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邯郸的成语典故或历史典故(案例16篇)

时间:2024-04-26 15:23:05 作者:碧墨

范文范本中通常包含了丰富的表达和论述材料,能够帮助我们扩展思路和提升论述能力。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借鉴。

邯郸学步的历史典故

今晚我读了【邯郸学步】这篇小故事,它讲的是一个人总是学别人走路,到最后自己连走路都不会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别人的优点是好的,但是方法要正确,不能不动脑子胡乱学,否则不但没学到别人的优点,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也给失去了。

邯郸成语典故的特点及意义

膏肓:古以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隔膜之间为肓,膏肓之间是药力不到之处。形容病情特别严重,无法医治。

春秋时期,晋景公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缓,便专程派人去请来。

医生还没到。晋景公恍惚中做了个梦。梦见他的病变成了两个童子,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

一个说:“那个高明的医缓马上就要来了,我看我们这回难逃了,我们躲到什么地方去呢?”另一个小孩说道:“这没什么可怕的,我们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我们不得。”

不一会儿,医缓到了,立刻被请进了晋景公的卧室替晋景公治病。诊断后,那医生对晋景公说:“这病已没办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其效力也达不到。这病是实在没法子治啦。”

晋景公听了,心想医生所说,果然验证了自己梦见的两个小孩的对话,便点了点头说:“你的医术真高明啊!”说毕,叫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医生,让他回秦国去了。

六月丙午这天,晋景公想尝新麦,派甸人献上新麦,由庖人烹调。这时景公把桑田的巫人叫来,将煮好的新麦给他看,然后杀了他。将要吃新麦的时候,景公肚子发胀起来,走到厕所,跌入厕所里死去。有一个宦官当天早晨梦见背着晋景公升天,到了下午,他(果真)背着景公出厕所,于是就把他作了殉葬人。

三、病入膏肓成语造句。

1、这人已经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了。

2、尽管爷爷已经病入膏肓,但他乐天向上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学习。

3、他已病入膏肓,医生也束手无策了。

4、这个病人已病入膏肓,治好的机会已经很小了。

5、他们再这样胡搞下去,问题终将病入膏肓,难以挽救。

6、染上毒癮若不能立即戒断,到了病入膏肓时,想戒也没用了。

7、王先生病入膏肓,幸亏遇到一个妙手回春的大夫,他才得以完全痊愈。

8、这些歹徒真是恶习难改,病入膏肓,希望法官判以极刑!

9、由于母亲病入膏肓,这个新战士整日无精打采,茶饭不思。

10、虽然大家都认为他已经病入膏肓,王老师仍苦口婆心地希望他浪子回头。

11、王先生病入膏肓,幸亏遇到一个妙手回春的大夫,他才得以完全痊癒。

12、从检验报告来看,他已病入膏肓,情况很不乐观。

13、这种人恶性深植,早已病入膏肓,光用话劝已没有用了。

14、扁鹊发现蔡桓公已是病入膏肓,便逃往秦国去了。

15、这家公司由于长期资金周转不开,已是病入膏肓,早晚有倒闭的一天啊!

16、这家公司依我看已病入膏肓,难以为继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智谋历史成语典故

隋朝末年,战事频繁,魏先生隐居于梁、宋之间。李密早年投身行伍,后因战败,只身逃到了雁门,换名换姓,扮成一教书先生,与魏先生认识且常来往。

一次,魏先生半开玩笑地同他说:“我观察先生面色沮丧,目光涣散,心神不定,言语支吾,现在朝廷正在抓捕山东的叛乱分子,难道先生就是其中的要人吗?”李密惊慌起身,抓住魏先生的手说:“您既已知道我的底细,还望先生救我。”

魏先生说:“我看先生没有帝王气象,也不具将帅的谋略,仅一乱世英雄而已。”

接着魏先生详细地向他分析了历代帝王将帅及乱世英雄成败得失的原因,最后魏先生说:“我夜观天象,汾河晋地一带有帝王将出,如您能前去辅佐,则前途不可限量。”话音未落,李密拂袖而起,傲慢地说:“腐儒之辈,不屑与图大事。”

不久,李密又借故西逃,沿途招兵买马,驻营作战,最后还是一败涂地,投降了唐王朝。后又闹叛乱,终被全部消灭。

邯郸成语典故的特点及意义

这个故事跟战国没什么关系,但是故事发生在邯郸。说古时候有个姓卢的书生进京赶考,路过邯郸投宿店家,穷困潦倒,失意落魄,独自慨叹,恰遇吕洞宾也路过此地,见此情形打算开导开导他,就给了他一个瓷枕头,卢生枕着枕头入睡后开始做梦,梦到自己娶了一个出身富庶人家的美若天仙的女子为妻,又进京考中了进士,继而到处建功立业,当了宰相,后被妒贤嫉能的奸人陷害险受牢狱之灾,后来转危为安,子孙满堂,终老而死。梦到了死,卢生就惊醒了,一看店主做的黄米饭还没熟呢。

这个故事最早出自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后来汤显祖和蒲松龄都对这个故事进行过演绎,故事中吕仙后来被演绎成吕洞宾。现在人们利用这个成语比喻不可能实现的虚幻梦想。但依我看,作者原意是打算通过一个梦描述人的一生所可能经历的荣华富贵和坎坷曲折,表达人生如梦的消极厌世的观点,故事的结尾说卢生梦醒之后对人生大彻大悟,跟随吕洞宾云游布道去了。

后人在卢生做梦的小店修建了吕仙祠,现存最早遗迹是门前照壁上的明代石刻,据说石刻“蓬莱仙境”这四个大字是吕洞宾手书,苍劲洒脱,有一股子仙风道骨之气。其他殿堂如钟离殿、吕祖殿、卢生殿都是近来重修的。

在吕仙祠的东跨院,有一个以梦为题材的博物馆,把古籍、传说中比较著名的“梦”,如庄子梦蝶、红楼梦、南柯一梦等等,用绘画和说明形式展出,生动有趣,仿佛进入了梦的世界,尤其是用中国画技法绘制的绘画很有水准,如果用展出的内容出版一本连环画,一定受欢迎。

邯郸成语典故的特点及意义

这个故事说的是战国时代,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到赵国都城邯郸去,看到邯郸人走路的姿态很美,就跟着学起来,结果不但没有学好,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到家乡。后来这个故事演化为成语——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也丢掉了。

这是一个流传的很广的故事。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去邯郸,同事们见到我都开玩笑说,看你又不会走路了,是不是又去邯郸了呀?看来这已经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了。流传的广泛固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够忽视这个故事在今天的启示意义。如今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们生活,照抄照搬西方的倾向严重,忽视了自身的特点,结果学得不伦不类。

在邯郸市区中心地带有一座学步桥,传说燕国少年就是在这里学邯郸人走路的。现存的石桥建于明代,已不再通车,围绕石桥修建成了一个市民休闲娱乐广场,把学步的故事刻成雕塑教育后代,广场还刻立了许多碑文,讲述着邯郸的历史,还有一个不规则雕塑上面刻了与邯郸有关的成语条目,寓教于乐,很有意思。

历史典故的成语

1)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2)羽毛未丰:丰:丰满。指小鸟没长成,身上的毛还很稀疏。比喻年纪轻,经历少,不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

3)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4)异军突起:异军:另外一支军队。比喻一支新生力量突然出现。

5)以强凌弱: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6)饮醇自醉:醇:浓酒。比喻与宽厚人交,不觉心醉。

7)无价之宝: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

8)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9)有名无实: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10)下笔成章: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

11)以管窥天: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

12)一鸣惊人: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13)有备无患:患:祸患,灾难。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14)休戚相关: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15)饮鸩止渴: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16)一发千钧:发:头发;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危险得好象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17)亡羊补牢: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18)庄周梦蝶: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19)一鼓作气: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0)危如累卵: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21)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22)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23)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24)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25)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

26)朽木不雕: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27)兴高采烈: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28)刎颈之交: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29)一傅众咻:傅:教导;咻:喧闹。一个人教导,众人吵闹干扰。比喻不能有什么成就。

30)一木难支: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邯郸成语典故的特点及意义

在邯郸老市区距离火车站不远的街道里,有一处非常短小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如今这里新修起了很多仿古建筑,巷子也名存实亡,古风尽失,但是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这是一个曾经入选中学课本的故事。战国时,赵国文官蔺相如出使秦国御敌有策,使得价值连城的和氏美玉完璧归赵,又赴渑池会舌战秦王,维护国体尊严,被封为上卿,位于大将廉颇之上。屡立战功的老将廉颇心中不服,扬言如见到蔺相如就要羞辱他。一次两人乘坐马车相遇与窄巷之中,蔺相如顾全大局,让自己的马车退出窄巷避让廉颇,致使廉颇深受感动,于是廉颇便光着上身,身背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从此两人结为生死之交,赵国将相和睦,国势大振。这个故事也很快演变成成语,表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真心实意地接受对方惩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错误勇于承认,勇于接受处罚,就能够获得他人的原谅,征得别人的尊敬。现在,这是个应用得非常广泛的成语。

回车巷一带是邯郸的老城区,那里有很多老房子,有几处深宅大院,是民国时期邯郸市政府机构的院落,今天住在那里的都是普通百姓。房子虽然老旧了,民风依然侠义犹存。那一日我背着相机在老街闲逛,一位工人模样的中年人自告奋勇地领着到处转,在他的带领下,我看到了邯郸古城墙遗迹,民国邯郸政府的税务局和机械局的大院,还有一座简易的土地庙。老街上的人们闲适自在,放学的学生们嬉笑打闹,没有呼啸的汽车,偶尔响起一声小贩的叫卖声,深处其中恍如隔世。不过拆迁改造的推土机的轰鸣声已经隐约地听到了,不知道这份宁静还能守护多久。

智谋历史成语典故

春秋时,齐桓公由于有贤相管仲的辅佐,曾称霸于中原。

管仲病危时,齐桓公去看望他,说:“仲父您病了,有什么话教诲我吗?”管仲说:“我希望你能疏远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这些人。”桓公说:“易牙用自己儿子的肉来孝敬我,说明他爱我胜过爱他的儿子。”

管仲说:“如果他对自己儿子都很残忍,对君主怎么能好呢?”齐桓公又说:“常之巫能预知人的死期,能治疗我的顽疾,难道不能信任他吗?”管仲说:“死生由命,顽疾是身体上的毛病,你不能掌握自己的命数,守住自己的根本,却依靠常之巫维系健康,他将会因此而为所欲为了。”

齐桓公说:“卫公子启方,侍奉我已十五年了,为了我,他父亲死了他都没去奔丧,说明他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这样的人还不能信任吗?”管仲说:“人最亲的莫过于父母,对父母尚且如此无情,又何况对他人呢。”桓公认为管仲话有理,便坚决地答应了。

管仲死后,齐桓公便驱逐了这四个人。但四人走后,桓公食不甘味,夜不酣寝,更没有心思上朝理政,且旧病复发,着实难受。但由于管仲当初有言在先,所以也就强忍煎熬坚持了下来。

又过了三年,桓公实在忍不下去了,便说:“仲父的'话也太过分了,此四人有益于我而无害于国。”

就又把他们召回朝廷。次年,桓公病了,常之巫造谣说:“桓公将在某日死去。”于是易牙、竖刁、常之巫勾结起来发动政变,把桓公的宫门堵塞住,不准任何人进出,并在宫外筑起三丈多高的围墙,且断绝了他的饮食,最后把桓公给活活饿死了。

齐桓公临死时,流着泪叹息说:“唉!恨我当初没听仲父的话,以致落到今天这个下场,仲父真是圣人啊!”

历史典故的成语

无弦琴:指没有弦的琴,自寻乐趣;或者用来形容意趣高雅,不同流俗;或用来表示弦外之情。

五年书:指书多。这一典故后来演化成“学富五年”,形容读书多,学问深。

五斗折腰:表示清高、有骨气。

太公钓鱼: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中流击楫:称颂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激烈壮怀和慷慨志节。

日近长安远:比喻向往帝都而不能到达,一般多寓有功不成,名不就,希望和理想都不能实现之意。

毛遂自荐:表示自告奋勇,自我推荐去干某项工作。

风声鹤唳:表示人在极度恐慌的时候,听到与此无关的声音,也非常紧张、害怕。

东山再起:比喻再度任职或失败后恢复力量再干,失势后又得势。

东施效颦:“效”是学的意思;“颦”皱眉头。比喻弄不清别人的长处,胡乱模仿,结果适得其反,把事情弄糟。

东窗事发:指阴谋败露,将被惩治。

半部论语: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些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夸父逐日:反映我国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美好理想和幻想,。后来人们用它表示不怕艰难困苦,坚定信念,通往直前,宁愿牺牲也要达到目的的英雄气概。

百步穿杨:比喻射箭技艺高超,并引伸为本领高强,能达到预期止的,决不会落空。与它有相似意义的典故是“百发百中”。

死灰复燃:原指失势后重新得势,现在一般指被消灭的恶势力或坏思想重新活跃起来,带有贬意。

吴下阿蒙:比喻学识浅薄。

床头《周易》:形容有才能的人不轻易暴露,用读书来消磨岁月,有时候也用来形容文人生病。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使人回味无穷。

车胤囊萤:比喻勤学苦练。

韦编三绝:形容勤奋好学。

网开三面:比喻实行仁政,恩及百姓;也比喻从宽自理罪犯,给罪犯一条弃旧图新的出路。

曲高和寡:比喻知音难得。现常比喻说话、写文章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

竹林七贤:比喻志同道合、放任不羁的文人。

名落孙山:指考试没考取。

守株待兔:比喻有些人不想踏踏实实地工作,而希望侥幸地得到意外的收获和成功;或者是比喻凭狭隘的经验墨守陈规,而不能根据情况变化灵活办事。

孙康映雪:表示勤学苦读。

约法三章: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几条,或订立互相遵守的条约。

杞人忧天:指不会发生,毋须置疑的事或事物。

邯郸学步:告诫人们千万不要胡乱模仿别人,免得没学会别人的东西,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也忘掉了。

苏武牧羊:比喻为忠贞守节,坚贞不屈。

苏秦刺股:比喻勤学苦读。

投笔从戎:比喻弃文就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

投鞭断流:本来是形容自吹自擂,后来被用来形容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伯牙鼓琴:比喻乐曲高妙,或者朋友知己,心心相印。

伯乐一顾:比喻受到名家的推荐和赏识的重要作用。

忘年交:形容不分辈分不拘年龄而结成莫逆之交。

沧海桑田:原表示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现比喻世事翻覆,变化极大,或者是年岁久远。

完璧归赵:比喻把原物完整无缺地归还本人。

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当了高官,和他有关系的人都跟着得势或得到好处。

鸡鸣狗盗:比喻微不足道的本领,或者是一些不正当的小伎俩。

杯弓蛇影:比喻因错觉而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杯羹之让:指受人威胁、要挟,而用“分杯羹”、“分我杯羹”等来指从别人那里分享利益。

画龙点睛: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时,在关键之处用神来之笔点明要旨,使之更加生动有力。

画饼充饥:比喻徒有虚名,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或者比喻用空想来作自我安慰。

范蠡泛五湖:形容功成身退,避祸远难;或用来形容归隐江湖,心境闲适。

卧薪尝胆:比喻刻苦自励,不甘安逸,奋发图强,立志为国雪耻。

岐路亡羊:比喻事理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找不到真理。

图穷匕见:表示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终究完全显露出来了。

和氏之璧:称誉人的德才之美,形容某物的质地纯真。

周处斩蛟:常用来表示勇于除害自新的行动。

刻舟求剑: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庖丁解牛:比喻掌握了某种事物的规律之后,办起事来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空弦落雁:比喻箭艺或武艺高超。

项庄舞剑: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上装作和平无事,实际上想乘机害人。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形容无辜受到牵连,遭到祸害。

桃李满天下:比喻培养人才的众多。

荆轲易水歌:比喻诀别、离别。

南柯一梦:比喻人世间的荣华富贵,不过是一场梦幻,空欢喜一场而已。

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或背道而驰。

草木皆兵:形容人在极度惊恐时神经过敏,产生错觉,稍有动静就紧张。

指鹿为马:常用来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管宁割席:形容节操高洁,不羡慕荣华富贵,有时候也用“割席”指朋友绝交。

狡兔三窟:表示留有余地,有多种应变能力。

闻鸡起舞:表示有志之士抓紧时间锻炼的奋发有为精神。

洛阳纸贵:用来称颂作品深受群众喜爱,风行一时。

将相和:表示先公后私、顾全大局的高深风格,也表示勇于改进的精神,后来表示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共同对敌。

破釜沉舟:表示拼死一战,义无反顾。

捉刀人:借指某些英雄人物,有时候也用来指代替别人写-想象作文字的人。

晏子卜[挑选]邻:指选择好的邻居,“晏子居”、“晏婴宅”指狭小简陋的住所。

笑里藏刀:比喻表面和善,内心非常阴险狠毒。

乘风破浪:比喻志向远大,不畏艰难,奋勇向前。

胯下之辱:表示有才能的人在未发迹时被人鄙视、嘲弄、遭受耻辱。

家徒四壁:形容家境贫穷,家中一无所有。

萧何追韩信:比喻将有才能而离去的人追回来,并且加以重用。

梦笔生花:比喻文人才思大进,或者形容文笔秀丽俊逸。

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推敲:形容反复研究措词,斟酌字句;又可引伸为对某种情状、思想意图或问题的分析和研究。

悬梁苦读:根据孙敬的故事概括出。比喻发愤读书,刻苦学习。

望洋兴叹:喜气洋洋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后来比喻办事力量不够,无从着手,缺乏条件,从而感到无可奈何。

望梅止渴:比喻从空想中得到安慰。

烽火戏诸侯:形容国君荒唐,因迷惑女色而亡国。

鸿雁传书:指投寄书信或书信往来。

鸿鹄之志:形容志向远大,而用“燕雀”指安于现状、平庸无能的人。

渐入佳境:比喻境况一点点好起来。

盗泉宁渴:表示宁死也不接受不义之物,决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形容不厌其多,越多越好。

朝三暮四:比喻主意不定,反复无常。

董卓燃脐:形容朝中的奸臣被杀,罪有应得。

焚书坑儒:比喻为残害文人的文化专制手段,或用野蛮手段毁灭古代文化,迫害文化人士。

凿壁借光:[匡衡]以此来表示勤学苦读。

程门立雪:强调尊师重道,诚心求学的精神。

智差三十里:形容才智相差很大。

焦尾琴:指精美的琴,或者用来比喻历尽磨难的良才,未被赏识的宝器。

痛饮黄龙:表示收复国土失地的雄心壮志,而用“黄龙未饮”来表示这方面的壮志没有能得到实现。

渡淮橘成枳:说明小土环境等外部条件对改变人的性情的作用。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本领的人混进来冒充有本领,或者是以次充好,也可表示自谦。

塞翁失马:表示虽然暂时受到损失,却因此而得到好处;或用来比喻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精卫填海:比喻不畏艰难险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意志。

虢灭虞亡:比喻相邻两国相互依存,利害相关。

潘妃金莲:形容美人的小脚;或者形容美人步态的佳美。

鹤立鸡群:形容仪表出众或品质、才能高于一般人。

螳臂当车:比喻力单势弱,不自量力,必然失败,带有贬意。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或警告目光短浅,只想为了眼前利益损害别人,而不知道有人跟着算计他的人。

智谋历史成语典故

长州尤翁开了三家当铺。年底某天,忽听门外一片喧闹声,出门一看,是位邻舍。站柜台的伙计上前对尤翁说:“他将衣服压了钱,今天空手来取,不给他就破口大骂,哪有这样不讲理?”而那人仍气势汹汹,不依不饶。

尤翁从容地对他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过是为了度过年关。这种小事,值得一争吗?”于是命店伙计找出典物,共有衣物蚊帐四五件。尤翁指着棉袄说:“这件衣服抗寒不能少。”

又指着棉袍说:“这件算我给你拜年用,其他东西现在不急用,可以暂留在这儿。”那人拿到衣服,自觉理亏,只得灰溜溜的离去。

当天夜里,那位邻人竟死在了别人家里。他的亲属同那家人打了一年多的官司。原来此人因负债过多,已服毒,知道尤家富有,想敲笔钱,结果一无所获,才转到另外一家。

有人问尤翁为什么能预先知情而容忍他,尤翁回答:“凡无理来挑衅的人,一定有所依仗。如果在小事上不先忍耐,那就会大难临头。”

成语历史典故

历史故事成语:

战国:

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

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

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

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寓言故事成语:

买椟

还珠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夜郎自大黔驴技穷杞人忧天

成语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

可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然后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出处】

源于《史记专项王勾践世家》

【解释】

然后,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卧薪尝胆”,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民奋图强。

(二)夜郎自大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可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

”然后,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却没想到然后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解释】

“夜郎自大”比喻孤陋寡闻而又妄自尊大。

(三)愚公移山

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里的北山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岁了。他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你们说好吗!”

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

讨论下来大家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的海边和北方最远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虽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直到换季节的时候,才回家一次。

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特地来劝愚公说:“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说:“你这个人太顽固了,简直无法开导,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这里。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

当时山神见愚公他们挖山不止,便向上帝报告了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所属朝代】

春秋战国时代

【出处】

《列子·汤问第五》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解释】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邯郸成语典故作文

我的家乡前方有一个有名城市:邯郸,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还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都。虽然,它并没有像北京上海人多,却也值得我去尊敬。

在一次偶然机会,我和家人去邯郸学步桥玩,有名的成语竟然还有公园,还看见学步桥的雕像,并没有嘲笑曾经学步人。从简介上来看,一个很小的公园,还有一些知识。

草坪里的石头,不像别的公园当摆设,而是刻着字。弟弟一下来了劲头,老问古代里的事情,父母知道的就尽量去回答。有一个大的石头,上面写着成语,我真的很惊讶,成语里的字都是怎么样辛苦刻上去。

石头前方有一些老人在打皮牛,是爸爸妈妈小时候经常玩的玩具,现在的青少年都不会玩。我的家里也有一个,却都玩不成。在往前走,一个角落里,又看见曹冲在称大象的雕像,曹冲埋着半个身子。爸爸问道:“怎么埋着曹冲?”“人家在量水位,”妈妈回答。我看,爸爸是故意问的。

我和弟弟开心的在雕像前,拍照留念。

逛完后,从一个很小的学步桥公园,也了解到邯郸真的是一个古城,我为邯郸感到骄傲!

智谋历史成语典故

唐朝中期,河西、陇右一带被吐蕃所占领。自玄宗天宝年间以后,安西、北庭一带向朝廷报告公事的路也被阻断了。西域在长安的使者无法返回,人马都由鸿胪寺(管礼宾的机构)代管,鸿胪寺又委托各州府县供养。政府开支经常超出预算,况且当时长安经济也非常萧条。

德宗时,宰相李泌得知外国留在长安的使臣很多,有的已经住了四十多年,在长安成家立业,娶妻生子了,且大都购置了土地房产,收入颇丰,很是富有。李泌就命人调查在长安有田产的外国客人,结果共查出有四千余人。便命令国家全部停止对这些人的供养。

这些外国人闻讯,都到政府去申诉,官吏们无奈,只得来找李泌。

李泌说:“这都是我们过去工作的失误,哪有外国来朝贡的使者,留在京城数十年而不回国的呢?现在应该取道回纥或从海道把他们送回国去。有不愿回国者,命令他们到鸿胪寺去说明理由,然后授予他们官职,发给他们薪俸,使之成为唐朝的官吏。人的一生应当及时施展自己的才能,哪能终生做客呢?”

结果外国客人没有一人愿意回国的。李泌就把他们安排在保卫京城的神策军中,原先是王子的使者,让他们去当军官或官府的押衙,其余都当士兵,这样一来,不但加强了京城的警备力量,而且每年可为国家节省开支五十余万。鸿胪寺所供养的外国客人,此时也只有十余人了。

邯郸学步的历史典故

今天,我看了《成语故事》中的《邯郸学步》,它主要讲了燕国有个青年人,平时老爱学别人的举止和步法,他听说赵国都城邯郸的居民走路姿势优美,称的上是天下第一,便不辞辛苦前往邯郸学步,他在那里丢弃了自己原来的走法,完全依照别人的走发,最后,越走越糟,只好爬着回去了。

读了这个成语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不应该一味地去模仿别人,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不然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会把原来的本质丢掉。就像学习,我们都想把自己的学习成绩提上去,所以我们总会想别人学习。记得有一次考试前的复习阶段,我觉的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好,便学着别人的复习方法去复习。我看这个人在复习语文,便也看语文。又看见另一个人在看数学,便也复习起数学。就这样,弄得我什么也没复习好,学习成果当然也不好了。

通过这些事,我希望大家都要记住:虚心学习虽好,但千万不要邯郸学步,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否则到最后只会弄巧成拙!

成语历史典故

典出《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后,楚将项燕的后代项梁和他的侄子项羽也在会稽起兵伐秦。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秦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

不久,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战斗失利,陈胜战死。而项梁率领的起义军在战争中势力发展很快,并逐步汇集各路起义军,屡破秦朝的城池,声威大振。

这时,年过七旬的居鄛(今安徽省铜城)人范增也投入了项梁的起义军,成为项梁的得力谋士。范增平时深居简出,喜好研读兵书,很有计谋。他给项梁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秦朝大势已去,推翻秦朝的统治,夺取天下的日子已经不远。他对项梁说:

“最近陈胜率领的起义军遭到大败,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不拥立楚王的后代,却自立为王,所以他的事业不能长久。当初秦国灭掉六国,楚国最无辜。自从楚怀王访问秦国被扣留客死他乡后,楚国人至今仍深深地思念他,时刻都想为他报仇雪恨。所以阴阳家楚南公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楚国人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也还是要报仇雪恨的,将来推翻秦朝的一定是楚国人。如今你在江东举起反秦义旗,楚国人蜂拥而来归附你,就是因为你们项氏世世代代都是楚国的将领,能够再立楚王的后代为王,重建楚国。”

项梁觉得范增言之有理,听从了范增的计策,在民间找到了楚怀王的孙子昭心。当时,昭心正在为别人放牛,项梁便拥立他为楚王,仍然称他为“楚怀王”,以顺应老百姓的愿望,借以获得其他起义军和广大民众的拥护。

项梁死后,项羽成为这支义军的首领,自称西楚霸王,范增成为项羽的谋士,项羽称范增为“亚父”。范增为项羽出谋划策,击败了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出了大力。“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得到了应验。

后来,“三户亡秦”这一典故,用来形容报仇雪恨、抗暴复国的坚强决心和意志。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