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3-06-22 11:31:41 作者:曹czj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篇一

每一节课中,老师都不是单纯地讲解课文,而是将人文的教育贯穿始终。语文课不仅仅是一门知识学科,更是一块人文的教育阵地。通过篇课文,讲做人的道理,教做人的美德,潜移默化中将美好的人格灌输于学生。例如在《小柳树和小枣树》一课中,老师善于教会学生如何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并且让学生说一说同桌身上的优点。

作为老师除了应该给孩子们不同的知识,新鲜的知识,品种丰富的知识,还要教给孩子如何做人,做个有着健康心理有道德的人。乔老师在讲授《白鹅》这一课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体会白鹅的高傲。

在课堂上让学生以读带读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完后让学生来做评价,激发了学生朗读时的情趣,更加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奠定了基础,四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如刘老师运用“你最聪明、你会更加努力的、我的孩子,你真是个宝、你的眼睛已经告诉我答案了”等来鼓励学生。

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四位名师的新颖独到的教学设计,智慧理性的课堂评价,扎实有效的教学训练,无不让我感到自己在教学上的渺小。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一次又一次地佩服台上的老师深厚的语文功底。再一次让我感受到读书,加强自身学习的重要性。以前经常说: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就应当有一桶水。我觉得这一桶水已经远远不够用了,老师这水应当是源头之水,充满活力的新鲜之水。为了让自己的水常保新鲜,就应当不断地学习。

学习一切有用的知识,夯实自己的语文基础,开阔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才能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上起课来,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听课中一次次心灵的震撼,一次次教育理念的洗礼,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会有所进步,有所成长。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篇二

学中,让本来正常的讲课遭到冲击,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采取有效方法克服。备学生同时也要备教法,一堂预备充分的课,今学生和老师获益匪浅,列如unit7,这单元主题是学习衣服,单词多,假如一个个教授单词,枯燥乏味,为此我预备自己的衣服,并让学生也带来自己的衣服,学习辞汇就较生动形象,又可摹拟商场购物,这样学生就积极参与,并且很快能将售货员与顾客间对话背出来。听课也是进步本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新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课的主要对象是***和英语组其他老师的课,同年段占多数。本学期,我听了二十多节课,收获很大,逐渐把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能。听完课以后,把教师们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教案进行修改,将他们很多优点和优点利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除此之外,平时我也经常向***及其老师请教教学上的题目,老师们都非常热情帮我解答,获益匪浅,从中明白了知识和经验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把自己当作学生一样,积极吸取四周其他老师一切先进东西,才能进步自己的水平。学习英语仅靠课堂时间是不够的,必须课后辅导,在催促学习方面,还要多努力,抓得不够实,比如说,对中等生把关不严,英语强化小组没有完全做起来等。一学期的教学,深感自己还有很多地方存在不足,希看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老师的指导帮助下,自己勤问、勤思考、勤总结,取得好成绩。 谢谢。

附送:

新见习教师自我鉴定

新见习教师自我鉴定

工作鉴定新见习教师鉴定自我教师见习

时光荏苒,从12年8月踏上三尺讲台至今已近一年,抛往曾初进社会的稚气,回想曾的几分期待,几分耽忧,而今这些仿佛都已成为值得缅怀的回忆。通过一年来努力地工作和不断的学习,我不断进步、不断成长,获益很多。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良好的师德。因此一年来我坚持进行品德修养的学习,进步本身的思想觉悟,构成本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深知具有人格魅力的重要性,并一直努力往做到。平时,我虚心向学校老师学习教学经验,共同进步。

作为一位新老师,我熟悉到不断进步,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和本身的学识的重要性。所以,工作以来,我不断学习,丝绝不敢松懈,除参加新教师培训,一有空闲时间,我便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学习教学技术,将所学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固然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的教学方法还不是很成熟,但我已学到了很多并将继续学习。在这一年里,我担负七年级的语文和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工作。我积极虚心的听取指导师及其他同事的意见,并进行及时的调剂。“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我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认真备课,并及时反思,针对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题目,进行改进,致力于营建活跃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留意与学生的交换、适时的引导学生,致力于营建“快乐语文”课堂,让学生快乐学习并学有所获。

艰巨。 班主任的平常工作有监督学生早读,初一就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篇三

我参加了教育新视野·第四届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十分荣幸,并由衷感谢学校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在这次名师观摩活动里,我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聆听名师精彩的课,使我对教师职业有了重新的认识,我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育教学策略将得到提升。通过学习,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我知道了自己在教学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下面就略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此次活动使我们在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上得到了大量的补充。学习开辟了我们的新视野,使我们改正并更新了头脑中原有的死板的教学思想的观念。通过听课,使我耳目一新,深深地认识到自己以前那种传统教育教学的师生观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想跟上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步伐,就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强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是基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教育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开始,所以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中的“惟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教学双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教师主宰课堂的惯例,彻底抛弃教师心灵深处沉积的传统的专制思想观念。师道尊严的思想在课堂上令学生不敢多说不敢质疑极大地压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我们教师只有从观念上更新,允许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和无拘无束的“心理自由”环境,才能创造出师生平等、共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氛围。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在现代社会里,必须教育民主化,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有尊严,学生也有尊严,每一个学生不管成绩好坏,品德是否有缺陷都有他的尊严。教师要发自内心的爱学生,努力发现学生多方面的优点,欣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与尊重,方能愉快地学习,健康的成长。在信息时代,教师很多方面的知识都可能不如学生,那么必须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相互学习的伙伴朋友关系,真诚地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在聆听名师课堂时,能真实的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尊重学生,教师不是虚情假意的表扬,而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教师能从学生角度出发,揣磨学生学习心理,学生化的语言更利于学生接受,表现出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满智慧充满爱心的事业,深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是多么重大。各位专家的案例分析,使我们受益匪浅。从优秀的教师身上我们不光学到了教学、研究的本领,而且学到了如何做人为师。对学生要“真爱”,对工作要“真干”。写在纸上的是思想的足迹,化作动力的是思想的延伸,我们得到的是人格的提升、生命的升华,使我们补了元气、添了灵气、去了骄气,使我的教学生命焕发出新的生机。

未来教育需要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的头脑。面对21世纪飞速发展的教育,要使自己在专业的道路上不断成长,就应努力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学术道路。这一理念使我启发很深,的确,面对不断更新的教育观念,面对发展的时代,面对变化的孩子,教育需要不断更新,教育需要研究型的教师,“专家型”的教师,而不是“教书匠”。只有不断地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才能提高工作效益,才能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作为名师班的教师更要强调反思学习,提出自我学习、自我专业发展的计划,撰写教育笔记,经验总结或论文等,全方位提升自己。倡导终身学习、竖立教师的危机意识。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弃繁就简,走简单之路,返朴归真,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总之,本次名师教学观摩活动,不仅使我在知识上获益匪浅,而且更使我们感到教学无止境,任重而道远。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应当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 ,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这次活动后,我将更加努力,继续为教育贡献自身的力量。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篇四

根据教育局关于教师练功工作要求,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相应的练功,培训中我用心去领悟,吸取精华,并且也品读了几位优秀教师的教学功底,带着累累的硕果,回首培训历程的足迹,发现了自己的差距,对教学基本功有了新的认识。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要求,强调教师必须具有高尚师德,转变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观念、教学理念。使自己成为具有专业化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从而以教师专业化为目标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在我校的多年的历练中,我也接触到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可就没有向今天这样在头脑里形成这么清晰的印象。我深深的感觉到,作为教师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只会“传道授业解惑”也不是好的教师,只有与时俱进,恪守师德,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尊重学生,具有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才可以做一个教师。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这几天几位辅导教师讲的课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我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教育艺术”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例如学习"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评价策略"等。我们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一次的培训,认识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我想只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就会遍地生根、遍地开花、遍地结果。这样中华民族将会是一个富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并会永葆青春、永立于世界。

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步入新的世纪,面对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及管理水平,提高教学科研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让我们能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更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我们坚信通过领导和老师帮助,以及自身的勤奋努力,相信我们会成为新世纪基础教育战线上的精兵强将。更加致力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中,更加投身于教学工作中。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篇五

(一)轻视咬文嚼字。对似懂非懂的字词轻易放过是比较普遍的坏习惯。学习外语尚且知道记单词是关键,一旦到母语语文课上就把这个道理抛到九霄去了。其实,字词的功底不扎实已经成了语文学习尤其是阅读理解中的最主要障碍。阅读水平低下与不能真正品味出阅读材料中的关键字句有很大关系。例如,学生常把月光朦胧写成月光;对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与后墙紧贴着峥嵘的山石两句中峥嵘的含义分辨不清;把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中的淋漓与酣畅淋漓中的淋漓混为一谈。汉字作为表意文字,一个字一般就是一个形音义的统一体,注意对一个字进行触类旁通式的辨认,往往能带起一大串。可惜这个道理没有引起多数学生的重视。他们平时很少有意识地去积累字词,对平常遇到的一些似懂非懂的字词不去及时查阅工具书,认真深究,求得细致了解,久而久之在字词这一环节上拉下的差距越来越大,从而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障碍。

(二)片面追求所谓理解,忽视朗读、涵泳、背诵和记忆。语文学习的材料多为一些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其中不乏优美的辞章,警策的名句,生动、隽永,充满无限的审美情趣,常令人陶醉不已。古往今来大凡造诣深厚的文人名士无不饱读诗书,博闻强志,有的甚至能背诵成篇的名著,至于辞采优美的诗词就更是能出口成诵了。事实上,语文学习单纯靠理解、思辨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需要涵泳、体悟、熟读、背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是读与背可以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读书切戒不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讲的是读与背是理解的基础和途径。可见,读与背同语文学习的关系是何等的密切了。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掀起了一股所谓反对死记硬背之风,把语文学习中的上些行之有效的优良传统一扫殆尽,贻害极大。语文课上朗读背诵的机会少了,详尽细致的讲解分析多了;学生朗读背书的兴致淡了,琅琅读书的声音消失了。早读课上学生一心想着读外语,甚至读政治、历史,至于背书那就更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了。理解固然重要,但理解若不以扎实的记忆为基础,很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况且理解并非是一次完成的。语言这东西,在不十分理解的情况下先吞进去,以后随着语言吸收和积累的增多,随着生活体验的丰富,随着知识面的扩大,通过不断反刍,可以不断加深理解。只有吞进去了,才可能化为自己的营养;一味地分析、研究而不吞进去,则永远不能化为自己的营养。不养成多读多背的习惯,而能把语文学好的例子是不多见的。

(四)不爱课外阅读。语文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而课本的容量有限,仅靠课堂、课本显然是不够的,但这一点从家长到学生似乎都认识不足。家长一味地反对孩子看杂书,动辄没收处罚,从而遏制了阅读的视野。由于急功近利,学生也不认为花时间精力去阅读那些看起来与提高应试成绩关联不大的杂书有什么价值。有些人虽看些课外书籍,但品味太低,至于报纸、新闻则更是无人问津了。实际上,这些课外因素对语文学习恰好能构成内外互补,它可以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不仅不会影响语文学习,反而会活跃思维,增加相关知识,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果。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过程是漫长的,进步与提高是缓慢的潜移默化的。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积累是最重要的,战国时期的荀子就曾论及积累的重要意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量的积累终能导致质的飞跃,但积累的过程毕竟是长期的、艰辛的,需要有很大的耐心和恒心,这就要虚一而静力戒浮躁。在语文学习上追求短平快是绝对行不通的。许多同学不懂得这一道理,往往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之后,就干脆弃之不顾,转而去抓那些能够立竿见影的科目去了。

(一)滋生轻慢之心。在母语环境里学习母语语文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因为已经会认字会说母语了,便对学语文失去了新鲜感,错误地以为自己才不过粗通文字的语文功夫就已经是语文的全部了,于是语文在他们眼里便魅力尽失,黯然无光。二是认为语文成绩很难提高,即使花大力气去学也未必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相反,以全力去对付那些短平快的科目收效会更大些,于是也对语文漠然视之。

(二)科学代替审美。应该说语文是最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的,可是,在科学主义、理性主义日益泛滥的今天,人们很难得从这一角度来看待语文,总是以科学的视野来对待语文,以理性的原则来对待语文学习,对语言文字之外的旨趣、情韵麻木迟钝。汉语言的丰富性和审美的模糊性正是语文的魅力所在,如果单纯用科学思维来对待语文学习,自会觉得乏味。审美与理性往往是相悖的,不能以审美的眼光来看待语文,对待语文学习。

(三)定位止于工具性。对语文学习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与精神品格形成过程中巨大潜移默化的功能认识不足,恐怕与语文是工具性学科的定位不无关系。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掌握母语,更重要的是吸纳母语文化乃至几千年来所积淀下来的精神文化养料。接受了良好的母语文的熏陶,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尤其是民族精神品格的形成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在这一环节中所承担的责任最大,也最重要。没有上升到这一层次上来认识语文,只把它看成是一门普通的语言课程是语文学习中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偏差,它对语文教学双方面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要使语文学习打开新的局面,出现新的生机,势必要排除语文学习上的种种障碍。如果能从学习的习惯、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心理这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疏导,也许语文的教与学都会出现令人满意的新局面。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篇六

分析高中语文教材,真正对学生提出较高层次文学鉴赏要求的是高二阶段。为什么从诗歌开始呢?因为诗歌是文学之母,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诗歌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的最佳媒介之一。

没有戏剧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没有散文形散神聚的特色。诗歌以其凝炼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决定了它自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如果学生还只是单纯地追求矛盾冲突,情节人物,还不会透过字面去体味揣摩诗歌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还没有对诗歌的激情、敏感和直觉,那诗歌对他而言是味同嚼蜡了;如果老师还是那样把一首首优美的、空灵的、清新的诗歌肢解成字、词、句、篇的语言知识点堆积;还不会带领学生去涵咏,去感悟、去思索;甚或犯欧阳修说《枫桥夜泊》“其如三更不是打钟之时”这种牵强附会、机械理解的错误,那我们就不要指望语文课能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纯正趣味、提高文学综合素养了。

在诗歌教学中有一些想法,抛砖引玉,以期方家指正。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是极有道理的,形象地说明了读的重要性。语言这个东西靠老师讲和分析是不能学好的。古代私塾的主要教育方法就是让学生读、背,所以我们才收获了两千多年无比灿烂的文学硕果。当然现在不可能这样去做。可是,我们现在的语文课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为什么不多给点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体味,去揣摩呢?学诗歌尤其要重视读,美读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用美读法来体味诗歌的“三美”,即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音乐美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质,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把握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这就是诗歌的音乐美,古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最早的诗歌不就是在老百姓在劳动中喊出来的吗?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或浅吟,或低唱,动情处放声高歌又有何不可呢?在琅琅读书声中,来体味“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落寞之情,“天地一沙鸥”的凄凉之意,“悠然见南山”的散淡之心;在琅琅读书声中,来揣摩苏轼、李白的豪放,杜甫、辛弃疾的雄浑,柳咏、李清照的婉约。

美读不同于朗诵,最大不同在于是否有强烈感情的倾注。如果一字一板,平平正正的朗诵,就不能将作品的内涵借助疾徐抗坠的音节在相当宽广的限度里表现出来,更别说把味诗歌的“三美”了。

以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例,第一节用五个意象写祖国“数百年”的贫穷落后,美读时,语调应扁于低沉哀婉,语速缓慢,第二节写“千百年”来希望难以实现的痛苦和悲哀。爱之愈深,责之愈切,被压抑和折磨着的情感更是炽热如火,读时,语调略高,语速略快,读出诗人激愤、急迫的心情,内心波澜起伏的变化。两个“祖国啊”,前一个可略为迂缓凝重,后一个则要提高声调,读出呼唤中的急切期待之情。第三节写焕发新的生机和希望,情绪强烈转折,从低沉到开朗,从悲哀到欢笑,要用明亮的声音和欢快的跳跃感来读。第四节写要为祖国做贡献,美读时要把握由上一节的快节奏的惊喜跳跃转为较慢节奏的深刻的思索,以及饱含深情的咏叹。美读时,教师要适当指导点拨,学生要倾注自己的感情,这样就很容易探求诗人内心情感变化的脉络和作品的内涵。

学小说分析人物时,要抓人物的四种描写方法,同样,学诗歌有没有独有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段可言?当然是有的,比如意象,比如象征,比如意境,对于高二学生来说,应该系统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掌握了这些知识,就可以用来自学了,教师不能一首接一首地教完就算完成任务,更应该教会学生行之有效的方法,正所谓“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地开一些专题讲座,来集中讲授这些知识,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比如“意象”。首先给学生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诗人笔下康桥河畔夕阳中的柳树,柳枝,映在波光里的金色的倒影无比艳丽,叫人联想到了金装的仪态万千的新娘。表明诗人对这里一草一树的依恋,竟像蜜月中的爱侣那样难舍难分。可见,“金柳”这一意象是富有创新性的,具有诗人的独特的个性特征。

可以在讲授新课前集中开一些这样的专题讲座,也可以在教学中穿插进行,或者从外面请专家来讲,目的都是引领学生登堂入室,在诗歌瑰丽的殿堂自由翱翔。

且不说楚辞乐府的辉煌灿烂,也不说唐诗宋词的登峰造极,单说多灾多难的近现代中国,也涌现出无数极富创新精神、取得卓越成就的诗人,甚至在那专制黑暗的动乱年代,对生活抱有信心和希望的人们也在手抄,在传诵。黎明曙光来临的时候,诗人们高歌:“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那一切丢失了的,我都在认真思考”;(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穿上它吧”(海子《亚洲铜》。物质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浮躁的人类却不愿意去聆听那大自然的天赖之音,来感受心灵深处的丝丝颤动。那就让我们以校园为阵地,哪怕一分钟也好,让我们的学生感受诗歌的美的真正享受。

自己做的饭菜再难吃,也觉得香。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教育的艺术》)发动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开展诗歌朗诵比赛等,这些都是学生去很好地挖掘和品尝清泉的做法。甚至我们可以更大胆一些,把写诗和朗诵比赛揉入到月考和期考中,作为考试成绩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们主张“在教师指导下自学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创造精神,使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素质全面迅速地得到提高,这应是语文素质教育的努力方向。高中阶段进行文学鉴赏要把握这个基本思想。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