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研究方法(优质18篇)

时间:2024-05-14 17:29:04 作者:XY字客

范本是一种良好的学习资源,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和经验。探索这些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写作的乐趣和内涵。

教育研究方法范文

当前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存在诸如理论视野狭窄、说理方式抽象、教育技术缺乏等问题,而如果将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同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结合在一起,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一、问题提出。

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奠定大学生在大学中的核心思想基础,规范他们在大学中的基本行为模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对大学生人生观进行的教育主要依托政治理论课这一载体来完成,因此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是衡量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志。

目前,对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议题展开:

(1)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理论研究:包括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内涵的界定、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定位等。其中,教育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包括对人的本质、生死观等的教育;狭义的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包括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等几个方面的教育。而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主客体定位,目前尚存争议。

(2)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影响因素研究:包括当前国内的经济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网络环境等多种因素都会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3)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方法研究:包括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技术创新等等。

通过对以往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关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的研究虽然很多,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和尚未解决的问题:

1.教育理论视野过于狭窄,学科交叉融合较少。

目前,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理论,大都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些理论都具有相当的高度,而且被实践证明是科学的。但是,也正因为这些理论过于概括化和抽象化,因此在指导解决大学生人生观实际问题时便显得乏力。面对这些理论,大学生更多地会表现出一种无奈:这些道理我都懂,从中学甚至小学就开始学,我也知道它们都对,但我依然不知道该怎么解决我自己的问题。于是,精深的人生观教育理论在实际教育中往往被架空,无法从根本上引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育理论视野的狭窄也可能会导致大学生错误地认为人生观教育只不过是变相的意识形态教育而已,因此,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从而不利于人生观教育的展开。

2.教育方式多以说理性为主,但说理方式过于抽象。

根据以往的研究,目前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方式较为单一,基本只以政治理论课的授课作为依托,而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又往往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人生观教育理论的描述和解读上,即使以案例形式进行教学,也往往跳不出说理教学的窠臼。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处于互联网时代热衷于追求实用性和趣味性信息的大学生来说,所能起到的教育作用和效果显然不会很好。

3.对教育实践层面的研究较少,缺乏新颖有效的教学技术方法。

目前,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探索方面,而在如何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等教育实践层面上的研究依然很少。于是,导致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具体技术方法始终没有突破,除了依赖教师的个人经验、人格魅力等之外,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的总体实用性始终得不到切实提高,这也成为阻碍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效果的最大问题之一。

不难看出,以上这三个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效果的重要原因,而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便成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研究的重点。我们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理论视野狭窄、教育方式单一、教学技术低端等问题,就必须首先明确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核心,然后站在跨学科视野下丰富这一核心的内涵,使之兼具概括性和易接受性,最后据此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并进行科学的验证。

二、在心理学视阈下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根据前人的研究,无论从广义层面还是狭义层面来界定大学生人生观,都包含了对人生目的、态度和价值这三个方面。因此,对大学生人生观进行的教育,可以认为是力图教会大学生如何来正确看待人生的目的、态度和价值,也就是试图培养大学生树立对人生的“正确观念”。这也就意味着,无论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内容如何,都是以培养大学生树立对事物尤其是对人生的正确观念为核心的。抓住这一核心,不仅能够更加明确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是提高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

对于“如何树立正确观念”,政治理论课教材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科学、系统而详尽地阐述。一方面,这种阐述无疑体现了非常强的理论性和科学性,但另一方面也难免显得过于抽象化和概括化,不易被思想尚未达到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大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这也成为影响政治理论课中人生观教育部分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最大问题之一。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坚持两个基本的原则。第一,授课核心思想的科学性不能动摇,即对于“如何树立对事物的正确观念”这一问题,教师的讲授和解释不能庸俗化,必须要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第二,授课的具体内容、方式和方法必须充分适应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尤其是智力和人格发展特点,以便能够最大限度上被大学生所接受。

我们认为,如果要同时保证这两个基本原则,那么将心理学教育的有关原理同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是非常合适的,并且也将是完全可行的。这种考虑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心理学要解决的问题,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相同的。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无论采取什么视角,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其核心都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就是使大学生树立看待事物、看待人生的正确观点和正确看法。而心理学要解决的问题,也正是如何让人们更科学和更准确地认识自身、认识他人、认识世界,从而更有效地改造自身、改造世界。因此,心理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核心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即都是帮助我们对自身和对世界进行更准确、更科学的认识。

其次,心理学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门学科,它对个体和群体心理状态及行为规律的研究,能够直接为教育教学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对于高等教育更是如此。在当前的高等教育当中,心理学之所以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因为高等教育必须首先了解大学生群体的一般心理特征和规律,从而才能根据这些特点和规律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和方法,以更有效的途径达到教育目的.。因此,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心理学的依赖性非常强,甚至可以直接从心理学中吸取有益的养料,为己所用。

最后,心理学更注重为人们树立正确观念,并提供实际操作的方法,将这些具体的方法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相结合,可能更容易获得思想素养尚不成熟的大学生的认可,同时还可以在实践层面上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进行丰富和深化。与传统的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不同,心理学不仅关注人生问题的“为什么”,更关注“怎么办”,即切实解决人生问题的方式和方法。目前决策学、行为经济学等以心理学作为主导的学科,都热衷于研究人类常见的观念错误,并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修正此类错误的方法。因此,这些心理学研究成果,恰恰可以弥补传统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研究过于抽象和理论化的缺陷,使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既具备高度的理论性,又具备很强的实用性。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心理学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在原则上完全一致,在目标上殊途同归,在内容上互为补充。因此,在心理学视阈下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不仅可以保证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科学性,同时也可以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理论提供具体的技术支持,使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更加立体化。

三、在心理学视阈下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的方法探索。

正因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与心理学原理相结合具有极强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因此,我们应该着力考虑如何将这种结合付诸实践,即在实际的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有机地将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融合进去。

(1)在大学生的人生目的、态度、价值的问题范围内,精选出一个或多个学生最为关心的具体问题,并说明这些问题可以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哪些具体理论做以解释和解决,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意义的思考,为随后的新旧知识联系和学生认知结构改变打下基础。

(2)以具体的实例作为教学材料,以心理学的相关原理作为手段对其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采用启发式讲授和自主学习等多种方式,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在分析具体实例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整个分析过程的科学性更加信服。

(3)将分析过程和分析结果以有意义的方式呈现出来,并将这一结果对应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某个基本原理,将学生对心理学原理的认识自然上升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掌握上,并使学生认识到,面对人生问题时的最佳解决方法,就是树立看待事物和人生的正确观念。

(4)以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己提出与人生观有关的其他问题,并尝试着用相关的心理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进行分析、解释和解决,使学生完成对正确人生观认识的最终内化。这一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并能够使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例如,我们可以选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第三章第三节“促进自我身心和谐”这部分内容作为教学材料进行实证性的课堂教学实验研究,并观察最终的教学效果。总体教学方法是:抽取两个同质班级,a班作为实验组,b班作为对照组。对a班采用心理学视阈下的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方法进行教学,对b班则单纯按照《基础》教材中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填鸭式教学。经过相同的教学时间后,对两个班级的教学效果进行测评,并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以验证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可靠性和实效性。

情商是心理学尤其是当代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主要包括认识自我情绪、管理自我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情绪、人际关系管理等五个主要方面。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认知与情绪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正确的认知离不开良好的情绪;良好的情绪又依赖于正确的认知。因此,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必须同时注重对大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而这一点恰恰是过去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中容易忽略的。此外,大学生的人生观包含了正确的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三个重要方面,而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确立,都需要积极情绪的支撑,因此,大学生情商的培养,对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将起到重要的补充和促进作用。在实际的大学生人生观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将情商培养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教给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以进行自我激励,还要教给大学生如何能够从良好的人际关系当中发掘出人生真正的价值。所有这些,对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质量来说,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育研究方法范文

摘要近十几年来,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互联网广泛应用,教育领域进入网络时代已成为国际上的共识。

网络时代的计算机教育不但能够有效缓解教育投入不足的压力,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等现实情况,并且能够突破传统教育方式的受空间、时间限制的瓶颈。

所以,不少欧美发达国家都相继将基于网络的计算机教育计划提上日程。

我们国家也紧紧把握时代教育的脉搏,乘势而上。

教育研究方法范文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教育研究方法开题报告。

一切研究都始于问题,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是研究的开题报告,因此也必须始于问题。

年鉴学派大师费弗尔说得明确:“提出问题是所有史学研究的开端和终结,没有问题便没有史学。”同时,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可能只需要数学或实验技巧,而提出新问题、发现新可能性或以新视角看待旧问题,却需要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这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在研究中问题的重要地位。

什么是“研究问题”?研究问题说明研究者想要知道什么,想要通过研究理解什么,因此研究问题一定是指向知识和理解。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是有区别的,研究假设是研究者对这些问题的尝试性回答。

1.问题的来源。

“多数人的写作或者缘于现实的思考,或者缘于阅读的兴趣。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阅读会促进对现实的思考,对现实的思考常常会求助于阅读。”“通过专业或个人日常经验选择一个研究问题似乎比通过(老师)建议或文献的途径更加危险。但这种担心未必正确。以个人经验指导你的研究有可能会更具价值。”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阅读、专业活动、生活经验、老师建议都可能成为研究问题的来源。

这里需要解释和说明的是,在中文中“问题”有多重意义,而英文中question、problem、issue各具有特定的意义所指。我们用三个动词就可以解释这三个词的意义了:“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和“讨论问(议)题”。在学术研究中可能为了“解决问题”而要提出需要回答的研究问题,所有的“解决”“回答”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讨论的问题。因此在研究中需要“回答问题”。通常我们会说,“伟大的科学研究工作常常出于解决某一急迫的实际问题。”

2.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如何?

由于研究者的研究价值观不同,对研究问题的认识也不同。马克斯威尔把研究问题划分为三类,它们是一般化问题(genericquestions)和具体化问题(particularisticquestions)、工具主义者问题和实在论者问题、变量问题和过程问题。也有方法研究学者认为,“大量的教育研究问题可以归纳为相互关联的三类形式:描述性问题———正在发生什么?因果性问题———是否有系统性的作用?过程性或机制性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或怎么发生的?”我们把问题基本上分为三类,即本体论问题、价值论问题和方法论问题,通俗地说,在研究中时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如何、怎么办”的问题。

3.问题的表述方式。

研究者应该以有助于实现实践目的的方式提出研究问题,而不应该把这些研究的目的隐藏在研究问题本身中。并且研究问题必须是通过研究能够得到解答的问题,研究必须是真正可以实施的。“如果提出一个没有哪个研究能够回答的问题是没有价值的,无论是因为无法获得回答问题的资料,还是得出的结论可能会有严重的效度威胁。”

如果把研究问题划分为工具主义者问题和实在论者问题,那么通常会有如下说法:提出研究问题时,要以研究对象所说或所报告的方式,或者以直接观察到的方式,而不是以信念、行为或因果推论的方式提出。

4.问题和选题的关系。

对什么问题的研究和回答才具有选题意义?研究问题应该通过研究者的研究可以回答的问题,而且可以直接询问研究如何实现实践的目的。

在论文开题报告中,首先要表述的是“问题的提出”,也就是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德里达在谈到“本体论”问题时,认为本体论始于“这是什么”这种方式的提问,但他反对逻各斯中心主义方法,但反对的策略则是“回溯到源头去”,他主张的追溯就是“提问(questioning)”,“提问看上去只是疑问而无所肯定,其实,照海德格尔的说法,在提问中,所要问的问题的方向就已经确定了。这其中就有着yes。”因此在我们的论文开题报告中,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一种肯定,提问者只是对它进行论证而已。

要很好地设计研究问题,因为它们会影响到方法的可行性和研究的效度或结果。研究问题是研究设计的中心,它决定着其他各个部分。

问题提出要有意义。“从偶然的想法到形成概念并具体确定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这一过程对科学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5.研究问题与概念或理论之间的关系。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因为研究问题的提出是基于研究的概念或理论基础上的。我们举个例子就可以明白,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这个选题并没有能够反映出某一个重要概念或理论,虽然“课堂教学”、“有效性”都可以作为概念来看待,但不足以表明其学术性或理论性;如果我们把选题改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心理学研究”,“心理学”的学科性就成为这个选题研究的概念来源或理论来源。

年考研教育学大纲:教育研究方法

1.教育研究的概述。

本章是对教育研究进行总体介绍的一章,需要考生仔细地去看并区分教育研究的类型,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类型,同时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则以及一般过程也很重要,2011年的考研试题就以简答题的形式对教育研究的伦理原则进行了考查(这说明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复习只有重点、没有非重点,复习时必须全面,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这些需要考生理解并与现实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因为教育研究方法本身的实践性相对于其它三门课程来说就要强一些。

2.教育研究的选题和设计。

本章主要围绕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环节来考察,其中选题的基本要求,课题研究的假设是最容易被分析论述题和简答题考查的部分,其次考生要注意看选题的基本来源,这对以后考生们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很有好处的,也有利于考生们对材料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3.教育文献检索。

本章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教育文献本身的知识以及教育文献检索的知识。第一部分包括教育文献的含义、作用、等级及分布等,这部分可能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考生需要理解记忆,尤其是教育文献的等级。第二部分包括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和主要方法及要求,考生需要认真细看。此外,还要仔细掌握的是教育文献综述报告的撰写,可能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总之本章的考点都比较细致,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

4.教育观察研究。

该部分包括教育观察研究概述、基本类型、实施程序三部分内容。要求掌握教育观察的含义、观察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及类型,教育研究方法的程序、记录方法。这些知识点可能在选择题或辨析题里出现。教育观察研究是在绝大多数教育研究课题中都必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因此考生需要非常系统地掌握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类型及实施程序,并且可以与现实相结合来理解记忆。

5.教育调查研究。

这部分包括教育调查研究概述、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等内容,总体结构为总-分,先是概述,后面紧接着依次是三大类型调查研究的知识。教育调查研究也是多数教育研究课题采用的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因此这部分在教育研究方法的考试中比较重要。重点在于掌握教育调查研究、访谈研究、教育测量的含义、类型,问卷调查、访谈研究的构成设计、优缺点、关于"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几个易混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一直是考试的重点,要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简答、辨析和分析论述都极有可能在此部分出题。

6.教育实验研究。

该部分包括教育实验研究的概述、基本类型、效度、变量控制、实验设计的主要方法等内容。这部分内容在教育研究方法的考察中非常重要,尤其后面的三部分是常考点。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有教育实验研究的含义、优缺点、教育实验研究发展的线索、基本程序、类型以及教育实验设计的主要格式。关于教育实验研究的变量控制及实验设计是个重点,也是常考的知识点,不仅要识记,还需要理解并灵活运用。这是个重点章节,因为最后一个大题有可能出这方面的问题,比如,给出一个真实教育案例,需要考生指出变量的种类、实验的种类,如何控制变量并说明理由等。这些内容理解起来有难度的话就多看几遍教材中这一部分的内容,尤其是教育实验设计的主要格式与效度之间的关系。

7.教育行动研究。

该部分内容比较少,主要包括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概述和基本步骤。可能会以选择题或者大题的方式考查。本章主要掌握教育行动研究的含义、特点及优缺点。

8.教育研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该部分包括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等内容。有一部分内容是统计相关的知识,但是不难理解,主要的复习侧重点在于不同概念的区分。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是教育研究的末尾环节,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仔细地阅读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9.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

所有的研究成果都体现在教育研究报告上面,因此,考生应该仔细理解并学会如何撰写教育研究报告,本章多数属于识记内容。大家做选择题准备即可。

教育研究方法范文

精神文明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而文明礼貌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在幼教工作中我们也应该始终将品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一、幼儿文明礼貌的内容幼儿文明礼貌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基本礼貌常识。不同年龄的幼儿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如三岁的幼儿可能只懂得有礼貌就是好孩子,会说简单的“早上好”“再见”;四岁幼儿可以正确和有礼貌地称呼自己接近的人,懂得在别人对自己讲话时要面对讲话人注意听,能听从大人正确的建议和意见,懂得保护环境卫生等。在家庭和幼儿园这两个环境中,幼儿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文明礼貌行为方式,并不断对其进行补充。二、幼儿文明礼貌行为出现偏差的原因1.幼儿园因素在3~6岁这个阶段,学校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孩子养成文明礼貌的主要阶段。但现今幼儿园质量参差不齐,教师队伍严重不足,幼儿教师素质有限。教师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有些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在个人日常行为中存在很多不文明的现象。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把智力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在园里甚至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班与班之间成绩的攀比,制度和规范也越来越“小学化”,全然把文明教育抛之脑后,不能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温暖、有爱的氛围。2.家庭因素现代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且家庭的一般模式为“4-2-1”模式,家长对子女容易过多地顺从,在家中把孩子当做小皇帝一样对待,形成一些不良的品行。3.社会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在现实社会中,经常可见随地吐痰、随手扔垃圾、漠视红绿灯,乱穿马路等不文明的行为。在整个社会需要进行文明礼貌“救赎”的今天,社会给我们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并不十分文明的环境,又怎能让我们的孩子出淤泥而不染呢?三、幼儿园开展文明礼貌教育的措施1.灌输理论知识,树立文明意识我们要转变现代幼儿园的教学理念,从重视智力培养转变为文明礼貌好习惯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在不影响智力培养的前提下,多开设有关文明礼貌教育的课程,教师可利用看图讲述、讲故事、个别谈话等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幼儿文明礼貌意识教育,使幼儿逐步形成讲文明礼貌的正确观念;也可选取身边行为礼貌的幼儿作为榜样,或通过介绍文明礼貌典型事例的幻灯片、录像、故事情节表演等,采用提问的形式与幼儿进行沟通,让幼儿模仿与学习。2.强化实践教育,养成文明习惯在对幼儿灌输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给幼儿提供实践练习的机会。目前各幼儿园很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养成教育,即习惯养成教育。21天习惯养成法表明:良好的习惯需要21天来培养和形成。学校可以抓住这个教学中心,集中一个月对幼儿的某项文明礼貌行为进行强化教育,开展多种多样的文明教育活动,让每一名幼儿参与。可以让几名幼儿进行情境模拟演练,教师进行一定的指导,让他们切身体验哪些行为是文明的,哪些行为是不文明的。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幼儿的不文明行为。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经验的重组和改造。”渗透性是儿童养成教育的最显著的特点,要将文明礼貌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中。3.家园密切合作,巩固文明礼仪幼儿的生活环境不仅是幼儿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环境就是家庭。针对有些孩子的文明礼仪具有两面性这个问题,家园密切合作非常重要。通常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的方式,向家长宣传开展培养幼儿说话有礼貌的良好习惯的目的意义,帮助家长掌握教育孩子说话有礼貌的教育策略等。考虑到大人的工作时间,幼儿园可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家校通、家园联系手册等方式与家长实时地进行交流。这样既免了家长常往学校跑的麻烦,又能让教师节省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日常教育中。参考文献:[1]刘洪霞.浅谈婴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5).[2](美)吉恩・d・哈兰,玛丽・s・瑞夫金.儿童早期的科学经验[m].张宪冰,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幼儿园)。

教育研究方法范文

呈现研究结果(包括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证研究结果)。

对研究过程及结果进行讨论,阐明其价值及局限性。

提交研究中使用的重要资料。

1、题目:“??调查研究报告”或“??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2、前言:问题的`缘起,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研究意义。

3、调查的理论基础。

4、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样本设计(抽样方法、抽样结果及样本的代表性)。

调查工具的设计(如问卷设计、访谈提纲设计)。

调查的实施过程(时间、地点、方式)。

人员构成及各自职责。

阶段划分。

组织管理。

5、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呈现调查结果,并以大量图表、数据、观察记录、访谈记录和案例等来证明结果。

6、讨论:

讨论部分的主要内容:

对研究结果进行理论的分析和论证(概括问题及其成因)。

提出改革建议。

对研究方法上的科学性和局限性进行探讨。

提出可供进一步研究的相关问题。

7、附录:相关问卷、访谈提纲、观察记录表格等。

8、注释和参考文献。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心得

自1960年至今一切有关成功或自我完善的图书,或者都可以追溯到马尔茨博士的作品。该人是认识并解释“自我意象”是如何帮助人们实现目标的先驱者和第一位畅销书作家。和新编撰者的狂热序言(推崇太过不免令人心生质疑)不同,该书的原作者口吻还是相当审慎的。我想大概是在成书的1960年的那个时代,人们还并不会将“过度自信”,当成一种值得推崇品质的关系吧。

“自我意象是一个前提、基石或基础,你的全部性格特征、行为举止,甚至所处的环境,都以它为基础建立。结果呢,我们的经历似乎总是证明并加深我们的自我意象,从而形成一个循环。至于这个循环是恶性的还是良性的,那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0世纪60年代末心理学展开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随后又在20世纪70年代蓬勃发展,事实上,现在有关“自我”的新理论、新观念大都就是那个时期的产物。而被滥用的“自我”这一新理论催生了本书。运动员、教练、企业家和商业领导人、销售专业人士,通过自我意象建立起对“信心、主动精神和能力的肯定”(援引自书中),这些人更常实践该书中的理论及方法来提升自己,并从中获益。

成功的确是与天赋有关,但天赋却并非是成功的一切。这点无论在学术科研还是艺术竞技等领域均有许多例证。事实上,在这些领域中,天资横溢者与厚积薄发者,从来都不鲜见。而非良性的自我评价或者更专业的说是“自我意象”,更像是种自我的设限,完全桎梏了我们的发展。一旦当这种根深蒂固且难以觉察的思想模式改变,你就能从中解放出来,从而完全释放出自身潜力,得到与从前天壤之别的结果。

就像书中写道的那样,“实际上,对自己的看法很消极,却又想对某一具体情况进行积极思考,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谓个体的意象,不过就是个体对自己的看法,或者说是该人的自我界定。现在大多数的心理学研究者已经认同了“自我意象可控”的观点。你无法做到长时间超越或逃避自我意象,只有当你完全面对,才能着手改变。

自我意象,科学还是伪科学?说白了这玩意儿,就是在脑海里构筑自己希望成为的样子,然后自我催眠,就自然而然能够做到了......呵呵了,你觉得能做到吗~反正,我觉得我不大容易做到,大概只是因为我的意志不够坚决的关系,要不就是我的想象力不够。

说来最近看的不少打着“科学研究证实”的旗号的心理学读物,结果最后看了感觉都不那么靠谱。话说,究竟是我见识浅薄,缺乏对科学的想象力?还是说这些科学的,其实都不是那么的科学呢?或许,有些人相信是前者,但我个人来看,却以为是后者。当然了,如果说自己幻想的太成功,能把自己成功的自我催眠了,这的确不能说不是‘科学’的,但是效果我很怀疑究竟有没有作者夸耀的那样好。

在“心像”中做练习与试验,有用没有呢?肯定是有用的。但是,也肯定是不可能有书中举例鼓吹的有那么大的用的。毕竟,你脑子里熟练了的的东西,不代表你外头的身体也能跟着熟练起来。但是这种方式从改善对待生活的态度方面却有奇效,比如说那个美国的投机商最容易患上的“对财富非分之想综合症”,再比如说是某些后天型的自我设限者,倒是不妨一试。

简述教育研究方法开题报告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一切研究都始于问题,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是研究的开题报告,因此也必须始于问题。

年鉴学派大师费弗尔说得明确:“提出问题是所有史学研究的开端和终结,没有问题便没有史学。”同时,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可能只需要数学或实验技巧,而提出新问题、发现新可能性或以新视角看待旧问题,却需要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这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在研究中问题的重要地位。

什么是“研究问题”?研究问题说明研究者想要知道什么,想要通过研究理解什么,因此研究问题一定是指向知识和理解。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是有区别的,研究假设是研究者对这些问题的尝试性回答。

“多数人的写作或者缘于现实的思考,或者缘于阅读的兴趣。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阅读会促进对现实的思考,对现实的思考常常会求助于阅读。”“通过专业或个人日常经验选择一个研究问题似乎比通过(老师)建议或文献的途径更加危险。但这种担心未必正确。以个人经验指导你的研究有可能会更具价值。”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阅读、专业活动、生活经验、老师建议都可能成为研究问题的来源。

这里需要解释和说明的是,在中文中“问题”有多重意义,而英文中question、problem、issue各具有特定的意义所指。我们用三个动词就可以解释这三个词的意义了:“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和“讨论问(议)题”。在学术研究中可能为了“解决问题”而要提出需要回答的研究问题,所有的“解决”“回答”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讨论的问题。因此在研究中需要“回答问题”。通常我们会说,“伟大的科学研究工作常常出于解决某一急迫的实际问题。”

由于研究者的研究价值观不同,对研究问题的认识也不同。马克斯威尔把研究问题划分为三类,它们是一般化问题(genericquestions)和具体化问题(particularisticquestions)、工具主义者问题和实在论者问题、变量问题和过程问题。也有方法研究学者认为,“大量的教育研究问题可以归纳为相互关联的三类形式:描述性问题———正在发生什么?因果性问题———是否有系统性的作用?过程性或机制性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或怎么发生的?”我们把问题基本上分为三类,即本体论问题、价值论问题和方法论问题,通俗地说,在研究中时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如何、怎么办”的问题。

研究者应该以有助于实现实践目的的方式提出研究问题,而不应该把这些研究的目的隐藏在研究问题本身中。并且研究问题必须是通过研究能够得到解答的问题,研究必须是真正可以实施的。“如果提出一个没有哪个研究能够回答的问题是没有价值的,无论是因为无法获得回答问题的资料,还是得出的结论可能会有严重的效度威胁。”

如果把研究问题划分为工具主义者问题和实在论者问题,那么通常会有如下说法:提出研究问题时,要以研究对象所说或所报告的方式,或者以直接观察到的方式,而不是以信念、行为或因果推论的方式提出。

对什么问题的研究和回答才具有选题意义?研究问题应该通过研究者的研究可以回答的问题,而且可以直接询问研究如何实现实践的目的。

在论文开题报告中,首先要表述的是“问题的提出”,也就是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德里达在谈到“本体论”问题时,认为本体论始于“这是什么”这种方式的提问,但他反对逻各斯中心主义方法,但反对的策略则是“回溯到源头去”,他主张的追溯就是“提问(questioning)”,“提问看上去只是疑问而无所肯定,其实,照海德格尔的说法,在提问中,所要问的问题的方向就已经确定了。这其中就有着yes。”因此在我们的论文开题报告中,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一种肯定,提问者只是对它进行论证而已。

要很好地设计研究问题,因为它们会影响到方法的可行性和研究的效度或结果。研究问题是研究设计的中心,它决定着其他各个部分。

问题提出要有意义。“从偶然的想法到形成概念并具体确定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这一过程对科学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因为研究问题的提出是基于研究的概念或理论基础上的。我们举个例子就可以明白,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这个选题并没有能够反映出某一个重要概念或理论,虽然“课堂教学”、“有效性”都可以作为概念来看待,但不足以表明其学术性或理论性;如果我们把选题改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心理学研究”,“心理学”的学科性就成为这个选题研究的概念来源或理论来源。

教育研究方法报告流程

本课题研究以培养和提高幼儿健康的午睡习惯方法为研究重点,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让幼儿在午睡时间,有着良好的入睡方式,午睡姿势正确,能够较快的安静入睡的好习惯。让家长对于幼儿午睡活动有科学正确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提高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午睡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环节,从医学保健角度分析,幼儿午睡的时候,身体各部位和脑神经系统都在进行调节,氧和能力的消耗最少,利于恢复疲劳,内分泌系统释放的生长激素比平时增加3倍,所以,睡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学习状况。

但我园是农村幼儿园,大多数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他们对于幼儿园为什么一年四季要安排幼儿午睡表示不理解,甚至有的家长认为根本就没有必要让幼儿午睡。基于此,我确定了“幼儿健康午睡教育方法的研究”课题,就如何“培养幼儿养成健康的午睡习惯”进行实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睡眠除了具有调节幼儿正常的生理机能的作用外,对幼儿的生长发育也是至关重要的。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对幼儿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我们幼儿教师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

三、研究意义。

幼儿身体正在发育之中,早晨至中午,由于参加集体教育活动和各种游戏活动,身体一定很疲劳,午睡尤其重要。饭后需静养,使食物得以消化,午睡有益于幼儿身心的发展。午睡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体需要而设置的,对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研究内容。

1、如何创设适宜的午睡环境,幼儿睡前活动的组织。

2、幼儿午睡时的睡姿要正确,教师如何对待不午睡的幼儿。

3、教师怎样做好和家长的沟通,让午睡成为幼儿一种长期的生活习惯。

五、研究目标及要解决的问题。

1、研究目标。

让幼儿在午睡时间,有着良好的入睡方式,午睡姿势正确,能够较快的安静入睡的好习惯。让家长对于幼儿午睡活动有科学正确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提高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

2、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农村幼儿家长对于幼儿园安排幼儿午睡活动的误解,以及培养幼儿正确的午睡姿势和习惯,提高教师组织管理能力。

1、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边实践边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反思总结。

2、调查法: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家长问卷来搜集信息,并进行反馈。

3、案例研究法:不断总结得失经验,收集经验材料,整理归纳。

七、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

1、课题准备阶段:(xx年12月-xx年1月)。

制定研究计划,整理相关资料,了解幼儿在家午睡情况,分析解决教师在午睡管理上的误区,思索研究如何能够让幼儿安静的午睡,在此基础上制定方案。

2、实施研究阶段:(xx年2月-xx年9月)。

深入调查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对幼儿自身,家庭午睡情况的调查和综合分析,通过家长园地,网络等和家长交流,在园进行午睡环境的创设,睡前活动的组织等。调查现状,总结经验,个案记录。

3、成果总结阶段(xx年10月-xx年11月)。

整理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论文,申请成果鉴定。

八、预期成果。

1、通过研究,转变家长对于幼儿午睡活动认识和重视,从而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2、增强教师对于幼儿午睡活动的管理,纠正幼儿不良的午睡姿势,从而安静的入睡,提高幼儿午睡的质量。

3、课题研究论文《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

体育教育研究中混沌理论的运用方法及意义

摘要:体育新课标中强调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情感环境决定学生在教学中的集中注意、兴趣、满意、积极、精神振奋,或是冷淡、散漫、不满和压抑。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体育教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情感教育。

关键词:情感教育;体育教学;榜样。

一、利用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多实例证明,良好的榜样对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培养他们意志、毅力,从而形成优良品质具有特殊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用各种榜样去影响学生。比如我在体育教学中经常用体育赛事中著名的运动员来激励学生,适时让学生参观各种运动比赛,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毅力。

二、利用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运动潜能。

新课标中的淡化竞技运动技能教学不等于不要竞技运动技能教学,竞赛依然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学中可以降低运动项目的难度和强度,简化规则,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树立远大理想。

我在体育课中,经常将学生分成组,每组进行各项运动的比赛。这样,不仅调动了他们参与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在比赛中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更能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三、利用典型的事例,充分熏陶和感染学生。

我在课堂上经常介绍在比赛时,经常会有些运动员利用不道德竞争手段带来的祸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对胆小、缺乏毅力的.学生进行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竞争品质教育。同时在趣味游戏和比赛中,通过设置困难环节对原有练习提出更高要求,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形成必备的机智、勇敢和顽强等品质。在技术教学中可采用分组循环练习法和分兴趣小组活动展示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提高自信心。我们在教学中充分肯定学生的每一次进步,从而培养他们勇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品质。

四、利用学生的实际,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

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用发展的眼光从多个角度、方面去看待学生,重视对学生进步的肯定,实行进步就是成功,成功就应该激励的评价机制。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进步的喜悦。

体育教学要与情感教育紧密相连,让学生体会到体育与美是紧密相连的,在教学中要以美感人,培养美的心灵和美的行为,陶冶美的情操。

参考文献:

冉孟玲。谈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文理导航,2010(03)。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榆县第二中学)。

文档为doc格式。

从研究物理教学开始的高效教育研究物理教学方法目的

教育从家庭开始。家庭是人们出生的地方,是人们最初的生活环境,是人们接受“人之初”教育的场所。家庭又是人们一生中生活时间最长久的环境。家庭教育对于每个人来说,它都是一种终身教育。系统的学校教育虽然要连续实施相当长的时间,也只是人生整个历程中的一个阶段。各个等级的学校教育,实施的时间更为短暂。家庭教育则于此不同。从人们呱呱落地出生,甚至是未出生时就开始接受胎教,一直延续到离开人世。所以说,每个家长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学校的老师最多教孩子五六年,但是,家长却是要跟着孩子一辈子,耳闻目染,一言一行无不在影响着孩子,“教”着孩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翻版。孩子的成功离不开父母的功劳,孩子的不如人意同样烙有父母的印记。

成功由理念出发。回忆养育孩子的历程,深感若要孩子成功就必须要和孩子一起成长,也就是要和孩子一起“好好学习”,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找寻那些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都说“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对了才有成功的可能,理念错了越是努力,离成功越远。

在证件泛滥的今天,没有驾驶证不能当司机、没有教师证不能当老师、没有律师证不能当律师、没有会计证不能管财务。但是,没有一个机构是培训爸爸妈妈的,不拿到怎样做个合格父母的证件,不能当爹妈。当一个新生命来临了,我们自然就晋级为父母。面对一个新的生命,缺乏经验的年轻父母难免要手忙脚乱,对孩子的教育或是来自父辈的言传身教。传统的家庭教育是一种传承,我的父母怎样教育我的,我就效仿怎样教育我的孩子,有的是照着书本照本宣科;有的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孩子的教育又受环境的影响、受社会的影响、受个性差异的影响,因此教育过程中会出现的一大堆问题,这些是身为父母的人难以预料的。

另一个原因,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得到的信息的途径是单一的,所受的教育是正统,现在的孩子在这个繁杂的社会里,受着各种熏陶与影响,信息量之大是你无法想象的。一旦家长缺少学习,无论工作还是教子都会落后,落后于社会、落后于孩子,你会发现孩子离你越来越远,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身为父母没有学习,难免教育理念会过时,教育方法会陈旧,收效甚微或不见其功是显而易见的事。

孩子不可复制,生命不可从来。我们不能后悔,我们不能尝试,我们不能冒险,正如诺贝尔获得者,智利一位诗人(加里埃尔拉米斯特拉尔)的一首诗写的:许多需要的东西我们可以等待,但是儿童不能等。他们的骨骼正在生成;血液正在生成;心智正在生成。对儿童我们不能说明天,他的名字叫今天。

一年级是教育的又一个好时机,孩子已经来到你的身边六七年了,或许看到孩子的一些惊喜,也或许看到了一些担忧,赶快学习吧!只有学习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我们教子路上少些坎坷,多些鲜花。唯有学习,才是作称职家长的途径。我深信这样的两句话:

教育从家庭开始,成功由理念出发。

孩子的成功才是做父母人生最大的成功。

学校教育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教育研究逐渐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从事教育研究的年轻教师,在不断探索教育研究方法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在此,我将结合自身的经验,从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处理、结果分析以及研究反思等方面,分享一些关于学校教育研究方法的心得体会。

研究设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明确所要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明确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其次,我们需要确定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选择合适的研究设计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此外,我们还需要为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其他因素做好配对设计和对照组设计,以增加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数据收集是研究方法中的关键环节。我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记录、访谈等方式来收集数据。在进行数据收集时,我们要注重问卷的设计和调查对象的选择。问卷的设计要思考问题的表达方式是否清晰明了,问题是否具有一致性等。同时,调查对象的选择要尽量全面代表整个研究对象的特征,以避免样本偏差。此外,我们还要合理安排数据收集的时间和工作量,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数据处理是保证研究结果准确有效的关键环节。我们可以通过统计软件来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首先,我们要对数据进行清理,删除不完整或错误的数据。然后,我们可以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如平均数、标准差、频数等。此外,我们还要注意数据的可比性和可靠性,避免在数据处理中出现误差和偏差。

结果分析是研究方法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进行结果分析时,我们可以使用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示研究结果。同时,我们要注意结果的可解释性和可读性,确保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此外,我们还要对结果进行讨论和解释,提出新的问题和研究方向,为学校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反思是研究方法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进行研究反思时,我们要积极反思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反思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方法的适用性。同时,我们还要总结研究中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方法,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此外,我们还要学会和其他研究者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探索学校教育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学校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和应用是一项繁重而又充实的工作。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我逐渐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处理、结果分析以及研究反思等环节是学校教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环节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完成。通过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方法应用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学生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研究方法开题报告

古典文学中常见论文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

1.选题背景。

在当今社会上,应试教育已经是普遍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教育制度,不论中小学生,还是高中生,甚至是大学生,都必须面临考试。而现在许许多多的在校大学生们都需要通过考试,从而获得学分,当获得足够多的学分时,才能够顺利毕业;否则将面临无法毕业的情况。可是,现在的大学校园生活里,学生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淡薄,许多学生把精力、心思都放在社团活动或者是兼职等方面上。已经不再像高中时期那样,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学习上。也有不少大学生平时总是逃课或者是不听课,导致一点知识都没有学进去,然而,不管怎样在大学里,所有学生都必须通过考试来获得学分,而且想要申请一些奖项时,申请条件中总会有要求学生的成绩要很好,所以这时成绩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对于那些没有认真学习过的学生而言,要顺利通过考试,那是相当有难度的,于是,他们为了通过考试,盲目地选择了作弊。

2.选题意义。

当代社会,诚信问题已经是大众所关注的焦点,现在许多公司或者是招聘单位都会明确表明他们需要的人才具备诚信的品质。因为诚信在当今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诚信往往与许多事情有关系,例如:商品质量、公司信誉度、员工素质等等,诚信往往能够决定一个单位的存亡问题,所以对于要在社会建立一个立足点,诚信是必不可少的。

核心概念的界定。

作弊一词的含义,在《当代汉语词典》中,是指用欺骗的手法做违法乱纪或不合规定的事情。

(二)文献综述。

我国已有许多学者对大学生考试作弊进行研究,探讨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大学生,导致他们在考试中进行作弊。

致大学生考试作弊;从微观角度出发,则是大学生自身做人标准问题出现偏差;第三部分则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应对策略,作者从强化舆论宣传、建立健全制度、教学改革等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

还有其他。

教育研究方法范文

论文摘要:中学语文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突破就是突出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人文化特点,将培养学生的美德情操和审美情趣摆到了重要位置。并提出了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任务。本文以中学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为核心,就如何有效开展中学语文课堂情感教育进行探讨,并重点对相关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

情感教育具体是指的是以培养学生道德、美德等高尚品质为教育内容的教育模式。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要求语文教师善于运用有效的情感教育方式方法,通过富有情感和体验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进而促进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形成。

一、营造情感氛围,激发情感共鸣。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均为文学创作者的经典文章,这些文章为学生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情感世界,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进入到课文描绘的情境,去领略去体验作品的内在情感表达,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进而形成共鸣,汲取作品的内在精神养料,实现自身品格升华。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人手的方式,营造浓厚的课堂情感氛围,促进学生形成情感共鸣。客观方面的方法,主要是借助外在工具手段,烘托氛围。例如,在讲授《我的母亲》一文之前,笔者先在课堂上播放了一首毛阿敏的《烛光里的妈妈》,通过如泣如诉的音乐将学生引入对母爱感恩、感激的情感意境中,进而形成共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作品的兴趣和欲望。主观方面的方法,主要是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授课中要擅于充当导演和演员的角色,通过富有艺术的“导演”和“表演”,烘托出强烈的课堂情感氛围,感染、熏染学生的情感,进而达到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最后一课》时,语文教师应在深入领会作品内在深刻情感内涵的基础上,进入韩麦尔先生的情感角色,进入境界,用充满情感的抑扬顿挫音调,辅以声音哽咽、茫然若失和神情呆滞等肢体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爱和对敌人的恨的鲜明感情,达到情景交融。

二、深入挖掘教材,体悟教材情感。

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多是情文并茂的名家名篇,饱含文章作者的情感因素,给人们以丰富的精神熏陶,如春意盎然的.《春》、稚趣扑面的《社戏》、搏打风浪的《海燕》等给人们留有了深刻的印象。然而,要想使学生真正感受并领悟这些文章的丰富情感内涵,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和教授,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对教材的科学挖掘来引导学生体悟感受文章的情感。下面,笔者结合鲁迅先生的名篇《藤野先生》谈谈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体悟教材情感。在教学《藤野先生》一课时,教师应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体悟教材情感。课文中,描写当作者看到日本学生观看中国人被捉的影片,发出“万岁!”的呼声时,作者写道“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刺耳”这个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品析感悟作者遣词用句背后的情感。可以通过向学生发问:“刺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刺耳”?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从理解“刺耳”是指声音杂乱,听着不舒服的本义出发,进而领会作者有感同胞因愚昧被杀、而做“看客”,祖国因落后挨打,日本学生的妄自尊大,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的深刻情感内涵,引起学生共鸣,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感情。

三、突出朗读诵读,体会文章真情。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意思就是有“情感”是写文章的基础,而读文章是进入“。情感”的条件。这句话对我们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很有借鉴意义。读文章,即朗读和诵读,这两种学习方法对于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乃至情感美有着重要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和诵读,通过这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在讲解散文《背影》时,为了使学生感悟文章蕴含的深挚的情感,笔者指导学生进行深情朗读专项训练,围绕最能体现“背影”的情感因素一“蹒跚”、“探”、“攀”、“缩”等饱含深情的词语,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回忆父亲对自己关心、关爱,并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深情朗读比赛,充分调动学生感官,使他们积极参与,用心去体会、品味如山的父爱,深刻地理解父爱真谛,从而更加珍惜生命中拥有的真情。在强化朗读的同时,在课堂情感教育上更要注重诵读的训练。例如,学习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文时,笔者便指导学生反复诵读,通过诵读自然地融入到诗作者创作意境中,领会诗人对黑暗社会的鞭挞,对幸福光明新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爱憎情感,进而促进学生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四、联系实践生活,强化学生体验。

学校教育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近年来,教育研究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更优秀的学生,教育工作者们迫切需要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此,我将分享我在学校教育研究方法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进行学校教育研究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在开始研究之前,我们必须清楚自己研究的目的是什么,以及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例如,我们可能想研究学生学习成绩与家庭环境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就需要明确这个关系的具体性质和影响因素。只有明确了目的和问题,我们才能确定适当的研究方法,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

其次,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相互印证。学校教育研究可以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等。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不能单纯依赖某一种方法,以免得出的结论不全面或不准确。因此,我们要灵活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相互印证,以获得更可靠的研究结果。

第三,要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在进行学校教育研究时,我们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作为研究材料。数据的收集要注意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确保所得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我们还需要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发现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和规律。只有通过科学的数据集合和分析,我们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然后,我们需要注重思辨和创新。学校教育问题往往复杂多样,需要我们运用思辨和创新的能力来解决。在进行研究时,我们要善于提出新的问题和观点,挑战传统观念,推动教育的发展。同时,我们还要持续关注国内外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最后,进行学校教育研究要注重实践和应用。教育研究的终极目的是应用于实际教育中,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因此,在进行研究时,我们要尽量选择实用性强的研究方向和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并提高教育质量。同时,我们还要与学校和教育实践者进行深入合作,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以实现教育研究和实践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研究方法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相互印证、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注重思辨和创新、注重实践和应用等步骤,我们可以更加科学地进行学校教育研究,提高研究水平和研究成果的实用性,为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从研究物理教学开始的高效教育研究物理教学方法目的

摘要:新课改新理念下,学习与教育的目标有了较大的改变,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被提到了重要的日程上。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是建立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的。物理学作为当代最活跃的学科,搞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关键在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方法和途径的改革。怎样提高教学质量呢?应着眼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教与学的互动关系,搞好高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物理教学;师生关系;品德教育;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情感和思想是知识产生力量的纽带和桥梁。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甚至关系到教学工作是否顺利进行。而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在于师生双方相互尊重、相互发现、相互了解、相互信任以及相互引导。学生尊重教师、信任教师的能力可促使教师一心教学。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还不够成熟,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比较容易形成一种逆反心理,再加上身体发育上出现一些较大的变化,因此,很容易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作为指导者的教师,应做好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主动发现学生的情绪起伏情况、学习情况、家庭情况、生活状况和思想状态。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在尊重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地去帮助、引导解决。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

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崇高理想,有远大抱负,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国现在实行改革、开放,让学生明白,全力迎接世界新世纪科学技术革命的`挑战,不仅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更是每一个学生的社会责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努力刻苦地去学,把学习看成是自己对未来的庄严职责。树立“今天我以国家为荣,明天国家以我为荣”的强烈爱国思想。

三、充分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实验又是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物理教师更应该抓住这一点。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中,教师要创设科学探究的活动情境,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索与处理,交流与合作等探索活动,学生既能获得知识与技能,又能体验过程与方法。在物理实验中,学生能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把学过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又会产生一种学以致用的喜悦。

四、搞好高效的课堂教学。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名师出高徒”,良好的课堂教学需要优秀的教师,优秀教师应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高程度的教学素质和能力。良好的课堂教学质量,首先从教学语言入手,教学语言是使学生通过听觉器官感知知识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学语言要艺术化,教学中运用美的语言可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生动幽默的语言能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恰当而又特别的比喻,不仅能把问题通俗化,而且可以加深印象,方便记忆。比如,在讲噪音的危害时,我讲了一个小故事:1946年,美国俄克荷马城的一个农场主星期天早晨起来后发现,农场里的鸡多数都在睡觉,鸡也知道星期天睡懒觉呀?他惊奇地走近一看,发现原来鸡不是在睡觉而是死了。后来,调查才知道,是美国空军f-14喷气式飞机在作超音速飞行实验时,从该农场上空飞过。为什么在飞机的轰鸣中农场的鸡死去大半呢?然后提出噪音的危害造成的。在讲“相互作用力”时,用“来而不往非礼也”来形象说明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其次,挖掘教材中的逻辑。自然科学本身就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初中物理教材又是根据人类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过程来安排的。因此,物理教学应顺应这一特点,把教材中的逻辑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逻辑的力量。再次,课堂组织科学化。整个课堂开始时,应启发诱导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积极、灵活、敏捷的学习状态,然后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充分理解,对他们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按照“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跳起来摘桃子”的思路来训练学生的思维。最后,搞好课堂传播信息的分布和组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结构环节精心设计,善于分辨学生是否处于注意力集中时期,控制教学的信息量不可太多,难度把握在略高于学生现有的理解水平,信息传播速度与学生接受理解知识的速度相适应。

总之,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在学生对社会、国家具有高度责任心的情况下,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好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通过科学的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通过科学想象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即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去学,教会学生怎样去学。这才是新课改新理念下的物理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泽农。实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张行涛,郭东岐。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安徽省太和县坟台镇坟台中心学校)。

教育研究方法报告流程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基于问题的学习一(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医学教育。在对当时哈佛医学院毕业生的一项抽测结果显示,医学院的传统教学与学生未来在工作场中所面临的真实情境和复杂问题之间联系并不紧密,因而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在此背景下,“基于问题的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模式逐渐发展,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mcmarster大学创立pbl教学模式,尝试实施学生自学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小组教学法,其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逐渐被其它学院采纳和接受。80年代后,pbl模式在北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至1991年,美国70%的医学院已不同程度地采用pbl教学法;90年代后,欧洲部分医学院也开始进行pbl教学的试验,1994年,英国曼彻斯特医学院在级的教学中全面采用pbl模式。香港大学医学院于开始实行此教学法,截至目前,此法教学已占该校全部医学教育的60%。此后,越来越多的领域都开始采用这种模式,并且已经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逐渐推广到了中小学教育中,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在国外,对于pbl模式有很多的相关研究,这些研究表明作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pbl教学模式确实是有效的学习模式,能够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authentic)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发展自主学习(self—directedlearning)的能力。pbl的突出之处在于:学习者作为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在应用知识的情境中,主动参与真实性的活动和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并在与小组其他成员的协商过程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在元认知水平上监视自己对知识的建构。

在我国,pbl模式在八十年代引入我国医学教育中,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率先将该方法用于教学中,此后,九江医学专科学校和陕西卫生干部进修学校和山西运城口腔学校也相继实行了pbl课程。九十年代开始,被我国教育研究工作者大量介绍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并尝试探索如何将pbl引入到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与此同时,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能够体现新课改理念的、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pbl模式日益受到教育领域的青睐,并对把pbl教学模式运用到化学课程开发和教学中,已知的研究和实践表明,pbl所内含的教育理念与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有很多共性,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化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关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这与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强调“以问题为驱动力和以培养学习者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的pbl模式理念上是吻合的。

目前,pbl在化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与中学化学教材编制:pbl模式要求教材编制要尽可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置一系列有层次的问题,使学习活动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解决,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而逐步深化。

2.网络环境下的pbl与化学学习。通过创建一个基于网络的化学学习的平台、设计并实施了部分案例,试图探索出网络环境下pbl在化学学习中运用的一些经验和思路。

3.pbl在某个化学主题教学的实践研究。这类研究通过介绍研究者本人开发的某个化学主题的pbl案例,说明pbl实施的流程,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反思并提出部分改进建议。

4.pbl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些研究的重点在于从在特定的教学目标下的pbl的教学应用,研究除了几个片断性的有化学学科的举例外,没有提供一个完整的化学pbl教学案例,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反思。

由于国内外教育体系的差异,pbl在我国的实施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传统的课堂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在这里,学习时空固定、学习同伴固定、教学媒体单一,但是,实施pbl过程往往需要大量的有质量的学习资源来支持学习者解决问题,这些资源不是传统课堂能完全提供的。另外,在传统课堂中,小组成员的思维同质性较高,学习小组总体思维层次难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这也决定了最终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缺乏较高的创新层次。·传统课堂由于其先天不足,它更支持老师对学生单一的信息传输模式,这与pbl过程重视过程、重视学习的反馈与评价的特性不符,我们可以看出,创设新型的课堂是设计与实施pbl化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前提。由于现有的教学环境与pbl模式实施的教学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我国基层中学的实施的可行性有待研究和思考,我们必须认识到的是,将pbl应用于课堂,必须是在在理性思考之后,决不能急于求成,操之过急。这些关于pbl教学的研究一方面肯定了pbl可能给学习者带来较传统教学模式更为积极的因素,有利于培养内在的自主的学习者和有效的合作者,另一方面,国内外教育体系的差异和pbl在我国实施的案例也无情地指出了在我们基础教育领域实施pbl所面临的挑战。正是由于当前pbl研究魅力与挑战并存,本研究的价值才有所体现。

研究意义。

从理论方面看,pbl作为一种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在国外备受瞩目,而在我国的中小学还刚刚起步,本研究系统通过梳理pbl模式相关文献,以把握pbl理论基础,探讨pbl模式在化学学科中的实施;从实践方面看,化学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强调学生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思维的培养,但是现在的化学课堂教学主要是学习系统的知识,与问题的实际情景剥离,导致了学生惰性知识的产生,本研究在已有pbl理论与模型基础上,探索了pbl模式在化学课堂中有效实施,致力于学生问题解决思维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问题的提出。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实际生活中有诸多的应用,可是,在中小学的化学教学中,我们看到,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只有很少一部分能适用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很多知识变成了仅用于解答题目的惰性知识,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我有很多困惑:怎样设计学生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怎样安排学生的学习过程?怎样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引导?怎样克服课堂教学时空的限制?学生的想法太“单一’’、太“肤浅刀怎么办?等等,对于我来说,pbl模式的化学教学设计是我解答自己这些疑惑的初步尝试。

研究假设。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在化学课堂上实施pbl教学设计,不仅能够让学习者掌握系统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习者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让学习者分享自己的分布性知识和经验,体验知识的社会性协商,最终实现知识和身份的双重建构。

研究步骤。

本次研究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在正式开始pbl教学设计实施之前,对化学学习主题“水与我们的身体健康”进行系统设计,其中包括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学习环境设计(包括问题情境、学习资源、认知工具的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和学习评价的设计,这个教学设计有别于传统化学课堂着重系统知识的学习,强调的是学习者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以及自主能力的培养。

(二)、实施阶段。

实施系统的pbl化学教学设计,在实施的过程中,以采取灵活的补救措施以改进实施效果,原有的设计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三)、反思总结阶段。

对学课堂中的pbl化学教学设计实施过程进行分析和讨论,明确实施过程中的进步,同时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作为案例再设计的重要建议。

1.文献分析法。

通过对国内外pbl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分析和归纳,获得对pbl理论基础、核心观念研究现状等方面的认识。

2.行动研究法:本研究依托现有的pbl教学设计框架,根据新型化学课堂学习环境的特点,实施pbl化学教学设计,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化学教学设计模型。

论文大纲。

一、前言。

二、“基于问题的学习”(pbl)的基本理论。

(一)pbl的定义。

(二)pbl的特征。

(三)pbl基本流程。

(四)pbl理论依据。

(五)pbl的教学价值。

(包括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情景认知和情景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化学课堂中的pbl教学设计。

(一)经典的pbl教学设计理论模型介绍。

(“迪克一凯里教学系统化设计”模型和“以问题为刺激的pbl方案”模型)。

(二)化学课堂中的pbl教学设计整合模型。

(1)学习者分析。

(2).教学目标设计。

(3)学习环境设计。

(4)教学活动设计。

(5)学习评价的设计。

三、化学课堂中的pbl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

(一)化学课堂中pbl教学设计的实施。

(1)学习准备阶段。

(2)问题分析阶段。

(3)学习成果制作和展示阶段。

(4)学习评价阶段。

(二)化学课堂中pbl教学设计的分析与讨论。

(1)化学课堂实施pbl教学设计出现的的问题分析。

(2)化学课堂实施pbl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

(3)化学课堂实施pbl教学设计的建议。

四、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6]胡月明.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原电池教学中的运用[j].化学教与学,(2):17+32.

[7]裴新宁,沈睿.新范式教学设计的共同基础——解读《教学设计的国际观(第1册):理论·研究·模型》[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3):19-25.

[8]祝俊风,闻虹,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案例研究——以小学自然《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为例[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2-25.

[9]张廷刚.基于问题的支架式教学设计案例[j].技术物理教学,(4):2-3.

从研究物理教学开始的高效教育研究物理教学方法目的

最近在看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大前研一的《低智商社会》时,对大前先生列举出某些日本企业家的怪异心态现象比较深刻:

“这段时间,经常能听到“日本是产业大国、技术大国”这样的话,可是在5年前,人们还在说“日本可以成为技术先进国”,但事实上,比如说在半导体领域,尤其是在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领域,日本企业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己会输给韩国的三星。

对于韩国三星,如果以前是因为疏忽而小觑了它,那么现在就对三星做一个彻底的研究,或者成立一个研究协会,这不是很好的事情吗?但日本的企业家似乎都没有要这样做的意思。可能从心理上来说,日本人认为“三星只不过是抄袭了日本的技术,没有必要向他们学习什么”。

不仅如此,有些日本企业家还说“再也不想听到有关韩国三星的任何事情”之类的话。但是当听到李健熙因为向长子不正当转让股份而被检举时,他们则露出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这是因为他们已经完全停止了思考,内心没有任何危机感。

相反,三星总裁李健熙对于三星的未来有很强的危机感,他呼吁全体员工“为了应对难以预测的危机,必须抱有危机意识”,而这种危机意识的形成则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但是不管怎样,如果没有这种远见的话,就不能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

这种现象令人对日本经济重振感到担忧!

居安思危,是提升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能源之一。而危机感,有一部分来自于你的竞争对手对你带来的威胁。如果只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当有一天竞争对手突然爬在你前头时,估计你能做的只剩下目瞪口呆和措手不及了。就像案例里那些日本企业家,宁愿把责任归咎于竞争对手的技术复制、抄袭之类的自我安慰理由,都不愿从自身状况去思考与反省,为什么被竞争对手超过了。他们可曾想过,自己在高处沾沾自喜时,竞争对手可能已对自己做情报收集研究并详细分析,吸收经验并发展新技术,急速发展壮大了。当察觉时才惊讶对方跟自己攀上行业同级别水平甚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一切都为时已晚!

也许企业目前的发展确实顺风顺水,某些技术等优势高出于其他同行竞争者,但是企业没有必要因此而忘乎所以,停止继续发展的步伐。“骄兵必败”这四个字已有无数案例故事作为验证参考和总结教训。因此,笔者认为企业在保持自身竞争力优势的同时,更要着眼于广阔的市场环境,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心态。一方面不断地审视自身所处的环境和关注收集竞争对手的发展情况,适当进行竞争情报调研;另一方面着眼于自身经营、管理、素质等内部情况以及外部环境关系的处理,防患于未然。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