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班整合教案动物的牙齿 大班科学活动蚯蚓(优质9篇)

时间:2023-09-23 21:32:58 作者:薇儿 2023年大班整合教案动物的牙齿 大班科学活动蚯蚓(优质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大班整合教案动物的牙齿篇一

设计意图:

这是一节极为普通的科学活动,把介绍蚯蚓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没有花哨的准备和内容,也未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其中,但这节普通的课却运用了先进的教学设备dd多媒体。把蚯蚓的各部分特征展示给幼儿,让幼儿直观而又全面的接受知识,同时,取得了用图片教学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在本节课中,又利用了因特网,随时解决幼儿所提出的、想知道的各类问题,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解决了教师对知识了解不全面,从而面对幼儿提问时束手无措的情况。

教学目标:

1、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知道蚯蚓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2、充分感受因特网为日常生活带来的方便。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事先听过《小蚯蚓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出课题。

细细长长像条虫,没手没脚会劳动;天天躲在泥土中,钻来钻去把土松。猜猜这是什么?(点击谜底)

二、蚯蚓的特征。

用多媒体课件详细介绍蚯蚓的各部分特征。

教师小结:蚯蚓的身体细长,圆圆的、光滑、柔软;全身由许多环节组成,头较尖,嘴长在身体最前面。它没有眼睛、鼻子和耳朵,也没有脚,是靠身体的一伸一缩向前移动的。

三、蚯蚓的用途。

用多媒体课件了解蚯蚓各种不同的作用。

四、游戏“蚯蚓爱吃什么”

请幼儿根据蚯蚓的爱好有鼠标挑选蚯蚓爱吃的食物。

五、延伸活动。

用因特网查找关于蚯蚓的资料。

1、师:你们想知道蚯蚓的哪些事情呢?(教师记录)

教学反思:

由于幼儿园没有适宜的土壤可以挖到蚯蚓,事先我就从家附近挖了一些蚯蚓带到班上,在每张桌子上都放了一条,孩子们兴致极高的观看着这个有趣的小生命,他们也边看边说着自己观察到的发现,特别是我示范解剖蚯蚓的时候,幼儿都屏住呼吸认真的看着,虽然我也有些不忍把一条活蹦乱跳的蚯蚓弄得鲜血直流,但为了幼儿们能更好的理解蚯蚓的再生功能,也只有这样了。幼儿有一定的对科学的探索欲望,今后要多引导他们去探究!

大班整合教案动物的牙齿篇二

1、了解电话、对讲机等通讯工具的使用方法。

2、知道现代化通讯工具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各种电话、对讲机模型若干。

2、事先在生活中对电话等有一定了解。

3、《科学》下p.16~17。

1、小明的爸爸外地出差,小明很想他,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的联系上爸爸呢?

2、你使用过什么电话?各有什么特点?

3、请幼儿根据原有经验讨论并回答。

1、教师小结幼儿的发言,进一步讲述电话的用处和功能。

2、介绍近距离童话时使用的另一种通讯工具:对讲机。

1、请幼儿认识一下手机上的按键,了解特殊按键的功能及其使用的方法。

2、试一试,手机怎样通话,它都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3、我们什么时候要使用电话?

1、幼儿在观察中了解电话的发展是怎样的。

2、知道几种应急电话号码。

大班整合教案动物的牙齿篇三

游戏材料:牛皮纸、面碗、绳子、筷子。游戏玩法:1.用牛皮纸把面碗口包住,做成鼓面。

2.再用透明胶带沿碗口缠一圈,把鼓面密封在鼓身上。3.把绳子剪一段用胶带固定在鼓身上做鼓绳。

游戏名称:制作竹蜻蜓游戏材料:吸管、螺旋桨图案纸卡、双面胶、剪刀。游戏玩法:

游戏名称:隐形墨水游戏材料:水、小苏打、葡萄果汁、画笔。游戏玩法:

游戏名称:空中飞碟游戏材料:气球、吸管。游戏玩法:4.在做好的鼓上配两只筷子做鼓绳。

5.幼儿拿筷子击打鼓面,敲打出有节奏的音乐。

1.幼儿用剪刀把纸卡沿着线剪下来。

2.吸管插入螺旋桨的小孔中,并用胶粘住。3.用手搓吸管,叶片旋转,竹蜻蜓飞起来啦!

1.把水和小苏打按照1:1的比例混合起来。

2.拿筷子沾上混合物在纸上写字或画画。

3.等这些字干了之后,再沾上葡萄汁抹上去,字就出现了!

1.在气球中吹起,用手捏住气球的出口。

2.将气球向上举,捏住气球的手松开。

游戏名称:有趣的手影 游戏材料:大纸箱、手电筒。

游戏名称:数字指环游戏材料:色纸做的“指环”游戏玩法:

箱上。、小手模型。1.幼儿选择盒子中写有算式的指环

2.将指环上写有的算式算出答案,把指环套在相应的“手 指”上。

大班整合教案动物的牙齿篇四

一、推和拉。

1、一只大纸箱老师以十分费力的肢体动作和神情去端、拉、搬事先放好的`大纸箱。

2、这是一只很重的箱子,怎样才能把它移到门口去呢?

3、幼儿思考后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并用自己的方法来独自移动它。

4、这只大纸箱很重搬不动,也抬不起来,只能推或拉才能把它移到门口。

二、又推又拉。

1、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2、引导幼儿讨论各种办法,如很多人一起推它、拉它,又推又拉。

3、那么重的箱子我们可以推它、拉它,也可以又推又拉。有这么多的办法,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4、幼儿在老师的组织下自己组合来让大纸箱移动。

三、拉什么,推什么。

1、平时你们都拉过什么?推过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一些推、拉现象,并让幼儿自己总结只有推和拉才有物体的移动。

大班整合教案动物的牙齿篇五

二、活动目标:

1、对幼儿进行使用家用电器方面的安全教育。

2、发展幼儿的探索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了解几中常用的家用电器,知道其名称和基本功能。

三、活动准备:

1:用纸箱做成的冰箱、洗衣机等,各种衣服、食物小玩具若干。

2.搜集各种家用电器的图片。

3.请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冰箱和洗衣机。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请幼儿说说自己家里有什么电器,导入课题。

(二)基本部分:

1、谈活活动。请幼儿说出冰箱(洗衣机)的用处,没有冰箱(洗衣机)会怎样,鼓励幼儿说的`越多越好。

2、游戏《放放说说》。幼儿每人一件衣服或食物小玩具,分别放在“洗衣机”或“冰箱:里同时说出:我拿的什么,放进洗衣机(冰箱)里。

3、幼儿展示搜集的各种电器图片,分别介绍电器的名称、用途。再将相同的家用电器图片放在一起,巩固练习。

4、介绍一种电器的发展,让幼儿感知科学的发展给幼儿带来得方便,同时进行教育。

〈三〉结束部分:表扬上课认真听讲的幼儿,鼓励差的以后要向好的学习。

五、活动延伸:让幼儿回家看一看家里还有什么电器,并说一说它的用处。

大班整合教案动物的牙齿篇六

《溶化》这单元是选自 “神奇的水”这一主题中的。源自幼儿对冲剂类药物放水中后会发生溶解现象的好奇,根据大班幼儿的所在以及他们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这一年龄特点。我主张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尝试、实验,从中发现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重点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和细致的观察力。

1、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2、引导幼儿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探索操作中、初步理解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目标中提到:在探索操作中、初步理解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挂图《溶化》、每个幼儿杯子4个、水、盐、砂糖、冰糖、沙、小勺若根、小石子、泡沫板、奶粉等。

首先把活动室布置成实验室,投放大量的实验材料。以幼儿到实验室做实验的形式展开活动。

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东西要和水来做游戏了,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让幼儿观察白糖放进水里怎么样了?(看不见了、溶化了)

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沙子,让幼儿观察沙子放入水中怎么样了?(还能看见、不溶化)

1、观察比较糖、泡沫板、盐、小石子在水中的变

小结:观察到的哪些现象,使幼儿说出“糖和盐在水中溶化了?泡沫板和小石子在水中没有溶化?”

让幼儿了解水中的方块糖为什么小了?不是正方形了?说明方糖正在被水溶化中。

1、指导幼儿认识水的的温度可以加快溶化,初步了解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

(1)讲解:

在两个杯子中倒入同样大小的冰糖,为幼儿提供冷热水和小勺, 在老师发出口令同时幼儿将冰糖放入杯中,然后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操作,比一比谁的糖先化完。

(2)幼儿自行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以上实验说明什么?(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系)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知道水的的温度与搅拌可以加快溶化。我们学到一种实验方法,要验证糖的溶化速度可以根据水的温度能加快,可以用两个实验进行比较,一个是凉水,一个是热水;其他条件——搅拌、冰糖的数量及大小、放入水中的时间等都必须相同,只有这样,才能验证出水的温度高是不是有加快溶化的作用。

2、指导幼儿认识用不同大小的物体也可以加快溶化,进一步了解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

(1)讲述:什么样的物品溶化的快,什么样的物品化得慢?刚才,有的小朋友还提出用不同大小的物体可以加快溶化。下面,我们来验证这种方法行不行。教师提供不同大小的的冰糖,在老师发出口令同时幼儿将冰糖放入杯中并开始搅拌,幼儿在确定自己的化完后在表格做记录。(先化完的在表格里表上1,后化完的表上2)

(2)幼儿自行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幼儿一起看记录的结果,明确两种糖的溶化速度)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知道了物体不同形状、大小可以加快溶化得速度)。

教师引导幼儿回家后观察在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溶化与水的现象,鼓励幼儿多做小实验,通过实验掌握更多的知识。

这节活动课中幼儿经历了从猜想、实验、记录,到讨论和交流的基本环节,注重了幼儿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索,让孩子在自己的动手操作试验中验证猜想的结果,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实验中溶解的物体不断的发生变化,不断的变小,变细,消失,这种现象让幼儿探索的兴趣始终积极高涨,孩子们自始至终都积极投入,积极地进行猜想,主动地投入实验,认真地记录自己的猜想和实验的结果。为了让幼儿更直接明了的观察到溶解的现象,在实验中选择透明的器皿,让幼儿一目了然看到溶解的过程,并选择较易溶解和溶解速度对比强烈的材料进行实验。有效的帮助幼儿掌握理解溶解的有关知识。

大班整合教案动物的牙齿篇七

1、激发幼儿对“弹性”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2、通过探索有弹性的物体,初步认识物体的弹性,并了解弹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尝试改变物体的弹性,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1)教师、家长、幼儿共同搜集若干有弹性的物体,如弹簧及带弹簧的物品(弹簧秤、拉力器等)、松紧带、橡皮球、海绵等,投放在科学区中,供幼儿自由活动时操作。

(2)搜集有关物体弹性的图画或文字资料。

2、记录纸、笔、展示板等。

1、幼儿自由探索,感知物体的弹性。

(1)认识材料。

“小朋友,桌子上有老师给你们准备的许多东西,快看看都有些什么?”(引导幼儿一一说出桌子上的材料)

(2)自由探索弹性物体,并进行记录。

“请小朋友们都来玩玩这些东西,看看会有什么发现?请把你的发现用你喜欢的方式记下来,可以画,也可以用文字表示。”

(3)幼儿将自己的记录纸张贴在展示板上。

2、分享交流,了解物体的弹性特征。

(1)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与记录。

“谁来介绍一下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有针对性地请记录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到前面来介绍)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进行汇总记录,将幼儿的发现及时记在大记录表中。

(2)讨论幼儿的发现,了解物体有弹性。

“小朋友们的发现我们都记了下来。大家仔细看看,从结果里你发现了什么?” 请幼儿充分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3)小结弹性经验,提升所有幼儿经验。

3、扩展幼儿经验,了解弹性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有弹性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可以用来干什么?它有什么好处?”引导幼儿联系实际,回忆生活中弹性的作用,给我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的方便等。

4、发散幼儿思维,将幼儿弹性经验提升。

“弹性有这么多好处,如果让你来当设计师,你想用弹性的东西做些什么?让我们的生活更舒服更方便?”

5、尝试将铁丝变成弹性物体,引发新经验。

(1)观察铁丝,提出挑战。

“铁丝有没有弹性?我们能不能把它变得有弹性?大家一起来试试。”幼儿自由探索。

(2)小结:铁丝弯了几圈后就有弹性了。弹簧就是这么做成的。

组织幼儿用弹簧、松紧带、海绵等进行一些小制作。

大班整合教案动物的牙齿篇八

1、通过分类活动让幼儿感受到磁铁能吸引铁之类的物体。

2、让幼儿感悟到磁铁不同磁极的相斥作用。

大小不一的磁铁若干,幼儿钓鱼玩具,可以吸住和不可吸住的材料包若干。

1.出示不同形状的吸铁石,请幼儿识别——它是吸铁石吗?(是或不是)

2.提问,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吸铁石的作用。(上课时黑板上要用,妈妈包包上的暗扣等)

3.主要问题:吸铁石能吸住什么?

1.出示各种可吸住和不可吸住的物体,请幼儿猜一猜它们跟吸铁石相遇会产生什么情况?

2.让幼儿自主验证刚才自己的结论,两人一包材料。

3.让幼儿通过实验,将手上除磁铁外的材料分成两队,并请一名幼儿给大家演示自己的实验过程,老师和幼儿帮他集体验证。

4.引导幼儿正确区分可以吸住的材料和不可吸住的材料。

5.总结幼儿的操作结果,帮助幼儿了解吸铁石的相关知识及它的学名——磁铁。

1.出示幼儿常见的“钓鱼”玩具,吸引幼儿兴趣。

2.与幼儿一同分析该玩具中磁铁的位置及作用。

1.出示两块有n、s标志的磁铁,演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利用小型的两极磁铁制作磁性小火车,让幼儿体验同极相遇和异极相遇的变化。

3.让幼儿实验,根据同极和异极的原理制作磁性小火车。

4.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知道了磁铁的哪些新本领。

1.通过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利用圆环形磁铁和长棍,制作弹簧磁铁。

2.找一找社区中可以吸住和不可吸住的物体,下次和小朋友分享,比一比谁找到的多。

大班整合教案动物的牙齿篇九

大班科学活动:会变的水

1、了解水由于温度的高低,会发生变化的物理现象: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成冰。

2、通过实验验证水的三态变化,发展探究能力。

1、请幼儿在家里用冰箱做“水和冰”的实验。

2、准备一只煤炉、锅、烧杯。

3、挂图一幅。

1、朗诵散文诗《会变的水》,引导幼儿思考水是否真的会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2、回忆生活经验和在家做的“水变冰”的小实验,讲述“水是怎样变成冰的”。

3、幼儿观察水遇热的变化。

教师操作实验,引导幼儿观察:

l  你们发现水烧热后有什么变化?

l  你们看到杯口冒出了什么?

l  水气是从哪里来的?

l  水变成水蒸汽后到哪里去了?

l  杯子里的水有没有少?

l  水在什么时候变成水蒸气的?

4、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把水蒸气变成水?”

l  我们能不能把水蒸汽变成水?

l  幼儿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

l  利用实验材料进行操作验证。

5、帮助幼儿梳理有关水的三态变化规律的经验。

(1)当水的温度在“0”度以下时,水就变成冰。冰融化了变成水。水热了就会变成水蒸气了。水蒸气遇冷又会变成水。

(2)跟读散文诗《会变的水》,启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水的变化。

反思一:创设环境有利于孩子发展。这次活动是以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所以我选择在室外进行活动,让一部分幼儿坐在两排台阶上,一部分幼儿围坐成圆圈,以便能让每个幼儿都能看清楚实验的全过程,引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情绪愉快轻松,大部分幼儿的注意力能集中。

反思二:追随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我出示孩子们自己带来的冰块问“水是怎么变成冰”时,由于从冰箱中拿出来有段时间了,小朋友看到冰有些融化了,就开始争论:“冰怎样变成水了?”“这个冰块怎么这么小了?那块还很大呢?”……这是我在教学中没有设计到的,显然大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决定把这个问题交给孩子们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小实验。鼓励他们用各种办法把冰块变成水。如太阳晒、暖气烤、开水浇、凉水泡、小手捂等。让幼儿比较哪种方法能让冰融化得快一些。引导幼儿发现温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

反思四:重视幼儿的探索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在把水蒸气变成水的实验当中,有小朋友想出把手放在水蒸气上,水蒸气也会变成水时,小朋友都围过来试一试。这时我很犹豫,是阻止还是支持呢?结果我没有阻止他们,而是在一旁提醒他们注意安全,等他们都一一亲自实验过,然后与他们一起讨论这是为什么。就这样循序渐进地将引导幼儿回到主题。

存在问题:                           

1、我在课前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便于操作观察的材料,如每组准备一只酒精炉、烧杯,让每个幼儿都能亲自进行实验探索,从而能更加引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

2、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于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

3、对活动的组织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调整的教育行为还比较谨慎,不够大胆。如在这次活动中的生成课程转换得比较犹豫。

4、及时反思、整理思路的能力还不足,活动后立即反思显得条理性不够强。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大班科学活动反思。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