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师年度工作总结 中药药师的工作总结

时间:2023-08-27 06:14:13 作者:储xy

写总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每一个要点写清楚,写明白,实事求是。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药师年度工作总结 中药药师的工作总结篇一

本人恪尽职守,切实落实岗位职责,认真履行本职工作。每个工作日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努力完成公司销售管理办法中的各项要求;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对工作具有极高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基本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岗位职责是职工的工作要求,也是衡量职工工作好坏的标准。我在从事药品销售工作以来,始终以岗位职责作为行为标准,从工作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严格按照规范职责中的条款要求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我首先从掌握药品知识入手,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在接待顾客的同时细心揣摩顾客的心理,不同类型的顾客以不同的销售方式接待;其次是自己经常同其他同事多沟通,勤交流,分析销售情况、存在问题以及应对方案,以求共同提高。

今年公司在药店装饰、沟通技能、销售技巧等方面着重培训了我们。所以我们更加注重药品的摆放、分类和装饰。严格药品与非药品,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摆放。随时注意货架上的药品数量和卫生状况,及时补充货架上畅销的药品并写好售完药品的计划,积极配合店堂经理的工作。尽量让常用药品和畅销药品不出现缺货断货情况。让货架上的药品无灰尘,不凌乱。让顾客走进药店的感觉是药品干净整洁,店堂宽敞明亮,服务热情周到。尽显我们老百姓大药房以“一切为了老百姓,为了老百姓的一切”的服务宗旨。让老百姓真正得到了最直接的实惠,最真诚的服务。

真诚、 热情 、微笑的服务。我们接待顾客时一定要真诚、 热情 、微笑服务。正确的说话,说正确的话,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就不说。这是我们工作中应该做到的。譬如,一句“你好”“请稍等”“对不起”等看起来一句很平常的礼貌用语,一定要真诚的运用到工作中来,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确对待客户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妥善解决。比如日常接待顾客退换药品,尽量做到以人为本、诚信为本、以理服人、以德服人,用专业知识和销售技巧使顾客信服药效,尽量避免退换药品之类的事情发生。

我们公司的优势是品种齐全,价格合理,服务热忱,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强。所以利用本公司的优势在竞争激烈的药品零售市场里站稳了脚跟。我们以发放会员卡的方式使流动客户变为稳定的客户群。并且巩固了原来的老会员,老顾客。同时也限度的发展和争取了新顾客。

对新到保健品类的功能主治,用药禁忌等掌握得不够牢固,抗生素类药的配伍禁忌,药理作用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才能更好的为顾客服务,为公司赢取一定的经济利益。

在药店里面工作,必须熟悉《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管理法》等的相关类容。在日常工作中,只注意到了药品的销售和殿堂陈列等,而忽略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管理法》等的相关类容的学习。所以以后一定要认真学习《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法规,力求做到更好,进一步提高自己。

今年本店增加了中药的销售,在以前的工作中是没有的,在中药销售方面,虽然我们的工作只是划价和调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遇见许多意想不到的工作难度。譬如:来店里购中药的顾客拿着外面来的处方,而处方上的有些中药写着别名而我们不知道,就只有放弃顾客的消费。等于就让公司损失了一定的经济利益。中药的别名很多,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加强学习。再就是中药处方一定要学会审方,因为中药有十八反、十九畏,这是我们必须牢记的。处方中如果有相反的药或者是相畏的药,患者服用后后果是很严重的。

当然,工作中的不足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自己努力学习和公司领导的指导帮助来慢慢弥补,尽力做到更好。

中药师年度工作总结 中药药师的工作总结篇二

2017年中药师考试将至,小编在此为大家分享中药师考试重点知识点如下,希望对同学们考试有所帮助!

(一)历代本草著作

1.神农本草经

学术价值

2.本草经集注

3.新修本草

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5.本草纲目

6.本草纲目拾遗

7.中华本草

(二)中药性能

1.中药性能理论

(1)药性理论的内容

(2)中药防治疾病的机制

2.四气

(1)确定四气的主要依据

(2)四气与所疗疾病的关系

(3)寒凉性所示的效用

(4)温热性所示的效用

(5)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3.五味

(1)确定五味的主要依据

(2)五味与所疗疾病的关系

(3)辛味、甘味、酸味、苦味、咸味的效用与临床应用

(4)气味配合的原则与规律

(5)气味配合与疗效的关系

4.升降浮沉

(1)确定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

(2)升降浮沉与所疗疾病的关系

(3)升浮性所示效用

(4)沉降性所示效用

(5)顺其病位用药

(6)逆其病势用药

(7)依据气机运行特点用药

(8)升降浮沉转化的条件

5.归经

(1)归经的理论基础

(2)归经的确定依据

(3)归经的表述方法

(4)归经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6.有毒与无毒

(1)“毒”的特性

(2)确定中药有毒无毒的依据

(3)使用有毒中药的注意事项

(三)中药功效与主治病证

1.功效

(1)功效的认定

(2)功效的表述

(3)功效的分类

2.主治病证

主治病证的表述

3.相互关系

(1)功效与主治病证的关系

(2)性能特点、功效主治、配伍应用的关系

(四)中药的配伍

1.配伍目的

配伍的目的

2.单味药配伍

(1)七情配伍的内容

(2)七情配伍的应用原则

3.中成药配伍

(1)功似配伍

(2)功异配伍

(五)方剂与治法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常用的治法

“八法”的内容与应用

3.方剂的组成

(1)组成原则(君臣佐使的内容)

(2)组成变化(药味加减、药量加减、剂型更换)

(一)中药材的品种与栽培

1.品种

品种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2.栽培

栽培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二)中药材的产地

1.产地与药材质量

产地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2.道地药材

主要道地药材的产地

(三)中药材的釆收

1.釆收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釆收与药材质量的关系

2.药材的适宜釆收期

适宜釆收期的确定

3.各类药材的一般采收原则

(1)

植物药的釆收原则

(2)

动物药的釆收原则

(3)矿物药的釆收原则

4.采收中的注意事项

(四)中药材的产

1.产地加工的目的

目的、具体内容

2.常用的产地加工方法

拣、洗、切片、蒸、煮、烫、搓揉、发汗、干燥

1.结构类型与理化性质

(1)结构类型

(2)理化性质与作用

2.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

(1)提取分离方法

(2)结构鉴定方法

3.化学成分与质量标准、药效物质基础

(1)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2)化学成分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二)生物碱

1.生物碱的分类和分布

(1)生物碱的分类

(2)生物碱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

(1)吡啶类、莨菪烷类、异喹啉类、吲哚类和有机胺类生物碱的结构特征

(2)生物碱的性状、旋光性、溶解性和碱性

(3)生物碱的沉淀反应与显色反应

3.含生物碱的常用中药

(3)马钱子、千里光和雷公藤中所含主要 生物碱的化学结构类型与毒性

(4)上述中药在《中国药典》中的质量控制成分

(三)糖和苷

1.糖的分类、结构特征和化学反应

(1)糖的分类

(2)常见单糖和二糖的结构特征

(3)糖的氧化反应、羟基反应和羰基反应

2.苷的分类和水解反应

(1)苷类化合物的分类及结构特征

(2)苷的水解反应

3.含氰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苦杏仁、桃仁和郁李仁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成分

(四)醌类化合物

1.醌类化合物的分类

醌类化合物的分类及基本结构

2.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醌类化合物的性状、升华性、溶解性和酸碱性

(2)醌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及其应用

3.含醌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五)香豆素和木

脂素类

1.香豆素的结构类型和理化性质

(1)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和结构

(2)豆素的性状、溶解性、荧光性、与碱的作用和显色反应

(3)呋喃香豆素的光化学毒性

2.木脂素的结构类型和理化性质

木脂素的结构特点、溶解性和旋光性

3.含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秦皮、前胡、肿节风和补骨脂中的香豆素类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成分

4.含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五味子、厚朴、连翘和细辛中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成分

(六)黄酮类

1.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

类型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

2.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黄酮类化合物的性状、溶解性、酸碱性和显色反应

3.含黄酮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七)萜类和挥发油

1.萜类化合物的分类

萜的分类

2.挥发油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性质及化学常数

3.含萜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穿心莲、青蒿和龙胆中主要萜类化学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及生物活性

4.含挥发油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薄荷、莪术、艾叶和肉桂中主要萜类化学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

(八)皂苷类

1.特点和分类

皂苷的分类

2.皂苷的理化性质

(1)皂苷的性状、溶解性、发泡性和溶血性

(2)皂苷的水解反应和显色反应

3.含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4.含甾体皂苷类化合物

麦冬和知母中主要甾体皂苷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及质量控制成分

(九)强心苷

1.特点和分类

(1)强心苷苷元部分的结构分类及特征

(2)强心苷苷元与糖的连接方式

2.强心苷的理化性质

强心苷的溶解性、显色反应和水解反应

3.含强心苷的常用中药

(1)香加皮和罗布麻叶中强心苷类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及毒性表现

(2)上述中药在《中国药典》中的质量控制成分

(十)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

1.含胆汁酸类成分的常用动物药

(1)胆汁酸类成分的化学结构特点

(2)牛黄和熊胆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

2.含强心苷元成分的常用动物药

蟾酥的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成分

3.含其他成分的常用动物药

麝香和水蛭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十一)其他成分

1.有机酸

(1)桂皮酸类衍生物的化学结构特点

(2)金银花、当归和丹参中有机酚酸的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

(3)马兜铃酸的化学结构特点

(4)马兜铃的主要化学成分与毒性

2.鞣质

(1)鞣质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2)鞣质的理化性质

(3)除去鞣质的主要方法

(4)五倍子主要化学成分

3.蜕皮激素

(1)蜕皮激素的结构特点

(2)牛膝的主要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

1.炮制的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2)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3)增强药物疗效

(4)便于调剂和制剂

2.炮制与药物成分

(1)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成分的影响

(2)炮制对含苷类药物成分的影响

(3)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成分的影响

3.炮制常用辅料及作用

(1)酒、醋、盐水、姜汁、蜂蜜、油等辅料及作用

(2)麦麸、河砂、米、土、滑石粉、蛤粉等辅料及作用

4.常用饮片的质量控制

(1)净度、片型、色泽、气味的要求

(2)检查

(3)含量测定

(4)限量标准

(三)常用饮片炮制方法及作用

1.炒法

(1)炒黄:牛蒡子、芥子、王不留行、莱菔子、苍耳子的炮制方法与作用

(2)炒焦:山楂、栀子的炮制方法与作用

(3)炒炭:大蓟、蒲黄、荆芥的炮制方法与作用

(4)麸炒:枳壳、苍术的炮制方法与作用

(6)土炒:白术、山药的炮制方法与作用

(7)砂炒:马钱子、骨碎补、鳖甲、鸡内金的炮制方法与作用

(8)滑石粉炒:水蛭的炮制方法与作用

(9)蛤粉炒:阿胶的炮制方法与作用

2.炙法

(2)醋炙:甘遂、延胡索、乳香、香附、柴胡的炮制方法与作用

(3)盐炙:杜仲、黄柏、泽泻、车前子的炮制方法与作用

(4)姜炙:厚朴、竹茹的炮制方法与作用

(5)蜜炙:黄苗、甘草、麻黄、枇杷叶、马兜铃的炮制方法与作用


中药师年度工作总结 中药药师的工作总结篇三

导语:当前,中西药物合用在临床上越来越多,然而,中西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复杂,有些药物合用后非但不能产生好的疗效,反而会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导致严重后果。根据有关病例及研究资料,以下中西医药物不宜合用。

1.中药石膏、海螵蛸、石决明、龙齿、龙骨、牡蛎、瓦楞子、蛤壳、明矾、闫然铜、代赭石、赤石脂、钟乳石等组成的汤剂及中成药如牛黄解毒片、牛黄解毒丸、牛黄上清丸、龙牡壮骨冲剂、女金丹、朱砂安神丸、桔红丸、追风丸、复方五味子片、当归浸膏等,因含有二价以上的金属阳离子,可能与西药四环素类抗生素及异烟肼在胃液作用下,形成络合物,不易被人体吸收,所以不宜配伍应用。

2.含有鞣质的中草药,如大黄、地榆、山茱萸、石榴皮、五倍子、诃子及中成药四季青片、感冒宁等,不宜与多种抗生素如羟氨苄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族、氯霉素、新霉素、林可霉素及黄连素同服。因鞣质为一类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与上述西药生成盐酸沉淀物,使之难以吸收,影响疗效。

3.朱砂(hg2+)及含朱砂的中成药如健脑补肾丸、朱砂安神丸、人丹、七珍丹、紫雪丹、七厘散、冠心苏合丸、苏合香丸等,不宜与还原性强的西药如硫酸亚铁、亚硝酸盐类、碘化钾、碘化钠、溴化钾、溴化钠等同服,以免生成有毒的溴化汞或碘化汞等化合物,对机体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某些含雄黄的中成药,如六神丸、牛黄解毒丸、安宫牛黄丸等,也不宜与亚铁盐、亚硝酸盐同服,因为雄黄中的硫化砷可生成可溶性的硫化砷酸盐而增加毒性,降低疗效,对消化道粘膜有损害作用。

4.含有机酸的中药如乌梅、山楂、山茱萸、五味子等药物的方剂,中成药,与磷酸氢钠、胃舒平、氨茶碱等碱性较强的西药合用,能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两者药疗均受影响;与磺胺药合用,能加重对肾脏的损害。阿斯匹林、异丁苯丙酸等与煅牡蛎、煅龙骨、硼砂等碱性较强的中药及以其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合用,也会发生中和反应,而使两者作用都受影响。

5.中药丹参及含丹参的中成药,不宜与阿托品合用,因阿托品为阻断m-胆碱受体的抗胆碱药,具有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而使心率加速。两药合用,丹参所具有的降低血压的效应,能被阿托品阻断,从而降低丹参的药效。丹参也不宜与雄性激素类药物合用,如甲基睾丸素、丙酸睾丸素等,因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丹参酮具有拮抗雄性激素的作用,因此,它与雄性激素的配伍,可降低雄性激素的活性。

6.中药鹿茸、甘草及其制剂如复方甘草合剂、复方甘草片、参茸片等,因具糖皮质激素样作用,与西药降糖药如降糖灵、d-860、优降糖、胰岛素等合用,可使血糖升高,降低降血糖类药物的功效。甘草与西药强心或合用,可致血钾降低诱发强心甙合用,可致血钾降低诱发强心甙中毒;苦杏仁含苦杏仁甙分解后产生氢氰酸、若与麻醉剂、安定等合用,可抑制呼吸中枢,并损害肝肾功能。

中药师年度工作总结 中药药师的工作总结篇四

导语:皮类中药是来源于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主要是双子叶)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部分的药材。它由外向内依次为周皮、皮层、初生和次生韧皮部等。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内容吧。

一、性状鉴别:形状,外表面,内表面,折断面,气味。

1、形状 由粗大老树上剥的皮大多粗大而厚,呈长条状或板片状;枝皮呈细条状或卷筒状;根皮多呈短片状或短小筒状。

平坦:皮片呈板片状,较平整,如杜仲,黄柏。

弯曲:皮片多向内弯曲(枝干,小茎干的皮),按弯曲的程度分为:

(2)槽状或半管状:皮片向内弯曲呈半圆形。企边桂

(3)管状或筒状:皮片向内弯曲至两侧接近成管状。牡丹皮

(4)单卷曲:皮片向一面卷曲,以至两侧重叠。肉桂

(5)双卷筒状:皮两侧各自向内卷成筒状。厚朴

2、外表面:多为灰黑色、灰褐色、棕褐色或棕黄色。有的树干皮外表面常有斑片状的地衣、苔藓等附生。有的有落皮层和裂纹,多数上可见到皮孔。皮孔的形状、颜色、分布的密度是鉴别皮类药材的特征之一。合欢皮皮孔呈红棕色,椭圆形;牡丹皮皮孔灰褐色,横长略凹陷;杜仲的皮孔斜方形。少数外表有刺(红毛五加皮)或钉状物(海桐皮)。部分皮类除去木栓层较光滑,黄柏,桑白皮。

3、内表面:多数有不同的颜色,一般较平滑,少显网状皱纹或网状纹理。秦皮,椿皮。 颜色不同:肉桂——红棕;杜仲——紫褐;黄柏——黄色。含油皮类: 刻划出现油痕。肉桂,厚朴。

4、折断面:平坦:富有薄壁组织而无纤维或石细胞,牡丹皮。

颗粒状:富有石细胞群。肉桂。

纤维状:富有纤维,出现纤维状,刺状物突出。桑白皮;合欢皮。

层状:组织构造中的纤维束和薄壁组织间隔排列。折时形成明显

片状:黄柏。

折断时有胶质丝状物相连——杜仲。

折断时有粉尘出现——含多淀粉——白鲜皮。

5、气味:与皮中所含成分有密切关系,是鉴别重点之一。

香加皮外形相似。前者特殊香气,味苦而有刺激感。后者气弱。

肉桂,桂皮外形相似。前者味甜而微辛。后者味辣而凉。

1、周皮:包括木栓层、木栓形成层与栓内层三部分。木栓层细胞多整齐的排列成行,细胞呈扁平形,切向延长,栓化或木化。木栓形成层细胞常为扁平而薄壁的细胞;栓内层存在径向排列成行,细胞壁不栓化,少数含叶绿体而显绿色。杜仲木栓细胞内壁特厚,肉桂的最内层木栓细胞的.外壁特厚。

2、皮层:细胞大多是薄壁性的,靠近周皮部分常分化成厚角组织。另外可见到纤维、石细胞和各种分泌组织及草酸钙晶体。

3、韧皮部:包括韧皮部束和射线两部分。射线又分为髓射线和韧皮射线:髓射线较长,弯曲,外侧呈宽喇叭口状;韧皮射线较短,细胞中有时含草酸钙结晶。粉末应注意观察各种细胞的形状、长度、宽度,细胞壁的性质,草酸钙结晶有无等。

1、牡丹皮 毛茛科牡丹的干燥根皮。药材呈筒状或半筒状;外表有多数横长皮孔及细根痕,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常见发亮的结晶(丹皮酚);断面较平坦,粉性,灰白色到粉红色。草酸钙簇晶多,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含有数个簇晶。

成分:酚类化合物(牡丹酚),萜类化合物(芍药苷),挥发油2、厚朴 木兰科厚朴、凹叶厚朴的干皮、枝皮、根皮。干皮要发汗处理。

皮厚,划之显油痕。断面外部颗粒性,内部富油性,纤维性,亮银星(厚朴酚、和厚朴酚)。

粉末石细胞众多,不规则分枝。纤维壁甚厚,含黄棕色油状物;较少草酸钙方晶和棱晶。主含挥发油。厚朴酚、和厚朴酚抗菌。

3、肉桂 樟科植物肉桂树皮。企边桂:(优)呈槽状,肉红棕色,平滑,指甲刻划可现油痕。石细胞(三面增厚,马蹄形),单个油细胞,类圆形,含黄色物;草酸钙针晶细小,散在于射线细胞中,多而明显;木栓细胞多角形,含红棕色物质。主含挥发油。桂皮醛是肉桂镇静、镇痛、解热作用的有效成分。

氯仿提取液2滴载玻片上,待干+10%盐酸苯肼液1滴,另盖玻片镜见——桂皮醛苯腙的杆状结晶。

(显微化学反应)

4、杜仲 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断面具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胶丝相联。嚼之有胶状感。

5、黄柏 芸香科植物黄皮树的干燥树皮。断面深黄色,纤维性强,粘液性强,唾液染成黄色。含草酸钙方晶;粘液细胞随处可见。皮层鲜黄色石细胞大多分枝状;纤维束切向排列呈断续的层带(称硬韧带),纤维及晶纤维多,鲜黄。主要成分小檗碱。

6、关黄柏 芸香科植物黄檗的干燥树皮。断面鲜黄色或黄绿色,纤维性弱。粘液性差。粉末纤维鲜黄色常成束,周围有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石细胞鲜黄色。

7、五加皮 五加科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气微香,味微辣而苦。

8、秦皮 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白蜡树、尖叶白蜡树、宿柱白蜡树的枝皮或干皮。水浸液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

9、香加皮 萝藦科杠柳的干燥根皮。有浓郁的香气,味苦,稍有麻舌感。

中药师年度工作总结 中药药师的工作总结篇五

2017年至今到药店工作期间,始终坚持工作质量第一,服务质量第一的原则。工作中,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加强对药品质量的控制把关,严防假、冒、伪、劣药品进入药品流通环节。同时,认真遵守单位药品管理制度及劳动纪律,在中药处方审核、调配过程中,严格执行中药配伍禁忌的规定,不放过不合格处方,对有疑问的中药处方,需要医师重新签名或修改后方才调配药品,保证病人用药安全。

多年来,工作学术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较多的工作经验,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技能,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近五年来,未出现差错事故,为群众提供了快捷、准确、优良的药学服务。通过近几年的刻苦努力,个人在专业技术等方面已具备中药师任职资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刻苦学习,创新开展工作,力争把专业技术水平再提高,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中药师年度工作总结 中药药师的工作总结篇六

可以考,只要你能报考并且参考执业中(西)药师其中一类,可以报考另外一种。没有任何限制,不过需要按照新考生的流程重新报考审核。

如果要考双证,需要重复报考药事管理与法规吗?

需要,执业中药师、执业西药师是两个不同的药师证,必须完全通过四科。

执业中药师和执业西药师那个好一点?

本质上没太大区别,很多人觉得西药师难考、中药师好考。根据国家对药店的要求,每个药店必须配备一个中药师证的、可以不拥有西药师证。但如果只有西药师,则必须配备中药师证人。

执业药师拿双证有什么好处?

其实对比来说并没有太大实质性的用处,只是学的更多一点,特别是医药行业工作,很多时候是需要你实实在在的本事。

考过双证之后需要额外继续教育吗?

执业类别分药学类、中药学类、药学与中药学类。持有专业类别为药学类、中药学类《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药师资格证书》的人员,可申请办理《执业药师注册证》(药学与中药学类)。属于再次注册的,须每年完成继续教育必修、选修、自修内容15学分。

所以说,你们是觉得执业西药师值钱还是执业中药师值钱呢?

中药师年度工作总结 中药药师的工作总结篇七

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尤其对容易混淆的东西要下更大工夫搞清楚,基础要牢固,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执业药师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谓发表药。

本类药物大多气味芳香,具有辛味,性质轻宣疏散,主归肺、膀胱经,其作用趋向以升浮为主。

本类药物偏行肌表,使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具有发散解表作用,主要用于感受外邪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证。部分解表药还兼有宣肺利水、平喘、胜湿止痛、透疹等作用,可用于水肿、咳喘、风湿痹痛、疹发不畅等证。

由于表证有风寒和风热两种不同性质,故本类药物根据其性能特点的不同,相应分为发散风寒药和发散风热药两类。

使用解表药时,除针对外感风寒、风热表邪的不 同,相应选择长于发散风寒或风热的`药物外,还必须根据患者体质的不同和四时气候变化,进行适当配伍。

若虚人外感,正虚邪实者,当分别与补气、助阳、滋阴、 养血等补养药配伍同用,以扶正袪邪。暑多夹湿,秋多兼燥,又当配伍袪暑化湿、润燥等药。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常配伍清热解毒药。针对表证常见咳喘痰多,或 气滞胀闷、呕恶等症,可与祛痰、止咳、平喘药或行气和中药同用。

使用解表药时尚应注意,对发汗力较强的解表 药,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伤阳耗气,损及津液。对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疮疡日久、淋病、失血者,虽有表证,也应慎用。

并要注意因时、因地适当增 减用量,如春夏腠理疏松,用量宜轻;冬季腠理致密,用量宜重;北方严寒地区,用量宜重;南方炎热地区,用量宜轻。发散风寒药之汤剂还宜饭后热服,药后温覆 其体,可助散寒解表之力。

此外,本品多为辛散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

中药师年度工作总结 中药药师的工作总结篇八

下面是小编精选出来的2016年执业药师《中药学》部分复习讲义,请同学们加强记忆。

【大纲要求】

1、历代本草代表作的作者、成书年代、学术价值。

重点:(1)作者 (2)成书年代 (3)学术价值

考什么?——各论比例高,功能主治。

如何讲?——突出重点,引导学习。

如何学?——抓住重点,博闻强记。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中药的认识和应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其品种繁多,发展至今已达12800余种。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中华本草》 、作者、药物数量、成书年代、学术贡献。

1.《神农本草经》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各论载药365种,以上、中、下三品分类。

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为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著,南北朝,载药730种。

在《本经》基础上,补充了大量药物采收、鉴别、炮制、制剂、“诸病通用药”、“服药食忌”等。

系统、全面地整理补充了《本经》内容,反映了魏晋南北朝的主要药学成就,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3.《新修本草》

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时期唐代的本草代表作。书成于公元659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比欧洲纽伦堡药典《科德药方书》早887年。

以《本草经集注》为祖本,继承并多有创新,新增药物120种,共850种;书中除本草正文外,还增加了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

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时期宋代的本草代表作。唐慎微,在《嘉祐本草》、《图经本草》的基础上,广泛采集医家常用和民间习用的验方单方,又从经史百家文献中整理出大量有关医药学资料编写此书。

书稿初成于公元1082年,定稿于公元1108年以前。全书共30卷,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

5.《本草纲目》

公元1578年,共五十二卷,卷首附图1100余幅,载药1892种。

自然属性,分为十六部,六十类,不分三品。

该书不仅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将本草学的发展提高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而且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思考:为何称为“纲目”。

6.《本草纲目拾遗》 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作者:赵学敏。

总结了16~18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而且还保存了大量今已散佚的方药书籍的部分内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

7.《中华本草》

当代本草代表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南京中医药大学总编审。全书共34卷。前30卷为中药,8980种。

后4卷为民族药专卷,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

全面总结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传统药学成就,集中反映20世纪中药学科发展的综合性本草药物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发挥作用,是因其各具独特的性能,前人也称之为偏性。也就是说,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等。

中药的性能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

【大纲要求】

第二部分: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与无毒等内容及应用。

3.指导意义 要点: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四)升降浮沉!

4.影响因素 要点:升降浮沉转化的条件

2.表述方法 要点:归经的表述方法

3.指导意义 要点:归经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1.特性 要点:“毒”的特性

2.确定依据 要点:确定中药有毒无毒的依据

3.影响因素 要点:影响中药有毒与无毒的主要因素;

4.不良反应的原因 要点: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

5.使用注意 要点:使用有毒中药的注意事项

何谓中药性能?又称药性,即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与特征的高度概括。

何谓药性理论?即有关药性的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中药的性能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

本文点评

  • 枫叶诗行
    2023-08-27
    作为一名退休人员,我对中药学一直有一定的兴趣。这份复习讲义的内容充实且清晰,对中药的认识和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感谢小编的整理与分享,让我在退休生活中能够继续学习中药知识!
  • 闲庭小说
    2023-08-27
    作为一名企业经理,我对中药学的了解对我日常工作中的健康管理非常有帮助。这份复习讲义的内容非常详细,对中草药的来源、采制和应用做了很好的介绍。感谢小编的精心整理与分享!
  • 雪山飞狐
    2023-08-27
    我是一名家庭主妇,平时喜欢研究中药的使用方法。这篇关于皮类中药的文章对我来说非常有帮助,通过了解药材的形态特征,我可以更好地辨别和使用药材,保护家人的健康。希望作者能够继续分享更多与家庭健康相关的知识。
  • 独立思考者
    2023-08-27
    作为一名学生,我对中药学的学习非常感兴趣。这份复习讲义的精选内容非常全面,包含了不同本草著作的重要信息和学术贡献。通过学习这些,我对中药的认识更加深入了。感谢小编的整理与分享!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