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考试方案(通用5篇)

时间:2023-10-07 12:04:27 作者:BW笔侠 最新高考考试方案(通用5篇)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组织管理中,方案都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发展目标。方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方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考试方案篇一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省招委会领导下,省教育厅对全省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进行统筹监管,省教育考试院在省教育厅指导下负责全省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组织工作和录取实施工作。各地要按全省统一规定,加强对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工作的监督管理,教育部门要按照属地原则,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加强对辖区内艺考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扰乱招生秩序的违规行为。

(二)落实主体责任。各高校要严格落实艺术类专业招生主体责任,严格按照艺考招生专业目录和有关要求,科学、规范编制本校艺考招生专业目录,研究制定相应的考试招生工作办法,确定招生专业对应的省级统考科类。高校艺考招生专业目录、考试招生工作办法等须经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审定,并按要求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审核同意后,提前向社会公布。

(三)做好宣传培训。各地招生考试机构及各高校要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广泛开展政策宣传。要积极组织相关政策培训,重点做好高中阶段学校教师、艺考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全覆盖培训,广泛深入地做好政策解读,为考生答疑解惑,确保广大艺考生充分知晓政策。要优化报考服务,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备考、报考及志愿填报的指导,积极营造良好氛围。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2024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如教育部或我省2024年对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有新的规定或变化,按新的要求执行。

附件: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本科招生专业与全省统考科类对应关系一览表(试行)

附件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本科招生专业与全省统考科类对应关系一览表(试行)

高考考试方案篇二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近日印发2017年工作要点。今年,北京市将着力推进部分教育功能疏解,促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市属高校、中职学校招生规模以及在京高校的办学规模都将受到严格控制,严禁在京新设高等教育单位。

今年,本市将加强市级统筹,紧密对接区域人口分布、产业调整和城市功能,统筹中心城与新城、城市与农村、市域与区域教育发展,支持引导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六区以外的平原新城和山区转移。坚决执行新增产业禁限目录,严格控制市属高校、中职学校招生规模,严格控制在京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严禁在京新设高等教育单位。同时,还要适当调减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规模。研究解决未经审批自办校(幼儿园)问题,大力整治非法办学(园)问题。

本市还将加快推进部分高校新校区建设,研究启动若干市属高校疏解项目。完善沙河和良乡高教园区规划方案,支持部分中央高校本科教育向外转移。加强城六区中职学校调减规模和转移疏解,研究推进有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通过搬迁、办分校、联合办学等方式向外疏解。

按照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本市将对民办学校按照非营利性和营利性进行分类管理,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立营利性民办学校。结合首都发展需要和民办学校发展情况,本市将研究推动民办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推动不具备条件的全日制非学历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向非全日制转型,并研究建立民办高校退出机制。市区两级将积极引导面向全国招生为主的一般性培训机构控制在京尤其是城六区的培训规模。

在城市副中心教育资源配置方面,今年本市将编制完成城市副中心教育设施专项规划,支持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北京景山学校、北京市第二中学等学校通州校区建设,并加大市级统筹力度,强化东城、西城、海淀与通州合作机制,支持通州内部挖潜加速发展,鼓励教育改革项目先行先试,大幅提升城市副中心教育配套保障水平。

今年,本市将积极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和对口支援。一方面加快完善京津冀教育合作机制,落实数字学校资源共享、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教育督导协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合作协议,另一方面,支持在京高等学校在京津冀区域内合作办学、学科共建,成立学校联盟,促进优质教学科研资源共建共享。此外,还将加快京冀职业院校精准对接,构建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或强弱帮扶的职业教育联盟,推动优质基础教育学校通过集团学校、联盟学校等方式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今年本市还将落实中高考改革方案,实施《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和《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同时,加大学前教育服务力度,扩大教育部门办园,支持优质公办园举办分址分部,支持小学开办附属幼儿园,支持现有幼儿园改扩建班级,鼓励民间资本集团化办园,还将启动“无证幼儿园专项治理行动”。

今年本市还将研究出台《北京市中小学校合成材料运动场地质量控制标准》(试行)。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高考考试方案篇三

1.根据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的有关政策,普通高校运动训练、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实行单独提前招生,考生需参加文化课考试和体育专项考试,文化课试题由国家统一进行命制,体育专项考试由招生院校自行组织实施。

2.报考运动训练、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考生需由户口所在地市级招生办公室统一编排高考考生号,并与普通高考考生同时办理报考手续。报考运动训练、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且选报理科综合的考生,可以兼报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专业及对应科类的普通专业。但兼报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专业的考生,必须参加全省的体育术科统一考试和全国普通高考的文化课统考;兼报对应科类的普通专业的考生,必须参加全国普通高考的文化课统考。

3. 报考运动训练、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考生须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且学业成绩须符合以下要求:文科类考生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学业水平考试,且至少两门学科成绩达到d级或以上等级;理科类考生参加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学业水平考试,且至少两门学科成绩达到d级或以上等级。

4. 报考运动训练、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报考对象必须具有二级运动员或二级武士(含)以上资格,高中毕业或相当于高中毕业。已在高校就读的在校生一律不准报考。招生单位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考生报考资格审核,把好报名资格审核的第一关,在考生报名参加考试时,应对考生的运动员等级证书等报考材料进行严格认真核查,必要时招生院校要主动商请有关体育行政部门协助核查运动员等级证书,发现弄虚作假的,应在第一时间严肃处理,不给予报考。招生院校未履行资格审查责任的,将按国家相关规定取消高校运训专业招生资格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5.文化课考试。按照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的有关规定执行。

6.体育专项考试。报考运动训练、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考生必须参加招生院校的体育专项考试。招生院校应在规定时间制定包含报考条件、报考手续、考试实施办法、招生计划安排和录取原则等内容在内的招生简章,报我院备案后向考生公布。体育专项考试时间安排在2014年4、5月份进行,具体时间由招生院校自行安排。

(二)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

报考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的考生,必须先参加全省体育专业术科统一考试,然后再参加全国普通高考的文化课统考(体育类考生只能选报理科数学和理科综合,不得选报文科数学和文科综合);报考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专业考生可兼报普通高考对应科类的普通类专业。报考非体育类专业(理科类专业)考生的文化课考试的方法按省招生办公室有关要求办理。填报志愿时间与普通高考其他专业考生相同,报考体育类专业考生在同一批次内应单独选择填报体育类专业志愿或单独选择填报普通理科类专业志愿,不能在同一批次内既报体育类专业又报理科类专业。

高考考试方案篇四

教育部同意宁夏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具体下面跟小编来看看。

2月18日,记者从宁夏教育厅了解到,教育部已下文同意宁夏自治区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备案。

教育部要求,宁夏自治区要全面推进考试招生各项改革,抓紧出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职分类考试等专项改革配套文件。密切跟踪改革实施进展情况,全程监测评估改革进程,不断总结完善,确保平稳推进。要积极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时间为2019年。要加大对改革的投入保障力度,加强普通高中设施设备、师资配备和考试机构专业化建设,加快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选课走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学生发展制度。

近期,宁夏自治区教育厅将就有关情况向社会公布,并进行政策解读。

根据新的高考方案,统一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选考科目调整为“6选3”,即由学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选考科目参加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等级成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高考总分值仍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每科150分,自选的3个科目的等级成绩总分为300分。考生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评价将作为高校录取的一项参考标准,在成绩相同的情况下,会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做标准,择优录取。

外语科目考试每年度举行两次。参加年度高考的考生最多可申请参加本年度两次外语考试,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作为其本年度高考外语科目考试成绩。

合格性考试共有14门学科,等级性考试共有6门学科。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8个科目的文化课考试以及物理、化学、生物3个科目的实验操作技能测试只设合格性考试;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的文化课考试设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形式呈现,等级性考试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不使用卷面得分,按获得该次考试有效成绩的考生(缺考考生或未得分的考生除外)总人数的相应比例划分等级,位次由高到低分为a、b、c、d、e五等21级。

自2019年开始,宁夏将试行推动高校在自主招生过程中,把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作为学校自主招生的参考。学生个人学籍信息、志愿服务、公益劳动次数和累计时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综合得分等,都是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在招生中具体如何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可由高校自主决定。

到2019年,宁夏将出台更加具体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与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对接方案》。

按照国家五部委的统一部署,2019年自治区招生工作委员会印发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实施方案(试行)》,对宁夏高考加分政策进行了调整和规范,从2019年1月1日开始执行。

具体举措:一是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 科技类竞赛”、“ 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5项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二是考虑平稳过渡,方案中对2019年1月1日之前,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已取得上述项目有关奖项、名次、称号的应届毕业考生,报名参加我区普通高考,保留加分资格,加分分值从10分调整为5分。三是保留“烈士子女”、“回族”、“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除回族以外其他”、“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六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加分分值最高不超过20分。四是保留和完善 1项“山区”地方扶持性加分项目,对“山区”生源范围做进一步明晰。从2019年整个招生录取的情况看,调整后的高考录取照顾政策执行平稳顺利。

值得注意的是,全区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新生开始全面实施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因宁夏高考综合改革启动时间为2019年,故2019级普通高中学生需要参加合格性考试,应届毕业当年按现行高考方案参加高考,不需要参加等级性考试。等级性考试首次开考时间为2022年。

高考考试方案篇五

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事情,甘肃省政府日前印发《甘肃省深化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一揽子改革具体措施:义务教育招生不能产生大班额;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招录取消体育艺术特长生加分项目;改革考试科目设置,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实施贫困及老区专项招生计划等。根据《方案》, 2019年启动我省高考综合改革,2022年全面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基本建立符合教育规律、顺应时代要求的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取消任何形式的小学入学测试,严禁采取或者变相采取考试、考核等形式选拔学生,严禁将各种竞赛成绩和各类考级证书作为义务教育入学的条件和编班的依据。义务教育招生不能产生大班额。

严格落实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规定,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完善接受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就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完善中考体育、艺术、实验实践能力等测试办法。

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职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鼓励初中毕业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

全面推进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确保学业水平考试安全有序、成绩真实可信。同一科目安排一次考试,积极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其他后选科目的第二次考试机会。2019年出台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

完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包括学生思想品德、遵纪守法意识、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内容。

2019年出台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

2019年6月底前,出台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

改革考试科目设置。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专业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

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2019年6月底前提出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报考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

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保留对长期居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汉族考生,报考省属院校理工、文史类专业,录取时文化课加10分;对农村户口独生子女户和二女结扎户考生,报考省属院校理工、文史类专业,录取时文化课加5分的地方性加分项目。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考生,采取专项计划、定向招生等政策予以照顾。

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高校自主招生考核统一安排在高考结束后进行。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本专科文理类各批次实施大平行志愿投档。

逐步扩大高职院校省内单独测试招生计划和专业,扩大“专升本”招生计划和专业。逐步完善,推动中职毕业生采取“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的测试办法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试点工作。形成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高职“3+2”升本科、高等职业学院单独测试招生贯通培养格局。

增加高考招生在贫困地区的专项名额,扩大省属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实施高校农村单独招生专项计划、省内高职(专科)院校在贫困县单独测试招生和中职应届毕业生推荐直升招生计划。扩大省内高职院校在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规模。实施革命老区专项招生计划,逐步提高革命老区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逐步增加民族地区考生进入高等院校的入学机会,凡我省实施的专项计划均惠及民族地区考生。对58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和17个插花县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进入省内高职院校的学生免除学费和书本费。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