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间自己的房间读后感(通用5篇)

时间:2023-10-07 04:46:28 作者:纸韵 2023年一间自己的房间读后感(通用5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间自己的房间读后感篇一

早在大学选读女性主义小说时,老师就推荐了这本书。虽然多多少少也看过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奥兰多》,《一间自己的房间》一直久闻大名,没时间去看。(一直在摸鱼!)

总而言之,本届书展让我找到了这本好书。作家榜经典文库出的这本书,装订阅读舒适,纸张触感光滑柔软,字体排版宽松易读,还搭配有符合书本内容的插图——一边读书一边看一些名家画作真的蛮好!总之,除了在释义上的一点遗憾,我找不到任何问题。

摘抄了不少句子,读完整本书也不想分成若干章节来赘述,但我觉得那句“500英镑、一间屋子”的总结,其实已经很到位了。当然,对这句话的理解,还是要看完整本书才能真正领会。只看字面意思,很容易对伍尔夫产生误解,尤其是她出身极好,拥有体面的家庭和幸福的婚姻。如果只从她的个人生平和这句话来解读,难免不会把她理解成一个高高在上、指点江山的女性。(上等人bot投稿预定?)

但是话又说回来,这样出身的人写作比比皆是,为何又要对伍尔夫那么苛责?

500英镑、一间屋子,是女性独立和自由的象征。在她写作时的前几个世纪,女性还被拘束在房间中,生儿育女、苦心劳作,却无人理解她们的付出。若要提笔,她们便会受到嗤笑。即便是上流社会的女子(或者说恰恰是她们)想要创作,都必须小心翼翼,无比谦虚、无比谦卑。一本书信集,几乎就是全部了。

这要怪谁呢?因为英国的继承法,女性自古便是贫穷的。女儿的母亲没有为她们留下足够多的遗产,以至于女儿要为生计发愁,女儿的女儿也只是重复相同的命运。她们也无法接受好的教育,总是生活在一种紧张、压迫的感觉中。那些高高在上、指手画脚、热衷评判女性、用条条框框定义女性的男性无处不在(也就是现在的爹味男);这些男性必须、不得不、一定要这样打压女性,因为只有这样,他们的傲慢自大才能得到满足,他们得到了无私的温柔,才能转头继续回到自己的世界里去战斗——毕竟男性是这样的一种生物,受本能控制,好斗、独占欲强、热衷占领和掠夺;但同时,他们又热爱受人吹捧,依靠她人的肯定得到自信。最差劲的男人都比最优秀的女人好——他们一边这样说,一边安心接受女人的奉献和爱慕。

为何女性写小说那么难?因为她们身处在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里。

首先,她们的物理环境恶劣。或许是贫穷让她们无心写作,或许是教育程度低让她们不会写作,或许是别人的责难(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有)让她们不敢写作。总之,女性要写作,舆论和生活条件能够提供的帮助——几乎没有或只有负面。

其次,女性的心理环境让她们写不出好作品。在当前,我也能感觉到(包括我自己)对另一性别的愤怒、怨恨或者说最轻微的就是——指责。一旦意识到性别差异,我们就无法再用自然、自由的态度去进行创作了。我们的自我表达欲太多,不自觉便要吐露怨恨。虽然创作确实就是自我表达,但如果作品里只剩下了控诉,那么作品便很难成为好作品。

男性作家在这方面就很少有桎梏。因为没有怨恨——作为男人这一性别,他们没有怨恨。他们是被鼓励的那一方,自然拥有自由。但是,男人也可能成为穷人,作为穷人,他们或许会有控诉。但是,有多少我们阅读的传世著作是满怀怨恨的呢?书写它们的男人们也有不少一生都是贫穷的,可他们的重点从来不在抱怨、憎恨、无限地宣泄自我之上。毫无疑问,这样的作品肯定存在,但它们……没有存留到今天。

这无疑给了我一个启示:固然这个社会是男女不平等、存在性别歧视的,但作为小说家、想要奉献一篇让自己也满意的作品,最好不要夹带太多的私货,而是从更上位的角度去描写——作者大可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但不能被他人的情绪裹挟。她写出的应当是具有一些普遍意义的、超脱时代局限性的东西。

“伟大的思想都是雌雄同体的。”我对此的翻译是:想要获得所有人的共鸣,必须适当地进行两性化思考。也就是说,在利用自己性别的特点进行观察、梳理、构思之后,要用两种性别的思路去创作作品。做到这一点,至少可以唤起同时代男女(或者跨性别等其他性别人群)的共鸣。之后,如果能够广泛观察、接触、体验,或许就会创作出跨越时代的好作品。

毕竟,从我自身的体验来看,一旦发现某些男性作者创造的女性角色都是花瓶,或者本人发表过厌女言论,即使他的作品在当下被吹得多伟大、或是得过多少奖项、甚至走出国门为其它地区的人所知,我也不想读了。

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伍尔夫用一句很简单的话概括了她的想法:女人想要写小说,她就必须有钱,还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就好像刘玉玲的fuckmoney一样,当她有了钱,自然可以对很多男人说(但或许不是全部):fuckoff!关你屁事!

500英镑是什么?

是经济的独立,是体验人生的资本,是独立思考的种子。温饱思淫欲这句话耳熟能详,也就是说满足了基本的温饱才能开始考虑别的(比方说,搞黄色xxx),创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诚然有艺术家过得很清贫,但不可能要求说只有过得清贫才能做艺术家吧?若是持有这种意见,艺术或许会不死,那至少也是半死不活了。

这个房间里,男性是不受欢迎的——或者说,任何人都不受欢迎。没有说教、没有束缚——虽然在现代,很多女性有自己的房间,但她们其实并不真正在心灵上拥有。联想到很多女性开始婚前买房——个人认为婚前买房和伍尔夫的“自己的房间”概念有点相似。当她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时,才可以尝试在她的丈夫面前挺起腰板。所以,2020年的女性不仅要有经济独立,最好还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不论多小。

从这本书里得到的信息,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第六章。我们现在得到的,又比伍尔夫那时代有了进步,但这种进步可不是整个男性群体给我们的——是一群女性,和一些具有女性思维的男性争取而来的。毫无疑问,任何进步都是艰难的。如果只是在嘴巴上说说男女要平等、男性为什么不平等对待女性,那其实毫无意义。难道穷人嘴巴上抱怨两句,贵族老爷们就会把自己的家产拿出来分给大家?且仔细回想一下咱们的前辈们是如何做的——少抱怨,将自己的诉求合理表达并让更多人知道,并在现有的环境里努力争取——我觉得这是伍尔夫想表达的。我们不是生在最好的年代,我们的女儿的环境或许给更好,但这都得靠我们去争取(就像我们的母辈做的那样)。不要娇滴滴、不要沉浸在短期的性别红利,努力做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只有每一位女性都这样做了,并且用自己的行为感染身边的男性,才能让人真正去尊重。

总而言之,不搞性别对立,要独立自主,用两性思维去思考,这或许就是伍尔夫整本书给我的最大感触吧。写小说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说回遗憾,这也是看到豆友的一个评论:在这样一本书里,出现“女作家”、“女小说家”或者是“女诗人”之类,而男性只会以“作家”、“小说家”、“诗人”的方式提及,不得不让人感到女性仍然是——在通常概念中也仍然是——排除在男性之外的一个角色。男性是模板、参考物,是man,是人(man),而女性不是。

不知道这种状况何时能改变?

一间自己的房间读后感篇二

各种形形色色的女人的生活,也许是两手叉腰,站在街头巷尾的女人,戒指深深地嵌到肥胖臃肿的手指里去,或者是坐在门洞下的老太婆,或是那些漂亮女人,她们的脸像日光和乌云下的海水一黑一亮。或是在车水马龙的都市生活中奔波,在物质的漩涡里晕头转向。

这是一本“妇女和小说”为主题的意识流小说,可恨的翻译,不仅没翻出伍尔夫的味道,连通顺的话都翻不出来。花时间看完,也只是抓住一些零零碎碎的片段。作者疑问为什么图书馆里都是无数男人书写女人的作品,而没有女人自己记录的历史,为什么妇女不曾震动一个帝国,或者率领过一个军队去打仗,为什么女性写不出来莎士比亚的剧本。

一个多世纪过去,女性权力已经得到基本保障,女性可以上学,结了婚的女人有法律保护她的财产,有选举权,不再是十个一打的生小孩,不再被当成不合理的生物被关在房里,足不出户,或者仿佛从婴儿起就开始做事。

在伍尔夫的眼里,一个女性成为自己比什么都要紧,我们努力去赚钱,有一间自己的屋子,是让我们与现实生活在一起,过一种有活力的生活,是思想独立,经济独立,而自己的房间意味着自由、财产、庇护和心灵的归所。但是,你有一间自己的屋子吗?一间没人打扰完全属于自己的屋子。

仔细想想,从4岁起,我就拥有了自己的物质意义上的房间,一个大床,一个书架,一个衣柜,但这却不是一个让我的心智完全自由的空间,直到现在我对外界的依赖,对黑暗里一个人独处的恐惧,对表达真正想要东西勇气的缺乏,对女性应该得到各种关怀的不平等思想,都真实的存在着。

假使我有自由的习惯,假使我去观察人类,而不是总看人与人的关系,也要看人与现实的关系,看历史的发展,看自然的天和树,假使我能平静客观的思考而不是胆怯消极,假使我能认清我们的关系是对这个现实世界,而不仅是对男人女人的世界,那么女性的敏感细腻会是一种恒久的力量,使自己获得内心平和满足。

小的时候爱看书,只求内心愉悦,不为功名利禄,恍惚之间错过了太多美丽的阅读时光。无论清晨抑或日幕,安静一隅,自今日启。

一间自己的房间读后感篇三

“我希望你们可以尽己所能,想方设法给自己挣到足够的钱,好去旅游,去无所事事,去思索世界的未来或过去,去看书、做梦或是在街头闲逛,让思考的鱼线深深沉入这条溪流中去。”

足够的钱让我们有时间去做真正喜欢的事,一间自己的上锁的房间让我们有空间独立的思考、不用理会外界的评价。虽然是对女性同胞的寄语,不过适合每个个体。

在这个男女依然未达到平等的时代,女性要忘记父权社会给予我们的枷锁和桎梏,忘记外界的声音,努力实现自我。同时能发声的就发声,毕竟不是每个女性都有条件去成为她自己。社会一点点的改变对于推进男女平等都是弥足珍贵的。真正平等的表现,就是我们不再以所谓的性别、种族、肤色、年龄等各种传统的划分标准去衡量评价一个人,而是将之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去认识。事实上,个体差异往往大于其他任何差异。解除刻板形象,撕下传统面具,真实面对和表现本真的自我,个体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享受生命的美好。

一间自己的房间读后感篇四

伍尔夫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她揭示社会对女性残酷的不平等认知,捍卫女性同样值得尊重的权利,她不是女权主义者,她只是在客观地反应现实。

我是被这本书的题目吸引了,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我不知道这句话会不会引起别人的共鸣,但对我而言,却说到了心底。不到6岁的时候我就拥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现在想起来,房间很小,也有点破旧,冬天还有点不太暖和,但我非常强烈的跟我妈说,我想自己睡,我长大之后,她总说,从小就那么特性!

是啊,其实我是个性很强的人,对待不喜欢和无感的人和事,包容性是很差的。但反之,也会毫无理智的热爱和支持!

为什么那么渴望拥有自己的房间呢,因为那是属于你自己的天地,不被打扰,不用掩饰,不必客气,不需虚伪的寒暄。这些浪费人生命的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加反感,并果断逃离。

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条件和运气能够成功躲避的!伍尔夫出生于十九世纪末,在她的青春时期,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是在男权社会里,女性受到的欺凌,面对的困境,他们的一生围绕着生儿育女,杯盘碗筷,连一声无声的反抗都没有,可以选择的只有承受。可是很多女性他们同样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但是没有机会,没有人承认他们的才华,社会的偏见像一个巨大的染缸,把她们都染成了愚蠢又无知的角色。

我们很熟悉的《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在一间不断有人出出进进的公共客厅里完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外面有狗吠,屋里有人扰,钱还得挣,身体还不好。”可是辛苦完成的作品却被那些天生具有迷之自信又如此普通的男性,说成是女性无聊时的幼稚发泄而已。

一个人一直生活在逼仄的空间,她的视野和感知就会发生一些错乱,夏洛蒂·勃朗特为了1500英镑就把《简爱》的版权卖了,大概折合人民币1.3万左右。但是也无需惊讶,如果我们生活在那个年代,如果我们有那样一身才华能够换来真金白银,你也会那样做的,因为你太贫困了,你无法为了所谓的远见和清高保持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优雅姿态。因为你要在那样的乱世生活下去。

一间自己的房间读后感篇五

阅读《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明显感觉到伍尔夫意识流创作的风格。文章开头讲述花园漫步,餐食,图书馆与教堂等内容,运用了大量叙事与描写,看似和主题毫无关联,但俱在铺垫下文追溯女性写作的历史,女性写作处处受到压制,又和前文琐碎的日常形成呼应。

文中伍尔夫提出,如果要写作,必须有一年500磅的收入,和一间门上有锁的房间,这是整个文章的主题思想,她直言不讳500英镑代表思考的力量,门上的锁代表独立思考的力量。这就又让人联想到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娜拉就是伍尔夫所说的在家里呆了几百上千年的女性,离开家势必走投无路,而在家里也不会有任何创作和成就。

更具体一点讲,500英镑和一间房间可以保障女性不再为生活所迫,永远拥有食物、房子和衣物,不需要再为男性洗衣扫地,打扫家务,拥有空间和空暇可以思考。它不仅是物质的,它还是精神的,女性将摆脱对男性的精神依赖,获得精神的独立,远离负面情绪。“我不需要付出精力和苦力,心中的憎恨和痛苦也消失了。我不恨任何男人,反正他们无法伤害我;我不用取悦任何男人,反正他们无法给我什么。”

抱着这样的疑问,我看到一个有趣的史料,1928年伍尔夫在剑桥发表这篇演讲后,写过《再别康桥》的徐志摩同年在苏州也做过一篇叫做《关于女子》的演讲,甚至其中引述了伍尔夫“一个房间和500磅”的理论,但不同的是,徐志摩话锋一转,用伍尔夫提到的大量女性作家的例子,来说明女权走在世界前面的英国也是这100年才开始有女性写作的,男女不平等是全世界普遍的,中国女子不必为此不平。他强调“成问题的是女子心理上母性的牢不可破,那与男子的父性是相差得太远了。”演讲最终他也像伍尔夫一样对当时的女子提出期望,他说道“期望她虽则身体与心肠的温柔都给了她的郎,她的天才她的能力却得贡献给社会与人类。”

但也许在当时,她的这些发言已经属于离经叛道。对比其他一些女性主义者,伍尔夫在女性主义这个问题上,显得并不那么纯粹,她所谓的“雌雄同体”的写作观,某种程度上仍然是按照男权的思想来建构的。

虽然后来伍尔夫的房间理论也被其他人批判,但不可否认,她对于男权的认识,以及女性应该如何独立和发出自己的声音,时至今日仍然值得借鉴和深思。期望中国的女性能够像伍尔夫所说的那样:“我想请大家去写各种各样的书,不管书的主题多大或多小,都不要犹豫。我希望,大家无论通过什么方法,都能挣到足够的钱,去旅行,去闲着,去思考世界的过去和未来,去看书做梦,去街角闲逛,让思绪的钓线深深沉入街流之中。”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