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规划书(热门20篇)

时间:2023-11-10 15:03:42 作者:GZ才子 美丽乡村规划书(热门20篇)

规划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安排生活和工作,确保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接下来是一些制定规划计划时常见的误区和解决办法,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观看了《》。里面主要讲了一些交通安全和一些错误的做法,还有两个同学在上面答题呢。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存在许多安全隐患的问题。比如:不走人行横道、横跨马路、在路边玩球、横跨马路护栏、在公路上玩耍等等。

除了这些,我还知道,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听警-察叔叔的指挥,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不能吸食毒品。当然,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安全知识。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应该不横穿马路,不在路边玩球,不闯红灯,不能看到有人撞车不管不问,不在马路上打闹,听指挥信号。如果世界上的人都遵守交通规则,就会避免很多交通事故的发生,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失去亲人了。我希望世界上的人都遵守交通规则。

为了让我们更加了解交通安全知识,今天学校大队伍组织全校师生观看了《交通安全知识》视频。

这个视频用动画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交通安全知识,告诉了我们日常交通安全中,哪些是做得对的,哪些是做得不对的,先来说说对的吧: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没有斑马线要走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前方红灯时,应该停下来,等绿灯亮时再前行;以下的做法就不对:在马路上踢球、滑冰,在马路中间闲聊、随意横穿马路、追赶汽车等等……这些对我们小朋友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我想,只要人们都遵守交通规则,就会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能重来,我们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四个富有”城市,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要求,现就2017年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提出如下安排意见: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四个富有”城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规划先行、彰显特色,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逐步提升,统筹联动、立体推进”的原则,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与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结合起来、与实施精准扶贫脱贫结合起来,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由“以点为主”向“由点到面”战略转换,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协调推进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十三五”时期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从今年开始,用两年左右时间全面推进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加快推进中心村建设,到2020年,力争80%的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广泛开展自然村环境整治,到2020年,力争90%以上村庄脏乱差得到有效治理。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我市的主要目标是:市辖区中心村建设、自然村环境整治在2018年前完成省规定的目标任务,枞阳县中心村建设、自然村环境整治在2019年前完成;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与省同步完成。

2017年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是:聚焦水电路,整治脏乱差,全面推进美丽乡镇建设,整治建设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16个;加快推进中心村建设,建成省级中心村25个、市县级中心村18个;扎实开展整县推进试点,广泛开展自然村环境整治,确保城乡环境明显改善,打造铜陵美丽乡村新亮点。

(一)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根据全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顺应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完善,进一步优化中心村布点规划,确保布点建设的中心村成为未来农村人口的永久居住点。统筹考虑乡村布局、地形走势、山河水系、历史文化、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等因素,修编乡镇建设规划,编制中心村建设规划,确保符合实际、顺应民意、彰显特色。

(二)围绕“两治理一加强”,开展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

1.治脏。整治乡镇建成区道路、背街小巷、镇村结合部、集贸市场、河塘沟渠、居民小区、公园广场、公共厕所、建筑工地和学校周边等区域环境卫生,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2.治乱。治理乱搭乱建,严格按规划规范建房审批,加强违法建设整治,依法拆除违法搭建。治理乱停乱放,完善交通标识、导行设施和停车场地,纠正不文明交通行为。治理乱摆乱占,纠正占道摆摊、店外经营现象,清理、规范建筑材料堆场、煤矸石场、废品收购站等。治理乱拉乱挂,整治主次干道杆线,规范店招广告、过街横幅。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提升乡镇建成区通达水平,结合实施县乡公路畅通工程,贯通主干道,修缮破损路,整治低洼路,完善路灯、信号灯等交通安全设施,形成安全、畅通的路网。合理规划新建或改造集贸市场。鼓励开发建设居民小区,满足群众进镇居住需求,提升乡镇品味。因地制宜改造或修建居民文化健身场所,可独立占地,也可与街心绿地、公共建筑、学校体育设施相结合。提升绿化水平,重点强化道路沿线、城镇出入口、空置地块等主要节点绿化,以乡土树种为主,植绿见绿,见缝插绿,大幅增加乡镇绿量。

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在"两治理一加强"的基础上,开展生活污水处理、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环境景观综合整治,塑造乡镇特色风貌。

(三)落实十项重点任务,加快推进省级中心村建设。

1.垃圾处理。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交通便利且转运距离较近的村庄,生活垃圾可按照"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市县处理"的方式收运处理;其他村庄的生活垃圾可通过"户集、村收、乡镇处理"等适当方式,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技术就近处理。

2.安全饮水工程。结合"十三五"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打造"安全、卫生、清洁、便利"的用水环境,扩大农村自来水使用覆盖面。

3.卫生改厕。加快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或改造步伐,消除农村露天粪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80%以上。

4.房前屋后环境整治。梳理规范电力、通信等各种线路杆线,有序堆放杂物,实现村庄内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

5.道路畅通。结合实施乡村道路畅通工程,以多种方式实现村内主干道硬化,满足基本出行要求。

6.污水处理。以分散处理为主,通过分户式、联户式的办法,采用整体式粪池、三格式粪池等简易处理技术,就地生态治理。有条件和实际需求的地方,采用经济有效、简便易行、工艺可靠的无动力、微动力处理技术进行集中处理,靠近城镇污水集中收集系统的村庄可接入城镇系统集中处理。

7.沟塘清淤。整治疏浚河道沟塘,加强桥涵配套,实现水系畅通、水体清澈。

8.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因地制宜、资源整合、简易适用的要求,鼓励职能部门完善提升公共服务设施,统筹改造或建设农村便民示范社区。

9.村庄绿化。开展村庄道路、水体沿岸和庭院绿化,以乔木、乡土树种为主,灌木为辅,慎用草坪,倡导自然式种植,推广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花园、小茶园等,提升村庄生态环境。

10.村庄亮化。在村庄主干道和公共活动区域,利用院墙、已有线杆等多种方式安装简易路灯,进行适度亮化。

市、县级中心村要重点落实垃圾处理、安全饮水工程、卫生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道路畅通5项建设任务。

(四)坚持"三个突出",广泛开展自然村环境整治。

以干净整洁为目标,以清理垃圾杂物、清理乱堆乱放为重点,广泛开展自然村整治,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1.突出垃圾清理。清理村庄陈年存量垃圾,做到村庄无暴露垃圾;建立完善村级清扫保洁和垃圾转运长效运营体系,做到村内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2.突出四乱治理。对房前屋后乱堆、乱放、乱拉、乱挂等现象进行集中整治,建立长效机制。

3.突出沿线沿边整治。大力开展村庄公路沿线和湖泊周边、景区周边的环境整治,做到路平、水清、村美,扮靓景区环境,彰显田园风光。

(一)省级、市县级中心村建设。市美丽乡村办牵头负责全市省级中心村、市县级中心村建设工作,相关部门参加,指导县区按照标准要求开展建设整治工作。力争11月底前基本完成建设整治任务。

(二)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市住建委牵头负责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工作,相关部门参加,指导县区按照"两治理一加强"的工作标准,开展整治建设。力争11月底前基本完成建设整治任务。

(三)自然村环境整治。市城市管理局牵头负责自然村整治工作,相关部门参加,指导县区按照整治目标和整治重点开展工作。力争三年完成全市所有自然村整治任务,年内实现农村环境显著提升。市美丽乡村办、市住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围绕今年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落实资金保障,加强督查考核,建立长效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区)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抓手,按照"市指导、县区组织、乡镇主抓、村实施"的责任体系,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任务,形成工作合力。县(区)政府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主体,要实行县(区)委书记负责制,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二)强化要素保障。市、县财政要增加对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支持。2016年全市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主要包括省级专项资金、对上争取资金、市级专项资金、县区配套资金和社会资本。省、市级专项资金实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相关部门和县区要超前谋划,重点围绕农村水电路修建、垃圾污水处理等编制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三)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坚持把尊重群众意愿贯穿始终,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切实发挥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乡镇社居委等自治组织作用,建立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机制,推行自选、自建、自管、自用的农村建设管理机制,完善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引导农民筹资筹劳,依靠群众力量建设美丽家园。

(四)强化督查考核。各牵头单位要结合自身职责,围绕省(市、县)级中心村建设、建成区整治建设、自然村环境整治,落实日常督查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调度、加强指导督促、严格问责问效,确保工作落到实处。要严格目标考核管理,加大督查检查、绩效评价、考核评比和奖优罚劣力度,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安排省、市级专项资金的重要依据。

(五)加强宣传引导。新闻宣传部门和各责任单位要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宣传力度,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载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宣传,营造群众拥护、社会关注的浓厚氛围。要及时宣传报道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工作动态和典型经验,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农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

美丽乡村规划实习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100字)。

在大学期间,我有幸参与了美丽乡村规划实习,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乡村规划这一领域。通过实地考察和与当地民众的交流,我对美丽乡村规划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这个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使我得到了难得的成长机会。

第二段:实习任务(200字)。

实习的第一个任务是实地考察当地的乡村环境,并与乡村居民交流他们对美丽乡村的期望和建议。通过这些交流,我了解到乡村居民对于乡村的环境质量和居住条件有着很高的期望,希望能够改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第二个任务是收集各种相关数据,并帮助编制乡村规划方案。在这个任务中,我学到了很多规划编制的技巧和方法。

第三段:实习成果(300字)。

通过实习,我参与了编制了一份乡村规划方案,并与团队成员进行了多次讨论和修改。最终的规划方案综合了乡村居民的期望和专业规划的要求,为乡村的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此外,我们还成功争取到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为规划方案的实施提供了保障。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这次实习让我深刻认识到美丽乡村规划对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一个美丽的乡村不仅能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规划乡村并不仅仅是设计美化环境,还需要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乡村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当地资源和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可行的规划措施。此外,与当地居民的紧密配合和投入也是乡村规划成功的关键。

第五段:对未来的展望(300字)。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乡村规划这一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定将来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我相信,随着乡村地区的快速发展,乡村规划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我希望将来能够在这一领域做出一些贡献,为乡村的美丽与发展努力奋斗。同时,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乡村居民提供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和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总结(100字)。

通过美丽乡村规划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也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和应变能力。通过实地调研和与乡村居民的交流,我深刻认识到乡村规划对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我对乡村规划这一领域充满了热情,并期待未来能为乡村美丽与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美丽乡村总体规划

为确保我村的村容村貌美化、净化,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质量,使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推动新农村建设,经村委会研究,特制订以下工作计划。

一、村委会为加强对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工作的领导,成立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和环境卫生专业队伍,做到村领导重视,落实任务责任到人。

二、保护生态环境,增强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意识,人人树立“爱我王曲、美化王曲、从我做起”的新风尚。

三、家户一日一小扫,一月一大扫,一季一整治。保持房前屋后及庭院干净整洁,无阴沟积水,无污泥恶臭,街道两旁不乱堆乱放;厕所清洁卫生,各种设施完善。日常生活垃圾统一倒入垃圾池内集中拉运,确保池内经常无垃圾。

四、有环卫保洁队伍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做到制度完备,运行规范,监督到位,环卫保洁人员待遇落实到位。

五、全村大街小巷两旁不准堆放杂物、乱贴乱画、违章乱搭乱建、车辆乱停乱放等现象。

六、落实卫生管理责任制,卫生管理专职人员要规划区域、地段,按规定认真地做本区域内主要街道、公路、河道等公共场所垃圾清扫工作。

七、保持公厕清洁卫生,室内光线明亮、空气流通、实行专人打扫、专人管理。

八、村干道、主要街巷及住宅房前屋后道路保持整洁、畅通、无杂草、无垃圾、排污管道无阻塞。不准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确保公共场所无卫生死角。

九、保持村内无污染源,乡村企业、家庭养殖户、家庭作坊三废排放达标。

十、检查评比:由村环境卫生整治领导组每月组织评比,每月一小评,每季一大评,年终一总评,检查结果按监督考核办法奖惩兑现。

美丽乡村总体规划

为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围绕株洲市"一廊十镇百村"美丽乡村示范工程总体安排部署,以提升农村环境面貌和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核心,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和环境整治的"升级版",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五美"乡村格局,打造村村宜居宜业、户户文明和谐、人人共建共享的农民幸福家园。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区级加强支持和指导,以白关镇为责任主体整体谋划,以村为实施主体具体推进,充分发挥各部门协调联动作用,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通过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靠村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建美丽家园。

(二)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强化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建设。按照统一规划、试点先行、量力而为、分批实施的思路,巩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以白关镇示范片区为核心,以京关大道、云芷路、渌芷路沿线为轴线,以20个美丽乡村创建村为载体,形成"多点布局、串点成线、联点成片"的美丽乡村空间布局。

(三)因地制宜,分类创建。坚持点面结合、远近结合、难易结合,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重点突破。不搞大拆大建,依托乡村现有的产业优势、人文资源、生态景观,分类推进建设一批示范村、重点村、特色村。

(四)统筹兼顾,彰显特色。围绕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统筹抓好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环境整治、民风淳化、历史遗存与文化保护开发等各项建设。坚持生态优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突出乡村特色,保持田园风貌,彰显地域文化风格,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对正在创建的一批美丽乡村,按照新理念、新要求、新标准加快推进;

对仍未启动建设的一批乡村,20xx年全部启动前期工作。20xx-20xx年,完成省级示范村卦石村、市级重点村楠木山村、区级特色村东山村、白关村的示范创建,并于20xx年按照"布局美、环境美、产业美、生活美、风尚美"的要求,全面铺开其他16个村的创建(城市外延将覆盖的行政村不列为创建对象),力争通过3年的创建,到2020年80%的村庄基本达到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四、创建步骤。

1、创建条件及范围。根据市明确的创建条件,美丽乡村:城镇规划区外(现状行政村所辖绝大部分居住点位于城镇规划区外)的行政村,城市外延将覆盖的行政村不列为创建对象。主要集中于白关镇20个村。

2、提出创建申请。每年年初,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村选村定点专题走访和调研,对照要求确定当年分类创建村名单,组织白关镇和创建村认真填写《芦淞区美丽乡村分类创建申请表》,通过书面形式提出分类创建申请报告。

3、排定创建项目。各创建村对照创建标准,结合各村实际,邀请设计单位精心编制村庄规划,排定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任务,落实具体建设项目,明确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内容、投资金额、完成时间。具体建设项目的确定上,协调有农业项目的市、区各单位、各部门,对创建村进行项目倾斜。

4、抓好统筹协调。坚持"区主导、镇负责、村落实"的建设模式,按任务要求推进创建工作。20xx--2020年,每年4月前,由镇及各创建村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实行目标管理,根据工作方案,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督,促进创建村工作协调稳步推进。7月份,对创建村建设情况进行一次"半年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形成文字材料。12月底前,美丽乡村年度建设工作收尾,总结年度工作,接受省、市、区验收和考核。

五、建设内容。

(一)提升镇村建设品质,实现"布局美"。

1.发展示范乡镇。以市级美丽乡村示范镇----白关镇为核心,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按照"科学定位、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的原则,依托特色产业、区位优势、生态资源,培育成集服饰特色、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特色镇。加快完善水、电、路网及供气、通讯、排水、污水垃圾处理、居民休闲、旅游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和环卫管理一体化。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责任单位:白关镇政府,区城建局、区发改局、规划芦淞分局、环保芦淞分局、区财政局、区城管局、国土芦淞分局、区农村工作局、区商粮局、区经科信局、区文体旅局)。

2.优化村庄规划。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村庄整理的方式,引导和推动农村居民向集中居住点集聚。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旅游产业规划、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专业规划相衔接,合理区分生产生活区域,深入农户实地调查,充分征求意见,并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编制或科学优化村庄规划,实现功能布局合理、安全、宜居、美观、和谐,确保规划符合农村实际。(责任单位:白关镇政府、规划芦淞分局、国土芦淞分局、区发改局)。

3.加快中心村及"小微村落"建设。以村庄布点规划为依据,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要求,以农村社区化为方向,培育和新建中心村。依托土地整治、现代农庄群、服饰产业等项目的实施,着重打造3--5个中心村,做好示范、引领。推广"小微村落",以50-100户农户或者2-3个村民小组为单位,力争在每个省示范村创建2个以上示范"小微村落",以此为抓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渐次铺开,扩面提升。充分考虑融入文化因子,强化景观设计,突出民宅风貌,努力做到"一村一韵,一步一景,一户一策"。(责任单位:白关镇政府,区农村工作局、区城建局、规划芦淞分局、环保芦淞分局、区发改局、国土芦淞分局、区商粮局、区国投集团)。

(二)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实现"产业美"。

探索发展"四新经济",引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责任单位:白关镇政府、区农村工作局、区财政局、区发改局)。

5.繁荣乡村休闲游。依托京姚慢城开发,打造龙头产品、特色板块、特色线路。鼓励农户将住房改造为特色民舍、家庭旅馆,提供短住、长住等灵活方式,重点培育华亿庄园、汉唐周庄等农业休闲示范园。沿京关大道、云芷线、芷渌路三线,呈"u"字型规划布局18个现代农庄群,打造"三线十八庄""一庄一特色"、"庄庄有情怀"(责任单位:白关镇政府、区农村工作局、国土芦淞分局、规划芦淞分局、区文体旅局)。

6.壮大集体经济。充分运用省、市、区扶持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支持引导各地开发集体资源、盘活集体资产、经营集体资本。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土地经营、实体带动、服务创收和资本运作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鼓励有条件的村成立土地合作社和现代公司组织,积极探索推进村企一体化建设。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通过土地整理、土地整治等新增的耕地可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到2020年,所有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实现村级经济从"等靠要"的输血角色向自我发展的造血角色转变。(责任单位:白关镇政府、区农村工作局、区财政局、国土芦淞分局、新芦淞集团)。

(三)打造生态宜居家园,实现"环境美"。

7.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同治行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卫生问题,完善城乡环境同治工作长效机制,加快环境卫生管理城乡一体化进程,突出抓好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加大畜禽粪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化肥农药、农村河沟污染整治工作力度,确保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覆盖率达100%。探索建立以村集体和群众为主的筹资方式,落实相应人员、职责、经费和制度,加强村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等工作。(责任单位:白关镇政府、区城建局、环保芦淞分局、区城管局、区卫计局、区农村工作局、区两型办)。

8.美化农村生态环境。禁止非法挖山、填水、砍树、改地等破坏生态的行为,实施山、水、林、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行综合治理、整体保护,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强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强化农村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河长制",有序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治理、山塘清淤和路旁、村旁、宅旁沟渠净化工作。以绿色通道、绿色村庄(社区)等创建为抓手,加快城乡绿化步伐,发动和引导群众参与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来。(责任单位:白关镇政府、区农村工作局、区城管局、芦淞环保分局、区两型办、区发改局)。

(四)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实现"生活美"。

9.构建便捷交通网络。加快京关大道、云芷路提质改造工程,有效改善沿线村庄的交通区位。加快村组道路提质改造建设,稳步推进乡村主干道改造,支持农户硬化通户便道,互联互通,全面完成计划村内道路硬化。鼓励铺设标准化沥青路面,建设特色旅游步行小道,逐步规范设置道路安全设施、交通标志,利用道路周边、空余场地,科学规划公共停车场(泊位)。(责任单位:白关镇政府、区城建局、区财政局)。

10.完善生活服务设施。健全通信、广播、电视、电话、网络、邮政等公共通信设施,优化空间布局,规范管线走向、敷设方式等。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和农村自来水普及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大京自来水厂功能,积极推进水网并网,实现农村自来水入户率90%以上,水质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全面实施农村电网扩容增效,确保生产生活供电足量、平稳、安全。(责任单位:白关镇政府、区城建局、区农村工作局、区经科信局、区发改局、区国投公司)。

(五)强化乡风文明建设,实现"风尚美"。

11.保护和弘扬乡村文化。注重保护传统村落,挖掘和弘扬农村传统文化,修缮古桥、古道、古井、古塔、古庙、古祠堂等文化遗迹,弘扬传统民俗活动、民间技艺等特色民俗文化,利用乡村景观,留住美丽乡愁。大力弘扬传统道德观念,鼓励制定村规民约,传承良好家风。(责任单位:白关镇政府,区文体旅游局)。

12.培养文明乡村风气。利用村级文化教育场所,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全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和"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推动完善村规民约,收集整理家规家训,引导农村群众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融洽村社邻里关系,营造和谐社会氛围。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着力整治"人情风"等农村不良社会风气,引导广大群众参与文明餐桌、文明办酒、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活动,加大对农村黄赌毒、黑恶势力、邪教组织和宗教非法活动的打击力度,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责任单位:白关镇政府,区委宣传部、董家段公安分局、区民政局、区610办、区民宗办)。

13.健全村民自治机制。结合土地整治、村庄撤并,探索新型农村村民自治组织设置模式,努力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村民议事、村级财务管理等自治制度,加强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建设,依法保障农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加强农村平安创建和法治建设,积极开展"平安社区(村)"、"平安家庭"等创建活动,切实提升基层平安创建水平,有效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责任单位:白关镇政府,区委组织部、区综治办、区民政局)。

14.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引导卫生室、文化站、金融服务网点等向中心村布局。加快健全农村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关爱服务体系。统筹建设村综合服务中心,与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相结合,探索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展功能,实行"一站式"服务。(责任单位:白关镇政府、区卫计局、区文体旅局、区民政局、区人社局、区政务服务中心、区教育局)。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区主导、镇负责、村实施"的方式,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各联系办好一个美丽乡村示范村、重点村、特色村,切实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区农村工作局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指导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国土芦淞分局落实有关政策,在建设用地指标安排上向美丽乡村项目倾斜。区发改局优先支持美丽乡村创建村的项目建设。规划芦淞分局加强对乡村规划的指导和监督。区城建局、区经科信局等部门加大对美丽乡村村庄路网、电网、宽带网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环保芦淞分局、区城管局等部门组织落实好美丽乡村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措施。区财政局、区文体旅局、区商粮局等部门加大对美丽乡村产业发展的培育与扶持力度,指导美丽乡村加强建后运营管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区民政局、区教育局、区卫计局、区人社局等部门加强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和社会保障的支持。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民政局等部门加强对乡村自治、乡村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

(二)构建众投模式。美丽乡村建设坚持"政府主导、示范带动、以奖代补、群众参与、整合资金"的投入模式,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区财政安排相应专项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后盾单位加强对口帮扶力度,整合区直各部门力量,调动各方资源,运用市场运作的办法,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

(三)健全推进机制。建立"区主导、镇负责、村实施"三级联动的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机制,充分调动农村居民建设美丽家园的积极性。根据市级规划和标准,制定实施计划,铺排落实建设项目,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白关镇具体组织实施美丽乡村示范建设。各村要对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制定好村庄建设规划,逐项抓好建设项目落实,组织农民群众群策群力建设自己美好家园,重点抓好省级示范村、市级重点村的创建。

(四)强化考核评比。美丽乡村建设实行分类创建和考评,严格执行《芦淞区美丽乡村创建考核指标及计分办法》,落实美丽乡村建设"月督查、季复核、年验收"评价机制,对创建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同时,积极争取省级、市级美丽乡村获得授牌,并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奖励。

美丽乡村绿化规划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树立新农村文明形象,根据市通知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整治目标。

通过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提高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科学性,调动全社会力量治理农村环境卫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保持经常性,提升精细化、无缝隙管理水平,改善农村建设条件,为发展项目打下坚实的环境基础。

二、整治内容。

(一)规范垃圾处理。

建立健全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管理体系,彻底解决农村垃圾围村、围田、围河问题。

1、健全保洁组织。建立健全各村环境卫生管理机构,落实工作人员,负责环境卫生日常管理和村级保洁队伍建设,组织制定相关制度,实行常态化管理。

2、建立保洁队伍。挑选人心环卫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保洁员,明确各自工作责任范围、工作标准、工作时间。保洁员负责本村环境卫生清扫和各类垃圾的运输处理,做到日产日清。

3、配齐保洁工具。配备垃圾清运车,农户自备垃圾收集器具。

4、健全环卫设施。完善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实行集中收集,建成全面覆盖乡村的垃圾收集处理网络。

(二)整治环境卫生。

1、清运原有垃圾。按照归口管理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全面清理村内、村外、村庄交接处和公路两侧积存的垃圾,不留死角。

2、清理村内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定期粉刷道路两侧树木、建筑物,规范标语、广告,使公路、街巷症结通畅、环境美观。

3、清理生活污水。消除污水乱泼、溢流现象。

4、清理村内乱堆乱放的柴草,确定固定放置点,做到码放整齐、堆放有序,及时利用处理。

5、清理村内散落粪堆、肥堆,严格限制畜禽放养,积极引导圈养。

6、开展以绿治脏、以绿治乱活动,选择生长快、易管护的植物进行绿化,逐步提高村庄绿化美化水平。

(三)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建立和落实环卫清扫保洁机制,制定《卫生保洁管理制度》,建立农户“包门前卫生、包门前绿化、包门前秩序”的门前“三包”责任制等相关制度。

三、保障措施。

1、强化领导。成立了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调度。有专职干部负责此项工作,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目标不落空,不走样。

2、广泛宣传。通过广泛宣传,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来,创造人人动手、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3、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以制度约束言行,促进工作顺利开展,建立长效机制,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4、强化督导。镇爱卫活动领导小组严格按照标准对各科室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以此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范文

为扎实推进我县2020年美丽乡村暨示范村建设工作,经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组研究,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激发美丽乡村内生活力、凸显美丽乡村建设人文内涵,促进美丽乡村互通共享,为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提供基础保障。

二、目标任务。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推进的原则,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四大板块”(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治理)有机融合,扎实推进四项工作。

(一)全面完成2019年度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任务。对照省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标准,加快在建工程和环境整治进度,加速推进产业发展工程,提升乡风文明和村民自治水平,完善档案建设与管理,高质量完成2019年度15个省级中心村的建设任务,确保第三季度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和民生工程绩效评价。

(二)加快推进2020年度省级中心村建设。根据省委农工办《关于印发2020年度全省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名单的通知》和2020年省级民生工程任务安排,对照标准,因村施策,细化工作方案,科学推进2020年度10个省级中心村建设,确保年内完成整治类、工程类建设任务,并同步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和长效管护机制。

(三)全面完成2020年度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任务。在2019年创建示范村的基础上,对未完成省市验收的12个村,抓紧䃼差䃼缺,完成各项建设任务,确保上半年通过省市两级考评验收,成功创建8个示范村、4个重点示范村。

(四)着力提升美丽乡村暨示范村长效管护水平。全面开展已建美丽乡村中心村暨示范村的长效管护与运行“回头看”,建立健全监督和运行机制,落实保障职能和管护责任。将美丽乡村暨示范村的长效管护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六净一规范”、正威振风超市评比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等有机结合,以管促治、以管促新,以管促美。同时着力提升村内自治、德治和法治水平,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暨示范村建设的品位,使其真正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优质样板,乡村振兴的活力源泉。

三、方法步骤。

(一)合理规划(1月-3月底)。

1、宣传动员。各乡镇可采用会议、广播、标语、明白纸、流动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激发农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2、落实任务。按照推进在建、启动新建、管好建成的总体要求,各乡镇对照标准,梳理任务,逐项落实。

3、制定方案。按照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原则,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美丽乡村暨示范村建设工作方案,逐村细化具体实施步骤,明确建设内容、建设工艺、工作路径、工作保障、责任分解和时限安排等事宜。

(二)环境治理(1月-12月)。

1、集中整治(1月-3月)。结合“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开展村庄环境整治,阶段性开展新建中心村暨示范村环境整治工作,着力提升在建和建成中心村暨示范村环境状况。

2、持续实施(4月-12月)。建立健全乡村环境整治和长效管护机制,加强督导力度,确保常态化运行。

3、督查检查(6月下旬-12月中旬)。6月下旬对新建省级中心村环境整治进度和示范村创建验收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督查;12月中旬对新建美丽乡村中心村实施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

(三)工程建设(4月中旬-12月底)。

根据各村实施方案,梳理新建、在建和管护中心村工程类建设任务清单,明确项目和资金来源。示范村5月中旬应竣工各项建设工程,完成工程项目验收,组织项目决算审计。各中心村对县级下达新建项目,要尽快有序启动,确保11月份主体工程全面完工,专项资金项目完成报账。

(四)提升完善(4月-12月底)。

开展建设工作“回头看”,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问题进行整改完善。依据美丽乡村中心村和示范村档案建设要求,及时对内业资料进行整理保存,其中示范村档案应于5月底整理完成。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把美丽乡村暨示范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强化领导意识,主要领导要亲抓实抓、科学谋划、统筹推进。

(二)部门乡镇联动。美丽乡村暨示范村建设涉及基础设施、环保、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创建等方方面面,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要加强联动,协同发力,形成合力。

(三)持续保障投入。一是发挥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原则上每个新建省级中心村给予不低于150万元的专项资金补助。二是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继续整合部分涉农项目资金,优先支持美丽乡村暨示范村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工程建设。三是广开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社会资本、能人大户和优质客商支持建设、参与经营。

(四)保证建设标准。依据省级标准,省级中心村暨示范村要突出农户改厕、污水治理和基础设施配套等重点,抓好产业培育、乡风文明和长效管护等工程,确保无漏无误,软硬件达标。同时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防止贪大求洋等形象工程偏离建设标准。

(五)严格督查考核。一是继续将美丽乡村暨示范村建设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工作目标考评,进一步优化考评办法,注重工作实绩。二是加强经常性督查,继续把美丽乡村暨示范村建设纳入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督查内容,督查结果作为年终考评的主要评分依据。

(六)规范项目管理。一要加强项目工程质量监管。规范项目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强化“质量至上”意识,对工程项目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管,定期调度工程进度,对存在施工质量问题的及时责令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到位。要加大巡监力度,关键工序监理人员务必在施工现场,跟班作业,对施工技术不规范、建材质量不达标等问题,要及时纠正。二是加强项目资金监管。严格执行《县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等有关规定,严把进度关、程序关,严肃追究违规违纪责任。三是规范档案建设和管理。高标准整理综合档案,严格档案管理程序,确保档案资料记录详细、真实、准确。

美丽乡村规划实习心得体会

美丽乡村规划实习是培养大学生对农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能力,以及了解与参与基层工作的重要机会。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有幸参与了一项美丽乡村规划的实习项目。通过与当地政府合作并与农民交流,我深入了解了乡村规划的重要性,并获得了实践中的宝贵经验。

第二段:介绍实习所在的乡村及其现状。

我参与的乡村实习位于长江中游的一个小村庄,那里的农民以种植水稻和果树为主。然而,由于乡村规划缺失和农村发展的不平衡,这个村庄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道路狭窄拥堵、环境污染、村民收入低等等。以上这些问题进一步凸显出美丽乡村规划的迫切性。

第三段:介绍实习过程和主要工作内容。

在实习期间,我与一位导师一起工作,主要负责调查和分析该乡村的现状,并从中分析出问题所在。我们采访了当地农民,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我们还对乡村的地理环境进行了调研,对土地利用状况和道路交通状况进行了评估。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改善乡村的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四段:总结实习收获和体会。

通过实习,我深刻认识到美丽乡村规划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够改善农村环境,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在与农民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他们对待土地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感情,这也进一步激发了我为乡村建设做出贡献的愿望。同时,通过实习,我学会了如何调研、分析问题和制定解决方案,这些能力对我今后的职业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我看来,美丽乡村规划应该是一个持续而综合的进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对乡村地区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同时,我们作为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乡村规划实践,为农民提供帮助和支持,并向他们传达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乡村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结尾:

美丽乡村规划实习是我大学生活中宝贵的一段经历。通过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加深了对乡村建设的理解。未来,我将继续关注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民幸福生活做出自己的贡献。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xx〕13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皖政〔20xx〕16号)精神,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总体部署,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改革乡村医生服务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养老和培养培训政策,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提高乡村医生整体素质,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监管,全面提升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确保全省乡村医生普遍具备医药卫生类中专以上学历,50%以上的乡村医生取得执业助理医生以上资格,乡村医生年龄、学历、执业资格结构更加合理,执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合理待遇得到切实保障,基本建成一支素质较高、适应农村基层需要的乡村医生队伍,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更好保障农村居民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三)明确乡村医生职责任务。乡村医生(包括在村卫生室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下同)主要负责向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并承担卫生计生部门委托的其他医疗卫生服务相关工作。

(四)合理配置乡村医生人力资源。各地要综合考虑辖区服务人口、服务现状和预期需求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合理配置乡村医生,原则上按照每千服务人口1名的标准配备乡村医生,每个村卫生室至少要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没有乡村医生的村卫生室,由所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驻医生提供服务,或引进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到村卫生室工作。村卫生室实有人员超过规定配备标准的,原则上不得新进人员。

(五)严格乡村医生准入。县级卫生计生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严格乡村医生资格审核,加强准入管理。在村卫生室执业的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并按规定进行注册。新进入村卫生室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必须取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从事护理、药事及医技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相应执业资格。

(六)规范乡村医生考核。县级卫生计生部门要按照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的原则,完善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绩效考核办法,统一组织开展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执行基本药物制度,遵守基本医保规定,学习培训以及医德医风等情况。考核结果作为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和财政补助的主要依据。具体考核工作主要由乡镇卫生院承担,原则每年不少于1次。在村卫生室内部建立考核和收入分配机制,收入分配向业务骨干倾斜。

(七)强化执业服务监管。县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切实加强乡村医生执业管理和服务质量监管,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逐步将乡村医生纳入医务人员执业监管信息系统。推进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推动乡镇卫生院领办村卫生室。从严打击乡村医生非法行医、违规购销药品、诱导服务和过度医疗以及违规转诊病人的行为。

(八)完善乡村医生退出制度。建立健全乡村医生考核退出、到龄退出、违法违纪退出机制。对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的考核结果,作为乡村医生执业注册的重要依据,考核不合格的乡村医生,不得在村卫生室继续执业。对严重违法犯罪或出现严重医德医风问题的乡村医生,吊销或暂扣其执业资格,并责令退出村卫生室。各县(市、区)政府制定乡村医生到龄退出办法,积极探索村卫生室富余人员退出机制。

(九)加强学历教育。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按照《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2011―2020年)》要求,制定乡村医生培养规划。鼓励符合条件的在岗乡村医生进入高等医学(卫生)院校(含中医药院校)接受医学学历教育,提高整体学历层次。对于按规定参加学历教育并取得医学相应学历的在岗乡村医生,政府对其学费可予以适当补助。

(十)实施订单定向培养。加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重点实施面向村卫生室的3年制大学专科免费医学生培养。免费医学生主要招收农村生源。完成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的免费医学生可安排到村卫生室工作,村卫生室工作时间计入协议规定服务期,县级卫生计生部门和定岗的乡镇卫生院要在进修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倾斜。

(十一)规范开展岗位培训。各地要依托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或有条件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乡村医生岗位培训。乡村医生每年接受免费培训不少于2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2周。鼓励各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乡村医生开展网上在线培训。各地可选派具有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优秀乡村医生到省、市级医院接受免费培训。乡村医生每3―5年免费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或有条件的中心乡镇卫生院脱产进修,进修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个月。乡村医生应学习中医药知识,运用中医药技能防治疾病。

(十二)加强乡村医生后备力量建设。建立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库。各地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城市退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和取得执业资格的医学(卫生)院校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通过“三支一扶”等渠道公开招录高等医学(卫生)院校毕业生补充乡村医生队伍,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享受“三支一扶”计划相关政策待遇。“三支一扶”期满考核合格后,乡镇卫生院可按规定在编制内办理招聘手续,继续用于乡村医生岗位,实行“院派院管”。

(十三)开展契约式服务。各地要结合实际,探索开展乡村医生和农村居民的签约服务。乡村医生或由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含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组成团队与农村居民签订一定期限的服务协议,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并按规定收取服务费。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分担,具体标准和保障范围由各地根据当地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签约人群结构以及医保基金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乡村医生提供签约服务,除按规定收取服务费外,不得另行收取其他费用。未开展乡村医生和农村居民签约服务的地方,对于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成本,要通过收取一般诊疗费等措施,由医保基金和个人分担。各县(市)至少选择1个乡镇开展试点,总结经验后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加大适宜技术的推广力度,鼓励乡村医生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并按有关规定收取费用。

(十四)建立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制度。在现行的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增设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按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相关规定执行,考试合格的发放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限定在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执业。取得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可以按规定参加医师资格考试。

(十五)切实保障乡村医生合理收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全面落实村卫生室药品零差率补助、一般诊疗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运行经费等补偿政策。动态调整乡村医生各渠道补助标准,逐步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水平。在2014、将农村地区新增的人均5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全部用于乡村医生的基础上,未来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继续重点向乡村医生倾斜,用于加强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连片特困地区服务的乡村医生,各地要适当增加补助。各地要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等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管理。

(十六)规范经费拨付方式和监管。规范村卫生室账户开设和核算运行,加强财政补助经费和医保补偿资金的使用监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药品零差率补助、村卫生室运行补助经费实行“按季预拨、打卡发放、考核结算”,由县级财政部门直接拨付到村卫生室账户。一般诊疗费医保报销部分,由医保经办机构按季拨付到村卫生室账户,年终结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药品零差率补助、一般诊疗费由村卫生室负责人根据乡村医生实际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分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监管。

(十七)完善乡村医生养老政策。完善老年乡村医生生活保障机制,在岗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比照村干部政策执行。各地要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对具有乡村医生资质、从事乡村医生工作10年以上、到龄从村卫生室退出的乡村医生,落实每月不低于300元的生活补助,补助资金由市、县(市、区)政府统筹解决。对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年限或退出年龄达不到上述条件的,可由各地根据财力情况,制定具体办法,适当给予补助,补助水平不得超过符合条件到龄退出的乡村医生。

(十八)改善乡村医生工作条件。采取公建民营、政府补助等方式,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和设备采购。加快信息化建设,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以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和基本诊疗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并延伸至村卫生室,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即时结算管理、健康档案和基本诊疗信息联动、绩效考核以及远程培训、远程医疗等。

(十九)拓展乡村医生职业前景。在同等条件下,乡镇卫生院优先聘用获得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进一步吸引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和医学院校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

(二十)完善执业风险化解机制。建立健全覆盖村卫生室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置体系。完善乡村医生执业风险防范机制,按照村卫生室业务收入的适当比例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县级财政可给予适当补助。

(二十一)制定实施方案。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纳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中统筹考虑。各市要在5月底前制订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并报省医改办、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备案。

(二十二)落实资金投入。县级人民政府要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省对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予以支持,进一步加大对困难地区的补助力度。各级财政要及时足额下拨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相关经费,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挤占。

(二十三)加强督查指导。各地要切实维护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严禁以任何名义向乡村医生收取、摊派国家规定之外的费用。对在农村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乡村医生,可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督查和通报机制,确保乡村医生相关政策得到落实。

美丽乡村总体规划

我从小对交通安全的意识无非就是穿马路的是候要先看左再看右;不能闯红灯;不能在马路上打闹等等。虽然爸爸妈妈一直在教育我,学校老师也一直在说,但我总把这些话当耳旁风。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要反复强调这一类的问题呢?就是因为我对家长、老师的话的不屑一顾,才差点儿命丧黄泉。

有一次我和妈妈骑车去图书馆,我的车技并不是很好,一直跟在妈妈的后面。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为了跟上妈妈,我骑着车就冲了过去,可我快赶上妈妈的时候手一抖撞到了绿化带,此时红灯亮了,我顾不上危险,直接骑了过去,一辆飞驰的轿车与我擦身而过。我吓得冒出了一身冷汗。从那以后我并没有悔改,而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又一次我打完乒乓球回家,经过新欧尚,妈妈问我要不要去,我点了点头。刚要穿马路的时候,我突然发现绿灯只有几秒的时间,我和妈妈贪图一时朝马路对面狂奔,就在这时红灯亮了,一辆辆飞驰的轿车与我们擦肩而过,现在回想起来这场景也任然历历在目。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把老师、家长的话当耳旁风了。

有一天,妹妹在过马路的时候,为图省事儿,在离斑马线几米远的地方过了马路,当时正是红灯。事后,我教育妹妹,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不能闯红灯,要安分守己。

熟知交通规则,交通安全伴我行!

美丽乡村规划实施方案

农村建设,努力把xx镇新农村建设成为城乡统筹的示范区、产业集聚区生态化的后花园,成为生态、文化、田园风光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的新型代表,成为继九峰山、紫石片区之后的全区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典范。

(一)规划指导。专门组建包括多家规划设计单位和国土、

规划、城建等部门在内的专业规划设计团队,开展xx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xx镇农村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xx镇绿化景观设计整体规划等规划设计工作,为xx镇新农村建设指明方向。

(二)基础先行。把基础设施放在主导的位置,全面加快交通、配套设施、旅游接待设施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型城镇功能。

(三)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地方特色文化、历史底蕴与城镇建设的有机结合,突出海洋文化,提升文化内涵。

(四)生态优先。突出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着重营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生态优美的自然景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道路。

(五)示范引导。根据总体规划和村庄特点,分类确定试点村(社),分别在村庄环境整治、“农家乐”旅游发展、村落文化打造等方面选择试点村(社)、示范经营户、示范农户,用三年时间打造第一批示范村庄、示范经营户、示范农户。

根据总体目标定位、实施原则和方法,三年内重点开展基础、文化、环境、产业四大工程,全面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基础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基础。根据总体规划及各项具体规划,进一步梳理全镇各村(社)水、电、路及配套设施项目,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明确近三年重点实施项目。(牵头领导:xx。责任单位:城建办、各村社)。

(二)文化工程。充分挖掘并保护各村社的历史文物、文。

化素材,设立具有xx特色的海洋文化、农耕文化展示馆,突出主题,完善细节陈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注重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标志系统的建设,设计优质、吸引一定客源的游览线路,强化洋沙山风景区管理和沙滩文化打造,实现文化内涵提升与旅游产品开发有机结合。(牵头领导:xx。责任单位:社事办(文卫)、文体站、各村社)。

(三)环境工程。全面推进城乡“环境整治提升年”活动,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推进村庄环境改造,改善村庄整体环境。特别是要加大对违章建筑、危房、破旧房屋的拆除力度,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做法,由村(社)集体收购、收租的形式,统一整理拆除后的边角地,拓展村庄发展空间。探索建立服务外包的方式,提升洋沙山风景区管理水平。(牵头领导:xx。责任单位:城管办、行政综合执法中队、各村社)。

(四)产业工程。全面实施xx镇新兴产业建设行动,推进镇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现代信息业、国际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优质、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构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牵头领导:周庆海、王国芳。责任单位:经济办(工业、农业)、招商中心、旅游办、各村社)。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由镇长任组长、有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指挥协调各项工作任务的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统筹协调,从项目设计、项目安排、项目布点等方面进行统筹把关。具体工作任务逐一落实牵头领导、责任单位,重大项目分别组建项目专项工作组,确保各司其职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重点做好项目推进的政策处理和群众思想工作。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对各单位、各村社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和考核。

(二)多措并举,保障要素。加强项目包装,积极向上争取土地指标。进一步优化镇级财政投入结构,加强与区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整合利用现有投融资平台,探索多元化、多渠道城建建设投融资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

(三)强化管理,提升品位。进一步完善镇招投标中心运作制度,加强对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和施工管理,强化质量监督,努力打造一批标志性建筑、一批新的城镇景观和一批精品旅游接待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机制,提升城镇面貌长效管理水平。

(四)宣传引导,构建合力。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多个层面向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宣传科学现代化的新农村建设理念,努力营造全镇上下齐心推进工作的良好氛围。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报告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因此,“十三五”期间,围绕***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针对在发展中存在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城乡发展不协调等主要问题,集中力量,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三优一特”经济发展思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突出特色,加快生态乡镇建设;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按照县、镇的相关部署和要求,结合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将***村打造成为以蔬菜大棚种植为主的生态旅游文化体验区。

第一章。

规划总则。

一、规划目的与作用。

本次规划工作的目的是:以***镇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为依据,在村庄管辖的地域范围内,通过对全村现状条件、规模和发展方向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调整生产结构,将规划范围内的山、水、田、林、路的治理和生产、生活、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的建设,统筹考虑,共同协调发展。

具体讲,就是在调查了解村庄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演变、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确定村庄性质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统一规划与合理利用村庄用地,综合部署村庄经济、文化、公用事业及防灾等各项建设,统筹解决各项建设之间的矛盾,相互配合,为村庄居民提供适合我县特点、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为了加快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切实贯彻资源优化配置与节地、节水、节能和节材的方针,围绕增收致富奔小康,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为村庄建设提供有效指导,为***镇农村住宅建设探索一条合适的路子。

在规划过程中注意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做到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立足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方便群众生活和生产,保障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力争为整体推进镇政府“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示范和依据。

二、规划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农村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

三、规划指导思想。

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城乡统筹,深入实际,因地制宜,尊重地方与民族特色和优良传统,立足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切实以规划带动解决***村的实际问题。抓住机遇、搞活经济,立足生态农业和自然环境,并突出***村的特色,引导和依靠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交通优势,结合乡村旅游,大力发展田园观光、农事体验、生态农业和采摘等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综合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使***村能够高效、持续、协调地发展。

四、规划基本原则和规划理念。

规划基本原则:

1、切实贯彻***镇关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村民收入和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加强基础建设,发展社会事业,推进村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

2、坚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的原则,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确立村民在村庄规划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村民自主自愿建设家园的积极性,激发村民自主、自强、勤勉、互助的精神,使村民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让村民得到实际利益。

3、注重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各项专业规划的结合,并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村庄建设的新特点,突出基础设施和土地开发的调控,把村庄各项发展目标落实到土地空间上,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

4、充分发挥村的重点示范功能,以带动其它村庄的经济发展,使该区域内的村庄有机联系、协调发展。

5、着眼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后消费结构的变化,把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放在第一位,规划解决好事关居民当前和长远利益的村庄建设重大问题,努力创造有利于村民生产、方便生活的宜居环境。

6、建立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资源配置机制和功能机制。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开展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保护和改善村庄生态环境,促进***村的可持续发展。

7、根据本村的功能和特点,注意村庄风格、标志性建筑、交通网络、绿化格局、村庄色彩等方面的规划设计,紧扣当地传统,突出民族文化精髓,提升品位,塑造富有特色的村庄总体风貌。

规划理念:

以***镇发展总体规划为依托,遵循“人本”理念,体现“对应、艺术、自然、和谐、回归”。在村落空间设计上,充分考虑环境景观的以小取大,因地制宜;在平面布局中均衡考虑,达到对称、通透、均好的效果。

“对应”:流畅的平衡性,呼应的整体性;“艺术”:生活情趣的凝炼,庭院村舍的韵律;“自然”:融入自然的建筑,享受自然的清新;“和谐”:人与社区的均衡,环境氛围的宁静。“回归”:对历史的回归,对人文的回归。

1、经济与产业发展目标。

重视传统手工业发展,主要是***工艺生产制作,同时结合现代工艺,大力发展合理经济发展模式;依靠科技进步,转变手工业增长方式,提高手工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全面推行手工业标准化生产,积极推进现代手工业建设。加快生态农业发展,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切合当地实际的特色农产品,如生姜、茄子、西红柿种植等,在抓好果蔬等传统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优良品种、品系的推广和引进工作。牢固树立绿色生态农业理念,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力争建设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积极推广农业机械,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引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积极推广农家有机肥和生物农药,推广节水灌溉生产技术,发展旱作节水农业。

2、社会事业发展目标。

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巩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加强农民技能培训,使每个适龄劳动者掌握1-2种实用技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服务,提高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重点控制严重危害农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等重大疾病。

提高农村出生人口素质,完善现行生育政策,健全“依法治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农村计生工作新机制,实施生殖健康促进计划。

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建立与农村经济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随着经济与产业的逐步发展,积极探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多渠道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继续完善渠系配套,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提高水利化程度,因地制宜,规范操作,完善管理,加强水浇地建设,完成基本农田整治,改造中低产农田,做好土地整理,建设高稳产农田。

进村公路实施硬化,保证公路畅通,设置客运点,切实解决好农民出行难的问题;加强田间机耕路建设,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提高农村供电保障能力,改造完善供电线路;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农村沼气使用率,积极开展节柴改灶、以电代柴、以煤代柴的推进工作。

引进生态措施建设,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农业产出率。

4、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防止污染事故,确保环境安全。

在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禁止进行任何建设行为,严格控制对基本农田的环境污染。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保护生态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涵养水源,加强水土保持等生态治理,严格制止破坏林木植被的非法狩猎活动。

加强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围绕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综合利用秸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开展秸杆综合利用和粪便还田示范工程,减施化肥、农药,合理使用地膜,大力推广使用高效安全生物农药和平衡施肥技术,继续加大沼气池推广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5、人居环境发展目标。

秉承以人为本、经济务实的设计理念,力求塑造结构清晰,环境优美,既能传承传统文化又能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居住环境,并从中提炼出代表性的建筑元素,由此凝练出特有的建筑风格,彰显其传统文化特色。作为充满人情味的居住空间,村庄的规划应充分考虑人际间的沟通与交往。公共空间的设计都考虑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可能性与便利性。

同时依循相关政策采取紧凑务实的建设方式,以能够适应当前农村生活要求与经济条件的庭院和集中高效的公共绿地来营造特定的居住氛围,使之能够留存传统农村聚落的有机生活脉络,并为之注入与现代相适应的环境因素。

通过对当地村民生产、生活习俗的调查和了解,力求把多方面的需求和元素融合到建筑的平面布局和功能分区上,着力改善和提高该村居住建筑水平。

在规划、开发和建设中,需遵循以下原则:(1)可操作原则。

在满足高起点、高标准的相关规划要求的基础上,适当考虑该村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规划的可操作性。

(2)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原则。

规划手段上要体现尊重当地居民的建房和经济活动以及生活习俗的需要,并加以科学的规划手段进行协调,着眼于为本村居民创造一个自由、灵活、宜人的生活空间。

第二章村庄现状概述。

一、地理位置。

***村位于山东省***市***县***镇境内,位于国道205西侧,滨河路东侧,地理位置优越。***村位于山东省***市***县***镇政府驻地北1.5公里处,地处平原地带,一年四季气候宜人。

二、基础设施。

***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村进村道路为水泥路;到***镇道路为硬化水泥路;村内主干道大部分为硬化路面;距离最近的公交站牌50米,***汽车车站11公里,距离火车站12公里。

三、特色产业。

主要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传统手工业***制作为辅,农产品、***主要销售往全国各地。2016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350.00万元,目前正在发展电子商务,计划大力发展***制作、生姜种植,形成规模化,并通过互联网把产品卖到全国各地。

四、村庄建设现状与人居环境。

村民住房以砖混结构为主,有少量的土坯房。村庄居住建筑层数均以低层为主,并且多为一层、二层居住建筑。用地比例不均衡,土地利用率低,村庄整体风貌有待改善。

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

一、产业发展定位与规模。

(一)经济发展现状及方向。

近年村庄以生姜种植的为主的传统农业以及***制作为主的传统手工业为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发展较快,由于村独特的气候条件,适宜生姜种植。

按镇政府的规划,将对本村进行特色生态农业旅游的建设,统一规划和管理,这将大大有利于以传统手工业为主的稳定特色经济产业规模,增加当地居民收入。

在主导产业生姜等经济作物种植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环境和自然优势,充分利用资源,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不仅增加了林农、企业收入,还促进了林业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整体发展布局。

为尽快将***村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本规划重点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传统手工业***文化为主题,依托村域及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整体布局依循自然,遵从自然,坚持合理分工、集聚发展、集约利用土地、统筹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引导各类生产要素集聚发展。结合本村自然地理条件,在村落范围内照原样梳理,保留村落人文肌理,进行整治改造,力求营造优美和谐、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氛围。

根据实际,以及上级单位的统一规划,建设综合服务区;村庄外围一般林地具有较高美景度,应予以保留,原则上不作建设之考虑。周边基本农田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切实做好基本农田保护,通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深挖潜力,立足于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蔬果种植;同时在村域范围内合理安排,逐步开展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果采摘及餐饮住宿活动,利用和开发该村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农业景观、生物景观,充分发挥其作为一个典型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体验区所拥有的优美的自然环境、合理的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等优势。

以此整体推进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确保本村农业产值的增长和村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

二、农业发展规划。

根据村委会的农业、手工业发展规划,确定农业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示范体验区,重点拓展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着力推进田园风光化、种植规模化、产业化、产品生态化等进程。主要完成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任务: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太阳能热水器推广、节柴改造等农村能源设施建设。

(2)、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作(3)、构筑循环型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种植业(4)、转变经营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农产品交易平台建设。

(5)、改变传统农业结构,整合各种农业资源,构建优势互补的农业生态生产模式。

一、建设现状。

(一)、现状建设特征。

本村处于平原地带,风景秀丽,民居主要沿的主干道分布,但建筑质量参差不齐,畜禽圈舍散布其间,居住环境较差,有待整改。

(二)、现状建设问题分析。

1、村庄布局结构不甚清晰、用地比例不均衡、土地利用率低,居住用地过大,道路不成系统。

2、居住建筑主要为一层和两层,部分土坯房建筑质量较差,村庄西部的部分房屋已破损不堪,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并且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3、村庄的综合服务功能尚未形成体系,村庄公共基础设施服务水平较低。

4、缺少休闲、游憩的场所,没有公共绿地,村庄环境质量有待提高。

5、村庄内排水沟渠不畅,缺少有效的疏通和维护。

6、村庄内的牲畜家禽散养,垃圾没有集中堆放点,既影响村内环境,又易造成疾病的流行。

7、环卫基础设施薄弱、不配套、功能不完善,垃圾露天堆放,污染地表水、地下水、清理垃圾不及时,有卫生死角,影响环境。

二、功能定位、村庄发展规模。

1、功能定位。

村庄以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体验为主,传统手工业柳制品作为辅的环境宜人的现代化新农村。

2.生态休闲旅游业市场定位。

村庄目前的现实游客很少,根据***市旅游地的客源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结合相连旅游资源特色,以本村优美的绿色生态农业文化景观为基础。旅游开发市场定位为近距离、周末节假日、自驾车、休闲度假旅游。

3、人口发展特点。

2016年初,总人口为1100户,共有5200人。村庄人口分布比较均衡。由于受经济、产业结构的制约,人口规模小,基本无迁入人口,吸纳外来人口能力有限。

4、人口规模预测。

根据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确定自然增长率为年平均6‰。因发展旅游业,会有一部分相关服务人员与流动人口增加,按照相应程序计算人口增加。

5、住宅建设要求。

(1)住宅建筑基地面积不应大于宅基地面积的70%。

(2)住宅层高不宜超过3.6米,层数不高于局部三层。

(3)抗震等级应在六级以上。

(4)村庄住宅建筑密度不超过35%,容积率不高于1.2.三、总体布局规划。

(一)总体布局结构—功能组织。

根据该村的发展要求,结合远期的发展及与周边区块功能的协调,适当追求便利的效果,因此在规划和建设上,进行了相应的规划布置,充分考虑了村民生产、生活的便利,构成整洁、动感而又彼此呼应的布局风格。

规划依据现状条件、建设情况及功能组织的合理性,确定:村庄片区功能组织为:保留居住区,新建改造居住区,综合服务区,留有服务区和旅游接待区等功能区。

用地布局。村庄现状的生产建筑用地散乱,今后,随着经济和生产的发展,严格按照《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则》进行规划,原则上不得在村庄范围内规划建设对居住和公共环境造成影响的工业项目,以确保村庄的良好生活环境。

(三)公共设施规划。

现有一所民办幼儿园,满足适龄儿童的入学要求。

(3)商业建筑用地规划。

村庄内部结合道路及公建配套设施,布局小卖店,以满足居民日常的生活需求。

(4)文体科技建筑用地规划。

根据村庄实际,规划文体用地。规划在村庄规划运动场等,形成文体科技中心,满足居民需求。

文化设施结合公房进行规划,其中包括:文化室、图书室、活动室(棋牌、书画等)。

(四)居住用地规划。

村庄居住建筑用地现状布置散列,土地利用率低,但由于居住建筑层数多为一层或二层住宅围合的农家庭院,具有较为原始的浓郁田园气息,规划在现状布局基础上,以外观改造为主,沿主干道集中改造,以突出其绚丽多姿的风情、内容丰富的文化遗产、个性鲜明的文化特点,营造出闲适意境。现状居住用地内影响生活环境质量的如牲畜圈,要逐步搬迁或改造。

住宅建筑的群体布置应结合考虑住宅类型、朝向、层数和组合方式等因素,要符合建筑的日照、防火、保温、节能等要求。要充分挖掘原有建设用地的潜力,适当进行调整改造,合理利用空闲地、边角地。严格按规划控制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在满足居住需要的同时,可根据村庄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加大指标,以改善生活环境和丰富村庄景观为目的。

(五)园林绿地规划。

村庄现状缺乏系统的绿化,规划在综合服务区、村庄内部、等设置绿地,在村中各户庭院种植果树、开辟菜园,以达到营造景观、改善居住环境的目的。

规划在村庄主、次干道增加绿化面积,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沿路两侧在零星小块空地处种植果树和蔬菜,增加道路绿化。依据村庄外围自然地形,进行全方位生态建设,形成对村庄的绿色围合,并与村庄绿地系统形成良好的村庄生态环境。

四、住宅建设。

(一)住宅建设现状。

规划区内的建筑基本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为保存完好的特色民居,建筑风格为一颗印,高度大致为两层以下。村内住宅大多属此类建筑。

一类为经改造的民居,在传统民居的基础上加入现代装饰,主要体现在庭院大门的装修上。

一类为农业生产辅助用房如畜禽圈。此类建筑大多位于住宅房前屋后或有的直接与住宅相连。

(二)住宅建筑设计与造型—附住宅建筑选型与说明根据实地调查走访,广泛了解村民生产生活习俗及需求,在充分挖掘当地建筑特色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初步确定推荐五种住宅方案,建筑面积分别为120平方米、150平方米具体方案参看户型选型。

(三)旧住宅改造。

规划对村内多数住宅进行原样梳理,以保留该村的自然形态和人文脉络,重建村庄道路骨架,同时结合电力线路改造、给排水管网改造。对旧住宅的整治必须充分考虑村民生产生活习惯及经济收入状况,并重点挖掘相连当地特色传统文化元素,明确特色主体,提升品位,适当布置特色景观或建筑小品,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良好的效果,营造出和谐优美的村庄风貌,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为发展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服务提供有利条件。

住宅改造标准:

(1)住宅建筑基地面积不应大于宅基地面积的70%。

(2)住宅层高不宜超过3.6米,层数不高于局部三层。

(3)抗震等级应在六级以上。

一、道路广场规划。

规划目标:结合整个相连片区的建设和开发,继续完善道路主骨架,实现与主骨架网络相连接道路的全面硬化,在村内建成结构合理的次骨架网络体系。

1、道路结构等级。

村庄内现状主干道路已全面硬化,呈现根系状,相连主干道路近似于东西走向,部分次要道路及宅前道路尚未硬化,需进行硬化。由此,道路可分为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村中根据交通量情况确定主要道路宽度为6米,次要道路宽度4米。

2、广场、停车场。

规划适当扩大现有广场和新建停车场用地,于综合服务中心东侧布置停车场,并结道路设置村内停车场,以供进村游客及居民停放车辆,在村子内部规划1个广场和若干个集中绿地,为村民和游客提供机会用地。

3、道路。

入村道路目前已完成硬化,但宽度不够,进行拓宽。村庄内部道路进行疏理和整冶,通拓宽、新修、优化等措施,使村庄内部道路满足通行和消防的要求。

二、给水排水规划。

(一)、现状。

目前使用自来水,全村全部农户均通自来水,以李庄镇自来水公司为主要供水单位,已基本能够满足全村村民各种生活用水,生活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生活污水及雨水排放主要依靠有限的排水沟,汇入村中灌溉渠,部分区域完全为顺地自流。

(二)、规划原则。

首先应能保证村庄范围内未来发展所需水量,并符合水质、水压的要求,当发生火灾或紧急事故时能保证及时供应必要的用水。其次要合理安排水资源利用,强调水资源保护,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并充分利用现有供水设施。

排水应根据自然条件和排水现状,合理确定排水体制,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建议远期采用雨污分流。

三、电力电信规划。

目前全村已全部通电。并符合《农村低压安全用电规程(dl493)》、cb/t156,dl/t5118等标注要求。

电力供应完全能够满足未来发展所需,规划结合村庄布局的调整及用电负荷大小,对配电线路进行优化和改造。

加快建设和完善通信网络建设,主要是继续完善移动电话,互联网通信系统,快速推进宽带下乡工程,满足新时期农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加快有线广播电视联网和接入网的双向改造,全面建成宽频带、高速率的综合信息传输网,完成有线电视网络双向传输和多功能开发的改造,形成高速宽带双向网络。

四、清洁能源利用规划。

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已达到普及阶段。未来将结合相关部门的专项工作,如太阳能入村工程,对每个农户补助500元,广泛利用太阳能,同时积极开展节柴改灶、以电代柴、以煤代柴的推进工作,进行深度利用,以保持相连优美自然的生态环境。

五、环卫环保规划。

(一)环卫保洁、垃圾收集与处理。

加大改水改厕力度,提倡家畜和家禽圈养,推行垃圾集中堆放,生活污水定点排放,改善农村居住卫生环境;发展新能源开发工程,逐步扩大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利用;严禁随意堆放、焚烧垃圾及秸杆等。规划在村内人流汇集点、公共设施旁设立公厕和垃圾收集点,并设置中转站。同时在主干道沿路间隔80-100米布置垃圾筒,供游客或村民日常生活丢弃垃圾。

推广生态、环保、节能的污水、垃圾收集及处理模式。如上流式浮罩沼气池、溢流式小型高效户用沼气池等。

(二)、环境保护的目标与措施。

1、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在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禁止进行任何建设行为,严格控制对基本农田的环境污染。

2、加快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及天然草地建设,提高植被覆盖率,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

3、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森林和自然保护区的各种条例,严禁在保护区从事放牧、采伐等活动,加速退耕还林及植树造林工作。

4、强化监督管理,严禁在附近兴建工厂和污染设施,严格制止破坏林木植被的非法狩猎活动。

六、防灾减灾规划。

(一)抗震规划。

本村地处地震基本烈度8度设防区,因此实施防震减灾及人防规划,可在发生震灾时,有效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发挥综合减灾作用。

建筑物严格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设计规划。

村内规划的广场、绿地、停车场同时兼作疏散、避难场所,不得随意侵占或改作他用;村级干部需承担相应的抢险救灾职责,接受乡镇、县、市的统一调度和指挥,同时加强宣传,提高村民的防灾抗灾意识和能力。

村内主干道为救灾通道和疏散通道,不得挤占,确保畅通无阻。

(二)防洪规划。

村子所处位置总体地质构造稳定,并严格按照《防洪标准(gb50201)》进行规划。总体上场地适宜建设,应禁止采伐森林,加强预测、防治及治理,避免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地质灾害发生,减轻或消除居民点的洪水灾害。

洪涝防治应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村庄周围及河流流域范围内,加强植树造林,增加植被,搞好河道及坡面的水土保持工作。

(三)消防规划。

(1)严格按照《农村防火规范(gb50069)》进行规划,消防工作必须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严格控制火种。

(2)大力宣传防火重要性、普及消防常识,增强村民和游客的防火安全意识,加大检查、督促力度。

(3)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在公路及游道两旁种植耐火的树种。在村委会设立二级消防站,设置火警了望台,了望台设报警电话专线至消防站,并配备无线通讯电台。

第六章村容环境规划。

一、建筑与庭院整治。

(一)建筑整治。

根据《村庄整治技术规范》,规划保留村内现有大部分建筑,但需进行改造,部分破旧建筑需拆除,初步估算,全村需拆除危房约2间,需拆除猪厩、简易建筑物及其他建筑物。通过改造和整治,可以有效美化环境,形成协调统一的建筑风格。

(二)庭院整治。

农家庭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体现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化内涵。村庄现状中的农家庭院颇具田园气息,布局尚存一定肌理,故采用原样梳理的方式进行改造。首先拆迁由于道路网的完善即道路拓宽和规划道路所涉及的房屋,就近建设或改造,大致按二合院和三合院的格局进行改造,同时对于院内有菜园的庭院,应考虑拆除原有夯筑的围墙,代之以篱笆围合,以丰富村内景观,让游客身处其间,充分感受田园风光的闲适。

(三)改厨、改厕、改圈治理。

d.厕门:采用木质或铁质的封闭门(有条件的村民可选用钛镁铝合金门)。

i.给、排水设施齐全。

j.便器符合密闭收集要求,材质为陶瓷或质量好的工程塑料。

k.化粪池容积:化粪池的容积比例2:1:3,有效深度不少于1米,具体容积需根据用厕人数具体确定,用厕人数3人左右化粪池的容积应不小于1.8立方米。每增加一人,化粪池容积应增加0.4立方米。清渣约1-3年一次,最好一年一次。

l.化粪池符合粪便无害化处理要求,密闭、不渗漏。

二、绿化美化与村容村貌治理。

(一)村庄园林绿化。

绿地系统由公共绿地和宅间绿地两部份组成。其布局采用“点、线、面”相结合。其中,“点”是指小块绿地,如庭院内的菜园、小规模的绿地等;“线”是指林荫绿地、道路绿化、道路两侧的防护绿带等;“面”指大型集中绿地等。规划意在创造良好的生态绿化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沟渠水体环境,和山体资源,建设生态优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人居环境。改善村庄生态环境,提高绿地总量,高标准地建设自然与人工环境,使之融为一体,实现现代化生态园林型村庄。规划新建中心广场,使其成为村民健身、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二)公共环境美观化。

景观系统主要由集中绿地、带状绿地、公共空间和景观节点构成,四者是组成各级系统的“绿色”、“多色”景观要素。

设置内部步行系统,使居住者沿线可驻足欣赏民居特有的建筑文化韵味和优美的农田自然美景,并充分利用经住宅建筑整治,拆除部分畜禽圈舍后整理出来的小块土地,种植果树、蔬菜,既可有效改善村庄内部环境,增加田园气息,同时也可为村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规划通过强调对环境塑造,以人为本,精心处理人—建筑—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各类景观要素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文化内涵的居住环境。

绿地分类及配置标准。

(1)村庄绿地分为防护绿地和公共绿地。

(2)村庄绿地结合住宅和公共设施布置。

(3)村庄绿地率不小于20%。

(4)公共绿地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5)广场绿化覆盖率达到30%-50%,广场周围有绿化林荫覆盖。

(三)村域环境建设与治理。

从村庄发展定位出发,结合民居的建筑风貌、住宅庭院、周边农业景观及外围自然地形,统筹建设,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切实保护好天然林地,做好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不断改善自然生态景观,进行全方位生态建设,形成对村庄的绿色围合,并与村庄绿地系统形成良好的村庄生态环境。

第七章。

保障机制及村务管理。

一、规划实施的政策建议。

村庄未来的开发和治理,在实施过程中政府不能“大包大揽”,应该通过相关政策,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使村民能够以“勤俭、自助、合作”的态度投入到本村的改造和建设中;并实行有区别性的支援、补偿政策,有针对性地建立完善的鞭策机制,以达到“奖勤罚懒”的目的。

理论永远是滞后于实践的,而实践是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只有充分重视村庄规划,认识到位,行动与理论相结合,切实落实遵守规划的原则、程序,才能避免规划最终流于“图上画画、墙上挂挂”。

总而言之,新农村建设的依赖力量应该是:农民自助、政府补助、社会帮助。在多方努力协同下,才能使蚂蟥村的建设和改造取得应有的成效。

二、规划实施的管理保障策略。

1、本规划经主管部门批准后,便具有地方法规效力,规划区范围内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进行建设活动时,都必须服从本规划。

2、对近期建设划定范围之外的用地要严加管理,确保中、远期发展用地不被占用。

3、加强道路发展用地管理,为道路畅通提供保障。

4、严格控制入口、广场及主干道的形象和风貌,禁止有损村庄整体风格和外观的开工建设。

5、认真贯彻,积极宣传,提高组织和群众对规划重要性、必要性和严肃性的认识,从而有效提高人民群众遵守规划的自觉性。

6、设立规划建设管理机构,配备专管人员,指定规划实施管理办法,作好建设审查和上报审批工作。

三、村民自治。

坚持政府管理,村民自治的原则,建立村民自治委员会,完善相应的建设管理制度,尊重村民意愿,对项目实施由村民自治委员会实行“一事一议”,并严格实行“四议两公开”。村庄内的各项建设必须服从规划管理,未完成规划编制前,暂缓宅基地和房建审批。

四、资金筹措。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事关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具有利国利民的重大意义。在确定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总额的基础上,开放市场、搞活机制,建立政府引导、社会投入、市场运作的投资政策体系,通过各种方式、多种来源来筹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所需的资金。

国家投资:各地应积极以项目申请的形式,积极争取国家及有关部委的立项和资金支持。

地方配套:各级地方政府应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配套建设。

其他投资融资措施:各地应积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鼓励采取银行贷款、股份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建设,积极吸引国内大公司参与,促进农村环境保护整治的企业化运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

美丽乡村

在于地方,在于人文,而更在于你我心中。我的家乡宁乡县双江口镇罗巷新村就是一个。她,美丽迷人,一座座房子,犹如一朵朵逗人喜爱的鲜花,镶嵌在生机勃勃,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显得她更加楚楚动人。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家家都盖起了漂亮的楼房,还有的盖起了乡村小别墅。大道旁有物美价廉的小型超市和商店,村中央还有供群众娱乐的广场,广场四周有多动能的.健身器材。早晨,欢快的鸟鸣声唤醒了这个可爱的乡村,于是人们开始了一天紧张忙碌的生活,虽然有些苦,有些累,但他们的脸上时常挂着微笑。每逢傍晚,广场就变得热闹非凡,村子里的老人,妇女都来这里跳广场舞,仿佛赶走了每个人生活中的的忧愁和疲惫。

为了让大家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在村委领导的带领下,全村老少一起动手,栽树、种花、清理水渠、治理污水……道路旁每间隔一段路都修起了垃圾池。

小村的南边是一条清澈见底的沩水河,河水蓝得如晴空,像一条碧蓝的丝带,河边的柳树枝条下垂,柳叶出齐后,柳絮飞扬,就像鹅绒一样,两岸的花草繁茂,一朵朵小花在绿草的映衬下,越发娇艳,它们在蔚蓝的天空下,尽情地享受日光浴。如此生机勃勃的画面靠的是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缘于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这条河的爱。

村子里的人们是团结的,是善良的,只要别人有困难,村民们都会一起出主意,想办法,真心实意为别人帮忙,哪怕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他们知道,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保证。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文明素质的提高,以及有关部门和每个人自身的努力,中国乡村带给世界的不仅是美的震撼,更是一个文明、友好、和谐的中国形象。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暗楼村座落于金乡县县城南2公里,是我省有名的设施葡萄基地,位于市林业生态产业示范区的中心。对暗楼村及周边片区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建设美丽城郊、旅游休闲农业、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打造旅游城市的需要。根据济宁市美丽乡村及示范片区绿化提升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以下绿化规划纲要。

坚持规划先行,根据村庄布局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规划美丽乡村提升绿化建设,因地制宜,细化村庄点、线、面的绿化,高标准绿化,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档次。

二、绿化原则。

1、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乡土树种,兼顾绿化、美化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2、合理搭配树种,注重常绿与落叶、乔木与灌木相结合,做到层次错落有致、色彩丰富及季相变化。

3、保护优先,突出村本改造特点,彰显历史文化和水乡特色。

三、绿化标准。

1、行政区域内整体绿化水平较高,林木覆盖率25%以上,村庄绿化覆盖率30%以上。

2、所有入村道路两侧栽植1-2行乡土乔木树种并适当配置常绿灌木和花草。村内主街道栽植1行以上乡土乔木树种并适当配置常绿花灌木;小街小巷因地制宜乔灌花结合,应绿尽绿见缝插绿。新栽植苗木选用米径3公分以上的高大乡土乔木,做到规格适中、主干挺直、分支均匀、树形优美。

3、村庄内空闲隙地、废弃宅基地、坑塘周围、沟渠两侧等适宜绿化地段全部植树绿化。

4、村庄庭院及房前屋后因地制宜植树绿化,村内80%以上的农户庭院栽植乔、灌、藤、果等植物。

5、建设500平方米以上的休闲广场1处以上,广场绿化率30%以上。

6、村庄周边利用零隙地块、河流水系、围村道路、防护林网等因地制宜营造经济林、用材林围村林带。

7、行政区域内宜林荒片荒滩绿化率80%以上,农田林网控制率90%以上。

8、树木产权落实,配备专兼职管护人员,树木管护到位,树木生长良好,古树名木保护良好,无严重病虫害发生和人畜损毁林树木现象。

美丽乡村

这个暑假我来到了乡下奶奶家。让我第一次尝到了生活的充实,让我第一次对某个地方是如此的恋恋不舍,让我第一次尝到了流连忘返的滋味。

刚踏入这个小村庄,村庄中的静谧就一直吸引着我。踏着轻轻的脚步,伴着鸟儿婉转的歌声,我真正走进了这个小村庄。里面所发生的故事,像一本故事书,翻过一页又一页,伴着我走过了这个暑假。一排排的房子虽然不及我们城市里的高楼大厦,但是每一座房子都是这个村庄中的好风景。徘徊在一条又一条的小径内,抬头望望那湛蓝的天空,弯下腰轻轻触摸一下那草丛中的野花,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每天清晨,鸟儿们站在芦苇上,争相唱着优美的歌曲,向人们展示着自己动听的歌喉,悦耳的歌声似行云流水,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微风拂来,路旁的野花散发出芬芳扑鼻的香味,清香四溢,蜻蜓和蝴蝶在上面飞飞停停,总是舍不得离去。银蓝色的天空透着宁静,流着一丝丝淡淡的云,像仙女透明的纱裙,像梳理过的羽毛,像远处的山峦,像平原下银亮的溪流。她们款款而行,仿佛游历着什么美丽的景致。

温暖的午后,阳光照耀在小溪流上,闪闪烁烁,似滚动着万颗珍珠。水气随着微风飘漫,两岸的村舍庄稼、果树,沐浴着阳光,散发出阵阵凉润的馨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

夕阳西下,整个村庄都沐浴在余辉的彩霞中,在田野里漫步,花和草在和风中荡漾着,送来一阵阵花草的清香,使人心旷神怡,更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那太阳沉下去的水天交界的地方,却还残留着一抹淡淡的红晕。

夜是柔软的。月光朦胧,星光迷离,灯光灿烂,万方的光交相辉映,流银泻辉。风轻轻地柔柔地飞行着,巨大的翅翼亲切地抚摸着一切。花草树木手拉着手快活地歌唱着,荡漾着清香新鲜的绿和丝丝缕缕挠人心胸的幽香。月光笼罩着大地,使人们在温馨的气息里满足地睡去,沉入一个个甜蜜美好的梦乡。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很快我就要离开了,我舍不得这里的一切。我要把这本故事书全都记下来,记在自己心灵的深处。当自己想念时,慢慢地再翻开它,再回味这里的一切。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前言。

在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012年11月16日,江宁区规划局召开相关街道和深圳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参加的资源调查及规划座谈会并开展现场踏勘、部门访谈、资料收集等工作。

2012年12月4日,区政府转发实施了由我局制定的《“美丽乡村美丽中国江宁示范区”规划工作方案》,可简称为“116”规划。主要包含了1项资源调查,1个整合规划和6个专题规划。具体分工如下:

2012年12月5日,初步完成资源调查(初步方案)及行动规划技术方案,上报市规划局。2012年12月6日,深圳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进场开展补充调研并与我局对接规划编制工作。

2012年12月11日至12日为借鉴安吉先进经验,我局和编制单位(深圳蕾奥)赴浙江安吉县就美丽乡村建设经验进行学习和考察。

2012年12月25日,我局邀请市规划局、区相关部门及街道召开初步规划思路及相关专题汇报会,对初步规划思路进行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明确了各专题编制主体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2013年2月5日,召开全市农村工作暨美丽乡村建设大会,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分工。2013年3月8日,我局向市规划局主要领导,初步中期规划成果,提交阶段性汇报材料。

二.预期效果。

规划的上述成果,目标是到2017年,通过十大任务具体分解,完成江宁“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示范区的建设,率先达到“五美”建设标准,成为大都市近郊区休闲旅游的标志区、农民幸福生活的典范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区。

xxx美丽乡村江宁示范区立足于建设“中国大都市近郊地区美丽乡村示范区”的总体目标,作为江宁探索大都市近郊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抓手,通过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等努力,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为全区的美丽乡村建设进行积极探索。

一是突出规划引领。以相关规划为引领,以国土资源部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创新试点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完善新型城乡聚落体系;充分考量资源禀赋、产业现状、村庄布局、历史文化等因素,科学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明确美丽乡村建设蓝图和目标,优化建设路径和方法。

二是突出标准制定。制定《美丽乡村考核评价体系》,强化指标体系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切实以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三是突出因地制宜。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中区别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不同的主导业态,分别提出不同的创建要求,选择不同的创建目标,体现美丽乡村建设的不同个性和特色。四是突出机制创新。按照相关部署,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制定详细的工作推进计划,分解落实工作目标和责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区主体、社会各界和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和整体合力。

[国家美丽建设的战略要求]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形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构想。并指明了进行生态建设的四个方面: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xxx城市战略的要求]xxx市提出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城乡统筹是举措关键,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是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在国家与城市的战略要求下,xxx市提出打造“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示范区的战略设想,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建设内容,本次规划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总体要求。

2013年2月5日全市农村工作暨美丽乡村建设大会通过《关于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里面对美丽乡村的建设提出了5大主要目标和十大任务。市政府要求在新三区和两县打造五个“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示范区,并将江宁片区作为试点先行先试。

美丽乡村五大目标:空间优化形态美、功能配套村容美、业兴民富生活美、生态优良环境美、乡风文明和谐美。

1.3.发展条件分析1.3.1.自然地理现状(1)气候。

规划区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平均达224天,雨量充沛,春温夏热、秋暖冬寒、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为15.50c,年平均降雨量为1005.7毫米左右。

(2)地形地貌。

规划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属于丘陵河谷,地形以岗丘平原为主,主要体现为低山丘陵地貌,地势中部高,东、西部低,境内丘陵、山区、冲田、岗地相互交错,地形复杂。

规划区中部山体为xxx南部重要生态廊道,自北向南带状绵延,其中云台山峰最高,海拔319米,山峰海拔高差小,其间散布大小不一的水库与湖泊。

(1)行政区划。

规划区共涉及4个街道的52个社区,656个自然村,其中包括:横溪街道18个社区,236个自然村,谷里街道11个社区,141个自然村,江宁街道17个社区,229个自然村,秣陵街道6个社区,50个自然村。

表1.1规划区涉及各街道社区名录(2)经济发展概况【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规划区四个街道中秣陵街道经济发展最好,经济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以及农民人均收入等经济指标均位于首位。其次为江宁街道,而谷里街道的农民人均收入较高。秣陵街道二三产的比例较高,分别达到54%和41%,农业增加值的比例最小仅5%。谷里街道一二三产比例为18:55:27工业的比重最高。江宁街道一二三产比例为22:38:40,三产的比重最高。

规划区各社区一二三产业的收入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服务业收入和工业收入均呈现明显的由东向西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横溪社区和云台社区服务业和工业收入均较多。其次新杭社区、胜家桥、云山、谷里、祖堂社区的服务业收入排名靠前,而甘泉社区、红旗社区、云台社区、向阳社区的工业排名较靠前。中西部社区的农业收入较多,其中南山湖和丹阳社区最多,其次为清修、牧龙、陆郎、荷花、甘泉湖和许呈社区。

规划区农民人均收入整体较好,2011年除了大盛社区以外,均大于13000元远高于全国6477元的平均水平。其中清修、南山湖、甘泉湖、谷里、祖堂、横溪和西岗社区的农民人均收入大于17000元。

山湖、谷里和丹阳社区的人口最多,大于5000人。其次荷花、横溪、许呈和西岗社区的人口均大于4000人。总体上看,规划区人口有向东部社区集中的趋势。

规划区的农用地较多,除了天然社区之外,其他社区的人均农用地均大于1亩,而大部分社区的人均农用地在2亩以上。其中横山和洪幕社区的人均农用地最多在6亩以上。

图1.1重要社会经济指标图。

表1.2各街道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统计表(3)聚落体系。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二):2015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实施方案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2015年。

第一章项目概况1.1、规划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回归自然、贴近自然、融合自然的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便应运而生,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逐步成为游客最多、人气最旺、条件最方便的旅游目的地。乡村旅游成为一个品牌,这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历史的必然。乡村旅游现已成为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新载体、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特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转移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新途径,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形式,其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和谐相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有益尝试和实践。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根据胡锦涛同志总结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议》还指出,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命题,并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提到全党面前,既为我国农村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为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活力。尽管近年来**市乡村旅游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市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总的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尚需进一步规划、整合、建设和发展。为了促进**市**镇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努力探索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的新路子,特编制**镇五指山乡村旅游建设项目。

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单元,按照生产、生活、生态相统一,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要求,围绕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分类规划,合理布局,引导各地有序发展。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以自然生态、文化内涵为重点,坚持传统与创新统一,加快培育**市**镇周边、依山傍水自然生态区和传统特色农区的休闲农业发展,变资源文化优势为产业经济优势。

强化服务,规范管理。

加大教育培训、宣传推介、营造环境力度,制定规范标准,创建示范典型,引导行业自律,实现休闲宣泄业基地建设、食品卫生、公共安全、生产过程、接待服务、环境保护的标准化、规范化。

政府扶持,社会参与。

创新体制,强化政府在政策扶持、规范管理、公共服务、营造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调配资源的基础作用,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形成休闲农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1.3指导思想。

坚持以农为本,突出特色,因地制宜、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总体要求,与新农村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旅游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为主体,部门配合、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发展格局。加强产业引导,推进提质增效,努力把**镇休闲农业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坚持以乡村为依托,市场为导向,绿色为主体,结合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整合乡村旅游资源优势,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提升乡村旅游品牌效应。

一、人文特色景观:主要包括服务接待区特色建筑群、乡土民俗文化景观和体验农家生活的人文景观等。

二、文化特色景观:以文化长廊主体,展现各种乡土文化、旅游文化、养生文化、民间文化、传说故事等。

三、生态果林景观:既是**镇乡村旅游的基础底景,也是以规模取胜的特色支撑资源。

四、沿山生态观光林带景观:以五指山山体良好的植被和延绵的天际轮廊线构成,成为康体运动和农业体验的绿色生态氧吧。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三):2015村美丽乡村实施方案。

一、基本概况。

(一)项目名称:新杭镇徐家边村农村美丽乡村项目。

(二)项目实施单位:新杭镇徐家边村村委会。

(三)项目实施地点:新杭镇徐家边村。

(四)项目实施内容:

“美丽乡村”的总体要求是“四个美”,即“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庄整治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与之相对应,要具体开展“四个行动计划”,即“生态人居建设行动”、“生态环境提升行动”、“生态经济推进行动”、“生态文化培育行动”。通过整个美丽乡村建设计划的实施,达到“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目标。鉴于此,徐家边村美丽乡村将做以下项目:

1、建立一座生活污水处理池。

2、在村口处建立一座永久性的门头。

3、修建水库(休闲、垂钓)。

4、沿徐家边村主干道两边修建宽5米的绿化带。

5、在村委会办公楼前修建休闲广场(健身器材、绿化)。

6、将村委会办公楼亮化。

7、提升林塘茂、胡家桥、徐家边、新农村小区老点建设。

8、胡家桥道路拓宽。

9、建60个生活垃圾收集池。

二、指导思想。

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新杭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村建设,以人为本,科学规划,逐步建立健全美丽乡村长效机制,努力抓好农村生活环境与质量、过程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注重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按照“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因地制宜、讲求实用”的工作原则,努力构建“户为基础、村为主体”的多元化乡村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农民卫生意识,增强农民健康素质,优化农村公共环境,有效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环境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天蓝、地绿、水清、景秀、村美”的目标。

三、总体目标。

力争至20xx年,全村80%以上的村民组创建成为符合美丽乡村要求的乡村。规划总体指导思想以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全面美化农村生态和人居环境,努力把我村建设成“创业增收生活美、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美丽乡村”的总体布局。我村高度重视,严格要求,通过抓点成线,延伸扩面,把村庄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产业特色鲜明、群众服务健全、乡土文化繁荣、农民生活幸福的美丽乡村。全面建设“景美、业兴、村新、人和”的美好愿景,整体推进徐家边村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

---生态为先。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广大村民在提高了生活水平之后的又一要求,将“美丽乡村”建设和争创国家级生态县工作紧密结合,构建徐家边村生态景观大道,发动村民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增强村民保护环境的意识。

---富民为本。高效生态农业显著发展,形成一批特色农业示范点。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农民实现充分就业、村域经济日益发达。“十二五”期间,力争实现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村美为基。将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延伸到每个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同时,积极探索适合徐家边村实际的垃圾分类方法、生态循环处理方法,建立农村垃圾“有机垃圾处理还田、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不可回收无机垃圾焚烧、建筑垃圾填埋处理”等处理模式,达到了农村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的,极大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面貌。

---和谐为魂。农民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进一步提升,民主法制、生态文明意识深入人心,生活方式更加健康、科学、文明。村民自治不断深化,村级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社会更加和谐。

四、工作要求。

“美丽乡村”建设是今后一段时间我村工作的重点。健全领导体系,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我村成立“中国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并明确村两委班子分工,做到分工负责,狠抓落实。

(二)积极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美丽乡村”项目是一项改造农村、造福农民的民生工程,要切实加大宣传动员力度,要把学习十七大精神与“美丽乡村”的创建宣传活动结合起来,利用动员会、文化下乡、工青妇等部门开展的各类活动广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努力营造建设“美丽乡村”的浓厚氛围。

加强工作考核,围绕“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四个方面的目标,按照县政府制定的“中国美丽乡村”创建的考核内容及标准,把建设“美丽乡村”工作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工作督查制度,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督查,制定出台建设工作考核办法,使各项建设工作目标具体化和责任化。

五、主要任务。

(一)抓好环境提升工程。

1、树立“中心”新形象,传承传统文化。完成村委所在地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等改造,树立体现徐家边村特色的形象标志牌,在一定区域以“文化长廊”、“徐家边村水源头”等醒目形式的表达,通过形象建设,提升“徐家边村”的第一印象。

2、提升整体环境。在原有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实施徐家边、观音塘、胡家桥等环境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安装路灯150盏;全村开展“绿色庭院”、“美丽家庭”等创建评比活动,进一步美化庭院,实现户户优美,全面提升村庄整体环境。计划投入345万元。

3、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一是继续实施污水标准化治理工程;二是完成徐家边村生活垃圾整治;三是加大对村庄绿化的投入;四是加大用电、用水等公共设施的投入。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计划投资200万元。

4、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新农村的创建成果,完善健全徐家边村村卫生保洁制度、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全村村民的卫生保洁意识。

(二)抓好产业提升工程。

1、大力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建设。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强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强病险水库山塘的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着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2、全面拓展农民创业就业领域。加快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连片开发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大力创建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户和农家乐特色精品示范区,规范提升农家乐经营管理水平。积极培育农村旅游节庆活动。注重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引导发展农村集体物业经济。

3、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扶持一批产业带动性强、市场竞争力强、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紧密的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支持工商企业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科技人员联基地、联龙头企业的措施,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引导大学生投身现代农业。

(三)抓好服务提升工程。

1、加快农村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做好信息服务平台和农民信箱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村综合服务中心的管理,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制定和完善各项便民服务措施,提升服务水平,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建立村宣传长廊,规范村务、财务、党务公开制度,全面落实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2、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管理服务功能。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资源优势,全面盘活闲置的旧厂房、管理用房等存量资源,搞好资产经营。20xx年力争村集体经济收入比上一年增幅20%,增强村级组织管理服务功能。

3、提高农家乐工作站服务水平。依托农家乐工作站,进一步密切全村各农家乐的联系,在操作技能、解决劳动力、经营思路、政策宣传等方面提供有效的信息。不断提高工作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创新工作思路,学习有农家乐特色村的优秀经验,创出徐家边村独特的农家乐旅游休闲品牌。

4、强化社会保障,切实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20xx年村委班子帮扶低收入户或特困户19户,保障困难群众的生活稳定,充分体现徐家边村村出处和谐的新气象。

(四)抓好素质提升工程。

加大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一是配足村文化活动中心所需的各设施设备,筹措老年活动经费,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高效利用村党员活动多功能教育室,经常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之成村民们学习科技文化的课堂、娱乐的场所,进一步丰富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二是组织各种类型的培训,积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化新型农民。三是开展“好媳妇、好公婆”评比活动,在全村树立文明新风尚,充分展现徐家边村人人幸福的新生活。

根据南英委办[20xx]26号《关于印发英都镇建设“美丽乡村”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建设“美丽乡村”是今后5年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方向和推进工作的总抓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我村新农村建设水平,根据《英都镇建设“美丽乡村”五年行动方案(20xx-20xx年)》,结合我村实际,提出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村建设“美丽乡村”,以“生态、绿色、和谐”为主题,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规划龙头作用,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努力把石山村建设成“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二、总体目标。

着眼于城乡统筹发展,力争在5年时间内,通过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和建设无序问题、推进农业经营制度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等改革,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民生事业建设,大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变农民生活方式、优化农村管理模式,加快农村向城镇化转变、农业向现代化转变、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变。

--村庄秀美。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到位,农民房屋建设有序,布局合理,农民房屋外观协调,体现闽南特色。

--环境优美。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内无卫生死角。常年清洁卫生,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家禽家畜圈养,农户庭院整洁,房前屋后环境干净,无乱堆乱放现象。农户自来水和无害化卫生户厕基本普及,消灭旱厕。村庄道路通达、绿树成荫、水清流畅。

--生活甜美。农业结构优化,生产、生态和文化功能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多。农村教育、卫生、医疗、文化和体育等社会事业大力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健全。农民文明观念提升、生活便利、文化体育活动丰富。

--社会和美。基层组织健全,村级组织战斗力强,群众对村级班子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社会管理民主,“世纪之村”管理平台完善。农村治安良好,无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事件。

三、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设“美丽乡村”,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基础,顺应发展变化趋势,要突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注意挖掘文化内涵,展现乡村特色。

--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建设“美丽乡村”,要把落实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最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立足解决“三农”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大胆突破村庄规划建设、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发展现代农业等遇到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农民与土地的新型关系,促进农民集中居住或进入城镇。

--坚持长效推进、巩固提升。建设“美丽乡村”,要整合所有行政资源和集中全社会力量,建立可持续的长效推进工作机制,促进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协同协作的良好局面。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要深入贯彻落实南安市、英都镇关于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部署,把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性工作,突出“点、线、面”综合整治,切实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

1、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全面落实村庄卫生保洁。以“一清一保一机制”,即村庄环境卫生清洁、公共场所专人保洁,农村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为目标,以“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路、改水、改厕、改沟、改圈、改厨)为重点,完善农村垃圾“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的长效收集处理机制,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推行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或改造,对全村露天厕所(旱厕)提出拆除埋填处理方案,对全村露天厕所拆除户每自行拆除一个露天厕所(旱厕)对象给予补偿300元,并同时给予补贴建无害化厕所(三化厕或环保型化粪池)1000元,力求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同时按需求村级组织建设水冲式公厕2-3个,分布园南、宫后、石坑三大片区。对全村猪舍提出整治方案,村集居区不允许建猪舍圈养猪,村集居区内原建猪舍要求农户自行拆除,猪舍按15平方以下每个补偿300元给予拆除,15平方及以上每个补偿500元给予拆除,集中攻坚整治农村生活垃圾等突出问题,确保农村环境整洁、河流水源清澈。

2、推进绿化美化建设。按照“建筑风貌好”的目标,根据分期实施的原则,组织开展改旧建新和房屋立面改造,整治旧房外观,保持古村特色,美化村庄形象,引导农户进行庭院整理,农家庭院基本实现净化、绿化、硬化。加强“四旁四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坡耕地、抛荒地)的造林绿化工作,建设村庄公共绿地。路旁两侧、水旁宜林地段绿化率达80%以上,构建优美的乡村环境。

3、开展农村生态建设。保护山水田林自然风貌。疏竣河塘沟渠,保护农村自然湿地,保持水体洁净,修复村庄水系水景,计划筹资500万元进行石山溪辖区流域整治,形成亲水环境。

(二)实施现代农业发展工程。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注重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强农业污染治理,大力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提高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促进农业清洁化生产;二是严格产业准入门槛,严禁“二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业到水源保护区及坂头水库库区入户。推动企业到工业项目集中区集聚,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集中治理污染。推行“循环、减降、再利用”等绿色技术,优化乡村工业产业结构。

(三)实施社会和谐促进工程。

2、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逐步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全面推行“一站式、一条龙”便民服务,增强农村综合服务功能。制定和实施村规民约,实现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依法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表达利益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以村警务室、联防队,平安基金会为平台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3、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168”工作机制。加强村级组织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行保障机制。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广“世纪之村”平台,完善农村各项管理,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管,提高村级组织引领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农村的水平。

五、实施步骤。

(一)启动年(20xx年)。9月中旬,开始开展全面的动员部署。村成立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研究部署建设“美丽乡村”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和分解任务。

(二)行动年(20xx年)。大力开展示范项目建设。根据实际,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年初,计划投入50万扩大水源,新铺设公山至新寨尾自来水63#管道4.1公里,新建蓄水池1个,方便全村村民安全用水,到20xx年10月,完成农村土地、房屋普查建档,农村实现村庄清洁、基本消除村聚居区内猪舍、露天厕所(旱厕),并建水冲式公共厕所2-3个,做到保洁常态化和制度化。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村庄面貌明显改善。

(三)推进年(20xx)。不断加大创建力度。组织推广农村集中居住,计划征地石山村石坑柯园山40亩,投建新村、建设民房30幢面积20000平方,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农村面貌发生根本的变化。

(四)提升年(20xx)。进一步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按照上级部署推进全村农村“五证”(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宅基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林权证)的确权发放。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健全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理机制,计划筹资500万元进行石山溪辖区流域整治,形成亲水环境,美丽乡村建设总体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五)深化年(20xx年)。全面回顾建设“美丽乡村”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持续开展创建活动,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全面提升“美丽乡村”的建设水平。

方案三:岳家圈村创建美丽乡村实施方案。

岳家圈村共240户,总人口670人,党员36人,村民代表33人,两委班子成员共4人,耕地面积850亩,山岚1500亩,村民年人均收入8600元,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苹果、樱桃等果树。

20xx年以前,岳家圈村是一个出了名的脏、乱、差村。污水到处流,苍蝇满天飞,禽畜跟人跑,垃圾到处丢,雨天两腿泥,晴天一身土,进村的道路没法走。自20xx年11月岳家圈村换届选举以后,新当选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付景兵带领新的两委成员建章立制、规范村规,投资160万元大刀阔斧整山路,清垃圾,拓荒硬化村中道,安装路灯70多盏,对全村自来水进行了改造,修复了随时就要倒塌的两委办公场所,健全了党员活动室、村民活动室,硬化了村民健身广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整体素质也相应得到了提高,村规民约大家都能自觉遵守。村里的变化,得到了全体村民的称赞,赢得了上级党委、政府的认可。先后获得了蓬莱市委市政府颁发的20xx“平安建设先进村”、20xx“道德工程建设和谐文明村居”、20xx“建设和谐稳定模范村”、20xx“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和烟台市委市政府颁发的20xx“五星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今年,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进一步培树典型、打造亮点,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在全市开展“蓬莱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这对岳家圈村而然,不仅是一次岳家圈村整体水平提升的良好机遇,更是一次岳家圈村两委班子和全体村民能力、实力和素质的展示。岳家圈村依山傍水,黄水河绕村而过,对面山系几经风雨,造就了很多奇特的地貌景观,爪鬏山、王母娘娘洞、金鱼缸、老虎洞、仙人泉、仙人脚,每一个景观地方都有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传说。由于多年来缺乏对自然景点的认识和开发意识,丰富的资源条件闲置而没有被开发打造。

打造美丽乡村必须因地制宜,创造特色。为了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总体要求,结合本村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和悠久的民俗文化特点,创建美丽乡村本着“宜居宜业宜游”的理念,将岳家圈村着力打造成“乡村休闲,文化体验,人居和谐,民俗旅游”的“四美”村庄。即“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村风文明素质美”。

1、村巷道路硬化工程。

为使村民彻底告别“雨天两腿泥,晴天一身士”的生活状况,对村内巷道7500平方米路面彻底硬化。每平方米50元,共需资金37.5万元。目前这项工程已经启动。同时,结合黄水河河道的整治工程,对黄水河河边的环村路长900米、宽8米的路面进行硬化。总面积7200平方米,每平方米80元,需投资57.6万元。此项工程可为岳家圈村东山开发旅游奠定基础。

2、黄水河河道整治工程岳家圈村三面环绕黄水河,黄水河河道整治是今年山东省水利厅的计划项目,整治过程中可浆砌黄水河500米两侧河道。这个项目上级投资380万元,现已招投标完毕,近期可动工。

3、村内巷道、庭院绿化工程。

为实现“林在村中,村在林中,路在绿化带中,人在风景中”的目标,家家户户进行门前房后绿化、庭院绿化、村巷道路两侧绿化带绿化,共需资金20万元。

4、村庄亮化工程。

按照“节俭、大方、美观”的原则,村巷道路硬化竣工后,路两边安装路灯,亮化共需资金20万元。

5、村巷、庭院净化工程。

彻底清理村内巷道、农户门前屋后各类垃圾和堆积物,并建立健全保洁长效机制。在村内主干道设置小型垃圾箱,通过公益性岗位或安排低保人员,配置垃圾清运车,对村内垃圾及时清运,集中处理,使村内环境卫生做到制度化、经常化、清洁化,彻底解决村内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到处流、苍蝇满天飞、禽畜跟人跑、垃圾到处丢的现象。

6、村容村貌美化工程。

目前,村东河边的猪棚、鸡棚等养殖大棚,由于离村较近,既不卫生又不美观,污染环境,与美丽乡村既不协调,又影响村容村貌。村委决定全部拆除,并按照“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分户养殖”的模式,在离村庄较远的地方重新选址新建一处高标准的养殖基地。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增加农民的收益。同时,在目前村东河边养殖大棚的地方投资20万元新建一处垂钓园。人们可以在这里看着袅袅炊烟、碧绿青山、潺潺流水,休闲垂钓。投资15万元在村委大院新建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公共为农服务设施;按照“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的标准对村内主要巷道两侧墙体进行装饰粉刷,并利用装饰墙面制作“基层党建、惠农政策、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宣传墙。

7、东山景点开发工程。

岳家圈村东山有着很多奇特得天独厚的地貌景观自然资源和悠久的民俗文化,爪鬏山、王母娘娘洞、金鱼缸、老虎洞、仙人泉、仙人脚等,每一个景观地方都有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传说。尤其王母娘娘洞,听村里的老人讲,过去每年的三月三日,周围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到东山赶庙会,规模非常大,并在王母娘娘洞前搭戏台,唱戏能唱三天三夜。现在虽然没有庙会了,但每年的三月三日、正月初一和十五,周围的群众还是有来王母娘娘洞祭拜王母娘娘、烧香烧纸磕头、半夜挂红的。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和来自久远的民俗文化,经过一定的包装、策划和营销,完成可以打造成具有乡村地域特色的休闲观光景点。目前,村委会已经与蓬莱民生置业有限公司签约立项,同意利用爪鬏山、王母娘娘洞等民俗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同时为岳家圈村兴建苹果、樱桃、葡萄、大枣等观光采摘园,开展无公害水果采摘特色旅游项目,从而打造岳家圈村的乡村农家乐。

8、农户农家乐样板房打造工程。

计划投资40万元本着“农户自愿、条件相当、诚信可靠”的原则,在现有农户住房的基础上,按照渔(农)家乐客房设施设备配备、配套标准,经稍加改造,先期打造20户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农家乐样板房,并通过有计划地组织接待观光采摘、休闲度假、特色旅游的游客,开发农家乐项目,以此达到先让一部分人先期致富的目的。

三、资金来源。

我村是省财政厅的联系点。目前,市财政局已经落实了60万元帮扶资金;小门家镇党委、政府也同意给予一定的扶持;市民生置业有限公司也能给予一定的赞助;付景兵个人可以出资20万元。相信岳家圈村在相关部门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的帮助下,创建美丽乡村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岳家圈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为加快推进毛厝村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提升村庄整治水平,将农村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认真贯彻实施市、县、镇建设“美丽乡村”五年行动计划方案,提升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毛厝村“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以深化提升村庄整治工程建设为载体,推进农房改造集聚,加快“两新”工程建设,完善村庄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村庄整治成果,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美丽乡村”是贯彻落实我县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县”的一项重要工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三化同步”(在工业化、城村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导向,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形成有利于农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体系、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和新型农民组织方式、农民现代生活方式和农村先进管理模式,利用3-5年时间,按照环境整治型逐步完成整治任务,把毛厝村建设成为“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生态人居建设行动”。按照科学布局规划的要求,推进中心村培育、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构建舒适的农村生态人居体系。

1、推进农村人口集聚。大力培育建设毛厝自然村,以优化村庄和农村人口布局为导向,修编完善以中心村为重点的村庄建设规划,通过村庄整理、异地搬迁等途径,推动自然村落整合和农居点缩减,引导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全面整治农村闲置住宅、废弃住宅、私搭乱建住宅。实施“农村建设节地”工程,推行建设联立式住宅,控制建设独立式住宅。

2、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全面开展水源综合整治,实施生活污水净化工程,修缮毛厝中心渠道。

3、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深入实施村组道路、农民饮水安全、农网改造等工程建设。建设农民文化休闲公园,健全农村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

(二)实施“生态环境提升行动”。按照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庄绿化等项目建设,构建优美的农村生态环境体系。

1、完善农村环保设施。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建设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等环保设施项目。实现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置全域覆盖,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卫生户厕农户达到总农户数的80%以上。

2、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大力扶持苗木专业合作社发展,鼓励群众植树,大力发展乔木和乡土、珍贵树种,形成道路河道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园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村庄绿化格局。

3、建立农村卫生长效管护制度。加强村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等工作,落实相应人员、制度、职责、经费,探索建立以政府补助为辅、以村集体和群众为主的筹资机制,确保垃圾、污水等设施正常运行。探索建设村综合保洁站,拓宽保洁范围。

(三)实施“生态经济推进行动”。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推进产业集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1、发展乡村生态农业。积极扶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发展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

2、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利用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乡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

3、发展乡村低耗、低排放工业。按照生态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严格产业准入门槛,严禁“二高一资”产业到村入户。大力引进低耗、低排放的手工业加工企业。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要求,为指导、帮扶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驻点村的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二、工作步骤。

2016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组帮扶工作时间从3月份开始至12月底结束。工作主要分三个阶段:

1、动员部署阶段(3月下旬)。工作组根据帮扶安排,进驻到新农村建设点,深入农户开展调查,掌握具体情况,宣传动员广大农户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2、组织实施阶段(4月初到12月中旬)。工作组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村建工作任务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明确村建工作目标和任务,深入村组农户,组织指导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3、检查验收阶段(12月下旬)。针对一年来的帮扶工作,对照工作计划,逐一进行检查,完善各项工作,迎接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考评组检查验收。

三、工作任务。

按照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部署,驻村帮扶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

1、广泛进行宣传动员。采取召开村民会议、印发宣传材料、开展“三民”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学习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相关政策措施,把农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和省、市、县新农村建设的部署上来,使农民群众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工作目标和建设方法,明确自身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所处的地位和承担的责任、义务,树立自信、自助、自立、自强、自建的观念,激发农民群众的内在动力,领导农民积极投资投劳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

2、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帮扶工作组要结合当地实际,指导驻点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有机蔬菜、畜禽水产、井冈蜜柚、高产油茶、花卉苗木等特色种养业,积极推进庭院经济、务工经济等,培育壮大专业大户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大力发展农民专业保作社建设和稳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和新型农民培育步伐,使帮扶的新农村建设村点形成“一村一品”产业,60%以上的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社,农民增收走在全县前列,过上美满幸福生活。

美丽乡村

星期六。我们班举行了家队合一,地点就是被称为“”的岭下村。

到了那儿,当然要先拍张美美的全体照啦。

我们开始爬山了,个个热血沸腾。两两成群,观览这美丽的风景。突然,前面竟冒起了不明白色气体,往前一看,原来是几个老奶奶在烧东西。不过,这清澈碧绿的湖水再衬上这白雾,真像是人间仙境。

男生们个个精力旺盛、奋勇直前,而我们这些“老弱病残”的个别同学,便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在后面互相搀扶,慢慢前进。每个人穿过我的眼前,消失于无影无踪,我和黄贝熙互相搀扶。突然,我们望望后面,啊?后面没人啦!我们心想。那我们得赶紧的,等跑到亭子时,同学们却已在亭子旁的瀑布拍照。对于热衷于拍照的黄贝熙来说,拍照是令她最开心的.事。她立刻放开抓紧我的手,奋力向前跑,这时,我的内心是血流不止的。

最终,我们在山腰歇下。陈学恺爸爸便说道:“我在山上修了一栋别墅,你们去参观参观呗。”对于我们这几只好奇的猫,这件事立刻引发了我们的兴趣。我们争先恐后的向山顶跑去,途中更少不了斗嘴、争吵。过了二十分钟,我们到山顶了,却只看到缓缓流下的溪流,没看到别墅。我们问陈学恺爸爸:“别墅呢?”“没建啊,我只是让你们帮我看看我选的地基怎么样。”“大骗子!”我们怀着一丝哀怨跑下了山。

到了陈学恺老家,我们便快速洗了手准备包春卷,因在家被奶奶训练过,我十分快速的包好了一个春卷,受到家长和老师们的夸赞,心里便像灌了蜜一般甜。

吃地瓜了,我飞速跑去抢了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地瓜,剥皮,开吃。但不知为什么越吃越苦,我便问同学的家长:“为什么我的地瓜这么苦啊?”“那肯定是坏了,快吐掉!”家长们急切地说道。我们么这么衰啊!

开吃了,我十分幸运的和两大老师坐在一起,分别有教语文的姚老师,教数学的王老师,我们十分幸福的吃了一顿饭后,这些耐不住性子的就跑到后院玩去了。

我们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后院中的草地居然是个“百虫园”!俞超杰、陈学恺两大抓虫高手在后园收获的虫子分别有:蚱蚂、螳螂、臭虫等,我们便把这些虫子拿来斗蛐蛐,便是十分有趣了!

20xx.12.24,这是个令我开心的日子!

美丽乡村

如今,乡村”这个词越来越陌生,有些人甚至已经不清楚,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乡村。那就让我当一回小导游,带你们去看看真正的。

走进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古树,它是村子的保护神。树下会有几个老人坐在那里,喝着香茶,畅快地聊天。这才是真正的乡村。

你看,村子边上的小河是多么秀丽,潺潺的流水唱着欢快的歌,滋润着村庄。几个叔叔伯伯正热火朝天地分享着胜利的喜悦鱼。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但从不违背自然规律。这才是真正的乡村。

再看,在村庄里或趴或奔的中华田园犬村民的好帮手。村民上山采药,打猎,它能帮助赶走讨厌的蛇;村民不在家时,几只狗就开心地玩耍嬉戏,同时看护家园。这才是真正的乡村。

一眼望去,在中华田园犬那小小的足迹旁,是碧绿的,夹杂着几丝金黄的,一望无边的田野。村民们每天在田野里松土、锄草、捉虫,细心呵护着每颗蔬菜宝宝。夕阳下,他们的背影格外显眼。他们愿意用劳动换来丰硕的果实!这才是真正的乡村。

圈里,可爱的猪羊们十分快活,它们可是村民的宝贝啊!等到它们长大了,就把它们抬到镇上的集市去卖,乐呵呵地吆喝着:猪,卖猪啦!新鲜的猪肉呐!”这就是真正的乡村。

吵闹的猪圈旁,另一队人正安静地工作着,和旁边动物的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一根根细条米丝带,经过他们的手就盘成了一张张榨面,在溪边竹匾上晾晒。这才是真正的乡村。

拥有青山绿水,能够守望相助,愿意辛勤劳作的乡村,才是真正的中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方案

根据美丽全域行动领导小组综合工作专班督办通知单【20__】49号关于美丽全域行动“最差典型”评选结果的督办,结合乡镇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整改方案。

一、组织及机构。

为加强对我街道“最差乡村”综合整治摘牌集中行动的组织领导,决定成立“最差乡村”摘牌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目标任务。

三、具体时间。

11月中旬摘牌。

四、整改措施。

(一)挂牌督办、专项整改。

及时对接牵头部门及综合专班,对各项扣分点,确保及时整改到位。针对专班反馈的村域内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严重;卫生死角多,整体环境较差等问题加大整治力度。

1.针对龙头村内乱堆乱放问题。驻村干部、村两委第一时间通知相关村民在规定时间内清理龙上公路以及乡间小路、门前屋后的杂物乱堆乱放。对超出规定时间仍未自行清理杂物的村民,由村委会安排人员清理。

2.针对龙头村内旱厕多等问题。村干部牵头开展在用旱厕排摸行动,摸清底数。明确整治数量。强力推进整治,实现明显区域旱厕清零、无用旱厕清零。

3.针对龙头村内卫生死角多,整体环境较差等问题。组建龙头村环境卫生整治专班,集中力量清理河流两岸、门前屋后、背街小巷卫生死角。并落实专人常态化开展道路环境卫生治理,实现美丽蜕变。

(二)加强巡查,深化整治。举一反三,联合执法中队、驻村干部、环卫所开展39个村环境卫生抽查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整改到位。切实切实加大监督力度。

(三)明确责任,长效管控。进一步明确村社、驻村干部的工作职责,规范环境整治标准,全面改善乡村面貌,打造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目标、整改措施、人员资金保障。

(四)摘牌最差,争创最美。通过本次摘牌综合整治,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实行常态化管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争取11月中旬摘牌。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为深入推进我镇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提升我镇整体形象,根据《凤山县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年)》的总体部署和《清源镇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规划(20xx-20xx年)》,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按照“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打造精品”的总要求,打造团山、万宝、新发、延河4个产业精品村,打造“团山—万宝—新发—延河—兴安”22公里美丽乡村示范带,培育星光、盘龙2个文化特色村,形成“平安—盘龙—星光”等村庄连片重点特色旅游区块,通过以点带面、以线带面,全面提升我镇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水平,力争创建哈尔滨市“美丽乡村”建设先进镇。

(一)着力推进村庄优化整合。按照“规划科学布局美”的要求,建立健全规划体系、分类推进村庄整治,努力提升农民居住条件。

1、建立健全规划体系。依托县级总体规划,结合清源镇实际,进一步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形成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为龙头,精品村(万宝村、团山村)、特色村(星光村、盘龙村)、中心村(延河村、平安村)、提档村(新发村、顺兴村)村庄发展规划为基础的规划体系,在编制规划过程中,注重把产业发展、旅游开发、环境保护、民生工程等有机结合,使规划引领美丽乡村科学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实施自来水改造工程。彻底改善城镇居民吃水状况。投资238.2万元,启动供水新管网建设,延河中心村建自来水井房1座、配套供水设施,入户管线18930延长米。万宝、团山、新发3个村铺设管线14400延长米。二是实施道路硬化工程。投资983.2万元,硬化延河村屯内路7.6公里(中心村4.7公里、西岗屯2.9公里),达到城镇内道路硬化全覆盖。延河中心村铺步道板22800平方米,延河村、万宝村、新发村铺边沟17120延长米。

(二)着力推进人居环境提升。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努力构建优美的农村人居环境。

1、深入实施环境整治行动。深入推进以“两清两治一绿”(清理垃圾、清理河道、治理污水、治理六乱、村庄绿化)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延河中心村等重点村成立专职环卫队,配备环卫设施,配足配强保洁员,加强环卫一体化建设,延河村、万宝村、新发村建垃圾填埋场各1个,安装垃圾箱160个,重点抓好日常垃圾“日日清”工作,重点抓好资金保障和督查考核工作,初步形成农村环卫长效管理机制。

2、加强农村优美环境建设。投资550万元,延河中心村建休闲广场7150平方米、安装路灯100盏。万宝村实施湿地公园二期建设,修护坡2000平方米、建橡胶坝、景观小品等。新发村改建休闲广场1万平方米,铺彩砖6000平方米、硬化篮球场600平方米、修绿地1000平方米,安装广场灯8盏、体育健身器材10套。万宝、团山、新发等6个中心村栽植绿化树10000株,铺草坪6000平方米,栽果树2000株。建设城镇新型住宅区,计划投资1728万元,在柳河粮库原址,建设新型住宅9600平方米。

(三)着力推进农民创业增收。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的要求,推进产业集聚升级,拓展农业产业功能,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构筑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1、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围绕稻米、果蔬、肉鸡、苗木四大主导产业,计划投资2294万元,重点打造“一带三园五区”。“一带”即以22公里铁通公路沿线村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带;“三园”即团山特色果蔬示范园200亩、万宝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4000亩、新发水稻现代农业示范园3000亩。“五区”为以星光村现代养殖小区为代表的万宝、团山、顺兴、福山5个标准化肉鸡养殖小区。2015年团山果蔬园新建大棚6栋、720平方米;万宝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扩建380亩,积极发展水田农机合作社,引进稻米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稻米产业。实施星光现代化立体养殖小区二期建设工程,新建大棚4栋、5000平方米,配套库房、办公区、生活区各200平方米,粪便处理区400平方米,硬化净道、污道各1000延长米,建设小区与小区之间隔离水塘、绿化带12000平方米,建成花园式养殖小区。对万宝、团山、福山、顺兴4个标准化肉鸡养殖小区提档升级,维修鸡舍20栋、维修道路1200延长米,更换栅栏1500延长米,修边沟1200延长米,购刮粪机、热风炉2套,建饲料仓库1座。扶持黄牛和绒山羊养殖,引进有机生物肥生产项目,延伸产业链。

2、提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发挥延河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申报万宝村、盘龙村省级美丽乡村旅游扶贫村,重点抓好万宝村采摘园观光游、盘龙村垂钓休闲游、星光农庄农家乐等特色旅游业开发建设,形成乡村绿色生态旅游链条。

(四)着力推进文明乡风培育。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加强生态文明知识普及教育,积极引导村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方式和行为方式,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1、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积极实施乡风文明“五个一”活动,即开展一项主题教育、一项德育计划、一个文明结对共建活动、一批“星级文明生态户”评选,一批文明村创建,全面提高农民文明素养。以农村基层活动场所为依托,建立一批农村业余文体活动队伍,组织“欢乐进农家”等系列活动,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

2、促进乡村社会和谐。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保障等公共事业配套能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推进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深化完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农村社区管理模式,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民主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农村“四化一核心”工作机制,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1月至3月)。积极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发动全镇各村委会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提高“美丽乡村”创建质量和参与度。

第二阶段:推进创建阶段(20xx年4月至9月)。全镇各村委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使乡村环境整治持续改善,镇村面貌明显改观,富民工程全面实施。

第三阶段:全面深化阶段(20xx年10月至2015年12月)。积极打造我镇“美丽乡村”典型,巩固改造成果,形成长效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建设工程,镇党委、政府是实施主体,村“两委”是创建主体。镇里建立了以镇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镇美丽乡村建设的计划安排、指导协调和督查考评,同时各村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由党支部书记和村民主任负总责,各网格组长、驻村干部要负责指导联系村各项工作的落实,镇各站、办负责创建工作的业务指导,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