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讲评课教案期中试卷讲评课教案(优秀17篇)

时间:2023-12-06 13:43:35 作者:HT书生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规划和安排的重要依据,是教学工作的基础。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的阅读和研究,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试卷讲评课教案期中试卷讲评课教案

本文从一节试卷讲评课展开,分析课堂内外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做了积极的探求.

作者:陈红梅作者单位:江苏省扬中树人中学刊名:教育界英文刊名:jiaoyujie年,卷(期):2010“”(7)分类号:关键词:课堂内外试卷讲评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a.加强中央集权b.社会经济发展c.开通京杭大运河d.实现国家统一。

2.唐朝出现的下列社会现象,其中与大运河关系最密切的一项是()。

a.南北商船云集洛阳b.少数民族聚居长安。

c.农民用曲辕犁耕作d.文成公主人藏。

3.在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上,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扮演京剧《贞观盛事》中一位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的名臣是()。

a.程咬金b.李世民c.魏征d.秦叔宝。

4.南宋时期,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殿试),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后来成为岭南名宦。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5.唐诗往往折射了时代特征。下列诗句直接反映唐玄宗时社会经济盛况的是()。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d.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7.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文明初露曙光b.分裂奔向统一c.繁荣与开放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9.“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合十忘生死,弘愿心中藏,普度众生……”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是()。

a.玄奘b.鉴真c.戒贤d.戒日王。

10.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节目如问创作“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诗句的作者是谁,你的回答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苏轼。

11.为了分割地方知州的权力,宋太祖设置的官职是()。

a.副宰相b.通判c.节度使d.转运使。

12.宋辽议和与宋夏议和,从本质上看反映了()。

a.北宋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

b.宋、辽和西夏都想在三个政权中趋利避害。

c.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主流民族关系。

d.三个政权谁都吞并不了谁。

1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宋辽对抗b.南宋与金对峙c.宋夏和议d.北宋与金对峙。

14.浙江杭州西湖边有座岳王庙,人们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

a.岳飞是北宋的抗金名将。

b.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c.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d.岳飞被投降派杀害。

15.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c.南宋时期d.明清时期。

16.北宋后期,一位四川商人要在当地购买一批蜀锦,他最方便使用的货币是()。

a.铁钱b.铜钱c.交子d.银票。

17.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市舶司的职能是()。

a.主持变法b.监察百官c.管理海外贸易d.执行削藩政策。

18.他在南宋灭亡后,仍然坚持抗元,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是()。

a.岳飞b.辛弃疾c.文天祥d.杨家将。

19.元朝忽必烈接受了一位贤士的建议,逐渐学会了更多地依赖汉人及其制度来治理国家,主要表现是()。

a.推行重农政策b.下令合并州县c.重用汉族官吏d.设立驻藏大臣。

20.下列省份在元代不属于“腹里”的是()。

a.河南b.山东c.山西d.河北。

二、材料分析题(21题22分,22题18分,23题20分,共60分)。

21.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治。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通典》卷七。

材料二。

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2分)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6分)。

材料四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4)材料四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2分)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最高佛学学府和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1)材料一中的“显得七年”具体是哪一年?当时将士是在哪里拥立赵匡胤为帝的?

材料二:有宋一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不曾有过的……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的枢密院长官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

(3)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结合赵匡胤的经历谈谈宋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及积极作用。

(4)宋代注重文教,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对宋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他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

-----(元)许衡《鲁斋遗书》。

(1)根据材料一,说明许衡建议“行汉法”的主要历史依据。

材料二:他是入主中原的第一位蒙古族帝王,大元帝国的创立者。他结束了中华民族数百年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

(3)材料二赞颂的历史人物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统一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三: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

1、学生能够找出失误的知识点,并能独立或与同学合作改正过来,分析出错的原因。

2.通过联系、拓展、探究等方法,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增强。重点查缺补漏、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难点问题归因,答题技巧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导入新课,我们课下都交流总结期中的试卷内容,有哪些你掌握了,哪些没掌握好呢?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试卷的内容,交流一下要切实掌握。

二、考情整体分析。

平均分。

最高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学生观察所列图表,大题知道本次答题情况,然后说一说自己的不足之处有哪些?

对于答题的规范情况作说明,及卷面分的设置说明。

三、小组合作探究,错题归类拓展。

1、整体评价。

一.判断题做得较好,个别同学4、7题做得不好,第4题学生对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认为最重要的事情,题意没有很好地理解,第7题学生对于绝对的说法一定能判断掌握不好,尤其是对于名言不能很好地理解。

二.选择题,前3个时政教育做得不好,对国内外重大的事件不关注有关,其余题14、21、25一部分同学做得不好,14题学生不能理解题意,应先d,21题,学生对一根筷子易折断的题意理解不好,应是集体团结的作用,25题学生对于题意没有很好地掌握,应是理解和宽容。

三.非选择题,26题,第一问答得不好,学生就实现生活中的安全隐患认识不到位,有的说的是一些安全问题,而不是安全隐患,第二问和第三问个别学生答反了。第27题答得还行,能答出良好班集体的特点、作用,怎样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和融入新的班集体。28题,第一问回答的很差,学生只对爸爸言行进行了分析,没有回答是对还是错。

四、试题特点。

试题覆盖面广,难易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亲情、交往及艺术和合作与竞争的内容,写量适当。

2、分项交流。

选择题。

让学生说一说小组交流的结果,哪些题目全对,哪些错得较多,然后让小组说出错得多的题目,并说明做错的原因,各个小组之间互评,讲解。达到每个人都能够理解。

说一说,做选择题时注意的问题及方法(师生共同交流)。

非选择题。

让各组说一说哪些题目做得不好,然后把小组间的认识交流。

师生共同交流问题答案,学生对材料的阅读能力差,与课本内容的衔接掌握不好,尤其是非选择题第22题,通过对材料的认识,理解答出交往的技巧与艺术,理解不全面,极需要加强理解与训练。

五、二次补偿,试题反思。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adcabbbcab。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dbacbddaaa。

题号2122232425。

答案dbbbc。

26题:

(1)a秦b魏c齐d楚(4分)。

(2)退避三舍、卧薪尝胆、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一鸣惊人、问鼎中原、围魏救赵等,只要写出春秋战国时期相关的三个成语即可得6分。

27题:(1空1分,7分)。

学派代表人物政治主张。

儒家孟子治人要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君为轻”。

道家庄子“无为而治”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和“非攻”,反对以强凌弱。

法家韩非主张改革,反对空谈,提倡“法治”

兵家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庄子和韩非(2分)。

(3)、儒家、道家、法家(3分)。

28题:。

(1)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3分,答对两个给1分);西周时期的等级制度。(2分)。

(2)子弟、亲戚、功臣(3分,答对一个给1分)。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2分)。

土地(2分)。

(3)西周时期的等级制度是西周分封制的产物或者结果(1分)。

29题:

(1)商鞅;秦国(2分)。

(2)如果我是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承认土地私有权,保证了我的利益。奖励军功使得只要我在战场上杀敌立功,就可以得到以前只有奴隶主贵族才能享受的爵位和官职。这给了我掌握政权的机会,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治安定。

如果我是奴隶主旧贵族:对按军功授予爵位这一条最为不满,因为如果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世袭的贵族特权,严重损害了我的利益。

如果我是农民,我对改革表示欢迎,因为奖励农耕,调动了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同时,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安定,能让我安定地生产生活。(任选2种作答,共6分)。

(3)法家;(1分)影响: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的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或者答出富国强兵即可得2分)。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5dacca6-10cccba。

二、材料题(21题22分,22题18分,23题20分)。

21.(1)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2分)。

措施: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2分)。

(2)曲辕犁,筒车;耕作;灌溉。(共6分)。

(3)科举制度;(2分)。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2分)。

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2分)。

(4)玄奘,那烂陀寺,《大唐西域记》。(6分)。

22.(1)960年,陈桥驿(4分)。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2分)。

措施: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2分)。

(3)政策:重文轻武的政策(2分)。

原因: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弊端重现(2分)。

积极作用: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3分)。

(4)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3分)。

23.(1)北魏、辽、金因推行汉法统治时间较长,其他不行汉法的少数民族政权都很快相继败亡。(2分)。

(2)元世祖忽必烈(2分)。

措施:“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办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4分)。

(3)元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4分)。

(4)x藏(2分)在澎湖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4分)。

(5)我们要有锐意进取的精神,学习先进文化,敢于创新,与时俱进。(言之有理即可)(2分)。

期中试卷讲评教案

1、通过对考卷做系统分析,帮助学生对试卷结构、得分情况有深度了解。 2、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分析错题错因,订正并理解考题。

3、方法与过程:结合高考考纲要求,指导各题型分析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积累、古诗文鉴赏、文学类文本分析。 难点:文言文阅读。

三、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演讲:对于本次期中考试的总结及展望

s点评 t总结:

语文学习没有常胜将军,一马当先不必沾沾自喜,马失前蹄也不必妄自菲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本次期中考卷。

(二)分析试卷

t:ppt展示数据统计表

s/t:从数据中分析出什么?

赏及文学类文本中,得分率最高的是名句默写题。从这份简单的数据分析中,我们清晰看出我们同学们并不缺乏学习的毅力,而是缺乏丰厚的文学积淀和理解鉴赏诗文的能力。所谓厚积薄发,我们来从语言文字运用题入手分析。

(三)语言文字运用

剑戟: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2、成语

t:高考考纲对成语题的要求是表达运用e级,即理解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能正确使用。

s:“应运而生”顺应时代的需要而出现的。“犯罪行为”不是“顺应时代出现的”,故用在此处不合适。

t:注意避免张冠李戴,望文生义。成语题可以从哪几方面来分析呢? s:情感色彩、使用对象(豆蔻年华)

3、4、文言词汇

t:这两题重点考查了课内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这里大家掌握的不错,我们简单看一下。

s:术业有专攻:研究学习;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把??制成 ..

t:同学们还记得沈复在《童趣》中写道:“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吗?

“以??为”是一个固定句式,把??作为。

5、特殊句式

s:(5),请一生分析(3)、(5)、(9)项

6、仿写句子

t:分析考纲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都主要考查按照具体要求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例句)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ppt展示考生答案)

s:请学生分析其中错误:句式不一致

t:展示学生正确答案,请学生分析注意要点。

s分析 t小结

注意要点:“三一致”原则——句式、修辞、情感

(四)文言文阅读

s:郭浩

t:郭浩是什么人?s:宋朝将领

t:(ppt展示)人物传记的特点:(小诗记忆)

身份为人在前面,典型事件跟后边。经历官位会多变,品格教化文中见。

7、实词含义(理解b)

t:本题重点考查的是重点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大家在阅读文章时就应当在文中圈出这些字词。请同学分析这一题。

s:逐一解读。分析方法。 已:学不可以已

8、筛选信息(分析综合c)

s齐:“金人”

t:请一位同学分析这一题,总结方法。 9、信息概括(分析综合c)

t:文言文信息概括题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请同学分析,总结方法。

s分析

t:分析这一题时,大家是否从中得到了很多有效信息呢?我教给大家一个做人物传记题的小技巧,拿到题目可以先读一下信息概括题,可能其中会包含错误信息,但是却能够初知大意和部分翻译,有效降低阅读难度。同时做信息概括题时,一定要注意细节分析,比方时间点上的变动等。古语云:小心使得万年船,放在此处也十分契合。

10、翻译句子(理解b)

t:(分析考纲,ppt)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1)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3分) (2)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3分)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齐)

s:找关键词分析,总结方法和注意点。 t:抓住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补充:人物传记答题技巧:

技巧解读一:关键先看概括题。初知大意,部分翻译,降低难度。技巧解读二:回头读文一两遍。人、时、地、事理清楚。

技巧解读三:词句找出要划线。联系语境进行理解。技巧解读四:实词语境很重要。

技巧解读五:翻译看准重点词,句意通畅高分见。

(五)诗歌鉴赏

t:相较于文言散文的写作,古代文人墨客诗词歌赋的创作也可谓蔚为大观。而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除了领略诗词的美感外,更重要的是掌握鉴赏这些作品形象和技巧的能力,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这一题得分率只有40.7%,总体偏低。在高考大纲中,对此项的考查集中在唐诗宋词方面。一起来分析宋代诗人谢枋得的这首《庆全庵桃花》。

t/s:五步(引导学生一起说出):诗题、作者、主体、注释、问题 s齐读

t:介绍诗题、作者

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何深意?

t:有几问?回答几点?s:2

s:请同学分析首句。《桃花源记》 (2)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

t:什么题型? s:炼字

t:几步?s:解释含义、联系文本、点明手法、分析情感 s/t:请同学回答总结。

t:诗歌最后一定会落实到情感上。

(3)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t:桃花是全诗的意象,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可以从内容结构上来分析,也可以从手法上来解读。(常见意象:月、柳、红豆等)

s分析 t点拨

(六)练练身手(t:ppt) 1、翻译句子

(1)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2)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 2、意象分析

例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找出诗句中的意象并分析。

试卷讲评教案政治试卷讲评教案

讲评目标:学生掌握1—4单元学过的内容,语文期中试卷讲评教案。

讲评重难点:抓住学生考试中的弱项是重点,指导讲评过程是难点。

考情分析。

参考人数33人,及格率百分之百,优秀率百分之七十八。

试题分析。

本试卷共十个大题,选拼音、辨字组词、补充词语、选择词语填空、修改句子、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阅读短文、古诗连线及作文,教案《语文期中试卷讲评教案》。

得分率好的题。

1—7大题及古诗、作文。

失分最严重的问题。

改句子中的一个题和阅读短文中的几个填空题。。如:“枫树的叶子是秋季最红的.树叶。”(缩句)正确答案为“叶子是树叶。”但有些学生改成叶子是最红的。没能理解缩句的要点。

阅读课文片段中(3)小题“大的、花的、黑的、白的”这是写了鸟的种类多。有的学生写成颜色多。有的有的有的这是写年哦的姿态多或千姿百态。有的学生写成“动作”还有的学生空着没做。“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不是而是全班只有一个学生做对。这属于老师的失误,在讲课时没有给学生讲清。

修改完善百分卷。

要求学生把本次试卷的错题改正过来,之后小组互相检查。

补偿练习。

教师出一些本次考试内容的试题。

课堂小节。

让学生谈谈本试卷的收获。

期中试卷讲评教案

1.明确试卷存在的错误及原因,强化知识的薄弱环节。

2.培养学生养成独立订正的良好习惯,自觉查漏补缺,认真订正试卷错误。

3.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更正试卷中的错误题型。通过分析错题,把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常见题型的答题策略。

1、班级情况分析。

整体来说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主要体现在:书写比以前认真了;做题格式更规范了;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2、表扬优秀和进步明显的学生。

通过这次考试,还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同学和进步大的同学,他们分别是……。

在这里,我们要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希望他们再接再厉,取得更大进步。其他同学也不要灰心,因为只要你稍加努力,下一次成功一定会属于你。

3、分析错题原因。

学习习惯还有待提高,比如个别同学书写不认真,出现抄错数的现象,书写格式不规范。

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尤其表现在填空题和计算能力上。

解题策略问题。

知识缺乏问题。

由于这些原因,导致了试卷中一些题出现了错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份试卷,看看如何利用试卷中的错误,找到解决它们的策略。

下面首先请同学们自我检查分析,完成三件事情。

1.自查检查自己出错的原因。

2.纠正:把自己能改正的题目改正过来。

3.记录: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

下面我们就进行小组交流,把刚才自己解决的问题说给小组内同学。

听,自己解决不了的请小组同学帮忙,最后小组长把你们小组出题较多的题记下来。

学生合作交流。

课前老师也对错题进行了统计,通过刚才的小组合作有些问题已经解决了,那下面我们主要来研究这些题:

(一)填空:

第6题风扇转动是xx现象,火车沿直线运动是xx现象。

第10题有24个苹果,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xx份。

(二)判断:

第2个:12÷4=3,这道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xx。

(三)、选择。

第1个有18个同学,3人一组,能分几组?意思是xx。

18里面有几个33个6是多少?把18平均分成3份。

错因分析:

(1)粗心大意,没有看到题或字不会写。

(2)误解题意,急于下笔。

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

2,培养学生养成独立订正的良好习惯,自觉查漏补缺,认真订正试卷错误。

3.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更正试卷中的错误题型。通过分析错题,把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常见题型的答题策略。

考试情况分析:

1、班级情况分析。

整体来说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主要体现在:书写比以前认真了;做题格式更规范了;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2、表扬优秀和进步明显的学生。

通过这次考试,还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同学和进步大的同学,他们分别是……。

在这里,我们要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希望他们再接再厉,取得更大进步。其他同学也不要灰心,因为只要你稍加努力,下一次成功一定会属于你。

3、分析错题原因。

二、学生自主订正。

由于这些原因,导致了试卷中一些题出现了错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份试卷,看看如何利用试卷中的错误,找到解决它们的策略。

下面首先请同学们自我检查分析,完成三件事情。

1、自查检查自己出错的原因。

2、纠正:把自己能改正的题目改正过来。

3、记录: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

三、小组合作,交流。

下面我们就进行小组交流,把刚才自己解决的问题说给小组内同学听,自己解决不了的请小组同学帮忙,最后小组长把你们小组出题较多的题记下来。

学生合作交流。

四、典型题型分析:

课前老师也对错题进行了统计,通过刚才的小组合作有些问题已经解决了,那下面我们主要来研究这些题:

(一)。

填空:

第4题一头牛的体重是5600kg,正好是一头牛的8倍,这头牛重(。

)kg.

第8(2)题地球赤道的周长是四万零七十五点六九千米。写作(。

)。

(二)、判断:

第2个: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几何体,看到的形状一定不同。(。

第5个:近似数是6.32的三位数不止一个。()。

(三)、选择。

第4个.下面3个几何体,从()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其中第二个空,正确答案有两个,有的学生只选一个。

(六)解决问题。

错因:

(1)。

没找到最合算的方案。

(2)只写一种方案,应该至少写两种进行比较。

试卷讲评教案

此次期中考试在是全区会考,试卷类型属于政治和历史合卷,政史各占50分。其中政治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两大类。试卷以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材为依据,注重了双基,强调了能力的考查。在命题方式、选材、立意等方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试题知识覆盖面宽,基本突出了考查教学中重点的理念。试题难度适中,能有效地检查学生在本学期学习的效果。考查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其试题活而不乱,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分析能力、阅读材料的能力、开放性思维的能力。

从对学生卷面答题的质量抽样分析情况看,学生可能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如下:

1、关注社会热点不够,重大时政知识积累欠缺。此次单项选择题有20小题,多以当今的社会热点为主题进行命题。通过学生的答卷可以分析出,多数学生复习多以课本为主,而忽略了对社会热点新闻和知识的了解,从而导致热点与我们所学知识产生脱节的现象。

2、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够。判断题的第1题错误率较高,很同学单凭个人感觉答题,忽视了基础知识是答题遵循的依据。“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作用”在第一题中的文字解释很容易被同学所不解,但学习过程中如若对这一基础知识掌握清楚就不会答错。还有材料分析第二题中有关对“科技”和“科技创新”概念的理解,对“科技对社会的重要性”的理解这两个问题都是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察,很多同学只是对其进行片面的个人分析,并没有运用教材所学的知识,而是以“科技创新的意义”题来进行作答,这样答非所问,是得不到高分的。可见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

3、学生运用课本主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尤其表现在对法律案例题的分析上,这着重体现在最后一道材料题上。即学生不能根据材料从课本中提取出有效知识,也不会把课本知识和材料有机结台起来,要么只看到材料而忽视了课本知识,要么只单纯回答了本知识而没有结合材料。这种现象在材料分析题里体现最为明显。例如材料2题,表面看上去是结合教材来回答问题,其实通过问题中的固定搭配词语和我们所学的课本知识就可以很容易地给出答案。而通过学生的答卷现象可以看出,许多学生都忽略了“基本方略”和“基本要求”这两个词语,在我们第八单元的`法律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这两个固定搭配所代表的对象的重要性:“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很明显,材料2题中,个别学生却因为材料的内容而忽视了对课本最基本知识的掌握,这让学生认识到了往往是最基础的题容易被人忽视。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同样要重视这个环节。

4、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较弱,不能多角度地分析、解决问题。最典型的就是第三大题,这道填表题有很大的灵活性,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思辨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可有些同学思考的过于拘泥,思路较狭窄,而导致失分。

5、学生审题不够认真细致,偏差失误较多。不能从设问和材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导致答案偏离设问指向。材料第5题是涉及到“竞争与合作”中的知识。如不仔细审题,就会领会不到题的内在意义,从而很粗糙的作答,很难答到点子上。

针对这次考试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我觉得教师今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强化基础知识训练。万变不离其宗,基础知识是根本,判断题错的原因大多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固。一环扣一环,没有基础知识的支撑,材料分析题也就更难了。要以课标为纲,以课本为本,注重基础,稳扎稳打,适当综合,分层提高。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归类和疏理学习内容,形成知识网络,实现知识的迁移、重组和整合。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也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考试命题方式是灵活的,但无论如何选材,落脚点还是教材知识。设问可能非常灵活,答案却可能非常简单,教材知识不熟悉,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即使审题准确,也难得高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抓基础知识入手,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关注时政热点,关注社会生活,关注成长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时政热点、社会生活、学生实际生活问题,依据所学课本知识,进行深层次及多角度思考是很多有名的政治教师成功之所在,这也是政治教师必备的素质。在平时,应要求学生多收集整理一些与教学重点知识相关的资料,根据教材所学,指导学生分析解决这些问题。不断地坚持问题带考点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注重对学生应试技巧能力训练,加强答题规范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规范习惯。审题、解题、答题、表述、书写的规范和完整,既是考试的重要要求.也是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途径。在讲练当中,对规范应长抓不懈,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尽量运用政治学科的专业用语,做到格式正确.语言规范,紧扣问题,条理清晰。

4、转变教学观念,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在教学中要大力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处理好两个转变: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变为“学习者为中心”,以“教会学生知识”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既要重视改革“教法”,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和培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总之,在今后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要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教学思想,才可能收到“一石三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效果。

试卷讲评教案

1、分析试卷中的典型错题,寻找错误的原因。

2、针对错题进行拓展练习,提高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查找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自身错误的原因和不足。分析学生错误原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周五,我们进行了期中测试,我们班的整体情况是这样的:良好的有17人,其中很不理想的有10位同学。自己在心里估算一下,我大概在班里的什么位置。好的同学还需精益求精,课后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大家。没考好的也别灰心,想想自己错的原因在哪儿,查漏补缺,下次注意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行了。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张试卷。

2、学生交流反馈:三个:识字写字部分、阅读部分和写作部分。

3、小组合作讨论你还没解决的题。

师:刚才我们已经把会订正的订正好了,那还有哪些地方是你不会订正的呢?(指名回答)我们一一来解决。

(一)、让学生找出哪道题最容易出错。

(二)、请做全对的同学说说当时做这道题是你是怎么想的?(让对的学生说说做的好方法)。

(三)、举一反三,讲解相应的习题。

(四)、基础部分典型错题。

持续继续连续陆续。

1、这场比赛相当激烈,()进行了三个小时才决出胜负。

2、放学了,同学们()走出校园回家去。

3、晚饭后,我()认认真真地完成回家作业。

(1)让学生说说是这四个词语的区别在哪里。

1、“继续”有承接的意思,即后(下)一个行为或活动是前(上)一个的承接延续,主要用在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之前,表示“动态”。

2、连续更侧重于表示“重复”的特征,即前后的动态或静态均无变化,只是重复而已。如说某人连续出错,意思就是说某人一个接一个重复出现错误,尽管出错的内容可能有所不同,但“出错”这个行为本身却是重复性的。

4、.陆续有两个意思,一个表示有先有后,时断时续,一个表示先后相续不断。(2)在试卷上自行订正这道题,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3)补充课外练习:

我今天得(继续)做昨天没有完成的工作。

这道题目我在单元测试和期中测试中(连续)出错。

这几天的天气(持续)着高温。

临近上班时间,偶的同事(陆续)出现了。

1、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体会划线部分的写法,仿写句子)。

燕子看见啄木鸟正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1)、本题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拟人)从哪里看出来的?(从弹琴可以看出,这句是拟人句。拟人句就是根据想象将物当做人来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2)说几句拟人句。

2、例:树林里的鸟儿可真多,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把句子写具体)。

街上的人真多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

1、本句抓住“多”这个字。

2、练习:商场里的货物真多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例: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体会句子的表达方式,用“似乎”写句子。)。

——————————————————————————————注:(1)、“似乎”在这里是联想。

(2)、判断:太阳似乎一个大火球。

第二篇第一小题和第三小题审题不清。(像这样在文章中找重点词句来完成题目的方法叫摘录法。以后可以尝试用这种方法完成阅读题。)。

1、分析习作的要求。

2、指出要求观察生活中发现的一件事。

3、找出新的发现。

3、分析本次作文的不足:有些同学选材不够突出,选择的事情太普通;有些同学写事不够具体,没有细致的描写,好似无味的白开水;有些同学写的事情太多,没有详略之分;还有部分同学事情是写具体了,但语言太通俗了,好词好句用的极少。

4、怎样把一件事例想具体呢?

首先,你应该把围绕你观察的这件事来写选取材料,具体的事例想完整。然后,再围绕事情的发展过程,回忆当时有趣的生活细节,如人物的动作、语言,你当时的心里想法、表情等,写得越具体就越好。

5、选此次考试中作文优秀者的作文读给全班学生听。

语文试卷讲评教案

1、体会成长的变化,感受成长的快乐。

2、知道长大既是身体的变化,也是心灵的成长。

1、感受自己的成长不光是外形的变化,内在也有变化。

2、自己的成长凝结着父母的爱。

1、学生请家长讲述《爱的故事》。

2、学生收集自己各个年龄段的相片以及成长过程中的一些趣事。

3、学生收集自己3-5岁时穿过的衣服,用过的物品,玩过的玩具。

4、在父母的帮助下,填写课本39页中的表格。

一课时。

一、汇报课前的小调查、小搜集的情况。

1、同学们,爱的寻访,真心的收藏,你的成长足迹清晰可见。请来“爱的小屋”交流交流。

2、投影出示:小脚印、小衣服、小帽子、小奶瓶、学步车……。

(1)这些东西你熟悉吗?在哪见过?何时用过?

(2)展示自己课前搜集来的有关小物品。

二、活动:寻找成长的足迹。

1、分四人小组活动,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证明你长大的足迹呢?记下你观察到的结果。

2、各小组活动:

比比看看活动:

(2)用带来的小衣服与身上的衣服比,穿一穿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

(3)小帽子与现在的头比,戴一戴有什么感觉?

(4)小奶瓶,以前每次吃多少牛奶,而现在是以吃饭为主了。

师述:套不上了,穿不进了,戴不着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5)实物演示:收集自己出生是的身高体重,学生分别上台介绍当时的体重,身高。

师述:除了个子长高了,脚长长了,头长大了,还有什么可以说,想想:比如说小时候不会说话现在会说话了,小时候不会识字,现在已经会看故事书了,还有......

生回答:

生回答:

板书:能力增强了。

学会懂事了。

知识丰富了。

三、幸福的回忆活动:

1、师述:我们的成长无不凝聚着亲爱父母的伟大无私的爱和辛勤的付出,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尊敬的客人---------的妈妈,请大家倾听这位妈妈的真情讲述,大家欢迎。

2、学生讨论、交流听了这位妈妈的讲述后的感受。

4、学生相互交流,请同学上台讲讲自己的成长小故事。

5、总结。写下你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悄悄话。

总结:孩子们,这节课,共同感受了爸爸妈妈给我们无私的爱,体会到他们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的艰辛。我们在爱中成长,也要学会去爱我们的家人,在这里,老师有一份特殊的礼物送给你们,请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让爱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

板书设计:我在长大:

个子长高了。

能力增强了。

学会懂事了。

知识丰富了。

试卷讲评教案

通过试题评析,解决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知识点和技能方面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技巧,达到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如何解决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知识点和技能方面问题。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一)介绍情况

介绍班级总体得分情况

介绍试卷题型及分值分布

本班学生各题得分情况

二)错题归类

1。单选错误率高的题目

题号

第4题

第6题

第8题

第9题

2。多选题错误率高的题目

题号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4题

3.非选择题错误率高的题目

16题第1问、17题第1问、18题的'第1、2问,19题

三)介绍试卷知识点分布情况(略,详见教学设计)

四)讲评试卷(重点讲解错误率高,分值高的知识点及题目)

1。打破传统依照题目顺序依次讲评的习惯,而是围绕同一知识点,讲评不同类型的题目(单选题、多选题、分析题、操作题等),即同质异类型讲评。

本套试卷有关“政治文明建设”、“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基本战略”的分值最多,合计有52分,自然成为讲评的重点。

2。根据答题规律、技巧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题目,理清答题思路(纠错)。

3。先后展示答错学生、答对学生的答题内容;让学生分析错误及正确的原因。

4。让学生尝试总结正确答题内容,展示参考答案。对于学生的创新之处要给予肯定和大力表扬。

五)错因分析

1。根本原因: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基础知识不扎实

2。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低下

1)不能多角度思考问题,漏答、误答。

2)机械照搬照抄,答非所问。

3。答题技巧:书写不工整,答题不规范,不能运用学科术语分点答题。

六)总结答题规律

1。选择题答题技巧:读、审、排

2。非选择题答题技巧:读、审、联、答

七)变式训练

重温练习册相似题目,让学生不要陷入题海战术的怪圈,平时学习应立足基础,提高练习册的使用率。

八)学生反思感悟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纠正不良习惯。熟读课本、关注时事、用课堂。练中多思,善于总结、举一反三。

九)老师寄语(略)

因是试卷讲评课,所以板书主要是写出学生错误率高的知识点;答题的思路、技巧;主要答题内容等,以便于学生能够迅速地掌握重难点。

试卷讲评教案

1.明确试卷存在的错误及原因,强化知识的薄弱环节。

2.培养学生养成独立订正的良好习惯,自觉查漏补缺,认真订正试卷错误。

3.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更正试卷中的错误题型。通过分析错题,把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常见题型的答题策略。

一、考试情况分析:

1、班级情况分析

整体来说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主要体现在:书写比以前认真了;做题格式更规范了;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2、表扬优秀和进步明显的学生

通过这次考试,还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同学和进步大的同学,他们分别是……

在这里,我们要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希望他们再接再厉,取得更大进步。其他同学也不要灰心,因为只要你稍加努力,下一次成功一定会属于你。

3、分析错题原因

1.学习习惯还有待提高,比如个别同学书写不认真,出现抄错数的现象,书写格式不规范

2.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尤其表现在填空题和计算能力上

3.解题策略问题

4.知识缺乏问题

二、学生自主订正

由于这些原因,导致了试卷中一些题出现了错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份试卷,看看如何利用试卷中的错误,找到解决它们的策略。

下面首先请同学们自我检查分析,完成三件事情

1.自查检查自己出错的'原因。

2.纠正:把自己能改正的题目改正过来。

3.记录: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

三、小组合作,交流

下面我们就进行小组交流,把刚才自己解决的问题说给小组内同学

听,自己解决不了的请小组同学帮忙,最后小组长把你们小组出题较多的题记下来。

学生合作交流

四、典型题型分析:

课前老师也对错题进行了统计,通过刚才的小组合作有些问题已经解决了,那下面我们主要来研究这些题:

(一)填空:

第6题风扇转动是()现象,火车沿直线运动是()现象

第10题有24个苹果,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份

(二)判断:

第2个:12÷4 =3,这道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

(三)、选择

第1个.有18个同学,3人一组,能分几组?意思是()

18里面有几个3 3个6是多少?把18平均分成3份

错因分析:

(1)粗心大意,没有看到题或字不会写。

(2)误解题意,急于下笔。

五、附本次考试试卷如下:

试卷讲评教案

1.分析试卷中的典型错题,寻找错误的原因。

2.针对错题进行拓展练习,提高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查找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自身错误的原因和不足。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整体回顾。

上周我们进行了一次综合测试,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出示)本次共80人参加考试,其中人优秀,最高分,特别是xx等同学(90分以上的)在这次考试中进步幅度较大。大家鼓掌祝贺。当然在本次测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出示存在的问题)到了五年级每做完一张试卷,我们不仅要关注成绩,关注错误的订正,更要研究思考每一道试题背后向我们传递的信息。

二、自主改错,组内互助。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张试卷,想一想我们这张试卷分为几个板块?学生交流反馈:积累、阅读、习作三个部分。

(一)下面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自己改试卷,把能改正的'先改正过来,不会改的先放一放。

(二)小组合作讨论你还没解决的题。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1.自己改正不了的,在小组内交流解决。

3.圈出小组内解决不了或你认为有价值的题目。

三、典型错题讲评。

(一)自我反思,找到出错原因:刚才你都改正了哪些错题?找到出错的原因吗?(在积累部分,有哪些易错点是你需提醒大家的?)。

1.出示易错字,用红笔重点标出。这次测试也为我们复习基础知识明确了目标。这样的错误老师希望你们加把劲,在毕业考试时不要出现。

2.怎样才能做到基础知识部分不失分呢?(请基础知识部分完成好的同学介绍学习方法)。

3.师小结。

(三)梳理共性问题。

2.交流相机板书:转述近义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习作。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剖析,以促进同学们有更大的提高。

(四)举一反三,基础知识部分类型题巩固训练。

1.改转述句。在本次测试中转述句出错率很高。(明确什么是转述。转述就是转达别人的话。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转述,比如把老师的话转述给家长或把家长的话转述给老师。)。

a.指生读题。

c.相机板书(改标点换人称)。

d.出错的自己改正,展示。

e.练习。

蔺相如说:“我愿意带和氏璧到秦国去。”

姐姐对我说:“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还要看前面是谁对谁说的。

2.连句子。在句子练习中除了改转述句,用关联词语连句子也有不少同学出错。投影出示:小女孩没卖掉一根火柴。小女孩不敢回家。(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

a.指生读题。

b.谁来讲一下你是怎么来做这类题的?(明确方法:先读句子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然后再读句子,看是否通顺,句意是否正确。)。

c.出示一学生的错题。你发现这句话错在哪里?

d.小结:是呀,一句话中出现两个小女孩使句子罗嗦。

出示拓展练习题。

四、阅读部分。

1.简直近义词。

a.交流:像这一类题应该怎么做?有窍门吗?(替换法找词语的近。

义词,就是把词语带到句子中保证句子的意思不能改变。)。

b.出示错题。

吃的呢,简直没有。

吃的呢,根本没有。

c.生完成拓展阅读。

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凡卡》。

2.《笛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a.交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要求(板书:简洁、完整、重点突出)。

c.集体交流。

d.改自己的指生读修改后的答案。

五、习作部分。

1.分析习作要求。(审题时要在试卷中留下提示痕迹,标出题干、重点,但一定要用铅笔)。

2.明确习作要求:你平时最爱听(不爱听)家长或老师说的哪句话?想一想他(她)说这句话时的场景,把当时的具体情况写下来,并写出你爱听(不爱听)的理由。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

3.分析本次作文存在的问题。(投影出示)。

4.有经验的老师总结出了考场作文的高分的要求。出示“六个一”:

自由读。

5.这是本次测试中几个同学值得学习的地方。

出示学生习作片段。

6.学生修改自评、互评。

六、通过这节课的试卷分析说说你的收获吧!

近义词替换。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简洁重点突出。

试卷讲评课教案

1、通过讲评,进一步巩固本单元知识点。

2、通过对典型错误的剖析、矫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

认真细致进行错例分析,用心思考,积极交流,总结经验,查漏补缺,体会数学方法和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典型错误的剖析与矫正。

一、整体回顾、介绍本次考试情况。

1、本次考试平均分87.3分,及格率94.1%,优秀率6.6%,最高分110分,最低分21分。

2、根据本次成绩对前五名和进步比较大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成绩前五名:李俊宁110分,翁睿110分,张蒙丹110分,杨蕾,王烨,石殊凡,赵欣瑶,时若莹,沈建翔,王朝晖107分。进步比较大的前五名学生:张琼月,刘子璇,董志强,吴姝静,张轩。

二、教师分析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不认真审题,不细心答题,如第6小题结果没有化简,第16小题没有注意x与y的顺序,第五大题的应用题,有的同学没有按题目的要求解,等。

2、部分学生计算的'能力不强,表现为计算速度慢,计算的准确率低,不能灵活的使用运算律及一些运算方法。如第1小题判断四个数能不能成比例的技巧,解比例时的一些运算方法,等。

3、不能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例如,解决实际问题的第2题,有部分学生按边长和数量成反比例关系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第3题,有的同学先算面积,然后再用比例尺算实际面积,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对于附加题无从下手,等。

三、学生自我分析试卷。

学生的有一些问题是因为一时的疏忽做错;有一些是自己的知识不够牢固,经过自己的学习是可以自己解决的;有一些问题经过学生自己的再思考是可以自己解决的。象这一类的问题肯定可以学生自己处理好,那么就不需要老师来帮忙,只要给以时间和信心就可以了。

四、小组内互帮互助学习。

当学生的问题自己解决掉自己能解决的之后,这时转入学生的互帮互助阶段,在小组内由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由会做的同学进行讲解。在这个阶段由学生给学生讲解达到学会的目的。组内都不会的问题就由组长记录并交给老师。

五、老师组织讲解。

根据各小组的统计,根据各组情况由多到少(不会的小组数)的顺序来解决。经过了两次纠正(自纠和互纠),学生的问题基本解决,剩下的问题再由老师组织,让会做的小组给同学们讲解。讲解题思路,老师适当补充、引导、评价。

六、老师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学生自己的学习和相互帮助有没有成效要靠自觉,老师可以检查,拿出一部分比较有意义的,需要老师来讲解的问题检查学生,顺便让学生说出老师要说的话,然后有必要就补充、评价。让学生说出每一道题的考察内容解题技巧。

七、当堂检测。

1、用2、4、8、4、写出比例式:()。

2、行驶的路程一定,则车轮的周长和它的转数成()比例。

3、一种精密零件长5毫米,把它画图上长6厘米,则比例尺是。

()。

这个长方形的实际面积是()平方米。

6、一间房子要用方砖铺地,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需要86块。如果改用边长是2分米的方砖要()块。

当堂检测:

1、用2、4、8、4、写出比例式:()。

2、在a×b=c中,当a一定时,b和c成()比例。

3、一种精密零件长5毫米,把它画图上长6厘米,则比例尺是。

()。

这个长方形的实际面积是()平方米。

期中试卷教案

讲评目标:学生掌握1—4单元学过的内容。

讲评重难点:抓住学生考试中的弱项是重点,指导讲评过程是难点。

考情分析。

参考人数33人,及格率百分之百,优秀率百分之七十八。

试题分析。

本试卷共十个大题,选拼音、辨字组词、补充词语、选择词语填空、修改句子、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阅读短文、古诗连线及作文。

得分率好的题。

1—7大题及古诗、作文。

失分最严重的问题。

改句子中的一个题和阅读短文中的几个填空题。。如:“枫树的叶子是秋季最红的.树叶。”(缩句)正确答案为“叶子是树叶。”但有些学生改成叶子是最红的。没能理解缩句的要点。

阅读课文片段中(3)小题“大的、花的、黑的、白的”这是写了鸟的种类多。有的学生写成颜色多。有的有的有的这是写年哦的姿态多或千姿百态。有的学生写成“动作”还有的学生空着没做。“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不是而是全班只有一个学生做对。这属于老师的失误,在讲课时没有给学生讲清。

修改完善百分卷。

要求学生把本次试卷的错题改正过来,之后小组互相检查。

补偿练习。

教师出一些本次考试内容的试题。

课堂小节。

让学生谈谈本试卷的收获。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