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总结报告(模板21篇)

时间:2023-11-25 07:45:37 作者:梦幻泡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总结报告(模板21篇)

教学工作总结不仅是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也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促进双方的进步。以下是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工作总结实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总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入门课程,开设本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计算机意识”,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理论和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本人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已近多年,结合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作一些粗浅的思考。

1、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首先,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必须全面熟练地掌握所用的教材,然后,精心地对它进行加工处理,并且有目的地收集有关资料,与所用教材有机结合,还必须关注计算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动态,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更新知识。因为计算机的发展变化真可谓日新月异,教材中难免出现“陈旧过时”、甚至错误的内容。如果教师对计算机的发展现状和动态不闻不问,光知道照本讲解,就有可能把错误信息传授给学生。

例如,在许多版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中,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往往只提到病毒对软件的破坏作用,而根本没提到对硬件也能起破坏作用。但c1h病毒却使计算机硬件遭到严重的破坏,如果教师照搬教材的内容,就可能造成一次错误的传授。

辅助教学。

学生有较多自由安排的时间,他们的活动范围也不限于课堂和教室,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和鼓励学生走进图书、阅览室,开阔视野,多翻阅一些有关计算机的报刊杂志,增长知识,以弥补课堂知识的局限性。

2、以应用为目的,以兴趣为动力。

对于大多数职业学生来说,将不会从事计算机的科研与开发,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解决或辅助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目标的确定,就是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具备一定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的实施,包括教师的讲授,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以及对学生的成绩考核,应本着应用为目的,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的线索,靠这根线索把有关的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

如学习powerpoint20xx应用知识时,在正式讲授前,教师就把任务提交给学生,要求在本章内容结束时,能利用本章知识把个人的简历制作成演示片,并要求对其中幻灯片的表现效果进行个性化设计,这样以应用为目的进行作业设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的学习就有方向性,任务完成了,他们也理解了相关的知识。如果说由于应用的目的,学生会出于外在压力“要我学”,那么,由于兴趣的缘故,学生会出于内在动力变成“我要学”,在兴趣的作用下,学习不但更主动,而且也更有效,教师应该考虑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兴趣,使他们在兴趣的推动下,深入学习。

首先,努力使课堂成为一个寓教于乐的过程,所举的例子尽可能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或接近实际的事例:其次。要学生完成的作业,也尽量和学生所熟知的问题挂钩。这样,使学生感受学习计算机不是枯躁乏味的,也不是脱离现实的,而是和他们的世界紧密相关的。通过解决一些学生常见的问题使他们体验到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培养兴趣。

3、以实践为基础,以理论为台阶。

学习计算机,特别是以应用为目的学习,如果没有实践作为基础,如同在空中楼阁。我认为学习计算机,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先知其然,再循序渐进知其所以然,有机会动手组装一台当前流行的个人电脑是学习硬件基础知识的最好的辅垫,通过把一些电脑零部件组装成电脑,对主板、cpu、内存、硬盘、软驱,光驱、显示器、显示卡、键盘等硬件就有了感性认识,以这些感性认识作为基础,来学习相关的硬件知识就不会觉得过于抽象,接受起来也就不至于太困难。

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必须通过实践,亲自动手试一试,才能完全理解每一个界面,每一个菜单的真正含义,对于应用软件的学习同样如此。如学习word排版,教师不妨给学生布置一道作业,先让他们选出一张他们感兴趣的报纸,以这张报纸为参考,要求他们分别用word来重新排版(小组成员人数少用两人,多则五人),最后,都打印出来,再一起讨论哪组的打印效果最好。这样,通过自己输人,自己改错,自己排版,自己插图、自己打印,相信学生就会更清楚word有什么功能。并且如何使用这些功能。

对于一个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职业学生来说,动手能力的培养确实很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只会组装电脑却不懂每一个零部件的功能及相关的基本知识显然是不够的,只会用现成的应用软件,却不懂软件的基本知识,若电脑出了一点问题,就慌了手脚,束手无策,显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所以,理论的学习和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计算机理论知识是攀登计算机世界高峰的台阶,对学生很有必要学习一些计算机软硬件知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操作系统的知识、数据处理的知识、网络和多媒体的知识、程序设计知识等,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会帮助他们更加得心应手地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理论的提高能帮助他们站在更高的高度使用计算机这种人类的工具,从而指导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反思

我从事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的教学工作已10多年了,教材也发生了多次变化。虽然现在从小学到高中都在开设计算机课程,但是很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计算机的操作还是不熟练。所以如何对电大专、本科层次的学生讲解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多年的教学,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目前,电大的各类专业、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显然,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应对本课程的教学背景有充分的了解并对本课程的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

电大是一所远程开放教育的成人高等院校,它采用了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基础、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的教育模式。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就是为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求而设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电大学生必须掌握以计算机应用及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自主学习的手段,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目前,很多电大学生对计算机仍然比较陌生。即使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电大学生用起计算机来,也常常捉襟见肘,表现出基本技能的欠缺。

由于电大是一所成人高校,学生的来源非常复杂,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较素质偏低,所以电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综合性、渗透性和变革性都很强的基础课,它综合了诸多现代科技领域的知识,我们可以通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切实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为远程开放教育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克服学习计算机的几个误区。

1、英语不好,所以计算机学不好。

经常听到一些成人朋友抱怨自己英语没学好,所以计算机自然也学不会,有的甚至因此不愿接触计算机。

2、年龄大,计算机就学得慢。

很多人不愿或惧怕学习计算机,认为计算机这东西小孩子学得快,成年人的记忆力差,手指不够灵活,学起来太困难。

成年人较强的理解能力及学习主动性,同样他们成为学习计算机的优势。因而,年龄不是学习计算机的障碍。

3、学计算机就是上网。

随着互联网逐渐普及,使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最快的速度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许多人一接触计算机,便马上开始学上网。如果问他了解计算机知识吗?他会很肯定地回答:“会!我每天都上网”。

4、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我们对于学习知识一直提倡的是:勤奋好学、善于钻研,学习不留死角,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有些朋友把这种精神用在了学习计算机知识上,结果却事倍功半。

3优选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情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我们在计算机引言课中,要从计算机的产生、发展、最新动态和internet网络的有关常识的介绍,国内外计算机技术的比较,同时结合本地区利用计算机进行经济管理、教育科研、通信、商贸等方面的应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的重要作用,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个人成才的需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上机操作能力,使学习兴趣持久不熄。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极强的学科,应该说上机练习时间占70%,理论教学、演示30%。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不熄。

4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能力。

1、组织协作学习,促进学生合作精神、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我没有急于展开教学,而是首先分组,将几个同学分为一组,并告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开展小组竞赛的活动,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好胜心,并促进同学间的团结协作,只有合作愉快,才能获胜。同学间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困难,互相指正错误。共同进步,这样掌握知识又快又好。

2、充分用好“帮助”功能。

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老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讲到,遇到不懂的知识点时可以借助windows程序中良好的帮助系统,当我们对某一功能不了解时可以随时按下f1键来打开帮助。如:word的“帮助”功能中隐藏着不少小窍门,如显示“日积月累”、快速获取帮助主题等等,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做个有心人,充分挖掘其功能,就可以使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3、借助网上别人的学习经验。

网络是一个大课堂,上面的东西是五花八门,凡是不太清楚的知识点等,都可以上网去查,“拜网为师”,诸多问题在网上都能找到一定的解决办法。

总之,学好计算机基础,以便能够熟练的操作计算机,在熟练中总结出一些技巧,这才是计算机基础这门程的教学目的。同时也为其他相关学科打下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反思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采用分级教学的方法,就是在依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班,在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与能力考核上采用”分步推进“的方法,学习过一段时间,进行单元测试,通过测试来发现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然后再进行复习.

作者:董兵波作者单位:湖北省荆州职业技术学院,434020刊名:金山英文刊名:goldmountain年,卷(期):2010”"(7)分类号:关键词:分级教学分步推进单元测试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反思

1.了解多媒体技术及其软件的应用与发展,体验多媒体技术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2.掌握常用获取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素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健康、良好的审美观;

2.通过对项目内容的引导,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切实体验到多媒体带给我们的精彩世界;掌握图像、音频、视频素材的获取。

难点:图像、音频、视频素材的获取。

教学准备。

课前分配好合作小组。学生在课前到ftp下载学习资源包,新建文件夹,以自己的'学号+姓名命名。

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教室、ftp服务器。制作好的助学资源包,为学生提供的制作素材,ppt课件、学习任务单,综合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计算机应用基础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本人在教育教学上,爱岗敬业,严谨治教,热爱学生,努力做到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成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工作,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几种操作,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较好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尽到一个优秀教师应有的职责。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因此我在教育教学方面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本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并具有一定的钻研和创新精神。工作任劳任怨,敢挑重担,乐于接受学校安排的常规和临时任务,并能认真及时地完成。加强自我修养,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热爱学生,真诚对待学生,受到学生的好评。严格遵守学校的劳动纪律、规章制度,工作积极、主动、讲究效率,时刻铭记自己是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

二、教学方面。

1、备课。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同时为了上好每一节课,通过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教学目的明确,符合学生实际,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努力做到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情意三者统一。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和价值观”三方面目标均能实现。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到条理清楚、难度适宜、密度合理,保证授课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精讲精练,不出现知识性错误。注意课堂管理,上机课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老师给定的任务进行操作,同时又注意因材施教,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到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差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做好课后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三、个人教学业务水平学习方面:

计算机技术知识更新很快,新知识、新产品、新术语几乎天天出现。作为计算机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自我加压,才能将信息知识更流畅地、轻松地、完整地讲授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始终走在信息技术知识的前端,跟上不断发展的时代步伐。我平时还认真、主动地向其它有有《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以便在工作中能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

四、本人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工作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注意力。

以上是本人在本学期计算机教学工作中的总结。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我要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快发展、争创一流!”为目标,踏实工作,服务于教,努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反思

[2]黄丽莉.混合式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扬州大学学报,2008.

[4]王绪红.行动学习及其在校本培训中的应用[m].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5]孔文焕.动机理论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m].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反思

电子计算机作为人类计算与思维的通用智力工具,使人类的智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人类创造了电脑,反过来电脑帮助开发人脑。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相结合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大趋势。因此,特别是对于我们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就显的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提高职业学校计算机的教学质量,使之能充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便是重中之重了。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毫无疑问,当前的课程改革进入了反思阶段。从反思的内容来看,涉及课程理念、课堂教学、作业评价等各个方面;从反思的对象来看,包括专家教授、一线教师等众多教育工作者;从反思的形式来看,涵盖随笔漫谈、案例评析、学术沙龙等等;从反思的进程,又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可见,要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做好教学反思!作为一名青年一线教师,我觉得应该在教学的各个过程中用适当的方法做好教学反思。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在三个不同阶段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更新,使我在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

计算机教学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它主要强调学生实际上机的操作能力,但学生当中实际水平又有差异。有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某些知识早已掌握,而有的学生却对电脑刚刚接触,了解甚少。这不像其他的公共课程,大家基本都处于同一水平,所以要求我们计算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合理设计教学任务,能涉及到各个层次的学生。比如,在《计算机网络》中讲到“免费电子邮箱”的申请这一节的时候。我们要求学生在网站上申请一个免费的电子邮箱。但是事实上有些同学老早已经会用电子邮件了,而有些同学甚至连什么是电子邮箱都不知道。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为此,我们可以让做的快的同学先用申请好的e—mail设置outlook的帐号。另外,还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练习。计算机教学最后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熟练的进行上机操作,所以在教学中要多留出一些时间给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练习,即所谓的“百讲不如一练”。教师可以通过任务的布置,让学生在操作练习中学会知识,巩固知识。上课前,要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上可能有的反应做了充分的反思。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由于计算机教学以传授实际操作为主,我们要针对某个教学目的设计一系列的任务,并且这些任务可以被学生所接受。我们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比如,免费邮箱的“发信服务器认证”功能等操作时,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能学生更好的掌握知道,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具体操作情况,如有些任务对大部分同学都有一些难度或出现一些悟操作时要及时的进行讲解更正或电子演示。同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路和热情,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能起到更好的引导效果,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更好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有批判地在教学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教学后反思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

1.教学中的精彩场面。课堂教学凝聚着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进入“角色”,往往“灵感”顿生,创造出成功的教例。因而教师在课后教学情感还没有从头脑中消退之时,应立即进行反思,思考精彩场面的主观原因,以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再创精彩场面等。必要时可作些局面记录,以便再教时运用。

2.教学中的失误之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何况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因而教师的教学难免会出现疏漏与失误。出现失误后教师如果不进行反思,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而且贻误了不少学生,给学生以思想上、思维上的误导。因而教师在课后一定要思考自己的失误所在,以及产生失误的原因,思考对失误的补救措施。

3.课堂中学生的反应。在计算机课的理论课教学中的教学效果,往往通过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表现出来。课堂上学生正聚精会神高度注意教师,或偶尔点头示意,或偶尔面带笑容而积极回答这说明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教师教学得体、方法有效。反之,课堂表面安静,学生面无表情或坐立不安、交头接耳、目光愕然,这说明教师讲课不够精彩,空洞说教,教学方法呆板。教师上完课后,应及时反思课堂上学生的反应状况,以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计算机学科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才会有创新,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也才能为培养21世纪实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完成由学生的被动学习到自觉学习的飞跃。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受益非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以此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发挥能力。为培养21世纪实用人才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反思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手段的千变万化,计算机已日益普及每个家庭。21世纪又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时代,普及计算机教育、提高全民族的计算机文化是实现信息化的保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的基础操作,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问题的能力。在现实的教学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成了计算机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浅谈一下我的教学经验和反思。

1.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自从上世纪90年代,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相继在非计算机专业的授课计划中加入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经过20多年的模索,各校都有一套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windowsxp操作系统和microsoftofftce系列办公软件应用,还包含一些计算机基础理论和网络基础的内容。教学大多是根据教师的理论讲述,结合学生上机完成实训。

2.1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异大。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是来自农村,少部分来自城镇。他们有的从未接触过计算机这门课程;有的已经学会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等基本操作;而个别学生甚至还不会开机关机,更不用说使用鼠标及软件运用了。如此大的水平差异给教学带来了相当的难度。

2.2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理论与实践应相辅相成。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能听懂老师讲授的内容,也能按老师的步骤来操作,但是当题目变换或自己独立完成时就无所适从,不会操作,造成课堂授课理解和自已真正动手实践不能统一起来的矛盾。

3.1分层教学,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不相同,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在教学中我主要是采取分层次教学,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首先根据学生的基础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都有较好的、一般的及较弱的,基础好的学生当小组长,负责小组的学习。其次在教学中分难、中、易不同的学习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若完成较易的任务,鼓励学生向较高级别的任务学习。评比也是按照学生的层次进行打分。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互帮互学,相互促进,既调动基础好的同学积极性,也使基础较差的同学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激发学习兴趣。

3.2注重启发,培养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从学习中感受快乐,正所谓“学并快乐着”。教师在授课时应讲究方法,对学生不要“授之以鱼”,而要“授之以渔”。如在讲解例子时,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讲解,注重告诉学生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其他相同类型的题目则让学生自行练习和操作。而在实践操作时,发现学生错误,不要急着指出,通过提示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并纠正错误,这样学生学得才深刻,记忆才更牢固。比如,在讲授计算机基本操作时,有些学生在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会在上机时做出些花样来显示自己的能力,此时我们要鼓励学生,表扬其创新意识,并请这些学生上台给其他学生介绍他们的“经验”。这样,不仅能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传授学到更多的内容,而且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3依据专业不同,有所侧重。《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基础课程,其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了解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知识和技能,掌握使用计算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真正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去。由于专业的不同,在教学中应该有所侧重。比如文秘专业的学生,可以侧重word文档的应用,讲解更多的办公实例;会计专业的学生则侧重于excel的学习,在excel中如何实现账务处理;商务专业的学生可以侧重于powerpoint的'学习,布置商务会议,产品广告等。

3.4调整教学顺序,提高教学质量。按照《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教材顺序,一般是先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及硬件知识、数制转换等,再讲windows操作系统及office办公软件。由于计算机课程的硬件部分理论性较强、专业术语较多,且晦涩难懂,往往在两三个星期的理论课后,学生还不知道计算机到底能做什么,更谈不上有什么学习兴趣。为此,在教学计划上,可以适当调整,灵活安排,先导入实例进行教学,再讲解理论,而不必按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如在讲授excel的“公式与函数的运用”时,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工资表”入手,通过讲解“工资表”的功能及运算方法,并上机操作运行,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内容是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从而唤起他们的学习欲望,调动起学习兴趣,为下一眯讲解理论知识打好基础。

3.5教学标准与社会接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最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判断学生是否掌握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我们知道,对学生计算机学习结果的判定,可以通过能否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生活与工作中的问题、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为标准的。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取得等级合格证书是得到社会认可的一个普遍途径。许多企业用工标准中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做了相关规定:计算机操作水平必须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一级标准,能较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目标明确以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自觉性都有所加强,通过老师的有效辅导,加强练习,学生大多都能通过一级考试,我校的通过率就达到90%以上。

自从大专院校扩招以来,中职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发展和创新的机遇。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继续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更好地培养学生,为我国中职教育发展贡献自已的力量。

计算机应用基础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11(11)、11(15)和11(16)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对学生也有所了解,学生的生源比较复杂,计算机水平差异很大。有的学生经常上网聊天、玩游戏,接触计算机比较频繁;有的学生除了上课时间很少接触过计算机;有的学生能较好的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等基本操作;而个别学生打字也挺费劲。对计算机水平差别如此之大的教学对象,如何有效地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对我们来说是一项巨大的考验。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思考和探索以供交流探讨:

一、分层次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为了培养健康的学习心理,本着“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我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分层次教学法,把握差异,因材施教,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首先结合学生的基础情况成立学习小组,每组都包括基础较好、基础一般、基础较弱的同学,并选出基础较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小老师。其次教学过程中按难、中、易分层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学习任务,譬如基础较弱的同学可以“易”级任务作为学习的起点,完成该级别的任务就算达到了学习目标,鼓励同学们在完成较易任务的基础上应继续研究较高级别的学习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能动作用,互帮互学,相互促进,既调动学习基础好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基础较差的同学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激发兴趣。当然,学习成绩的评定也不再实行一刀切,同学们只要完成了与自己基础相当级别的任务就能得满分,完成较高级别的任务还有适当的鼓励分;高层次的同学若能积极地帮助其他同学也有适当的加分;积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有所创新的同学更是大大奖励,这样有效地制止了那些不听讲、玩游戏、窃取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使得同学们大都激情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另外,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我还发现有些在计算机学习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课堂上常常出现“吃不饱”的现象。为了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我因势利导鼓励他们进行超前学习,并给他们提供方便,如借学习资料给他们、常和他们通过qq、e—mail等工具进行交流、辅导他们参加计算机竞赛等。通过自主超前学习及教师辅导,一部分学习尖子脱颖而出,计算机操作水平大大提高,普遍掌握了目前常用的一些流行软件,如压缩软件winzip、动画设计软件flash、以及常用下载工具、播放软件、网络安全软件等的使用方法。

二、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所培养的应该是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学生。现代教育要求教师重点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其创新能力。

譬如说有些教学内容需要理解记忆,且枯躁无味,这就要求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应努力将枯躁变为有趣。另外,为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我们常举行计算机技能竞赛,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举行“文字录入比赛”,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熟悉键盘操作,强化文字录入基本技能,11(16)班的郭炜丽以平均每分钟73字的成绩获得三等奖;举行“电子板报设计大赛”,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熟悉word综合排版技术,体现健康向上的校园、班级、宿舍文化等,11(15)班的范小文获得非计算机级校一等奖。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也通过活动促进学生挖掘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强调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社会需要的创造力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首先要求教师具备现代教育的科学观念,具备改革和创新意识;其次要求教师应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发问,为他们创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培养他们具有积极挑战、锲而不舍进行创新活动所需要的良好品质。

教学中,针对中职学生喜欢标新立异、追求个性的特点,我在布置学习任务时突出灵活性,给学生充分的想象发挥空间,从而使学生“乐学”、“会学”。例如让学生设计各式各样的板报;为课文设计课件等。板报供班级出黑板报的同学参考,课件给其他老师上课用。看到自己出的板报变成班级的黑板报,自己的课件上课大家都在看,学生很有成就感。

四、教学标准与社会接轨,鼓励学生参加等级考试。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思考与改革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我国对教育教学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在我国教育教学发展的过程中,国家不仅重视普通学校的教育,而且也重视高职教育教学的开展。而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我国在高职教育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育,增进高职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提高我国高职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本文主要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针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随着社会注意建设的开展,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为了全面的发展教育,我国对高职教育的开展也越发重视,近些年,我国更加注重高职教育教学的质量。为了培养高素质的高职学生,不但提高高职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运用的能力,而且,为了推动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我国高职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开展,从而,提高我国高职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增强高职学生对计算机的运用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讨论文

在当今时代,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格外重要。熟练操作计算机已成为如今大学生步入社会的必备技能。高等教育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此门课程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占95%以上。它的目标是使大学生成为既能掌握本专业知识,又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随着全国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普及,大部分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一些来自偏远地区或信息技术教育不发达地区的学生,接触计算机比较少,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了解有限。因此,学生基础能力参差不齐。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除了与教师的教学有关外,还与使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有关,它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当前部分高校使用的教材,内容大多陈旧。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不仅包括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制作软件),还包括一些计算机的核心内容,比如计算机的数制与编码、数制之间的转换、ip地址、域名等。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繁琐,知识更新快,课本的内容更新没有跟上发展。

二、课程学习情况。

大多数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的学生,仍然对计算机基础操作不熟练,比如:硬件软件安装能力差,打字速度慢,文字排版不熟练,excel操作缺乏技巧等。这都说明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训练还不够。学生都明白,计算机已成为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学习和办公设备,熟练计算机基础操作是毕业生必备技能之一。但在学习计算机课程当中,很多学生上课只是为了拿学分或应付等级考试拿证书,并未花更多心思练习计算机基础操作。部分高校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采用讲授法,只是把老式的授课方式“黑板+粉笔”变成了现代多媒体技术“ppt+投影仪”教学。高校教师因科研项目多,教学任务重,课后没有太多的时间同学生交流。部分教师也忽视了“知识”与“能力”的区别,忽视了信息化教学设计,而信息化教学设计恰恰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困难。比如:学生个人差异明显,起点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个人差异又要力求学生全体发展,教学任务较为艰巨;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更新快,教材教学内容滞后,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学习体系无法及时补充完善;教学资源主要为教材文字描述,配合图片和相应教材教辅上的内容,表现形式单一,优质的教学资源较少;计算机课程学习时间短,学习内容多、任务量大,没有太多时间去练习操作。改革创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当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将课程分2个学期教学。第一学期以学习计算机基础操作、计算机网络安全等基础知识为主,同时鼓励学生加强计算机基础操作的训练,为第二个学期学习办公软件打下基础。第二学期主要学习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工具。

2.考核方式。从“理论+上机”考核,变成各个章节的综合操作。每一章节设计好题库,学生只有把每一章节要求的相关题目成功完成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才算顺利通过。考核内容应与社会实际需求接轨,比如员工工资表、企业产品登记表、销售表、企业ppt简介、word的字体编排等。

3.采用目标教学法。根据工作岗位要求的目标进行案例设计,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进行分析和探索,最后对知识、技能进行归纳总结。

四、结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这样可以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计算机应用基础迁移教学现况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对如何优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模式的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创设情境,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生活化,体现计算机知识的实用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进生生合作交流,教学效果。

近年来,随着中职生素质相对地下降,职业学校课堂“两多一少”现象越发普遍:讲闲话的学生多,睡懒觉的学生多,专心听课的学生少。面对这样的事实,职业学校必须要进行教学改革。

实践表明,因地制宜地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计算机专业知识和现实的联系,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模式生活化的探究,主要是探讨如何创设生活情境来辅助学生学活知识,提高技能,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注重体验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鼓励学生“行而求知、知而再行”。那么如何把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成生活化呢?笔者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对象,进行了以下的研究:

一、深入钻研教材,寻找知识在生活中的原型。

以往教师备教材,总是站在教师的角度设计教案,注重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却很少考虑所教学的知识离学生的距离有多远,教材中的一道例题、一个知识点蕴含着许多的生活信息却被忽视。教师只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已具备的生活经验,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的起点从而有效地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通过“备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通过“备学生”才能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是进行教学情境创设的前提。而在情境创设的时候,教师应认识到情境创设在教学中不仅仅起到知识的引入作用,也自始至终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成为相关学习活动的认知基础。因为让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用学生熟悉的情景来呈现教学内容,能增加计算机教学的趣味性与现实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可从人们常用的信件往来的活动中,引入电子邮件的知识,其中的电子邮件地址结构是:用户标识@主机域名,就如同真实生活中人们常用的信封一样,有收信人姓名、收信人地址等。用户标识就是收信人的姓名,主机域名就是收信人的地址。又如在学习“存储程序控制”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时,如果直接讲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学生会存在许多难以理解的地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笔者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你去饭店吃饭,先在服务员的帮助下点菜,然后服务员把菜单送到吧台负责人处,负责人请厨房按照菜单烧菜,最后,可口的饭菜通过服务员端上了你的桌子。这里,服务员就是输入设备,负责人就是控制器,厨师就是运算器,餐单就是存储器,服务员也是输出设备。通过这样一个比喻,再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讲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步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得到提高,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二、创设情境,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认知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精心设计一个生活情境、一段生活化的故事都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架起计算机知识与生活原型的桥梁,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如在讲表格制作时,了解到学生准备寻找兼职工作,笔者向学生提问:“寻找兼职工作,你们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啊?”学生回答:“需要准备个人简历”。于是,笔者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大胆地交流研究制作简历,让学生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也训练了实际应用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思考。问题总是源于某种情境,生动具体的情境是产生问题的肥沃土壤。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尝试和验证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引发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讲授windows操作系统时,笔者启发学生提出一些典型问题,如“我想让windows启动时播放一段好听的音乐怎么办?”“我想给我的计算机加个屏幕保护在我离开的时候不让别人动,怎么办?”“我的计算机很慢,我怎么看到有哪些程序正在运行?”“我忘了一个文件放在哪里了,怎么找呢?”等问题。

这些富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问题,因为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因此能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培养了他们应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设操作情境,生成实践智慧。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在获取全面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思维就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操作机会。

例如,为了配合学校的禁毒活动,笔者要求全班学生用word制作一张a4纸的手抄报,内容要健康积极向上,版面设计不拘一格,文字优美流畅,色彩搭配美观大方。学生的兴趣特浓,有的在文字底下配上图片、分栏进行编排,有的插入艺术字和图片,有的利用图片的环绕效果排版等。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综合使用word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操作,优化自己的设计。在操作过程中,有的学生的图片和文字重叠时,图片挡住了文字,这时就引导他们想办法使图片置于最底层。有的学生使用“文字环绕”中的'“四周型”“紧密型”或“穿越型”环绕,有的学生使用文字环绕后还是认为效果不好,因为图片与文字的色彩对比太鲜明,这时笔者引导他们想出将图片设置为‘水印’。有的学生遇到需在版面的右边某处写进另一小段文字时,笔者引导他们巧妙使用“绘图”工具栏里的“文本框”,插入“文本框”后在文本框范围内写文字就可以了。但有时框线影响美观,这时就引导学生使用“线形”和“虚线线形”将文本框线进行任意美化。若不想要这个文本框的方框,就引导他们想出用‘绘图’工具栏里的“线条颜色”设置成“无线条色”或“白色”。最后将手抄报打印评定等级,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欣赏一段时间后开始反思自己的不足,探究操作的最佳方法,这样对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有很大的促进。

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操作不仅仅停留在活动的表面,而是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又在思考,学生参与了获取知识、形成及发展的全过程。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4)创设应用情境,促进能力发展。学习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学生学习的真谛。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知识的正确应用观,创设应用计算机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应用情境,培养学生自觉应用计算机知识的意识,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提高计算机技能的应用能力,感受计算机知识的价值。

例如,在学习了excel的图表后,笔者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根据你所学到的知识,统计一个月你零用钱的支出情况,月末展示你的统计结果,将评出优胜奖。学生都认真完成了这项作业,在评选中,笔者发现这份作业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运用知识,更给大家上了一堂节约用钱、奉献爱心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又如,在针对班中学生学习不稳定,成绩忽上忽下的情况,笔者要求学生根据每个单元的测验成绩,绘制一张条形统计图。这一方法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成绩起伏现象。这样既能巩固excel电子表格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又能利用全班成绩的分析统计,对学生进行一次学习教育,了解自己学习的情况,一举两得。

三、小结。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模式生活化的研究实践表明:创设情境,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生活化,体现计算机知识的实用性,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在笔者所任教的班级,学生专心听课的人数多了,再也没有学生睡懒觉或说闲话的现象,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成绩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都积极参加全国计算机一级ms考证和参加高新技术办公软件应用模块的考证,其中高新技术通过率达到100%,一级考证通过率在95%以上。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也认识到:在注重教学生活化,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的同时,不能忽略教学的本质。课堂上过分强调生活化情景的创设,会使计算机专业课变成“生活常识课”。情境创设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生活化情境教学要想获得成功,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精心设计、合理运用、动态生成,只有这样,情境教学才会使教学过程锦上添花,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育新阶段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xx,(9).

[2]张立杰.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学研究,20xx,(4).

[3]郭耀邦.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析——《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之三[j].教育与职业,20xx,(3).

计算机应用基础迁移教学现况论文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采用完整的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内容,突破传统教学以软件为章节组织教材、知识和技能点散乱的局限,在原有的校本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再次整合,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信息技术为工具”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课堂实施。课堂实施效果的评价采用定量结合定性的问卷调查、竞赛、培训考核等形式,研究结果表明课程的建设切实提高了中职信息素养水平,最后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整合是教育教研改革方向的愿景展望。

教与学一直以来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致力研究和实践的课题,而从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来看,泛在学习(按需学习)是未来学习的发展趋势,而泛在学习要求学习者有相当的信息素养水平,根据教学实际,从课堂教学出发,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为载体可以很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和教师信息素养水平,这正是学校整体信息素养水平提高的关键。

信息素养的4个构成要素中,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作为核心的信息能力是当今社会人类生存的最基本能力,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是个人寻找工作、融入社会的一个决定性因素[1]。对于中职生而言,第三年就进入单位进行实习了,信息素养对于他们来说尤为重要。

計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从课程性质来看,它是一门公共基础课;而从内容来看,它是关于文字图片处理排版、数据录入计算、演示文稿应用、因特网使用等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性质上它是必修的,人人必学的;内容上它是信息素养最亲近的内容;从方法上,它要求学生能收集素材、处理素材,进而进行图文混排、数据处理和展示,所以说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培养信息素养的天然课程载体。

2信息化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于通过教与学方式的改革,把培养学习者适应信息时代所需素质能力的地位提高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强调情感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以人为本,以自觉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其意义在于培养人才适应信息社会的信息素养能力[2]。常见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有:情景化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基于电子学档的、webquest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基于网络协作学习的、基于概念地图的、基于案例学习的、基于多元智能个性化的、自主探究[4]等。

3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采用完整的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内容,突破传统教学以软件为章节组织教材、知识和技能点散乱的局限,在不增删的前提下,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将散乱的看似无关联知识和技能点通过完整的项目工作来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不是单单进行一个个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采用贴近生活和工作的任务作为项目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合后分为两部分:入门篇和实战篇。入门篇涵盖教学大纲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考证打下坚实的基础;实战篇是巩固和提高,对综合运用能力要求更高,为实际工作和生活做铺垫。入门篇采用“螺旋递进型”案例设计,由浅入深,螺旋递进,兼顾优差;实战篇采用“最优筛选型”案例设计,设计开放型案例,给学生以思考筛选的空间,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不止一种,选择哪种最为合适,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信息技术为工具”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课堂实施。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详见表1和表2。

4课程的实施效果评价。

通过竞赛、培训考核、问卷调查等形式(采用定量结合定性的方式,结果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进行统计),课题组在课程实施前后(课程建设时间3年)对全校师生进行了调研,对比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之前,学校师生的信息素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图1、图2分别对实施前后的师生的信息素养水平进行了比较,由图可以看出,学校师生现今信息素养水平处于良的阶段,由于信息素养水平的培养和提高不是立竿见影的,特别是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所以需要继续努力。

5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整合。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培养信息素养的天然课程载体,以此为媒介可以很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然而这只是初步的试验阶段,最终的趋势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深度整合。

对于中职而言,信息化教学模式将教师知识传输者的身份转化为学习的引领者、课堂的掌控者,将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换成运用信息工具的主动探索学习者;课堂不再是教师枯燥无味地进行知识灌输和技能演示,学生百无聊赖地识记和机械地练习,而是在具有丰富资源的学习、实训和公司实习环境中,师生、企生间积极互动、主动建构、相互促进学习的过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信息化教学注重过程性评价,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表现,以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重点,以探究合作为特征,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到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中,培养和提高中职学校的信息化素养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适用的中等职业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11.

[2]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心得体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主要手段。因而,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计算机的操作是我们必须掌握一门技术。今年春天我校在校领导的安排下到梅陇中学参加这次计算机培训,刚开始时,我对这次培训感到很不满意,认为星期天把我们的休息时间打搅了,随着培训次数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到很荣幸,故而倍加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虽然每次培训的时间很短,但郑老师对我们都很有耐心,对于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总是一遍遍地讲解,这让我很受感动。在与同行的相互学习、交流中,我收获颇丰。我不仅明白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职业的专业性。而且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开展教学。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未来教育应溶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最新的信息技术,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

通过这次短期培训,我深深体会到:

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

现在的学生更是聪明,他们不仅能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能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意识。

当今社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是最活跃的因素。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可以与同行交流经验,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可以……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通过学习,感觉到自己有太多的计算机的知识不懂,比如:程序操作、计算机理论……感受到不懂计算机,真的是太落后了,通过学习感受到自己又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一定经常上机操作,争取早日驾驭电脑,学有所用。通过学习,我体会到,我们原来的教学时多么的落后,网上平台真的挺好,学习起来很方便、很实用。这五天我们在网上交流、讨论、提交作业。浏览网页,阅读资料、观看案例、完成作业,在网络的海洋里,我们尽情的汲取着知识的甘露。感到一种前所没有的满足,这种满足是我们对知识的一种渴望。通过九天的学习,我对信息教育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多媒体的操作,让我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方便,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更生动、更有新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创造性的发挥我们的课堂。我们还结识了很多的伙伴,我感受到我离这些同伴的距离太远了,不学习真的落后了。这九次学习,大家取长补短,互帮互助,互通有无。大家都毫不吝啬,把自己知道的知识毫不保留的互相交流着。虽然学习是紧张的,可是大家的心情是愉悦的,气氛是和谐的。只是感觉到九次培训的时间真的是太短了,需要互相学习的知识真的是太多了。

在今后的教学中,把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于课堂,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探讨

: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是体现在各个方面,每个行业都在与计算机相互融合,利用计算机发挥每个行业的优势,这个已经是当下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使用使得计算机的重要性不断的提高,计算机方面的技术不断的在更新变化,技术的不断使用和跟新是计算机在行业内发挥作用的关键,当前的计算机行业形势是人才需求量大,各个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每年都在增长,当下最有火的有: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等,这些职位都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的发展催生了这些职位,计算机的发展史很短暂,才仅仅有八十年左右,有了计算机的出现,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大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率的效率提高了很多,推动了历史的年轮,当前的计算机行业是前景很好,社会需要各方面的计算机人才,所以,计算机在中职教育当中应该是面向市场的,必须是符合市场的发展形势,做到和市场的紧密结合,不断的更新技术和教学方式,培养出高端人才,让学生真正的有过硬的技术,这才是陪样社会技术性人才的正确方式。面向市场需求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是必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为计算机发展很快,必须要不断的跟新计算机的教材和教学方式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基础教学是学习计算机很重要的部分,社会的很多新技术都是来源于旧知识,基础的教学能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帮助很大,所以我们必须的细细考量怎样把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给做好.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应该是从一下几个方面分析和改革:。

3.1师资力量的提高。

3.2建立多媒体教室,以实战为基础。

3.3加强品德教育。

[3]赵晓瑞.《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xx(24).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思考与改革

第一,我国高职在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时缺乏科学合理的目标指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没有科学目标的导向,就容易造成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偏离方向,还会造成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效果无法提高。第二,我国高职在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时教学方法太过单一,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老师对课堂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来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相关知识,要想提高老师教学开展的效果,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积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增强教师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兴趣,积极打造高效课堂。第三,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高职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过程中,更倾向于老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没有充分尊重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热情,最终导致教学效果甚微。一、推进高职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第一,树立科学、合理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目标。[1]在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过程中,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可以为教学的开展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导,还可以更好的规范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活动的开展,为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开展提供动力。第二,高职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而且还要积极创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方法。[2]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率,增强教师课堂的感染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老师自身的魅力,包括人格魅力和能力魅力。尤其是老师的'能力魅力,具备更高教学技能的老师在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实现课堂效率提高,学生也可以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相关知识。老师在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在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该运用的教学方法,实现因材施教,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实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发展。第三,在高职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3]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合理的处理师生关系,在老师与学生之间树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加强老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与情感交流,老师要积极主动的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这样才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地推动教育教学的开展。

3结语。

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我国高职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开展,提高我国高职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效率,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计算机应用基础迁移教学现况论文

摘要:本文先阐述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其次,从调整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强调知识的实用性等方面着手改进教学方法,突出技能培养。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动手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计算机;技工学校;教学现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国内技工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大部分都是几年前编写的,而计算机信息技术更新快。教材与实际应用已经严重脱节,如现在社会上普遍使用的微软办公应用软件已经发展到office,而教材还停留在office的内容上。

对计算机初学者而言,学习过时知识是枯燥无味的,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失去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不利于教学。

(2)教学硬件配备不足。

由于技校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现象,没有足够的计算机机房和电脑提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理论课和实践课往往分开。而且部分机房的电脑还是很旧的p3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没有足够的实践环境,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在日常授课中,学校无法提供相应的教学硬件,以致操作性很强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变成了理论课,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不起兴趣。

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面临着知识老化的危机。技工学校教师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无法进入企业体验生活,对it行业缺乏经验,无法及时把握it行业的脉搏。

同时教师缺少职业培训,技术更新滞后、缺乏教育创新机制,技工学校计算机老师课程任务重,很难抽出时间自学,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4)技校学生的基础薄弱。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技校学生生源质量明显下降,技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不但文化理论知识相对薄弱,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很多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电脑,甚至连怎样开机也不知道。

部分学生还存在厌学心理,对学习缺乏主动性,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技校开设课程是面向就业的,进行计算机教学定位时主要考虑市场、社会需要什么,技校就设置什么样的计算机课程。网页制、photoshop、autocad等课程是重点的就业课程,但好多技校只重视这些课程,而忽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字、数据处理能力;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能力。计算机应用的基础是否打好,决定了学生继续深入学习高层次应用技术的效果。

(6)教学手段呆板落后。

目前技校普遍采用理论和上机课程分离的教学方式,仍然延续教师讲授理论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很多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只注重原理和理论知识的讲解,上机课往往成为学生上网的另一种方式。

案例教学也只停留在较简单的问题层面,且有的技校期末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多为笔试的形式,没有考查到学生的实操能力。

二、应对措施。

(1)改进教学模式,对落后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选用优质统编教材,在教材、辅导书、教学大纲、学时安排等方面统一协调,精心安排,保证教学效果。

计算机教研室坚持组织教师进行研讨、交流、总结、试验、摸索,立足自身,加强培训,顺应教改信息网络化方向,结合实际,制定一系列强化训练措施。提高教学一线教师教学上的主观能动性,激励教师利用空闲时间进行自我增值,更好地保障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2)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提倡兴趣化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成为课堂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引导者、把关者,只起引导、启发作用。强调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技校生最主要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喜欢动手操作,因此可以采取开展小组竞争和计算机技能比赛的教学手段。

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学生参加学习实践,在努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最大限度的缩短了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迁移的`过程,达到了学以致用、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目的。

(3)实施“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旨在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方法,把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

它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一个课堂完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传授。即: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学生首先完成理论基础的学习,然后进行实际操作认识和训练。该模式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脱节的问题和矛盾,使技校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快地完成从学生身份到职工身份的转变。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系统教学具有许多优势,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认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信息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通过演示操作,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具有直观性和互动性,同时大大加快授课的速度,增加单位课时内的内容。

(5)任务驱动式教学。

把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遇见的具体计算机应用方面的问题,当作课堂例题来分析。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就教室的黑板报,用word来制作一个教室的黑板报。

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最后给出自己的想法和方法,让学生自己比较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方法的优缺点。这样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更好的吸收知识。

(6)多方面进行考核。

传统检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笔试,容易造成学生只是掌握理论知识,而实操能力却没有提高的结果。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考核方式是非常必要的。采取将学生的考核分理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教学各个环节协调管理,避免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计算机,激励学生追求全面知识。

另外可以采用全程化与模块化结合的考核方式。全程化,是按时间段将各课程分为平时考核、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模块化是指每学完一个模块,就进行一次考核。如文字录入、系统操作等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或组合模块。

三、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科知识日益更新,现代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以及学生与时代的要求不断提高,我们要不断探索教学方法,不断总结我们的教学,达到不断提高技校学校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2]戴振华.《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2009,(12).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

练指法对同学们来说实际上是一种很枯燥无味的事情,练来练去的无非就是这二十六个字母和一些标点符号,同学们刚开始也不知道练这指法有什么用。很快地,他们就不想去练习了,在那里乱搞其他的,或者干脆就坐着。那么,首先,教师要让同学们知道练指法的重要性,要让同学们知道我们练指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其次,就是要鼓励同学多练、勤练。老师应该尽量更换指法练习的应用软件,练习的时候还可以找一些具有娱乐性的练习(如吃苹果打英文字或调皮地鼠打英文字母等)来调动同学们练习指法的积极性,尽量驱走他们枯燥无味的心理,煅练他们不烦、不厌的耐心和坚持不懈的`恒心。甚至,可以找几个同学一起进行指法比赛或者用指法游戏来测试他们的速度,借以挫挫他们的税气和提高他们的兴致。

计算机应用基础迁移教学现况论文

摘要:本文从创设合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知识实践应用,加深学生理解程度;注重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迁移思维等三个方面,探讨了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迁移教学的策略,以期为提高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在中职计算机用用基础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的知识进行迁移性的引导,这样既不利于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又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因此,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应用迁移教学策略,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质量。

1创设合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很多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无法有效进行知识迁移,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中职计算机教师需要创设合适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质量。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设计趣味性、实践性较强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完成,在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究,从而实现知识迁移的目的。以复杂表格的制作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前先制作两个略有差别的lfash课件,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等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再顺势提出课堂教学目标,这样“找不同”的方式既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有利于让学生迅速进人学习状态,积极投人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创设教学环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完成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效果的事半功倍。

2重视知识实践应用,加深学生理解程度。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迁移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讲解计算机理论知识,而且需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计算机教师在指导机械专业学生进行word绘图工具的练习时,既要让学生进行名片、灯笼和倒福字等方面的练习,又要指导学生进行机械零件绘制,这样可以将中职学生的专业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相互结合,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完成从理论知识学习到实践迁移应用。又如,中职计算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技能比赛,比赛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常识知识、网页制作、计算机组装、图文混排和组织录人等,比赛可以采取个人和团队等不同参赛形式,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团队观念,又可以在参赛过程中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实践能力,真正做到知识的迁移应用。一119中职计算机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技能练习和组织学生进行技能比赛时,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专业相互结合,这样才能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进行检验与巩固,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学习迁移的品质。

3注重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迁移思维。

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产物,其硬件和软件升级换代的速度非常快,所以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而且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可以从容应对计算机知识不断更新带来的挑战。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有目的地强化学生的迁移意识,以生活中的计算机应用作为教学的切人点,帮助学生掌握迁移技巧,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例如在excel中建立图表时,可以先录人图表需要的数据源,并选择图表生成时的数据范围,依据需要表达内容合理选择图表的类型,并填写图表中的信息。又如在word中进行文字编辑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联想菜单项和命令,如分栏、段落和字体等格式菜单;图片、符号和页码等插人菜单;打印、保存和页面设置等文件菜单等。在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迁移思维的过程中,中职计算机教师需要帮助制定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有步骤、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学习,从而让学生在学以致用过程中,顺利完成计算机知识的迁移。

4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发展,计算机应用的重要性愈发显现,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迁移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迁移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中职学生顺利融人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反思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努力工作,顺利地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任务。在20xx-20xx学年度中,本人分别担任了电气化04、机电052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其中电气化04班的学生参加了全省计算机中级统考,通过率达到100%。机电052班参加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成绩喜人。在工作中享受收获喜悦的同时,我也在认真思考怎样去解决所碰到的问题。现对教学工作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电气化04班和机电052班都是男生班,大部分学生头脑聪明灵活,求知欲强,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但是调皮的学生也很多,课堂纪律总要反复抓。因为课堂纪律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为了搞好课堂纪律,我多次和该班班主任及班干部沟通,请他们协助我的工作。课后,我经常找纪律比较差的学生谈心,注意和学生多交流、多沟通,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课堂纪律慢慢变好了,教学质量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此外,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掌握得很快,也有部分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跟不上,这就给教学内容的安排带来一定的困难。此外,还有个别学生无心向学,在课堂上不用心。没有任何经验的我,一开始根本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这期间,我得到了同部门许多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使我能够比较顺利地开展自己的工作。

二、教学工作的开展。

1、一丝不苟,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备、讲、批、辅是我们教师工作的基本任务。初为人师,我在教学方面的经验比较缺乏,为了把课上好,我每次课前都认真钻研教材,仔细体会新课的理念,理解教材的意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同时,积极参加部门教研活动,参与课改研讨,主动听课、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求实创新,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新的教学任务面前,我能结合我校较为完善的.校园网络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的特点,严格要求学生,认真的掌握每一知识点。同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着力培养学生专业知识面、利用计算机处理加工各种信息的方法和能力。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法环境中掌握好计算机基本操作。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对每一堂课都充满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作业的设计方面,分书面作业和上机操作作业(又称电子作业)。在书面作业方面,严格要求学生的书写。做错的及时要求其改正过来。由于计算机类的学科,专业基础理论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而应用技术又是操作性强的学科,要想很好地学好它们,就得花大量的时间去上机来练习实际操作,因此,在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中,上机操作也是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上机操作,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因为学生的理解层次不同,所以,我要把上机指导作为学生上机操作的主要内容来抓,要通俗易懂、循序渐进。做好检查和记录,对学生不能完成的操作,及时辅导,让他能顺利完成。争取做到授完一课,学生理解一课、掌握一课、吸收一课。

除此之外,我还注意严抓对学生课后的辅导及考前的实习。每次实习之前,我都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比较详细、周密的实习计划,使学生明确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对他们进行单独辅导,了解他们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除了要有耐心,还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我经常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同时从学生身上了解自己,明确还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在实习过程中,有计划地进行模拟测试,及时评讲,使学生掌握考点和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提高应试能力。不断鼓励他们,使他们增强信心。

三、存在的问题。

1、教学组织上还比较缺乏经验,有些课堂内容没有处理好。

2、对课堂的控制能力和驾役能力还有待提高。

四、努力方向。

1、虚心学习请教,不耻下问发挥集体智慧和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挖掘潜力,精心设计适合教学的教案和课件。

2、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对教材、教法、学生的把握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一贯强调的,这一基本功在信息时代显得更加重要,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如教材的处理、学生的新特性、教法的变革等。

3、培养学生先进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具有更高的学习自觉性、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思考与改革

这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我国高职学生的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高职教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还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职教育开展的过程中,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是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实现高职学生又好又快的发展。因此,在高职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变化,增强高职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了解,提高高职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能力,一定要对高职学生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高职在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就使得高职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面的成效还微乎其微,为了更好地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提高这一教学的效果,我国有必要对高职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来促进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发展,使得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可以有序进行,增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效果。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