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买文具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大全9篇)

时间:2023-09-24 09:02:43 作者:纸韵 2023年买文具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大全9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买文具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步和只有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通过计算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今天上课同学们都带了什么呀?(计算器)今天计算器要和大家一起上一节特殊而有趣的数学课。出示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1、大家在哪些地方见过计算器?人们为什么要用计算器计算?

指名交流。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计算器最主要的功能是帮助人们进行计算。当人们遇到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使用计算器计算不仅准确而且速度快、节省时间,因此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的使用。

2、很多同学已经使用过计算器了,对它一定有所了解,想不想把你知道的和其他同学来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

谁愿意当一回计算器推销员,介绍一下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

指名学生在投影上介绍,其他学生补充。(重点让学生一起来操作一下开机和关机以及改错键的使用)

教师结合图片简单介绍计算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计算器外型不一样,功能也不全都一样,但是一些基本的功能它们都是具备的。计算器一般包括显示屏、键盘(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功能键)。在小学阶段,我们只要掌加减乘除这些最基本的运算就可以了。

2、用计算器解决问题

看来同学们都会使用计算器了,有几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我们一起来看:

(1)太平洋的面积是17968万平方千米,大西洋的面积是9336万平方千米。它们的面积一共是()万平方千米。

(2)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水12千克,按照一年365天计算,这个水龙头一年会浪费()千克的水。

(3)学校9月份用电3496千瓦时,10月份用电3485千瓦时,11月份用电3502千瓦时,三个月一共用电()千瓦时。

让学生先列式再用计算器计算。

3、辨证看待计算器

大家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计算器了,现在我们来进行一次比赛,看看谁最快算出这些得数。

3363÷27=

0×4586×23=

300—3=

25×77×4=

72+129+28=

比赛结束后,让获得第一名的同学介绍得胜秘诀。

通过这轮比赛,你对使用计算器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呢?(什么情况下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到计算器呢?)

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给你一个小小的提示: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当我们遇到一些比较特殊的数据,可以用学过的口算和简便运算来解决,遇到数目比较大的计算可以请计算器帮忙。

1、用计算器算出下面各题,看看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小秘密?

142857×1=

142857×2=

142857×3=

142857×4=

142857×5=

142857×6=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分别算出结果,

再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142857乘上不同的数,积还是1、4、2、8、5、7这几个数字组成,只不过它们的排列发生了变化,这个规律是不是很有趣呢?142857是一个特别的数,大家留心一下,以后我们还会遇到!

2、数字“1”也给我们带来了一道题目:1111111×1111111=?

让学生试着用计算器算一算。

交流结果

提问:为什么你们得到的结果有不同呢?是不是计算器出错了呢?

指出:计算器也有它的局限性,当遇到很大的数目它可能显示不出,即使显示也不是正确的结果。一般只能显示8到10位的数。

出示:

1×1=

11×11=

111×111=

教师:这个算式的特点是7个1乘7个1,我们可以先研究一些和它类似的、比较简单的算式,再想办法得到它的结果。

算一算这几个算式,看看有什么发现?

交流得数,说说发现。

提问:如果是6个1乘6个1结果会是多少?8个1乘8个呢?

指出:当我们遇到一些复杂问题的时候,可以从简单入手,化难为易,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以这样去思考。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使用计算器,还能运用它去探索奇妙的数学规律,相信只要你们勇于探索、勤于思考,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体会到更大的乐趣!

计算器给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使用计算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在课的开始,让学生交流生活中见到的使用计算器的场景,体会计算器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并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相互交流、指名介绍来初步认识计算器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功能。

买文具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我讲授了《爱惜书本和文具》一课,学生们学会了很多的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通过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来导入新课,这也是较常用的有效方式。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按先后知识点的`联系,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自然、巧妙地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温故而知新”的求知欲。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讨论的方法,学生们可以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能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

我很善于评价学生,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1.有个别学生发言不积极。

2.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1.我们要多关注学困生,要多表扬鼓励他们。

2.教师要让学生多看书,应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买文具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买文具》是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情境,感受人民币的功能。

2、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3、理解1元=10角;1角=10分。

4、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1、感受人民币的功能。人民币是一种流通的货币,主要功能即是购物。问学生“去超市要准备什么?”有效的感受到人民币的功能。

2、在情境教学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通过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认识人民币。

3、在具体情景中,通过不同的付款方式,理解1元=10角;1角=10分,理解付款的多样性。

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估计不足,导致设计的课程进行了很多调整,没有凸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人民币的认识已作为预习布置回去,猜想孩子没有问题,但孩子们问题多多,想作为复习环节设计的课程,变为新课进行讲授,但由于准备不足,显得单薄。

2、对活动课的设计考虑不足,只想大的环节,没有考虑细微之处。

3、对教材的把握有自己的想法,但没有贯彻到底,有点走中间路线。

在今后的教学中,研读教材,读懂学生,丰富自己,是我的近期目标。

买文具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体会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实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学生并非是一张白纸,大部分学生都有过随家长或单独购物的经历,因此,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便可以接触到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人民币,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角、分这件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为学生开创充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践的空间,重点解决一些对他们来说较难理解的数学问题。如“给人民币分类”的问题,在学生自主讨论后,答案五彩缤纷且不正确时,做一小提示,学生很快就反应过来了: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还可以按元、角、分来分,这样不仅开动了脑筋,而且还了解的人民的材质和单位知识。再如认识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货币时,先让学生观察,自由说特征,教师再做以归纳和引申,就很容易记住了。再如探究元、角、分关系时,教师进行操作,由学生看操作而得出“1元=10角”“1角=10分”的兑换率,体会参与学习的快乐。

(二)体现了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育理念。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我为学生创设了模拟购物的情境,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中不仅学会了使用人民币,而且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游戏“逃离晕头转向岛”环节不错,以帮助贪玩的淘气做出晕头转向岛为任务,进行闯关游戏,通过“换一换”“填一填”“算一算”“买东西”这几个游戏环节,让学生在玩中巩固所学。

(一)教学评价上还略单一,缺乏生生之间的评价,鼓励性用语也很简单,不富有激励性。

(二)课堂预设为做好,时间把握不足。如其中的两个环节“分类”和“问题一:买一支1元钱的钢笔可以怎么付钱?”前者是因为对学生估计过高,以为很容易解决,但是事实却相反,耗费了较多时间,后者是对学生估计过低,答案太多,我却一直在等自己想要的答案,其实完全可以把自己当学生也去参与解决问题,这样会节省时间,而不至于铃声响后课还未上完,练习到后面结束较匆匆。

(三)重难点应该是重点要掌握的内容,觉得自己教学设计上还是没弄好,感觉学生掌握的还是不太好,要加强改进。

(四)也应该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教育,要爱护人民币,合理使用人民币,培养积极的价值观。

买文具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文具店》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学时我利用整数乘法的意义进行了复习巩固,希望达到小数乘法的充分掌握,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法的意义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在上课时,找出图上的数学信息以后,如何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如提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肯定绝大多数都是用加法和减法计算的。不一定会涉及到乘法的问题,所以需要教师有向导性的进行点拨一下。小数乘法时学生说小数乘法的意义,我虽然讲了,但强调的不够。教学中,比较发现了这四个算式都是用乘法计算,都是小数乘整数,表示的意义都是求几个几相加。这样使学生对小数乘法的意义的理解得更深刻。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我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我留给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去和其他同学交流和探讨不同的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同时通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尽可能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做图时学生做图的速度是我没有想到的,速度有点慢,特别是画阴影,经过我的点拨后有所好转,这是我备课是没有估计到的。教学中,我能及时把握课堂资源的生成,能及时抓住个别学生的回答和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办法,进行有效的引导。

我觉得教师的课堂教学功底是需要自己的不断学习,摸索,努力学习,眼界的开阔,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买文具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六

一、在教材处理上,循序渐进。

我先用摆图形实例,说明“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再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理解图意后,读一读小兔的话(我买了1枝笔,花了2元钱);大灰狼的话(我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小黄牛的话(我买了3枝笔)。接着让学生用摆学具与推想的方法分别求出大灰狼花的钱和小黄牛花的钱。然后再让学生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最后联系实际情境,(如小红今年9岁,妈妈的岁数是他的3倍,妈妈今年几岁?)结合线段图,学习怎么样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再最后让学生做“画一画”和“练一练”的题目来加深体会“倍”的意义及计算方法。这样做,为学生展开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直观操作到分析迁移的过程,为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提供感性材料的支持。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经历建模过程。

要使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由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在学生初步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后,引导学生用摆学具的方法,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最后运用构建起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解决实际问题。(“练一练”的三道题)

三、让学生独立思考后,提倡合作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避免以少数学生的思维代替多数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课堂中的每个活动都采用不同方式给每个学生提供独立操作、思考以及师生、生生间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人人动脑想,人人开口说,互相提示、互相补充。

四、在落实目标上,关注情感态度。

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学习品质,从根本上说比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教师温馨的话语、自由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的心灵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励。这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学习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在课堂上,我注意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给予鼓励、肯定、表扬。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很耐心地引导、帮助、鼓励他们多用学具摆一摆或用线段图来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这样全班学生在心理安全、自由的状态下就能主动地投入学习,教学效果也就达到了事半功倍。

《文具店》教学反思

在本次“一人教,大家评”活动中,我听了三节“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内容的教学。在这里,我想重点谈一谈我对王欣萍老师的这一课的一些看法。

一、在教材处理上,循序渐进。

王欣萍先出示课件,请学生看图理解图意后,读一读小兔的话(我买了1枝笔,花了2元钱);大灰狼的话(我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小黄牛的话(我买了3枝笔)。接着让学生用摆学具与推想的方法分别求出大灰狼花的钱和小黄牛花的钱。然后再让学生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最后联系实际情境,由老师带领学生一边摆学具,一边说,学习怎么样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再最后让学生自由的说一说来加深体会“倍”的意义及计算方法。这样做,为学生展开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直观操作到分析迁移的过程,为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提供感性材料的支持。

买文具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七

在处理“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这一问题时,我比较注重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思路的分析。我是这样设计的:

1.请两位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口述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2.学生独立思考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的数学信息有哪几个,后将信息和问题完整叙述,随后全班齐读。

3.学生思考:解决这个问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并找多名学生回答。

4.列综合算式,并解答。

教学中并没有单纯的讲授记忆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而是让学生结合解题思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在实际的课堂中,发现因为时间的问题,不能全面的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这一问题,以练习题最后一道为例,我把权利放给小组长,他们来负责检查这道题的情况,并将情况反馈给我。

买文具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八

《文具店》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倍”的含义以及初步懂得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础上来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像这样的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很难理解,又容易混淆。针对这种现象,我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数学的知识、思维和方法必须经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的依赖教师讲解去获得”的精神,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的做法,教学效果还是较好的。


一、在教材处理上,循序渐进。

我先用摆图形实例,说明“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再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理解图意后,读一读小兔的话(我买了1枝笔,花了2元钱);大灰狼的话(我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小黄牛的话(我买了3枝笔)。接着让学生用摆学具与推想的方法分别求出大灰狼花的钱和小黄牛花的钱。然后再让学生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最后联系实际情境,(如小红今年9岁,妈妈的岁数是他的3倍,妈妈今年几岁?)结合线段图,学习怎么样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再最后让学生做“画一画”和“练一练”的`题目来加深体会“倍”的意义及计算方法。这样做,为学生展开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直观操作到分析迁移的过程,为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提供感性材料的支持。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经历建模过程。

要使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由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在学生初步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后,引导学生用摆学具的方法,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最后运用构建起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解决实际问题。(“练一练”的三道题)

三、让学生独立思考后,提倡合作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避免以少数学生的思维代替多数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课堂中的每个活动都采用不同方式给每个学生提供独立操作、思考以及师生、生生间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人人动脑想,人人开口说,互相提示、互相补充。

四、在落实目标上,关注情感态度。

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学习品质,从根本上说比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教师温馨的话语、自由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的心灵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励。这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学习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在课堂上,我注意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给予鼓励、肯定、表扬。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很耐心地引导、帮助、鼓励他们多用学具摆一摆或用线段图来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这样全班学生在心理安全、自由的状态下就能主动地投入学习,教学效果也就达到了事半功倍。

在本次“一人教,大家评”活动中,我听了三节“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内容的教学。在这里,我想重点谈一谈我对王欣萍老师的这一课的一些看法。

一、在教材处理上,循序渐进。

王欣萍先出示课件,请学生看图理解图意后,读一读小兔的话(我买了1枝笔,花了2元钱);大灰狼的话(我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小黄牛的话(我买了3枝笔)。接着让学生用摆学具与推想的方法分别求出大灰狼花的钱和小黄牛花的钱。然后再让学生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最后联系实际情境,由老师带领学生一边摆学具,一边说,学习怎么样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再最后让学生自由的说一说来加深体会“倍”的意义及计算方法。这样做,为学生展开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直观操作到分析迁移的过程,为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提供感性材料的支持。

买文具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九

本节课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的起始课,主要是认识中括号,学习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对整数混合运算进行总结性学习,重点是分清各种情况的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依据教材的设计意图跟安排,我制定了两个学习目标。

1、结合“买文具”问题解决的过程,体会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顺序的合理性,掌握运算顺序(包括带有中、小括号的),能正确计算。

2、在计算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认真看题,耐心细致计算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在出示教材的主题图后,让学生观察后,独立解决图中的问题,并把自己的方法说出来跟大家分享。当学生提出分步计算跟综合计算两种解决方法后,立刻抛出问题,“两种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在讨论交流中,逐步明确了运算顺序。在学生理解了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后,就出示书上相应的练习,要求学生先说出每题的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练习完成后,开始引导学生认识中括号,通过出示一道算式,让学生添上括号使等式成立。该环节给予学生充分时间进行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认识只有小括号,无法使等式成立后,明白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并让学生说说添上中、小括号后,该算式的运算顺序。最后,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并请学生总结出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通过本节课的实际教学,让我认识到:本班学生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对于运算顺序并没能完全掌握,还是容易出现各种错误,特别是没先看清题目,就直接按从左到右顺序进行计算。因此,在课后练习时,不断提醒学生要先看清题目,先知道运算顺序,再动手进行计算。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