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针灸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优质5篇)

时间:2023-09-30 05:55:06 作者:温柔雨 最新针灸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优质5篇)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写总结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总结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针灸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篇一

1、中药饮片使用及中药中医应用率相对较低。

2、我院重点专科为针灸推拿科,但中医专科建设不够强,特色突出不明显,距省命中医重点专科要求标准尚有差距。

3、中医药继续教育力度还不够,需进一步加强全体医师西学中的培训及教育。

4、极个别科室整体服务水平有所下滑,少数科室领导管理不到位,开会不到会;少数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差,直接影响和损害了医院的形象。

5、部分医务人员学习气氛不浓,“三基”不扎实,积极进取心不够强,尚未考取执业医师证。中医人才欠缺、断层。

6、职工生活待遇较低,技术队伍人员不够稳定。

针灸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篇二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8号)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启动会议精神,我院于xx年x月启动了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多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努力探索、不断深化,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管理

医院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指导评价组、科室实施小组等组织网络体系。

(1)领导小组由院长任主任,业务副院长任副主任,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院感科、信息科、财务科以及试点科室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订本院具体试点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研究制定试点工作相关管理制度,确定本院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审核临床路径文书,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相关信息等。

(2)指导评价组由业务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学科专家为成员,负责对本院制定实施临床路径、开展试点工作进行指导,组织培训临床路径试点科室医务人员,组织制订并实施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定期分析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及时反馈领导小组和试点科室。

(3)科室实施小组由科室主任任组长,该科室高年资医护人员

为成员,具体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临床路径的实施和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定期对本科室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实际需要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二)遴选专业病种

x年,我院根据卫生部下发的112个病种临床路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选择5个专业6个病种(内科专业肺胀;外科专业乳痈、腹股沟疝;骨伤科专业单纯胸腰椎骨折;针灸科专业项痹;妇产科专业盆腔炎)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在取得一定经验后,我院不断深入探索,x年,扩大了临床路径管理病种范围,外科专业增加痔(混合痔)、精浊病;骨伤科专业增加股骨颈骨折;内科专业增加中风病;针灸科专业增加偏痹病;妇产科专业增加癥瘕病。随着业务发展和收治病种变化,x年,我院深入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临床路径管理病种进行调整,现有四个专业15个病种(外科专业胆石、痔(混合痔)、脾心病、肠痈、泌尿系结石、精浊(慢性前列腺炎);骨伤专业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骨折、胫腓骨骨折;针灸专业腰腿痛、项痹病、中风;内科专业肺胀、胸痹、中风病(脑梗塞)急性期)实行中医临床路径管理。

(三)注重培训指导

1、通过院刊、简报、院内网等方式积极宣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激发专业科室和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通过强化培训,让各科室人员了解临床路径的概念和内容,掌握本科室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目标要求、步骤、环节、措施等。

3、指导评价组加强对各科室临床路径管理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四)、建立健全考评机制

1、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纳入医疗质量考核范畴,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评分细则,医务科、质控办负责平时督导、检查,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院考核,考核结果与各科室评优评先挂钩。

2、实行单项考核。医院于x年下发了单项考核指标的通知,要求各临床科室深入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由质控办负责考核,根据各科室完成情况严格落实奖惩规定。

通过不断探索,深入推进,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促进医疗行为进一步规范化、流程化,提高了疾病诊治的准确性、预后的可评估性;二是降低了住院病人平均住院天数;三是降低了医疗费用;四是改善了医患关系,提升了患者满意度。思想汇报专题以x年、x年为例,相关数据对比如下:

1、现有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专业病种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充分凸显专科特色。

2、有些患者较难按路径规定时间做好相关检查,存在认识的误区,住院不愿意检查,仅要求药物治疗;患者的习惯或工作状况使部分患者无法按路径要求实施下去,从而出现变异退径现象。

3、个别科室和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实施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临床路径不一定能达到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目的,而且浪费纸张,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了医院成本费用,因此缺乏积极主动性,对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推进。

4、督导力度有待加强,部分科室临床路径实施的记录、临床路径评估表的填写、患者退出临床路径的记录等过程评价资料不完整,不利于总结总结和积累经验。

1、应进一步扩大临床路径专业病种范畴,根据病种收治情况,做好调查研究,适时调整病种,不断优化路径,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2、注重宣传,营造氛围。加强对临床路径管理相关政策的宣传解读,提高患者对临床路径管理的接受和认可程度;要正确引导舆论,宣传积极的正面信息,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3、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全院医务人员要高度重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加强院、科两级培训教育,转变医务人员传统观念,想方设法调动医务人员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4、不断总结,勇于创新。要加强对全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督导、检查,严格落实奖惩措施,做好资料的收集、存档、总结,善于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好经验、好做法,以点带面,稳步推广。

针灸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篇三

1、今年医院重新调整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等院科两级管理组织。同时,加强了药事管理委员会对临床用药的监管力度及院感的监测力度,构建了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组织体系。院长作为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第一责任人,坚持把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列入日常工作重要议程,坚持每周大查房、医疗质量测评,对所发现的质量问题以及不安全的`隐患及时通报、分析,提出可行性整改意见。加强对急、危、重病人,重大手术病人及输血病人实行重点监测管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督促整改;各临床科室负责人认真实施医院十三大《核心医疗制度》,并定期开展业务学习、疑难病历讨论、死亡病历讨论、会诊、术前讨论、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同时作好医疗差错事故地登记、严格交接班记录等。

2、根据《中医病历书写规范》及《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

为加强病历及处方管理,医务科认真组织学习和培训,印发甲级医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病历基本规范及病案首页书写要求的通知》,并按文件规定进行检查督导,使住院病历书写逐步规范化。组织医务科、护理部、院感办等职能科室负责人每月定期抽查各科门诊处方、住院病历、合理用药、医疗操作规程等方面的情况,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病历书写不规范、开大处方的医生进行全院通报批评,给以经济处罚,责令限期整改。

3、认真按照各级政府和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院感科进行院感知识培训,不断完善消毒供应及医疗垃圾的回收工作,加强和完善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的建设,认真做好“手足口病”、“脊髓灰质炎病毒”等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制定应急预案,做好病人的资料登记、跟踪观察,信息上报工作,无错报、漏报、瞒报。今年我院为市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服苗点,组织医务人员于12月5、6日在门诊大厅免费发放预防“脊髓灰质炎病毒”糖丸约400人次,为预防、彻底消除小儿麻痹症,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保障。

4、建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完,善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使急诊急救工作逐渐完善和规范,坚持24小时值班,坚守岗位,随时处于急诊应急待命。建立医院急诊绿色通道,确保急救生命绿色通道“畅通、规范、高效、安全”,加强三基培训,开展急救技能培训,提高医院急救人员的应急处置救治能力。本年度我院医疗急救工作经省急救中心评审达标。

5、注重人才梯队建设,提升业务水平。

目前制约医院的发展,最大的瓶颈是人才短缺,为解决人才短缺这个瓶颈,今年我院聘请有资质、有临床经验的副主任医师1名到我院内儿科门诊工作;另外,引进本科毕业生5名,缓解了人才紧缺问题。重视继续医学教育,今年选派2名医师参加中医骨干培训班;选派2名护士、检验师到甲级医院进修相关专业,选派1名护士到安徽省人民医院进修胃镜。全年派员参加各种医院管理、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护理短期培训班、业务学习、专业学术会议达60多人次。

文档为doc格式

针灸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篇四

我院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我院不断深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通过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优化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病种同比总费用、住院天数均较未进入路径者减少,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科室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密切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投诉和纠纷。

至今,全院共11个科室开展临床路径,共28个病种,分别为骨科、普外科、心内科、呼吸科、消化内科、产科、儿科、眼耳鼻喉科、老年科、肿瘤科、昆机分院,其中只有3个病种进入单病种付费管理,由于我院收治的病人以老年病人居多,多种疾病共存,导致能入径病人数很少,或因为变异提前退出路径,20xx年进入临床路径人数为46例其中:鼻骨骨折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10例,尺骨桡骨远端骨2例,急性单纯性阑尾5例,腹股沟疝2例,grawes病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1例、轮转病毒感染性腹泻3例,手足口病4例,异位妊娠手术治疗12例,翼状胬肉切除术共2例。

我院开展临床路径工作虽已1年余,但实际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分析如下:

临床路径主要是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最终目的在于使医生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处置,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减少患者住院时因种种原因产生的变异情况,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虽短住院天数,帮助患者对所患疾病多了解,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治疗,并提高患者满意度。但有一部分医护人员仍然不了解其最终目的,不明白入径对象如何选择,如何入径,何为退径,何为变异,对医患双方有何意义,从而降低了入径率,甚至有些病种没有入径患者。

进入临床路径,并非医务人员自己为之,还需要和患者及其家属有个沟通的过程,要让患者及其家属明白何为临床路径,进入了临床路径对于他们自身有什么实际意义,以及进入路径后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增强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的了解,增强治愈的信心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欠缺,使进入临床路径的数据收集不完全,不能直观进行分析、总结,手工统计的数据整理、分析工作量大,也不利于试点工作的相关资料收集、利用。

针对我院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不足,我科也做出相应计划,以期能对临床路径的开展有所助益:

2、在信息化平台不完善的情况下,尽力把临床路径各项数据收集齐全;

3、积极和科室沟通,讨论临床路径各病种的可行性,及时更新病种,以利于临床科室开展临床路径。

针灸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篇五

切实提高职工工资待遇及生活水平为提高职工工资待遇,对财务分配方案进行相关调整,降低科室管理费和免去床位费,按2011年财政工资标准全额发放工资;关心职工生活,赠送生日蛋糕,丰富业余文化活动,免费提供羽毛球锻炼场地。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