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银行代客操作的风险点(模板16篇)

时间:2023-10-22 12:13:07 作者:HT书生 专业银行代客操作的风险点(模板16篇)

竞聘意味着我们要与其他人竞争,我们需要通过一份出色的竞聘材料来脱颖而出。如何写一份出色的竞聘信是每个竞聘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1.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竞聘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银行操作风险排查工作总结

1、重视相关金融政策及规章制度的学习,将学习用于实践。作为一名银行员工,我深知没有过硬的业务理论支撑,就无法为业务条线的同事提供完善快捷的服务;无法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为了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跟上政策规章制度的变化,在日常的工作中我自觉系统的学习了相关规章制度和新下发的各项文件,使自己对现行的政策、制度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对于各监管部门提出的业务咨询及各种报表数据也能给予及时、准确的反馈和答复。

2、克服困难,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20xx年对于我个人来说是困难又充满了挑战的一年,刚开始自己感觉很无助,制度建立、每月对总行和监管部门的报表、报告、及总行检查行内与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等等工作几乎都由我一个人完成。但是在短暂的无助后我发现,在这个时候一切消极、负面的情绪都是徒劳,只有积极的面对所有的困难才能保证行里的工作正常的进行。

在这一困难时期里,在领导的关心和各部门同事的协助下。我部顺利的接受了总行对风控全流程检查以及银监工作现场检查。同时还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踏实完成监控部日常工作。

3、精诚团结、注重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意识,不断提升自身价值。

在分行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虽然就目前的工作量来说,在行里的人员配备还是十分的紧张。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深深地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促进我部的业务发展,需要的是全行同事的共同努力。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我注重自己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与同事们一起以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共谋发展的扎实作风,形成了互助互谅、团结友爱的工作氛围。我在完成自身工作的同时,还向有经验的同事学习,一起努力使风险合规部在一种紧张而愉快的气氛种完成每天繁重的工作。

由于业务及制度学习还不够,虽然在日常工作中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相关政策制度,但由于对各项政策制度理解、工作开展等客观因素,导致存在工作不足,对风险管理不够的问题。

新年新气象,20xx年,我将认真弥补自身不足,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认真踏实的履行岗位职责。首先加强与领导、同事之间的交流沟通,继续增强自己的团队协作意识;其次转变思想观念;及时了解风险监控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和多样性。认真学习风险管理相关知识,提高风险防控与监控的能力;认真学习相关政策及规章制度,力求上进,为更好的完成20xx年各项工作任务,为我行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奉献。

总之20xx年,在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帮助下,我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业务素质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虽然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我相信,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在部门的关心帮助下,我必定会把工作做得更好,为分行的部门的发展出一份力!

银行操作风险检查报告

为防范化解运营操作风险,根据分行《关于开展2014年运营业务操作风险排查的通知》的要求,我行成立了以主管行长挂帅的运营业务操作风险排查小组,开展2014年运营操作风险排查工作,特别针对重点业务、重点环节和重点岗位进行认真仔细的排查,具体如下:

通过屏打0307柜员属性与柜员责任制核对,未发现有相冲突现象,能合理确定劳动组合,正确划分柜员业务范围和权限,落实柜员岗位责任制。保证了abis系统安全运行与业务的正常办理。

对查库登记簿所记载情况与监控录象进行核对,未发现有作假现象。能严格执行网点查库制度,能做到每周查库一次;在日常营业期间,能监督柜员做好“一日三碰箱”;柜员现金箱交接时,能仔细核对现金箱个数。

能按规定及时做好会计监控系统预警信息的核实,组织核查各类会计业务差错、事故和违规行为,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意见,督促改进工作。对本机构内外部检查发现的存在问题能全面落实整改。

通过对所有人员抽屉突击检查,没有发现有代保管有客户存单、存折、银行卡、身份证件等物品的现象。通过抽查监控录象,没有发现存在代客办理业务行为;办理挂失解挂、密码重置、存折重写磁条等应客户本人办理的业务是客户本人亲自办理;由他人代理的业务,代理手续齐全规范。

通过查看传票,单位存款转存通过91过渡转个人账户,支票收款人与进账单收款人不一致而进行入账的一象。

经核对对账单回收率比较高,对对账不符处理能及时、规范。运营主管能按照要求在对账不符对账回执清单上注明核对日期、不符原因及处理结果,并由经办员、运营主管签章后及时反馈对账中心。印鉴不符的账单对账回执由单位重新加盖印鉴并及时收回,处理手续规范。

没有客户经理派送本人所管户的对账单。银行上门对账的,能坚持双人办理。经查能按日打印“核对上下级资金账户余额表”,打印人员及运营主管能按规定每天核对余额并签章确认。

通过抽查冲账凭证及监控录够象,没有发现有操作错误的现象。错账冲正能填制记账凭证,原错账、错账处理和补记账的业务发生传票经过运营主管现场核实、审批后才进行操作。错账冲正时,能坚持“更改有据、处理及时”的原则,多笔冲正时,能按“先贷方红字或借方蓝字,后借方红字或贷方蓝字”的账务顺序进行冲正处理。

单位存款人申请变更印鉴,手续及相关证明材料齐备,运营主管能按规定审核变更资料;客户预留印鉴卡保管规范,单位结算及个人支票账户款项支付能按规定进行电子验印,电子验印无法通过时能坚持人工核对及换人复核制度。

通过抽查录象及现场审核,没有违规办理业务的现象,柜员能按定严格执行定期存单防套取规定,签发个人定期存单和单位开户证实书、定期存单,能由运营主管或指定人员(管章人)加盖网点业务专用章,并在记账凭证上抄写定期存单(单位开户证实书)号码(后四位),签章证实定期存单发出的真实性。

不存在将本人经管的业务印章、重要空白凭证违规交与他人使用或在重要空白凭证上预先加盖印章的现象。重要空白凭证出售管理符合规定,没有内部人员代单位购买重要空白凭证的现象。

通过抽查监控录象及与系统、实物进行相对,未发现有违规现象。atm钞箱钥匙、备用钥匙、密码的保管、封存、启用、使用规范;atm钞箱能坚持双锁双控、双人在场打开或关闭箱门、双人清点现金;atm长短款、吞卡能按规定及时处理。

经核查,bos系统异常时导致未处理完成的业务时,能有逐笔做好记录,启用应急预案在abis系统处理后,能在系统恢复后在bos做撤销处理;bos系统的“过渡资金账户余额”与abis系统的“待处理后台集中汇兑往账款项”的余额相符。bos业务撤销时,能按照abis系统的抹账要求,在核证行凭证内作好批注(撤销原因,后续处理情况等);bos业务退回,能按规定在核证行凭证内作好批注(退回原因,后续处理情况等)。

xx年上半年运营案件风险排查现场检查发现问题、20xx年上半年“三化三铁”考评现场检查存在问题已按规定全面落实整改。在上半年“三化三铁”创建过程中,coms系统中本行的前10类普遍性问题以及第5级较大违规操作问题,已查明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分类采取措施加以整改,同类问题发生频率明显减少。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心得体会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承接的风险也非常复杂多样。其中,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最为常见的一种风险,因此银行在日常运营中必须要积极应对。此文将从我的亲身经历出发,分享我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心得体会。

二段:风险的表现。

操作风险在商业银行中主要表现为:人为操作失误、制度漏洞、欺诈等。在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可能会由于疏忽大意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操作失误,从而产生风险。而制度漏洞则指的是银行制定的规章制度存在缺陷,从而裂痕不断,产生风险。欺诈则是职业道德问题,工作人员自身问题或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存在诈骗行为。这些现象都会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稳定与安全。

三段:风险应对。

为应对操作风险,首先必须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例如,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确保人员操作规范;建立风险筛查、评估和预警机制,尽早发现和控制风险;增加信息技术投资,提高操作系统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提升操作质量和效率。以上都是有效应对操作风险的一些策略。

四段:日常管理。

为了预防风险,银行员工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和责任心,认真完成分内工作,减少犯错率;加强沟通、协调和统筹能力,减少因人员沟通不畅导致的误操作;坚持规范操作,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客户满意度。日常管理是应对操作风险的基础,操作实践中要养成“正确,有效,高效”的习惯。

五段:总结。

商业银行是现代金融市场的中坚力量,其面临的风险也更加多元化、复杂化,因此,操作风险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风险。在日常操作实践中,银行工作人员要注意责任心和规范化,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完善防范机制,保障操作风险源头的防范。同时要注重科技与规范相结合,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操作的安全有效性,减少货币流失,保障银行的稳定。

银行操作风险总结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存亡”,这一点对高风险的金融行业尤为重要。古语有言“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从巴林银行的一个基层交易员对一个帐户的管理失控,到一个具有200多年历史的“龙字号”银行的轰然倒下,银行放松的每一个小细节,都有可能成为使“牢固大堤”轰然崩溃的“蚁穴”。在农发行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开展合规管理年活动对于增强农发行业务合规经营管理意识,培育良好合规文化,促进农发行事业的健康成长,提高防控金融风险的能力有着很强的现实性和必要性。通过这次认真学习,都感悟颇多,现将我个人的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要加强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学习,提高思想素质,1 / 11这是从源头上杜绝违规违章行为的重要手段。银行员工加强对风险防范知识的学习,就能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和银行经营风险的普遍性,认识到银行本身是高风险行业,必须把风险防范放在第一位。每天从自己的岗位做起,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抵制各种违纪、违规、违章行为。要根除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的'弊端,视制度为生命,纠违章如排雷,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操作,从源头上预防案件的发生。

抓住“防、查、建、纠”四个关键点,建立四种机制,实现四个转变。

一要“防”。建立群防群治机制。从事后查向事前防转变。要发动全员力量,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切实提高全行员工依法合规经营意识,增强执行力,严格落实内控制度,杜绝有章不循违规操作,工作中责权不分,职责不明,授权不清,反程序操作等现象。

二要“查”。建立监督检查长效机制。从集中检查向制度化经常化转变。稽核等相关检查部门要注重实效,提高科技手段在检查中的运用,实行重点检查与抽查相结合,现场检查与调取掌握监控相结合,对违规问题查实、查清、查准,检查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常抓不懈。被查部门要2 / 11加强事后监督和事中复核,使“查”落实到每笔业务始终。

三要“建”。建立制度及时更新机制。从被动防向主动堵转变,充分利用检查结果,超前规划,及时查补,及时堵塞漏洞,制定相关制度时要由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员参加,出台的制度要易操作,易检查,易评价。要加快机构扁平化改革步伐,切实解决基层机构多头管理,使制度执行能够“一戳到底”。

四要“纠”。实行属地、属下、属权管理。违规必纠,对于发现问题,绝不搞“下不为例”,对直接管理者要问责,对责任人要问责。通过加强教育,加强检查,及时纠错,严格问责等多手段的综合运用,培养全行员工合、规经营意识,建设合规文化系统工程,营造业务发展的良好内部环境。

农发行成立已经快已经20年,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和特点。但距离现代商业银行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一是风险意识淡薄。经营银行就是运营风险,任何金融业务都有风险,只有采取识别、计量、监测、控制的方法才能使风险得到有效规避。

二是不合规的现象较为严重。当前农发行最易出现问题和案件的最多点、最难控制点,莫过于前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一、二级条线风险防范流于形式。检查走马观花,尽责不实。

四是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落实不够。针对这些差距,应该采取积极的对策和措施。一是建立条线的合规风险防控体系。各部门、各业务线都要有明晰的操作流程和风险提示以及对应的措施和方法。二是建立“三条五线”的合规防控体系。一条是前、后台业务操作的自我检查,及时整改责任体系;第二条是业务部门对前、后台业务的监督、检查、指导、帮促整改的体系;第三条是专职稽查检查部门履职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三是加大对合规风险防控的考核。将责、权、利捆绑在一起,实行业务线、管理线“双线”问责;四是银企密切配合。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谁受益谁担责的原则,银企双方都应承担起管理的责任,而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责任,不仅不能削弱管理的职能,还要落实稽查检查人员,对稽查检查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如此,农发行的业务才会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通过这次合规管理年学习,让我树立起了“合规人人有责”、“合规从我做起”、“合规创造价值”和“合规促进发展”的理念。作为一名普遍员工,我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将合规管理真正落到实处,自觉遵守合规经营,规范操作,踏踏实实地从每一项具体业务做起,真正将合规作为一种意识来培养,最终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为创造我们农发行更美好4 / 11的明天贡献我的一份力量!银行风险管理培训心得体会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合规文化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具有农业银行金融特点的教育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组织形式,是农业银行信奉和借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管理经验方式并付诸实践的价值观念,集中体现了农业银行员工的价值准则、经营观念、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及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是推动农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可以说,这次活动的开展,让我进一步认清了岗位职责、净化了了思想、提高了领导务能力。下面,就这次学习的收获,我谈点我的见解。

一、加强合规文化教育,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开展合规文化教育活动对规范操作行为,遏制违法违纪和防范案件发生具有积极的深远的意义。一方面,要统一各级领导对加强合规文化教育的认识,使之成为企业合规文化建设的倡导者,策划者、推动者。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各种新事物不断涌现,新业务、新知识更是层出不穷。

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学习,全面系统地学习政治理论、金融业务、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全行业务提速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特别是要注重加强对政治理论、经济金融、法律法规等方方5 / 11面面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明辩事非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同时,要进一步端正经营指导思想,增强依法合规审慎经营意识,把我行各项经营活动引向正确轨道,推进各项业务健康有效发展。要在我行内部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形成讲实话,报实情,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的经营作风,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提升管理水平,严明纪律,严格责任,狠抓落实,严格控制各类道德风险、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维护和提升农行形象。

一方面,要提高全体员工对加强企业合规文化教育的认识,全行干部职工是泉州农行企业合规文化建设的主体,又是企业合规文化的实践者和创造者,没有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建设好优良的合规文化企业,更谈不上让员工遵纪守法。从现实看,许多员工对企业合规文化教育建设的内涵缺乏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把企业合规文化建设与企业的一般文化娱乐活动混淆起来,以为提几句口号,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唱唱跳跳就是企业合规文化建设。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做好财会人员的培训、考核,业务培训力求达到综合性、系统性、专业性、实用性、提升性,要使所有会计出纳人员人人熟知制度规定,个个争当合格柜员,柜面成为营销舞台;要强化财会人员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的培训,针对不同岗位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会代训、专题培训等不同6 / 11形式,力求使财会队伍的综合素质在原有基础上再上一个等级。通过系列活动,使全体员工准确把握企业合规文化建设的真正科学内涵,自觉地融入到企业的合规文化建设中去,增强内控管理意识,狠抓基础管理,促进依法合规经营。

二、加强合规文化教育,是建立长效发展机制的需要。企业合规文化教育建设是一项工程浩大的系统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要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在一个时期内要有一定的规划目标,最终建立适应企业长远发展的机制。从我行来看,他应该包括企业精神、价值观念、企业目标、企业制度、企业环境、企业形象、企业礼仪、企业标识等内容,形成有自已特色的文化经营理念。首先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通过学习、交流、研讨使全体员工认识到农业银行应如何发展,员工在自已的岗位上应如何做好自已的工作,与别的员工相比差别有多大,应如何改进;在新兴支行这个大家庭中自已是什么角色,自已出了多少力,对农行的改革与发展有何建设性意见。要通过谈认识,谈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此建立我行的合规文化,进而提高农行的凝聚力、战斗力。

其次要与案件专项治理和正在开展的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结合起来,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加强对易发不正当交易行为和商业贿赂的业务环节的分析研究,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地开展专项治理,坚决纠正经营活动中违反商7 / 11业道德和市场规则,影响公平竞争的不正当行为,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要通过开展教育活动,鼓励员工检举违纪违法的人和事,提供案件线索,推动案件专项工作深入开展,提高企业合规文化。最后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开展规范化服务,按照总行各项规章规定中的条款,对一些细节问题、难点问题要进行专项学习。对当前的业务经营和柜台服务形势,认真总结和细分客户群体和业务需要,整合有限资源,对存在较大矛盾和服务困难的服务焦点要集思广益,打开思路,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以最大的限度满足客户需要,提升企业合规文化精华。

三、加强合规文化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加强合规文化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降低金融风险,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工作中,应该做到“三要”。

一要树立正确指导思想。要在追求盈利的同时重视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防止出现为了片面追求高速业务增长而忽视风险防范和内控机制建设的倾向。特别要防止企业炒银行的思想。一个项目必然会引起多家银行竞争,在竞争中企业肯定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条件让银行增加贷款风险,要很好权衡利弊,切忌为了芝麻而丢了西瓜。宁愿不发展,不要盲目发展,而造成新的资金沉淀。

二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始终把制度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注重用制度来约束人,用制度规范日常行为。

为此,要结合工作实际,制订并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来规范业务经营过程,确保有章可循,切实堵住各种漏洞,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现问题。要认真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健全覆盖所有业务风险的监控、评估和预警系统,要重视贷款风险集中度及关联企业授信监控和风险提示,重视早期预警,认真执行重大违约情况登记和风险提示制度。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保证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建立自我调整,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制衡机制,要在追求自我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建立健全不断自我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操作风险防范。四要坚持思想教育。要紧紧抓住思想教育这一重要环节,经常开展有关规章制度的学习,有针对性地进行党风廉政教育,不断增强依法合规经营的意识,利用金融系统身边发生的案例进行现身说法,使全体职工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银行操作风险自查报告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产生始于商业银行的诞生。但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却与其年龄极不相称。巴塞尔委员会在新资本协议中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它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并称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三大主要风险。我国目前采用的也是这一定义。

近年来,国内银行业不断有大案曝光,均给商业银行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相比国际活跃银行操作风险主要集中在外部欺诈方面,我国操作风险高发的是人员风险。违规操作、内外勾结导致的操作风险在国内更多。国内操作风险的另一个“多发地带”是it系统,由于银行对信息技术的依存度已相当高,一旦it系统出现问题,商业银行可能面临业务瘫痪的局面,国内很多银行在过去的几年中都曾出现过业务系统故障,在影响业务运行的同时,也损害了银行声誉。我们不得不承认,操作风险已成为直接威胁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风险。

对操作风险来说,尽管这一概念的提出已有很长的历史,但把操作风险作为银行三大风险之一进行风险管控的时间并不长。由于对操作风险的认知比较晚,因此,国际银行业在操作风险方面的研究远不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那样深入,各国对操作风险的概念定义也不统一,对于操作风险的管理实践仅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商业银行将操作风险作为独立的风险进行专门管理仅短短几年的时间。目前,尽管操作风险为银行业普遍认知,但它仍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操作风险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如业界对于操作风险的定义、衡量标准、计量技术等尚未达成共识,没有可以公开获取的数据库、缺乏成熟的控制技术和相应软件。从操作风险的计量方法看,国际上主要有三种方法: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不同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量化工作比较困难,如高级计量法非常复杂,对银行的要求很高,其中最主要的是需要非常详细的数据储备,国际上采用的并不多。国内大多数银行采用的是标准法,即按照银行的产品线,分别计算出每个产品线上发生操作风险的概率。这些都导致操作风险管理实施起来较为困难。

3、加强操作风险研究,探索适合国情的操作风险管理模式。

银行选用何种具体办法管理操作风险,基于多种因素,包括自身的规模大小、组织复杂性、业务的性质和范围。然而,尽管有这些不同,明晰的战略、董事会及高管人员的监督、对操作风险和内部控制的认真程度,以及完备的内部报告制度和应变计划,是任何规模和范围的银行有效管理操作风险的关键因素。从银行整体范围来看,从操作风险管理理念的认同、政策框架的具体实践、组织结构的优化设计,到操作风险管理识别、评估、监测、报告、持续改进机制的建立,以及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的构建和操作风险资本计量分配模型的研究开发,我国的商业银行与国际活跃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实践经验还有不小的差距。

目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金融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家壁垒逐渐打破,金融资源跨国配置。因此,加强对三大风险之一的操作风险的研究,探索一套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模式对国内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有着重大意义。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心得体会

在商业银行的业务中,操作风险是银行风险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操作风险往往源于人为疏忽、员工不当行为、技术失误等方面,不仅会导致银行财务损失,更会对银行声誉造成影响。本文主要介绍我在工作中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提高风险意识。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时刻牢记风险意识,鼓励员工自觉防范操作风险。在工作环节中尽可能地排除漏洞和薄弱环节,加强对工作细节的把控,提高对风险的敏感度。此外,做好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和监督控制工作,定期开展操作风险自评和测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银行稳健运营。

第三段:加强员工培训。

操作风险是来自于员工不当行为和技术失误,因此培训教育是防范操作风险的重要手段。在培训中,应该注重深入浅出、重点突出,注重培训的实效性。员工应该全面了解操作风险的定义和内涵,掌握有关风险规范、政策、程序和技术等知识,纳入日常工作中,并及时进行复训,保证风险防控工作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第四段:加强合规管理。

商业银行作为一家金融机构,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利益,更要考虑社会责任,始终以合法合规为首要原则。银行应该建立健全的风险合规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和动态管理体系,尤其是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法规和监管规定,防范操作风险带来的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

第五段:加强信息化建设。

在商业银行的风险防控工作中,信息化建设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银行应该在技术平台上部署操作风险管理系统、风险监控系统和应急管理系统,全面把握业务流程和数据,实现全员风险测评及预警,及时排查风险隐患,并做好应急处置。同时,银行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提高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结语:

作为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是我们职业生涯中应该牢记的重要任务,只有不断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员工培训,培养合规意识,强化信息化建设,才能做好操作风险防控工作,确保银行的安全稳定。我们应该不断总结和分享经验,不断提高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水平,为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心得体会

作为商业银行的从业者,我们深知“操作风险”对银行运营的影响。操作风险是指由内部交易、人员、系统或流程错误或失误或者由外部事件导致的财务损失,它是金融风险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风险之一。因此,必须充分认识操作风险的本质和缘由,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操作风险管理。以下是本人在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段二:加强风险意识。

首先,在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中,建立风险管理意识非常重要。银行员工应该明确自己所从事的业务和操作环节涉及到哪些风险,要认识到操作风险管理工作对银行的重要性,充分了解操作风险缘由,强化防范意识,以减少损失。

段三:严格执行制度,并掌握业务知识。

其次,银行员工一定要严格遵守银行的各项制度规范,并学习掌握相关业务知识。对业务风险的正确评估和把握,是关键的问题。对内,则要做好监督和管理,保证各部门、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和制度执行;对外,要了解市场状况,对各项业务进行谨慎评估和决策,确保风险可控。

段四:加强内控,发扬实干精神。

第三,加强内部控制,是防范操作风险的长期有效措施。首先,要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控制策略,规范风险管理流程。其次,严格控制业务操作环节,大力推进自动化系统建设,减少人员的错误干预。再次,要发扬实干精神,建立良好的防范体系,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管理风险的控制机制。

段五:完善应急预案,实施风险回避策略。

最后,实施风险回避策略是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级别。一旦风险出现,要根据风险的性质和程度,及时制定应急预案,减少损失。同时,应该积极确立风险回避策略,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减少风险的发生和损失。

总之,操作风险管理需要工作人员全体团结一心、通力合作,共同落实;要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分析风险,制定对策来防范风险;同时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培养,做好信息沟通和应急处理工作。以上五点就是基本措施,希望各位同仁不断总结经验、加强风险管理、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和操作水平,为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国银行操作风险管理论文

[摘要]1月法国兴业银行“交易员事件”再次将全球金融界目光聚焦在操作风险上。相比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内涵更为广泛,操作风险事件更为复杂。主要有人为、流程、系统因素和外部事件所造成的风险事故。本文论述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及其特点,探讨了操作风险的管理现状,提出了预防和控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风险管理;操作风险;发展趋势。

风险就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越高,风险就越大。由于分析角度不同,对银行风险分类的标准也不一。一般可分为市场风险(利率、汇率和资产价格)、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道德风险和国家风险。一般业界所说的三大风险是指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这是国际上巴塞尔委员会要求提取资本金的三类风险,是国际银行业和银行监管机构重点关注的三类风险。

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操作风险是个新概念,但这并不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中没有操作风险管理活动。事实上,各商业银行一直都有自己的操作风险管理实践,但一般使用“内部控制”一类的表述,而且,在多年内控管理过程中,各商业银行都程度不一地建立和制定了相关的管理框架、制度和措施。不过,相对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管理而言,操作风险管理还缺乏识别标准、管理模式、数据积累等。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具体表现就是商业银行因办理业务或内部管理出了差错;由于内部人员监守自盗,外部人员欺诈得手;电子系统硬件软件发生故障,网络遭到侵袭;通信、电力中断;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原因导致损失的银行风险,这些都属于操作风险。可见,操作风险不仅仅包括操作中的风险,还包括内部程序、信息科技系统和外部事件所带来的损失。

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相比,操作风险主要有几个特点。第一,具有内生性,除自然灾害等外部事件引起的操作风险损失外,操作风险大多是在银行可控范围内的内生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则为外生风险。第二,广泛性,操作风险的覆盖的范围相当广泛,与市场风险主要存在于交易类业务和信用风险主要存在于授信业务不同,操作风险普遍存在于商业银行的业务和管理中。此外,对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来说,风险越高,收益越高,存在风险与收益的对应关系,而操作风险和收益没有太多联系。

操作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商业银行在经营中需加以识别和管理。

(一)人为因素。主要为内部欺诈、主观违规、操作失误。主观违规有超授权授信行为、逆程序、过度信任造成管理缺位、岗位设置不合理造成监督空位、不良爱好(如涉毒、涉赌、涉黄)引发的违法违规。操作失误是由于员工技能水平不高、态度不认真在业务过程中的失误造成的,如数字输入错误、将取款记作存款等。由银行员工操作失误引起的操作风险一般具有损失小(当然不排除特殊情况)、发生频率高、难以事先预测的特征,因而非常难以防范。人员因素引发的操作风险,有的是作为,如主观违规,有的是不作为,如业务不熟出错,疏忽大意。

(二)流程因素。包括操作程序遗漏或忽略、产品设计缺陷、业务流程设计不合理等。过去认为流程越复杂、相互制约性越强越好。事实上,流程越简单越易于操作,流程越短越便于管理,设计越合理越利于控制。这样才能适应变化,确保效率和风险管理,流程设计不合理,有瑕疵,往往容易出现风险隐患。

(三)系统因素。系统是现代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命脉。无论是业务发展如网上银行、现金管理还是风险监控,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紧密支持。但是,商业银行高度依赖信息系统,信息数据高度集中也给银行带来新的风险管理难题,如系统安全稳定、it技术风险防范、数据和信息质量,系统设计和开发战略风险,等等。系统出现如故障、瘫痪,系统不安全、通讯中断以及系统兼容性、稳定性、适宜性方面的操作风险很容易给银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无法估量的信誉损失。此外,从操作风险发生的部位来看,当前与系统有关的操作风险日益增加。由于系统原因和流程问题导致犯罪分子利用系统漏洞实施金融诈骗已经成为妨碍我国银行业资金安全重大问题。

(四)外部因素。银行经营都是处于一定的政治、社会、经济环境中的,经营环境的变化、外部突发事件都会影响到银行的经营活动,甚至会产生损失。外部事件引起银行损失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外部欺诈、外部突发事件与外部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外部人员的蓄意欺诈行为是近年来给银行造成损失最大、发生频率最高的操作风险之一,而内外勾结作案更是令商业银行防不胜防。外部欺诈包括骗贷、抢劫、偷盗、爆炸等风险因素。外部突发风险包括遭受冰冻雨雪、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恐怖袭击、火灾等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外部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引起的操作风险是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银行监管法规变化使银行发生损失的风险。宏观经济环境的不利变化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目前,我国操作风险管理与监管尚处在一个较为初期的发展阶段。由银行监管部门以规范性文件发布关于操作风险监测方法或者具体操作模式还为时尚早。监管机构主要把重点放在提高操作风险(或内部控制)管理质量上,并且要求银行提高对操作风险的重视。

(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监管要求。206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新的资本协议,对银行操作风险提出了新的资本要求。据巴塞尔委员会估计,在银行业所有风险中,操作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已经仅次于信用风险。10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新版《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中,专门为“操作风险的监管”新增一条原则,制定了评估该原则执行情况的标准,提出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最佳做法和监管指引。

目前,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国家都按照新协议要求,明确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范畴,国际上已形成了对操作风险加强监管的共识,已经形成了相关制度和监管标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操作风险的有关规定是近年来国际金融界日益注重操作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现,也是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方面的新要求。

在未来几年内,我国银行界按照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实施操作风险管理已是大势所趋。根据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指引》要求,操作风险监管机构是中国银监会和派出机构。商业银行要履行报告义务,提交有关方面的审议报告,对有关政策和程序要报备。银监会定期要进行检查评估。对于高管严重违规、重大抢劫银行等操作风险事件商业银行必须报告银监会和其派出机构。另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指引》要求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实际操作风险管理的政策、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管理,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降低操作风险。

(二)操作风险机制建设。国际上巴塞尔协议将人们的视线更多地集中于操作风险的监管资本要求上。但实际上,一个银行的资本量多少并不是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最关键是加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机制建设。

1.关于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关于操作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各银行间存在着重大差异。各商业银行主要依据银监会《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要求逐步建立和探索适应本行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董事会的监督控制;高级管理层的职责;适当的组织架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方法和程序;计提操作风险所需资本等基本要素。董事会从总体上履行操作风险管理的职责。如制定总体战略、政策、定期审批报告等。高级管理层在操作风险管理中职责主要为执行董事会的有关决议,定期向董事会报告。各商业银行一般以与自身的风险管理战略和组织结构相匹配成立管理操作风险的部门。具体执行中操作风险人员可能被放在一个部门——操作风险管理部门,主要拟定本行操作风险管理政策、程序和具体的操作规程;建立并组织实施操作风险识别、评估、缓释(包括内部控制措施)和监测方法;定期检查操作风险的管理情况。有些银行在总行层面上建立了首席风险官,在各营运业务条线设置风险经理,对主要业务的关键、高发风险点进行实时监测。有些银行在专业领域内如法规部门、审计监察部门设立单独的风险监管部门,在管理好本部门的操作风险的基础上,为其他部门管理操作风险提供相关资源和支持。

2.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有关政策。各商业银行正积极探索制定有效管理操作风险的政策和方法。首先,在操作风险政策制定方面,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制定《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框架》、《操作风险管理政策》,进一步明确了各行各级机构和部门在操作风险中的管理职责。针对操作风险的执行,制定具体执行措施,如详细的《案件防控及整改方案》、《基层机构关键风险点监控检查内容与操作指引》,同时,将操作风险控制基本要求植入业务流程改造和it蓝图建设中。其次,为衡量分析操作风险建立操作风险管理技术标准。各商业银行正在积极研发风险控制与评估、关键风险指标、重大事件报告制度、损失数据收集和业务持续经营计划等工具。再次,识别操作风险,制定有关制度措施。根据银行风险的特点,加大对操作风险的识别,并针对性地制定制度措施,如对系统风险、外部等操作风险,有关行制定了详细的风险应急预案,增加应急措施;建立与新产品、新业务发展相对应的制度规定;修改更新产品和流程,塑造流程银行,按流程操作;增加制度执行建设,强化日常检查的频率,加强员工行为排查,等等。

(一)引入全面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enterprise。

wideriskmanagement简称erm)是西方商业银行比较成熟的风险控制理念和技术。全面风险是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全面风险管理,主要体现在它的全面性、全程性、全员性和系统性。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有高度的相关性,操作风险与其他风险结合将导致风险更加复杂、更加分散,风险损失更加显著,将数倍、数十倍地被放大。因此,在风险管理中应将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各种风险联系起来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保证风险管理政策统一、工作协调。同时,操作风险遍布商业银行内部各业务环节、产品线和不同的管理层面,不仅仅是依赖于一两个专门的部门监管,应该从本行、本部门、个人操作抓起。各商业银行应及时上升层次,逐步建立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辖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全面风险管理政策,形成总体规划,发挥资本在风险覆盖、部门配置方面的作用。

(二)操作风险的缓释。操作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人群、行为和活动,就一定存在操作风险,应尽量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所造成的损失。从操作风险的规避角度分析,操作风险可以分为可规避的操作风险、可降低的操作风险、可缓释的操作风险。除极少数应承担的操作风险外,大部分操作风险都有规律可循,其发生过程类似多米诺骨牌,有前因后果的连锁关系。因此,要查找出其发生规律,通过技术手段切断引发操作风险的.关键环节,并通过必要的管理措施加以缓释。

1.商业银行一揽子保险和打包保险。火灾、自然灾害等引起的商业银行财产损失,商业银行的内外部欺诈,对高级管理层和员工的责任险等都可以通过保险公司一揽子保险和打包保险承保予以缓释,通过承保转移给保险公司。然而,目前国内保险公司尚未开发更多的针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保险产品,保险方式、有关保险业务品种还有待保险公司创新。另外,保险公司对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和财务承受能力还不能准确精算评估,各保险公司保费收取也存在重大分歧。如对于内外部欺诈引发的操作风险,各保险公司普遍收费高,无疑增加了银行的成本管理,也直接约束了操作风险的缓释。不过,相信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这一局面将逐步得到改善。

2.业务外包。除保险外,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业务外包来缓释操作风险。将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的有关业务交由专业机构管理,增加操作风险管理的效益性。如有关法律风险可聘请具有符合条件的外聘律师代理诉讼和仲裁;对于风险性高的守护、保卫、押运可聘请符合资质条件的保安公司管理;对于产品评估、网络维护、系统开发也可招标专业性服务公司。当然,选择外包公司,不可能一包了事,也需加强双方之间的沟通,通过签订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合理转移风险。事实上基于双方的委托关系,最终的权利和义务应由商业银行承担。

(三)建立健全制度管理,狠抓制度落实。总结有关操作风险损失案例,其中大部分为有法不依,有章不循,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缺位造成的风险损失。因此,要建立健全制度管理,狠抓制度落实,才能够使操作风险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才能使因操作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一是做到制度到位,及时立、改、废有关制度,形成制度数据库,并根据实际情况将有关规章制度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形成操作指南和岗位流程;二是责任到人,处理到人。要及时跟踪检查执行,增加检查的频率和有效性,加大违规处罚力度,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加强合规管理与合规文化教育。商业银行要倡导和强化全员合规文化,引导全行员工树立对风险管理的责任意识,使风险意识突破传统的部门界限,真正融入全行各个部门、每位员工的行为规范和工作习惯之中,让员工认识到自身岗位关键风险点,形成防范风险的有效屏障。

总之,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要求不是一时之需,而是伴随商业银行发展的长期任务,如果要想保持现有的竞争优势,甚至在国际金融市场取得一定的地位,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全面加强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2]姜燕.新巴塞尔协议框架下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度量与管理[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4]杨满沧.企业银行博弈与共赢[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5]刘毅.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银行操作风险排查工作总结

xx主管是营业机构业务xx的现场组织者,是重要业务的授权和审批者,是xx风险的.事中控制者,种种职责都说明xx主管在营业机构的重要性,所以做好xx主管理的尤为重要。

xx年风险管理部制定了xx主管轮岗位方案,保障xx队伍的优化、廉洁、高效,保证业务xx人员全面掌握核算和管理要求;二是建立xx主管轮休制,避免休假高峰期轧堆休假,保障营业机构业务的正常开展,保证xx主管的正常休假,同时透过机动xx主管的轮替,作为xx主管的履职检阅,发现和整改xx主管好的方法和错误的做法,达到全行统一标准;三是做好营业机构xx主管的补充和配备工作,协助xx主管做好支行的各项xx业务正常开展。

新业务产生后,业务发展的好坏,其中首要的就是培训到不到位,所以培训工作很重要,风险管理部认真梳理以往的培训方式,总结培训的效果,年初重新制定“xx业务培训方案”,采取集中培训(每周xx主管和专职人员培训),分层次转培训(由xx主管转培训受派机构的xx人员),集中考核(由风险管理部组织考试)的方式,以期达到各层级xx人员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确保具备履行本岗位职责的能力,以促进全体xx人员服务水平持续提高。

从3月份开始,总行和分行陆续上收了跨行支付业务、行内结算业务、个人开户及签约业务、支票影像提出、提入业务、自助设备加清钞业务、贷款发放业务、票据审验业务、账户录入业务、加密代发工资等9大项25种业务。为支行减负、为xx人员减压,把风险集中化,把业务流程化,把管理扁平化,让柜面员工有机会、有时间充分的发挥其“一句话”的职能。

截止目前已初步形成“网点全面受理、后台集中处理”的业务xx格局,逐步实现业务集约运行、风险集中控制和xx效率提升。从而提高我行业务xx效率,加强操作风险事中防控,促进网点由交易处理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

业务集中上收,为支行减员13人,为对公人员减压50%,为对公人员转移风险50%。

为全面提升分行xx管理工作水平,有效控制基层行操作风险,围绕xx工作服务基层、提升员工专业素质,风险管理部努力创新,通过编制“xx业务风险月刊”、“xx业务风险季刊”,通过下发“风险警示书”,通过与风险薄弱机构和人员约见谈话、通过委派xx业务监督人员到风险薄弱网点监督指导、通过召开全行xx业务操作风险案防大会等方式,给营业机构负责人和xx主管提供参考,更加方便、直观、有针对性的使支行xx工作有的放矢,使xx人员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保护自己,保护他人,保护全行不受风险损失。为全行风险管控文化。

业务的开办结合科技的力量可以使办理业务的速度和准确率倍增,风险管理部与信息科技部密切合作开发了“分行业务集中处理综合填单系统”,“知识库”,“问题库”、“数据报表系统”,小小的系统程序给支行和员工提供了数据参考和业务查询,管理人员通过数据分析,填单平台即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提高了业务核算质量,还减少了xx人员的工作量,体现了科技与业务的完美结合。

银行操作风险检查报告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始终与风险为伴,其经营过程就是管理风险的过程,我行开办的`小额贷款业务更是一项高风险、高收益业务。20xx年,被确定为xxxx银行的“合规管理年”,根据“合规管理年”活动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我行严格贯彻小额贷款业务制度,规范业务操作程序,加强资产质量管理,严格控制风险。现就我行小额贷款业务上半年风险状况和防控措施报告如下:

截止6月x日,我行累计放款330笔,金额1396万元;累计回收回177笔,金额945.88万元;累计结存153笔,金额450.12万元;6月x日所有逾期贷款户数33笔,逾期金额107.74万元,逾期率23.94%。其中有4户逾期贷款为次级类客户,16户为可疑类客户,均产生不良贷款现象,风险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工作情况。

半年来,我行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总行会议和文件精神,适时分析形势,认真执行政策,严格按照规范化管理要求,切实加强信贷基础工作,规范内部管理,切实防范风险。

1、严格按照总行下发的《小额贷款业务管理办法》和《小额贷款业务操作规程》开展业务,严格拓展、筛选小额贷款准客户,把风险防控关口前移,进一步对信贷风险进行控制,对授信行为进行规范。严密了贷前调查、审查及审批手续,对信贷人员贷前调查的范围及要求,确保信贷调查材料真实有效。

2、严格控制信贷风险,严格执行信贷风险防范控制管理体系,全面实行审贷分离,规范了贷审会,实行了贷审例会制,严格按照贷审会议事规程召开会议,明确各环节主责任人职责。

3、扎实细致地开展贷后检查工作,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客户经营状况和家庭状况进行检查,认真填报贷后检查表。2月份我行对发放贷款先后开展了信贷自查及全面排查。此次排查工作通过调阅客户档案、现场走访客户、拍摄客户经营场地和走访信贷员家庭情况及信贷员思想排查等形式,重点关注逾期贷款客户、联保贷款客户和放款金额较多及逾期贷款较多的信贷员。从排查情况来看,我行未发现与中介合作、编造虚假资料骗贷等现象,也未发现收受客户好处费、代客户收取贷款本息等情况。

4、强化管理,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我行在不断加强和改善日常信贷工作的同时,不断强化管理,重点是制度执行管理和从业人员管理,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贯彻落实。注重加强信贷人员的业务学习,以便能在业务操作中得心应手,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在搞好管理的同时,我行还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手段,积极开展优质文明服务,树立“阳光、惠农、方便”的信贷形象,以优质的服务和阳光的品牌促进业务的发展。

5、抓好逾期催收,严格控制资产质量。我行领导及信贷人员从产生第一笔逾期贷款起,就对逾期催收工作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落实,集丛人之力,尽职尽力开展信贷还款管理及逾期贷款催收工作,并把这项工作长期作为信贷业务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来抓,最大程度的控制好风险。及早成立了以行领导、业务主任、信贷主任及信贷员组成的催收小组,集中人力、物力,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坚持不懈开展逾期贷款的催收工作。在做好电话催收、上门催收和联合催收的同时,果断决策,将逾期30天以上的客户依法提起诉讼,申请资产保全,利用法律的手段进行贷款的清收,最大程度的控制好逾期贷款风险,防止贷款出现损失。

为有效促进我行小额贷款业务稳健发展,我行要加强小额贷款的合规管理,促进小额贷款经营和操作的合规性和规范性,有效维护我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的良性循环。下一步,我行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做好风险防控工作:

1、完善规章制度。

一是建立否决贷款登记制度。对每笔被否决贷款进行详细地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客户基本信息、申请信息、否决原因等。二是对联保贷款分行业分用途、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法、分组调查等控制风险的措施。三完善审查人员岗位职责。要求审查人员在对权限范围内的信贷业务进行审查时,除对资料的完整性、合规性进行审查外,还须进行电话核实客户信息,在必要时还须进行现场核实。四要严格系统岗位配置制度。严格执行岗位兼职的合规性,规范信贷人员工号及岗位设置、变更,保证系统中客户信息管理的规范性和严肃性。五要严格落实档案管理。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办法,对提交审贷会成功的资料要严格把关,认真检查相关资料及贷款信息,并严格执行保密制度。

2、规范信贷操作流程。

一是提升贷前调查质量。对于收入、成本等关键信息应尽可能取得纸质单据或书面证明做支撑;关键的财务数据必须进行交叉检验;对于房产或车辆等信息,应查看和复印房产证、行驶证、租赁合同等。调查项目应全面,坚持“眼见为实”原则。二要严把贷中审查。审查人员必须电话核实借款客户的真实性。审贷会必须有2名以上管理人员参加,且被审查贷款的主副调必须全部参加审贷会。审贷会提问提升质量,问到关键风险点。三是落实贷后检查。信贷员在贷款发放后的四周内,必须到客户住所或生产经营场所进行首次贷后检查,对资金使用情况和贷款投向进行监控,以后每月不少于一次贷后检查。

3、加强逾期贷款管理。对于逾期贷款,除对信贷员进行考核外,还对贷款的逾期原因进行分析,采取一切措施和办法,不惜代价进行逾期贷款的催收,以防微杜渐,保持贷款的良好回收和质量。

4、加强信贷队伍建设。每天晨会及每周例会对信贷所有人员进行信贷业务、操作规范性、法律法规等知识进行集中地学习,同时加强对信贷人员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每半年对信贷员进行一次梳理,同时对信贷从业人员实行年审,年审不合格的调离信贷岗位。要加强对信贷人员良好作风的培养。严格执行“八不准”要求,打造邮储小额贷款品牌,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中外资银行操作风险管控主要差异论文

摘要:近十年来,伴随着煤炭价格经历“高起―回落―反弹”的市场波动,山西省煤炭企业集团基本完成了煤炭资源整合,企业的经营管理经受住了考验,但面临的风险仍然较大。其中,资金风险尤其突出,严重威胁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对资金风险进行管控刻不容缓。文章从资金风险产生的根源,分析当前山西省内煤炭企业资金风险管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控策略。

关键词:煤炭企业;资金;风险管控。

一、引言。

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中,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和调整,山西省煤炭企业集团作为关系国计民生、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柱,深受煤炭价格市场因素影响同时,也受到国家能源政策行政因素的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正处在波动调整期,财务状况普遍存在资产负债率偏高、净现金流偏紧,资金风险日益突出等问题,因此,企业必须提高对资金风险管控能力。

二、资金风险产生的根源。

(一)资金沉淀量大,带息负债不断增加。

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营的血液,是最具有流动性的资产。以来,煤炭市场价格出现回暖,企业经营普遍好转,但煤炭企业资金仍然偏紧,债券市场不断出现企业违约的状况。主要原因是前期资源整合中的巨额并购资金投入,以及这部分矿井的技改、基建资金投入,大部分都来自于有息负债融资。而大部分资源整合煤矿短期内不会产生净现金流入,不能负担前期投入资金的本息,产生了巨额资金沉淀,每年要背负很大的利息支出,导致企业“借新还旧”,每年新增资金需求,以“滚雪球”的方式逐年增加企业的带息负债融资额。

(二)资产负债率逐年升高,筹资渠道收窄。

煤炭企业的筹资方式分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方面主要有银行贷款、融资租赁、信托贷款等金融机构借款。由于煤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山西省属七大煤企20底平均资产负债率超过78%),且煤炭产业属于产能过剩行业,部分资源整合煤矿属于落后产能需要关闭,银行信贷对这部分产能基本不予支持。此外,银行由于监管新规的限制,过去的表外资产面临回表压力,这部分融资受到限制。因此,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面企业只能基本维持,甚至被压缩,无法满足大幅新增的资金需求。直接融资方面,分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即通过发行股票募集所需资金,山西省内煤企的上市企业资产规模都比较小,融资规模有限,资本有待进一步证券化。债务融资,即企业通过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发行债券的形式募集资金。目前,这种融资方式已经成为省内煤炭企业新增融资的主要渠道。根据wind数据库的资料,1月至8月,山西省七大煤炭企业发行债券116支共1520亿元,其中同煤集团发行29支债券,共488亿元。截至208月,七大煤业集团发债余额3345.98亿元。七大煤业集团的发债评级中,除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的主体评级为aa+外,其他六家主体评级均为aaa。发行债券的品种方面主要有超短期融资券(scp)、短融(cp)、中票(mtn)、公司债、定向融资工具(ppn)等。虽然发债品种较多,但公开发行债券总额要受到净资产的40%限制,同时信息披露要求严格,容易受到安全生产事故、兑付危机等不良事件的影响。私募发行债券虽然额度不受净资产规模的`限制,但投资人比较少,发行难度较大。目前,各家煤企的发债存量普遍较大,剩余额度有限,新增融资较难,且陆续进入债券到期归还窗口,资金链压力较大。

煤炭市场价格下行,企业经营效益下滑,部分银行等金融机构要求部分集团下属公司融资由集团公司提供担保,或由效益好的公司承接融资,甚至部分融资主体由子公司上移至集团公司,放大了整个集团的资金风险敞口。一旦下属被担保融资主体出现违约,轻则影响集团征信,重则影响集团整体融资,导致集团资金链断裂。目前,集团对资金风险管控高度重视,制定了多种资金风险管控措施。但下属被担保公司的资金风险管控意识比较淡薄,风险敞口较大。这种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对到期归还不了的违约风险认识不足。煤炭企业部分下属单位管理者虽然认同资金管理的方式,但重视度不高,没有意识到违约的严重性,认为资金风险管控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忽视了资金流活动中所有管理人员的职责,应将“用资金”与“还资金”统筹管理。其次,企业部分管理者没有充分考量资金的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在对资金的使用中缺乏科学性、可行性论证,导致企业融资到期后无力归还,最终将资金风险转移给集团公司,放大了整个集团的风险敞口。

(一)内部控制角度。

1.组织架构建设方面。要明晰岗位职责,全员参与,关键要做到全集团各层级制度明晰、责任到人。下发全集团范围内的资金管控制度,同时要明确罚则,对出现违约风险的责任单位及其管理者进行追责。集团各层面要成立资金风险管控委员会,由党政一把手担任组长,分管财务副职担任副组长,涉及“资金计划―资金筹集―资金使用―资金归还”的全流程业务部门都要参与,确保资金风险管控“全员参加”。2.全流程控制方面。加强全流程控制,各级资金风险管控委员会要从风险排查、风险预警、风险应对与监督评价等方面对风险进行全流程控制。首先,要全面排查集团信贷、担保、发债等融资业务的风险点,从资金计划、资金筹集、资金使用、本息归还等方面理清风险因素。其次,要制定资金风险预警指标,采用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从资产负债率、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银行征信查询结果等方面,对资金风险进行全面预警。最后,针对发生风险时,要制定应急响应方案,及时、全面、准确地处置逾期违约风险,将对整个集团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并对资金风险管控的全流程进行考核评价,不断优化管控流程,改善管控措施。

(二)债务融资结构角度。

债务融资结构角度,要根据各种债务特点,比如融资期限、利率、担保条件等,合理配置融资品种。根据融资计划与企业的经营实际,将未来到期的债务时间与企业的筹资计划相匹配,避免某一时点出现大额资金缺口的情况。银行贷款有短期流资贷款、中长期流资贷款及长期项目贷款,债券融资种类有超短期融资券、融资券、中期票据、公司债、企业债及永续债。集团应根据资金计划,选择融资品种,避免“短贷长用”。

(三)创新产融结合模式。

1.加快利用上市平台融资的步伐,逐步将集团内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平台,通过配股、增发、发行可转债等方式募集资金,置换高息负债,逐步实现整体上市。目前,山西省七大煤业集团都有主板上市的平台公司,其中焦煤集团、阳煤集团,还各有3家上市平台公司,但普遍存在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小,融资不足的情况。未来逐步提高股权融资比例,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资本成本,应该成为山西省内煤业集团资本战略的重中之重。2.推进债转股,降低财务杠杆。年以来,债转股在山西省煤炭企业掀起了新的一番热潮,各大煤业集团纷纷与银行签订债转股战略合作协议。但不同于上一轮债转股,本次债转股是一种市场化行为,要考量各方的利益,集团应充分考量债转股协议的条款,比如,是否存在回售条款、是否存在保证投资人最低收益的条款等,衡量债转股对企业的价值,合理、适时地进行市场化债转股,降低有息负债额,化解财务风险。3.加强资产证券化业务。集团可以通过基金公司、信托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设立资管计划,将具有现金流的资产(比如应收账款)予以证券化,通过创新金融业务,为企业融得资金。

(四)加强内部管理,提质增效。

1.加强经营管理,转化经营机制,提高资产周转率,增加经营现金流,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及时清理企业债权债务,加大清收清欠力度,盘活固定资产、减少流动负债,提高企业资金周转,压缩资金占用。2.降本降费,提质增效。在保持负债可控的条件下,严格执行预算管理,严控成本费用,提高税后利润,降低资产负债率。加强内部考核,严格规范内部资金拆借行为,确保按时支付本息。3.严格担保管理,规避担保风险。集团对存量担保业务要适度压缩,严格审批新增担保,如必须提供担保的,尽量先安排下属企业互保,后由集团担保的原则。比如,先由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为经营不佳的企业提高担保,缓存违约风险对集团的冲击,避免集团因担保业务发生风险影响企业信誉,进而影响到全集团融资战略。

四、结语。

总而言之,煤炭企业只有深入开展全面、科学的资金风险管控工作,进一步提高处置资金风险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保护资金链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杜敏.加强企业资金风险管控的重要性[j].企业改革与管理,(06)。

[2]陈道云.集团企业资金集中运作风险及管控[j].财会通讯,2017(14)。

作者:赵春荣。

中外资银行操作风险管控主要差异论文

金融创新和风险管控,究其本质就是金融效率与金融安全的关系,他们之间存在着彼此替代与彼此补充的不可分割性。彼此替代,主要侧重于表现在对金融效率的提高,一旦放松看对金融风险的管控,极有可能给金融安全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然而若是侧重于金融安全,那么过度的风险管控常常又会降低金融的效率。彼此补充,既表现在金融效率的基础是金融安全这一方面,又表现在金融效率的提高将会增强金融的安全性。由此可见,高效率的金融市场能够促使信息传递得更快、更充分,能够让市场结构更加合理、科学。

二、当前金融创新和风险管控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金融创新的层次较低。

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项目比较普遍,剖其本质大多是对传统业务进行了改进与组合,而真正针对中国金融消费者特点的创新产品鲜有问世。此外,金融创新产品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当一家银行自主研发新产品之后马上就会有其他银行跟风而上的。更值得重视的是,因为金融创新的技术含量普遍较低又受到人力资源、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制肘,导致了中国的金融创新领域缺少高技术含量以及高附加值的业务开发。

(二)欠缺金融创新的风险管控能力。

当下,不少中国商业银行基本上都是在大量模仿和引进国外的金融创新模式,因此都非常关注短期的规模效应,反而对金融创新背后隐藏的风险定价机制以及管理措施缺乏足够的分析,特别是在风险识别、计量、监测等方面与国际的先进银行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缺乏强有力的金融创新风险控制体系。

(三)金融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难以跟上。

1、缺乏完善的金融市场法律法规。

现阶段,针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规范的法律,主要还是依靠1995年出台的《商业银行法》,可见国内对新产品、新工具、新技术的普及推广所带来的法律责任界定以及对金融创新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缺乏重视。

2、严格的金融管制现状。

目前,中国在市场准入、业务范围等方面,基本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严格的金融管制,从而束缚了金融创新的步伐。

3、较低的信息技术水平。

从目前看来,中国的金融创新和信息技术融合度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

4、过分倚重传统业务与传统市场。

中国的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方面,显然缺乏长远眼光以及对市场的洞察能力,更缺乏具有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一)建立和完善良好的金融创新机制。

1、加大对组织机构建设的重视力度,为金融创新提供组织保障。

商业银行应当设立专业化的组织机构,对金融创新的市场调查、可行性分析、创新建议、创新活动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严格防范并控制潜在的风险。

2、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力度,为金融创新找寻智力支持。

商业银行需要要进一步加强对金融创新的资源投入力度,培养和锻炼出一批具有较强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建立一支具有专业素质的金融创新团队,不断巩固其研发基础,快速推进金融创新工作。

3、加大对奖惩体系建设的重视力度,为金融创新打造合理的激励约束制度。

应当通过制定具体的奖惩办法,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研究开发目标、完整健全的组织体系以及科学合理的协调机制,避免和减少盲目的金融创新,让金融创新真正服务于市场,适应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二)构建全面的风险管控体系。

在金融创新中,商业银行必须确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意识,着眼于科学的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的建立,才能有效保证金融创新有序进行。同时,还要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确保内控机制权责明确、运作有序。此外,还要积极建立信息披露机制,有效地运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和通讯技术,运用信息在商业银行内部以及和客户之间的高效传递,由此加强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性。

中外资银行操作风险管控主要差异论文

(一)认识差异。中资银行对操作风险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不能准确把握操作风险的本质。一是认为操作风险就是一线人员操作中产生的风险,将操作风险等同于金融犯罪;二是认为各种操作风险事件之间是孤立的、无法计量,也不能为其分配资本。

外资银行对操作风险的认识较为系统、全面,形成了自己的操作风险管理文化和理念。一是认为操作风险涉及银行各个业务领域,银行全员都担负着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的责任;二是认为表面上孤立的各操作风险事件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在有足够数据支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外资银行管理层注重加强银行全员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和建立内部风险控制文化,营造良好的操作风险管理和控制环境。

(二)管理架构差异。中资银行实行统一法人体制下的分级授权经营模式,其内部组织结构一般有4~5个层级,管理链条过长,易导致决策权力层次过多、责任界限不清,总行对下级分行的掌控能力削弱。尽管不少中资商业银行近年来进行了扁平化管理改革尝试,但由于技术、人力资源等因素所限,实际效果不太理想。

外资银行组织结构逐渐向扁平化发展,多采用矩阵式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下总行对分行的业务风险控制主要通过各职能部门实现,银行管理层次减少。银行通过建立横向与纵向交错的组织管理系统和报告关系,能够促进业务运作在横向和纵向上的交叉制约,有利于强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三)管理政策差异。中资银行缺乏全行统一的、标准化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一是中资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上权责不明确,政策执行不力;二是关键业务的操作风险管理标准和目标不一致,不同部门及人员之间理解存在偏差,无法确保政策执行的一致性。

外资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一般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在整个银行层面的管理政策,明确了从董事会、管理层到各业务部门、内审部门的操作风险管理职责,同时制定了操作风险管理的整体程序;二是各个部门的具体操作规程。以操作风险管理的整体程序为指导,贯穿于操作规程各个方面。外资银行统一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标准和目标,有助于对业务活动及其支持过程进行监控、计量和管理,使银行基本能够识别、计量和监控重大的操作风险。

(四)识别、评估和量化管理差异。中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尚不能进行主动的.、事前性管理,在风险事件发生后一般采取“亡羊补牢”式的被动补救措施。由于中资商业银行未能建立全面的损失计量数据库,即使引进了国外操作风险计量工具和模型,但因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撑,相关计量工具也很难得到有效应用。

外资银行建立了操作风险量化模型,使操作风险的定量分析得以实施。外资银行对操作风险的评估和量化使管理层能够识别银行能否承担多大的风险,对需要缓释的风险进行优先排序,从而实现操作风险管理端口前移。此外,操作风险的定量监测还能为银行设立风险限额、对未来损失进行预测以及将操作风险纳入绩效考核。在具体的管理手段上,外资银行对操作风险管控十分注重风险的事前控制。以笔者所在的外资银行为例,在所有分行中除设有专职合规负责人以外,还设有日监查人员。该日监查人员主要负责对本日所发生的所有业务单据进行合规性检查,包括签章是否完备、业务单据是否符合内控制度要求等。由于银行日常业务均有复核人员把控操作风险的第一道关口,但是设立日监查人员可以再次对操作风险进行把控。

(五)管理报告机制差异。中资银行尚未建立完善的操作风险报告制度。一是报告制度不够标准化,缺乏统一的报送模板;二是报送时效性差,实行逐层报告制度,总行难以及时了解那些影响全行的重大事项;三是报告覆盖不够全面,对日常性的、单笔损失较小但发生频率较高的操作风险事件尚未建立统计报告制度。

外资银行制定了详尽的操作风险报告制度。一是确定了统一的报送模板,对报送时限、数据确认等其他方面也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二是操作风险报告涵盖面较广,包括银行面临的关键操作风险、拟实施的应对措施、已实施措施的有效性等信息;三是操作风险报告机制的系统化和标准化使银行管理层能够全面及时地掌握银行所面临的操作风险,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六)外部制约差异。中资银行外部压力较小。一是由于监管部门的监管重点长期集中于信贷风险和市场风险,没有专门针对中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监管规章;二是由于市场环境、会计准则差异、信息披露要求等因素,中资银行操作风险信息披露压力较轻。

外资银行的外部压力较大。一是由于巴塞尔协议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体系,同时针对不同银行的风险状况和管理环境,对内部资本评估程序进行检查;二是发达国家信息披露制度较为严格,从监管部门的要求到国际会计准则都对银行信息披露制定了严格、明确的规定。

(一)把握操作风险本质,培育操作风险管理文化。中资银行应结合自身实际,准确把握操作风险本质,全面、系统地认识操作风险;充分识别和评估所有业务和系统中的操作风险;改变操作风险不可量化的思想,致力于操作风险量化模型的开发。管理层应充分了解本行操作风险现状,积极倡导建立覆盖面广、执行有力的操作风险控制文化,从经营理念、管理制度、价值标准、行为规范等方面形成本行的风险管理文化。

(二)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确保矩阵式管理有效性。中资银行在深化扁平化管理改革的同时,应大力强化对分支机构的约束,加大风险控制力度,并试行矩阵式管理模式。为提高矩阵式管理的有效性,中资银行应健全相关保障机制。一是进一步明晰内部权责关系;二是及早建立业绩评价系统,科学量化业务考核标准;三是全面完善信息系统。

(三)统一管理政策,明确操作规范。中资银行应建立全行统一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确定操作风险管理标准和目标,全过程、立体化监控操作风险。在明确各部门操作风险管理权责的基础上,中资银行应将相应的风险管理方法和程序蕴含于操作风险管理政策之中,并根据银行的风险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及时更新和调整,同时将其清晰地传达给各个部门,以维持全行标准统一,并通过加强培训和督促整改等措施,确保统一执行。

(四)建立操作风险管理模型,进行科学化定量管理。中资银行应完善操作风险评估和监测体系,收集操作风险损失的定量和定性数据资料,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对操作风险实施动态管理,采取量化管理和模型化管理手段,定期监测操作风险的状况和重大损失,及时报告有关信息,反映有关操作风险的变动,以此形成有效的风险预警和决策支持机制。

(五)完善操作风险报告机制,提供准确翔实的信息。中资银行应建立完善的操作风险报告机制,并制定报告标准,逐步建立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为管理操作风险提供准确翔实的信息,使操作风险定量模型得到可靠有效的数据支撑。同时,提供的信息还能提高管理层确定操作风险管理职责分配的有效性,使各业务部门能够正确判断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六)加强外部监管和市场约束,不断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一是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操作风险监管力度,要求银行建立符合自身情况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采取有效策略来识别、评估、监测、控制操作风险,同时对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系统的有效性进行定期审查和评估;二是我国商业银行应主动、完整地向公众披露有关信息,以便市场参与者评价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对银行高级管理层形成市场压力,发挥社会舆论监督和市场约束作用。

中外资银行操作风险管控主要差异论文

摘要:供电企业的销售收入是电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电力营销工作最后成果的体现也是电费。业扩管理风险要素、电费安全风险要素、现场服务风险要素以及自动化系统风险要素等构成电费风险要素。建立电费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电费风险控制措施与控制评价,能够最大限度有效防范电费风险,促进供电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电力营销;风险评估;电费风险管控;风险控制。

一、电力营销概述。

电力营销的基础是为用户提供稳定优质的电力,供电企业要想获得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成功实现电费的回笼,进而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拖欠电费的现象非常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这种由于拖欠电费给供电企业所造成的电费风险日益增大。就供电企业而言,虽然近几年日益重视电费风险的控制,但是总体上还没有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就电力企业外部环境来说,虽然我国企业诚信意识普遍提高,然而很多企业将拖欠电费作为其营销的一种有效策略,不诚信的行为普遍存在,尤其是一些高能耗的企业。本研究以电力营销为切入点,探讨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管控,从一定方面来说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二、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分析。

1、风险分析方法。

总的来说,供电企业电费风险较为单一,然而其风险源比较多。电费损失的多少直接决定着电费风险对供电企业的风险,但同样的电费损失出现在不同的用户上,其影响的程度是有区别的,所以在评估电费风险时,要针对电力营销全过程与整个客户群,而不是将重点放在一个用户所形成的电费风险。一般来说,风险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风险图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ism模型分析法以及情景分析法等。

2、构成电费风险的要素。

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要素一般来说,主要由业扩管理风险要素、电费安全风险要素、现场服务风险要素以及自动化系统风险要素等构成。

业扩管理风险包括用电项目审核、业扩资料管理以及供用电合同签订等风险。对供电企业而言,有责任审核申请用电的项目,对一些手续不合法或者主管部门明令限制的用电项目,供电企业要果断拒绝其申请。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假如供电企业没有对用户的用电资质进行严格的把关,将会造成无形的电费风险。另外用户所提供的相关资料必须与其申请主体要一致,避免将来出现不必要的电费纠纷。

业扩资料管理风险主要是指由于管理用户业扩资料不当,所形成的签订供用电合同、现场勘察及装表接等资料的不完善,假如供电企业与用户发生纠纷,供电企业将会由于原始资料不足而发生电费结算错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供用电合同签订风险主要是指供电企业与用户没有签订供用电合同,或者虽然签订供用电合同,但是没有详细的附件,供电企业与用户发生纠纷后所导致的诸如电费回收困难等风险。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供电企业要拒绝与非法企业签订供用电合同,尽可能地将合同中的条款进行具体化,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责任,避免纠纷发生所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电费安全风险主要包括抄表风险、核算风险、收费风险、欠费风险以及专业管理风险等。抄表风险主要是指供电企业工作人员在抄表过程中所出现的差错或者系统在倒入数据时所发生的差错,用户以实际用电量和抄表电量不一致为由而拒绝缴纳电费所带来的风险。核算风险是指供电企业没有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及时调整电价,计算的规则与国家相关规定有出入,用户以电费计算有误为理由而拒绝缴纳电费所带来的.风险。

收费风险是指供电企业由于没有依据法定的程序及时通知缴费或者催收,电费不能及时收回所带来的风险。欠费风险是指由于用电企业由于不可抗因素所导致的破产、重组及关闭,形成支付电费的能力下降,而导致电费欠收,或者因有些企业缴费意识薄弱,故意拖欠电费而造成电费未能及时足额收取所带来的风险。专业管理风险是指供电企业人员在电费计算、坏账处理、电费退补及违约金收取等方面,利用职务之便私自牟利所带来的风险。

现场服务风险主要包括人员管理、装置装拆、装置试验检验及故障处置等风险。自动化系统风险包括系统故障、网络安全、应用程序、应用数据以及运行管理等风险。如今电力企业营销工作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化与网络化,自动化系统所带来的风险相比传统风险更需要引起供电企业的重视,如果未能及时加强对这一风险的管控,业务数据被纂改或者被删除将会给供电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三、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控制。

1、电费风险控制的基本策略与风险控制手段。

电费风险管理活动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就是风险控制,风险管理者需要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将电费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首先要努力降低电费风险事故所发生的可能性;其次要努力降低电费风险事故所产生的损失;最后在不能够降低电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损失条件下,要制定风险转移策略。一般来说,风险控制策略主要包括风险避免、风险转移以及损失控制等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电费风险控制的手段已经呈现多样化。比如电费超比风险采用应用远程抄表系统及集中抄表系统等风险避免策略,采用加强抄表人员业务技能培训、考核及轮换抄表区域等损失控制策略;电费抄表风险控制采用成立抄表公司、分包抄表业务等风险转移策略;自动化风险控制采用应用性能较好的软硬件设备、建立容灾系统等风险避免策略,采用完善人员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等损失控制策略。

2、构建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内部控制体系。

在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内部控制体系中,首要的问题是谁来管理风险,在这一体系中人是能动性的因素,在特定的情境下,人的判断与行为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要保证所收集到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进而成为风险管理者决策的依据。最后电力营全过程电费风险管控离不开一定的技术与业务运作,怎样将这些先进的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和风险管理结合起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总的来说一个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涵盖到员工、技术、业务运作及准确的数据等要素。

(1)构建风险控制组织架构与制定内部风险控制措施。为了最大限度管控电费风险,供电企业应当构建风险防线,将相关职能部门与业务单位作为首要防线,将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第二道防线,将内部审计部门与审计委员会作为最后一道防线。供电企业的总经理作为高层管理者应当制定风险政策,组建一个能够有效应对电费风险的管理体系,业务管理层应当负责控制每一笔业务的风险,此外在这一管理体系中,注重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协作。一般来说,电费风险内部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建立电费内控批准制度与内控报告制度、建立电费内控责任制度与内控审计检查制度、建立电费内控考核评价制度与电费欠费风险预警制度以及建立电费重要岗位权力制衡制度与电费内控岗位授权制度等。

(2)准确收集风险管理原始数据与建立电费风险控制信息系统。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管控需要不断地收集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内外部原始信息,且将这一原始信息的收集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建立风险信息报表制度是一个管理电费风险原始数据收集的有力的手段,准确收集且强化原始风险数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目前电费风险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没有历史数据的支撑,难以制定风险管理目标与改进措施,没有历史数据的支撑,难以做到对人员与运营资金有的放矢,以及没有历史数据支撑难以找到风险源与其相互关系等问题。电费风险控制信息系统应当覆盖内部控制系统与风险管理基本流程的每一个环节,能够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定量与计量分析,进而实现信息在各业务单位、各职业部门之间的共享,满足风险管理的综合要求。

(3)电费风险控制的评价。建立电费风险控制评价报告制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检验风险管控的效果,通常情况下,电费风险控制评价报告应当包括风险控制目标、风险控制目标完成情况与分析以及风险因素变化趋势及风险控制改进措施等。电费风险控制评价结果的有效程度一般取决于风险识别的全面性与风险的量化、风险控制目标的科学性与风险历史数据的完善程度以及风险信息点和风险目标的关联程度等。

四、结论。

总之,业扩管理风险要素、电费安全风险要素、现场服务风险要素以及自动化系统风险要素等构成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要素。风险避免、风险转移以及损失控制是电费风险控制的基本策略,在一个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中,人应当是第一位的,其次要发挥技术、业务运作及准确的数据等要素的配合协作,建立电费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电费风险控制措施与控制评价,能够最大限度有效防范电费风险,实现电力营销全过程风险管控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最终实现电费及时全额回笼,实现其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宗虎.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管理[j].北京:华北电力大学,.

[2]舒旭辉.电费风险管理重在事前防范[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5).

[3]胡华夏,罗险峰.现代企业生存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理论探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6).

[4]许谨良.企业风险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基层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建议

导语:下面是关于针对基层行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思路和建议。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应该也会遇到相关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你知道应该怎么想出对策吗?一起来看看吧。

近几年,随着银行综合业务和全功能银行系统的投产运行,以及全行核算一体化格局的初步形成,通过有效的事权划分、重要岗位分离、事后监督、银企对帐、支付密码、参数表硬控制等手段,全行柜面服务质量和风险控制能力明显增强。但由于受业务处理流程、业务管理流程的限制,以及部门间职能分工上存在一些交叉,造成一些风险隐患存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支行会计核算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部分职能弱化,一些风险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核算一体化以后,会计核算风险日趋集中,但没有明确统一的部门来承担日益繁重的会计核算管理任务,绝大部分支行包括基层物理网点的会计核算与风险控制职能是由支行营业部代理行使的,这种机构设置的缺陷,造成了部分管理职能弱化。一方面,支行营业部作为一级支行的对外营业网点,既承担着本网点的核算管理职能,又承担着支行所属分支机构的核算业务的管理、监督、指导职能,同时还承担着一级支行的计划财务、资金营运、统计、营销等任务,日常工作十分繁杂,其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监督、管理辖属网点的会计核算与风险防范工作;另一方面,支行内控人员的上收,检查、监督人员的严重不足,导致支行对辖属营业网点管理和控制力度弱化,部分网点发生风险隐患也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

二是忽视对支行以下物理网点负责人的监督和管理,导致风险关口前移。基层网点负责人在现阶段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一个对外营销的客户经理,又是该网点承担核算管理任务的业务主管,承担着大量的核算业务授权工作。由于网点人员较少,业务主管一般只配两人,而且多为倒班,如果外出营销就无法授权。一些网点负责人为了营销业务,放弃了主管职责,或不认真审查凭证,或将授权卡交于经办柜员,使主管的授权与监督形同虚设,客观上形成了核算管理和案件防范上的一些漏洞。一些网点负责人重任务指标、轻核算管理,重既得利益、轻案件防范,有的网点负责人甚至为了完成某项任务指标,不惜以违反制度规定来迎取客户。

三是未将风险管理纳入柜员、网点考核体系,柜员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操作风险诱发因素上升。目前我行对基层前台柜员的绩效考核存在多头管理,多头考核,考核体系不尽合理等现象。很多业务和产品指标是通过各级行的业务部门下达到支行营业部及其以下网点,而这些业务发展指标均与柜员收入挂钩,如完成多少存款、发一张卡或推销一笔保险等兑现多少收入,而对堵住各类差错和事故或无违章、无案件的柜员则没有明确的考核奖励标准,没有体现出风险防范的价值,在趋利导向上形成了柜员重任务指标,轻核算质量、轻风险防范的现状。对营业网点的考核机制也没有充分体现出内部服务与风险防范的价值。如已经实行核算一体化的营业部和综合网点,其办理的业务范围扩大,风险责任加大,但在大多数支行的考核办法中,与办理单一业务的网点实行同一考核标准,面对众多与收入挂钩的考核指标,因其人员基数大,不仅包括前台具体核算的柜员,还包括管库员、凭证管理员,银企对帐员等,所以人均收入必然降低,这样很多市地单一网点的收入远高于综合网点,从而造成综合柜员收入低于单一柜员,风险大的柜员收入低于风险小的柜员。加上实行核算一体化改革后,我行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对综合柜员绝大部分行没有相应的风险津贴或补贴很低,造成前台操作人员普遍对办理综合业务的响应度不高。

四是相关部门对基层网点管理缺乏统一协调,形成风险管理的空白点。核算一体化前,原有的核算管理包括对基层网点和核算人员的管理均自成体系,各专业从制订制度、业务办法、培训、监督检查,风险防范等各司其责。核算一体化后,原有的`按专业垂直对下管理的模式被打破,但各业务部门对基层管理的职能却一直模糊不清,相关业务部门在一些新产品、新业务的推广过程中往往是只制订业务管理办法、操作流程,并以操作流程替代会计核算手续,而对这些业务和产品在推广使用过程中的监督检查、风险防范、柜台服务、客户反响等过问不多,这就把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割裂开来,形成业务大家做,风险一家担的局面。一些新兴业务在业务和核算管理上的归属也不够明确,导致有关文件、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不到位,对柜员的培训、指导力度不足,基层网点出现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

易,加大柜面操作风险。一些新业务在开发过程中,过多地考虑客户需求,没有更好的与我行先进的系统衔接,大部分代理业务采用的是简单的柜台现金代理方式,我行系统的电子、批量处理优势没有充分展现。如代发工资业务系统在处理上不够严密,对上传的文件只识别账号,不识别户名,容易造成串户现象;代理保险业务,系统在设定代扣投保人保费程序时,未能有效限定扣划范围,出现从内部户或其他客户账户扣款现象,风险隐患很大。很多代理业务都要求纳入事后监督,但我行中间业务平台无法向事后监督部门提供具体的代理业务流水,也无相关的监督资料。实际上根本无法做到有效、全面的监督。

一是管理型会计体系推行过程上遇到一些困难和阻力。目前,我行已初步建立起了以“集约、高效”为主要特征的管理型会计体系,业务业务风险控制能力不断增强。但是随着网点职能和业务整合步伐全面加快,出现了支行及其以下网点业务管理的职能弱化,职责不清,个别行处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制度落实不到位、执行不力等现象,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问题时有发生,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我行风险控制职能和作用的有效发挥,影响了会计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二是对基层网点、柜员的管理考核缺乏长效机制。我行的会计结算人员及柜员占全行总人数的60。随着会计核算管理一体化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到现在还未形成一套科学评价会计人员业绩的完整体系,对综合网点的柜员考核存在着部门各自为政、相互脱节的现象,管理层次多元化、考核内容偏重业务,轻视风险管理,评价体系没有与网点发展、个人成长相挂钩。

三是管理人员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正确认识业务发展与内控管理的关系,缺乏内控意识和风险意识,只强调业务的开拓与发展,把主要精力用于本单位所承担的各项目标及临时性营销任务方面,忽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严格执行,使制度在执行落实过程中大打折扣,信任、情面代替了管理和纪律,导致一些问题屡查屡犯,得不到彻底根治。

四是人员培训没有做到制度化、经常化。近年来各项业务发展较快,但对新的规章制度、业务流程的学习、贯彻上,没有形成制度化和经常化。一些行忽视对员工政治思想和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致使个别员工法律意识淡薄,思想道德素质低下,行为随意,在执行制度方面存在着以习惯做法代替规章制度的现象,给会计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五是监督管理不到位。一些机构负责人对会计监管不到位、对员工行为疏于管理,有些职能部门监管手段主要局限于检查,没有在监管效率、风险控制弱点分析、制度缺失剖析上做深入研究,不能有效防范风险。

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改革为手段,加快会计业务经营平台、支持平台和管理平台的建立,加大前后台业务分离力度,提高管理效能,实现业务的集约化管理和风险的集中控制,形成“三大平台”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局面。一是将营业网点所有能够集中处理的业务,都要通过标准化和流程再造,全面实现集中处理。二是要建立操作风险的集中管理体系,将事后监督职能前移,变为事中实时监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各项业务处理的全过程进行同步监控、实时预警,形成识别、计量、缓释、控制和处置风险的系统性操作链条,强化对操作风险的有效识别,提高监督效率和监督效果。三是切实做好银企对帐管理工作,实现对账工作的集约化和多元化运作,与所有开户企业签定账户管理协议,增强对账工作的约束力,增强银企对账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四是强化现金营运中心的管理和监控职能,实时掌握和监控辖属机构网点、柜员的现金动态信息,对柜员超限额现金进行实时有效控制。

各业务部门对基层网点的管理职能应不仅仅包括业务的管理、发展,还应该包括业务的检查监督、风险防范。营业网点是我行所有对外业务的一个支持平台,柜员是在这个平台进行服务的操作人员。网点是支行的网点,柜员是支行的柜员,柜员不隶属任何一个专业。各级行在制度的制定、执行、检查上要加强各部门之间协调,明确分工,形成统一意见后向下安排。对一些新兴业务,各牵头部门应该首先在相关部门之间沟通后,明确部门职责,避免出现管理真空,并应该提前或同步对所有相关部门和网点人员进行培训,确保网点办理新业务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及时得到解决。

一是要继续深化前台业务流程再造,加快业务处理中心的业务集中步伐,不断扩大业务集中处理的范围,进一步加大前后台机构、人员的分离力度。积极探索和逐步实施将网点前台除现金、汇票业务外,全部分离到后台业务处理中心集中办理,最大限度地简化柜面业务操作流程,提高前台业务处理效率,降低前台操作风险。二是要依托全功能银行系统平台,不断完善扩大自助银行服务,加快发展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离柜业务服务,有效地分流网点柜面业务,使网点柜面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处理客户个性化高端业务,提升营业网点的营销功能、服务功能和综合竞争力,使营业网点成为全行业务经营平台的载体和基础。三是要进一步理顺部门关系,整体规划和统一产品的开发、管理、核算和营销。同时要整合业务管理资源,整合人才培养资源,探索高效的业务管理模式,加强业务经营分析和考核,以高水准的管理促进基层行业务发展。

建立科学的风险津贴与业绩相结合的绩效考核机制,合理分配员工薪酬,可以将柜员的业绩分为柜面业绩(柜面的联机交易为主的业务)、手工业绩(营销项目、特殊业务、国际业务等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业务)、质量业绩(业务差错、服务态度和被客户投诉等情况)三个方面,按业务的复杂度和贡献度设定权重,计算柜员的业绩积分,对柜员的业绩进行全面考核。通过考核以岗定酬、升岗升区,充分调动柜员工作积极性,有效利用资源,提升网点综合竞争力。由于核算一体化后会计结算专业是全行风险较为集中的专业,为稳定会计结算队伍,有效防范风险,对于重要岗位和案件多发部位的会计人员,建议根据其风险和责任,适当发放岗位津贴,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各部门在向基层机构下达各项任务指标时,也应充分考虑和尊重各行实际,鼓励其向特色和专长业务方向发展,不应片面追求指标,诱发不正当竞争。在推出各种业务与产品时,坚持风险防范与业务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谁主管的业务谁负责风险防范,以发挥全行在风险防范上的整体联动作用,达到有效防范各种风险的目的。

我们应当辨证的看待市场营销与风险风范的关系,明确风险防范是业务顺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核算一体化的实施,网点的营业功能进一步拓宽,网点市场营销的范围也进而增大,就更需要营业网点强化核算管理,加强内控建设。要全面实行在支行以下网点营业经理委派制,建立网点营业经理直接对二级分行或支行行长负责的体制,增强核算工作的独立性,有效地遏制基层网点负责人利用职权作案的现象。

要加大对员工合规经营意识、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从思想、经营理念、全面风险管理、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上培育良好的风险控制文化,形成一种风险管理人人有责的内控氛围。要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柜员的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和风险识别能力。要改进柜员培训方式,大力拓展培训途径,积极利用网上培训系统,统一对包括管理层和一线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尽快熟悉掌握新的制度办法及业务流程,尽快提高柜员的整体业务素质。要不断完善柜员的更新、补充机制。根据前台柜员合同到期(退休)时间,提前培训一定数量的后备人员,减少人员交接后由于不熟悉业务造成对外服务的不良影响和相应的操作风险。

银行严禁代客操作心得体会

第一段:介绍主题(100字)。

银行严禁代客操作是指银行员工在办理业务时不得代替客户进行操作的规定。该规定的出台是为了保护客户权益,防止银行员工滥用职权及不当操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深刻认识到这一规定的重要性以及对我们工作的影响,下面将从四个方面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规定的背景和目的(200字)。

这一规定的出台源于银行业务中存在的代客操作问题。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一些银行工作人员为了追求业绩,存在以自己的名义代客户办理业务的情况。这样的行为不仅违背了职业道德,也容易给客户带来损失。因此,银行管理层通过制定严禁代客操作的规定,目的是保护客户利益,规范员工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第三段:心得体会一-提升服务意识(300字)。

严禁代客操作规定的实施,从根本上确保了银行职员必须以客户为中心,提升服务意识。取而代之的是,我们要更加注重了解客户需求,进行真实的交流,而不是仅仅为了完成业绩指标而代替客户进行操作。这样的改变带来的好处是,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每个客户的实际需求,提供更精准的金融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第四段:心得体会二-加强合规意识(300字)。

严禁代客操作规定的实施,对我们银行员工来说是一次很好的警示。通过明确规定了操作行为的底限,我们被迫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更加严格的自查。这使得我们加强了合规意识,不敢轻易触碰规定的红线。这样的改变也使得银行的运营更加规范,建立了更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地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风险。

第五段:心得体会三-建立信任关系(300字)。

严禁代客操作规定的实施,更加注重了银行员工与客户之间的信任关系。在不代客操作的前提下,我们无法擅自处置客户的资金,客户需要经过身份认证、签署授权书等程序。这样一来,我们与客户之间建立了更加真实的信任关系。客户明确知道我们只是协助他们办理业务,而不是决策权的代表,这样提高了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度,增加了长期合作的可能性。

结尾:总结全文主旨(100字)。

通过严禁代客操作的实施,我们银行员工在工作中深刻体会到这一规定的重要性。它既提醒我们要坚守职业道德,保护客户权益,又促使我们提高服务意识,加强合规意识,建立更加真实的信任关系。只有在严格执行这一规定的前提下,我们才能给客户带来更加可靠和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