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叶上的故事教案(通用12篇)

时间:2023-11-28 05:37:45 作者:飞雪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优化教学过程的有力保障,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接下来是一些成功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托班毛毛虫的树叶礼物的故事教案

一只青蛙在河里游泳,一只小狗在河边饮水,一只小鸟在天空中飞翔。

他们听了天鹅的话,小鸟猛地飞进了自己的巢,小狗撒腿就跑,青蛙见了这情形,也钻进水里不见了。

是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也不能小瞧别人,也不能高估自己。

树叶上的故事教案

你们是否知道,我是一片小小的树叶。虽然我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和年龄,可是我也要感谢大树妈妈,是她把我带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上的。我的家在一棵不知名的大树上,我很顽皮,但是在这里我也有很多好朋友。

春暖花开的季节,我喜欢早早地和露珠儿一起说话。阳光姐姐在枝桠间穿梭的时候,我正在亲切地和露珠儿聊天。可是阳光姐姐带走了露珠儿,这让我十分伤心。中午的时候,我跟太阳公公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玩得可高兴呢!傍晚的时候,我跟小鸟一起说话。当天色暗下来的时候,小鸟们睡着了,我也开始安静了下来。

时间真是不等人呀!我慢慢地开始变得无精打采,因为秋天到了,这是我生命结束的季节。一只小鸟飞过来,停在我的身边,轻声地对我说:“可怜的叶子,你现在已经穿上了黄裙子,马上就会变成一滴水消失了。”我听小鸟说完,就感到非常害怕。我知道小鸟是在提醒我,可我就是忍不住悲伤。

一阵秋风拂过,我就跟随着它飘飘洒洒地来到了大地上。我哭了,我是多么留恋这个美好的世界呀!我听其他同伴告诉我,树叶也有轮回,我期待着自己能够再次回到这个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树叶上的故事教案

岁月悠悠,低矮的老房子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高楼;原本稀疏的老树也变成了整齐划一的梧桐。现在的姚城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了,车水马龙的街道、喧嚣热闹的广场、众多便利的超市、快捷省心的网上购物,很多事物以全新的速度变幻着自己的面貌,但是有些东西却按照自己的方式,在历史文化的书卷上淡然地始终如一地书写着独有的风采,比如说“茶”,这些神奇的树叶在几千年的岁月沉淀中依然如故。

余姚的“茶文化”和这座小城的历史一样悠久。在六千年前,人们就在田螺山遗址发现了人工栽培山茶属植物的痕迹,瀑布仙茗在汉晋时期就名扬四海。如果口说无凭,那么茶圣陆羽在《茶经》中的有关记载就是最权威的论证了。“永嘉中,余姚人虞洪入瀑布山采茗,遇一道士云:吾丹丘子,祈子他日瓯牺之余,乞相遗也。”说明了早在汉代余姚就有茶事了,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不愧为我国绿茶主产区浙江省的最早出茶之地。

余姚茶文化还有一大特点――扎根民间。据说以前在姚北沿海地带,有慈善施茶的五十八个茶亭,各自拥有不同的雅名;在河姆渡遗址附近,至今还存有建于清代乾隆五十年的茶亭碑,在碑文中还有相关文字记录。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明志、以茶施善等都形成了淳厚的茶俗和民风。可能正是扎根民间的缘故吧,余姚的茶文化才能够一直具有生命力和活力。

茶叶的质量和口感与其制作工艺是分不开的。余姚的瀑布茶制作技艺就被列入宁波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余姚四明山还是出口平水珠茶的主产区,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世界优质食品博览会上,余姚天坛牌珠茶就获得世界金质奖这一殊荣。如今,余姚茶叶在非洲马里、毛里塔尼亚、摩洛哥等国都是最受欢迎的。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名茶“瀑布仙茗”,同样发展迅速,先后获中国鼎尖名茶、浙江省名牌产品等多项荣誉。

茶文化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无所不在的。但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必不可少。主人一句“您要瀑布仙茗还是四明十二雷”就是给客人最地道的问候了。在工作之余,泡上一杯热气腾腾的绿茶,凑近杯口细细一嗅,清香立刻环绕身边,所有的疲惫便都烟消云散了。

托班毛毛虫的树叶礼物的故事教案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在~~里(上、下0面”表达东西的地方。

2、感受空间位置的变化。

重点难点:

用语言表达表示东西的地方。

活动准备:

1、毛毛虫玩偶一个。

2、小纸盒若干,其中放有小糖果,藏于教室内几处宝宝能找出的地方。

活动过程:

1、用玩偶毛毛虫表演故事《顽皮的阿丹》,激发宝宝猜测礼物藏在哪里的兴趣。

——鼓励宝宝用方位词表达自己的猜测。

——如宝宝猜不到,可意识宝宝礼物可能会藏在哪里。

2、鼓励宝宝找一找礼物。

——可选择不同的`地方藏礼物。

——如果宝宝找出礼物,请宝宝说出礼物放在哪里。

——鼓励宝宝使用正确的方位词表达。

3、帮助宝宝打开小纸盒,然后请找到礼物的宝宝将纸盒中的糖果分给其他宝宝吃,分享游戏的快乐。

树叶上的故事教案

活动目标:在交流分享中,感受秋天的美丽。

活动准备:

1、幼儿去公园或者绿地观察过生活中常见的常绿树和落叶树;。

2、幼儿收集的树叶若干,绿叶树、常绿树图片若干。

3、课件“树妈妈的话”一份。

活动过程:

一、经验回忆:说说自己收集的各种树叶。

1、说一说。

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表达。

2、谈一谈:

你捡到的是什么树叶?它象什么?”

3、教师小结:原来这些树叶有的会在秋天变成黄颜色或者红颜色,有的一年四季都是绿颜色的,而且不同的树叶都有它不同的样子,真是太漂亮了。

4、提问:

——“为什么这些树叶有的到了秋天会变成黄颜色,然后枯掉了从树上落下来,有的还是绿绿的留在大树妈妈的身上呢?”

——“让我们听听大树妈妈是怎么说的。”

二、播放课件,幼儿拓宽经验。

——“为什么有的树叫落叶树?而有的树叫常绿树?

——你们知道还有哪些是落叶树、哪些是常绿树吗?(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鼓励幼儿大胆完整地表达。)。

——师小结:有些树一年四季常绿,秋天也不例外,这叫常绿树。如棕榈树、冬青、桂花树等。有些到了秋天叶子就枯黄,树枝变成光秃秃的,这叫落叶树。如水杉、枫树、柿子树等等。

三、文学欣赏:树真好。

树真好。小鸟可以在树上筑巢。树真好。能挡住大风,不许风沙到处乱跑。

树真好。阵阵风儿吹,满树花香飘呀飘。树真好,天热了,我们躺在树下睡午觉。

四、操作活动:种树。

1、欣赏常绿树、落叶树的图片,引发幼儿对间隔排列的关注。

2、操作“种树”。

树叶上的故事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枫叶、梧桐、银杏等各种常见的树叶。

2、能够根据收集到叶子的不同外形进行想象创作。

3、体验创作树叶贴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树叶若干、胶水、剪刀、白纸。

2、树叶贴画作品。

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了解树叶的形状及颜色。

——组织幼儿讨论,观察叶子的形状及颜色。

——引导幼儿根据叶子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想象。

2、引导幼儿欣赏树叶画并激发幼儿创作树叶粘贴画的愿望。

师:我们有这麽多好看的树叶,可以用它们来干什麽呢?

师:这边有几个小朋友他们把树叶拼贴在一起,我们来看一看这些树叶变成了什么?(出示几幅树叶粘贴画,引起幼儿兴趣)。

师:金鱼的尾巴是什么叶子?(枫叶)。

师:这个小朋友把枫叶当作金鱼的尾巴。

师:这幅画把什么叶子当作了蝴蝶的身体?(竹叶)。

师:现在我们的桌上也有这么多叶子,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作一幅美丽的树叶贴画呢?

师:请你看一看你桌上的叶子像什么?你可以把它当作什么?

3、教师指导幼儿进行树叶粘贴(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尽情创意)。

4、展示幼儿作品。

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师:说一说你把什么叶子当作了什么?

活动反思:

通过观察各种形态与颜色的叶子,结合对树叶贴画的欣赏,激发幼儿对树叶贴画的兴趣,当孩子们看到一张张树叶贴出的美丽图片时,都很兴奋,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趁此机会,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树叶通过整张覆盖或是剪切的方式来制作树叶贴画,由于幼儿想象力还不够丰富,大部分作品都是小鱼和蝴蝶,只有个别幼儿创作出了新的作品,如小女孩儿和乌龟等。

树叶教案

1、观察比较3~4种树叶外形特征的不同,并能根据树叶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

2、能按一定特征或规律进行树叶分类和排序,发展比较性观察能力。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清洁好的白杨树叶、枫树叶、银杏树叶若干,混放在4~5个小筐内。

2、记录纸、记号笔,分类用的小篮子3个。

活动过程。

1、幼儿自取小筐,观察树叶的外形特点,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并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

2、将树叶按品种进行分类,说说分类的理由。

3、按树叶的颜色、品种或大小,如两种树叶交替排列等,在桌上进行有规律的树叶排序活动,并在记录纸上记录自己的排列结果。

4、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排序形式,并及时将排列经验分享给其他的小朋友,增强活动的挑战性。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树叶的故事作文

院子里,姥姥正扫着满地的落叶,一阵风吹过来,它们像一片片羽毛吹走了。此时此刻,它们是在羡慕蒲公英被风吹走后,不会像自己一样永远只是一片枯叶,而是飞向另一个山冈,等待另一个春天的来到。在即将来临的春天里,它们还能生根、发芽……生生不息。

突然,一片调皮的树叶飘落在我肩上,趴在我耳旁讲起了它们的故事……。

我是一枚小小的树叶,我不知道自己的年龄、名字,也不知道自己是怎样来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上。我的家,在一座小农舍的院子里的一棵大树上,我喜欢在早晨和露珠儿说话;喜欢看鸭子整整齐齐地迈方步;喜欢在晚上数星星,数累了,我就枕着大人哄小孩入睡的摇篮曲进入梦乡。

春天,暖融融的阳光在枝丫间穿梭跳跃。浑身上下舒服极了。攀着粗大的树干成长的牵牛花姐姐钻出树叶给我讲故事。她讲的故事十分动人,让我陶醉。

夏天,我的裙子换成了深绿色。夜晚,皎洁的月光在枝丫间编织透明的琴弦,微风从琴弦上滑过,仿佛拉着好听的曲子,让我在音乐中酣眠。

一个秋天的晚上,我从梦中醒来,看见一只松鼠捧着一颗坚果在树枝上耐心的剥壳。我问它:“小松鼠,好吃吗?”“好吃极了,小叶子,来点吗?”说着它还用干净的爪子掰了一半准备给我,我谢绝了,告诉它,我和它不一样,我只吸收阳光和水分。

可是,四季的更替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呀,我的绿色裙子慢慢褪色了。

树叶的故事

岁月悠悠,低矮的老房子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高楼;原本稀疏的老树也变成了整齐划一的梧桐。现在的姚城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了,车水马龙的街道、喧嚣热闹的广场、众多便利的超市、快捷省心的网上购物,很多事物以全新的速度变幻着自己的面貌,但是有些东西却按照自己的方式,在历史文化的书卷上淡然地始终如一地书写着独有的风采,比如说“茶”,这些神奇的树叶在几千年的岁月沉淀中依然如故。

余姚的“茶文化”和这座小城的历史一样悠久。在六千年前,人们就在田螺山遗址发现了人工栽培山茶属植物的痕迹,瀑布仙茗在汉晋时期就名扬四海。如果口说无凭,那么茶圣陆羽在《茶经》中的有关记载就是最权威的论证了。“永嘉中,余姚人虞洪入瀑布山采茗,遇一道士云:吾丹丘子,祈子他日瓯牺之余,乞相遗也。”说明了早在汉代余姚就有茶事了,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不愧为我国绿茶主产区浙江省的最早出茶之地。

余姚茶文化还有一大特点――扎根民间。据说以前在姚北沿海地带,有慈善施茶的五十八个茶亭,各自拥有不同的雅名;在河姆渡遗址附近,至今还存有建于清代乾隆五十年的茶亭碑,在碑文中还有相关文字记录。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明志、以茶施善等都形成了淳厚的茶俗和民风。可能正是扎根民间的缘故吧,余姚的茶文化才能够一直具有生命力和活力。

茶叶的质量和口感与其制作工艺是分不开的。余姚的瀑布茶制作技艺就被列入宁波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余姚四明山还是出口平水珠茶的主产区,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世界优质食品博览会上,余姚天坛牌珠茶就获得世界金质奖这一殊荣。如今,余姚茶叶在非洲马里、毛里塔尼亚、摩洛哥等国都是最受欢迎的。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名茶“瀑布仙茗”,同样发展迅速,先后获中国鼎尖名茶、浙江省名牌产品等多项荣誉。

茶文化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无所不在的。但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必不可少。主人一句“您要瀑布仙茗还是四明十二雷”就是给客人最地道的问候了。在工作之余,泡上一杯热气腾腾的绿茶,凑近杯口细细一嗅,清香立刻环绕身边,所有的疲惫便都烟消云散了。

文档为doc格式。

树叶的故事作文

秋天到了,阳光温暖而又恬静,秋风和煦轻柔,天空被秋风擦得非常明亮,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

我一片暗黄的树叶,感到身深有种难以形容的舒畅,轻轻摇曳着身体,偶尔调皮的和大地嬉戏打闹,秋风想给大地织一条棉被,于是我跳着优美的舞蹈飘落到了地上。

忽然,一只小甲虫路过来对我说:“树叶哥哥我想到河里去漂流,你能带我去吗?”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于是我在这小甲虫,在秋风的帮助下飘到了湖面上,伴着秋风我们在水面上飘荡,小甲虫多日可望到湖里漂流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看着小甲虫微闭着眼睛惬意的样子,我心里开心极了,我不能打扰小甲虫,只是默默的在这小甲虫在湖面上漂着,一直到了岸边。

小甲虫为了感谢我帮助他实现愿望,请我一起到地底下去玩地底下,我又结识了许多新朋友,有凤仙花总有蒲公英的小花伞……天渐渐凉了,我尽自己能,也给朋友们温暖和帮助,直到有一天,我的身体化成了无形的养分,滋养着泥土。

树叶的故事

7岁那年,妈妈带着弟弟随军去了部队,把我留在乡下奶奶家。那时奶奶家条件不好,每顿都吃粗粮,我常感觉吃不饱。两年后,妈妈在那边安置下来,把我接了过去。

到了新家,弟弟跑过来跟我玩,妈妈进厨房做饭。不一会儿,妈妈端上来两碗米饭,说:“你们俩先吃着,菜马上好。”洁白的米粒散发出阵阵清香,馋得我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我端起一碗米饭,呼噜呼噜吃个精光,扭头见弟弟只顾着玩,他的饭一口没动。我朝他碗里瞥了又瞥,弟弟把饭推过来说:“你吃吧。”于是,我把弟弟的那碗米饭也给吃了。

妈妈端着菜出来,见我撑得直打饱嗝,面前放着两个空碗。她又好气又好笑,抬手就要打。弟弟跑过来挡在我前面,稚声说道:“别打,姐姐饿了。”妈妈心里一酸,悬在半空的手轻轻地放下。

随后妈妈偶尔买些零食,我总是很快把自己那份吃完,站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弟弟。弟弟把他的零食再分一半给我。那一点点香,那一点点甜,悄悄地融进我心里。

上初中后,我住校了。回家时路过一家包子铺,虽然我兜里只剩下车票钱,但总会给弟弟买两个包子。步行回到家时天色已黑,弟弟却说:“姐,累了吧,这包子你多吃点。”

那天晚上,我恍惚间走进一片果园,摘下一颗果子放进嘴里,顿时感觉满口盈香。我尽情地吃啊吃啊,忽然间笑醒了。我怅然良久,心里直懊悔,怎么没捎些回来给弟弟呢?虽然,那只是一场梦而已。

高一那年的冬天,天气异常寒冷,我的耳朵冻肿了,整个冬天又痛又痒。放暑假时,妈妈买来半斤毛线,让我学着织条围巾。

起初我兴致高涨,可织了一周后,发现竟掉了七八针。妈妈责备了我两句,让拆了重织。我怄气说:“这么难学,说啥也不干了。”说完,趴到里屋的床上伤心地哭了。哭了一会儿,我回到院里,看到眼前的情景,愣住了。

身着白衫白裤的弟弟,坐在合欢树下,正一针一线地织着围巾。见我一副吃惊的样子,弟弟笑笑说:“姐,你织的时候我都看会了,帮你把原来的拆掉重新织。”

接下来的日子里,只要有空闲时间,弟弟就在织围巾。他的目光随着针线的起落而移动,有几次不小心扎到手指,疼得哎哟一声叫出来。他把手放到嘴边吹吹接着织,还跟妈妈学了扭花图案,织出的围巾细密又好看。

半个月后的一天傍晚,邻家男孩阿虎来家里,刚一进院就大声喊:“今晚放电影,咱们去看吧?”弟弟边织围巾边说:“我不想去,你和俺姐一起去吧。”

看完电影回家,弟弟仍在织围巾。我心里半是感动半是愧疚,说:“歇会吧,不用着急的。”弟弟头也不抬地说:“快开学了,我赶紧给你织好,这个冬天不会冻耳朵了。”

此后的若干个冬天,我戴着弟弟织的围巾,耳朵再没冻伤过。任时光流转,年华老去,我会一直一直记得那个温馨的画面——白衣胜雪的少年,坐在开满花的树下,织着一条淡紫色的围巾。

上班后,由于工作原因,弟弟长年奔波在外。我们经常打电话问候彼此,聊聊各自的工作和生活。无论快乐抑或悲伤,我们都会倾谈并相互鼓励。冥冥之中,似乎有条无形的丝线把我们连在一起。

记得那年冬天,我因病做了个小手术。刚从手术室出来,守在旁边的爸爸接到一个电话。放下电话,他脸色煞白,颤声说:“你弟弟在工地出了意外,身上多处被烫伤,现正送往医院抢救……”

父母跟我交待了几句后就离开了,坐火车赶往弟弟所在的城市。躺在病床上的我,只能通过电话随时探询弟弟的病情。

半个月后的一天,妈妈打电话说:“你弟弟脱离危险了,他说让你好好养病,别为他担心。”在他最需要关心的时候,我却不能陪在他身边,他没有埋怨半句,反而在宽慰我。想到这里,我的眼泪流了下来。

两个月后,弟弟出院回家休养。他的脸上留下些许疤痕,心情很低落,天天关在屋里听音乐。我怕弟弟闷出病来,想起他喜欢种花,就找来些花种放在桌上。

过了些日子,我又回家看望弟弟。他正在院里浇花,喇叭状的紫茉莉,开得满院芳香。我走过去问他:“最近心情还好吧?”他粲然一笑,说:“你看花儿开得多好,我也想了,活着就是一种幸福。”

那一刻,我很为弟弟感到高兴,他已然从伤痛中走了出来。我在心里默默祈愿:愿我们像树上紧紧相邻的两片叶子,在亲情阳光的滋养下,怀着一份知足和感恩,让生命绽放最美的笑颜。

《树叶的故事》有感

这是一片来自一棵生长了好几千年大树的树叶。虽然这棵树的躯干满是雨雪打击的印痕,它却高高挺立在悬崖之端的缝隙里。它从来未能开放过大红大紫的花儿,只有数不清的叶片儿挨挨挤挤缀满它的枝丫。这些叶片都很瘦弱,轻若鸿毛,但它们却是凭借落叶的力量长得枝繁叶茂。它那巨大的根系边上总是覆盖着许多落叶,它们给大树提供了足够的水分和养料。

有一天,一片树叶要坠落了。它没有听从沙子让它随风运转到别处安家的谎言,因为它知道,如果它离开了大树这个母体,纵然能长成一棵“树”也一定没有生命力的。这片树叶被风无数次地卷起,树叶儿拼命地挣扎,最后,它终于脱离了风的束缚,拖着伤痕累累的身子向大树脚下飞去,实现了自己的回归梦。

这篇文章最让我感动的是树叶的志气,它们无论是长在高高的树顶上,还是长在低低的树边上,从上到下,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大树贡献自己的一切。我们不也是一片片树叶,点缀着我们的祖国母亲吗?不论我们今后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努力拼搏,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