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活动设计方案加反思与评价 小学迎中秋班级活动设计方案(通用5篇)

时间:2023-09-23 15:50:36 作者:雅蕊 小学班级活动设计方案加反思与评价 小学迎中秋班级活动设计方案(通用5篇)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组织管理中,方案都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发展目标。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的利用、时间的安排以及风险的评估等,以确保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班级活动设计方案加反思与评价篇一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中秋节里的风俗习惯,了解节日的渊源、形成,庆祝方式,使学生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此来体验中秋节吃月饼庆丰收、庆团圆、送祝福、送亲情的意义;帮助学生增强节日文化理念,让学生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更爱家人爱校园爱祖国,让学生度过一个幸福快乐有意义的美好节日。

月圆家圆国圆,传承经典文化

20xx年9月21日—20xx年9月28日

(一)全校活动——中秋读月(9月21日—9月25日)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又叫团圆节,又属秋报习俗。

2、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

3、中秋节的习俗:《拜月娘》、《拜土地公》。

4、吟唱中秋佳句:《水调歌水》、《望月怀远》。

5、共唱中秋歌曲:《水调歌头》、《让爱住我家》。

6、中秋相约圆梦:把心中梦想写在专用的圆梦纸中,圆心梦共圆中国梦。

(二)班级活动——中秋吟月(9月21日—9月25日)

一、二年级主题:中秋歌谣传情意。播放几首有关月亮的歌曲,让学生聆听并随着轻唱表演,让学生感受中秋月的美好温馨。另外老师要带学生去了解西二楼梯文化中走廊上关于中秋节的介绍,并留有照片。

三年级主题:中秋灯谜享乐趣。找些有“月”字的灯谜或其他灯谜,让学生感受中秋传统灯会猜灯谜的快乐,品味中秋节的传统节日文化乐趣。

四、五年级主题:中秋佳句颂真情。真情的朗诵有关中秋月的古诗名句,让学生感受诗人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的深情,更珍爱我们的家人和拥有的美好生活。

(三)实践活动——中秋品月(9月26日—9月27日)

一、二年级:画中秋。画一幅表现中秋节的图画,让学生用图画表达中秋节的快乐。

三年级:中秋卡。用月饼纸盒或自己喜欢的制作形式和材料,自制一张精美的爱心卡,写上一句祝福的话语,送给自己的父母,传达感恩祝福之情。

四年级:画月饼。动动手,设计一个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如饼中有馅,表面有花纹,花纹主要有月亮、桂树、玉兔等在圆中表达美好的愿望。

五年级:中秋报。以中秋来历,习俗,古诗佳句等等完成一份以“中秋”为主题节日手抄报,表达一份中秋的祝福。

(四)亲子活动——中秋赏月(9月26日—9月27日)

开展 “弘扬美德圆中秋”亲子互动活动:

1、帮父母做一样家务。

2、与家人一起吃月饼。

3、与家人一起外出赏明月。

要留有做家务和与家人一起吃月饼、赏明月的照片,感悟举家团圆的幸福。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一)9月21日—9月25日,各班利用一节班会活动课,将全校活动内容与本年级主题活动内容相结合进行,并留有活动照片,让孩子们了解传统节日文化,感受中秋的节日温馨。

(二)9月28日上午将各班中秋实践活动作品和孩子们写下的梦想圆纸上交政教处,中秋主题班会活动及亲子活动照片发到ftp相关文件夹中。

(三)关于中秋节的全校活动内容,可安排学生去搜集相关资料,让孩子在班会中分享,使学生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结合方案扎实落实,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温馨有意义的美好中秋节!

小学班级活动设计方案加反思与评价篇二

为了全面落实我校德育工作,提高我校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守则的自觉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建立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建立和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小学班级活动设计方案加反思与评价篇三

学生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一七班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最后,我提前祝大家中秋快乐!

小学班级活动设计方案加反思与评价篇四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

2。通过了解家乡过中秋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3通过对节日的了解使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特点。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比较,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小学班级活动设计方案加反思与评价篇五

小学一年级新生刚刚入校,对周遭环境和人都不是很熟悉,再加上他们社交经验缺乏,因此容易产生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为了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给学生一个互相交流的机会,以此来方便以后的学习生活,而且小学生刚进学校强烈渴望有个同伴和自己一同玩耍和学习,于是我们以“做朋友”为切入点,同时贯穿一系列游戏,展开这次好玩又有趣又有意义的交流活动。

教育目标:

1、让小学生对新入的班集体有个整体的认识

2、 通过一系列活动在他们心中形成一个班级荣誉感和班级归属感

3、提供一些交朋友的技巧,让他们主动拓展自己的朋友圈

4、同学之间相互信任互相友爱,提高班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塑造一种“家”的氛围

实施过程:

其次:将预先制作好的姓名卡片贴在相应学生的身上,以便其他同学认识你。

具体活动环节:

室内

1、名字说说看。以五人为组围成一个圈,说自己的名字。方式是第一个说,“我是甲”接着的一个是“我是甲旁边的乙”,接着的一个是“我是甲旁边的乙的旁边的丙”,依次类推。然后再倒过去说。能够准确无误的,可奖红花一朵。时间预定15分钟。

2、找朋友。15分钟,让同学们自己去找想交的朋友。方式可以是,你觉得这同学你想和他成为朋友,先可以向他介绍你自己。然后,让他介绍自己。最后可以看谁,交的朋友最多。也以红花作为奖励。

室外

   2、表彰大会:大家数数看谁的红花最多。然后进行表扬,总结。

班队老师注意事项:班主任事先要安排几个性格外向的同学带动气氛,特别是找朋友那个环节,需要这些同学去带动那些内向的同学。在快乐脚环节时,要保持纪律,特别是保证学生的安全。

活动设计创新点:找朋友环节,给他们自由交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的观念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