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电子书答案 六年级下人教版数学教案(大全5篇)

时间:2023-09-25 14:24:44 作者:翰墨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电子书答案 六年级下人教版数学教案(大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电子书答案篇一

编写意图

安静悠远$ 的意境!体会

谈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在默诵时!教师可借助相关的图片展示!将乐% 诗和画结合!引起学生的联想!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意境" $%自选一首与古琴曲 关山月(的意境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 气质与情感"

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 教学基本要求

音困难的问题!并能起到保护嗓音的作用" 演唱"歌曲!花非花" 教学基本要求

轻柔% 优美的声音来演

山月(片段!先请学生听出 渔舟唱晚(演奏的乐器音色!再播放

*!+ 学习双吐音% 三吐音的吹奏方法" 可按教科书的学习提示进行

一些基本的练习!双吐

低声部的双吐和三吐!尤其是连续六个双吐音!要吹得清楚% 有弹性-注意最后一句

# $ 中三个双吐音之间出现的三吐音!舌尖与舌根的移动要快" 待吹

奏熟练后!再逐步回原速!把歌曲的情绪吹出来" 编创与活动

歌曲有不少!如春晓(咏鹅(静夜思(等!可作为教学的导入和学生一起重温!唱一唱!

边唱电影插曲沧海一声笑(旋律!一边在七根橡皮筋上模拟古琴的演奏" *+ 还可选择一些简单的学生熟悉的歌曲为练习小曲!如& 歌曲我和你(等"

出琴歌的特色!又比较贴切

行!表达了词者以超然达观的心态面对不得意的现实-第三% 四句

再现了第一部分的旋律!似

句的句未基本以# $ 为结束音!营造了#月圆之时人孤单$ 的情景!有着对

沙落雁(阳春白雪(胡笳十八拍(阳关三叠(醉渔唱晚(" &%古琴谱

和音位的一种记谱法" 我国现存唯一的文字谱是 碣石调.幽兰(!

!0/0 个" 因此学琴最困难% 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和记忆指法" #%琴"歌

作品很多!其中不乏优秀者!如秋风词(关山月(凤求凰(极乐吟(阳关三叠(苏

武思君(渔歌(古怨(和胡笳十八拍(等" %音乐典故& 高山流水觅知音

天流水(能找到宇宙中的新#知音$ // $%作者介绍

音乐% 清唱剧等各种体裁样式的音乐作品共. 首" 主要作品有& 管

弦乐序曲怀旧(!管弦乐

都市风光幻想曲(!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九一八(热

继五年级#欢乐的村寨$ 的主题!感受具有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风格特点的音乐之后!本课

趣和鲜明的彝族风格特点" 歌曲以#45% 67% 859$ 三个音为主要音!

加上跳动明快的节奏以及

音乐要素的听辨能力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 能感受乐曲阿细跳月(和火把节(片段热烈欢快的情绪!在聆听中知道云南少数

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 教学基本要求!%导入方式& *!+ 可从复习聆听快乐的罗嗦(或演唱 赶圩归来啊哩哩(入手!请学生回顾彝族的民族风俗风情!然后进入乐曲主题的聆听"

示-还可结合本课的#活页习题$!引导学生从音色% 速度% 力度和

听出轻快% 灵巧的中间

奏!想象音乐表现的场景!然后再哼唱或吹奏主题!熟悉旋律-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

器!如三角铁!在乐段的长音处上奏一奏" $%完整聆听乐曲!表现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 可启发学生边听边用乐器伴奏% 身体律动和 哼唱主题等形式来表现"!& 演唱"歌曲!转圆圈" 教学基本要求!%导入方式& *!+ 可从复习演唱歌曲月亮月光光(导入歌曲的学习" *&+ 也可从本课的发声练习入手!把学生带入歌曲的意境之中"

帮助读节拍的办法!先

些活动!如采用师生对唱或者男女生对唱的形式进行学唱!增加学生学习的情趣!感受歌曲的 乐趣"

以尝试用轮唱的形式!把歌曲推向高潮" 知识与技能 教学基本要求!%发声练习

这是一首简单的三声部练声曲!旋律逐渐下行!音量逐渐减弱!表现的意境与歌词紧密结

合" 练习时要注意做到三个声部之间的均衡与协调" 第一声部最后

围绕本课歌曲转圆圈(主要音设计的编创练习!教师可先与学生一起回顾学过的类似歌

关彝族民俗风情的相关资料!然后再在课堂上交流% 分享-或者请

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在课前学习

个音即兴唱前三拍!如# $!全班同学则唱后两拍# $"

活动目的& 在活动中加深学生对民族乐器的认识" 活动准备&

画出自己想象的乐器关于乐器)))*""+ 板胡阮扬琴 画出它的演奏 动作

用文字形容它的 音色 我要提出的 问题 ""活动开始&!%播放音乐片段!学生发挥想象!在表格中画出自己想象的乐器形状" &%教师出示乐器的图片或实物!学生对照自己所画的形状!加深认识这些乐器" #%再次聆听音乐片段!学生根据乐器的音色为乐器分类!师生交流后归纳小结" %观看乐器演奏的视频!认识乐器" 以扬琴为例!观看演奏视频后!请学生画出它的演奏 动作并用文字表述它的声音"

火把节(片段选自由王西麟的云南音诗(第四乐章" 云南音诗(创作于!.-# 年!时

地区彝族人的自称" 不少撒尼民歌中以#45$% #67$% #859$ 三音为重要组成音!独具特色" 这首歌曲的旋律就是以这三个音为基础构成的!#9$ 音偶尔% 短暂的出现只是起经过音的作用" #45$% #67$% #859$ 三个音互相连接组合形成连续的跳进!使音调具有活泼% 跳动的特点!加上明快的节奏!音乐显得分外的生动% 活跃!富有舞蹈韵律感"

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主要是指弓弦摩擦发音的乐器!这类乐器音色柔和!擅长演奏歌

现力!并广泛使用在独奏% 重奏% 合奏和伴奏中" 二"胡

中胡!是中音二胡的简称!是在二胡的基础上创制的中音拉奏乐器" 形状比二胡大些!张

于左手按音的指距较宽!因此演奏起来不如二胡灵活" 可独奏或参加重奏"

又叫#柳叶琴$!是民族乐队中重要的高音弹拨乐器" 原来流行于苏北鲁南一带!外形如

曲目草原放牧(选自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 阮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电子书答案篇二

1、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二、基本练习

1、填空

(1)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差12立方分米,这个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2)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和是96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3)把一个体积是18立方厘米的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成的圆锥体积是()立方厘米,削去()立方厘米。

(4)一个圆柱的体积、底面积与一个圆锥相等,圆锥的高是9厘米,圆柱的高是()厘米。

(5)圆锥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体积是6.28立方厘米,这个圆锥的高是()厘米。

2、判断。

(1)圆锥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体积也扩大3倍。()

(2)一个正方体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积和高相等,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是圆锥体积的3倍。()

(3)圆锥的底面周长是12.56分米,高是4分米,它的体积是(12.56×4×1/3)立方分米。()

三、综合应用

1、一块圆锥形巧克力,体积是6立方厘米,底面积是4立方厘米,它的高是多少?

2、一个圆锥体积是640立方厘米,高是20厘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第八课时教学反思

教材中圆锥体积的相对练习较少,但在实际解决问题中却常常需要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以特别增加了一课时练习。

教学中的一组填空题,对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的联系很有价值。通过练习,学生们明确了圆柱与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和为4个圆锥的体积(或4/3个圆柱的体积),而它们的体积相差2个圆锥的体积(或2/3个圆柱的体积)……。掌握这些知识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如将圆柱削成最大的圆锥,求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多少,就可直接用圆柱的体积乘2/3(1—1/3)从而使计算简便。

教学中,我也遇到一些阻力——就是学生不愿用方程去解答需要逆向思考的问题,可用算术方法列式又常常对“1/3”发憷。为了更好与初中衔接,我在本节课综合应用环节俨然是一位“推销员”,不断给学生强化方程解法的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全班不足五人愿意采纳这种方法。而用算术方法解答,则必须首先明确:若圆柱和圆锥体积和高(或者是底面积)相等,那么圆锥的底面积(或高)是圆锥的3倍。

[再教建议]针对学生思维习惯,在教学填空第4小题时不仅要讲清原因,而且应要举一反三,促使学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切实掌握体积相等的圆柱与圆锥之间的联系。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电子书答案篇三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式题,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能应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

2、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4、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5、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电子书答案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会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能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与同伴进行很好的交流、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较熟练地在方格纸上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教学重点:了解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导学(导学)

课前两分钟

一、旧知铺垫、导入复习课

1、说一说自己的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

出示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会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能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与同伴进行很好的交流、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较熟练地在方格纸上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前置学习(自学)

(1)教师肯定以上学生描述的方式。

(2)明确说明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复习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

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有什么不足,一起讨论。

小组合作

学习

(互学)

1、教学例1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

(1)说一说主图中所说的含义:

(2)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3)理解题意,确定观测点,建立方向图。

(4)台风在a市的东偏南30度距离600千米的地方。

(5)图例要弄懂。

(6)探索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台风中心在a市的什么地方?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据表示物体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全班交流

展示学习

(展示)

2、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

3、复习教学例2

投影出示课本中主题图

(1)观察示意图,说一说那看到了什么。

(2)说一说本题的含义。

(3)互相讨论方法。

4、完成21页中的做一做。

1)你是怎样做的?

2)集体订正。

5、学生自学教材第22页例题3.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台风的经过路线图。

(2)、同坐互相说一说台风的经过路线图。

完成教材22页的“做一做”。p23第2,4,6,7题

集体订正。

拓展检测

学习

(测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刚才,我们是怎样探究出表示物体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画平面图的方法:先确定方向,再确定距离,确定距离的时候可以用一条标有数量的线段表示地面上的距离。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电子书答案篇五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2~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探求新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预设:(根据学生发言依次板书)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生1:每个人吃个,3个人就是3个()相加。

生2:3个6分之一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

提出质疑:3个六分之一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

生1:按照加法计算

生2: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题

师: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2.例1“做一做”第2题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化算法,突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三、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例2(课件出示情景图)

(1)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该怎样计算?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求3桶共有多少升?就是求3个12l的和是多少。

预设2:还可以说成求12l的3倍是多少。

预设3:单位量×数量=总量,所以12×3=36(l)。

(2)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思考,自主列式。)

交流:是根据什么列式的?引导说出思考的过程并板书:“求12l的一半,就是求12l的二分之一是多少。”

(3)出示第2小题学生自练。引导说出:“12×3分之一表示求12l的三分之一是多少。”在这里都是把12l看作单位“1”。

(4)师: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并解决吗?(学生练习,交流。)

归纳小结:在这里,我们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的关系式可以得出: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四、课堂练习,深化理解

1.出示例2“做一做”。一袋面粉重3千克。已经吃了它的三分之一,吃了多少千克?

师:你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吗?“求3千克的三分之二是多少。”

2.比较两种意义

出示:一袋面包重50千克,3袋重多少千克?

师:列出算式,并与前一个式子进行比较。这两个式子有什么不同?

预设1:一个是分数乘整数,另一个是整数乘分数。

预设2: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但有所区别。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