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说课稿(汇总8篇)

时间:2023-09-24 19:46:24 作者:ZS文王 初中生物说课稿(汇总8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生物说课稿篇一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是人教版教材高二生物必修本第单元第节内容。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这部分内容,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生物知识体系中也占据着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本内容包含的一些重要知识,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样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结合教材内容结构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

理解:

2、能力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接下来说说教学的重、难点在仔细研究了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本章的重点在于: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xxx是本章的难点xxxxxxxx较抽象;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接下来,我简要地说说教法。

生物是一门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考虑到高一年级学生的知识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只有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自己的思辩能力。

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的三种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由于本节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生产实践上存在的一些有相关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

学法上

这节课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突出xxxx重点。各项活动的安排也应该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一部分、我们将花(3—5分钟)时间,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在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其次也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习的欲望。

第二部分、讲授新课:这部分将占去大约(3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需要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为学生分析教材的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动化和兴趣化。

此外还应该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课题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第三部分,课程最后需要留下(3—5分钟)、用于小结和强化认识。

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也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的素质差异,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拉开作业间的难度差异,进行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初中生物说课稿篇二

认真拟定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下面我们来看看初中生物的说课稿,欢迎阅读。

本节课是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10单元《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第25章《生态系统》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本节课是本章的开始部分,本节中的知识和能力的养成,能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本节主要内容为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以及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和生物富集及影响。教学中要运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搭建“平台”,通过相关图片、视频引导学生对一些常见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加深了解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和食物链、食物网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生物和自然环境之间和谐共存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所熟悉的生态系统及其基本成分。

(2)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树立生物与环境是统一整体的观点。

(3)举例说出生物富集的过程及其影响。

2、能力目标

(1)能根据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观察及分析有关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资料的能力。

(3)会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2)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1、举例说出所熟悉的生态系统。

2、说出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

3、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食物链、食物网和生物富集。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图片、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搭建进行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的“平台”。

学生准备:调查校园生态环境,收集资料。

多媒体电脑、投影仪等。

视频播放——“海洋生态系统”,理解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1、生态系统的概念:引导学生结合所看视频“海洋生态系统”,讨论回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多媒体演示图片——“草原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演示多媒体图片——“啄木鸟在树干上找虫吃”、“腐烂的树干上长出许多真菌”、“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并得出结论——生态系统的组成,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3、食物链和食物网:播放视频“草——兔——鸟”及图片——“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并得出结论——食物链和食物网。学生分组讨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小组代表用投影仪把结果投影出来,全班交流讨论。

4、生物富集及影响:演示多媒体图片——“ddt使鱼鹰的卵壳在孵化中破碎”、“日本的水俣病”、“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交流生物富集及对生物的影响,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体会。

多媒体演示练习,进行查漏补缺。

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里,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组成:

(1)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2)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人;分解者——微生物。

3、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

1、概念:指生物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

2、生物富集对生物的影响:影响生物和环境。

初中生物说课稿篇三

初中生物作为学科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生物知识,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自然界的奥秘,还能够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以下是我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育人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应该逐渐形成观察、实验和推理等科学思维方式。我常常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实验,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并引导他们总结实验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培养实践能力和自主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生物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生态,它研究的是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授课过程中,我常常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态环境,教他们如何保护生态环境。我还会带领学生去户外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体验生态环境的美好和脆弱。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担任起保护地球的责任。

此外,我也强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生物学中,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许多生态现象和生物现象都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我常常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调研工作,并鼓励他们合作共享信息和经验。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还能够培养沟通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另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生物学中有很多开放性问题需要学生进行探究和解决。我常常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独立探索。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可以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又可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相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我认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生物学中涉及到生命的起源、演化和生命伦理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关系到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我常常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和讨论,并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希望学生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关心他人,关爱生命,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生态环境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情感和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全面培养学生,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科学素养和正确价值观的综合人才。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我将继续努力,用心去育人,为学生的成长奉献我的爱和智慧。

初中生物说课稿篇四

近年来,作为中学生的辅导员,我曾有幸担任生物班主任,亲身感受到了生物育人的重要性和挑战。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和实践教学,我深刻认识到生物育人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也要注重人格的培养、品德的养成。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总结经验,体会到了启发学生思考、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下面,我将从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是生物育人的重要环节。生物学科庞大而复杂,掌握学科知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项挑战。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我不仅要着重讲解生物知识点,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生物。我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启发式学习、案例教学、实验操作等,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建立知识框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生物育人效果的重要手段。生物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但也有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概念。我会在引入新知识时,尽量采用生动有趣的案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实验和科学观察,帮助学生逐渐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参加生物课外活动和科学竞赛,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式研究,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与热情。

第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生物育人的核心内容。作为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实践环节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意义重大。我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实验操作,让他们亲手进行科学探究,而不仅仅是记住书本上的知识。同时,我还鼓励学生主动参加生物研究课题的设计和实施,从实践中不断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这样,学生不仅能加深对生物概念的理解,还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是生物育人的重要目标。生物学科的发展非常迅猛,我们要培养的学生应具备对新知识的探索和创新精神。为此,我鼓励学生进行生物方面的自主研究,鼓励他们提出新问题、设计新实验、发现新现象,培养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同时,我也注重生物科研教育的引导,通过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严谨思考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研工作的热爱。

最后,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也是生物育人的重要环节。生物学科的学习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和困惑。因此,我鼓励学生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去面对课程内容,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同时,我还注重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帮助他们认识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我相信,只有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之,生物育人是一项系统而综合性的任务,需要我们教师全方位的关注和引导。通过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培养他们具备科学素养和批判思维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生物说课稿篇五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我深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人文关怀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育人心得,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首先,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初中生物教育的核心。生物学作为一门学科,既有丰富的知识体系,又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念。因此,我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教学中,我常常采用提问的方法,鼓励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的同时,也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还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去验证理论,并从中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其次,我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学生在青春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不仅需要知识的滋养,更需要人文关怀。在我任教的班级中,我常常组织一些生物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生命的伟大。比如,我们曾组织学生参观动植物园,了解各种生物的习性和种类,让他们深刻感受到生命的多样性和宝贵性。同时,我还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能够拓宽知识面,更能从中培养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培养出高尚的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

再次,我相信教育是一种启迪和引导。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我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引路人。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我常常布置一些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们组织小组展开讨论和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可以互帮互助,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出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有益的阅读和研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引导和启迪,我相信学生们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个性和能力。

此外,我还重视情感教育。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伙伴,我注重培养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在教学中,我经常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我也尝试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双向的关系,鼓励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相信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可以促进他们的自我价值感的形成和自信心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克服困难,成长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总之,初中生物育人工作虽然充满了挑战,但是也充满了乐趣和成就感。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人文关怀、自主学习能力和情感认同,我相信我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社会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初中生物说课稿篇六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版x年级x册第x页第x章第x节的《x》,现在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反思五个方面来说说本节课的教学。

教材分析包括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重点

(2)难点

学生通过 年级上册的学习,对于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年龄虽小,但已具备了初步的观察事物、收集整理信息、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年龄在十三四岁的初一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策略是通过学生观察、体验、合作等方式使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利用启发性的语言和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索人类食物的奥秘。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学法指导: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民主、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仔细观察、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勤于思考。提高自身的分析、推理和归纳总结等科学思维能力,学会合作。

包括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约3分钟,2、 10分钟,3、 分钟,

4、 分钟,机动教学5分钟。

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以上就是本人对整个教学过程的逻辑顺序安排。

教学的关键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了没有。本节亮点在于抓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以活动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在推理中领会知识,在思考中构建概念。让学生们体验到学习的愉悦。

初中生物说课稿篇七

各位专家领导,大家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一、指导思想

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因此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走进新课程,运用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病毒》是人教版幼师教材全一册第二部分微生物中第三章。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前两章细菌、真菌等有关微生物的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及将来的幼教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在教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2、教学重点

(1)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3、教学难点

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三、学情分析

本节的教学对象为学前二年级学生。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生物体的基本结构,植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等知识;已学会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等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具备了独立学习本节部分内容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她们对本节课涉及的有关病毒与人类关系,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的知识,难以理解。

四、教学目标设计

1、基础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

(2)通过学习让学生识记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病毒对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危害以及病毒在生物防治上的作用。

(4)通过学习让学生识记细菌病毒——噬菌体的有关知识。

2、能力训练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思想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五、教法设计

1、直观教学法

通过动画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创设生物微观世界,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使学生能比较全面地掌握知识,比较深刻地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

2、探究式教学

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学法指导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本节课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在课前以组为单位,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查找有关资料,进一步通过小组讨论、协商,得出研究报告。最后在课堂交流。

七、教学程序设计

1、教师设疑: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沉思,期待寻找原由。

2、教学内容分为四部分内容:病毒的发现;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有害);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有利)。

(1)学生的主体活动为:学生代表阐述本组的研究报告;做好听课纪录,思考并提出相关问题,讨论得出结论;展示本组设计的《健康周报》。

(2)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教学主线,创设问题情景,聆听学生讲解,归纳教学内容。完成学生的测评。

八、媒体的选择

本节课的知识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因此我们采用网络、课件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形象化、立体化、动态化;把学生看不到、摸不着的病毒结构及生命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使难点迎刃而解,重点得以突出,充分体现了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初中生物说课稿篇八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该节在本书中乃至在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前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基础上再来考虑“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其实是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辩证地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确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也为下一节“生态系统”的学习作好预设。

本节知识点清晰,一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另一就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呈现的方式也直观,前者就四幅图片,后者是一个探究活动,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说明问题的能力;

2、尝试收集、处理数据的方法;

3、学习通过测量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渗透环保意识;

2、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点;

3、利用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重点又是难点;

2、“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探究是重点,新教材倡导探究性学习,应该利用好每一次活动,来培养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1、本节课贯穿观察和讨论,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渐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本节“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并不难,运用前一节的探究活动方法完全能够完成,所以这个活动我安排在课前,课上主要是组织各小组交流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处理方法。让知识的获得渗透在过程的体验中,让成功的喜悦体现于精彩的交流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活动的参与中。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课前的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启发学生例举生活中熟悉的生物受到环境中哪些因素的影响,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有两个好处:

1、既考验了前一节课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体现了两课内容的紧密联系;

2、创设了情景,激发了兴趣,让人自然而然想到生物对环境有没有影响呢,行云流水般引入新课。

(二)新知学习: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重点又是难点,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步:让学生观察教材的四幅图片,引导从“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间的联系展开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选择一幅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创设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这可是思维发展的肥沃土壤,也是我的课堂风格。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性的,充满灵性的。

第二步:启发学生还能找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例子吗?鼓励学生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激起竞争意识。

第三步:媒体呈现配有介说词的图片,如:乌贼的墨囊;含羞草的叶与多暴雨的环境相适应;尺蠖的拟态等等,让同学们认识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具有普遍性的,这种适应是生物通过漫长的年代,不断与环境摩合,自身不断进化、生存下来而形成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完整地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对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对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便提,以后高中会学到。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这部分的知识我是这样处理的:

第一步:让学生亲身验证“生物也可以影响环境”这一结论:

课前亲自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课上交流。这样安排体现:

1、有做事的过程;

2、有明确的目标;

3、有明确的结果;

4、使用语言传达信息

5、体现过程的真实性。

这是任务型教学的五要素。交流时注意: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过程是比结果更重要,但在这儿,由于结果涉及到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这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应以激励和引导。

学生从“做中学”中亲身验证了植物对空气的湿度有影响,有利于认识生物是可以影响环境的。

第二步:再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a、地下耕耘者是哪种动物,它对自然界有什么益处?

b、为什么我国开发西部强调要退耕还林和还草?从生物对环境产生的作用这个角度来认识生物的存在确实影响着环境。

第三步:让学生尝试举例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并及时反馈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

第四步:播放动画“屎克螂出国记”,以生动的画面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物对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在学生注意力即将分散的时候再一次激起他们的兴趣。

3、技能训练:

这是新教材的一个别有用心之处,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优势。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看谁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培养思维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