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农调研报告(模板6篇)

时间:2023-09-24 06:50:33 作者:雨中梧 最新三农调研报告(模板6篇)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三农调研报告篇一

认识并不是靠大脑凭空想象出来的,真正的认识是建立在实习基础上并深入实际的,没有通过实习检验或者是不符合实际的认识是错误的认识。换句话来说,只有建立在实习基础上的并且通过了实习检验的符合实际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才是理性的,才是科学的认识。

在此次暑假期间,我对xx村进行了一番实地调查。通过这次深入的调查,我对该村的实际情况有了进一步的、理性的认识与了解,同时也发现了其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该村的经济主导产业是农业,除此之外并没有形成其他产业更不用说发展其他产业,因此村民的收入大部分来源于农业收入,并且是“靠天收”的现象。如果年成较好的话那么村民的收入自然就多一点,一旦遇到年成不行的时候,村民的收入就没有了保障,生活水平就也没保障。为了增加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了“走出去”。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加,留在当地的劳动力也就随之减少,劳动力的减少继而引起许多农田旱地的荒芜。近几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土地被设施建设所压占。土地被压占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商机”,村民对当地土地升值的期望越来越高,为了得到更多的土地赔偿费用,村民大多选择在土地上建房,在一时之间形成了一股“种房热”,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一夜之间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建起了一个村。大量的抛荒导致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的浪费,大量的城市建设压占和私房建设就又引起土地资源的大量减少,这一浪费加之这一减少该村的土地就所剩无几了。除了上述存在的土地问题外,村民外出务工还诱发了另外一个问题——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问题,当然这也是社会上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生,这样做是完全错误的。在生活上,他们得不到很好得照顾,缺乏亲情关爱和教育。他们过早的踏入社会,并且形成不好的习惯造成不良影响。

对于存在的上述这些问题我们并不能过于悲观或者对其视而不见,而是应该乐观面对并且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坚持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各个击破的统筹指导方针。

目前应着力解决的问题就是村民的收入低的问题,这个问题一旦解决好了,村民的收入提高了,那么一系列相应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切实做好农民增收工作是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由此可见,增加收入对农民、农村、农业这“三农”的重要。

首先,必须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以前那种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其他相关产业,例如渔业、林业等。这样一来可以充分的发挥和利用交通便捷、临近湖泊、有大片适宜种植林木的山地、有适足的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形成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相关产业发展起来了必将改变当地农民的收入结构,让收入来源多元化,增加他们的收入。与此同时这还将促进本地的农民就业,将大量的农民留在本地,外出务工的农民数量也会因此下降。

其次,就是要转变村民的思想,这一条也是相当重要的。只有从思想上有了根本的转变才能做到标本兼治,否则一切只是治标不治本。转变思想就是要改变以前那种轻视教育的思想,就要让他们认识到接受教育的重要性,让他们的孩子重返课堂接受教育;转变思想就要让他们明白真正的财富是靠双手劳动得来的,而并不是投机取巧。转变思想就是要改变以前那种陋习歪风,从而形成一股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农调研报告篇二

农业作为国家的立国之本,自古至今都是各行各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的发展关系着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国民生计,经济的发展与否。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农业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如今的农业、农村与农民各方面都较几十年前有了很大的改变。但究竟有多大的转变?趁着暑假回家的这段空闲时间,再加上我也是家在农村,为此便对家乡揭阳的“三农”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调查分析。

揭阳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地处东经115°36'24″-116°37′45″和北纬22°53'20″-23°46'30″。全市总面积5240.5平方公里,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地形以山地为主,低山高丘与谷地平原交错相间。北部为大北山,大南山横贯中南部,两列山之间夹着榕江流域平原和低矮丘陵,大南山以南则是龙江流域平原。2001年末全市耕地总面积146.2万亩,其中水田113.6万亩、旱园32.6万亩。我市地处南亚热带,全市年均降雨量正常年份在1750-2119mm之间,年平均温度为21.4℃,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充足,无霜期长,但是每年夏秋期间常有台风影响我市,自90年以来每年一般有2-3个台风影响;我市人多地少,2001年全市总人口57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达472.7万人,人均耕地0.25亩,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乡镇劳动力达240万人。2001年全市农业总产值67.94亿元(90年不变价),比1992年增加32.64亿元,其中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五业比重为41.5:1.4:16:29.9:11.2,农村人均收入达3581元,比建市之初的1992年增加2388元。

农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而耕地则作为农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一切的农业活动都是在耕地的基础上得以发展的。揭阳的耕地基本上集中在揭阳市的四周,包围着中心的城市地区。农村也相对集中在这一部分地区。作为南方地区,本地的主要农作物跟其他地区一样也是以种植水稻为主,一年两熟。由于地处温;热带,揭阳地区的阳光充足,雨水也充沛,对于水稻的生长特别有得,尤其是一进入夏季,水稻的生长更为迅速,在农历的六月便可收割。

对于揭阳的农业来说,相对于其他较为发达的地区,可以说很有特色,在这里的农业生产技术可以说新旧共存。在这里既有高新技术的利用与实践,也有古老的耕作方式存在。以此次的水稻夏收为例,从人们所用的收割工具便可看出了本地农业的新旧共存。繁忙的农田上既可看见先进如巨型收割机在稻田上来回的影子;也可看到农田上一上一下起伏不断忙着用镰刀收割的农民的身影。在农田里,收割机的效率高而且一条龙地把稻谷热干装袋;而对于人工收割来说,虽然效率低,而且速度慢收割完毕还需晾晒数日才能装袋。但这对于农民来说却易于掌握,技术含量不大,同时人工进行收割也更符合了中国农民的吃苦精神。除了上述的新旧共存外,农田里施放的肥料也可看出。农田里既有化肥厂出品的化肥,也有农民自产的绿肥。

农业的发展前景对于本地来说,正在逐渐地向前迈进。中央的减轻农民负担在这近几年得到了实施,取消了以前所存在的农业税,切实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得农民可以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了生产中去,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而且鼓励了农民多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生产的积极性。同时科技的发展,也使得农民种植的技术在不断地提高,同样的土地同样的人力同样的农作物的产量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更多地增加了农民们的收入。

农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农村的变化,现在的农村早已不再是解放初的农村样子了。在现代的农村里不再是单纯的农村气息,还有了很多新的变化,农村里不只是有以往的农舍和晒谷场、古井等这些农村特有的建筑。,还有了许多新的乡镇企业,食品加工厂等。现在有这些新兴的乡镇企业,食品加工厂的农村在揭阳地区已不再是少数了,有百分之八十的揭阳农村都是这样的类型。而且这样的乡村形成了很大的规模,几个加工种类相近而且地域也相近的农村往往成够成就了一个镇乃至一个县的支柱产业。迄今为止,在揭阳市出现这样的镇或县不下百个,往往这样的县镇除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外,大部分的劳动力及土地都是用来进行食品小商品的加工,制作等。

同时,农村现在的样子也不再是人们想像中的那样只是一系列的低矮平房,村子里也是家家户户都养着鸡鸭鹅等家禽家畜。现在的农村并不比一般的城市差,在普通的农村里也都已经有了洋楼别墅这些建筑,农村里也不单单有了电视电话这些通讯设备,还有了电脑、电离子电视、电磁炉等等这些更为先进的高科技设备。但农村的高速发展也只是在最近的二三十年,无可避免的是农村的布局很不合理,在小洋楼别墅这些建筑的旁边却有着与这些很不相合的旧楼房。对于这些楼房,除了还有少许的一部分还有人住着外,大部分原来居住在这里的农民因为经济的许可已经搬离了这里住进了新房。也可以说现在的农村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了很多的旧楼房的荒废。这样的旧楼房,已经没有了使用价值,没有人居住,还造成了土地的浪费,也影响了农村的布局,很难能进行一些公共工程的建设,比如铺设光缆,架设电线,安装水管等这些。

正由于农业的高速发展,使得现在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只需以前所需的很少一部分,这使得有更多的人可以不必再从事农业生产而可以从事其他的生产活动。这也是农村中乡镇企业、食品加工厂出现的条件。但并不是所有没有从事农业生产的人都还在农村中进行生产,现在的交通便利,使得外出打工显得轻而易举。相对于揭阳市外出的打工的农民来说,打工相对集中的地区是广州、深圳、东莞、汕头等一些相对发达地区。而且在这些地区的打工的人群居住的地方也是相对住,也以青壮年为主。以我村子里外出打工的人为例,相对集中在东莞一地,而且在东莞打工地点,居住地点也是很集中。在东莞很容易就能碰到认识的人。

但由于中国农村多年的观念一时难以转化,现在农村能够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农村学生却并没有达到百分之百。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经济或自身不愿意读完九年义务教育,而没有完成这些学业。尽管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市场经济等各种问题,使得单纯进行农业生产的农民的收益并不是很大,一年的辛勤和汗水所得不过上万元的收入,这仅仅能够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但却不能满足那些早已脱离了农业生产,但却不能从事其他的生产活动的农村青年。在现在的农村中这一类农村剩余的劳动力显得尤为危险,自身的享乐愿望无法通过合法的途径得到实现,他们便往往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坑蒙拐骗,成为了现在横行了农村周边的一股恶流。尽管为数不多,却影响了农村的稳定,破坏了社会的安定。

“三农”问题非常复杂,远非上述的这么简单。要想进一步对“三农”问题进行改革,就必须更深入地了解。但时间所限及其他的因素的限制,在暑假中只能作了上述的调查分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三农调研报告篇三

三农问题自提出日起就是一个热的话题,它关系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我们国家进行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小康社会。在这一背景下,利用寒假放假,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回到了我们扶风县,进行“三农”政策的再宣传、有关“三农”的问卷调查。通过宣传与调查,我了解了一些情况,发现了一些问题。以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扶风县的具体情况,在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上,我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与措施。希望能让我们的父老乡亲得到实惠,生活得到提高!

(一)扶风县概况

1.1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东部渭河流域。西汉时此地为京官右扶风的封地,唐时借汉官名作县名沿用至今。面积751平方千米。辖15个乡镇,205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人口44.8万。扶风县辖城关镇、天度镇、午井镇、绛帐镇、段家镇、杏林镇、召公镇、法门镇、南阳镇、上宋乡、揉谷乡、太白乡、黄堆乡、建和乡、新店镇。耕地4.92万公顷。耕地4.92万公顷。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油菜、芝麻、花生、辣椒、烤烟次之。是我省麦、棉主要产区之一。扶风县是农业大县,是国家确定的粮食生产大县和陕西省粮食、油菜、生猪、苹果、辣椒、秦川牛等生产基地。建成“吨粮田”10133公顷,水果总面积7333公顷,蔬菜面积1067公顷,辣椒2800公顷。县北有天然林400余亩,以山杨、栎类为主。经济林有苹果、柿子、杏、核桃、梨等。种植药材主要有白术,生地、大黄,黄芪等,野生药材主要有防风、黄苓、苍术、柴胡、地榆、酸枣、山楂等。大家畜有牛、马、骡、驴。“秦川牛”、“关中驴”广泛分布于高原和平原乡镇。有野兔、锦鸡等野生鸟兽10多种。工业有农机、电机、毛巾、水泥、水泵、食品加工等厂。

1.2人口

辖15个乡镇,205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人口44.8万。

1.3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指标

关于我们县总经济收入,到目前为止没找到近两年的任何可参考资料,但就我本人来看我们的的确确是个经济相对落后于其他兄弟县的穷县,缺少支柱产业,农业灌溉面积较少,农民收入普遍较低,农民生活相对较困难。

(二)扶风县“三农”政策落实情况

2.1“关注农业关注农村关注农民”大型宣传活动。在过去暑期三下乡的过程中,就在扶风县开展了“关注农业关注农村关注农民”大型宣传活动。他们向广大过往群众发放中央“三农”政策相关资料,向他们介绍中央“三农”问题的相关知识,同时他们还开展了有关“三农”政策的问卷调查。我们调研和分析了以前的数据。得出三农问题需要再收入的宣传。

2.2关于“三农”的问卷调查。我们自己又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能再准确的对以前的资料进行分析,我们共向过往群众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09份,回收率90.833%。我们的问卷共有11道题,其中8道是选择题,2道是填空题,1道问答题。8道选择题中3道有固定的答案,5道答案不定。

2.3调查结果。在回收的109份问卷中,我们抽取其中的有效问卷98份。我们对这些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针对其中的四个问题)问题如下:

1)“三农”问题的“三农”是指:

a农民b农业c农村d农户e农田

2)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以下哪一项被取消了:

a农业税b农业特产税c我不知道

3)您是怎样知道有关“三农”政策的?

a看电视b听广播c别人告诉我的d政府宣传的

4)对于国家出台的相关“三农”政策,您支持吗?

a大力支持b支持c我不在意d我不知道这些政策

统计分析的结果如下:

623663.265%722673.469%561024821452111

三农调研报告篇四

近日,温州市三农报告发布,对农业、农村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通过仔细学习报告,我深刻感受到了三农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报告凸显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农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为我们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指明了方向。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首先,温州市三农报告强调了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祖国的腹地。而温州市以工业、服装和鞋业等为主导的城市经济发达,农业发展相对滞后。然而,报告明确表示我市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提高农业供给品质和效益。这表明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发展的高度重视,也为农民朋友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其次,报告显示了农业生产的成果。随着现阶段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温州市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报告指出,农村经济增速超过城市经济增速,农民职业收入持续增长。做为具备优势的特色农产品的出口大省,温州市畜禽、水果、水产品、茶叶等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有着良好的口碑,一方面为农民增收带来新机遇,另一方面也为温州市农产品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这些数据表明党和政府的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农业的发展成绩值得引以为傲。

然而,在我去年温州市三农报告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农产品品牌建设仍然需要加强,有些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仍然存在,这使得一些农产品无法在市场上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优势。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的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导致农业急需人才。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仍然滞后,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民仍然生活在较为艰苦的环境中。这些问题需要党和政府进一步思考和研究,通过具体的政策来解决。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首先,加大对农产品品牌建设和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政府可以鼓励农民合作社、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培训和引导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倡导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和科学用药用肥,为农产品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其次,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政府可以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农村物流网络建设,提高农产品流转的效率;同时,加强对农民教育和医疗保障的支持,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最后,需要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引进。政府可以推行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相关高校的合作,鼓励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总之,温州市三农报告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农村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揭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党和政府已经有了明确的态度和解决方案。我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温州市农村农业发展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农民朋友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会不断提高。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农调研报告篇五

近日,温州市三农报告会在市政府召开,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盛会。报告会对温州市农村经济发展进行全面梳理,揭示出许多问题和隐忧,也提出了许多措施和计划。通过听取报告,在会后的反思与总结中,我深感温州市三农问题需要我们从多角度、多层面入手推进,才能为农民创造更好的生活。

首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重中之重。报告中指出,温州市农业供给侧存在一些短板和死角,亟需改革。这让我们看到了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性。作为一个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自然条件的地方,温州市理应发展高效的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形象,进而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求,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其次,加强农村土地管理是推进农村发展的基础。土地是农民的血脉,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报告中提到,农村土地的流转问题存在一些难题,制约了农村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因此,加强农村土地管理,推进土地流转市场化,实施农村土地资本化,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保护土地资源,让农民有稳定的土地承包权和流转权,他们才能更加安心地从事农业生产和其他产业的经营。

再次,农民素质提升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报告中提到,农民在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因此,加强农民素质提升的培训和教育成为迫切需要。政府可以组织专业的培训机构,开设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等课程,帮助农民提高他们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发放补贴和奖励来激励农民积极参与培训,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

最后,建立健全农民权益保护体系是重中之重。报告中指出,一些地方农民的利益受到侵害,导致他们的收入下降和生活质量下降。为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政府应加大执法力度,严惩侵害农民利益的违法行为。同时,还应建立农民维权和救济机制,让农民在面对权益受损时能够及时得到保护和救济。只有建立健全的农民权益保护体系,才能使农民有更强的安全感和获得感,进而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总之,温州市三农报告将温州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展示,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解决方案和措施。通过参与报告会并研讨,我们认识到温州市三农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入手,形成多方合力,才能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我们期待政府能够将报告中提到的各项措施切实落实到位,为温州市农民创造更好的生活。同时,希望农民能够积极参与到农村发展中来,以实际行动为自己争取更好的待遇和发展机会。

三农调研报告篇六

三农问题自提出日起就是一个热的话题,它关系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我们国家进行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小康社会。在这一背景下,利用20寒假放假,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回到了我们扶风县,进行“三农”政策的再宣传、有关“三农”的问卷调查。通过宣传与调查,我了解了一些情况,发现了一些问题。以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扶风县的具体情况,在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上,我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与措施。希望能让我们的父老乡亲得到实惠,生活得到提高!

一扶风县概况

1.1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东部渭河流域。西汉时此地为京官右扶风的封地,唐时借汉官名作县名沿用至今。面积751平方千米。辖15个乡镇,205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人口44.8万。扶风县辖城关镇、天度镇、午井镇、绛帐镇、段家镇、杏林镇、召公镇、法门镇、南阳镇、上宋乡、揉谷乡、太白乡、黄堆乡、建和乡、新店镇。耕地4.92万公顷。耕地4.92万公顷。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油菜、芝麻、花生、麻、辣椒、烤烟次之。是我省麦、棉主要产区之一。扶风县是农业大县,是国家确定的粮食生产大县和陕西省粮食、油菜、生猪、苹果、辣椒、秦川牛等生产基地。建成“吨粮田”10133公顷,水果总面积7333公顷,蔬菜面积1067公顷,辣椒2800公顷。县北有天然林400余亩,以山杨、栎类为主。经济林有苹果、柿子、杏、核桃、梨等。种植药材主要有白术,生地、大黄,黄芪等,野生药材主要有防风、黄苓、苍术、柴胡、地榆、酸枣、山楂等。大家畜有牛、马、骡、驴。“秦川牛”、“关中驴”广泛分布于高原和平原乡镇。有野兔、锦鸡等野生鸟兽10多种。工业有农机、电机、毛巾、水泥、水泵、食品加工等厂。

1.2人口

辖15个乡镇,205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人口44.8万。

1.3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指标

关于我们县总经济收入,到目前为止没找到近两年的任何可参考资料,但就我本人来看我们的的确确是个经济相对落后于其他兄弟县的穷县,缺少支柱产业,农业灌溉面积较少,农民收入普遍较低,农民生活相对较困难。

二扶风县“三农”政策落实情况

2.1“关注农业关注农村关注农民”大型宣传活动。在过去暑期三下乡的过程中,就在扶风县开展了“关注农业关注农村关注农民”大型宣传活动。他们向广大过往群众发放中央“三农”政策相关资料,向他们介绍中央“三农”问题的相关知识,同时他们还开展了有关“三农”政策的问卷调查。我们调研和分析了以前的数据。得出三农问题需要再收入的宣传。

2.2关于“三农”的问卷调查。我们自己又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能再准确的对以前的资料进行分析,我们共向过往群众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09份,回收率90.833%。我们的问卷共有11道题,其中8道是选择题,2道是填空题,1道问答题。8道选择题中3道有固定的答案,5道答案不定。

2.3调查结果。在回收的109份问卷中,我们抽取其中的有效问卷98份。我们对这些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针对其中的四个问题)问题如下:

1)“三农”问题的“三农”是指:

a农民b农业c农村d农户e农田

2)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以下哪一项被取消了:

a农业税b农业特产税c我不知道

3)您是怎样知道有关“三农”政策的?

a看电视b听广播c别人告诉我的d政府宣传的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