被刘秀祥回绝了。很多人不理解他为何如此固执,他说道:“一个人活着不应该让人觉得可怜,而应该让人觉得可亲可敬。”

刘秀祥在大学期间,兼职打工赚的钱比之前多了许多。让人惊讶的是,他没有拿着这些钱给自己买衣服和美食,刨除自己和母亲的基本生活费用,他把剩下的钱都捐赠给了在他捡废品时认识的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资助他们读书。

临近毕业时,已经有多家企业找过他想和他签订毕业合同,就在这时,他资助过的一个妹妹打来电话,告诉他她不能读书了,爸爸要她嫁人。正是这个电话,让刘秀祥做出了一个决定:放弃在城市里发展的机会,回到家乡去做一名中学教师。

刘秀祥事迹心得体会篇六

一手拿焊枪,一手拿焊帽,伴着嗞啦的声音火花四溅,这是焊工在工作的场景,他们用两只手配合焊出各种各样东西,可是,假如只有一只手,该怎么工作呢?怎么才能不被四溅的火花灼伤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独手焊侠”卢仁峰,他不但一只手焊接,并且他焊接的还是国之重器,坦克。

16岁定下目标,立志成为焊接专家

1979年,16岁的卢仁峰来到内蒙古一机集团从事焊接工作。从拿起焊枪的第一天起,他就给自己树立了目标:“当工人就要当最优秀的工人,要做焊接专家。”

定下了这个目标后,他给自己列了个课程表,一周七天,一三五学理论,二四六学技术,把它贴在工具箱上,《金属学》《焊接工艺》这样的工具书被翻到卷边,看书的地方被坐出一个坑。为了结合理论进行实操,卢仁峰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加焊50根焊条练基本功,焊条上的每个熔孔都力求做到均匀排列,卢仁峰一练就是三年时间,日积月累的刻苦训练,他的焊接技术日臻成熟。

一次意外成就独手焊侠

1987年,靠着平时勤学苦练,他的焊接技术在一同进厂的同龄人当中已是名列前茅。然而正当他鼓足心劲儿想大干一番时,一次意外却险些断送了他的前程。那时候的机器是没有感应器的,卢仁峰正在机器旁边量尺寸,左手往前一探,脚碰到了机器的开关,这个时候想抽出在机器中的左手已经来不及了。那一刻,卢仁峰没有惊慌失措,他右手拿着焊把试了试,并没有影响,这个时候才去机器后面把切掉的左手捡回来。

卢仁峰的左手粉碎性骨折,并且感染得了骨髓炎,做了八次掌接手术,在医院躺了整整一年。在医院里住院的卢仁峰让他的妻子把所有的书全都搬到病房里来,病房成了他学习的图书室。在别人看来是难熬的住院时间倒成了他工作之外学习充电的宝贵机会。一年的时间卢仁峰啃完了焊接初中高三个阶段的书,正好弥补了他理论知识的不足。

虽然受伤,卢仁峰骨子里却带着军工人的坚韧与乐观精神。对他来说面对的挑战越大,迸发的能量就越强。“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他的一句口头禅。单手焊接,他一练就是5年,厚厚的手套磨破了四五副,以超人的毅力,一跃成为厂里、市里、乃至整个兵器集团焊接技术的技术大拿。经历了8次手掌修正手术,卢仁峰在与病痛的抗争中,逐渐掌握了单手进行焊条电弧焊、氩弧焊等十几种焊接方法,更是完成了“短段逆向带压操作法”“特种车辆焊接变形控制”等多项创新成果。

零失误成就“陆战之王”背后的焊接大将

而卢仁峰没想到的是,更大的挑战即将来临。十几年前,我国正在研制新型主战坦克和装甲车辆,这些新型战车使用坚硬的特种钢材作为装甲。然而这种材料的焊接难度极高。

作为领军人的卢仁峰必须尽快找到新的焊接方法,工人们才能以此为范式而展开规模化生产。为了研制出新的焊接方法,卢仁峰把自己家的煤气罐、煤气灶、厨具都搬到了车间,吃住在车间里,反复琢磨。卢仁峰花费了五年的时间,做了无数次试验,终于对新型钢材的性能了如指掌。甚至仅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的声音,他就能听出其中碳当量有多少,判断出应该采用怎样的焊接工艺。一批新型坦克装甲生产下线,在穿甲弹冲击和车体涉水等多种严峻的考验中,坦克车体依然坚如磐石,密不透风。

20__年9月3日上午,天安门广场大阅兵的27个装备方队如钢铁洪流般驶过,坦克在阅兵场上亮相,而这个王者的王冠是由无数双像卢仁峰一样的工匠之手加冕的。

传道授业,带徒弟与研发机器人两不误

“一招鲜吃遍天”,从最初的只是为了学习一门手艺,一门技术,到第9届全国技术能手中焊接界唯一一位"中华技能大奖"获奖者,卢仁峰跟着中国的坦克战车一起成长,也见证了我国焊接设备的变迁,从最早的完全手摇定参数的设备到今天完全数字化的调整焊接参数,这是“革命性的变化”,如今,不惑之年的卢仁峰对于未来,又有了新的目标。

一是带徒弟,目前他带出的百余名工匠,迅速成长为企业的技师、高级技师和技术能手,有的还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技术能手”等殊荣。并且在他的影响下,他的爱人、弟弟、弟媳一家有8个人都干起了电焊工,成了名副其实的“焊工之家”;另一个是研发机器人焊接技术,解放劳动力,为中国智造20__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认识了一个不服输不怕难,挑战身体极限的顽强的中国制造工人,这是个值得敬佩的匠人,这是种值得传承的匠心。相信我国的制造业能在无数匠人匠心的不懈努力下,大踏步前进。

刘秀祥事迹心得体会篇七

1988年刘秀祥出生在贵州省望谟县,这个地方四周都是大山,贫困闭塞。直到11月才刚刚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在小秀祥四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了,丢下了三个孩子。母亲不堪生活的重压,患上了间歇性精神病,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

后来,哥哥出外打工,杳无音信;姐姐也离开了家,不知去向,家中只剩下母亲和小秀祥孤儿寡母两个人。那年小秀祥11岁,独自撑起了家庭的重担,一个人照顾母亲。

他身单力薄,无力下田干活,就把家里的农田租了出去,换些口粮和母亲糊口。小秀祥一边照顾着母亲的生活起居,一边捡垃圾、挖药材换些生活开支,就这样和母亲相依为命,勉强度日。

背母踏上求学之路

小秀祥从小就具有远见卓识,他认准了只有文化知识,才能改变贫穷落后的生存困境。因此小秀祥学习格外努力,小学毕业时的成绩排在全县第三。可是由于家里经济条件的原因,无法去上最好的县中学,而是去了县里的一所民办中学,以摸底考试第一的成绩免费入学。

小秀祥带着母亲离家来到县城上学,举目无亲,首先要解决的是食宿问题。小秀祥自力更生,在学校旁边的山坡上搭了一间窝棚,在地上挖了锅灶,作为自己和母亲的容身之处,就这样安顿了下来。小秀祥还利用课余时间捡废品、打零工赚点花销,支撑着把书读下去。

三年后,初中毕业,小秀祥考入了安龙县第一中学。

小秀祥又带着母亲来到安龙县开始了高中的求学生活。在县里租不起住房,这里也没有条件再搭窝棚,小秀祥就想办法租下了农户不用的猪圈,每月只需支付十几元钱。小秀祥将猪圈打扫干净,用编织袋遮挡住四周,勉强能够遮风挡雨,算是解决了两人的住处问题。

小秀祥还是一边勤工俭学,一边刻苦读书。长期的营养不良再加上巨大的精神压力,小秀祥终于在高考前病倒了,高考落榜了。

人生谷底的生死抉择

这个多年来一直支撑着他的精神支柱,轰然倒塌了。小秀祥再也坚持不住了,他要离开,永远地告别这个带给他这么多痛苦和磨难的世界。小秀祥默默地收拾着东西,做着离开前的最后准备。

他翻看着自己的一本日记,自己曾经写下的一句话蓦地映入眼帘:“当你抱怨自己没有鞋子时,却发现旁边还有没有脚的人。”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击中了他,小秀祥突然醒悟了。“难道就这样放弃吗?就这样抛下自己的母亲离开吗?我有手有脚,有母亲,还有家,比起那些无依无靠的人不知幸福多少倍,我还可以重新来过!”

小秀祥又振作起来了,他找了个学校复读,准备再次参加高考。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小秀祥发奋苦读,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第二年的夏天,小秀祥收到了来自临沂师范学院(现在的临沂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小秀祥成功了,他抱起母亲喜极而泣。

可是随之而来的学费、路费问题又摆在了眼前。小秀祥下定了决心,“只要能够答应他带着母亲去求学,解决学费和路费问题,他可以不惜任何代价,并且签下协议。”

秀祥带母求学的经历被媒体报道了出来,牵动了亿万人的心,也感动了校方。校方为他和母亲提供了住处,还给他安排了勤工助学的工作,秀祥顺利地开始了大学生涯。

秀祥的生活开始慢慢好转,同时他也没有忘记回馈社会。秀祥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寄回家乡,给他一起拾破烂时结识的三个弟弟妹妹,资助他们上学。

大学毕业在即,秀祥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就业该何去何从的难题,摆在了秀祥面前。此时他一直资助上学的一个妹妹打电话告诉他,她要嫁人了,她不想再继续读书了。

这个电话让秀祥感到非常震惊,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放弃留在城市的机会,毕业后返回家乡,做一名教师。“我要回去,我要告诉他们,梦想的力量有多大。”回到家乡,他可以帮助那些和他曾经是一样的孩子们,通过教育改变他们的命运,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家乡更需要他。

刘秀祥事迹心得体会篇八

寒门家孩子的命运总比同龄人来得更为艰苦,20,家住云贵高原的刘秀祥收到一封录取通知书,他被山东临沂大学录取了。

看着这封录取通知书,刘秀祥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要背精神失常的母亲一起上大学。他说只要学校答应他和母亲一起上大学,什么条件他都答应。

后来,刘秀祥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出来,人们才知道原来在贫困大山深处,还有着这么一个顽强的少年。

谈起刘秀祥的童年,只能用一声叹息来形容,命运早早就对他露出了狰狞的面孔,4岁丧父,10岁哥哥姐姐也相继离开,在这样的打击下,母亲精神失常,迫不得已的他,从10岁就开始肩负起家庭的责任。

为了养活自己和母亲,刘秀祥挖过药材,捡过废品,打零工,工地抬钢筋,睡猪圈,那些我们不敢去想的心酸,他都经历过,在命运对其百般折磨的时候,刘秀祥还是没有选择放弃读书,相反,他深知知识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道路。在一路的跌跌撞撞之后,他成功考上大学。

在事情被报道之后,刘秀祥成了名人,无数人愿意资助他上学,而学校也同意让他带着母亲一起上大学。

刘秀祥的性格天生就很难开朗坚强,乐于助人,在上初中的时候,他意外认识了三个和他相似命运的孩子,对于这三个人,刘秀祥主动承担了哥哥的责任,在上了大学之后,他还资助这三人读书,遗憾的是最小的妹妹最后还是放弃了学业。

毕业之后,刘秀祥参加了为期三年的特岗教师,成为望谟中学的一名老师,他说自己原本可以选择更好的城市工作,但喝水不忘挖井人,他还是想回到西部帮助更多孩子。

刘秀祥在教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只是把读书当成一种消遣方式,抽烟、喝酒、早恋,各种情况出现在孩子身上,这些孩子仿佛对未来失去了信心。为了激励这些孩子,刘秀祥一遍又一遍拿着自己的故事当例子,讲给孩子听。

那个自尊心极强,曾经不愿提及自己的过去,甚至掏钱把学校内报道自己的报纸全部买下来的男孩,如今把自己的伤疤撕开,只为让孩子们醒悟。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