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活动研讨发言 党史教育四项教育心得体会(汇总8篇)

时间:2023-09-28 09:48:29 作者:紫衣梦 教育活动研讨发言 党史教育四项教育心得体会(汇总8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教育活动研讨发言篇一

党史教育是加强党员思想教育和历史教育的重要举措,旨在加强党员思想政治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而奋斗。近日,本人参加了一次党史教育四项教育的学习,并深受启发。下面,本人就此谈一下自己的四项教育心得体会。

第二段: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党史教育四项教育,我深刻理解到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推动力。我们要秉持属于大我、利于大我、发展大我的爱国主义精神,全身心投入国家建设和家国情怀,使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成为中华民族崛起的助推器。

第三段:强化革命精神教育

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一切伟大事业的灵魂和坚强支撑。党史教育四项教育中,我们也深入了解到革命斗争的艰辛和道路的曲折。学习革命精神,要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脚踏实地,始终保持对党忠诚,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

第四段:强化优良传统教育

优良传统是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民族精神的瑰宝,对于我们建设美好幸福社会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四项教育也正是融入了这些传统;通过学习,“为民、务实、创新、奉献”的宝贵精神,要让自己的思想行动更贴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并在日常工作中发扬光大。

第五段:强化批判精神教育

批判精神是砥砺奋进、开拓创新的必备品质,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精神支撑。学习四项教育,从中受到了批判精神的熏陶和磨练;我们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不断反思自己的一个缺点一个问题,积极推动个人成长、团队进步,从而带领更多的人一起前行。

结尾段:总结

总之,党史教育四项教育是一次深刻的、重要的、有意义的党史教育活动,它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思考和启迪,让我们时刻铭记使命,不断追求进取,成为更好的自己。希望我们能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教育活动研讨发言篇二

教育整顿是我们党历来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此次教育整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党史教育的重要性。党史教育作为一种学习党的历史经验、铭记党的光辉历程的方式,对于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段:认识党史的重要性

党史教育是一面重要的政治镜子,通过学习党史,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为什么会走上武装斗争道路、实现了中国共产主义事业从胜利到胜利的伟大历程以及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等等。党的光辉历程和革命精神对我们今天的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三段: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通过党史教育,我们不仅能够看到党的历史辉煌,也能够看到我们自身的不足之处。在党史的百年光辉中,我们党曾经历过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每一次都因为党员干部的坚定信仰和顽强拼搏而得以战胜。这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一些软弱环节,包括理想信念的缺失、党性观念的淡薄、工作作风的不端正等等。通过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我们要真诚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第四段:教育整顿带来的启迪和希望

通过教育整顿,我们党队伍中的党员干部在党史教育中进行沉思和反思,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党性观念,提升工作作风和专业能力。同时,教育整顿还在全党范围内形成了学习党史、强化党性的浓厚氛围,推动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质量和能力的提升。

第五段:结尾

总结教育整顿心得体会,党史教育在我们党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了解和学习党史,我们能够更好地发挥党的优良传统和光辉历程的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将党史教育进行贯彻和落实,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政治能力和工作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活动研讨发言篇三

家风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通过居家生活和日常教育活动,传递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通过家庭教育,教育系统能够在学校之外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健康、积极的家风,是教育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

第二段:积极引导学生的品德培养

家风教育对学生的品德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受到外界的各种诱惑和影响,如果没有正确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就很容易偏离正道。而家庭是孩子们最初的社会化环境,家庭的教育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家庭教育,教育系统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诚实、勤奋和责任感,为将来做出正确的抉择打下基础。

第三段: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

家风教育除了培养学生的品德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行为规范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也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础,一个家庭的风气和谐、健康,不仅能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还会影响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家长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例如:教育孩子注重礼貌,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如果家庭教育能够引导学生遵守社会公德,有礼貌待人,那么他们在外面的行为也会更加符合道德规范。

第四段:家风教育的有效手段

家庭教育是家风教育的核心,家长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育和引导。首先,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做出正确的行为示范;其次,可以通过家庭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教育来培养孩子的价值观。例如:通过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教育他们勤俭节约;通过读书和讲故事,培养他们的文化修养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与孩子共同制定家庭规则,教育他们遵守规则和约束;同时,也可以通过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与情商。

第五段: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

教育系统的家风教育需要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努力。学校应该主动与家长沟通,加强家校合作,以确保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学校可以通过与家长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家校联合研讨等形式,给家长们提供家教的指导和支持;同时,学校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家庭进行沟通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家风。

总结:通过家庭教育,教育系统能够在学校之外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家庭教育的关键是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和行为规范,通过成为孩子的榜样、进行家庭活动和规则制定等手段进行教育。同时,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也是家风教育的重要环节。只有家庭和学校共同呵护孩子的成长,才能培养出健康、积极的家风,为未来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教育活动研讨发言篇四

摘要:赏识教育是让所有的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小学教师要正确认识赏识教育的内涵及意义,树立赏识意识,要以爱心、宽容心、耐心去教育孩子,并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讲究赏识的艺术性。孩子在教师的尊重、信任、赞赏、激励下,获得信心,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不断进取,身心获得较好的自我发展。

关键词:赏识教育;爱心;艺术性

一、赏识教育的内涵、意义

“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赏识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所有的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当代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这样阐述。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良性循环,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健康成长。

二、赏识教育中的“困惑”

三、正确实施赏识教育

(一)教师要树立赏识意识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实施赏识教育,教师首先要树立赏识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其次教师要具备“三心”:爱心、宽容心与耐心。因为儿童得到人际关系中的如温暖、热爱、同情、关心、尊敬等方面的关怀对其自我概念的形成十分重要。这里包涵了教师对学生无条件的爱和对学生高度的宽容。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上课坐不住,小小年龄脾气却非常暴躁,老师说他,他会强词夺理,甚至会摔东西。一个学期下来,他就已经成为我们年段的“风云人物”。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我首先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之情。课堂上我常有意识地提问他,当他回答正确时,我及时表扬他;他的朗读不错,我就请他当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进行朗读训练;课下,我会走到他身边与他聊聊生活中的趣事。当然有时他控制不住自己,做些小动作,我就“睁只眼闭只眼”,不去责骂他、训斥他,因为那样做只会引起他对老师的反感,诱发逆反心理。在我耐心的教导下,他慢慢地融入了新的.班集体,懂得了要尊敬老师,与每个同学也能够和谐相处了。

(二)赏识要讲究艺术性

1.在语言上要有艺术性

现。”效果就不一样。这不仅能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起到更好的鼓励作用。因此在教育中我们教师要多用肯定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

2.在行动上要有艺术性

对学生的赏识有时只在口头上是不够的,还可以通过行动来让学生感受,这样更具有激励作用。例如,我们学校经常开展一些讲座,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一节课40分钟里,老师不是喊这个同学要坐好,就是喊那个同学不要做小动作。这样下来,老师走来走去,喊来喊去,结果没有几个学生认真听。在一次讲座中,我忽然灵机一动,在黑板上写下四大组的序号,看到哪个组的学生坐得端正、认真听讲,立即给他们组画上一面漂亮的红旗,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们见此,个个坐得端端正正,腰挺得直直的,都在全神贯注地倾听。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学生的内心是向往美好的,只是需要教师能够正确引导,少一些说教、责骂,而多一些行动上的赞赏。

3.赏识要恰到好处,不能滥用

赏识要正确客观地运用,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表扬、鼓励,而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学生本人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会影响周围的学生,同时也失去对教师的信任。例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无论学生表现如何,都给予表扬,这个也贴星,那个也送星,即使学生的发言已经曲解了文本的内涵,老师还一味地表扬:“你真是太聪明了!你的想法太独特了!”结果,学生变得很浮躁,而且还误导学生错误地理解文本内容。赞赏应该有个“度”,千万不可滥用,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定要认真指出来,客观地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另外,赞赏也要因人的性格而合理运用。对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适当赏识,同时要多提新的要求,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总之,实践证明,“赏识教育”是时代的需求、素质教育的需要,是面向未来的教育,“赏识”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知识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弘.赏识你的孩子.广州出版社,-01.

[2]帕斯特・威特.卡尔・威特的教育.海南出版社,-06.

[3]叶运生,姚思源.素质教育在中国.四川人民出版社,.

[4]孙云晓.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新华出版社,-04.

[5]珍妮特・沃斯.学习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

教育活动研讨发言篇五

拜读了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让做班主任的我受益匪浅,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每天都能进步和成长。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老师希望学生具有哪些品质,那么,你就说他已经具备哪些品质,不断地被赏识和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教育学生的方法----赏识我的每一个学生。

赏识教育的最重要原则是信任。我们要从每个孩子的身上找到他们的闪光点,从心底深处去欣赏他们,孩子们会有很大的改变。这使我想起了我们班的王耀恒同学,记得在一次数学课上,我面对全班学生表扬过他上课回答问题很积极,不怕说错。从那以后,我经常看到王耀恒在课上踊跃举手,其他老师也向我反映他最近有进步,我也及时的对他进行表扬,从那以后他的作业完成质量高了,成绩自然也有所提高。

我们对学生获得的成功和进步应给予真诚的肯定与赞扬。鼓励是流淌的小溪,是教师手中的太阳。喜欢鼓励学生的教师,像是清晨的一缕曙光。往往我们一句体谅的话能使学生情绪稳定下来,恢复信心,几句表扬鼓励的言语能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

所以,让我们用赏识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孩子。

教育活动研讨发言篇六

教育是神圣的事业,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一员,我时刻怀着敬畏之心、热爱之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多年来,我积累了许多心得体会,让我深刻理解到敬畏教育、热爱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体会到了教育的魅力与奇妙。在这篇文章中,我愿意和大家分享我对敬畏教育、热爱教育的理解和体会。

第一段:敬畏教育的心得体会

教育的神圣之处,不仅体现在它培养人才、传递文化的作用上,更体现在它对于每个学生个体的影响和塑造上。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对于人性的教化。面对每一个学生,我时刻怀着敬畏之心,尊重他们的独特性和个性差异,尽力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责任,毕竟,我们在孩子们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的每一个言行都有可能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面对这份责任,我时刻秉持着敬畏之心,不敢有丝毫怠慢。

第二段:热爱教育的心得体会

热爱是教育的灵魂,也是教育的动力源泉。只有热爱,才能真正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才能为学生带来真正的改变和成长。我深刻体会到,热爱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工作状态,更是一种教书育人的心态。在教学中,我总是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关注他们的成长,细心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兴趣所在。我乐于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鼓励他们去尝试,让他们在尝试中收获成长的快乐。这些,都是出于对教育的热爱,是我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动力。

第三段:教育的魅力与奇妙

教育是一种奇妙的事业,因为它能够改变人的命运,因为它能够改变世界的面貌。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接受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成长,看到了他们的进步,看到了他们从一名普通学生逐渐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这些成长和进步的背后,离不开他们的努力和付出,也离不开教育对他们的引导和影响。这种见证成长的过程,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和奇妙,也坚定了我投身于教育事业的决心。

第四段:敬畏教育与热爱教育的互补关系

敬畏教育与热爱教育是互补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教育的核心力量。敬畏教育,让我明白了每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尊重他们的个性,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热爱教育,让我关注学生的成长,为他们带来真正的改变和成长。敬畏教育让我更加谨慎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选择和自由;热爱教育让我充满激情地去引导和教导他们。只有将敬畏与热爱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力量,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第五段:结语

敬畏教育,热爱教育,是我多年来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体会。我深知教育事业的神圣性和责任性,同时也深刻感受到教育的魅力与奇妙。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怀着敬畏之心,热爱之情,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提供最好的引导和帮助。我相信,只要我们心怀敬畏、热爱教育,共同努力,教育事业一定会繁荣兴盛,为社会带来更美好的明天。

教育活动研讨发言篇七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质量,深入分析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进行总结,完善创新教育的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探究学习能力,促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般情况下,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育观念的更新仍流于浅表层次;应试教育的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很深等内容。

2.1教育观念的更新仍流于浅表层次:当前,在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仍是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教育观念的更新仍流于浅表层次,音乐教师的教学观念没能及时的转变过来,导致其在日常教学中,忽视了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以及深入探究如何实施创新教育活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要求音乐教师采用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教育观念的更新仍流于浅表层次,直接导致音乐教学效率较低。

2.2应试教育的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很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试教育的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很深,也是音乐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应试教育的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很深,直接导致音乐教研活动质量较差,加之忽视音乐教育活动的有效性,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此外,由于应试教育的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很深,音乐教学活动的功利性较强,教师很少真正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教育活动研讨发言篇八

有一天,无意间在网上荡,发现了周弘写的《赏识你的孩子》。我一口气把它看完了。周弘的不幸在于他的女儿聋哑,而周弘的成功在于他不轻言放弃,而是细心地、耐心地观察、发现。赏识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坚持不懈地鼓励孩子前进,克服一切困难地前进,不断地为孩子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加油。周弘成功的关键,是他在探索女儿教育方法的过程中,找到了“赏识教育法”这一个教育的瑰宝。“孩子是自己的好”,无可厚非这是作为一个父母本能的反应,但是现实生活中,在教育问题上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能过于单一,不切实际的期望值只能扼杀孩子美好的未来,从而往往断送可能达到的辉煌。

从孩子刚出生那一时刻起,我们就为她设想了无数美好的未来,有时讲着讲着我们自己也会傻傻地笑。作为父母,心里无时无刻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入幼儿园前的一个星期,全家每一天都在对我女儿说这个说那个,总之就是希望孩子能成为最棒,真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

记得上幼儿园前,我开始教她写“1-10”数字。看似简单的一个“2”,我跟老公教了她好多次,我女儿写来写去还是把她横着写。我当时脱口而出:“真是笨蛋,这个也不会写,跟你说了多少遍了。”可是女儿还是自顾自在那里写。我当时气得走开了。后来过了好几天,我女儿叫我过去看,只见她拿起笔,在纸上端正地写了一个“2”字,嘿!她会写了。

这时的我心里才感觉到了内疚,我当时不应该骂她。孩子虽小,但是自尊心却是一点也忽略不得。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与周弘相比,我远远没有做到他所说的细心地、耐心地观察、发现。其实不用说当时她是写不好,其实她也非常渴望能写好。只是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点时间。

入园近三个月,在老师阿姨细心的教导下,女儿学会了好多,她的进步所有人都有目共睹。上次,园里特地为小班家长准备了一堂精彩的讲座,我听了后受益非浅。要想孩子能更好地成长,需要家长与学校、老师与孩子、家长与孩子之间有序地配合。让我们一起赏识孩子,尊重孩子,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留下更多美好的足迹。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