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欣赏课教案(专业16篇)

时间:2023-11-29 06:24:00 作者:HT书生

小学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小学教案,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教案

1、了解礼物包装的作用。

2、通过折、剪、粘等技法,给礼物船上美丽的外套。

3、将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

4、让学生感受美化生活用品的乐趣。

(一)课前准备。

1、学生寻找身边的各种可利用的材料。

2、课前教师收集不同风格的礼物包装。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让学生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日常礼品包装越来越重视;让礼品穿上美丽的外套,能使人们更加喜爱。

礼品配上精美的包装,更显得礼品的珍贵、也更能表达主人的一片心意和美好情感。

礼品美化包装可以表达出送礼人自身的趣味、爱好以及色彩感和设计特色。

2、发展阶段。

例如:方形纸盒的包装。

根据废旧盒子的大小裁剪与之相适应包装纸的大小,将盒子放在包装纸的正中央。

用双面胶或胶水接合两边。

抓住包装纸,沿着礼盒边缘,将有打折的部分往下折。左右部分的纸,也是沿着礼盒边缘往中间折入。

将底部的纸对折,再粘上双面胶或胶水固定,注意折线须对准盒高的中线。

用柔软的材料制作花束系在礼盒上。

3、教学拓展。

用其他材料进行包装设计与装饰。

小学美术教资欣赏课教案模板精选_

1.题目:九年级《黑白装饰画的美感》教学。

2.内容:

黑白装饰画是用一种颜色通过与纸所形成的对比关系创造的富有装饰性的绘画。具有明快、简洁、生动的特点。可以用黑白反衬的方法;黑白互换的方法;或利用点线面的大小、聚散及疏密变化的方法,还可以在作品形象上添加丰富的纹样。创作装饰画要安排好画面整体的黑白关系,构成富有节奏的画面。也可以借鉴民间艺术常见的装饰手段——夸张、变化、添加纹饰,并巧妙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体现出自己独特的创意。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书写相应的教案。

(3)授课思路要具有条例性、并适时的与学生进行互动。

(4)按课题需要进行板书包括基本的知识点,板绘要清晰,并与讲解相结合。

教案设计。

课题:《黑白装饰画的美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黑白装饰画的艺术特点和多种表现效果,尝试根据生活中的图片或形象,发现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创作一副黑白装饰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整体观察的方法,翻作的欣赏和动手实践创作,提高学生的提高学生绘画表现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审美意识,通过欣赏黑白画,使学生感受黑白画的构成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和创造美的热情。

教学重点:

认识黑白装饰画的表现特征和艺术效果。运用点、线、面,不同材料,通过剪、贴、画等方法创作黑白装饰画。

教学难点:

如何将物像进行概括,完成有创意的黑白装饰画绘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教室两面墙分别设计黑白作品和色彩作品的氛围。(黑白和色彩的对比)。

2.提出问题:今天教室布置的两面墙,作品明显有不同,请问区别在哪里?3.(把色彩部分的展板翻转,后面更多的黑白装饰画展示出来。)出示黑白装饰画和明暗调子表现的作品:分析明暗调子的表现方法。了解黑白画表现方法。

设问:请同学们说出两幅画的区别?

小结:第一幅是我们学过的明暗调子的表现方法,是表现物体的明暗调子关系和素描关系是写实的。第二幅画画面有些夸张、变形、视觉效果更加强烈一些,这就是黑白画。(明暗调子素描和黑白装饰画的对比)。

二、讲授新课。

(一)欣赏黑白画课件。

1.展示图片:陶罐、中国画、插图、利用手绘线条图象随意创作的作品而加工的黑白装饰画。

2.结合环境有黑白图样的(如日食的场景)现象,联系起黑白画的装饰趣味。

(二)结合作品分析/4。

1、黑、白的形成:

画面中的黑、白指无彩色和有彩色画颜色明度所构成的明度等级。黑、白的形成的因素,即调子的归类概括起来,无非是物象的明暗关系和物象的色相关系。

黑:深沉、有力、稳健、强烈。

视觉感受白:醒目、明亮。

灰:使画面明快、活泼、富于节奏感。

2、黑、白构成的美感。

黑、白经过画家的巧妙安排和运用,犹如音乐以高音、低音、中音谱成的乐章一样组成画面的黑、白、灰结构。同时,在对比的关系中显出各自的特色和表现作用,互相衬托,构成和谐的节奏,给画面带来韵律之美。

3、黑、白的布局。

在黑白的构成中,“均衡与和谐”十分重要。要使黑、白的布局和安排画面上达到感觉协调的目的,既有量的大小,所占位置多少的比例关系,又有总体的构成关系。完美的画面应注意感染力,增强艺术效果。

(三)黑白画的归纳方法。

1、观察构思画面,不需要同所画的一模一样,根据感受将对象夸大、缩小或取其中一部分特写。

2、用铅笔画出物体的形、比例位置和大体明暗关系。

3、根据物体固有色和明暗关系,黑白概括组织画面,将暗、暗灰色块和物体暗部归为黑色,将明、半明色和物体明部归为白色。在画物体时要整体把握关系,将暗部一起看,明部一起看。动笔只画黑色部分、明部空白。

4、丰富画面,当黑白两大色调画好以后,用线条或点将画面半透明色调丰富起来。避免喧宾夺主。

四、作业要求:学习课本中的习作,任选一幅加工改动或创作,也可以参照图片或生活中的事物。

1、注意培养学生对黑白构成的认识和理解。

2、提高学生对物象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学会归纳黑白的调子。

五、作业评价:

1.自评的方式说一说表现的内容是什么?用到了那些表现方法?

2.提问:想象还有那些创作黑白装饰画的方法?

3.学生共同评选出最具创意奖。

六、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黑白画的概括归纳方法,能够通过创作表达个人感受,从中发现美和再现美,并受到陶冶,希望今后多观察,创作出更多有特色作品,装点美化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黑白灰构成的美感。

基本构成要素:点、线、面、色调:黑、白、灰。

布局:均衡与和谐。

黑白画装饰画的表现形式:夸大、缩小、部分特写。

第二篇《纸立体浮雕》。

1.题目:七年级《纸立体浮雕》教学/4。

2.内容:纸经过折叠、卷曲,形成有凹凸起伏的直线、弧线造型,在一定的光线照射下,产生立体效果。纸浮雕对形象的外形设计要注意装饰性,形象要概括。在对形象的各个局部进行设计时,既要注意立体效果,又要考虑制作简便。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书写相应的教案。

(3)授课思路要具有条例性、并适时的与学生进行互动。

(4)按课题需要进行板书包括基本的知识点,板绘要清晰,并与讲解相结合。

教案设计。

课题:《纸立体浮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纸浮雕的基本技法:刻、折、卷、搓、组合等,学会纸浮雕的制作方法,构思、制作、画图,应用曾经学过的构图、色彩知识制作具有立体感的装饰性强的纸浮雕作品。

2.方法与过程:通过欣赏、感受立体造型,经过讨论、分析、了解纸浮雕的制作方和技法,一起合作制作,展示评价的过程,锻炼立体造型的能力,对形象的概括能力,创新能力,艺术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感受艺术与生活的丰富及不可分离的特点,感受艺术的伟大魅力,增强学生的信心。

教学重点:

了解纸造型的基础知识,掌握纸浮雕的基本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掌握和探索纸浮雕的多种表现技法并应用到创作中去教学难点:

纸浮雕的设计。在欣赏、评述与设计练习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了解纸浮雕的形式美感,在学生作品中体现个性化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展示奇妙的纸浮雕艺术品,设计如下导入语:“纸不仅是书写的载体,也是造型的载体。今天,让我们共同进入一个奇妙的旅程,探索一张纸是如何由平面变成立体的。我们先了解一下纸浮雕的概念吧。”

二、欣赏作品。

1.讲解:纸浮雕作品就是利用纸材的丰富性(软的、硬的、色彩单一的、鲜艳的、闪亮的等特性),经过切割、折曲、叠压等处理以后,形成有凹凸起伏的立体艺术造型。在一定的光线照射下产生立体效果与装饰效果,这种作品就是纸浮雕。

2.出示纸浮雕的若干张作品进行欣赏。

具有造型概括、夸张、立体、富有装饰情趣的特点。利用纸材的丰富性(软的、硬的、色彩单一的、鲜艳的、闪亮的等特性),这些作品可粗犷、可细腻、可清新雅致、也可浓墨重彩韵味悠长。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纸浮雕是如何制作的。

三、讲解示范纸浮雕的制作方法。

1.折叠法:直折.曲折;(幻灯显示)。

2.剪刻法:剪大.刻小;。

3.卷曲法:笔卷.格尺压.桌边磨;(幻灯显示)。

纸浮雕作品的制作步骤/4。

1.设计造型:2.分部剪刻:3.组合粘贴:4.整体调整:。

四、介绍纸浮雕种类:

电脑显示各种纸浮类型:

1.自然型。

2.几何形。

3.拼合粘贴。

五、布置作业:

利用纸质材料制作一幅纸浮雕作品;要求两人合作,构思精巧,制作干净,色彩协调。

要求:1、用硬材料,先用铅笔画线。

2、折时注意不要撕。

3、折完粘在纸板上。

(幻灯显示)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能否学以致用呢?

在课后,拓展思维,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索绘画创作的新途径,保持对美术的持久兴趣。鼓励学生将作品运用到贺卡的制作中,用它来装饰居室和教室。学以致用,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

纸立体浮雕。

1.制作步骤:(1)构思(2)画图(3)制作。

2.形象设计:(1)根据范图。

(2)根据生活中的形象。

3.制作方法:切、剪、折、卷、叠、粘、搓,组合等/4。

小学美术教资欣赏课教案模板

教学内容:第5课风景写生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2、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教学重难点:

1、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2、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

2、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

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二)发展阶段。

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

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三、学生写生,教师辅导。

四、作业点评。

教学内容:第5课风景写生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2、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教学重难点:

1、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2、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引导学生复习前一课所学的透视知识,通过图列讲解有关风景构图知识以及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引导学生制作一个取景框。

(二)发展阶段。

1、选择景物进行写生。

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2、如安排在校外写生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要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要集体行动。

3、学生在进行写生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画面上的透视变化,以及线条的疏密变化等。

(三)课后拓展。

以小组合作形式,设计一幅长卷。

三、学生写生,教师辅导。

四、作业点评。

课题:第6课让剪影动起来教学目标: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教具、学具准备: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10。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3)第三步:装上木棍。

(二)发展阶段。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

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三)课后拓展。

用透明或半透明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课题:第6课让剪影动起来教学目标: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教具、学具准备: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观看有关皮影的录象片段。

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

(二)发展阶段。

布置一个环境,集体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三、剪影表演。

各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

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课题:第7课漂浮的画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水墨画的基础知识、用笔用墨,学习几种动物的画法。

2、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样貌特征,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感受中国画工具特性。

3、培养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体验合作、探究、发现的愉悦,激发自信心和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的用笔用墨用笔用墨的技法技巧,以及动物的造型。

教具、学具:几张小动物的照片、笔墨宣纸等国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简要地复习国画的基础知识和用笔用墨等作画技巧。

教师出示几幅动物的水墨画,并结合课本的范图,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a、欣赏灵活多变的用笔,加深中锋侧锋以及点笔的了解。

b、欣赏用墨焦浓重淡轻五色,加深学生对墨色的了解。

c、构图以及动物的造型。

讲述调墨调色。

分步作画,讲解画动物的先后顺序修改调整完成三、布置作业,画两幅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麻雀、虾。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课后拓展:收集徐悲鸿齐白石等画家的资料,了解马和虾的画法,进行水墨画临摹、写生、创作。

教学随笔:通过水墨画的练习,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更加了解中国画的精髓。课题:第五课漂浮的画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水墨画的特点。

2、学习用点厾法来画动物。

3、培养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体验合作、探究、发现的愉悦,激发自信心和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的用笔用墨用笔用墨的技法技巧,以及动物的造型。

教具、学具:几张小动物的照片、笔墨宣纸等国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在本课的学习中,主要教学生用中国画中的点厾法来画动物。讲解点厾法:点厾法是不勾边线,直接用浓淡变化的墨或颜色画物体的一种中国画技法。

出示:麻雀、虾、松鼠、螃蟹等动物的画法步骤图。

讲解、演示各种动物的画法。

(二)发展阶段。

在教学中,不断提醒学生:如何运笔,如何运用不同浓淡的墨色;如何抓取动物的特征来进行水墨画的绘制。

学生画好水墨动物后,可以添加画背景。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作品中出现的墨色变化的感受。

(三)、课后拓展:课后进行水墨画临摹、写生、创作。

三、布置作业,画两幅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第8课山山水水【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画的写意山水,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概况,并对其材质、形式和内容所认识。

让学生通过对中国山水画作品中表现的传神与魅力特点的欣赏,提高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掌握山水画的步骤方法,并能理解“勾、皴、染、点”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中国画绘画表现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掌握美术欣赏、评价、表现等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感情,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内容、形式,并掌握山水画的四个步骤。

【教学难点】能用笔墨表现山水,理解诗境与画境的统一。【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笔、墨汁、生宣、国画颜料。学具准备:【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感受山水画。

二、技法示范,体验山水画。

1、复习毛笔运笔及国画用墨的方法。(1)毛笔运笔的方法:中锋、侧锋、逆锋(教师演示)。

3/10(2)国画用墨的方法:干、湿、浓、淡(教师演示)。

2、示范中国写意山水的传统技法:第一步,示范并讲解勾(板书:勾):用浓淡不同的墨勾出山、石的轮廓,运笔以侧锋为主。注意观察山势的走向,山的形态特征以及山的前后关系。

第二步,示范并讲解皴(板书:皴):就是用墨画出山的表面也有凹凸起伏的纹理。可以用淡墨皴出山石的结构,用以表现山石的凹凸起伏的质感,运笔以侧锋淡墨干笔为主。第三步,示范并讲解染(板书:染):向光的地方亮,光线照射不到的地方暗,用淡墨渲染出山石的明暗,以增强立体感。

第四步,示范并讲解点(板书:点):山上总会有一些小灌木、小石头,或者是远处看不大清的树木、房屋,那就用点来表示吧。可用浓淡大小不同的墨点来丰富山、石的结构。

三、主动参与,学作山水画。

1、介绍山水画用笔方法。

2、强调用墨方法。

3、展示选好的几幅漂亮的自然山水风光图片,要求学生选自己最感兴趣的把它画下来,画一幅构图比较完整的山水画。教师巡回指导,协助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

四、多元评价,展示山水画。

从能否认识中国写意山水画的绘画形式、内容和特点,能否通过欣赏写意山水画,评价传统中国画魅力所在;能否用简单的勾、皴、染、点等山水画技法,体验笔墨趣味等几个方面,进行多元评价。

1、对课堂练习先做一番自我评价。

2、然后给同桌或同组同学评价。

3、展示代表性的作业,教师进行点评。

4、最后让学生们给自已创作的山水画配以恰当的诗句。

五、拓展延伸,创作山水画课外习题(二选一):

1、找出你最喜欢的描写山水的名诗、名句,然后用中国画的形式把诗句中的内容画下来,要求诗句的内容与画的内容有较大联系。

2、是观察家乡的山山水水,把你认为最漂亮的那部分画下来。

完成一幅诗配画的作业,要求能以美术形象初步表达自己对诗的理解。

第8课山山水水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师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部。

分,初步学习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2.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画出一幅表现近景.中景和远景的中国山水画。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简单的笔墨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近景.中景和远景。

教学难点:

墨色的浓淡.虚实变化.笔墨水分的控制.空间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新授:

1.看一看,说一说。

中国画家热爱自然,师法自然,在他们的画中创造了非常美妙的意境。(出示国画)。

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将怎样介绍画中的美景呢?

请你从近到远说说好吗?(由近到远)分析画面。

我们欣赏山水画,就像在旅游一样,我们可以顺着画面不断前行到画面深处,不断发现美丽的景色。

2.出示几幅齐白石.沈周等人的作品,体会画家作品风格的不同特。

4/10。

点。从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山水表现出的自然风光,领略我国水墨山水的宏伟博大与3.结合书中两位画家的作品,思考画家们所用清幽寂静的魅力。的方法。可以和小组同学一起研究讨论这个问教学重点与难度:题。

汇报发现:

(近的画得具体,远的简单,近的浓远的淡。近干远湿)。

怎样画得浓,怎样画得淡,怎样画湿,怎样画干,你们还记得吗?(加水)。

4.学生尝试画法。

接下来,我们也试一试用浓淡干湿来画一画近中远三座山。(展示学生作品)分析谁的远山画得好,谁的5.教师示范。

教师讲解示范一幅山水画的全过程。先用中锋出远景。

6.欣赏优秀的学生作品。美丽的山水画。(看书)。

看了小朋友们的画,你想画怎样的山水画呢?能处理好吗?(生答)三.作业:

四.学生创作,教师巡视:五.作品展评:六.总结:第9课彩墨家园。

学会中锋、侧锋运笔,画出浓淡水墨山水画。

山水画的表现内容。观。

摩教师示范,掌握用笔技巧。

1、重点:按照步骤临摹水墨山水画。

2、难点:用勾、点的方法画房屋和树。

新授环节教学实录:

(一)、国画的基本练习。

1、演示步骤:(1)、蘸清水(2)、蘸墨汁。

(3)、笔尖浓墨,笔根淡墨(4)、墨的浓、淡、枯、焦的变化。

2、学生尝试练习。

3、教师反馈小结。

1、远景:起衬托作用的各种树木,较淡;

2、中景:主题书院的低矮房屋,浓墨勾勒,屋顶用。

3、近景:起衬托作用的各种树木,较深区分远近层次。

1、中锋运笔,多用于勾勒房屋轮廓和树叶等;

2、侧锋运笔,笔触宽阔,变化较多,可用于画树干。

(四)、步骤提示:

1、中锋勾画中景——主体建筑。

2、侧锋浓、淡墨画近景——树木。

(五)、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课题:第10课我做的乐器课堂类型:设计应用。

1、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乐器及乐器的发展,学。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意识。

1、了解乐器。

2、设计乐器。

5/10。

近山画得好,请好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方法。

(二)、作品赏析。

勾皴的方法具体,再用侧锋淡墨调色的方法画较深墨色点染;

有一些小画家呀,也用水墨的方法画出了很多。

(三)、教师重点示范:

你的近景.中景.远景分别是怎样的?浓淡干湿或点树叶。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中国画中山水画的表现内容,教学目标:

不同墨色的简单的建筑物和树木,临摹习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乐器。

1、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画家和学生的国画作品,了解教学重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水墨渗透产生的美感和水墨教具学具:有关青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乐器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制作乐器的竹筒、铁管、铁盒、陶泥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教师播放几段乐曲让学生欣赏。

2、请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乐器发出的乐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青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乐器的不同音效。

3、请学生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乐器的资料。

4、教师出示图片并简要介绍乐器的发展乐器的种类,并让学生欣赏不同的乐器发出的不同的音效。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出示乐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乐器的形状及特征。

2、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乐器,教师讲解乐器的制作方法。

(1)观察教材中的几幅插图,看看这些乐器是用什么制作的?怎样制作的?(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3)教师给学生介绍几种简易乐器的制作方法:a、沙锤。b、竖笛。

3、学生思考先画出自己的设计草图并进行小组交流。

4、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构思进行启发性的讲评。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作业:利用竹筒铁管铁盒陶土等材料制作乐器。

四、交流与评价:

器并吹一吹自己的乐器。

2、师生交流评价。

师生交流——比一比,谁的乐器造型好,谁的乐器能发出优美的声音课题:第10课我做的乐器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习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乐器。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意识。教学重难点:

1、了解乐器。

2、设计乐器。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教师播放几段乐曲让学生欣赏。让学生切身体会青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乐器的不同音效。

讲解一些乐器的制作方法。

(二)发展阶段。

1、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先画出设计草图。并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构思,分工完成作品。

2、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乐器,教师讲解乐器的制作方法。

(1)看看这些乐器是用什么制作的?怎样制作的?

(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学生的作品。

(三)课后拓展。

尝试用更多的材料方法制作乐器。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交流与评价:

11废旧物的“新生命”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一物多用,废物利用,养成保护环境、爱惜资源的习惯,培养儿童的动手和探究能力。

2、简单认识可回收垃圾,并有按照要求投放垃圾的初步习惯。

6/10。

3、能正确使用家庭工具,独立完成手工制作,有一定的创意。

4、愿意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活动重点:

了解废旧物品的妙用、创意制作、正确使用简单工具。活动难点:

愿意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活动准备:

1、课前加工一个可利用的废旧物品。

2、课件。活动过程:

一、实物导入。

1、让学生欣赏废旧物品做的小制作。引出废旧物品。(板书:废旧物品)。

2、说说什么叫废旧物品。

二、活动一。

1、侦探生活中的废旧物品。

2、说一说这些废旧物品。(板书)。

二、活动二(废物妙用活动)。

小组合作用自己收集的废旧物品做小制作。

三、活动三(制作展示)。

1、展示自己小组的制作,说一说是用什么废旧物品做成的。

2、欣赏他人的小制作。

四、汇报学习情况。

1、观看环境污染的图片。

2、说一说,看了图片你想说点什么?

3、说一说,你该怎样做?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学到了变废为宝,还学会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课题:第12课保护文物课堂类型:综合探索教学目标:

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

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3、绘制宣传小报,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文物。

2、绘制宣传小报。

教具学具准备:文物资料、制作手抄报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欣赏收集到的文物图片资料,小组讨论,感受文物的美感。

2、讲解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过程和成就,让学生了解祖先创造的优秀文化。

(二)发展阶段。

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手抄报讲解一些文物资料展示卡、宣传小报、实物仿制的方法,为学生更好的作业创造必要的条件。

作业完成后,布置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五、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课题:第12课保护文物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3、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物的责任感。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文物。

2、绘制宣传小报。

教具学具准备:文物资料、制作手抄报工具。

教学过程:

7/10。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欣赏收集到的文物图片资料,小组讨论,感受文物的美感。

2、讲解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过程和成就,让学生了解祖先创造的优秀文化。

(二)发展阶段。

1、参观当地的博物馆了解文物。

2、让我们动手做一做:

绘制自己喜爱的文物,并注明它的名称、年代和地点。

3、用手绘或电脑制作宣传保护文物的小报。

说明:文物仿制有其规律,要用特殊手段。但我们可以用泥或彩泥仿制小型的文物。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五、课后拓展:

多搜集一些历史文物资料,增进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加强保护文物的责任意识。

学生在课前调查了解了本地区的文物资源,课上通过欣赏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绘制宣传小报,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课题:第13课古建筑的保护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保护古建筑的意义。

2、增强对传承民族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保护意义。

2、对本地的古建筑进行了解。

教具学具:课件、学生课前搜集本地古建筑的资料、手抄报制作工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上节课我们找寻了我们家乡的文物,为我的家乡有这么多的文物感到骄傲,今天我们再一起找寻家乡的古建筑,了解一下我们美丽的家乡。

2、新授:

(1)一座具有值得骄傲历史的城镇,不仅会将它的历史写在书上,一定还会将它的历史通过古建筑告诉世人,并流传后世。

提问:我们所生活的这座城镇,有哪些值得保护的古建筑?

(2)让学生调查古建筑的历史和作用。(3)撰写调查报告。

对古建筑提出保护建议或改建的计划。(4)制作古建筑模型。

先画草图,然后制作古建筑模型。

3、学生讨论:

组织讨论,发表对古建筑保护的看法。

三、学生制作宣传海报:家乡的古建筑。

四、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

课题:第十课古建筑的保护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保护古建筑的意义。

2、增强对传承民族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保护意义。

2、对本地的古建筑进行了解。

教具学具:课件、学生课前搜集本地古建筑的资料、手抄报制作工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欣赏当地及我国古代优秀建筑,分组讨论,8/10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和特点,以及保护古建筑的方法和重要意义,发表对古建筑的看法。

2、发展阶段。

指导学生用造型泥、纸板、废弃木材等制作古建筑模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些出调查报告并提出保护建议或改造计划。撰写调查报告要资料充实,集思广益,言之有信。

作业完成后布置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

3、学生讨论:用学生手中搜集的图片一起议一议。

三、学生制作宣传海报:家乡的古建筑。

四、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五、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收集有关中国古建筑的资料,増进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情感。同时也可以了解一些世界优秀古建筑,开拓视野,提高文化素质。

课题:第14课电脑美术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打开电脑并进入操作系统画图程序的界面。

2、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

2、引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组合新颖的画面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二)新授阶段。

生:用手来画,画一个和它一样的生:用电脑绘画。

师:用那一种方法更简单?生:电脑绘画。

讨论:从画图软件中的那里可以找到?去找找看!

(让学生上讲台来找给大家看)。

师:我来操作,你们帮我思考(讲解绘画过程)。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课题:第14课电脑美术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的运用windows画图板中的绘画工具。

2、进一步了解windows画图程序中橡皮、喷枪的功能。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

2、引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组合新颖的画面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复习学过的windows画图程序中的各种绘图方法。

引导学生欣赏一些版画作品和利用“反色处理”、“橡皮”和“喷枪”工具创作的仿版画。

9/10效果作品。

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阶段。

学习此课要涉及的windows绘图程序中“反色处理”、“橡皮”、“喷枪”等工具的功能。

掌握线条的粗细、色块形状以及喷涂流量的设置方法。

让学生选用“铅笔”工具,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画出一个有趣的想象。

(三)课后拓展。

逐步学习使用photoshop等其他软件,进一步提高电脑美术的制作水平。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课题:第15课中国画和油画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绘画的发展史和中国绘画的表现技法。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们的知识和对美学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去发掘艺术的真谛。教学重难点:

1、中国绘画工具都有哪些?各种不同的画法都能体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每幅美术作品都有一定的喻意,它的涵义是什么?

3、画作表现的是怎么样的思想感情。教具学具:课件、课本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2、新授:。

(1)分别的介绍作品的内容和具体要表现的含义。

(2)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把画面设计成什么样子的呀?你都想在画面上画什么呀?

三、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四、反思小结。

五、研究性作业:

课题:第15课中国画和油画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绘画的发展史和中国绘画的表现技法。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们的知识和对美学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去发掘艺术的真谛。教学重难点:

1、中国绘画工具都有哪些?各种不同的画法都能体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每幅美术作品都有一定的喻意,它的涵义是什么?

3、画作表现的是怎么样的思想感情。教具学具:课件、课本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通过展示个中国画与油画的不同工具、不同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在教室中悬挂中国画与油画配置作品,通过提问,先让学生讨论中国画与油画的各自特点。

(二)发展阶段。

欣赏中国画与油画时,应着重从中国画与油画在使用工具、材料以及在表现方式、表现内容等方面的各自形态。

(1)分别的介绍作品的内容和具体要表现的含义。

(2)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把画面设计成什么样子的呀?你都想在画面上画什么呀?

三、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10/10。

小学美术教案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p28页的内容。

领域:综合·探索。

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动脑筋想办法进行制作菜肴拼盘装饰与环境布置。使学生学会合作,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1、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动脑筋想办法进行制作菜肴拼盘装饰与环境布置。

2、指导学生布置新年家庭环境,模拟过新年的情景。

学生自选材料进行室内环境布置与置办年夜饭。

如何组织好学生有选择的进行活动及解决学生作业过程中技术上的问题。

教具:"过新年"音乐与录像资料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笔墨宣纸、蔬果实物等。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笔墨宣纸等。

课前音乐:过新年。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师:1、刚才的音乐好听吗?2、从刚才的音乐中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3、你是怎么感受出来的呢?音乐使我们感受到了新年的气氛,今天我们也来过新年。

三、讲授新课。

1、播放录像--过新年的场景。

2、师:过新年是这么热闹,以前你们是怎么过年的呢?

3、学生谈过年。

5、学生交流讨论:过新年时家里该做些什么事?

6、汇总学生讨论结果:写对联、贴对联,画年画、贴年画,剪窗花、贴窗花,吹气球,做年夜饭。

7、师:过新年时家里要做的事还真不少,今天我们把教室也打扮成过新年的样子,我们也来一起过大年。

四、课堂作业。

3、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

4、师:我这儿有你们需要的各种材料,请每一小组派一位同学来拿你们组需要的材料,然后合作完成各组的工作。

5、学生选择各种材料完成各自的任务。

6、教师播放过新年的音乐,学生合作作业时,教师巡回辅导,解决学生技术上的难题。

五、作业评价。

师生共同欣赏过新年的环境布置。在学生自评作业后,大组进行互评,提出更好的建议。

六、结束新课播放音乐。

过新年教师小结、布置课后要求,即过新年时用学到的知识帮助家里办年货,做爸爸妈妈的好帮手。

上这一课的时候,我参考了《艺术》教材中“过新年”一课的音乐元素,使得课堂气氛更为活跃。这是我深切的感到,新课标放宽了教师的手脚,而且不拘于某一本教材的内容,课程间、课程内的综合使得教师在教的时候、学生在学的时候更加轻松、自由。

小学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花边是图形的重复廷伸;。

2.培养学生折、剪、贴、画、印等动手能力,掌握制作技法;。

3.培养学生敢想敢说,大胆创造意识,体验花边图案的美感;。

4.培养学生造型设计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花边图案的图形特点;。

教学难点:

花边的设计、应用;。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有花边的东西(例:手帕、餐巾布,碗、蝶等)剪刀、胶水、腊光纸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教师组织学生上台展示(投影)收集的各种有花边的东西。(教师提问、学生欣赏相结合导入课程主题内容)。

1你喜欢自己收集的东西吗?它漂亮吗?引出花边具有装饰、美观的作用,能使一件原本单调的物体更加美观、丰富。

2这些漂亮的花边造型选用了什么材料?

3你能发现这些漂亮的花边,这有什么样的规律。引出是图形的不断重复排列延伸的知识点,教师可适时作简单演示。

4找一找我们身边的东西还有哪些有漂亮的花边:手帕、餐巾布、床单、布帘、衣服的衣领、袖子、热水瓶、碗、蝶、瓶子、画框、轮胎纹理等。

二、探索研究:。

我们知道花边是一种向两边重复延伸的图形,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制作花边?

学生:画的、剪贴的、盖印的。

教师示范:

1画:

2剪:连续图案剪法:

1.取一张长宽合适的长条纸,从中间连续对折数次成一小方形;。

2.在折好的纸上画上要剪的纹样(纸两边的点不要剪断,一定要有物与物有连接的地方);剪掉空白处,留下色彩花纹展开为延接的图案花。

数张纸重叠剪出的单个图形(不连接)进行排列组合,也能作出漂亮的花边。

三、设计制作:。

1、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图形(纹样)。

2、学生练习,教师适时指导(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辅导帮助,使每个学生能享受成功的快乐。

四、应用建议:

1.给自己的美术课本封面、学习园地、黑板设计一个漂亮的花边。

2.在各种瓶、罐或日用器皿上进行装饰。

小学美术教资欣赏课教案模板

《图画与文字》(一年级第二册第二课)。

教学目标:

1.乐意观察各种符号,对文字有好奇感和探索愿望。

2.通过对汉字的观察、分析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认知和敏感性。

3.了解汉字的演变,知道汉字是古代人在劳动过程中根据物像创造的。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观察图画,了解汉字。2.教学难点: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教学思路:

课时设计:

1.教师出示学生熟悉的汉字,引起学生注意。

2.讨论提问有谁知道汉字是怎么来的呢?3.猜字游戏。

4.以变魔术的方式,激发学生扩展认读相关汉字。第一课时教学准备:

1.汉字、象形文字卡片一套,沿中线对折好。

2.用浆糊在白纸内写上汉字;装入碘酒水的喷瓶一个。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教师出示学生熟悉的汉字,引起学生注意。出示汉字卡:大、小、上、下、木等。教师:“你们认识它们吗?”和学生一起认读。

教师:“卡片上所有的符号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汉字,这是我们中国的主要文字——汉字”

2.和学生一起讨论。

提问:“有谁知道汉字是怎么来的呢?”

教师小结:汉字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古代人在劳动中根据物像创造了“象形文字”,它就像我们画的画儿一样,后来慢慢地简化成了横平竖直,四四方方的符号,成了现在这样的汉字。

3.猜字游戏。

教师出示象形文字卡片,让学生猜一猜可能是什么字?猜对即把另一面的汉字翻出来。

教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对文字的敏锐性。

4.认读并书写汉字“日”“月”教师在田字格里书写汉字“日、月”5.以变魔术的方式,激发学生扩展认读相关汉字。

教师出示提前用浆糊写好的带有“日”“月”偏旁的字卡,在纸上喷上装有碘酒的水后,浆糊写的字起化学反应便显现出来了,学生在有趣游戏气氛中学习认读。

延伸活动:“老师是怎么在白纸上变出字的呢?”引导学生生成科学探究活动。

板书设计:

《图画与文字》。

课后反思:

1.现代社会的进程与改变,西方文化意识的主导,使我们忽略了中国传统书画的文化视野和价值。

2.传统书画的文化背景包含了中国传统的儒、道、佛哲学思想和诗、词、赋古典文学对作品意境的要求。

3.在传统文化中,师承至为重要,因此中国书画创作时的理念不是“破旧立新”,不是“标新立异”,而在于怎样传承前人的经验,是“渊源流传”“承前启后”!

在我们书画教学中以怎样的眼光来对待传统,研究传统结合儿童心理生理特征,有选择、有批判地继承传统,发展出既有传统文化内涵,又有儿童自身特点的书画教学之路。这也是一条孩子们赖以自我确立与自我独立之路。让他们逐步感悟真正的优秀传统,并对其产生情感、价值认同以及对传统未来前景的自信。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案模板

授课年级:七年级授课时间:2010年5月6日。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题: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教材分析】。

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中,体会到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

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

析作品的能力,以及用口头或文字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感受的能力。通过对表现。

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念。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作品了解不同作品的不同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作品体现的不同思想内涵。

3、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艺术作品体现的思想内涵。2、如何表达欣赏作品后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的准备情况,教科书是否带齐。

二、导入新课。

1、首先请同学们来听一段音乐。

播放音乐。

提问:请同学们听听看,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哎哟嘿~~~(纤夫在拉纤时发出的声音)。

2、在音乐中是通过这种节奏来表现劳动的,那么今天我们来了解艺术家是如何。

表现劳动场面的,怎样表达劳动情感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三、教授新课。

(一)提出课题: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二)欣赏作品。

1、出示作品《在激流中前进》。

提问: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理解。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本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为此,作者曾先后到三西禹门口、陕西宁家川等黄河险急渡口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

(1)提问: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理解。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生动反映北宋都城汴梁繁盛景象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著名之作。全画内容大体分的是三段,教材中所选的是中段也是描写最精彩的一段。一艘满载着货物的大船,即将通过虹桥。桥下湍急的水流使大船好像一时失去了控制,船工们一面急忙放下桅杆和帆,一面正紧张的控制着船头前进的方向,有的在指挥,有的在掷缆绳,以使大船安全的通过虹桥。相映成趣的是,大船过桥的紧张又极具戏剧性的场面,吸引了桥下众多的行人。他们都在聚精会神的地注视着桥下发生的一切。桥上桥下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热烈、紧张而又极其生动的画面。虽然画中人物都画得很小,仔细一一看去,个个都很生动,十分耐看,组件画家对生活的观察十分仔细,描绘人物的举止形态具有极其深厚的艺术功底。

(2)出示《清明上河图》全图。

老师讲解:

开头是画汴梁的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舟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繁忙的活动场景;后段为市区街道的繁华场面。它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3)出示作品,用作品《在激流中前进》与《清明上河图》作比较。

2、从画面的安排与表现手法来比较这两幅画分别是怎样来表现主题的?

教师归纳,补充。

(三)欣赏作品。

1、出示作品《牛耕》。

思考:这幅作品反映的是什么时代的劳动?给你留下怎样的影响?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2、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幅作品,出示作品《捣练图》。

老师讲解《捣练图》全图。

女孩蹲在地上,用团扇在扇炭盆。十二个人物组织得疏密有致、动静适宜。

3、出示作品《捣练图》与《牛耕》作比较。

学生讨论:1、这两幅作品中的人物是否属于同一阶层?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这两幅作品所用的手法是否相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教师归纳,并补充砖画的作用《牛耕》:这幅表现牛耕的砖画,画面十分单纯,但作者颇具匠心。如两头牛有意画成一黑一白,以对比的手法突出画面的明快感。再如,画扶犁者的形态,而且其缓步前行时的姿态极富运动感。

《捣练图》:既符合生活的真实,有独具匠心的安排;人物站立的位置和姿态各不相同,既统一,又富有变化。“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具有唐代妇女的共同特征。描画勾线工细而又劲健,设色富丽而又匀净雅致,衣服的质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充分显示了唐代的工笔人物画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墓砖画:就是在墓碑前用颜料在砖头上面画画,再经过烧制后,它就不容易褪色了,它的作用是用来陪葬的。我国自汉代以来,统治阶级厚葬之风俗盛行,流行在墓碑前画一些劳动人民从事各种生产劳动的场面,墓主是为了祈求死后永远有一批劳动群众供他们驱使奴役。

四、复习巩固。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五、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对比,你觉得这堂课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劳动是人类生活的主旋律,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美术作品是在现实基础上加以提炼,加入画家的主观情感表现而成。那现实生活中,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所以,同学们让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认真观察,勤于表现,用我们的双手描绘美好的生活。

小学美术教资欣赏课教案模板

(造型表现)。

问题提出。

漫画肖像和我们平时画的人像有什么区别?教学目的1、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为自己创作一幅有趣的漫画像,学习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想象了和创造力。

2、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讨论、创作等过程,学习漫画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增强了对漫画艺术的了解。

3、增进对漫画艺术的了解与热爱。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教师请学生欣赏一些不同风格的漫画肖像作品,建立初步感知,激发兴趣。

二、探究体验:分析漫画的表现手法:

教师请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分析图片:

1、漫画肖像和我们平时画的人像有什么区别?

2、漫画肖像有那些艺术表现手法?

3、漫画肖像主要是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特征进行夸张变形的?

教师小结:漫画肖像具有幽默、诙谐的特点;是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突出了人物的形象和神态特征。

4、抓自己的突出特征。

5、结合欣赏教材爱因斯坦漫画像“漫画”过程图示,引导学生了解既要夸张人物外形特征,又要对人物的神态进行夸张。

6、教师自画漫画像,解决夸张变形问题。

教师便讲解边在黑板上进行夸张变现,使学生创作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三、学生实践:

教师指导,引导帮助学生抓自己最主要的特征。

四、成果展示:

对于优秀作品及时展示。重点与难点。

学生经历了观察、比较、讨论、创作等过程,学习了漫画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增强了对漫画艺术的了解与热爱。学习效果不错。

2《学画漫画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漫画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表现方法。2.学习运用漫画的表现手段创作漫画。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和善于观察生活、思索生活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重点。

分析、了解漫画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三、教学难点如何创作漫画。

四、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教材。

2.搜集较易理解的漫画作品,并制成灯片或准备投影仪放大,3.搜集漫画家张乐平的漫画作品《三毛爱科学》、《三毛流浪记》。4.历届学生漫画作品。

5.学具同教材要求。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了解漫画的特点。

1.出示漫画《三毛流浪记》和《三毛爱科学》。2.出示历届学生漫画作品。

表现手法:夸张、比喻、拟人等。(板书)特点:在讽刺和幽默中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使人们在笑声中受到教育,得到美的享受。

(二)分析:学习漫画的表现手法、i.打开教材让学生自学。然后各自谈谈对漫画《妈妈和老师》、《如此值日》的分析和理解,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漫画。

2.结合前面的范例,教师讲解漫画的构思和立意,让学生理解漫画是怎样达到宣传正义、抨击丑恶的目的。

(三)思索:尝试漫画的创作。

选择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通过联想夸张人和事的特征,画一幅或一组漫画。

1、教师举例提示,比如“皆大欢喜”、“学雷锋”等等。

2、学生联系生活大胆想象,尝试创作漫画。

3、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表扬优秀漫画创作。

6《对称与均衡》。

造型表现。

教学目的:

1.理解对称或匀衡的原理,找出我们周围的对称或均衡的物体。

2.运用物体的对称或均衡原理,通过剪纸、拼贴、绘画等手段把自己的感觉表现出来。教学重点:理解感受物体的对称或均衡的表现形式。教学难点:用各种材料来表现对均衡的感受。

教学用具:图片投影仪水彩笔油画棒彩色纸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投影仪放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中的物体造型有什么特点?师小结:对称、均衡的物体给人以庄重、严肃、整齐、平稳的感觉。

二、发展阶段:引导学生感受均衡:中心线两边的图形、色彩虽不相同,但在视觉上有平衡感。

举例:一棵树、一篮水果,它们的左右不一定对称,但视觉上看去是平衡的。教材中的《镜前的少女》、《组合橱》等都是给人的视觉上以平衡感,所以它们看上去是平稳。图片《大海上的船》,海面上船有的大、有的小,画面左边一艘大轮船,右边有远近三艘小船。画面左右不对称,但视觉上看是平衡的。

小组讨论:请同学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对称或均衡的,小组个别同学汇报小结。师小结;这些对称的或给人以平衡感的物体、图片,都给人平稳、庄重、整齐的感觉。作业布置:我们可以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完成一幅表现对称或均衡感受的作品。可以一人完成也可以俩人合作完成。

拓展:可用小组合作完成,还可以用立体折纸或泥塑形式完成作业。

12《学画花卉》。

一教学目的:

通过盆栽线描写生,断续练习写线的技法,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盆栽的形象特征,用线描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二、教学重点:

继续掌握白描花卉的写线技巧,用线造型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继续掌握白描花卉的写线技巧,用线造型的能力。

四、教学教具:

盆栽摄影作品和以此图为写生对象的线描范画一幅,运笔的示范图。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什么是白描?

运笔的方法讲究些什么?

(用墨线勾描形象,不设色,是中国画的基本技法之一种。)。

(运笔讲究方向、快慢、顿挫、提按等方法画出不同的线条)。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可用15分钟时间说明线描写生的作用,线描是中国画的技法之一,线描是学习中国画的基本功,前课是临摹,而这课是写生,同是学习线描的技巧,只是方法不同。临摹是照本抄写,写生则带有创作成分。写生时首先对写生物象作观察、分析、,理解物象的形体结构特征,根据其特征用不同的线条描绘,就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质感、量感。

关键:教学生掌握描线的技巧,用线造型的能力。所谓“应物象形”,就是此理。

2、讲解线描的技法:

教师出示画好的各种线条,让学生欣赏,理解。

教师边示范边小结:(让学生看清楚运笔的全过程)。

不同的质感、量感的写生对象,运用不同的笔法去表现。花朵外形多曲线,花瓣细嫩多汁,用线应流畅圆润。

(用笔稍快,运笔有上、下、左、右、顺、逆的变化)。

画花枝用笔多顿挫、逆锋,表现其粗糙挺劲。

三、学生画线练习。(教师指导)。

要求学生作各种线条的练习,如方向、快慢、顿挫、提按等。

四、学生作业:

大家看看这些盆花,形态多姿多彩。要画哪一盆呢?确定后选好角度进详细观察、分析,在纸上进行合理的构图,可以作适当的取舍,使花朵、花叶有疏、密、高、低的变化,表现枝干线条要有力,花瓣线条要柔软流畅,勾线要一气呵成。

六、讲评着重于从学生作品的效果去检查其笔法的正确与错误,使学生学有方向。

小学美术欣赏课课件

自开学以来,我一直努力尝试各种教学方法,起初,虽然认真,但效果并不佳,比如:上一节欣赏课,整个教学过程大概就是这样:首先,让学生观察作品,包括内容、题材、色调等。其次,是老师在讲解作品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还有个人背景,最后,就是学生体会作品内涵。整个教学过程枯燥乏味,且是满堂灌,既浪费老师时间又使学生疲惫烦躁,可以说,教学极为失败,到最后,学生还是不知道如何欣赏一幅美术作品。课后,我也反思了很多,总结了这么几点。一、导课简单乏味,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二、教师讲课时间太长,学生自己思考和探讨的`时间太少;三、没有抓住典型示例来讲。分析了教学失败的原因以后,我开始尝试其他的方法,同时,我积极的向其他老师学习,请教,并且,多争取时间去听评课,尤其是那些有经验,优秀的教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另一方面,我也通过了解调查学生。因为,我所面对的最终还是学生。现在,我会这样上一节欣赏课,首先,从导课开始,当今,多媒体技术早已应用于教学当中,它特有的直观性,多样性和灵活性把以往的很多不足加以弥补,可谓让美术教学如虎添翼。效果可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美术教案

2、用剪纸绘画等形式表现对称与均衡的作品。

3、说说对称与均衡现象给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理解对称与均衡的含义,并对生活中及美术作品中对称与均衡的现象作出准确判断。

启发学生灵活利用材料表现作品。

2、介绍新知:看书中的知识窗,认识多种形式的对称:中心线对称中心点对称。

3、赏析书中的对称范例,再请学生找找对称的例子。

2、师将其中一边另换一造型,引导学生认识均衡。

3、赏析书中或师收集的均衡形式图例,师再以纹样骨格的方法演示对称与均衡。

4、生说说生活中的均衡现象。

5、小结对称与均衡的特点:给人整齐平稳的感觉。

1、用剪纸拼贴绘画等方式,小组合作或独立完成一幅对称或均衡形式的作品。

3、展示作品,师生评价。

回家用立体材料进行对称或均衡的创作。

小学美术教案

上课: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见过雪吗?

生:没有。

生:见过。

师:在哪见过?见过真的雪吗?

生:电视上、哈尔滨、西安……。

师:雪是怎样的,让我们去看一看;

师旁话:雪飘落在地上,一点点、一片片,落在地上、房顶上、树上,到处都是洁白、洁白的。人们去赏雪、堆雪人、打雪仗,雪花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师:今天同学们课前剪了许多漂亮的雪花。郑驰请你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剪?

生:我看到的雪花就是这样的。

师:你觉得雪花是毛茸茸的,所以把雪花毛茸茸的感觉剪出来。

师:欧小文,你也说说。

生:我觉得雪花像一朵花。

师:雪花像一朵花。雪花这么漂亮,想不想堆个雪人呢?我们一起来堆个雪人吧。

生:好!

师:先做个什么呢?

做个圆形,老师用撕纸的方法先撕一个椭圆形,做雪人的肚子。然后做什么?

生:头。

师:再撕一个小一点的椭圆形做它的头,然后做什么呢?

生:鼻子。

师:鼻子用什么材料呢?

生:辣椒、红萝卜。

师:对我们在家时用辣椒,在美术课堂时,我选一个常用的大红油性笔。然后贴什么呢?

生:眼睛。

师:用磁铁怎么样?

师:再给它加个帽子。用什么做手?

生:扫把。

师:我们用板刷好不好?

生:还没嘴巴呢?

师:那用卡纸给它撕一个嘴巴。

师:这里太空了,怎么办?

生:贴上扣子。

师:用磁铁做扣子,再围个围巾好不好?试一下。

生:嘴巴和围巾的颜色差不多。

师:那我们换个颜色吧。

师:小雪人拼出来了。今天我们一起到雪的世界去画“下雪了”(出示课题)。

师:下雪了,下雪了,大家真高兴。咦?小青蛇,你怎么不高兴呀?

小青蛇:(旁白)冬天一到太冷了,我必须去冬眠了,每年的美丽的雪景我都没看到,实在太可惜了。(课件)。

师:那我们就先去看雪吧。雪到底长什么样子呢?

师:(课件播放)雪到底长什么样子呢?远处看雪和肉眼看的雪是怎样的,请你注意观察,下面我们再看看放得很大很大,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雪花的样子。请你仔细观察。

师:请你说说远处看的雪花长什么样子,显微镜下的雪花又长什么样子。

生1:远处看的雪花是一点点的小圆点。显微镜下看的雪花,是很多图形的。

生2:远处看的,一点点、一条条。显微镜下看的是晶莹透亮,很多图形的。

师:讲得真好,表扬她,大家仔细看一看,显微镜下的雪花又许多不同的花纹结构,但它们都是六角形的。

师:请两位同学来画画雪花的样子。其他同学可以用手比划你心中雪花的样子。

(两位同学到讲台画,其他同学边看边比划。)。

师:同学们画得真好!远看的雪花一点点、一粒粒;近看的雪花被同学们用不同的点线装饰成好看的图案。

师:雪花飘下来,怎样才能画出雪花洁白的样子?有没有办法?

生:用油画棒的白色在黑纸上画。

生:太阳光照下,亮的地方不用力图,暗的地方用力涂一涂,显出黑白效果。

师:哦,画出明暗是吗?

生1:用涂改液来画。

生2:还可以用珠光笔。

师:那么多的办法!对我们可以在深色纸上画出雪花洁白的样子,还可以夸张一点,画一些显微镜下的雪花的样子。(教师边讲边示范)。

生:老师,还有办法。可以用白色的蜡笔在白色的纸上画,然后再用蓝色的水涂。

师:喔?这白色的油画棒画在白色的纸上行吗?(教师边讲边示范)请一位魔术师来试一下。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刘魔术师的表演。(学生上台将水彩色刷在刚才老师示范的纸上)。

生齐:哇!

师:这位魔术师真棒,我们表扬他。

师:这是蜡笔水彩画法,一会我们也可以试一下。

师:雪越下越大了,我们来玩个堆雪人的游戏吧。

生:注意画眼睛的位置。

师:对,根据你的构图要求画眼睛。会有不同的动态。下面做什么?

生:贴鼻子。

师:选哪个呢?为什么不选白色的?

生:看不见。

师:那么就是说我们画时要注意颜色的搭配,画的时候要灵活一些:变换一下帽子、鼻子,每个人都不同了。

师:看看别人堆的雪人是怎样的?看他们用什么材料,装饰成什么样子。(课件播放)。

师:用刚才的方法可以画出小雪人,小雪人是不是太孤单了,怎么办?

生:画些雪。

生:画小朋友。画小朋友打雪仗。画小动物。

师:同学们想得真好,老师这里也添了些景物、添了人物这样画面就更加丰富,有趣了。(老师完善师生共同完成的画面)。

生:哇,真漂亮!

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个秘密是不轻易告诉别人的。那就是:画画时要注意形状,雪花、雪人的形状。然后把颜色搭配好,再把周围的环境添上,就可以画出一幅完整的画了。(教师贴出“形、色、境”)。

师: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别着急,我们去看别的小朋友是怎样把形色境画好的。欣赏一下。(课件:儿童画欣赏)。

师:哎,小青蛇给我发了一个信息,它要求同学们用油画棒等工具,选择合适的纸,画出美丽的雪景。

第一组同学用油画棒画在砂纸上;第二组同学用油画棒和水彩画在水彩纸上;第三组画在扇形的黑卡纸上,第四组用油画棒画在宣纸上;第五组同学画在圆形的纸盘上。

师:同学们邮递员叔叔十五分钟来到这里,请大家在十五分钟内画好,有没有信心呀,请大家开始吧。(定时器开始计时)。

(同学们分组把画展示在老师准备的信封展板上,每个展板形成了各自的特色。给学生美得享受)。

师:同学们画的画太漂亮了,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小小鉴赏家,评一评,这里的画你喜欢哪一幅?今天老师告诉大家的秘密就是:抓住形、色、境来评。请你评一评。

生:我喜欢这幅画,它的颜色很漂亮,小朋友也画得好,画了很多的雪花,小雪人玩得也很开心。

师:评的真好。请你评一评。

生:我喜欢这幅,雪人画得很开心的样子。

师:同学们画出这么美的画,小青蛇一定很高兴,来,我们把邮票贴上,让小青蛇看一看。

(学生分别给各展板贴上画着雪景的邮票)。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得真棒,老师奖励一个故事给大家看。(课件:《雪孩子》)。

师:通过这个故事,你知道什么?

生1: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太阳吸收水可以变成云。

生2:雪融化后被太阳照着会变成水蒸气,然后变成白云。

生3: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弄得自己也满头大汗了。

师:今天同学们看雪、画雪,还知道讲道理,表现得太好了。老师每组奖励一个雪球。下课我们一起去打雪仗好吗?(每组发一个纸做的“雪球”)。

生齐:嘢!

师:走,打雪仗去!

小学美术教案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运用构成原理创造各种画面。并从中体会到乐趣。

1、认识形状的概念和形式。

2、学会运用各种造型组成画面。

教具学具:彩纸、挂历纸、剪刀、胶水。

1、欣赏各种平面形状。

师问:看了这些形状,你们能给它们归类吗?为什么?

2、导入课题:《形的魅力》。

1、《形的魅力》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展示各种形状。

师问: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

师小结:形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点、线、形状、色彩等)。

2、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随手画的形状)。

3、形的特点(外形和骨式的变化):

有规则:几何形、几何直线形、几何曲线形、

无规则:不规则形、自由直线形、自由曲线形。

1、怎样运用各种形状组成画面(小组讨论)。

师小结:首先要创造出各种形状(剪出形状)。

2、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设计、制作一幅画。

教师巡回辅导。

1、小组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用各种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或运用装饰像框等方面。

小学美术教案

对“聪明的机器人”我们并不感陌生,“铁臂阿童木”就是我们较早熟知的机器人动漫形象。聪明的机器人现实中见到的机器人以及它的频频研制面世和趣事是我们常常谈起的话题,如“精彩的机器人足球赛”、“活灵活现的机器人动物园”等。我们给它取名机器人,聪明的机器人并不是因为它像人的样子,而是因为它具有与人相似的智能水平和一定的思维能力,并且具有在对人类有危害的环境中进行工作作业活动的特殊功能,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惊讶机器人的聪明程度。聪明的机器人实际上我们所见所闻的机器人只不过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但它的特殊功能、智能能力和独特的造型美仍然令我们时常感到神秘和好奇,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题材内容。

本单元学习的设置是探索机器人的独特造型与功能作用。教材编排了各种造型和功能各异的机器人图片。学习活动方式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通过设计和制作的美术活动,了解机器人的造型美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审美评价能力,感受各种材料制作模型的特性,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它的意义在于关注社会科学技术的发达与进步,在设计与制作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悟美术学习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激发社会责任感,反过来又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励学习行为,体现出本单元设置的关注学生成长需要的理念,即培养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具备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活动一为机械手臂设计。该课时的教学,既能使学生了解机器人手的形体结构特点,学习机械形体的画法;又能使学生对设计产品的功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特征得到直观认识,领会“物以致用”的美术设计理念,形成正确的审美情感态度与价值标准。让机器人拥有一双灵巧的手是无数机器人设计者的梦想。教材编排了称为“三指灵巧手”的机械手,能轻轻拎起一个易碎的鸡蛋,可见它的灵敏度与人类已无差别了。机器人的手一般由方形的手掌和节状的手指组成,机械手的设计也就是根据基本的机械形体,整合关节传动部分进行造型的活动,因此基本的机械形体的画法是设计机械手时要掌握和解决的基本技能技巧。教材编排了灵巧手一个节状体的画法与过程,对异形的立体形与螺丝帽的表现过程进行步骤分解,为本课作业的完成提供了绘画技巧上的指导,也是在教学时需要让学生尝试训练的重点内容。两幅学生作业为学习效果的表现提供了样式。

活动二为制作机器人模型。该课时的教学,旨在利用各种媒材制作模型,掌握模型制作的基本技能,针对机器人的不同造型特征合理寻找和运用媒材,提高学生的制作工艺和欣赏审美水准,促进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型的制作是根据已知的机器人造型来进行模仿,在制作机器人模型的不同局部时,选择适合的媒材和采用相应的方法是制作活动中的教学重点。教材编排了三件学生制作的范式和文字提示,对选择媒材尝试方法及机械连接,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其中对一个范式进行媒材运用、制作方法及制作步骤的提示,如泡沫包装物的割锯方法,对机器人结构之间的固定方法,以及泡沫、纸盒、蔬菜瓜果等材料的运用,暗示了应在教学活动中作为技能训练基本要求提出,通过尝试训练并进行动手体验,发现规律方法。机器人虽有仿人形机器人类型,但并非所有机器人都是人形的样子,从外观造型来分析还只是一台机器的模样。通过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完成一个机器人的模型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学习设计机械手和制作机器人模型的方法,掌握机械立体形的画法,能运用各种媒材进行机器人模仿造型活动。

透过美术创作活动,学生的空间想像力逐步发展,对媒材的造型的适应性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并能合理选择和使用媒材。作业应做到造型与功能作用相结合,初步形成设计应用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团队活动任务中,独立思考,共同探讨,使小组活动有序协调地开展。对设计与制作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本单元的教学题材内容是学习工业设计、模型制作的基本技巧与知识,了解机械立体形的线描画法与机械手设计创意以及掌握机器人模型制作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美术设计制作及应用能力。宜采用线描笔、单色笔和各种纸质材料、废旧材料、蔬菜瓜果等媒材,通过线描,采取卷折、剪切、割裂的制作与组合等手法,进行设计和制作的造型活动。

本单元的教学准备针对两个课时不同的教学内容,考虑精选机器人的动画片片断和图片,布置学生收集适合制作的各种媒材,制作适当的模型实物及选择和制作相应的教学等。

本单元的教学策略应以机械立体形的画法和不同媒材制作不同机器模型的方法为重点,采用个体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机械手设计和机器人模型制作的学习任务。

活动一机械手设计的教学,以机械立体形绘画学习为前提,机械手设计的整体效果为结果目标,功能设计为学习延伸,组织相应的尝试、欣赏、创意、评述等活动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设计可作如下安排:机器人动画片欣赏——认识机器人——认知机械手结构——尝试机械形体画法——探讨功能,创意设计——创作表现——展示创意,审美评述——功能应用,学习拓展。

活动二制作机器人模型的教学,以机器人造型欣赏感受为基础,寻找和运用合理的工具材料制作机器人的各部分形体为重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工制作、合作组装完成机器人模型的制作任务。小组合作时应关注学生组内策划与任务分工的教学组织。教学设计可作相应的安排:欣赏感受,认知造型特征——模型范式分析,获得方法——媒材运用尝试,解决要点——小组策划,分工制作——组内交流,集体组装——作品发表,审美互评——功能应用,学习拓展。

活动一的教学实施,在补充课程资源不足,不能观看到机器人动画片,和通过欣赏到更多的图片时,可利用教材、教参已有的资料和学生的已知经验多感受欣赏,互动交流关于机器人的信息,来认识和了解机器人。教学设计可作如下选择:认识机器人——欣赏感受,了解机械手——分析结构,尝试形体画法——创意交流,设计机械手——展示作业,审美评述——应用交流,学习延伸。

活动二的教学实施,可能因为地区差异出现制作材料上的变化,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调整,一般纸材的可塑性大,通过卷、,折、揉团、粘贴、插接等手法可进行多数机器形体的造型、模仿,其他材料如纸盒废旧材料等媒材,教学设计时也可调整选择。如:模型范式分析,获得感受——媒材尝试,学习方法——欣赏机器人,小组策划——分工制作,集体组装——作品展示,评述应用。

1.教材编排的小训练应采用相应的方式和材料组织实施,让学生尝试体验获取直接经验。如:活动一的小训练建议尝试描绘一个六角螺丝帽或一个有连接头的机械造型特点的立方体指节,了解一简单机械形体的线描造型方法,举一反三,对机械手的整体设计提供学法指导。活动二的小训练建议尝试用白卡纸卷圆柱体、卷贴圆锥体、折贴立方体等,或用蔬果切制圆轮、削制插接其他特殊形体等,解决媒材选择与制作方法的技术问题。

2.一般情况下可让学生借助资料进行机械手的设计和机器人模型仿制,对美术素养基础好的学生可引导想像,创意具有个性化的机械手和机器人模型,有效地促进学生空间想像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养成。

3.本单元教学时不可忽视造型设计制作与相应的功能作用的评述和思考,设计与应用是现代工业设计与制作的一个整体理念,也由此加深学生对美术学习与社会生活的关联作用的理解,达到在美术学习中启智育人的目的。

小学美术教案

1、指导学生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的操作方法,绘制有趣的装饰画。

2、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windows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学会利用笔刷工具的不同设置进行绘画创作。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

在电脑上,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学会利用笔刷工具的不同设置进行绘画创作。

一、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有序进入电脑教室,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使用的电脑,并开机。老师检查每台电脑的开机情况,遇到电脑故障及时调整学生座位。

二、引导阶段。

1、复习、启发。

师:上学期,我们在电脑美术课上学习过运用“画图”程序进行电脑绘画,同学们学会了许多电脑绘画工具的用法,画出了非常漂亮的画。许多同学还在课后自学了许多绘画技巧和绘画工具的用法,现在,老师想问大家两个问题:

a、你还记得哪些绘画工具?学会了哪些绘画技巧?(绘画工具:画笔、颜料桶、橡皮擦、喷枪、放大镜等,绘画技巧:复制粘贴、反色、裁剪、移动图形等)。

(请3-5位学生到教师机上操作演示,同时通过网络广播演示给全体学生看。)。

2、老师归纳。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演示很好,掌声给予鼓励!电脑绘画的工具和操作方法很多,只有多练习、多动脑才会掌握更多的电脑绘画方法和技巧,才能画出更多更好的电脑美术作品。”

3、欣赏图案,复习“复制、粘贴”

课件出示上面图案:“这张画你喜欢吗?你知不知道怎么画出来的?谁到教师主机上演示给大家看?”

主机上打开“画图”程序,画面左上角显示单个小猫图案。请1-2位学生到主机上作演示复制粘贴的方法。

操作方法:选定工具选择小猫——(编辑菜单)复制——(编辑菜单)粘贴——拖动小猫到合适位置——完成师:“刚才两位同学复制出了小猫,如果按照这样的方法还可以复制出很多很多。请看老师制作的两张作品。”

4、课件展示两张(2开图画纸大小)打印出来的四方连续纹样。

学生发言:像包装纸、像桌布、像花布、像地毯、像窗帘??

三、发展阶段。

1、认识“四方连续纹样”

学生观察回答,老师归纳纹样排列特点:西瓜图案上下、左右翻转重复排列,小猫左右、上下整齐排列。

电脑屏幕显示:上下左右不断重复的图案叫“四方连续纹样”。

2、观察对比:这四张图有什么不一样?

(方向不一样,上下左右翻转)。

(2)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一张图的方向?问:“哪位同学能把这张图上下、左右翻转过来?”

请2-3位学生到主机上尝试翻转小猫图像。对学生的操作给予表扬。

3、欣赏课本范图。

让学生翻开课本,欣赏四方连续纹样作品。

四、实践阶段。

1、师示范绘制四方连续。

老师以清晰的演示讲解示范四方连续纹样的绘制过程:

a、用矩形、画笔、颜料桶等工具画一幅简洁的图案。

b、选中图案,在“编辑”菜单中分别选择“复制”“粘贴”,在“图像”菜单中点击“翻转/旋转”或“拉伸/扭曲”。

c、移动图案,排列成有规律的四方连续纹样。

现在,同学们已经知道四方连续的绘画方法了,动手试试吧?

2、学生实践。

a、作业:运用所学方法,画一块花布。

b、学生绘画,老师巡视指导。

鼓励学生认真作画,大胆创意图形。老师在巡视中注意对个别学生的指导。

c、学生保存作品。(个别学生不会保存的可让学生相互帮助或老师帮忙)。

五、作品展评。

2、思考:我们设计的大花布可以制作成什么呢?(衣服、桌布、裙子、地毯??)。

六、时装制作和表演。

师:“我们设计的四方连续纹样可以制作成很多东西!老师现在就把这两张花布(西瓜和小猫图案)制作成两件衣服好不好?”

1、老师现场快速制作“马夹”和“裙子”

2、学生时装秀表演。

a、让6-8位学生轮流穿上“马夹”和“裙子”,随着节奏明快的音乐绕教室走一圈!

b、分组比赛:男同学穿“马夹”、女同学穿“裙子”比比谁走得最精彩!”评出优胜者,掌声给予鼓励。

七、收拾与整理。

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关机,摆放好鼠标、键盘、凳子。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案【】

1.感受《小海军》原曲的坚定、雄壮、有力以及变速后音乐的轻柔与优美.体验音乐变化美的神奇。

2.尝试运用语言、节奏、动作等方式表现《小海军》原曲与变速后曲子的异同,重点感受与表现变速曲中所体现的小海军操练归来的各种生活情景。

3.萌发对小海军的热爱,增强幼儿大胆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初步能演唱歌曲《小海军》;海军生活vcd;海军帽、彩旗等。

一、演唱《小海军》,进一步感受与表现原曲雄壮有力的性质。

1.幼儿随进行曲入场。

2.师幼共同表演《小海军》。

3.引导幼儿运用语言、肢体动作等方式表达对原曲雄壮有力性质的体验。

提出问题:听了这首音乐有什么感觉?音乐中的小海军们正在做什么?

(幼儿纷纷用“雄壮、有力量、神气、有精神”等词汇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并且用动作、语言等方式表现和描述音乐中的小海军正在开炮艇、格斗、射击、瞄准、操练……由此可见幼儿对原曲音乐性质的理解比较到位,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1.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幼儿能运用“优美、安静、很慢、很轻、轻柔"等词汇来表达自己听完小海军的变速曲后的感觉。

由于幼儿对海军的日常生活情景比较陌生,因此他们只能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迁移到海军身上,认为操练归来后海军会做吃饭、洗衣服、睡觉等事情。)。

2.引导幼儿运用身体节奏等方式表现对原曲与变速曲的理解。

(头、肩、手、腿、膝、脚等身体部位都成了幼儿表现的道具,他们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身体节奏较准确地表现音乐的快慢、强弱,不难看出他们对原曲与变速曲的理解进一步深入了)。

3.观看海军生活vcd后,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变速曲中小海军的生活情景。

(1)师幼共同表现。

(表现海军生活的vcd是帮助幼儿了解海军操练归来后的生活情景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通过观看vcd,幼儿能用动作表现弹吉他、拉小提琴、写信、看书、打电脑等小海军操练归来后的生活。但是在初次的表现中,幼儿的动作比较单一,如有的幼儿一直做看书的动作,没有变化。)。

(2)教师伴随音乐有表情地朗诵散文诗,引导幼儿再次感受和表现变速曲所表达的情景。

(在散文诗的启发下,有些幼儿能边听音乐边根据诗的内容相应地变化动作。)。

1。幼儿在原曲的伴奏下表现小海军操练的情景。

2。幼儿登上“军舰”;完整地表现原曲与变速曲中小海军的不同生活。

(活动至此,幼儿能较自主地、完整地运用体态表现原曲与变速曲中小海军的不同生活。尤其对原曲的表现从动作与力度上都十分到位,但是幼儿运用体态表现变速曲时动作的美感有待进一步提升。)。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是“一曲多用”的形式在中班上期的初次尝试,因此我们选择幼儿们熟悉、喜欢的歌曲《小海军》作为活动的载体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罘。在活动中我们运用听听、看看、说说、身体节奏、体态表现等方法逐步引导幼儿感受、体验并表达原曲与变速曲之间的不同感觉。同时,通过教师的语言、动作、神态和环境创设,营造相应的氛围,不断推进幼儿的感受和体验。总的来说,这次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晰、教学策略得当。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下一步进行解决:(1)在幼儿听完第一遍变速曲后就请他们说出原曲与变速曲之间不同的原因还早了些,放在身体节奏之后幼儿可能会更容易理解。(2)幼儿在运用体态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的美感还不够,在下阶段的活动中应引导幼儿注意动作与音乐之间的联系。

小学美术欣赏课课件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第一小学)。

摘要: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对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中,美术教师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艺术魅力,提高课堂效率,创新求变,以此发挥审美教育的独特功效,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美术欣赏;教学质量;特色教学。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对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创造能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课改中,美术教师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艺术魅力,提高课堂效率,创新求变,以此发挥审美教育的独特功效,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更好地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标,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是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传统的美术欣赏课重术轻美,教师的主体地位过于突出,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和在自主探究中学习的乐趣,一节课下来,教师一个人自弹自唱或乏味的幻灯片展示,学生对艺术作品缺乏真正的了解,无法体验成功学习的愉快和喜悦。因此创新与改善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直接决定着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优劣。结合多年的美术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

一、精选内容,开创特色教学。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在教学过程中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分析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对美的感受被教师滔滔不绝的声音所压制,学生的兴趣很难被调动起来。为此,在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要精选教学内容,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重组。如,在讲授《家乡古建筑》时,我有意识地结合韶关地区南华寺、风采楼等一些具有特色的本土建筑进行讲授,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讲授现代雕塑时,结合韶关一些标志性的.城市雕塑进行欣赏与分析,学生还主动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与感受。因为课堂设置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学习的热情也空前高涨,教学的效果也有了较大改善。

二、丰富手段,优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自控能力相对较弱,要想学生集中注意力去欣赏美术作品,教师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使教学直观、生动,并且把沉闷的文字和图形、声音相结合,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在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也可以运用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或其他手段创设情境,进行有创意的课堂设计,从而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如,在《人民艺术家齐白石》一课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展示齐白石优秀的诗书画印作品,以视觉盛宴吸引学生注意;还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欣赏,并设计“考一考”小组比赛环节,进一步加深对齐白石及其作品的了解。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心理感受,还能够使学生产生对美的强烈感受。

三、寓教于乐,培养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为学生创造愉快轻松的环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与美术作品的“对话”,激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情感,增强其视觉分析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如,在教授《民间玩具欣赏》一课时,课前要求学生广泛搜集民间玩具,在课堂上学生逐一展示介绍自己的玩具,然后将玩具进行分类,很快学生就对民间玩具有了初步的了解。此外,还提供给学生一些民间玩具的配件,让他们进行组合拼接,从中了解民间玩具简单的制作工艺和纯朴的表现手法。课后,进一步要求学生选择喜爱的材料自行制作一件民间玩具,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既训练了心灵,又激活了大脑的思维。

四、鼓励参与,提高审美能力。

欣赏美术作品,不仅要求学生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而且更需要学生去体会理解作品,并敢于提出对作品的看法。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投入自己的情感,大胆地对作品评头论足。如,在欣赏《美丽的风筝》作品时,我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心中的感受,一开始学生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我的不断诱导之下,学生陆续提出“画面上的人物动作较单一”“表情不丰富”“背景可以更丰富点”等意见。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艺术欣赏活动中去,促使学生对名家名画也敢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增强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个人的审美能力。

总之,只有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标。而且,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情感是需要师生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04.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