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进制计数法教案(汇总15篇)

时间:2023-11-27 13:10:52 作者:影墨

教学工作计划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对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计划。它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资源,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我觉得我们需要制定一个教学工作计划了。掌握一份好的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16~18页。

1、了解数的产生,理解自然数的概念。

难点:掌握万级以上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都在与不同的数打交道,你都在什么时候用到了哪些数?那么这些数是怎么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关于数的知识。

1、探究数的产生过程。

(1)打开课本,阅读16、17页的内容,请同学讲一讲古代的人是怎么计数的?对古代计数法作一个评价。(不方便所以发明了符号计数法)。

(2)符号计数法和以前的方法比较感觉起来怎么样?(方便很多,但每个国家用法不同,交流起来也不方便)。

(3)后来出现了阿拉伯数字,介绍阿拉伯数字的来源。

2、认识自然数。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1)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例如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一生的心跳约25~30亿次;我国20xx年11月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的总人口是1339724852人等。

(2)用计数器数数,认识十亿、百亿、千亿。

让学生数数: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指出:亿、十亿、百亿、千亿和以前学习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3)在数位顺序表上填出亿级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4)说说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教师指出: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一)、判断:

1、最小的自然数是1。()。

2、没有比前千亿更大的计数单位()。

3、0是自然数,也是整数。()。

4、10个一千万是十亿。()。

5、任意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6、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7、没有最大的整数。()。

8、一个十一位的自然数,它的最高位在十亿位上。()。

(二)、连一连。

10个一百万1000亿。

10个十亿1亿。

10个一千万100亿。

10个一百亿1千万。

(三)、填空:

1、每()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

2、亿级包括()、()、()、()四个数位。

3、一个十二位的自然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4、一个自然数,最高位在千亿位,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5、全世界约有6302309691人,这个数中的两个6分别表示()和()。

(四)、读资料,谈想法。

1、我国每年要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共达到四百五十亿双。

2、据统计,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xx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3、联合国粮农组织20xx年发表声明,指出全世界每年浪费的粮食数量达到13亿吨。倘若这些粮食中有四分之一能够得以保留,就足以养活全世界目前约为9亿的饥饿人口。

学习了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1.10个一千万是,10个一亿是(),10个一百亿是()。

2.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个数位是一级,亿级的四个数位是()。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这种计数方法叫做()。

4.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亿位。

5.有一个整数,它里面有100个一千万,这个数是()。

6.一个数由7个十亿、5个百万组成,这个数是(),读作()。

数学教案-十进制计数法

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数位这个概念,是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本节课的学习对数的认识和对数位的理解起到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

教学重点: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数位的理解。

教学方法:操作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靠打猎为生。他们有时候也会将捕到的幼小动物圈养起来。有一天,有几只小山羊跑到了圈外,一位猎人的妻子正在琢磨着怎样记录圈外的只数呢!

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山羊?

如果要一次性记录小山羊的总只数,猎人妻子就有点为难了,快来帮帮她吧!

二、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

(一)、数小棒。体会10个一是1个十。

提问:怎么摆小棒,就能让猎人妻子一下数出来呢?

学生讨论后发言:

先数出10根小棒放在一堆或捆成一捆,再从1开始数剩下的1个,猎人妻子也可以一眼看出来了。

(及时鼓励、表扬)。

提问:为什么要把10根小棒放一堆或捆一捆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因为人们一般只有10个手指,用手指来数数只能数到10,把10个放一起,剩下的再从1开始数比较方便、好记。

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

2、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3、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说说一捆和一根有什么不同?

(1)、合起来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二)、认识计数器及数位。

1、11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计数器,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1吗?

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3、着重说说十位上的1表示几?个位上的1表示几?

三、活动二:快速拨数,师生互练。

1、教师说数15、19、20,学生快速数出小棒后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古人计数》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古人计数》教学设计3、当拨20时要注意是从19根再添1根组成的,让学生明白2个十合起来是20。

四、活动三:读尺子上的数。

(一)、出示图片:读一读尺子上的11~20各数,试着倒读或背诵。

(二)、教师提问。

根据尺子回答问题:

1、14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

2、和17相邻的两个数是()、()。

3、比15大的数有()。

4、比18小的数()。

5、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五、活动四:走过独木桥。

1、第一关:数一数(看图填数,原题略)。

2、第二关:填一填。

个位上是6,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1416。

1915。

第三关:猜一猜。

在计数器上,我的个位是2个珠,十位是1个珠,你猜我是()。

10+8的得数就是我,我是()。

我的十位是2,个位是0,你猜我是()。

六、随堂练习。

(一)、生生互练。

一人说数,另一人拨出,并说一说,两人互换再练。

(二)、对口令。

1、师生互对。

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

教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

2、生生互对。

七、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教案-课题一:数的产生

教学重点。

掌握数位顺序表及多位数的读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

读法应用及数中零的读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学课本内容.。

2.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内容.。

教师提问:你知道哪些国家的数字?各是怎样的?

(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

(5)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越来越大,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因进位制有很多种,十进制计数比较方便,所以后来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有了数的概念、数字和计数方法,又逐渐发展成较完整的计数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十进制计数法)。

1.说出亿以内的数的计数单位.。

亿以内的数字有哪些计数单位?

2.提问: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

3.亿以内每相邻两个单位的关系怎样?

4.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比亿大的数.。

教师提问:a、九亿再加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要怎样?十亿应写在什么位置?百亿、千亿呢?(教师同步板书)。

b、十亿、百亿、千亿也叫计数单位.我们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c、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明确:a、比千亿大的计数单位,因不常用,暂时不学,所以在千亿的左面用……表示(板书:……)。

b、“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三)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十进制计数法,要把一个数写出来,就要用到数字,

教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数字?(1、2.3、4、5、6、7、8、9.0)。

教师说明:这些数字叫阿拉伯数字.。

2.观察数位顺序表.。

教师提问: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强化右起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3.数位分级(学生自学)。

自学题目:从右边起几个数位为一级,各是什么数级?

个级、万级、亿级有什么异同点?

(四)教学亿级的读法.。

1.下面的数该怎样读呢?(回忆读亿以内数的方法.)。

教师板书:

5000010600040030500。

2.在上面三个数后各加4个0,变成例1.。

(1)学生试读、互相读、小组讨论读.。

(2)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学生讨论:含有亿级、万级和个级的数,按什么顺序来读?

怎样读亿级、万级的数?

什么位置的“0”不读?什么位置的读,读几个?

学生总结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从右起第9位是()位.。

(2)十个一亿是()亿.。

(3)10个一百亿是()亿.。

(4)、、、是亿级,万级有、、、.。

2.判断.。

(1)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2)308040000000读作三千八十亿四千万.()。

3.读出下面每组数.。

(1)656500006500000000。

(2)407040700000407000000000。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十进制计数法,正确读多位数的法则.。

五、布置作业.。

读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1.到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为止,我国总人口达到1295330000人。

2.全国有小学生135479600人。

3.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500000千米。

六、板书设计.。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1、了解数的产生,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特点。

2、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和亿级的计数单位,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2分钟)。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数的产生和十进进制计数法。

2.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特点。

(2)、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和亿级的计数单位,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一)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

认真阅读课本第16、17页的文字并观察图片,(重点理解记忆17页上面的两段话)时间:5分钟,5分钟后比一比看谁能又准又快的回答下面问题。

1、古时候人们记数方法有()、()、刻道记数。后来,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这就是()。

2、现在最常用的数字叫()数字,它是()人发明的。

3、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12、……都是()。

4、一个物体也没有,用()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的。

认真阅读课本第18页并独立补充完整课本数位顺序表后,5分钟再回答下面问题:

1、亿级包含的数位有()、()、()、()。

2、个、十、百、千、万……千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叫()。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二、合作交流。(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合作交流)。

1.一百亿有()个十亿,()个百亿是一千亿。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和()。

2、一个五位数的最高位是(),一个九位数的最高位是(),一个十二位数的最高位是()。

3.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

4.先把下面的数分级再说出它是几位数。

5、32562700000说一说:

“3”在__位上,表示_____。

“5”在__位上,表示________。

“7”在__位上,表示________。

三、质疑探究。

你能读下面两个数吗?

1204000000读作:

103050600000读作:

四、当堂检测。

1、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都是()。

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个、十、百、千、万……千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叫()。

4、一百亿有()个十亿,()个百亿是一千亿。

5、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亿位。

6、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和()。

7、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个数位是一级,亿级的四个数位是()。

8、“千”和“万”的进率是(),请你写出两组进率是十的计数单位。

()与()的进率是十;

()与()的进率是十;

9.判断题。

(1)0,1,2,3,4,5,……都是自然数。

(2)最小的自然数是1。

(3)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4)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

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教学重点。

掌握数位顺序表及多位数的读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

读法应用及数中零的读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教师板书:数的产生)。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数的产生.。

1.学生自学课本内容.。

2.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内容.。

教师提问:你知道哪些国家的数字?各是怎样的?

(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

(5)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越来越大,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因进位制有很多种,十进制计数比较方便,所以后来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有了数的概念、数字和计数方法,又逐渐发展成较完整的计数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十进制计数法)。

1.说出亿以内的数的计数单位.。

亿以内的数字有哪些计数单位?

2.提问: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

3.亿以内每相邻两个单位的关系怎样?

4.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比亿大的数.。

教师提问:a、九亿再加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要怎样?十亿应写在什么位置?百亿、千亿呢?(教师同步板书)。

b、十亿、百亿、千亿也叫计数单位.我们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c、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明确:a、比千亿大的计数单位,因不常用,暂时不学,所以在千亿的左面用……表示(板书:……)。

b、“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三)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十进制计数法,要把一个数写出来,就要用到数字,

教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数字?(1、2.3、4、5、6、7、8、9.0)。

教师说明:这些数字叫阿拉伯数字.。

2.观察数位顺序表.。

教师提问: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强化右起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反思范文

1、知道数是怎样产生的以及数字的演变过程。

2、在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的形成过程。

3、教育学生要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重点难点。

理解数的产生过程。

教学资源。

课件、教学用书。

课时1课时。

备课方式。

在学生自主探究中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情境激趣。

出示0、1、2、3、4、5、6、7、8、9。

问:这些都是什么?

那这些数字都是怎样演变而来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学习《数的产生》。

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

齐读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师:古时候,人们在生产劳动中,逐渐有了记数的需要。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记数的吗?

学习古人的记数方法。

课件16页中的例题。

观察交流古人都是怎样记数的。

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板书并补充讲解。

实物记数。

结绳记数。

刻道记数。

指名读一读问:看到古人的记数方法,你有什么想法?

师:由于古时候人类文明发展的程度较低,还没有数字的出现,人们只有借助一些物品来表示数,确实不方便。

学习数字符号,随着文字的发展,后来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号,这就是最初的数字。

出示课件16页例题。

观察,有哪几个国家的记数符号?

并说说看到这些记数符号有什么感想?

师:数的产生,各个地区的数字不同,交流很不方便。

出示课件17页的图,问:你知道了什么?

师小结:就这样,经过很长的时间,逐渐统一成现在这种通用的阿拉伯数字,用来记录物体的个数。

课件出示17页的例题。

指名汇报。

学生活动。

认真倾听。

仔细观察。

交流汇报。

“实物记数”

“结绳记数”

“刻道记数”

认真记忆。

“太麻烦、不方便”

倾听。

观察。

汇报。

评议。

生观察交流自己的发现。

生阅读识记掌握有关的知识。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自主交流学习中获取知识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在观察中发现新知,并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基础知识。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课件出示练习题。

思考汇报。

师生共同评议。

学生活动。

汇报评议。

设计意图。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总结回顾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自由发言。

学会归纳知识点。

五、作业设置。

我会填:

1、古人使用()()()记数的。

2、阿拉伯数字是()发明的。

3、()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

4、自然数的个数是()。

5、一个物体也没有用()表示。

板书设计。

数的产生。

0、1、2、3、4、5、6、7、8、9。

古人记数:实物记数。

结绳记数。

刻道记数。

数字符号。

数的产生。

《统计》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3页。

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统计图,知道统计的对象,会看简单的统计图。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统计的对象,能看懂简单的统计图。

教学难点:

能看懂简单的统计图。

课前准备:

每组一个篮子,4双筷子,4个小碗,玻璃球若干;小印章30个;统计图2种;多媒体课件;纸花若干朵。

课前交流:

1.给小组的每个同学编号。

2.公布奖励办法,给表现好的小组贴小红花。

3.了解学生的生日,教师对每月过生日的人数做好记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知道大家喜欢看比赛,有一场精彩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想不想去看看?

(教师边播放小猫钓鱼的课件进解说: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参加比赛的队员,他们要参加什么比赛呢?想知道他们比赛的成绩吗?请看一下比赛的记录单)。

(二)指导看图。

师:图上有一条横线,下面分别列出了参加比赛的三只猫的名字,上面的小格表示他们钓鱼的条数,一小格代表一条鱼,涂了几格就表示它钓了几条鱼。

(三)认识统计。

师:看这个图,你能告诉大家什么?

先小组四个人说说,再指名答。

生1:小黄钓了6条鱼,小白钓了5条鱼,小花钓了4条鱼。

生2:小黄钓得最多,小花钓得最少。

生3:小黄是钓鱼比赛的冠军。

生4:小黄比小白多1条,小白比小花多回条。

生5:小白比小黄少1条,小花比小黄少2条。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贴小红花鼓励。)。

师:如果再有一条小黑猫参加比赛,你猜他能钓几条?为什么?

生1:可能是7条,因为图是按6条、5条、4条的顺序排的,再来一只可能钓7条。

生2:可能是3条,因为图是按6条、5条、4条的顺序排的,再来,只可能钓3条。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的也很有道理。看这个图,我们不仅知道了每只小猫钓鱼比赛的成绩,而且知道了谁是冠军,知道了小黄比小白、小花多几条等类似的一些问题。

师:用这样的方法来记录咱们同学之间的一场比赛好不好?

生:(异口同声)好。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我们要举行的比赛,请全体同学参加,高兴吗?先听清比赛的规则。

(1)每个同学必须听到老师“开始”的口令再动手,听到“停”的口令必须住手。

(2)必须用筷子将玻璃球夹到每个人的小碗中,手碰到玻璃球就是犯规。

(3)时间1分钟,由电脑计时。

师:请组长给小组的每一个同学发一个小碗,再发一双筷子。

(学生活动。比赛结束时,要求学生将筷子放回篮子,给动作快的3个组贴小红花。)。

师:谁想把你的成绩告诉老师和同学?(指名3~5人,教师及时做出评价)。

师:大家都忍不住想说,老师也很想知道每个同学的成绩,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这样的一张纸,请组长记录,纸上有一条横线,下面是你们小组四个同学的号,谁夹了几个玻璃球,现在就请组长在谁的上面从下往上盖上几个小印章。(组长注意:盖章的时候要用力,一定要给大家记清楚。)。

(每组一张统计图。)。

(记完后将玻璃球倒入篮内,组长收起小碗。)。

(二)认识统计。

(展示一个组的统计图。)。

师:这是第6小组的记录,从这张图上,你知道了这个小组比赛的哪些情况?小组的四个同学可以先商量一下,商量好了再举手告诉老师和同学。

(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商量的情况。)。

生1:我知道了1号夹3个、2号夹6个、3号夹4个、4号夹7个。

生2:我知道了4号夹的最多,1号央的.最少。

生3:我知道了2号比1号多3个,1号比2号少3个。

生4:我知道了2号比3号多2个,4号比3号多3个。

生5:我知道了1号、2号、3号、4号共夹20个。

(学生边回答,边让被展示的组评价,贴小红花)。

师:同学们刚才说得真好,这个组夹的最多的是4号同学,其他组还有没有比他更多的?是谁?咱们一块来看一看。

师:我们这次比赛的冠军是××同学,我们向他表示祝贺,并发给他一个小奖品。

(三)小结升华。

师:我们刚才记录了每个同学夹玻璃球的成绩,并且评出了冠军,咱们数玻璃球的个数并且记下来的过程就是统计(板书)。

师:我们用统计的方法评出了的夹玻璃球比赛的冠军。了解了小猫钓鱼的一些情况,统计的作用真不小。

三、应用拓展。

(一)统计生日。

生:横线上面一个小格代表一个同学,每个月有几个同学过生日就涂几格。

师:说得真好,我们奖励给这个同学所在的小组一朵小红花。

(学生涂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挑几个同学的作品,一起来欣赏一下。

教师挑两个同学的作品展示。(第一个同学的作品)。

师:先自己评评好吗?

生:有点脏,不算太好。

师:挺谦虚的,谁还想给他评评。

生1:他涂得挺清楚,就是有些地方出头了。

生2:他涂得很准,和老师记录的一样。

师:第一次就涂得这样准,这样清楚,就不简单了。

(第二个同学的作品。)。

生:他涂得很好,不但涂得很准,而且干净整齐。

师;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

(二)统计红花。

师:看黑板,你有什么发现?

生1:6组的小红花最多,得了5朵。

生2:1组、3组、5组的小红花一样多,都是两朵。

生3:2组得了1朵小红花,4组得了4朵小红花。

师:6组的小红花最多,说明6组的表现最棒,你觉得他们哪些地方做得好?

生1:他们发言最积极。

生2:他们反应最快,四个人的动作最快。

生3:他们最守纪律,听指挥。

师:大家说得真好,我们以后就要向6组学习。

四、小结全课。

《计数》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形的两个特征标记分类并正确记录其数量。

2、培养幼儿用语言讲述操作结果的习惯。

活动准备:

图形拼图一幅,标记卡、数字卡若干,各种图形若干,数字印章,印泥、操作用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教学活动。

1、学习用两个特征标记对图形进行分类。

以集体、个别、小组的形式,学习用两个标记卡记录三角形、长方形的不同点。

2、学习按标记记录数量。

幼儿一次按标记集体、分组操作记录相应图形的数量(用数字卡表示)。

引导幼儿学习讲述操作结果。

要求幼儿看着标记图,说一说,图中有几个什么样的图形。

二、幼儿操作活动。

1、分类游戏(幼儿分别取自己的图形卡片)。

看一看,说一说,你的图形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看教师出示标记图,图形特征与标记相符的幼儿,举起卡片站起来。

送图形回家,要求图形必须符合门牌号。

看图按标记记录。学习记录后,说说这幅图里有几个什么样的图形。

十进制计数法【】

读法应用及数中零的读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教师板书:数的产生)。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数的产生。

1、学生自学课本内容。

学生回答:人们在劳动生产中有了计数的需要,比如数人数、物体个数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教师明确: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开始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词数物体的个数,只是知道“同样多”。“多”、“少”,因此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来计数。

2、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内容。

(1)放牧时摆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对应起来,若二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2)人手中的木棒,木棒上有好多道,这就是记录。人们出去打猎时,拿走的武器,每拿一件武器就在上面刻一道,等到人们打猎回来时,再看二者是否同样多,以此来判断武器的丢失。

(3)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过去人们无论采取的哪种计数方式,都是要把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一个地对应起来。

(4)随着语言的发展,便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符号也不同。

教师提问:你知道哪些国家的数字?各是怎样的?

(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

(5)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越来越大,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因进位制有很多种,十进制计数比较方便,所以后来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有了数的概念、数字和计数方法,又逐渐发展成较完整的`计数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十进制计数法)。

1、说出亿以内的数的计数单位。

亿以内的数字有哪些计数单位?

2、提问: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

3、亿以内每相邻两个单位的关系怎样?

4、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比亿大的数。

教师提问:a、九亿再加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要怎样?十亿应写在什么位置?百亿、千亿呢?(教师同步板书)。

b、十亿、百亿、千亿也叫计数单位。我们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c、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明确:a、比千亿大的计数单位,因不常用,暂时不学,所以在千亿的左面用……表示(板书:……)。

b、“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三)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十进制计数法,要把一个数写出来,就要用到数字,

教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数字?(1、2、3、4、5、6、7、8、9。0)。

教师说明:这些数字叫阿拉伯数字。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大小也不同。

2、观察数位顺序表。

教师提问: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强化右起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3、数位分级(学生自学)。

自学题目:从右边起几个数位为一级,各是什么数级?

个级、万级、亿级有什么异同点?

(四)教学亿级的读法。

1、下面的数该怎样读呢?(回忆读亿以内数的方法。)。

教师板书:

5000010600040030500。

2、在上面三个数后各加4个0,变成例1。

(1)学生试读、互相读、小组讨论读。

(2)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学生讨论:含有亿级、万级和个级的数,按什么顺序来读?

怎样读亿级、万级的数?

什么位置的“0”不读?什么位置的读,读几个?

学生总结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从右起第9位是()位。

(2)十个一亿是()亿。

(3)10个一百亿是()亿。

(4)……是亿级,万级有……。

2、判断。

(1)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2)308040000000读作三千八十亿四千万。()。

3、读出下面每组数。

(1)656500006500000000。

(2)407040700000407000000000。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十进制计数法,正确读多位数的法则。

五、布置作业。

读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1、到20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为止,我国总人口达到1295330000人。

2.1999年全国有生135479600人。

3、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500000千米。

六、板书设计。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统计》数学教案

新知识点:

1、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调查及一些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

1、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

2、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及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3、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的统计知识。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和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会把统计的结果在统计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比赛,同学们想一想组织下面的什么活动好?

1、出示:踢毽子、跳绳、拍球、套圈。

学生自由选择。

为了使大家都满意,我们来统计一下。

3、根据数据在统计图上涂一涂。

4、观察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学生。

(2)喜欢()活动的人最多,喜欢()活动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猜测他最有可能喜欢()活动。

(4)你认为你们班最好组织什么比赛?

二、课堂作业:

调查本班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整理后制成统计图。

看统计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看出,一共调查了()名学生。

2、参加哪个组的人数最多?哪个组的人数最少?

3、唱歌组比美术组多()人?

4、电脑组和手工组一共有()人?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统计,统计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非常广泛。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初步的统计知识,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它的用处在于可以直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非常直观。

教学回顾:

四年级数学《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

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及“千亿”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千亿以内的数。

掌握数位顺序表及多位数的读法和应用。

读法应用及数中零的读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教师板书:数的产生)。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数的产生。

1.学生自学课本内容。

学生回答:人们在劳动生产中有了计数的需要,比如数人数、物体个数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教师明确: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开始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词数物体的个数,只是知道“同样多”。“多”、“少”,因此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来计数。

2.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内容。

(1)放牧时摆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对应起来,若二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2)人手中的木棒,木棒上有好多道,这就是记录。人们出去打猎时,拿走的武器,每拿一件武器就在上面刻一道,等到人们打猎回来时,再看二者是否同样多,以此来判断武器的丢失。

(3)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过去人们无论采取的哪种计数方式,都是要把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一个地对应起来。

(4)随着语言的发展,便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符号也不同。

教师提问:你知道哪些国家的数字?各是怎样的?

(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

(5)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越来越大,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因进位制有很多种,十进制计数比较方便,所以后来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有了数的概念、数字和计数方法,又逐渐发展成较完整的计数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十进制计数法)。

1.说出亿以内的数的计数单位。

亿以内的数字有哪些计数单位?

2.提问: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

3.亿以内每相邻两个单位的关系怎样?

4.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比亿大的数。

教师提问:a、九亿再加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要怎样?十亿应写在什么位置?百亿、千亿呢?(教师同步板书)。

b、十亿、百亿、千亿也叫计数单位。我们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c、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明确:a、比千亿大的计数单位,因不常用,暂时不学,所以在千亿的左面用……表示(板书:……)。

b、“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三)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十进制计数法,要把一个数写出来,就要用到数字,

教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数字?(1、2、3、4、5、6、7、8、9。0)。

教师说明:这些数字叫阿拉伯数字。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大小也不同。

2.观察数位顺序表。

教师提问: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强化右起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3.数位分级(学生自学)。

自学题目:从右边起几个数位为一级,各是什么数级?

个级、万级、亿级有什么异同点?

(四)教学亿级的读法。

1.下面的数该怎样读呢?(回忆读亿以内数的方法。)。

教师板书:

5000010600040030500。

2.在上面三个数后各加4个0,变成例1。

(1)学生试读、互相读、小组讨论读。

(2)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学生讨论:含有亿级、万级和个级的数,按什么顺序来读?

怎样读亿级、万级的数?

什么位置的“0”不读?什么位置的读,读几个?

学生总结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从右起第9位是()位。

(2)十个一亿是()亿。

(3)10个一百亿是()亿。

(4)……是亿级,万级有……。

2.判断。

(1)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2)308040000000读作三千八十亿四千万。()。

3.读出下面每组数。

(1)656500006500000000。

(2)407040700000407000000000。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读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1.到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为止,我国总人口达到1295330000人。

2.1999年全国有生135479600人。

3.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500000千米。

六、板书设计。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十进制计数法【】

一、铺垫孕伏.。

(教师板书:数的产生)。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数的产生.。

1.学生自学课本内容.。

2.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内容.。

教师提问:你知道哪些国家的`数字?各是怎样的?

(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

(5)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越来越大,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因进位制有很多种,十进制计数比较方便,所以后来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有了数的概念、数字和计数方法,又逐渐发展成较完整的计数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十进制计数法)。

1.说出亿以内的数的计数单位.。

亿以内的数字有哪些计数单位?

2.提问: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

3.亿以内每相邻两个单位的关系怎样?

4.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比亿大的数.。

教师提问:a、九亿再加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要怎样?十亿应写在什么位置?百亿、千亿呢?(教师同步板书)。

b、十亿、百亿、千亿也叫计数单位.我们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c、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明确:a、比千亿大的计数单位,因不常用,暂时不学,所以在千亿的左面用……表示(板书:……)。

b、“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三)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十进制计数法,要把一个数写出来,就要用到数字,

教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数字?(1、2.3、4、5、6、7、8、9.0)。

教师说明:这些数字叫阿拉伯数字.。

2.观察数位顺序表.。

教师提问: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强化右起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3.数位分级(学生自学)。

自学题目:从右边起几个数位为一级,各是什么数级?

个级、万级、亿级有什么异同点?

(四)教学亿级的读法.。

1.下面的数该怎样读呢?(回忆读亿以内数的方法.)。

教师板书:

5000010600040030500。

2.在上面三个数后各加4个0,变成例1.。

(1)学生试读、互相读、小组讨论读.。

(2)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学生讨论:含有亿级、万级和个级的数,按什么顺序来读?

怎样读亿级、万级的数?

什么位置的“0”不读?什么位置的读,读几个?

学生总结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从右起第9位是()位.。

(2)十个一亿是()亿.。

(3)10个一百亿是()亿.。

(4)、、、是亿级,万级有、、、.。

2.判断.。

(1)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2)308040000000读作三千八十亿四千万.()。

3.读出下面每组数.。

(1)656500006500000000。

(2)407040700000407000000000。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读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1.到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为止,我国总人口达到1295330000人。

2.1999年全国有生135479600人。

3.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500000千米。

六、.。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按群计数》教案

1、引导幼儿了解计数有不同方法。

2、能够以2、5、10为单位进行数群计数。

3、通过计数,体验操作的乐趣。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逐一计数的感知经验。

2、教具准备:轻音乐、演示板(已摆好20个棋子)、图片《按群计数》、不同颜色的圆形卡、操作卡。

难点:会用不同方法计数。

一、图片导入。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理解以不同数群单位2和5进行计数。

4、师小结:2个2个数就是以2个为一组进行数数,5个5个数就是以5个为一组进行数数。

二、运用演示板操作,练习以2、5、10为单位的按群计数。

2、师:请一位小朋友用自己的方法到前面来数一数,还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数法?

3、师:如果10个10个数应该怎么数呢?

4、师:请小朋友取出自己的圆形卡,选出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听音乐,把它依次摆放在自己的桌子上,音乐停止后,小朋友们就要停止摆放了。(幼儿听音乐进行操作)。

三、幼儿游戏《抱团》。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抱团的游戏,老师来说游戏规则:

所有小朋友拉成一个大圆圈,边走边说:"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几个好朋友?"教师回答:"找到2个好朋友。"听到教师说2个后,小朋友们就要2个2个抱在一起,然后,教师再找一名小朋友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2个、5个、10个)2、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按一定的数群计数,可以生活中试着按2个、5个、10个分别数一数物体。

四、活动结束。

附:

排队数人数玩法:将幼儿按男女排成两队,每队指定一名幼儿数人数,按2个为单位数人数,说出总数。再分别指定幼儿按5个、10个为单位数人数,说出总数。

(生活中,可以让幼儿2个2个数筷子;5个5个数加餐;10个10个数器械等。)。

十进制计数法

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

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及“千亿”内的数位顺序表和,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千亿以内的数。

掌握数位顺序表及多位数的读法和应用。

读法应用及数中零的读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教师板书:数的产生)。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数的产生。

1.学生自学课本内容。

学生回答:人们在劳动生产中有了计数的需要,比如数人数、物体个数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教师明确: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开始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词数物体的个数,只是知道“同样多”。“多”、“少”,因此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来计数。

2.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内容。

(1)放牧时摆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对应起来,若二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2)人手中的木棒,木棒上有好多道,这就是记录。人们出去打猎时,拿走的武器,每拿一件武器就在上面刻一道,等到人们打猎回来时,再看二者是否同样多,以此来判断武器的丢失。

(3)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过去人们无论采取的哪种计数方式,都是要把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一个地对应起来。

(4)随着语言的发展,便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符号也不同。

教师提问:你知道哪些国家的数字?各是怎样的?

(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

(5)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越来越大,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因进位制有很多种,十进制计数比较方便,所以后来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有了数的概念、数字和计数方法,又逐渐发展成较完整的计数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板书课题:)。

(二)教学。

1.说出亿以内的数的计数单位。

亿以内的数字有哪些计数单位?

2.提问: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

3.亿以内每相邻两个单位的关系怎样?

4.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比亿大的数。

教师提问:a、九亿再加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要怎样?十亿应写在什么位置?百亿、千亿呢?(教师同步板书)。

b、十亿、百亿、千亿也叫计数单位。我们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c、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明确:a、比千亿大的计数单位,因不常用,暂时不学,所以在千亿的左面用……表示(板书:……)。

b、“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

(三)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我们知道了什么叫,要把一个数写出来,就要用到数字,

教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数字?(1、2.3、4、5、6、7、8、9.0)。

教师说明:这些数字叫阿拉伯数字。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大小也不同。

2.观察数位顺序表。

教师提问: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强化右起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3.数位分级(学生自学)。

自学题目:从右边起几个数位为一级,各是什么数级?

个级、万级、亿级有什么异同点?

(四)教学亿级的读法。

1.下面的数该怎样读呢?(回忆读亿以内数的方法。)。

教师板书:

5000010600040030500。

2.在上面三个数后各加4个0,变成例1.

(1)学生试读、互相读、小组讨论读。

(2)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学生讨论:含有亿级、万级和个级的数,按什么顺序来读?

怎样读亿级、万级的数?

什么位置的“0”不读?什么位置的读,读几个?

学生总结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从右起第9位是()位。

(2)十个一亿是()亿。

(3)10个一百亿是()亿。

(4)、、、是亿级,万级有、、、.

2.判断。

(1)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2)308040000000读作三千八十亿四千万。()。

3.读出下面每组数。

(1)656500006500000000。

(2)407040700000407000000000。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正确读多位数的法则。

五、布置作业 .

读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1.到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为止,我国总人口达到1295330000人。

2.1999年全国有生135479600人。

3.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500000千米。

六、.

1、数的产生2、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