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怎样做的人 例谈好读后感(实用6篇)

时间:2023-10-07 14:48:46 作者:XY字客 最新怎样做的人 例谈好读后感(实用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怎样做的人篇一

怎样写好读后感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善于阅读。

对于读后感写作来说,第一步就是“读”。

现代社会,可读的东西很多:书、报、刊以及未发表的手稿等,凡以文字为主的印刷或书写在纸张上的作品都可以成为‘读’的对象。

‘读’的要求是:

1、通读

通读,就是把整个作品从头到尾地全部读一遍。读时要认真,不能光图看“热闹”快速地翻纸页,还必须再对作品进行一次“细读”。

“细读”是在通读的基础上重点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言魅力等。从作品中吸取“营养”,主要靠的是这一环节。

第二步,关于选材。

选材,对于写读后感来说有两个含义。

1、确定读什么作品

在许多情况下,读什么往往是老师或家长指定的。如果有选择余地的话,一定要送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读物。即思想上健康积极、内容上活泼动人、语言上通俗易懂。

2、确定重点剖析该作品的哪一点

小学生写读后感,不可能对一篇作品做全面的评析,所以必须从一篇作品中确定某个重点这个“点”可以是该作品的思想意义,也可以是该作品的动人情节,还可以是该作品的`某个人物的某一句话等。总之,“点”要选得小,才便于仔细评析。

第三,善于剪裁。

一篇读后感由“读”和“感”两部分组成。确定“读”和“感”的恰当笔墨,是剪裁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般来讲,读后感协作应一“感”为主。那种所读作皮的主要内容复述一遍的文章,并不是读后感,而是“内容简介”。我们在电影院的海报上常常看见介绍电影内容的文字,就是“内容简介”,而不是读后感。

具体到写感想,内容也不是单一的。你可以写有作品引发的思考,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这种思想在读后感中就是“讲道理”。可以联想起一些自己或他人的类似的事实,反思自己以往的行为等。这种思想在读后感中就是“摆事实”。一般来讲,这两方面的内容都要有才好。把“讲道理”和“摆事实”结合起来,这样的读后感才有血有肉。

由此看来,确定“感”中写那些内容,用多少笔墨等,也是剪裁的一项重要内容。

怎样做的人篇二

读后感是一种应用文体,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文学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这类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紧密结合。

那么怎么写好“读”和“感”这两部分内容呢?

首先,要掌握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写法,一种是采用“边叙边议”的方法,另一种采用“先叙后议”的方法。只要认识了这两种写法,才能做到有章法。像此次作文,杨佳怡同学就是按第一种方法写的:引一句,议一番,再引一句,接着再议。三四年级时只要求用第二种方法写,还没有正式提出写法技巧。

其次,要在读的基础上找出一个或几个“点”。这个点是文章的灵魂,是根本。这个点可以是让你获得知识的某个地方,让你感触极深的某个方面。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也可以是某种行为,某种情感。总之,只要你认为文章哪一处让你有体会,有认识,有理解,都可以拿来写,作为写作的出发点。比如,杨佳怡、杨若熙的作文都能抓住的“爱国”的情感点,使人很容易从情感上与小作者找到相通之处,得到情感共鸣。再比如,张子昀的文章能从“为何不追主力而把敌人引上山痛杀”的疑问出发,并引用课文内容,加以分析,得出自己的认识:就等于没有完成自己的任务。接着,进一步提出“应不放弃,只有只有做出正确的选择才会成功。”的观点。“不放弃”就是作者文章中的“认识点”。只能把这个点“吐”出来,再围绕“不放弃”这个点去写,就容易写了。

再次,就要掌握一两种行文写法。比如,可以开篇设置疑问,统领全篇,然后简单交代原文内容,接着,再联系生活,谈出自己的感想,最后点明主题,总结全文。再比如,开头交代完自己读后的总体感受后,再按“引用句子——提出思考——加以分析——联系生活——得出感悟”的顺序写完就可以了。

最后,要认真修改。好作文是改出来的。“绿”和“敲”就是经诗人改出来的,所以才让诗极富情趣,意韵丰满。改的方法是大概要读上好几遍,甚至十来遍。炼句多了,成了习惯,才能真正议得到位,感得深入。

(798字)

怎样做的人篇三

睡觉前,拿起这本书,随手翻了几页,想起了刚毕业的拿一会儿看的什么励志激进的书籍,无非就是在灌输,叫我们应该怎样去卖命工作,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之类的。

第二天睡前,又拿起这本书。渐渐地每天看一两个章节,不久便把这本书看完了。

读完想起自己平时的工作,在工作中有喜有悲,有成就感,有牢骚,有埋怨,甚至有无奈……生命的意义就在于给自己留下些什么回忆,给别人带来了什么记忆。所以不管怎样我觉得工作就应该这样:

一、 对得起良心

工作是自己本职责范围内应该尽力去完成的任务。在完成这个事情的工程中,我们应该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换句话来讲就是应该有责任感。尤其做教育,我们面临的是人,是一张白纸一样的人,然后我们教会他们在在这张白纸上画上各种各样的符号,他们以后是为社会服务和整个人类服务的群体,一旦不负责任,这样的人就将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只要在工作中觉得我尽力了,我是尽到自己的职责了,那么这就算一般的工作了。

二、 对得起付出

人都是有需要的,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最基本的物质的需要,不是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不要一分工资报酬,这就是无私奉献,就是高尚。不,人在这个社会上要基本生存,肯定需要获得物质的需要。那么我们的工作肯定是要有报酬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想,老板发的工资是否和自己的付出成正比,是否领取的报酬比别人多。比别人多自然你会偷着乐,比别人少你自然不高兴,甚至还会去找老板理论,凭什么比别人的薪水少。

三、 对得起生命

《你该怎样工作》是一本励志书,看了序言后,被它吸引了,里面以很中性的立场,很实在的点出了“打工者”真实存在的一些想法,道理深入浅出,深有同感。

一、你在为谁工作

确实,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是为单位工作,为领导工作,其实这就是我们工作很累的原因,因为,我们有此心态,我们就成了工作的奴隶,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会有80%的人不成功的.原因,寓乐于工作、驾于工作。这样你就是工作的主人 努力认真的态度做好每件事,在工作中积累提升,把工作做为事业,必定成就事业,这可能说是20%的人会成功的主要原因。

二、为价值工作还是为薪水工作

事实上,我们很多人会抱怨领导不重视自己,自己的工薪太少,自已代遇少等等。其实,我认为一个人的工作,永远是为自己,只有付出大于得到,让领导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位置,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替他创造更多利润。

平时睡觉之前,先要看一会书,今天看了书中的第四章,这些信念一辈子都要坚持,用心去做每件事对我感触很深。书中说到:用心做好每件事,做每件事都要用心,这是要求员工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用心做与用手做不一样,只有用心做才能获得好的质量和效果,也才能不辜负自己的职业。工作中要牢记“不做便罢,做就做好”。

就如:有一段时间我园被老板买下来,我经常抱着我只是打工的、我是为我的养老金而工作的、其他一切与我无关的态度工作。过了不久,发现如果这种工作态度到最后会导致每月的养老金都交不起。我觉得工作是为我自己,一定要把工作看成是自己的事业。在日常生活中用心做好每件事,那成就肯定会超出自己的预期:有付出才会有爱。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有责任感。现在我每天都和我班的幼儿抱一抱,俯下来听听他们的童言稚语,帮他们拉拉衣服、梳梳辫子,带领他们一起活动、游戏。渐渐发现每个孩子都一样可爱、漂亮,那份关爱完全由心底涌出。

因为我付出了,所以也就感到了爱。所以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每一件事都要用心去做。能做到最好,就不要允许自己做到次好。能完成百分之百,就不能只完成百分之九十九。

不论我是民办的老师或者我只拿一点点工资,我都会保持很好的工作作风。用心、用创作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件事。

《你该怎样工作》是一本励志书,看了序言后,被它吸引了,里面以很中性的立场,很实在的点出了打工者真实存在的一些想法,道理深入浅出,深有同感。

一、你在为谁工作确实,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是为单位工作,为领导工作,其实这就是我们工作很累的原因,因为,我们有此心态,我们就成了工作的奴隶,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会有80%的人不成功的原因,寓乐于工作、驾于工作。

这样你就是工作的主人 努力认真的态度做好每件事,在工作中积累提升,把工作做为事业,必定成就事业,这可能说是20%的人会成功的主要原因。

二、为价值工作还是为薪水工作事实上,我们很多人会抱怨领导不重视自己,自己的工薪太少,自已代遇少等等。其实,我认为一个人的工作,永远是为自己,只有付出大于得到,让领导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位置,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替他创造更多利润。

尽力想象自己的工薪不如将眼光放远,发挥自己的才智与热情用于工作之上,保持自己的工作热情,这才是支持、帮助自己的发展与成长。

平时睡觉之前,先要看一会书,今天看了书中的第四章,这些信念一辈子都要坚持,用心去做每件事对我感触很深。书中说到:用心做好每件事,做每件事都要用心,这是要求员工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

用心做与用手做不一样,只有用心做才能获得好的质量和效果,也才能不辜负自己的职业。工作中要牢记不做便罢,做就做好。就如:有一段时间我园被老板买下来,我经常抱着我只是打工的、我是为我的养老金而工作的、其他一切与我无关的态度工作。

过了不久,发现如果这种工作态度到最后会导致每月的养老金都交不起。我觉得工作是为我自己,一定要把工作看成是自己的事业。在日常生活中用心做好每件事,那成就肯定会超出自己的预期:有付出才会有爱。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有责任感。

现在我每天都和我班的幼儿抱一抱,俯下来听听他们的童言稚语,帮他们拉拉衣服、梳梳辫子,带领他们一起活动、游戏。渐渐发现每个孩子都一样可爱、漂亮,那份关爱完全由心底涌出。

因为我付出了,所以也就感到了爱。所以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每一件事都要用心去做。能做到最好,就不要允许自己做到次好。

能完成百分之百,就不能只完成百分之九十九。不论我是民办的老师或者我只拿一点点工资,我都会保持很好的工作作风。用心、用创作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件事。

怎样做的人篇四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言下之意,多读书对写作大有好处。书读得越多,写起文章来就越得心应手。其实,读书还能拓展视野,发展思维能力,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读书的好处不胜枚举,但如果你只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地读书,读完后没有任何印象,那书就白读了。所以每读完一本书,我们都要写下自己读书后的感悟,才能让每一本书真正发挥作用,成为我们成长旅途中的路灯。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

熟读深思,丰富感悟

读后感一定要建立在“读”的基础上。书读得越深越透,感悟就越丰富。这就像盖楼房一样,一定要先把桩打好。“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经典的文学作品更要反复读,每读一遍,你可能都会有新的收获。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学会揣摩作品的表达顺序,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甚至学会质疑文中的观点。感受丰富了,写读后感才能水到渠成。

边读边议,实话实说

写读后感要先学会概括作品的主要内容。概括不等于复述,一定要简洁明了。很多同学在初写读后感时,都会用大量的篇幅复述原文,再简单地谈感受,这就本末倒置了。

写读后感侧重一个“感”字,一定要对所读的书确有感受再下笔,言由心生,有感而发,文章才能吸引读者。你可以采用边读边议的写法,一边引用书中某些精彩的词句,一边谈自己的阅读感受。这种写法要注意,所写的感受前后观点要一致,不能矛盾,也不能漫无边际,切忌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因此,在写之前,要先想想自己的主要观点,再恰当地引用相关文字。另外,感受一定要真实自然,不能说大话、空话。说真话、诉真情,才能让阅读更有意义。

联系实际,立意新颖

除了采用边读边议的写法外,我们还可以采用以小见大、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写读后感。你可以联系作品中的一个人物、一段情节或一处细节描写,引发自己的观点,再联系生活实际证明自己的观点。可以联系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也可以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可以是正面的经验,也可以是反面的教训……无论引用什么事例,只要能证明自己的观点,都会使文章“更上一层楼”。

写读后感还要有独特的视角和立意。同样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些读者看到的是海伦・凯勒的坚强不屈;有些读者看到的是她的乐观豁达;有些读者沐浴在文字传递的美好情境中;还有些读者重新建立了对生活的态度……写读后感提倡“百花齐放”,不要人云亦云,文章才会引人入胜。

其实,写读后感并没有什么固定的套路,关键要做到观点鲜明,感想深刻。相信只要你多读书,勤练笔,就一定能写出精彩的读后感!

范文:本期作文教练选发了天妃宫小学六(4)班刘硕晨同学的《读“夏洛的网”有感》。这篇读后感夹叙夹议,叙述简洁明了,议论深刻独到。开头引人入胜,结尾画龙点睛,揭示了作品的主旨和价值。

读《夏洛的网》有感

有一本书,是一首关于生命、友情与忠诚的赞歌;有一本书,傲居“美国最伟大的十部儿童小说文学名着”首位;有一本书,曾经风行世界几十年,发行千万册。它就是――《夏洛的网》。

夏洛对好朋友威尔伯说过“你不会死,我救你”,还有“我会做你的朋友,等你醒过来,睁开眼睛,就会看见我”。这两句简简单单的话穿透黑夜,震撼人心,因为夏洛用生命完成了这两句话的承诺。而我们对朋友许下的诺言照做了吗?有时,朋友让我们帮忙做事,我们“噢”了一声之后,就抛到九霄云外了,这样对朋友负责吗?这样的友情会长久吗?当然不会!如果,你不去尊重、帮助、关爱你的朋友,你也无法享受到真正的友谊。而《夏洛的网》恰恰告诉了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

夏洛用蜘蛛丝编织了一张爱与友情的大网,这张网既挽救了威尔伯的生命,又唤起了我们心中无尽的爱与温情。希望我们都坠入这张大网,去品读《夏洛的网》,去感受真正的爱与友情!

[怎样写好读后感作文]

怎样做的人篇五

在读过一篇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就叫“读后感”。要写好读后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读懂原文抓中心。“读后感”的“感”是从读中产生的,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能感得深刻。

第二:选择重点作感点。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读后感,可“感”的点很多,要写好读后感,必须选好“感点”。什么叫“感点”呢?感点是由书中某一个地方的内容引起的,引发我们体会的地方。面对众多的感点,我们必须从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最善于写的一个或几个点,作为自己写读后感的切入点,切不可面面俱到。

第三:读感结合有侧重。读后感中少不了对原文的“叙”述,但它不像记叙文中的“叙”那样具体、形象、生动,读后感中的“叙”要做到简明。写作时可以先叙述内容,后集中谈体会,这种写法适于只谈一点体会。还可以边叙边谈体会,“读”和“感”交叉写,这种写法可以谈几点体会。

第四:联系实际谈感受。这个“实际”,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没有情感的读后感苍白无力,有情感的读后感才能感染人。

第五:结构安排有次序。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写清感受后,结尾再回扣“读”。还要注意读后感的题目,可以直接以“读《》有感”为题,也可以把自己的感悟作为题目,把“读《》有感作为副标题。”

怎样做的人篇六

同学们,当你读了一篇令你感动伤心的文章,当你读了一本令你难以忘怀的书之后,你是不是有许多话要说,你是不是有一种如鱼骨在喉,不吐不快之感。写读后感就能帮你这个忙。读后感,就是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自己的感受、体会或收获写下来的文章。写读后感既可以看出同学们的写作水平,又可以看出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因此经常写读后感,无论对提高阅读能力还是对写作,都是大有益处的。

读后感不是无缘无故产生,而应从文章或书的思想和内容中生发出来,所以写读后感最重要的是不能脱离原作,天马行空,离题万里;也不能脱离实际,夸夸其谈。同学们写读后感最易犯的毛病是:简单联系实际,有意贬低自己,把读后感写成了检讨书,然而空喊几句口号,这是不对的。

那么如何写好读后感呢?方老师认为同学们应做到“读进去、提出来、飞出去、拉回来”四步。

一是读进去。方老师就是要求同学们要认真地阅读原作,读熟,读好。“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多思量。”这首诗告诉同学们,读书不能慌慌张张,只有深入理解体会才能品味出其中的精妙。不明白的不妨暂且放过,对自己需要的一定要认真思考。要边读边想,想一想原作写了什么,作者是怎样写的,从而把握原作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同时还要想一想,原作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文章在思想内容上对我有什么帮助和启发?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哪些方面值得我学习、借鉴?只有读进去,深刻领会原作,才能有所感,有所得。

二是提出来。就是把同学们在边读边想中的“感”提炼出来,形成一个观点和几句话。“感”是由文章而来的,所以对文章理解越深,思考越深,情感也就越深。读后感不能无病呻吟,要有感而发。所以,文章的重点应落在一个“感”字上,要提炼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诸如感受最深的某一个情节、某一个人物、某一个道理等等。

三是飞出去。就是同学们要展开联想,要叙议结合,以议为主,联系实际。适当地引用原文某些段落、词句,这是必要的,但是有些同学大量复述原文内容,甚至大段大段地摘录原文,而自己的感想、联系实际却写得很少,这就犯了喧宾夺主的毛病。“飞出去”就是要根据“提出来”的“感”,结合联系自身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等。联系实际应入情入理,不要泛泛而谈,空喊口号。请看王倩同学的“读《养花》有感”一文。

读《养花》有感

王倩

今天,我又读了一遍著名作家老舍的《养花》,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所以读得特别认真、仔细。这篇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老舍先生养花的乐趣。读后,受益匪浅。

老舍先生在养花中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特别是遇上狂风暴雨,抢救花草,弄得腰酸背疼,热汗直流,但他却觉得“这多么有意思呀”,从而悟出了“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的道理。过去我在家里什么事都依赖爸爸、妈妈,就连吃饭、穿衣等这些简单的事情,也是坐享其成,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成了家中有名的“小公主”。自从学习了《养花》一文后,老舍爷爷的言行使我深受启发:只有劳动,才能有收获,生活才能过得有意义,有价值。于是,我每天放学后,就帮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做饭啦,洗衣啦,打扫房间啦…有时累得满头大汗,心里却有说不出的快乐。妈妈还夸我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呢。

老舍在《养花》这篇文章里讲到“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这一点不假,我也有同样感受,种植、制作是我的业余爱好。在我的小天地里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吊兰、形态各异的小泥人和千奇百怪的鸟兽。亲戚朋友们来我家做客,见了这些玩艺儿,个个都赞不绝口,临走时,我送一些给他们,与他们共同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感到别有一番情趣。

读完《养花》一文,我掩卷沉思:要想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代价,因为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出美好生活来。

同学们你们看,小作者联系实际是不是合情合理呢?

四是拉回来。就是说在联系实际中,同学们千万不能一发而不可收拾,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而要恰到好处,以少胜多。然后,又要把文章拉回来,回到“读后感”这个话题上,回到“感”这个重点上。像上文最后一段,又回到“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出美好生活来”这个“感”上来。这样,文章重点突出,首尾照应,浑然一体。

文:方利民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