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神舟十四号发射思想汇报(优秀5篇)

时间:2023-09-10 09:34:53 作者:字海 2023年神舟十四号发射思想汇报(优秀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最新神舟十四号发射思想汇报大全篇一

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十五号飞天在即,那么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名单有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名单及简介,欢迎大家收藏与分享一下哟!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经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费俊龙、邓清明、张陆3名航天员将执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由费俊龙担任指令长。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8日11时,3名乘组航天员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

费俊龙,男,1966年5月出生,江苏昆山市人,共产党员,学士学位。

费俊龙1982年6月入伍,原为空军某部飞行技术检查员,飞过歼教五等机种,安全飞行179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05年10月,执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被授予“英雄航天员”称号。现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

江西农村娃立志飞天,幸运进入航天员队伍

虽然中国航天员在新世纪才进入公众的视野,但事实上早在1970年我国就开始研制“曙光一号”载人飞船,并从空军中选拔了20名优秀飞行员进行早期训练。

可惜当时国力不济使“曙光一号”未能走下绘图板,这批预备航天员之后就一直默默无闻。

一直到了1992年随着国内技术成熟以及同俄罗斯在载人航天技术上展开了合作,我国才开始了新的载人工程也就是“神舟”工程。

作为目前中国目前年龄最大的未执行任务航天员,邓清明于1966年生于江西抚州市宜黄县东陂镇一个普通农村家庭[2]。家境困难使邓清明从小就特别想靠学习改变命运,他学生时代最高兴的是高二时父亲设法给他买了一辆自行车。

1984年刚刚18岁的邓清明决定参加空军,并成功地通过了体检,正式考入了保定飞行员预备学校进行学习,八个月后进了新疆哈密第八飞行学院。

年轻时候的邓清明

然而邓清明刚入学不久就赶上了1985年我军的大裁军,当时空军的规模也缩减,因此那一届淘汰率超高。尽管如此邓清明以过人的素质和刻苦学习终于在学员中脱颖而出,1987年11月以优异成绩毕业。

随即他被调入吉林省延吉市的某歼击机团,做了近10年的空军飞行员。

1997年刚过而立之年的邓清明接到了一个让他兴奋不已的通知,他有可能会成为我国第一批航天员。

1998年1月我国航天员大队正式成立,邓清明和聂海胜、杨利伟、吴杰、费俊龙、赵传东、翟志刚、刘旺、景海鹏、刘伯明、李庆龙、陈全、张晓光、潘占春共14人从全军1506名优秀飞行员中脱颖而出。

第一批航天员

本来只想保留七人,可经过了五轮严苛考验后他们居然全部入选。

邓清明等人取下已经佩戴了十几年的飞行徽标,换上了镶嵌着地球标志的金色航天徽标;那一刻他们都为自己成为全军的骄傲而感到自豪。

邓清明的母亲听闻喜讯,不远千里从老家来到东风航天城看他。那一刻在母亲面前邓清明感觉无比自豪,而他的母亲也迫切希望能看到他进入太空并凯旋归来。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居然成了老人家临终都未能实现的梦想。

1、张陆,男,中国第二批航天员之一。

2、曾为空军歼(强)击机飞行员。

最新神舟十四号发射思想汇报大全篇二

你们好!

你们在太空的表现真是太帅了,也想像你们一样来一回太空遨翔,那该多好呀!

现在的新中国,在各个方面都非常强盛,在太空技术方面也非常厉害。就在不久前,我们国家发射了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船,在太空,实现了太空授课,让地面上的孩子学习到了更多的太空知识。上次,还发射了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船,实现了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而这次,也实现了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的手控精准交会对接,三位航天员再次进驻天宫一号,按计划开展相关科学实验。

这些成就都是因为你们的付出,因为大家的努力,使中国在航天技术上不断地提高,我非常佩服航天员叔叔阿姨,你们是那样热爱太空科学知识,那样努力钻研,这是一种值得赞美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精神。当然还有广大的航天科技工作者,他们为我国的航天事业付出了许多的艰辛与汗水,我向他们致敬!

二零零三年十月十五日,我国首次发射了载人航天飞船,实现了在飞船外进行太空行走,这是中国航天技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巨大进步,使中国在航天发展上有了重大突破,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还会实现更多的航天技术上的突破。

我做为一名学生,也应该像你们一样,要勇于探索更多的科学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我也期待下次飞船的升天,还有这样的太空知识授课,让我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让我们知道更多的太空秘密。

祝你们:健康平安!

写信人:

日期:

最新神舟十四号发射思想汇报大全篇三

“一个梦想实现了,必须有下一个梦想,否则人就会垮掉”

景海鹏:如果我说,从小我就梦想当航天员,那一定是骗你的。那时候,我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航天员这种职业。我是在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梦想之后,才有了当航天员的梦想,才有了飞天的梦想。

记者:最初的梦想是什么?

景海鹏:你或许不相信,我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做梦都想成为学校篮球队的正式队员。但因为我个子矮,总是上不了场,只能在底下坐冷板凳,给正式队员拎包。那时候心里委屈极了,回到家就蒙在床单里哭。但哭有什么用?不服输就得练。我从邻居家借来一个瘪了的篮球,在自家土墙上用粉笔画了一个篮筐,然后每天放学就对着那个“篮筐”投球,晚上也接着练。终于,在一次关键比赛中的最后时刻,队里主力受伤下场,轮到我替补上场。我迅速扭转落后7分的局势,还在最后时刻投出一记压哨2分球,为我们队赢得至关重要的胜利。这之后,我就成为篮球场上永远的主力。

而梦,在我们企业就是“愿景“,就是努力实现三个行业第一(全员劳动生产率第一、净资产收益率第一、员工收入第一),有梦才精彩。在追梦的路上,我们坚持经营原则,志存高远,坚信目标一定会实现。

作为一名员工,我们也必须要有梦,正因为有梦、有追求、有憧憬,我们人生才与众不同,才能处处精彩。为实现梦想,我们时刻准备着,宁可备而不用,也不能用而不备。

最新神舟十四号发射思想汇报大全篇四

费俊龙:我小时候很羡慕军人,可能是小时候挺喜欢看战争片,我感觉到军人特别伟大。我特别欣赏红五星,我小时候自己做过红五星,拿铁皮自己铰的,完了以后刷上红漆,放在自己的帽子上。

后来我姐夫是当兵的,我特意跟他要了一个帽徽,别在我的帽子上,那时候我都已经上初一了。因为从小就对军人有种特别的向往,所以当1982年我们学校进行招飞的宣传,我义无反顾地就报了名。

当时我是自作主张。飞行员最后一项检查眼睛,要检查眼底,必须散瞳以后才能检查。我检查完,戴了一个墨镜回家了,因为父母都知道,我平时不戴眼镜。母亲问我眼睛怎么了,我怕她着急,就我没什么事,就是检查眼睛,学校组织的。我的家在江南,江苏昆山。那里比较富裕的,也是个鱼米之乡。我在家排行老小,上面有两个姐姐。南方有一种习惯,作为一个男孩又是老小,要当兵的话,父母可能有点顾虑。我想既成事实以后再跟父母说。后来跟父母说的时候,父亲给我一句话,他说既然你自己选择了,你以后不要后悔。我明白,他的意思就是说你自己选择的事,你把它做好。

刚到空军的时候与想象中有些不一样,经过一年多的军训,终于从一个普通青年变成一个军人,并且是一个飞行学员,这个过程训练相对比较艰苦,但是我咬着牙过来了,因为我始终相信我爸说的那句话,也相信我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聂海胜:当兵是我自己的选择。参加高考前,空军招收飞行员,我就报名参加了。当时学校里,所有符合条件的男生都报名了。最终选了选了7个,最后飞行飞出来两个,我一个,还有一个在飞运输机。

所谓“飞出来”,就是身体检查合格了,到部队和航校经过几年的训练,最终成为飞行员。没飞出来,可能有各种原因,比如身体原因,比如不适合飞行。

飞行中遇到的危险

费俊龙:有一次,我在飞行过程当中,油耗灯提前亮了,我就判断油量有问题。这时候我就边报告,边往回走,当时(地面)指挥员判断是不是电路故障,让我按规定路线在正常空域里面下降,完了以后再下来。因为要经过内层空域,机场是内层空域,从外层空域回来的时候,下降到一定高度才能从内层空域下面通过,当时我想,如果这样下来,假如真是没有油,有可能就回不了机常根据自己的判断,我立刻请示,按空滑迫降路线回来。

最后,我安全落地以后,机械师一检查,果真是没有油了。如果不是按照空滑迫降下来,心得体会如果中间我再加油门,到不了地面就没油了,后果不堪设想。

最新神舟十四号发射思想汇报大全篇五

作为中国首批航天员,景海鹏足够幸运。“神七”飞天,他与翟志刚、刘伯明漂亮地完成了首次太空出舱行走任务;“神九”飞天,身为指令长的他和刘旺、刘洋珠联璧合,让世界目睹了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的精彩;今天,再一次被任命为“神十一”航天员乘组指令长的他,将和战友陈冬完成在太空驻留一个月的挑战。

相隔八年,三度飞天。幸运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在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眼中,“仅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保持飞天的身体状态,景海鹏的坚持和努力就足以让人敬佩”。

三年前,接受采访的时候,景海鹏说:“鲜花和掌声过后,我们一如既往投入战斗。”三年后的今天,已是将军的他,向着太空再次出征。

梦想成真的感觉,原来这么好”

年少时到供销社打酱油的一幕,至今铭刻在景海鹏的脑海深处——

那天,供销社的阿姨边打酱油边打量他:你不是前天球场上那个“海鸥五号”吗?!

那是公社组织的一场篮球比赛。他穿着父亲买的运动背心,前面图像是海鸥,后背印着大大的“5号”。谁也没想到,这个小个子投球必中,一举扭转战局。

打完酱油,景海鹏掏钱,阿姨笑着说:球打得好,不要你钱!

至今,景海鹏仍保持着深夜投篮的习惯。就在采访的两周前,他还利用训练间隙和教练比赛投球,那天他连续投中67个,“距76个纪录还差一点”。

“投篮”仿佛是一种人生隐喻,最初的梦想也如 “画在墙上的篮球筐”一样不断升级,唯有一次次投球般挥汗如雨的努力和坚持不变。 景海鹏正是靠这份努力和坚持,迎来一次次梦想成真时刻。

高三那年,他被报栏里的一张照片深深吸引住了——一位飞行员拿着氧气面罩神采奕奕站在一架战斗机旁边。他清晰记得,那位飞行员叫张海鹏。“一样的名字”与“羡慕的心情”双重发酵,他燃起当飞行员的梦想。

从此,从飞行学员到战斗机飞行员,从战斗机飞行员到航天员,他的梦想不断点燃,不断实现……如同他最喜欢的连续投篮,实现一个梦想,他马上就有下一个梦想。

“不管飞得再高再远,感恩的心永远不变”

50年前,出生在10月;50年后,出征又逢10月。

即便从世界范围内来看,50岁出征太空的景海鹏也是名符其实的老将。那份举手投足中流露出的自信和从容,有绽放的荣光,更有坚守的执着。

尽管时光在他的身上并没有留下太多明显痕迹,但读懂这份自信和从容,也便读懂了时间在这位飞天老将身上的积淀和升华。

任何人都会被时间打败,景海鹏何以赢得时间?

超出常人的毅力和坚持让他赢得了时间,时间也回报他以精彩:飞天时间越来越长——从“神七”3天、“神九”13天到“神十一”33天,飞天高度越来越高——此次“神舟”“天宫”组合体飞行的高度比以往抬高了50公里,他也因此成为迄今为止飞天高度的两名中国人之一。

“不管飞得再高再远,感恩的心永远不变!”景海鹏动情地说,作为一个农家子弟,他今天取得的一切,离不开国家的培养和父母的养育;他成长的每一个脚印里,都浸透着太多人的心血。

“航天员的舞台在太空,这辈子就想干好这一件事”

梳理景海鹏的飞天履历,或许是巧合,他的每次出征年,都是奥运年。

没等回答,他便脱口而出:“中国射击队,王义夫。”

茫茫太空,景海鹏和他的战友们注定是中国载人航天的首批拓荒者。今天他们踏出的每一步,都将是明天的路标;他们的每一次勇敢出征,都在给后来人传递力量。

今年4月24日,中国首个航天日。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前,景海鹏和他的战友们一起重温了18年前加入航天员大队时候的誓言。

景海鹏印象

航天员张晓光——

海鹏追求完美,自强,不服输。这一次海鹏以极其完美的表现赢得了这次飞行,再次证明他一以贯之的优秀。我非常佩服他的这种职业精神。这是第三次,不是首次,也不是第二次。没有对事业的完美追求,做不到。

海鹏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求非常严格,他成名是20xx年,还是挺早的。我们航天员一旦成名以后,别人捧你的多了,社会地位也提高了。对他来讲,那时候社会活动挺多。但每次回来,他都要积极投入训练,始终都以航天员的标准自我要求,严格约束自己。

航天员刘洋——

用“老运动员”来称呼景海鹏大哥一点也不为过。从20xx年到如今8年的时间,4次载人任务中,他3次征战太空,两次担负指令长的重任。在我的印象中,景海鹏大哥一贯严谨与认真。在我们备战“神九”任务时,训练时他总会提醒我们要把脚放在脚限制器内。

一次我忍不住问道:“师兄,这是在地面,不用这样吧。”他很认真地说:“不行,我们在地面练习就是为了在太空中更好的工作,一举一动,都要想象自己在太空中,以实际工作为标准!”那一年,他48岁,已经有一次飞行经验,却认真得如同初涉任务一般。

航天员王亚平——

作为一名航天员,对事业的热情、对工作的自信让景海鹏师兄自带强大气场。无论是上过一次、上过两次,训练中他始终以新战士的心态,以最饱满的热情、最认真的态度、的标准要求自己。作为前辈,他对战友、对同事永远报以春天般的温暖,积极帮教、化解疑难,像一缕阳光,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