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年级小池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案及教学反思(汇总7篇)

时间:2023-09-25 12:49:14 作者:翰墨 2023年一年级小池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案及教学反思(汇总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小池教学设计篇一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初步掌握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

(学生交流)

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的小朋友到美丽校园去。

二、自主探索,维持兴趣。

1、初步感知。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在美丽校园里,你们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生3:这里有一面国旗。

生4:这里有小朋友在踢球,有小朋友在跳绳……

2、数数交流。

提问:美丽校园里有好多东西,你们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教师说明:我们在数图中这些人或者物体的个数时,先数比较少的,再数比较多的,也就是说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数出数量是1的。

师:图中数量是1的有哪些?

生1:一面国旗,一座楼房,一位老师 ……

师:(表扬)同学们说得好。一面国旗、一座楼房、一位老师,都可以用几表示?

生:用1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1,老师领着学生读一读,学生自己再小声读一读。

数出数量是2的。

师:图中数量是2的都有哪些?

生1:有2个同学在跳绳,2个同学在给老师敬礼……

生:用2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2,请学生读一读。

依次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认读1~10各数。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读一读这些数。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10,让学生辨认(顺次认、打乱认)。

3.数数身边的实物。

三、课堂演练

练习一 1、2题

四、小结提升,兴趣延伸

谈话:数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吗?你们打算今后怎样做?

学生自由谈论。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 2 3 4 5 6 7 8 9

一年级小池教学设计篇二

1、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并能进行换算。

2、会用大面额人民币付钱,体会付钱方式的多样化。

3、感受大面额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勤俭意识。

教师准备:不同面值大面额人民币,教学软件,学生学习材料。

学生准备: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学具。

(一)、复习引入

学生: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元、角、分三个单位)

教师:你能说说人民币之间有什么最重要的互换关系吗?

学生:1元=10角,1角=10分。

(教师板书此关系式)

(教师出示课题:大面额人民币)

教师:他们就在我们数学书里第73页上等着你们呢!快去找一找他们吧!

(二)、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1、教师:孩子们见过他们吗?在哪儿见过?

学生1:我在超市里见过。

学生2:我在老师收学费的时候见过。

学生3:我在商场里见过。

2、教师:用过他们吗?什么时候用过?

学生1:开学交学费时我用过。

学生2:我和爸爸、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付钱时,妈妈让我去付钱,那时用过。

3、教师:孩子们既然见过、用过这些新朋友,那你们一定也认识他们吧?下面就请你跟同桌的孩子相互介绍介绍新朋友吧!

教师:有谁愿意把新朋友介绍给全班的孩子听一听。

(学生上台用教师准备好的教具展示并板贴)

学生介绍认识人民币的方法;(教师表扬发现人民币正面主席像的孩子,并给学生简要介绍主席)

4、教师:今天我们的新朋友们要去参加人民币王国里举行的一次化装舞会,他们想请你们帮他们检查检查他们化的装好不好,别人还能不能认出他们来。

(教师出示多媒体游戏内容)

一年级小池教学设计篇三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

生:喜欢。

师: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寻找美丽的春姑娘。

(课件出示各种春景图,学生欣赏)

师:你们找到春姑娘了吗?有什么发现?

生:略。

用现代化的手段让学生“走进”春天,到学生最熟悉的生活中去感知春天的景象,感受到春天明丽的色彩和蓬勃的生命力,使学生自然的进入情境,为后面诗的教学打下情感的基础。

2、诗中找春:

师:我也找到春姑娘了,她就藏在一首小诗里,请大家读一读《柳树醒了》这首小诗,把课文读正确。

生练习读文。

我们来比一比谁读的最准却,最通顺,别人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认真听。

(报名读,评价)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那么你们也一定会找到春天吧!读读小诗快把春天从小诗中找出来。(学生读文,思考)

3、想象说春:

师:春天真神奇,就像一篇篇美丽有趣的童话故事,让我们展开想象再读一读小诗看看你的小脑袋里会出现一幅什么样的美丽画面,你可以轻声朗读,也可以闭目想像。(播放音乐,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想象)

师:谁来把你想象了一幅画面,想看看吗?(放课件,动画)

4、朗读悟春:

师:在你们的小嘴里,春天就像一幅七彩图画,你们在把这幅美丽的图画通过读表达出来吗?(学生自读课文)

师:把你喜欢的小节读给小组同学听一听。(小组互读互评)

师:谁读给我们欣赏欣赏?(指名读,评价)

师:我们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还可以加上动作表演表演,能背的就背一背。

(生自由表演读一展示表演读)

【教后反思】

整节课,我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一开始,我用现代化的手段让学生“走进”春天,到学生最熟悉的生活中去感知春天的景象,感受到春天美丽的景色,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情境。然后让学生从整体入手,以读为主感知春天,了解柳树醒了,实际上是春天到了。在读中用 “诗中寻春”代替你读懂了什么这样一种形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同时巧妙地将春的气息融入教学的每一环节,在读中初步感受春天的美丽后,让学生借助课文内容配上音乐想象美景,将积累的语言材料变成形象的画面,从而获得丰富。生动。独特的感受,再让学生将所见所闻所感说一说,让“画”又变成 “话”,从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最后,让学生运用课内外积累的规范的语言,自由地表达出内心独特的情感体验,感受学习语文带来的乐趣。

通过这节课,使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应根据大纲要求能动地发挥作用,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索活动,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自主学习。

一年级小池教学设计篇四

学生自己读,边读边想刚才老师问的问题:课文里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让学生回答问题,并板书:春雷

春雨

春风

春燕

小朋友

请5名同学分别读5小节,其他同学认真听

让学生回答问题,并板书:春雷            醒

春雨            软

春风            绿

春燕            飞

小朋友          长高了

细读课文

齐读:以男生、女生分别读4小节,最后齐读第5小节的形式

齐读:每大组各读一小节,最后一节齐读

4人小组合作读课文,比比哪一小组合作得最好,我要请合作得最好的小组上台来读

请一小组上台来合作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

对同学进行评价

现在女同学和男同学换一下,比比是女同学读得好,还是男同学读得好。

对学生读进行简单评价

解释“柳梢”的“梢”是指柳条的末端,

全班齐读,再读一遍,能背的可以试着背一背(根据板书)

根据学生的背诵情况来评价,指出哪些是要注意的地方

课后反思:

在评课时,张老师建议以这样的导入展开。我也觉得很好。

展示作品,导入新课。(美术课上老师请小朋友画过)

1、分小组展示春天的图画。

一年级小池教学设计篇五

1.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及观察、比较、概括、实践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多媒体课件、模拟钱币。

一、情境导入

1.通过看录像,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2.对人民币你有哪些了解?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随机处理。

二、探究新知

1.独立识别人民币。

2.说说识别方法。

3.分类。

(1)纸币、硬币各有什么共同点、不同点?

(2)元币、角币、分币的币种?介绍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币。

4.和电脑娃娃比赛,看谁先说出人民币的面值。

5.例2:购物游戏。

6.独立完成第4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汇报。

7.例3。

9.实践应用

1元钱能买什么?

10元钱能买什么?

三、拓展创新

1.每个书包35元。

(1)我的钱正好买一个,你猜猜我最多有几张面值十元的?

(2)如果付的钱全是面值十元的,你猜猜我付了多少张?

2.谈话升华。

四、全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沈阳市沈河区朝阳一校

一年级小池教学设计篇六

1、认识常见人民币面值及特征。

2、知道人民币的用途及一些意义。

3、了解简单的钱币兑换关系,并学习简单的粘补技巧。

认识人民币面值,人民币的兑换关系。

1、各种面值人民币。

2、一些日常用品及价格单。

一、了解人民币

1、出示人民币,教师:这个是什么?有什么用呢?

2、教师:对,是钱,钱是一种拿来交易的东西,比如用来买玩具啊,买生日蛋糕啊,或者请别人干活要给钱给别人啊。我们中国制造出来的钱叫人民币。

二、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在黑板上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给幼儿观看,请幼儿仔细观察有何不同。

2、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3、教师纠正、肯定幼儿的说法。

4、简单告知幼儿人民币的基本货币单位是圆角分。

三、人民币的兑换

1、出示2角的人民币,请幼儿说说可以兑换成几张1角的人民币。

1、粘补残缺的“人民币”。

2、角色游戏:购物。

1、教学活动准备充分,所用的真币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对幼儿很有吸引力。他们兴趣高,都乐于表现自己的想法、看法和做法,比如告诉幼儿人民币不能撕毁,这是犯法的,幼儿都很认真的和老师一起把撕烂的钱币粘补好。通过给幼儿自己认真观察,给他们了解可以通过颜色、数字的不同,认识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3、老师适时把自己当成幼儿,既是活动的主导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和老师打成一片。

4、本次活动整个过程幼儿很活跃,超乎我本人想象中,以为会是枯燥的一节课,但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了解教材,更加要去了解幼儿。

5、如果再上这节课,我会在此基础上,加入故事情节,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故事让幼儿更深地了解人民币,并提升他们的爱国情怀。

一年级小池教学设计篇七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人民币”。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角、分的换算。

2、知道爱护人民币和合理计划、节约用钱。

3、初步培养推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准备:投影仪一台,打有5分2枚、2分5枚、1分10枚硬币的胶片一张,大红花10朵。

学生准备:5分2枚、2分5枚、1分10枚的硬币。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用投影仪出示打有5分2枚、2分5枚、1分10枚的硬币图,边指图边说:“今天,老师要看看同学们,看谁上课时最爱动脑筋,最爱交流汇报,老师就给最聪明的同学戴上大红花,希望每个同学都能争取。好吗?”

生:好的。

师:用图上的硬币,你能用几种方法凑成一角?能说一说,并写出算式吗?

师: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5分、2分、1分硬币,像老师这样,按图在书桌上排列。(图略)

二、引导探究,动手实践

1、小组活动:每4个同学为一组,小组协作活动,通过摆一摆、说一说、议一议,动手实践,合作研究,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的汇报师板书:

(1)2个5分就是10分,等于1角。

算式为:5分+5分=1角

(2)1个5分、2个2分、1个1分是10分,等于1角。

算式为:5分+2分+2分+1分=1角

(3)5个2分就是10分,等于1角。

算式为:2分+2分+2分+2分+2分=1角

3、深化研究:师:除了以上的三种凑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先摆5分的,再摆2分的,最后摆1分的。

师:好的,你真聪明。(师给他戴上一朵大红花)。你能具体说出摆的方法和算式吗?

生:1个5分的、1个2分的、3个1分的。

算式为:5分+2分+1分+1分+1分=1角

三、交流论证,学以致用

生:5分的摆完了,那么可以用2分的、1分的来摆,凑足10分就是1角。

师:你真了不起。(师给他戴上一朵大红花)。现在照这位同学说的,再进行小组讨论,说出凑的方法,写出算式。

(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自由讨论,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师:数一数,用图上的硬币凑成一角的方法共有几种?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生:共有10种方法。没有其它的方法。

师:同学们通过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议一议、交流论证、归纳总结,写出了10种凑法和算法。戴上大红花的10名同学为这次活动课的“智慧之星”。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2个5分、5个2分、10个1分凑成一角的10种方法。希望同学们把这节实践活动课的研究方法用到以后的学习中,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