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说课稿(精选16篇)

时间:2023-12-02 10:13:26 作者:书香墨

教案模板的使用应该灵活,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进行调整和优化。下面是一些经验丰富教师编写的优秀教案模板,值得学习和借鉴。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读后感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在“9.11”灾难中,银行家爱德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乎的不是他的遗产分割问题,在乎的却是他的老母亲,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只对他的母亲说了一句话:“妈妈,我爱你!”

读了这篇文章,爱德华的一言一行深深的触动了我,让我体会到了母子之间的感情胜过一切!

“妈妈,我爱你!”这是多么甜美的一句话呀,可惜的是爱德华这么一个孝子离我们远去了,在生活中,又有谁能像爱德华这样做呢?又有谁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不顾及一切东西,而去顾及自己的母亲呢?不能。

同学们,虽然我们不能像爱德华那样用生命留言,但我们平时一定不能让妈妈操心,因为在我们小时候,当我们饿了,我们叫着“妈妈”;当我们痛了,叫着“妈妈”;当我们遇到阻碍了,还叫着“妈妈、妈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找的不是别人,而是——妈妈。所以,我相信,母爱胜过一切!

是她,赐予了我们生命;是她,一直精心照顾着我们;是她,鼓励我们度过难关……她是谁?她就是妈妈,就是妈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珍惜母爱吧,因为,母爱胜过一切!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说课稿

1、电脑情景导入(2001年“9.11”事件),教师向学生讲述关于“9.11”事件的大致情况。并询问学生:看了图片、报道,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四人小组交流)。

(亲情重要、世间充满爱……)。

2、揭题。

在飞机撞向世贸大楼的那一刹那,一段母子亲情的故事在这危难时刻演绎,这便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齐读课题)。

3、看题质疑,导入课文: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遇难者打了三个电话……。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读后感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学习了《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这一感人至深的课文,当我读完这篇文章时,我哭得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受德华与他的母亲让我体会了她们的母子情深。

文章主要写了:在9、11事件中腰缠万贯的银行家爱德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拨出的三个电话,第一个和第二个电话打给助手罗纳德与私人律师迈克,可是两人都没有留言,因为爱德华发现时间不多了,于是拨通了最重要的第三个电话,第三个电话打给了自己的老母亲,向母亲袒露心声,做出爱的表白。

读了这篇文章,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在学习上,妈妈总是认真辅导我做每一道题,写每一篇作文;在生活上,妈妈为了我的身体健康,到处去请教同事、朋友,做什么菜能符合孩子的口味,让挑食的我不再挑食。今天在上课的时候,老师突然问知道母亲生日的请举手,我没有举手,我竟然不知道母亲的生日。我想:是母亲不够爱我吗?不是的。在我过生日时母亲总是为我细心地办理,而我竟连母亲的生日也不知道,我们一起生活了10年,可是……想到这里,我羞愧不已,在今天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我爱您!”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说课稿

1、同学们,课前让我们听一首温情的歌曲——《天之大》。

2、一首温情的歌曲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天之大,唯有母亲的爱完美无瑕,让人无限牵挂。带着这种感动,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新的故事。(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难,在这里是灾难的意思,读四声。遇难,遭到不幸而死亡。

3、生齐读课题。

4、介绍故事背景:这个故事发生在20xx年9月11日,简称9.11事件。(课前我让同学们搜集了有关9.11事件的资料,观看了有关9.11事件的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呢?谁来说说。(恐怖者可恶、亲情重要、世间充满爱……)当时恐怖者劫持了4架飞机,分别撞向美国的世贸大厦和五角大楼。来自80多个国家的2998人在这次灾难中遇难。这次大灾难除了留给人们噩梦般的悸逾之外,也带给我们许多生命的感动。

在恐怖者的飞机撞向世贸大楼的那一刹那,一段母子亲情的故事在这危难时刻演绎,请同学们再齐读课题:《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

5、质疑课题: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遇难者是谁?第三个电话是打给谁的?电话的内容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本里,让我们打开课本,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的相关课后训练题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学习了《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这一感人至深的课文,当我读完这篇文章时,我哭得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受德华与他的母亲让我体会了她们的母子情深。

文章主要写了:在9・11事件中腰缠万贯的银行家爱德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拨出的三个电话,第一个和第二个电话打给助手罗纳德与私人律师迈克,可是两人都没有留言,因为爱德华发现时间不多了,于是拨通了最重要的第三个电话,第三个电话打给了自己的老母亲,向母亲袒露心声,做出爱的表白。

读了这篇文章,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在学习上,妈妈总是认真辅导我做每一道题,写每一篇作文;在生活上,妈妈为了我的身体健康,到处去请教同事、朋友,做什么菜能符合孩子的口味,让挑食的我不再挑食。今天在上课的时候,老师突然问知道母亲生日的请举手,我没有举手,我竟然不知道母亲的生日。我想:是母亲不够爱我吗?不是的。在我过生日时母亲总是为我细心地办理,而我竟连母亲的生日也不知道,我们一起生活了,一起经历过10年风风雨雨,可是……想到这里,我羞愧不已,在今天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我爱您!”虽然,这一句话弥补不了我10年的过失,但是这里面却包含了我对母亲深深的爱。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读后感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写的是:飞机一下子撞击在世贸大楼时,美国银行家爱德华在南楼的五十六层,他在死亡之前掏出手机。爱德华拨了两个电话都没有打通又拨通第三个电话,但第三个电话打给谁的呢?谁也不知道。

他们推断,一位爱德华打的第三个电话是有关银行和遗产归属权。可爱德华无儿无女,又在无奈年前结束了失败的婚姻,现在只有一个瘫痪的老母亲,住在旧金山。当天晚上,迈克律师到旧金山,见到了爱德华的母亲,他母亲流着泪说:“他的第三个电话是打给我的。”迈克严肃的说:“请原谅,夫人我想我有权知道电话的`内容,这关系到您儿子的庞大引产的归属权问题,他生前没有立下相关的遗嘱。”

可母亲摇摇头说:“他的一言对你毫无用处,先生。我儿子在临终前已不关心他在人世间的财富,只对我说了一句话:“……”。迈克含着激动的泪水告别了这位痛失爱子的母亲。最后才知道那句话:“妈妈,我爱你!”

我的感受是:一个人在临终前最关心什么?财富、遗产、还是……?银行家爱德华的生命留言:“妈妈,我爱你”!给了我们最好的答复。让我们也神情地说一声:“妈妈,我爱你”吧!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读后感

读后感。

以前都说母爱伟大,母爱伟大。可是那时没有真正领悟到什么才是母爱伟大。

读了这篇课文才觉得我说的伟大根本不值一提。爱德华遇难时,还不忘给妈妈打个电话,还不忘对妈妈说说一句我爱您。假若我遇难了我会向妈妈打电话吗?我不会。就算我打了我会对妈妈说我爱您吗?不我不会。我遇难时我会像爱德华那样冷静吗?不我不会。我不珍惜现在的时间,以后就再也珍惜不到了。我经常和妈妈顶嘴。如果没有妈妈,就没有我在这世上。如果没有妈妈养我,我可能早已饿死。

我想与妈妈在一起的时间是最珍贵的,我们应该和妈妈天天快乐的生活。妈妈去世了以后,我想我也能快乐,我也能回忆和妈妈快乐的每一件事。我也想说:“妈妈,我爱您!”在我长到六岁时,我就知道你是生育我的好妈妈。

让我天天对您说:“妈妈,我爱您!我会爱您到你去世,到我去世,到我们都去世的!妈妈,我爱您——”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读后感

今天,我与老师一同进入了一篇感人的文章,题目是《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这个题目是不是很新奇呢!那就赶快看看吧!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主要写了:美国银行家爱德华在大灾难拨出了三个电话,第一,二个电话都没有人接。第三个电话是打给妈妈的,内容用惊心动破的五个字,“妈妈,我爱您。”

当面对灾难时你会想到什么?是巨大的财富,名利,还是地位。文中的爱德华首先想到的是那份难分难舍的骨肉亲情,简短的五个字,从这我们可以看出爱德华是多么的孝顺,这篇文章是多么的感人啊!

读了《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我的感想是:“妈妈,我爱您!”这五个字是多么的朴素、平凡啊!可这正是它感人之处啊,当我们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你更本不会想到这么平凡的五个字。亲人是最爱我们的人,妈妈更是我们最重要的人,她赐予我们生命,辛辛苦苦的把我们培养成人。亲情是人间最可贵的一箱宝贵财富,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不管好或则不好只要亲人在身边,你就应该好好学习,来报答他们的爱,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帮大人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

请大家好好珍惜生命吧!也请好好爱我们身边的家人吧!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读后感

我读了读《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这篇文章,我深受感动,同时也给你们一个小测试,看看你们的心有没有动摇!

文章大意是这样的:男主角爱德华遭遇了灾难,在临终前,他打了三个电话,一个是给他的助手罗纳德打的,一个是和他的私人律师迈克打的,可是这两个人都没有听到爱德华的声音,爱德华就把电话给挂了,第三个电话是打给他母亲的,但是他只给他母亲说了五个字:“妈妈,我爱您!”

如果你的心没有动摇的话,那么我就鄙视你!我无视你!

如果是我的话,我肯定会关心我的财富,而爱德华呢?他只对母亲表示了他的爱。因为他明白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是一张张白纸,要它没用!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读后感

以前都说母爱伟大,母爱伟大。可是那时没有真正领悟到什么才是母爱伟大。

读了这篇课文才觉得我说的伟大根本不值一提。爱德华遇难时,还不忘给妈妈打个电话,还不忘对妈妈说说一句我爱您。假若我遇难了我会向妈妈打电话吗?我不会。就算我打了我会对妈妈说我爱您吗?不我不会。我遇难时我会像爱德华那样冷静吗?不我不会。我不珍惜现在的时间,以后就再也珍惜不到了。我经常和妈妈顶嘴。如果没有妈妈,就没有我在这世上。如果没有妈妈养我,我可能早已饿死。

我想与妈妈在一起的时间是最珍贵的,我们应该和妈妈天天快乐的生活。妈妈去世了以后,我想我也能快乐,我也能回忆和妈妈快乐的每一件事。我也想说:妈妈,我爱您!在我长到六岁时,我就知道你是生育我的好妈妈。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的相关课后训练题

美国一家报纸在醒目的位置刊登了“9・11”灾难中一名美国公民的生命留言。:“妈妈,我爱您。”我读了这篇文章,非常感动和深受启发。

每个人都会得到母爱,我也不例外。但我就觉得母亲很烦。因为每天放学回家,母亲都问我在学校吃饱了没有?,还有每天早晨他都会说路上小心点……自从我学了这篇文章,我再也不觉得母亲烦了。

我的好朋友非常的孝顺。只要他母亲生病时,他就陪在她母亲身边一口一口的喂他吃饭。虽然看到她帮她母亲做这些事。我虽然非常的羡慕嫉妒恨,但我也全力以赴的也在做这些事情。

妈妈,我爱您。”这句话有人经常挂在嘴边,可是任何实际行动都没有。“妈妈我爱您。”不仅仅体现在口头上,还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妈妈在什么时候都会挂念你。担心你:吃的好不好?睡得好不好?有时母亲只因为你的一小件事情而感动,也会因为你的一小句话而感动。,母亲不需要非常多的钱,只需要你陪一陪她,爱是伟大的,只要你知道母爱是我们需要的,只要你知道母爱是我们需要的,但是我知道母爱是每个孩子都需要有的,我听到《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我的心情非常低落,如果母亲去世我怎么办?我们应该在母亲健在的光阴,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吧。

世间的财富并不重要,比这个重要的是母爱和亲情。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读后感

美国一家报纸在醒目的位置刊登了“9·11”灾难中一名美国公民的生命留言。:“妈妈,我爱您。”我读了这篇文章,非常感动和深受启发。

每个人都会得到母爱,我也不例外。但我就觉得母亲很烦。因为每天放学回家,母亲都问我在学校吃饱了没有?,还有每天早晨他都会说路上小心点……自从我学了这篇文章,我再也不觉得母亲烦了。

我的好朋友非常的孝顺。只要他母亲生病时,他就陪在她母亲身边一口一口的喂他吃饭。虽然看到她帮她母亲做这些事。我虽然非常的羡慕嫉妒恨,但我也全力以赴的也在做这些事情。

爱是伟大的,只要你知道母爱是我们需要的,只要你知道母爱是我们需要的,但是我知道母爱是每个孩子都需要有的,我听到《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我的心情非常低落,如果母亲去世我怎么办?我们应该在母亲健在的光阴,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吧。

世间的财富并不重要,比这个重要的是母爱和亲情。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的相关课后训练题

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令我感触颇深。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在美国,当恐怖的分子的飞机撞向世贸大楼时,银行家爱德华被困在里面,当他意识到自己没有生还的可能时,在这生死关头,他掏出了手机,迅速按下第一个电话。刚举起手机,一块水泥板将他砸翻在地,于是改变主意按下了第二个电话,没等电话接通,他想起了一件更为重要的事,又改拨了第三个电话。爱德华的第一个电话是拨给自己的助手,第二个电话是拨给自己的私人律师迈克,第三个电话是拨给自己的母亲的。迈克见到了爱德华的母亲,他母亲告诉了迈克电话内容。不久,在一家报纸醒目的位置刊登了“9・11”灾难中一位公民的生命留言:妈妈,我爱你!

读到最后,我猛然醒悟了:世界上的父母是最伟大、最辛苦、最无私的。我们从小到大,父母自己可以省吃俭用,却不让子女受一点委屈。父母对我们有操不完的心,着不完的急……然而,父母总是甘心情愿为之,不求任何回报!

每个人都要怀有感恩之心,不要以为父母把自己抚育成人是理所当然的,天经地义的;不要漠视父母辛劳的背影,不要充耳不闻父母的絮絮叨叨,不要因为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心生怨恨。其实父母是天底下最伟大的人,他们的心酸与苦楚,他们的汗水与心血,都在任劳任怨的为了子女。

让我们向天下所有的父母致敬!

文档为doc格式。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教学设计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漂亮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故事的梗概。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贺龙在艰苦岁月里的乐观、幽默、对战友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热爱之情和崇敬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把关键词句做成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贺龙或其他革命前辈的故事。

教学建议。

炮火纷飞的年代虽然是遥远的回忆了,但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路上发生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将永载史册。在党的武装斗争史册上,贺龙是一个光辉的名字。在共和国十大元帅中,他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1936年7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在党中央的指挥下离开甘孜,进入川西北,准备通过几百公里的荒芜草地,前往甘肃南部哈达铺一带。贺龙亲率红三十二军,担负断后和总的收容任务。这次进军,贺龙和三十二军一开始就处在饥饿之中。为了使部队渡过难关,贺龙和大家一起挖野菜、掘草根。同时,贺龙还号召大家到河沟、水塘里抓鱼,抓草地上的蚂蚱。一路上,凡是遇到河沟水塘,他都带头去钓鱼。本文讲述的就是断粮时贺龙钓鱼解决粮食问题的故事。

贺龙到底有什么魅力,让世人景仰爱戴?读完《贺龙钓鱼》一文,便可窥一斑见全豹。课文先写了进入草地后部队遇到的困难:粮食几乎断绝,战士身体虚弱,伤病员增多。这为后面写贺龙把来之不易的食物分给大家以及亲自钓鱼埋下伏笔。接着写贺龙把兄弟部队支援的牛肉给了伤病员,贺龙对警卫员说的话耐人寻味。然后具体描写了贺龙执竿钓鱼的情况。第11~14段是阅读的重点之一。贺龙与马的默契,竿无虚发的熟练技巧,无不体现了钓鱼补充粮食对贺龙来说是常事;“简陋的渔竿,凝聚着贺龙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对战友骨肉般的深情厚谊”这句话是对贺龙的高度赞扬。最后写钓鱼后回到总部的几段对话,政委的不安与贺龙的不以为然再次集中凸现了贺龙的乐观与幽默。贺龙在困难面前的乐观、幽默鼓舞着大家,在缺粮少食的境地里对战友的深情厚谊感动着大家。全文语言极为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但读起来却令人心潮澎湃,让人感动万千。

课文较长,抓住故事的梗概,可迅速了解课文内容。贺龙的语言、动作描写非常精彩。要抓住关键语句好好体会。这是本文的重点。

建议本课用1~2课时。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在“9.11”事件中,银行家爱德华身受重伤,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给自己的母亲打了一个电话,说:“妈妈,我爱您!”向我们展示了不平常的母子之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把主要内容讲清楚,初知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从朗读中感受爱德华对母亲的无限依恋,并能联想到自己,去感受亲情,感受生命。

教学难点:感知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关于“9.11”事件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

2.看题质疑: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遇难者是谁?为什么打第三个电话?)。

3、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若有错误,及时指正)。

(2)结合课文让学生分辨“悲痛”与“悲恸”的异同。

(悲痛:伤心。悲恸:极其悲哀伤心。)。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3人)。

4、自读探究: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归纳的问题,用横线画出与问题相关的句子,全出主要词语,在旁边批注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再把所找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二、解疑合探:(20)。

a.遇难者是谁?

1、指名交流,并说出自己的依据。

(引导学生结合字词理解人物的身份:“银行家”、“这关系到您儿子庞大遗产的归属问题”、“他留在人世的财富”等。)。

(课件出示:银行家、庞大遗产、财富)。

2、体会人物情感:

你认为这样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银行家,临终时交代他人的最应该是什么?(遗产的归属问题)。

b、爱德华为什么要打第三个电话?

1、一个腰缠万贯的银行家,临终时给自己的母亲打电话,而且只说:“妈妈,我爱您”,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因为银行家爱德华(处于生死关头),所以要打第三个电话。

2、体会灾难:

(1)读出自己找到的句子。

出示句子:

“当恐怖分子的飞机撞向世贸大楼时,银行家爱德华被困在南楼的第五十六层上。到处是熊熊的大火和门窗的爆裂声,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已没有生还的可能。在这生死关头,他掏出了手机。

爱德华迅速按下第一个电话。刚举起手机,楼顶忽然坍塌,一块水泥板重重地将他砸翻在地。他一阵眩晕,知道时间不多了,赶紧按下了第二个电话。可还没等对方应答,他想起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于是拨通了第三个电话……”

(2)什么是“生死关头”?(指关系到生存还是死亡的关键时刻。)。

(板书:生死关头)。

(3)哪些词句让你看到爱德华处于生死关头?

(抓住“第五十六层”、“熊熊的大火”、“爆裂声”等词语让学生感受到当时危急的气氛。

(4)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生死关头的危急。

(谁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当时的危急?)。

指名读,指名评价,再指名读。

(5)师小结:生死关头,银行家爱德华掏出手机打了电话。

3、体会亲情的地位:

(1)除此之外,还有原因,谁来回答?

因为银行家爱德华(已不关心他留在人世的财富),所以要打第三个电话。

(引导学生结合句子“我儿子临终前已不关心他留在人世的财富”来理解。)(7-8人)。

4、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插图的下方。

5、学生颂读:“妈妈,我爱您!”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反复读。

4、师总结:

同学们,这简简单单的五个字道尽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眷恋,道尽了儿子对母亲的无限牵挂……这一句看似平凡的话是儿子的生命留言。(相机板书:生命留言)。

5、感受人间亲情:(课件出示图片)。

自古“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孝敬父母的故事。在我们的家乡西峡,有一个广为传诵的孝女崔英丽。她是西峡县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家女子。,她50多岁的父亲被查出身患尿毒症后期,唯一解救的办法就是换肾。在体检出她的肾最匹配时,她不顾儿子还不满周岁,毅然捐献出一个肾,挽救了父亲的生命,被社会广泛赞誉。2007年被西峡县妇联授予“感动西峡巾帼女杰”荣誉称号。

三、质疑再探:(5)。

课文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遇难者是一个腰产万贯的银行家,知道了在他心中只有亲情最为重要。(擦去副板书)你还有那些不懂的地方吗?一定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互相解疑。

(预设:

(1)、为什么文章一开始不揭示电话留言的内容而是放到最后?作用是什么?

(设出悬念,增添了“第三个电话”的神秘色彩,使文章的可读性更强,突出重点。)。

(2)、文章出现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留给读者猜想的空间。)。

四、运用拓展:(5)。

1、总结小收获。

2、设计小练习:

(1)自由设计;

(2)交流展示:

(如:抄写令你感动的句子,背诵、积累等。)。

六、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这一颗颗孝心澎湃着我们的身心,激荡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再次放开声音,读一遍爱德华先生的生命留言!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令我感触颇深。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在美国,当恐怖的分子的飞机撞向世贸大楼时,银行家爱德华被困在里面,当他意识到自己没有生还的可能时,在这生死关头,他掏出了手机,迅速按下第一个电话。刚举起手机,一块水泥板将他砸翻在地,于是改变主意按下了第二个电话,没等电话接通,他想起了一件更为重要的事,又改拨了第三个电话。爱德华的第一个电话是拨给自己的助手,第二个电话是拨给自己的私人律师迈克,第三个电话是拨给自己的母亲的。迈克见到了爱德华的母亲,他母亲告诉了迈克电话内容。不久,在一家报纸醒目的位置刊登了“9·11”灾难中一位公民的生命留言:妈妈,我爱你!

读到最后,我猛然醒悟了:世界上的父母是最伟大、最辛苦、最无私的。我们从小到大,父母自己可以省吃俭用,却不让子女受一点委屈。父母对我们有操不完的心,着不完的急……然而,父母总是甘心情愿为之,不求任何回报!

每个人都要怀有感恩之心,不要以为父母把自己抚育成人是理所当然的,天经地义的;不要漠视父母辛劳的背影,不要充耳不闻父母的絮絮叨叨,不要因为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心生怨恨。其实父母是天底下最伟大的人,他们的心酸与苦楚,他们的汗水与心血,都在任劳任怨的为了子女。

让我们向天下所有的父母致敬!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