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时间:2023-11-04 23:48:14 作者:JQ文豪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精选15篇)

通过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希望以下教学计划范文可以激发大家的教学灵感,为你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案

学习目的:

1.使学生能根据一幅图(分完的结果)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从而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2.通过看一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不同意思,使学生对除法的含义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学习重、难点: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8个球拍图,3捆萝卜图,以及16根小棒;学生准备18根小棒。

学习过程:

一、复习和准备。

1.说一说平均分是怎样分物品的。

2.操作练习。先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摆在桌子的左面。学生摆完以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摆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然后在小棒下面板书:

84=2。

再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按每2根一份,看能分成几份。摆在桌子的右面。学生摆完后,仿照上面的提问和教学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写出除法算式:

82=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和除法算式:看一看两次分小棒的结果相同吗?(不同。)它们的除法算式相同吗?(不相同。)为什么?(因为分的方法不一样,除法算式就不同。)如果只看分的结果,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的吗?(不能。)今天我们就要学习:

看一幅图怎样写两个除法算式。

二、新课。

教学例3。教师出示8个球拍图。说明意图:看图写出除法算式。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看着这幅图怎样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为什么?然后多让几个学生发言。你能想出什么样的除法算式?(84=2)你是怎样想的?(把8个球拍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个。)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还有其他的写法吗?(82=4)你是怎样想用?(8个球拍,每2个分成一份,分成了4份。)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哪种写法对呢?有多少同学认为这两种写法都对?请两名认为可以写两个除法算式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此时,只要学生说的意思正确即可。语言暂时不要求过高。在学生说明理由时,还可以让他到黑板前具体分一下,使全班同学看到,分法不同。教师小结:由于两种分法不同,只看分的结果,我们不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成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看一幅图,能够根据不同的分法,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三、课堂练习。

1.第29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先让学生观察图,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写完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是什么。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能看一幅图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只要意思正确即可。)。

2、出示课本第29页的例题。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让学生独立做。在做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边做边小声说一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教师巡视,注意对差生的个别辅导。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四人小组帮助。

3、如果又来了3人,每组平均应有几人?让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看一幅图写出两个除法算式,还练习了根据一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两种不同的含义。

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3、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格子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例3主题图。

(1)谈话:小朋友在课间喜欢玩些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在愉悦的谈话中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情绪饱满、积极投入学习。

二、探索学习。

1、教学例3。

(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一共有多少学生?*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每组5人,可以分几组?

(3)、一幅图提出了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

第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吗?

(4)、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

通过解答这3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

(5)、看!又来了3位同学,那每组应该有几人?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说说。

2、出示课题。

板书:解决问题。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做铺垫。创设开放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p29页“作一做”。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2、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3、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1~3。

教师巡视、指导。

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课本p31页例4,练习七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2、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2、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题图。

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商场,身临其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

(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是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因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

(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

2、小结: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

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3、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并掌握利用乘法和除法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31例4p32练习七(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2、理解题里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乘、除两步运算的方法。

2、理解数量关系。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例4主题图。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出示例4。

儿童商店情景图。

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指名)。

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

2、合作探究。

小明说:“我想买5辆小汽车。”

小红问:“你应付多少钱?”

要求应付多少钱怎样来计算?小组讨论。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列式计算:12÷3=4(元)。

4×5=20(元)。

做一做:

请学生说图意。

每6盆花可以摆一个图案,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

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说给别的小朋友听听,然后独立写出来。

二、巩固练习。

1题:出示矿泉水图。

指名说图意、提问题、列式计算。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题:说图意、列式计算、独立完成。

3题:气球图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总结。

【板书设计】。

12÷3=4(元)4×5=20(元)。

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分式方程的“建模”思想,掌握实际应用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经历探索建立分式方程的模型,领会它的解题方法,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增强他们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建模的实际价值。教学重点: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并且求得结论。

教学难点:

寻求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正确地“建模”。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演练:

1、分式方程的最简公分母是______。

2、如果有增根,那么增根为______。

3、关于x的方程的解是x=1/2,则a=______。

4、若分式方程有增根x=2,则a=______。

5、解分式方程:(1)(2)。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一)例题讲解【例1】两个工程队共同参与一项筑路工程,甲队单独施工一个月完成总工程的.三分之一,这时增加了乙队,两队又共同工作了半个月,总工程全部完成,哪个队的施工速度快?分析:甲队一个月完成总工程的1/3,设乙队如果单独施工一个月能完成总工程的1/x,那么甲队半个月完成总工程的_____,乙队半个月完成总工程的____,两队半个月完成总工程的__________.用式子表示上述的量之后,在考虑如何列出方程解:设乙队如果单独施工一个月能完成总工程的1/x记总工程量为1,根据题意,得解之得x=1经检验知x=1是原方程的解.由上可知,乙队单独工作一个月就可以完成全部任务,所以乙队施工速度快.

(二)师生共同总结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方法: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一样,着眼于找出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进行“建模”。

步骤。

(1)弄清题意;

(2)找相等关系,建立模型。

(3)设元(列出方程)。

(4)解方程并且验根。

(5)写出答案。

三、课堂演练:

四、课时小结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应把握哪些主要问题?

五、课后作业:课本38页“习题16.3”第2,5,7,8题。

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一步计算的除法简单应用题。

使学生掌握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的思考方法。

师:同学们在课间喜欢玩一些什么游戏?

师:昨天老师在操场上也看到了一些同学在做游戏,数了数,共有15人,(板书:15人做游戏。)我们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出示图片:3组跳圆圈舞的同学,每组有5人。)看,他们玩得多快活呀!

1.提出问题。

师:看着小朋友们玩游戏的情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

(2)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

2.解决问题。

师: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5÷3=5(人)15÷5=3(组)。

(学生如没写出单位名称,教师要引导写出)。

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解决问题(2)。

3.补充条件,解决问题。

师:如果又来了3个小朋友,(板书:又来了3个小朋友。)每组应有几人?

学生汇报。

师: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我们!

师:今天学习的知识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第29页“做一做”

1.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从图中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3.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解决问题。

1.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2、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

15÷3=5(人)15÷5=3(组)。

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p31页例4,练习七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题图。

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商场,身临其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

(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是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因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

(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

2、小结: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并掌握利用乘法和除法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一步计算的除法简单应用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课间喜欢玩一些什么游戏?

师:昨天老师在操场上也看到了一些同学在做游戏,数了数,共有15人,(板书:15人做游戏。)我们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出示图片:3组跳圆圈舞的同学,每组有5人。)看,他们玩得多快活呀!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看着小朋友们玩游戏的情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

(2)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

2.解决问题。

师: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5÷3=5(人)15÷5=3(组)。

(学生如没写出单位名称,教师要引导写出)。

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解决问题(2)。

3.补充条件,解决问题。

师:如果又来了3个小朋友,(板书:又来了3个小朋友。)每组应有几人?

学生汇报。

三、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我们!

四、质疑问难:

师:今天学习的知识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课堂练习:

第29页“做一做”

1.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从图中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3.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1.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2、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

15÷3=5(人)15÷5=3(组)。

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p29页例3,练习六1~3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格子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例3主题图。

(1)谈话:小朋友在课间喜欢玩些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在愉悦的谈话中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情绪饱满、积极投入学习。

二、探索学习。

教学例3。

(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一共有多少学生?*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每组5人,可以分几组?

(3)、一幅图提出了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

第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吗?

(4)、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

通过解答这3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

(5)、看!又来了3位同学,那每组应该有几人?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说说。

2、出示课题。

板书:解决问题。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做铺垫。创设开放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

三、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完成p29页“作一做”。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1~3。

教师巡视、指导。

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把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好处作为教学的主线,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认识余数。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透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用心主动参与学习,透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潜力。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具体操作是透过小组合作平均分小棒,在学生动手操作感知:每组分5根,能够分4组,还多3根。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比较潜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作为拓展题引导学生去发散思维,在掌握口算有余数的除法后,透过让学生计算,逐步发现不断的改变被除数,那里数字取了比较小的数,如7÷3、8÷3、9÷3等,被除数变大,余数也跟着变大,但是不管被除数怎样变,余数始终比除数小。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构成数学概念。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对教材作了一些处理。教学时联系前后的知识,如从复习旧知引入,而最后的拓展就是为后节课的教学铺垫,从动手操作再到口算,让学生不仅仅存明白余数务必比除数小,也明白余数为什么不能大于或等于除数。

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比较教案来讲,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

1、导入从复习旧知入手。学生很快能做出来,但在后面的练习时学生不能很快的口算,课前就应多做这方面的练习。

2、在学生动手操作后,就应让学生充分的说,多让学生说,从学生描述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及动手操作的流程,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来描述。

3、在讲解和教授学生的竖式计算时,我的语言不够规范,只说明“靠近被除数”却没有点明不能比被除数大,所以学生在单独计算时,容易犯“余数比除数大的”错误。

教学时要从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教学时以例题2为重点,先教例题2,有余数的除法,而例1余数为0的除法竖式在习题中出示,这样处理,能够很好的避免学生在计算商与除数相乘时出现把被除数照搬的状况。

4、同研一节课,在听了史老师的课后,我又发现她板书很规范,小至一个等号,她都用尺子打好,在这方面很值得我学习,不但给学生很好的表率,而且培养了学生们做事认真的态度。

文档为doc格式。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的:

(一)通过实践运动使门生理解“1个数是另外一个数的`几倍”的含意,领会数目之间的互相联络。

(二)使学生将“求1个数是另外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1个数里含有几个另外一个数”的数学题目的进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法子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培育门生的合作意识,进步门生的探讨本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将“求1个数是另外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1个数里含有几个另外一个数”的数学题目的进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法子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剖析推理将“1个数是另外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目瓜葛转化为“1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外一个数的除法含意。”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温习。

a.抽生回答,并讲一讲思索进程;

b.请学习绘画的六位同学向人招招手,再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成绩,老师向获得优良成绩的同学表示祝贺。

二.探讨新知。

(1).出示第54页例二主题图(动画课件)。

师:你们想参加这个游戏运动吗?

(2).运动:门生脱手摆飞机;(播放音乐)。

(3).汇报效果。

师:依据你摆的飞机,谁能提个题目让人人猜一猜?引出“求1个数里含有几个另外一数的除法含意”

(5).小组讨论。

(6).汇报效果,门生在动脑思索、充沛探讨中找到了“求1个数是另外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思绪,即“求1个数是另外一个数的几倍”的含意,就是“求1个数里含有几个另外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1).课件出示例三情境图。

(2).门生依据画面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题目;

(3).依据所发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方法;

(4).门生独立列式解答;

(5).抽生讲解题思绪;

四.巩固深化,质疑拓展。

完成第56页实习12的第一题。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除法解决问题》这节课因为学生已经具备先前的知识经验,在熟练利用乘法口诀求商,学习了表内除法(一)中的解决问题等知识,教学本节课相对简单,学生较易理解。

首先,明确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分为温故互查、探求新知、巩固练习、拓展练习、课堂总结几大部分。其次,教学的重难点应该放在区分两类问题上(包含和平均分),并且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再次,设计习题时注意层次性,有梯度进行训练。最后,要强调孩子的学习习惯等细节问题。

在组织教学时,围绕购物的事情,创设一个现实的生活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体验到生活是数学的源泉,了解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让学生通过看、想、说、算等实践活动,感知新知和旧知的内在联系;从而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这节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的不足,还有以下几点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1、总结部分,教师在最后总结时过于宽泛,重点不够突出,应该重点强调本课有关表内除法解决问题分为两种类型(包含和平均分),使学生明确本课重难点。

2、教师语言,在本节课中教师的语言还是不够精炼,各个环节的过渡语用得不是很好。

3、小组合作学习有待提高。

《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教学设计

张家湾中心小学。

颜慧。

在本次连片研修活动中,我上了《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的内容。我是这样这样设计教学环节的:

一,复习导入,直奔主题。

复习了6-9的乘法口诀以及6-9的除法计算题。让学生回忆了前面的6-9的乘法口诀计算除法题的计算方法。因为学生都会从而激发起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欲望。

二、创造性的引入例题,引出新的问题。

1、从本班学生李冬冬要拿自己的零花钱买玩具激发起学生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兴趣。因为学生都有零花钱而且都喜欢玩具。从而出示例题。

2、在解决问题是先让学生自己观察画面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解决这种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预设:一个地球一8元,求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就是求56里面有几个8元?这是属于什么问题?(平均分)自然应该用除法解决。按照这样一个思路让学生继续下面的问题自行解决并说出这样计算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自行提出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自行解答。

三、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没有板书,也没有口头阐述本课要上的新课内容是什么。总结全课时也比较草率简单。一节课自始至终没有提到本节课要上的新内容是什么。

2、在阐述用除法计算的原因时废话较多,反复重复同一个意思的理由,使得学生不能听到简单而正确的计算理由。让学生潜意识李觉得这样的题很难解答。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副作用。

3、整节课堂中我的速度较快,留给学生思考问题互相讨论的时间较少。一部分学困生根本跟不上课堂的节奏,一节课下来这些学困生基本还是不会做类似的习题。本来应用题就对小学生来说就比较困难,如果速度太快学生根本接受不了新知识。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给孩子从分的时间思考,每个环节的出现,要让学生在充分明白后,再向下进行。而且教师的语言要适应低年级孩子,重要的地方要放慢,语言要简单明了,这样孩子才能听得懂。

《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案

学习目的:1、使学生能根据一幅图(分完的结果)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从而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2、通过看一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不同意思,使学生对除法的含义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学习重、难点: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8个球拍图,3捆萝卜图,以及16根小棒;学生准备18根小棒。

学习过程:

1、说一说平均分是怎样分物品的。

2、操作练习。先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摆在桌子的左面。学生摆完以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摆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然后在小棒下面板书:

8÷4=2。

再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按每2根一份,看能分成几份。摆在桌子的右面。学生摆完后,仿照上面的提问和教学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写出除法算式:

8÷2=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和除法算式:看一看两次分小棒的结果相同吗?(不同。)它们的.除法算式相同吗?(不相同。)为什么?(因为分的方法不一样,除法算式就不同。)如果只看分的结果,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的吗?(不能。)今天我们就要学习:

看一幅图怎样写两个除法算式。

教学例3。教师出示8个球拍图。说明意图:看图写出除法算式。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看着这幅图怎样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为什么?然后多让几个学生发言。你能想出什么样的除法算式?(8÷4=2)你是怎样想的?(把8个球拍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个。)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还有其他的写法吗?(8÷2=4)你是怎样想用?(8个球拍,每2个分成一份,分成了4份。)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哪种写法对呢?有多少同学认为这两种写法都对?请两名认为可以写两个除法算式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此时,只要学生说的意思正确即可。语言暂时不要求过高。在学生说明理由时,还可以让他到黑板前具体分一下,使全班同学看到,分法不同。教师小结:由于两种分法不同,只看分的结果,我们不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成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看一幅图,能够根据不同的分法,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1、第29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先让学生观察图,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写完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是什么。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能看一幅图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只要意思正确即可。)。

2、出示课本第29页的例题。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让学生独立做。在做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边做边小声说一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教师巡视,注意对差生的个别辅导。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四人小组帮助。

3、如果又来了3人,每组平均应有几人?让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今天我们学习了看一幅图写出两个除法算式,还练习了根据一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两种不同的含义。

二年级数学《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等。

(一)复习。

a、抽生回答,并讲一讲思考过程;。

b、请学习绘画的6位同学向大家挥挥手,再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成绩,教师向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表示祝贺。

3、二年级(2)班学习弹琴的有4人,学吹号的是学习弹琴的4倍,学吹号的有多少人?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第54页例2主题图(动画课件)。

师:你们想参加这个游戏活动吗?

2、活动:学生动手摆飞机;(播放音乐)。

3、汇报结果。

师:根据你摆的飞机,谁能提个问题让大家猜一猜?

引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数的`除法含义”

4、课件出示例题中小强提出的问题:“我摆了3架飞机,我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

5、小组讨论。

6、汇报结果,学生在动脑思考、充分探究中找到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15÷5=3。

1、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

2、学生根据画面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根据所提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方法;。

4、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5、抽生讲解题思路;。

(四)巩固深化,质疑拓展。

基本练习:

完成第55页的做一做。

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然后解答。

师:还可以提什么问题?

学生自选一问解答,并相互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变式练习:

完成第56页练习十二的第1题。

1、要求学生认真看图,图中画了哪些小动物?分别是多少只?

2、自己独立分析解决:小鹿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列式是:18÷6=3)。

3、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师:你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学生相互解决)。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