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槐乡的孩子说课稿(汇总8篇)

时间:2023-10-13 11:18:43 作者:字海 最新槐乡的孩子说课稿(汇总8篇)

槐乡的孩子说课稿篇一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地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板书课题《槐乡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较长的句子或者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读几遍。

(2)分成小组组织朗读,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2、槐乡的槐树(槐花)。

尝试填空,并联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说理由。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并小结:

槐乡的槐花是美丽的。(八月,槐树打了话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不仔细闻是闻不到的。)

槐乡的槐米是宝贵的。(槐米,可以入药,还能做染料。)

3、槐乡的孩子是的。你从课文中哪些词句看出来?

尝试填空,并联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说理由。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并小结:

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

(4)槐乡的孩子是快乐的。

……

(四)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有笔画出来,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2、通过课文的朗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3、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4、引导小结:快乐不只是来自于休闲、享受,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那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勤劳懂事

槐乡的孩子可爱吃苦耐劳

以苦为乐

槐乡的孩子说课稿篇二

曾老师为我们带来三年级《4*槐乡的孩子》一课。

综观整课,曾老师准备充分,设计独具匠心,老师教态自然和蔼,老师精心策划的男女学生比拼让全班学生始终充满学习的欲望,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练习让学生积极参与练习,展现出良好的教学基本功,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

一、从导读入手,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许多老师,都会忽略每篇课文前面的导读部分。我认为,导读部分既是对前面课文学习的小结,也有对本课学习重点或者是学习方法的引导。作为新教师,曾老师则在准备上显得老练和充分得多:引入课文之后,曾老师不忘引导学生注意导读部分,通过读,体会槐乡孩子的快乐,再和全班交流,最后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本课导读部分,实际上可以概况为:自主阅读——体会感悟——全班交流——熟读积累,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可以开始练习这种方法,当然需要老师不断地指导、引导、渗透。可惜的是,我感觉到曾老师这路只走了一半,后面的教学没有很好的贯彻下去,老师还不敢大胆放手,最终还是走了讲读的老路。

二、用比拼设计,重学习兴趣的提高。

上课之前,曾老师就在黑板一侧,设计了从读书到发言,还有发现问题、回答问题等几个方面的男女生比拼栏目,使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状态自始至终保持着,无论是读书,还是回答问题,还有后面的练习中,全班学生都较为专注,这与曾老师的“招术”是分不开的,这一招在中低年级特别管用。我特别羡慕也赞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花了大量心思的老师,这点我需要好好学习。

三、借助于课件,重字词训练的.落实。

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语言文字训练,借助课文的学习,学习更多的字词句,进而理解把握课文内容和方法。在课堂中后,曾老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了字词句以及课文内容等方面的练习,意在检测和巩固学习此课的成果,想法不错,也非常实用。学生在练习中,特别是多媒体课件里的互动操作设计,学生参与积极,寓教于乐,效果明显。有一点提出商榷的是,如果把练习进行分割,分别在阅读的前期、中期或者在后期分别呈现字词的,课文内容的,效果是否会更好一些,有待实践去证明。

只可惜此刻听课记录本没在身边,限于本人笨拙的记忆力,许多优点就不能一一罗列了。最后有两点个人看法,与各位同事一起探讨:

1、略读课文的多层次读悟显得少了,自然而然学生对课文中槐乡孩子的勤劳和快乐的体会感悟就显得苍白粗浅了点,而整个课堂也因此而显得松垮空洞了。

2、媒体课件固然可以激趣,但其中有一项“课文情景朗读”,个人认为没必要让学生直接去通过动画去感知,而应该用反复的读,反复的联系生活去体悟,去表达,去交流。更何况曾老师自身的朗读示范和朗读指导能力还是充足的,要自信一点。

教学是一门永远留有遗憾艺术,当然,我认为正是因为有这些遗憾,才体现语文教学的独特魅力。曾老师较为全面的基本功和体现出来的教学热情和能力都是让我惊羡的。小荷才露尖尖角!为你加油!

槐乡的孩子说课稿篇三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地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板书课题《槐乡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较长的句子或者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读几遍。

(2)分成小组组织朗读,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2、槐乡的槐树(槐花)。

尝试填空,并联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说理由。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并小结:

槐乡的槐花是美丽的。(八月,槐树打了话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不仔细闻是闻不到的。)

槐乡的槐米是宝贵的。(槐米,可以入药,还能做染料。)

3、槐乡的孩子是的。你从课文中哪些词句看出来?

尝试填空,并联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说理由。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并小结:

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

(4)槐乡的孩子是快乐的。

……

(四)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有笔画出来,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2、通过课文的朗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3、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4、引导小结:快乐不只是来自于休闲、享受,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那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勤劳懂事

槐乡的孩子 可爱 吃苦耐劳

以苦为乐

槐乡的孩子说课稿篇四

尊敬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槐乡的孩子》。

槐乡的孩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该单元以“快乐的童年生活”为主题来展开的。

《槐乡的孩子》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语言朴实、轻快,文中浓浓的乡土气息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在作者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而快乐。

那么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再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第一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正确认读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并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学生读懂课文,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第三是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由于本课与学生生活实际较为接近,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因为学生对字句理解的欠缺,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现在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我将采用激趣揭题,质疑定标的方法来进入新课。“疑,思之始,学之端。”可以对学生发问,然后根据学生的。疑问,巧妙地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所以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这个单元的课文里出现过不少的花,有绒球花和太阳花,有蒲公英花,那么你们见过槐树的花吗?它是可爱的还是美丽的呢?那么今天我们就跟随一群槐乡的孩子去看看那神秘的槐花好不好?此导语以教师引导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应该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问题可以是对课题的提出的:槐乡的槐花是怎么样的?有什么作用?那是群怎么样的孩子?也可以是对课文内容提出的: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们从里面可以学到什么?在自读过程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在学生结束自读后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示范读,例如课题里的“槐”“耷”“缕”,还有一些多音字“磨”“载”“塞”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既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同时我也会要求学生边自读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整体感知课文。这种勾画圈点法可以帮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而对重点语段,我会进行示范读,让他们更容易体会其中感情。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问题1,问题2的设置一脉相承,这里涉及到的学法有讨论法,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有感而发;另一种学法就是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提高。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设置这个环节的好处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部分学生欠缺相当的口头表达能力。那么这个环节我们可以借助讨论法来进行延伸。讨论法很重要,它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所以我将会要求学生抓住本课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段进行分析,谈谈你认为他写得好在哪里?也可进行遣词造句的锤练。这样的延伸可以有两种形式:快乐写话卡,通过对槐乡孩子劳动情形的多次诵读,我们认识了槐米,认识了槐乡的孩子。说说看,你看到了一个个怎样的槐乡孩子?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吗?()的槐乡孩子,我真想对说:“()”。

也可以是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要学生去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说槐乡的孩子,从小就和槐树结成了伴。槐乡的孩子是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

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

最后一个环节是布置作业。我认为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所以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

1、摘抄好词佳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同步练习《纸船印象》

最后我来说说板书设计。

3、槐乡的孩子

八月黎明

早起出发:勤劳

采摘槐米:合作采摘(男孩——削女孩——捡)

满载而归(快乐的歌声)

勤劳懂事,分担父母的辛劳

副板书:槐乡的孩子可爱吃苦耐劳,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以苦为乐,快乐的歌声、甜蜜的微笑

(可简化成写在黑板两边的词:勤劳、懂事、辛苦、快乐……)

采摘槐米:早起出发,合作采摘,满载而归

以上,就是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槐乡的孩子说课稿篇五

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

课文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在作者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而快乐。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槐树枝、课件

师:(举起槐树枝)问:这是什么?

生:这是槐树枝。

师: 对,是槐树枝。有这么一个村子,山上长满了槐树,村子里生活着一群孩子。你们想看看这个村子和这些孩子吗?(板书:《槐乡的孩子》)。

生:想!

师:(播放课件、观看画面、欣赏音乐)看完后问:你们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美丽的大山、高大的槐树和漂亮的槐花。

生2:我还看到了槐乡的孩子们生活得很快乐。

生:(高兴地说)好!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生:(先独立识字、读课文,再合作检查)。

师:下面请几个同学分段读读课文,请别的同学当评委。

生:(分段读课文和评议,重点是生字和词语)。

师:通过读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槐树高大。槐花是淡黄色的,小花苞和米一样大小,叫槐米,清香好闻,可以做药。

生2:我知道了槐乡的孩子爱自己的家乡。

生3:我知道了槐乡的孩子爱劳动,自己挣钱交学费。

生4:我知道了槐乡的孩子生活得很快乐。

师:同学们读得真仔细,知道的东西真多。槐乡的孩子爱家乡、爱劳动,在劳动中得到了快乐。让我们再仔细读读课文,体会槐乡孩子的快乐。并把描写他们快乐的句子或段落作上记号,多读几遍。

生(认真读课文、找句子、作记号)

师:谁能读读找出的句子和段落?

生1: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生2: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生:(学生分组交流)

师: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听出了槐乡孩子们生活的快乐。

师:我们是怎样学习这篇略读课文的?

生1:我们先借助拼音和查字典读准字音。

生2:我们再根据课文前面的提示来边读边思考。

生3:我们最后和同学们互相讨论来解决疑难问题。

师:同学们说的方法都很好!老师还有一点要提醒你们,那就是要靠自己读,运用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尽量自我思考、自我质疑,力争自己做出新的发现。

槐乡的孩子说课稿篇六

上周聆听了陆老师执教的《槐乡五月》一课,那自然的过渡,精妙的导语,朗朗的读书声,至今还在耳旁回荡,让我们如身临其境,感受了槐乡五月的美丽,感受了槐乡孩子的热情。

1、思路清晰,设计巧妙,过渡自然。

(1)谈话导入,引出美。一开课,陆老师通过动情的话语引出了美丽的槐乡。

(2)细细品读,体验美。挖掘出文本的中心之后,殷老师围绕中心展开教学,以读解文,以情促读,引导学生找一找作者在槐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披文析词,让学生领悟到了“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3)之后,又巧妙地设计了写话训练:“有的槐花(依偎在一起),像xx;有的槐花xx,像xx……巧妙地将培养和训练学生听、读、说与感悟文本的情感融为一体,从而提高了语文素养。

(4)巧妙过渡,深化美。在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学习的过程中,陆老师精心设计的精美的过渡语,使生硬呆板的铅字,变得鲜活起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如:陆老师引导感悟“‘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这一句之后,巧妙地说:“老师把这句话变成了一首诗,一起来读读吧。”教师的一席席饱含深情的导语激起了学生读的愿望,学的激情。整堂课的教学层次清楚,思路明析,循序渐进。各环节的过渡巧妙,自然流畅和谐,深化了美。

2、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生情。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纵观整堂课,在陆老师富有激情的引导下,书声朗朗,充满了活力。为了激发学生读出槐花的美、香,以及槐乡孩子的乐,陆老师抓住一些关键字词让学生品析,体会,注重感情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生情。如:“香喷喷、清香、醇香、浓香、香气扑鼻、香海”,找出了这些重点词语之后再让学生读句子。陆老师并以充分激情的话语指导读:“谁能读得更香一些?让我们好像都闻到那股香味儿。”“对,这三个香一个比一个香,一个比一个浓。大家一起来读读看。”层层递进,让学生读出了香,读出了趣,读出了情。使学生在充分读中体会思想情感,升华感悟,感受语言的韵味,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总之,本堂课陆老师抓住关键词句品读、领悟,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灵活运用教材,巧妙设计,让学生以及我们感受到了槐乡的花美人更美,得到了美的享受。

槐乡的孩子说课稿篇七

今天,我教学了《槐乡的孩子》这篇略读课文,也是学生学习、接触的第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说:本节课是我和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思考。因此,一节课下来,感想颇多。

因为是自读课文,这篇课文我准备一个课时就完成,重点在让学生去感受课文,品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多彩的生活,快乐的生活。首先,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们回忆前面所学的三课给他们的感受,把几篇课文能紧密联系,孩子们也都能回答出来,深深的让我感受到,自己在前面几节课的功夫没有白下。然后,通过一个问题,引出课题并板书,与前面的文章进行对比,发现课题的不同,区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并再次观察略读课文的特点,发现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并进行归纳总结。随之,引导学生利用学习提示学习课文。因此,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觉得槐乡的孩子真!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谈自已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

槐乡的孩子说课稿篇八

通过一节课堂的教学成果,我发现我的教学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有待今后不断完善。

一、期望过高,合作学习没有实效。

新课程理念当然是课堂上应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当然也是由此发展而来的。而刚刚由低年级才走入中年级的孩子,合作学习的能力、方法都不具备,在合作学习中,给一些学生提供了偷懒的机会。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但总结的能力不行;本节课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是老师也直接参与指导方法,一步一步引着走,属于半放半扶。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后的略读课我会尝试更大程度地放手,设计好问题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组织一起学习。

二、自读中给学生的要求还应更明确,帮助学生养成会读书的好习惯。多给学生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让其成为略读课文学习的主角。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