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课程总结大全(19篇)

时间:2023-11-12 19:26:03 作者:书香墨 国学经典课程总结大全(19篇)

经典故事是指那些被人们长久传诵和阅读的故事,它们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教育和人生智慧。经典之作化作人生的指南针,指引我们走向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的人生。

经典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在读经教育未能纳入体制之前,让社会上每个角落都有“读经班”,是我们初步的理想。古人说:“易子而教”,自己单独教自己的子女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要教自己的儿女,连他人的儿女也一起教,与其一家独乐独学,不如大家一起来读。意思也就是:要开成一个“读经班”,则儿童读书有伴,其兴趣将会增长,而且参与的人多了,也较易形成风气,对社会造成较快较大的影响。

你如想开一个读经班,其步骤可以参考以下的解说:

第一步:宣导理念。因为儿童无自主力,所以要读经必须得到家长的认同,而现在认识读经理念的人并不多,因此宣导理念是很必要的。宣导理念的方法很多,可以以您个人所知的去宣说,譬如校长可对全校老师说,老师可对学生家长说,一般人可以对其亲友说。现在最简单的方式,您可以用这本小册子分发给人看,应该可以说明清楚了。假若因您的热心介绍,而让更多人知道读经教育,则可说是“功德无量”。

第二步:选定地点。古人说:“道场,道场,有道就有场”,开读经班,只要有意愿,地点几乎无所限制,不论讲堂、课室、办公室、会议室、客厅、甚至是树下,都可以做为读经教学的地方。不一定需要黑板,也不一定需要桌椅,只要人人有一本书或一份资料,甚至不需要任何资料,只要互相听到声音,就可以开始教“读经”。现在已响应读经教学活动的有很多,几乎任何一种单位,任何一个地方,皆可成为一个读经班,而让弦歌飘送城乡处处。

二、三岁幼儿也是可以读经背诵的,但较不适合混龄教学,若在幼儿园中由老师团体带读,或由家长自行个别教读,或许比较适当。)而升上初中后,时间少了,心理也变了,比较不易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当然,也有些特例,初中高中而想读的,我们更加欢迎。甚至成年人也可以一起来读,许多家长即陪着儿童来读,而且也跟着背得很起劲。所以读经班的招生不会太困难,只要说动五六个家庭,再加上陪读的家长,就很热闹了。

已在别处读过的,还可以再来报名重头读起,因为读经不是学数学,算过就好,读经倒像欣赏艺术,如一首精湛的音乐,听过了可以再听,演奏过了可以再演奏,愈熟愈好。反过来说,读经教学已经进行一段时间了,也容许新生插班,因为《论语》如能治天下,读上半部和下半部皆一样可以治天下,就好像音乐,从贝多芬或莫札特听起,是没有太大差别的。

第四步:聘请教师。教儿童读经是非常简单的,只要看过本小册说明,几乎任何人都可教读经,所以教师的来源应不缺乏。譬如说在学校教读经,老师是现成的,或者教自己班级,或者教团体活动,如能深切体认读经对文化教育的重要,应该是义不容辞的,何况可以把读经当作一种有趣的课外游戏来做,就不会有增加负担的感觉了。又如果认识到教儿童读了经,可在短期内增进儿童的智能,又可对这些儿童有一辈子的好影响,并且自己在教的同时也可以受到益处等等,学校老师中,应该很容易找到有意愿教读经者才对。如果是社会民间所组成的读经班,则可以聘请学校老师兼任,或由家长出任教师,因为如果自己的子女也在读经,那么本来就需陪读的,出来担任教师也不会更费时间,何况自己的子女在这情况下,可能会学得更好,而且教读经不仅对社区亲朋有贡献,自己也会有大进步,何乐而不为呢?我们鼓励大家出来教读经,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敦亲睦邻的社区服务,很好的自我成长。此外也可请退休的老年人担任教师,不但深具“文化薪传”的意义,此老人与儿童玩在一起,正好忘老返童,延年益寿。另外,家长也可以利用每天早晨陪小孩到校后,在儿童的早读时间里协助老师教读经,这样不仅是自己的孩子受益,别人的孩子也受益,而且也协助了老师、协助学校,自己也有多方面的成长,是最有价值的“爱心妈妈”、“爱心爸爸”。

虽然读经教师不需要有特别的才学,但基於“经典教育”之本性,凡“读经”的教学者需要保有正确的文化心态,以濡染儿童具有宽广的文化心灵。兹举出读经教师应有的“见识”如下:

凡“读经”,虽以经典为主,但并不排斥阅读其他书籍,反而要多鼓励各种课外阅读。读经的儿童,由於语文能力的增强,往往可以开启广泛的阅读兴趣,应多加鼓励,使养成读书习惯。

凡“读经”,虽以古文为主,但并不排斥白话文,并且相信由於古文能力的增强,必大有助於其白话文的鉴赏与写作。

凡“读经”,虽以中国文化为主,但并不排斥西方文化,并且期待由於理性的开发,而更有能力去吸收融贯西方文化。读经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一个人自小有这种大心量、大志愿。

凡“读经”,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排斥理解,并且希望由於深沉的酝酿,而有助於其思想的缜密。

最后要请特别留意的是:读经虽只是属於课外补充教学,每天平均只花了二三十分钟,但对其各方面的智能有甚大的强化效果,其他的功课很快跟着会有明显的进步,家长或老师要让他赶快多吸收课外的知识技能,或者加多其读经课程。也就是要让他学些有内涵有价值的东西,以免浪费他的生命。(现在小学老师上课所教,家庭作业所派,大体是以照顾中下程度的学生为标准,所以高材生在上课中往往所得甚少,家庭作业的抄写对他来说更是缺少意义,这种浪费是很可惋惜的。不过老师为了全班的教学,也是无奈的。解决的办法是分层级派作业,有些读经儿童的家长要求老师让他的孩子以“背经”来代替写作业或背课文,而老师居然也答应,这真是一个好现象。可供天下父母老师参考。)。

第五步:开始教学。开始教学也是很简单的,不必要有开场白,只要说:“各位小朋友,打开书,跟我念!论语„„,学而第一„„,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念完一次,再一次,这样就开始读经的教学了,念完一段,念下一段,不必要讲解,讲解往往带给老师压力,儿童听不懂会减低兴趣,而且等於浪费时间。但如果教师有能力有兴致,或某些章节可以当作随机生活指导的,或高年级可以听懂一些了,略为讲说也是可行的。但讲解不是读经班最主要的目的,儿童读多了,他自然会了解。如果有儿童或家长特别要求要了解,而老师没有信心没有能力讲解,这时请老师不必有挫折感,因为我们这几代的语文能力不好,是被牺牲的,在此更可见出教子弟读经的重要。如真有高年级想了解文义,可以请他自己去看坊间的翻译本,但也应劝他不要太认真,看得懂的地方就好,看不懂的地方就算了,以后再说。经典的学习不像科学知识的死煞,科学知识的学习必须要求懂,而且要懂得很清楚,但经典的性质不同,不可搅混。经典贵在有无穷活转的内涵,对经典保持一种似懂非懂的深远的敬重之感也是好的,如果一味为了让他懂,浅白而解之,可能反而使他忽而玩之,以为天下道理只不过尔尔,大大斫伤了他的慧根,此所以古人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也。所谓“了了”,就是什么都好像懂的样子,能言善辩,好抬杠而自以为是,这种态度是不好的,而现代家长却很喜欢,此所以社会上浮薄之人渐多的缘故,需及早防范,不要随便让儿童养成这种习性。

第六步:乐观坚定,长期办下去。读经班的开办很简单,而持续下去也很简单,只要尽力做到以下几点建议即可:第一,要体贴人性人情。一般人往往随时代而走,在读经风气未打开以前,赞同的人是不多的,只要有三两同好即应满足,不要有孤独感。第二,要了解儿童个别差异,不要要求每个儿童的表现都如人意。通常的状况是十分之三会自动喜欢读,十分之三会反抗到底,十分之四是可有可无,鼓励即进,不鼓励即退。这是很自然的教育心理统计曲线。我们只要不辜负前面十分之三,而鼓励中间十分之四就很多了,当然能鼓动得了后面十分之三更好,但切勿因此太累太失望,以致全盘放弃。后面十分之三或许有别样发展也是好的,不一定非天下人都马上来读经不可。第三,要激起家长的关心。儿童读经成功的关键在於家长的鼓舞和督导,尤其是刚开始的三个月,教师必须常常提醒家长读经的重要,每次下课后,需吩咐家长:“督导你的孩子每天读二十分钟到三十分钟,注意,是‘每天’!”如果家长不负责任,“假民主”,只抱着“让孩子试看看”的心情,大部分是不会成功的。有些家长说“忙”,不愿花精神督导,其实,他不知道,这时认真督导三个月读经,等他上路了,则一辈子不用为这小孩子担心,是一种花费最小而收益最大的教育投资。千万不要蹉跎,等他过了十三岁,忽然发觉孩子空虚的心灵一夜之间变样了,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这些观念,要常常说给家长听。第四,要有坚持的勇气。开班三个月后,人数少了一半,是很正常的,继续办下去,又会渐渐有人来插班,回复原来的盛况。

有一位萧丽玲老师,她说该县的孩子太可怜了,所以不但自己义务开班教读经,还东奔西走,宣传理念,受了不少挫折,感动了许多小学校长和老师,以及地方关怀文化的人士,共同努力了两年多,现在该县已有超过五千位儿童读经,她希望将来全县的八千名小朋友都来读经,则将来当地不仅文风鼎盛,而且将出大人才来。这便是凭着坚定的信念而推广读经有成的例子。另有一位尤永煜老师,开班时八个学生,一年半下来还是八个,但他没有放弃,后来终於增加到数十个,以致客厅容纳不下,这便是本着乐观的精神开班有成的例子。我曾说只要还剩下一个人要读,便不可放弃,如此,则无败事。第五,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短视近利,急着求一时之效。人类的幼稚期是很长的,读经见效之日远在十年二十年以外,要善於期待。

经典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考试成绩分析报告。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考试班级的自然情况。

二、考试成绩统计。

三、考试成绩分析。

(一)考试科目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

教学目标实现一般。

(二)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

1、教学因素:

总体来说,教学中学生还是比较认真学习,遇到问题会积极提问,但由于基础较差,对于知识点掌握起来比较慢。

2、试题质量:

试题难度一般,考点多,比较全面。

3、考试过程的控制情况。

考试过程严格控制,真实地反映每个学生的水平。

报告人:孙英院(系)教学主管院长:

2007年7月20日。

国学经典教学总结

两年间,我既深深地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作为教育工作者肩上担子的重大。“做老师难,做个好老师更加难!”既然选择了这个神圣的职业,就不能误人子弟,就得呕心沥血啊!回顾两年教学生活,收获颇多,尤其在国学教育上,下面我有几点体会想和大家分享。

一,让学生认识国学,让他们对自己的文化产生民族自豪感一提起传统文化,绝大多数同学的认识是“之乎者也”之类,印象中是摇头晃脑的读背,感觉甚是枯燥乏味,没什么好学。所以老师要让他们重新认识国学,感受到国学的魅力。我跟他们谈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论述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告诉他们中国传统文化是其他文化体系不可比拟的。我们有八百年的周文明,我们有风、骚、赋、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古典诗文,琴棋书画,有百科书之称的《三字经》,有为人处事的蒙学经典《弟子规》。我们有“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骨气,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生责任,有“以天下之忧而忧,以天下之乐而乐”的普世情怀,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我们还有闻名于世的四大发明,有丰富的天文地理,工艺文艺,有辉煌灿烂的科学技术,古典诗文,琴棋书画…数不胜数。

二,备好课,让学生享受国学课学生对国学有了新的认识了,下一步我们就要备好课,上好课。上国学课,首先我们老师要懂国学。我们不可能都是博学的大儒,但是对于我们要上的那节课的内容,我们要研究透彻,尽量使我们的教学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问什么问题,我们都应该能对答如流,给学生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形象。就像有位老师说的:“我们也许只需讲40分钟,但准备这门课的时间却是你走过的整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上课时要满怀激情,创设情景,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到国学的美,让他们感觉到,上国学课就是一种享受。

三,学以致用,落实生活。

课上成功了,学生也听懂了,行了吗?还不行!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学了这些传统文化,学了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就得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指导我们的人生,要不学了也是白学,也是空喊口号,不能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四,渗透其他学科。

要教好,学好国学,单单学那一门课还是不够的。因为一个星期也不过三两节课,相对来说太少了,这就需要我们把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比如说,语文课,可以多增加一些国学的,德育的知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作文课的设计也可以结合国学的思想,让他们了解儒,佛,道,法的思想。如:儒家之精髓在于“仁”,佛的核心在于向善,道家讲的是自然大同,法家重在强调社会的有规有序。经常有机的把这些知识融于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的谈吐,言行举止有很大的改善。他们的改变充分体现在他们的作文和日记里。如:八年级唐赵荣同学学《老子》后,在日记里写道:“人真的很懦弱无能!可我们知道,人本不懦弱,人之所以懦弱,是因为无穷的欲望毁灭了人性,如果人们会放弃欲望,像老子说的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做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这样真正做自己,也就社会安定,和谐太平了。放弃一切欲望,保护一切生态平衡,节约一切能源,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不就是陶渊明所说的桃花源吗?生活在这样的桃花源里,人还会懦弱无能吗?”这样设计教学,学生学了可以用,可以体现在他们的作文和日记里。学了之后,马上用,那种感觉是非常快乐的,学生逐渐的也会喜欢上这样的学习。

五,课堂的多样化。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课堂可以是多样化的。比如,要教育学生孝顺父母,知恩图报。可以以音乐课的方式教育。“小羊跪哺,乌鸦反哺…”的《跪羊图》可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学会了怎么孝顺父母,知恩图报。教育学生如何理解传统节日,如何过传统节日,老师可以先介绍关于某一个节日的知识和风俗习惯,学习一些相关的诗文,然后让学生写一篇日记或作文,或介绍自己是如何过传统节日的。如:端午节祭祀屈原活动,可以带学生去参加,让他们回到“古代”,亲身体验整个祭祀的过程,这样的节日,他们将终身难忘,也能写出自己真正的心得体会。这就是我的一些教学心得,希望大家能多多批评指点!

国学经典教学总结

引导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诵着中华文化的观念文明。它就像一根坚韧纽带,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以下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教学总结,欢迎阅读!

本学期我校继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同时也成立了国学经典社团。其目的是不仅让孩子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的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在熟读国学经典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蕴。我们学校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及社团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地开展。我们转变观念,让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回归教育本质,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做了一些具体的如下工作:

 

保证每一个社团成员积极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学生开展诵读活动;保证每一个学生有诵读读本;保证每学期开展一至二次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学校对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给予督促。

为了让经典真正植入孩子们的生命,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文化血脉。主要通过社团进行文化浸润。社团中,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心理教育,通过德育课程、班级个性化评价等途径,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氛围,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本学期,我们将国学经典诵读引进课堂形成社团,引入学生学习生活。

 

国学诵读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语文教学同步,与学生生活联系。通过课堂教学的适时链接、课外阅读的有效拓展,营建孩子们与经典对话的环境,随时随处感受经典的魅力。同时,还把经典诵读与每周的社团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社团活动来激励孩子们积累祖国文化的精髓,提升孩子们的文化素养。而在经典诵读及社团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

 

为了让经典文化真正浸润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内化为孩子们的日常行为,我社团主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来温润推进。我们开展了有趣的手抄报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国学的热情,为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和谐的个性起到了促进作用。教然后之不足,我们在学习与实践中,面临一些问题:

1、教师的国学功底不够深厚,亟需提高。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有必要的教学任务,有限的时间制约了教师的阅读量,影响了教师的阅读水平。

2、关注国学经典诵读的方法。既然国学经典诵读已经作为课程,那么相应的教学研究、教学探讨就应该伴随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加强国学经典诵读的指导,方法的.提炼,经验的交流,以便更好、更有效的开展活动。

总之,任重而道远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xx年学年度,重庆市教委组织全市教师开展了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这门继续教育公共课,它分为四个教学视频。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深层次的知道了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使我受益匪浅。

 

华,结合今天的先进教育理念,不继充实自己,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当今教育趋势。

教学艺术指教师培养人才,传播知识、技能的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又指学校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传授知识和技能给学生,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活动。通过此次学习,教授为我们讲授了中国古代教学艺术的五个原则: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问对”(问答对话)启发式的教学原则、相机而授,适时而教的教学原则、寓理于事,寓义于趣的形象化教学原则、师生相谐,美善相悦的教学原则。让我明白了启发式是教学的核心,因材施教是启发的前提,问对是启发的主要形式,相机而授是把握启发的最佳时机,形象化是使启发取得良好效果的手段,师生相谐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易接受启发的一种和睦协调的师生关系。要求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做到学与思辩证统一,学与行紧密结合,学与教相通相长。教师在教学中,起到是一个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就要善于引导,善于鼓舞,善于启发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走去,而不是要拖着学生,压抑学生走路,更不是要代替学生学习,一定要学生保有积极上进的情绪。教学不应拘于单一的形式,而应形象生动,有张有弛;教学的生动性并不影响教学内容的思想性。今天重温中国古代的教学艺术,也不禁让我心潮澎湃,用今天的眼光看,我们甚至可以认为,中国古代大师们的视角是极富现代意识的。所以,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继承中国古代教育家的教学艺术,去认真研究,认真揣摩,作为今天指引我们教育教学的财富。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通过此次学习,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正确的运用国学中的教育思想与教学艺术,结合当今社会的先进教学经验与教学方法,努力工作,为农村教育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经典国学总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国学经典诵读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神圣使命。

我们学校根据灵璧县教育局、中心校的精神,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地开展。我们转变观念,让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回归教育本质,以育人和提高师生修养、提升改造社会能力为宗旨。我们把国学经典诵读作为学科建设、文化培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做了一些具体的工作,汇报如下:

我们成立了国学诵读活动工作的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语文教研组组长、年级备课组长为组员。在方案中,既有学校的总目标,又有各年级的分目标。对于各年级经典诵读的内容,我们依据市局的总体要求,根据我校的实际,作了相应的规定。制定相应的措施:保证每一个语文教师积极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学生开展诵读活动;保证每一个班有专用的国学诵读时间;保证每一个学生有诵读读本;保证每学期开展一至二次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学校对各班级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给予督促、评估,并列入学期考核。

为了让经典真正植入孩子们的生命,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文化血脉,我校把经典文化作为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德育课程和语文课程进行文化浸润。在德育课程中,主要通过朝会、德育课对学生进行养成(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和心理教育,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环境,通过德育课程、班级个性化评价、主题班队会等途径,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氛围,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抓好两个阵地。这两个阵地是指校内和校外。校内导读,校外助读,以学校诵读为本,校外诵读为辅。校外,是指家庭和社区。让经典诵读走进家庭,走进社区。校内外结合,学校、家庭联动。

本期,我们将国学经典诵读引进课堂,引入学生学习生活。一至六年级开设专门的国学经典诵读课,依据成都市国学经典诵读读本开展活动。本期,我们为全校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征订了由教育局联合编写的《国学经典》课本,虽然国家只给单册学生配套了相应的教材,但是,我们双册的学生由教师将低、中、高年段的教材进行了组合,发给了每一个学生,保障学生有本可读,有书可念。同时,结合我们过去编写的校本经典古诗诵读读本开展活动。

国学诵读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语文教学同步,与学生生活联系。语文学科主要通过课前20分钟的经典诵读、课堂教学的适时链接、课外阅读的有效拓展,营建孩子们与经典对话的环境,随时随处感受经典的魅力。同时,还把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评价来激励孩子们积累祖国文化的精髓,提升孩子们的文化素养。

我们还规定语文教师将《小学生必背古诗七十首》纳如教学。语文教师在备课时,从单元主题入手,寻找相关的国学经典内容,进行有主题,有目的,有序列的诵读。而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要承认个体差异,不求好心切,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宁静勿燥、宁简勿繁。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

坚持三条原则。既重形式又重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既速度又求效果。开展古诗文诵读,我们要求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周背诵一首古诗,做到厚积薄发。既求数量又求质量。正确处理背诵与理解的关系,根据不同年级每学期规定一定量的背诵篇目,但不把背诵古诗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经典的质量。

为了让经典文化真正浸润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内化为孩子们的日常行为,我校主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来温润推进。一年级是以《时间的脚步》为主题,让孩子们从经典中感受时间的匆匆;二年级把《增广贤文》与《三字经》中的经典进行整合,让学生从经典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四年级以《论语》的经典语段为主题,让学生从经典中汲取精华,从先贤的身上获取力量;五年级是以强国为主题,让孩子们走进爱国英雄,树立强国之心,爱国之情。六年级整合了《弟子规》、《论语》和《明贤集》经典语段,展示了孩子们对经典文化的丰厚积淀。经典的诵读内容、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充分体现了经典文化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本期,我校各个年级又根据年段特点,和学生的诵读内容,开展了有趣、有效的国学竞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国学的热情,为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和谐的个性起到了促进作用。

经典国学总结

社团建立于20xx年11月份,创始人为李梦婷同学,并由李梦婷同学牵头组建了第一届理事会,第一届理事会由社长李梦婷、副社长周清、副社长李晓龙、经部部长李倩、礼部部长李晶梅、艺部部长曹天明、宣传部部长张婧、外联部部长杨利等八位成员组成,社团初建,举步维艰,缺乏举办活动经验,所有事情做起来感觉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在大家群策群力下,理事会运作渐进佳期,虽然在初期出现了职务不明、分工不细、组织混乱等问题,但是,有问题就会有可以吸取的经验,在举办完第一次活动后,我们吸取经验,从场地布置、人员安排、部门分工到节目审核等,我们都学到了很多经验,正是有了这些经验,我社在三月份成功举办了成立仪式。社团建设在一次次活动和一次次会议中得到完善,理事会职能得到完善。

20xx至20xx学年下半期,我社先后举办了成立仪式、坐聊茶道、闲话易经、滇院逸事征文活动和参观云南民族博物馆活动,其中,滇院逸事征文活动是与其他两家社团联合举办,除此以外,我社还参加了云南省太极拳比赛开幕式和社联交流会,策划了嘉年华活动。通过举办活动,我们认识到,想要丰富活动内容,做大活动规模,扩大活动的受众群体,需要的是社团之间的交流和互帮互助,需要的是社团间的资源共享,我们希望倡导活动无界限,从而也可以加强滇院社团的凝聚力。但是,这个学期已办活动的缺点是,缺乏深度,缺乏社员之间的交流和讨论,理事会在活动中的职能不明显,策划很多,但策划的执行概率很小,活动后的反馈信息不够,希望在下个学期可以克服这些缺陷,办出更圆满的活动。

新的学期会有更多事情和更多机遇。

学校举办校庆是隆重的大事件,新生的到来会给学校注入新鲜血液。社团应百家争鸣,百家齐放,为滇院的学习氛围、学术氛围、生活氛围和工作氛围都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抓住机遇,拉去外联,和其他社团促进交流与合作,办形式各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把活动做深、做好,使更多同学学习到想学习的知识,同时促进更多人对国学的了解。加强活动的计划性和国学性,在活动中历练理事会能力,提高社员修养,促进社员对国学的学习,促进社团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新的一学期,希望能将社团做更好。

本学期六月份,我社进行了社团换届工作,通过笔试和面试对参加竞选的十一名成员进行选拔,最终确定了新一届理事会成员,即国学社第二届理事会,旧的理事层自动成为本社监事会,以监督社团运作,确保社团换届顺利。新的理事会面临着更多的考验和更多的工作,希望在新的学年,新理事会能将社团做得更好。

本学期,我社共办了五次活动,且在社联领导下,与万卷书社、激流新闻社共同承办的“滇院逸事”征文活动历时半个月,征集稿件100多则。与其他社团策划了嘉年华,待下学期举办。

式。

2、20xx年3月23日星期三,我社在新楼105举办了茶文化坐聊,我社请张俊懿同学与我社社员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大家在风趣诙谐的气氛下,共聊与茶有关的中国文化,谈笑风生,茶风四溢。

3、20xx年4月7日星期四,我社在新楼403举办了闲聊易经活动,我社请到张佐同学与大家做了关于易经的交流,卦象有乾坤,气象有阴阳,大家交流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不知不觉时间已晚,大家也只能意犹未尽地结束本次活动。

4、20xx年4月三日,在社联的组织和领导下,我们社团与万卷书社、激流新闻社共同承办了“滇院逸事”征文活动,本次活动系院级活动。非常感谢此次活动的主办方社团联合会。此次活动由院办公室徐东明老师发起,在各社团积极努力下,至征稿截止日期,我们共收到了来自各系各专业共一百多份原创稿件,并且在五月初举办了“滇院逸事”稿件交流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滇院逸事》一书已进入编排阶段,希望此书能成功出版。

5、20xx年6月18日星期六,我社组织了参观云南民族博物馆的采风活动。

总而言之,我社团会在积极总结已办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在每一位社员及社外友情人士的群策群力下争取将社团越办越好,发出自己的点点光热,为滇院作出贡献。

经典国学诵读总结

辅延的国学经典,坚持走到今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应该怎样创新,怎样有所突破。去年圣诞节我们请全国新经典课题组的专家领导来给我们指点迷津,他们给我们出了很多金点子,让我们豁然开朗。在他们的指引下,我们学校成立了”时尚经典“开发小组,把国学经典和现代时尚生活结合起来,开辟了国学启蒙的新天地。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一是经典时尚短信研究。二是经典与儿童剧创作研究,三是、经典主题阅读研究,四是经典与学生文言写作研究等。

一、经典时尚短信研究,旨在让学生学习经典,品味经典,运用经典,创编并传播文明高雅的短信,以传播文化,丰富生活。我们已做了以下的工作:

做调查,了解短信;。

听讲座,感知方法;。

选时机,练习创编;。

后援团,修改发送;。

家长团,相互转发。

学校大队部成立了经典时尚短信研究院,定期开展活动。

二、经典与儿童剧创作研究:是把国学经典的内容创编成喜闻乐见的儿童剧,在舞台上表演,让学生感受经典的魅力。如去年我们把描写儿童的九首古诗以孩子一天的活动为线索,排成了一个融朗诵、音乐、舞蹈、歌唱为一体的节目,在无锡市中华经典诗文朗诵比赛中表演,获得了特等奖,并在颁奖典礼上再次演出。再如,我们把孔子周游列国时发生的故事也编成了剧本,以说书的方式开头,融话剧、歌舞、音乐为一体,表现了孔子作为万世师表的高尚而又平实的美好形象,让观看节目和表演节目的学生都受到了思想品德的陶冶。

三、经典主题阅读研究:这是我们准备开辟的综合实践可复制课程研究,主要研究方式是每个学期围绕一个国学经典主题,搜集各方面相关的阅读资料,展开阅读活动。有植物专题研究,如”柳“文化主题阅读,”荷“文化主题阅读等;动物专题研究:如”蝶“文化主题阅读;自然风物专题研究:如”水“主题阅读,”山“主题阅读,”月“主题阅读等;节日文化专题研究,如”清明节“主题阅读、”端午节“主题阅读等;历史人物专题研究:如辛弃疾主题阅读,陶渊明主题阅读等等,让学生在主题阅读中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了解祖国的历史人物民族精神。

四、经典与学生文言文写作研究。这个主题主要在高年级进行,学生诵读积累了大量的文言文经典,形成了初步的文言文语感。我们在合适的文言文教学后经常设计相关联系,让学生运用文中文言文说一段话;或者学习一个文言文故事后,让学生尝试用文言文续编故事或模仿创作故事。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学生兴趣都很高,因为文言文简短,再也不要像平时现代文写作要求的那样要四五百字以上了。再如我校贡振亚老师,她本人喜欢古典诗词,对古诗词创作也很有研究。她便在班里教学生创作古诗词。她在网上建立了一个小蘑菇论坛,邀请社会上古典诗词的专家给学生的作品评点修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也提高了学生的创作水平。

是的,当国学经典,穿越了历史的时空,与学生当代生活结合,它会有更富有魅力,更具有生命力。

各位老师,各位专家,传世经典,在千年的岁月中长歌浩叹,既有欢歌,也有呐喊。昨天是历史的今天,今天是明天的历史,让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在历史的文化中漫步采撷,相信,传统会在这里升华,文化会由此更生。祝愿辅延,也祝愿全国新经典课题组的所有实验学校,我们的经典诵读之路能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坚实!让我们的学生在经典诵读中奠定文化的底蕴,生命的底蕴。读圣贤书,做有德人!

最后纪伯伦的一句话作为我今天讲话的结尾:我知道我所说的一半都是废话,但是,我说出来,为的是你能领悟另一半。——纪伯伦《沙与沫》。

国学经典活动总结

少儿频道播出的《国学小名士》,主要考察了选手们对国学文化的掌握程度。选手们个个身怀绝技,冷静对待老师出的国学题目,对答如流,使我感悟颇深,受益匪浅。

那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比赛,堪比一部部扣人心弦的大片,吸引着我。有遗憾的感动,有温馨的力量,这是一场重塑我们精神的启蒙运动。“创意诵读”展示了选手们的独特个人魅力,让人赞叹不已;一项项公益活动,更形象直观地诠释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我爱记诗词”环节中,小选手对答如流,妙语连珠,观众禁不住热烈鼓掌,更激发了我学习习国学的兴趣。特别精彩的是“楹联对决”,小选手个个才华横溢,令人羡慕。小选手根据提供的上联,对出下联。如上联“一元二气三阳开泰”,对出的下联是“四书五经六艺贯通”、“四海五洲六合同春”,评委老师从不同角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真让我大开眼界,也明白了什么是平仄。原来小小的对联,蕴含着那么多丰富的知识,这与选手们平日对诗词的积累是分不开的。

观看《国学小名士》,让我更加了解中国经典诗文和它们的含义,也感受到了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满招损,谦受益”已深深印在脑海中,我会把它当做自己的座右铭,时时刻刻激励我前进;“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的爱国精神,深深地将我折服。每一句诗词都给了我前进的动力,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启发着我们去开发更美好的东西。

我专注于每一个节目的表演,听着他们充满激情的朗读,看着他们微笑而平和的表情,让我也身临其境,跟着他们一起紧张着,一起思考着,一起微笑着,在答题的过程中,我才发现自己掌握的知识是那么的少,有一句话说的好,“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如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呀,只有饱读诗书,才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呀!从今往后,我也要多学习积累古诗词,撷取民族智慧的结晶,把祖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国学,犹如浩瀚沙漠中一朵艳丽的鲜花,犹如湛蓝天空中耀眼的太阳,犹如漆黑夜里熠熠生辉的烛光……古人用惊人的智慧,为我们的文化艺术发展铺好了道路。我们新一代年轻人,就应该要把它继承发扬下去,这也是我们的使命。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国学经典活动总结

在5月20日“全国学生营养日”到来之际,郧阳区白桑关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举行以“改善农村学生营养,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健康营养饮食观念,提高营养健康水平。

1、宣传饮食和健康知识,营造活动氛围。该校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黑板报、文化橱窗、图片、电脑网络等形式宣传营养健康知识,教育学生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做到“四不”,即:不偏食挑食、不吃零食、不吃“三无食品”、不吃不卫生或变质过期食品。

2、各班举行一次“合理营养、伴我成长”主题班会,为学生营造关注营养,健康成长的氛围。通过班会活动,倡导学生遵循“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原则,坚持每天吃好早餐,喝学生奶,吃清淡少盐食物,多喝白开水等。

3、为学生开好“营养处方”。按照“五谷搭配、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多样搭配”的原则;鲜食为妙,过食为弊;合理平衡膳食,不挑三拣四,不暴食暴饮等。

4、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保持愉快心情,注意休息和睡眠,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保持身体的正常发育,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健康知识,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生活中尽量不挑食、偏食、厌食等,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国学经典活动总结

为传承国学经典,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更好地推动学校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贯彻落实苏增添副省长在调研我市教育工作时的讲话精神,决定在我校开展学习、宣传和践行《弟子规》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少年儿童诵读、践行《弟子规》,以此树立明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知礼明行,提升素质。现总结如下:

我校在接到上级的要求后,立即成立《弟子规》诵读活动组织机构,制定了《弟子规》诵读活动方案,召开了全校师生动员会,明确诵读《弟子规》的重要意义,提出具体诵读要求。

1、保证诵读时间。组织各班利用早读、班会或语文、思品等学科课堂诵读《弟子规》,通过讲故事、表演、观看相关故事动漫作品等形式理解弟子规内涵,明确礼仪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礼仪习惯,在学校形成浓郁的学习、践行《弟子规》氛围。并号召学生人人自己准备了一个笔记本,认真抄写《弟子规》内容。这样不仅加深学生的记忆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书写能力。这一活动结束时,我校进行了《弟子规》书写比赛,并对优秀者进行了表彰奖励。并组织学生参加区级比赛,活动优异的成绩。

2、借诵读活动开发了校本课程。我们把诵读《弟子规》活动与学校的样本课程开发结合起来。为了方便学生对《弟子规》的阅读理解,学校开发了《〈弟子规〉解析》这一校本课程,让学生人手一册,学生边读边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背诵能力。

3、把诵读活动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去。诵读《弟子规》的目的,就是要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我们把对《弟子规》的诵读与我校的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从学生的坐、立、走、着装、说话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4、把诵读活动与我校的“主题阅读”实验活动相结合,让诵读与读书有机结合。

5、教师、家长与学生共同诵读《弟子规》。弟子规不仅对学生的言行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我们成人也有很深的指导意义。很多教师、家长在与学生共同诵读的同时,自身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有的家长说,通过诵读弟子规,让自己学会了教育孩子的方法。有的教师反映开展《弟子规》诵读活动后,学生纪律明显好转,上课也精神了。有的家长还根据自己对《弟子规》的理解,撰写出了心得体会。

6、12月14日,我校二、三年级的同学齐聚综合五楼大教室,举行了激情洋溢的弟子规诵读比赛。比赛以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进行,融诵读与表演相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读好弟子规,理解弟子规,用弟子规的要求规范自己言行的热情。活动后学校颁发了奖状,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加强学习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这次活动意义深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诵读能力,书写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还丰富了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学生们从中受到了一次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对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修养起了很大作用,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热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引领学生享受读书带来的无限乐趣。

国学经典活动总结

本学期我校国学兴趣小组开展了诵读的活动,活动中学生们热情很高,学生们记住许多名篇佳作,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取得了一定得成效,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为了使学生能有所收获,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诵读氛围,对于学生所选的篇目我们严格把关,如《三字经》和《弟子规》,以及名诗人的文章,确保诵读的质量。学生们在诵读中熟悉古文、了解古文、为诵读古文创设了氛围。我们鼓励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尽量背下来,为激发兴趣还为诗文配上音乐,同时不忘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有一定意义的句子,使学生学到千古美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德原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

活动中形式多样,有精彩的节目,如小品、演唱、古诗擂台赛、古诗吟诵等,丰富的活动调动了学生们诵读的热情。

国学诵读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在诵读古诗文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在我们的努力下,相信我们的学生们会继承传统,弘扬传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出花、结出果。

国学经典教学总结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领略中华经典的深邃神韵,淋浴传世经典的璀璨,特拟定本学期国学经典教学工作计划。

1、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查阅相关资料,认真备好课。

2、熟悉教案,让教学内容烂熟于心,便于在课堂这个主阵地上充分发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制定国学经典要义诵读表,严格要求,检查每个学生对经典要义的背诵情况,对于课堂上无法完成背诵任务的学生,积极课外监督、辅导。

4、组织学生开展读经典,画经典活动,如:国学经黄诵读比赛;国学经,典故事演讲比赛;国学经典小报展等,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同时对所学的国学经典知识也达到了巩固,更让学生从中受到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熏陶和传统美德教育。

国学经典活动总结

6月2号下午,xx中学20xx级国学经典诗词吟诵比赛活动隆重举行,历时三节课,比赛圆满落幕。全年级三分之二的学生走上舞台,参与了活动的三个环节:诗词必背、诗词速背、诗词吟诵表演赛。我代表七年级语文备课组,感谢评委熊校长、教育专家原石笋街小学王校长、蔡老师、马老师、七年级各班主任三节课吟诵比赛的陪伴!感谢前来观看的每一位老师和家长的陪伴和支持!

这次国学经典吟诵活动,我们怀一颗赤子之心引导孩子们走近国学,感悟国学,体味国学。吟诵现场,每个班学生表现出的庄重、大方,让人想起朱永新《致教师》中说的:“为每个生命颁奖,每个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值得呵护的。”我们的国学经典诗词吟诵活动,正是这种教育理念的体现。学生的吟诵让我们感动,将阅读进行到底,是我们的责任!

国学经典诗词,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都蛰伏着诗意,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最是书香能致远。长期吟诵、积累国学经典,不但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还能使其内化于心,外显于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这些经典的理解会越来越深,而且会惠及其一生。活动中,从孩子们脸上表现出的欢欣,让人看出我校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这次活动,我们的宗旨体现在几个方面:

我校办学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校园里,一步一景里融汇着中国传统文化,让人可以触摸到我校校园文化的温度。步入其中,方能领略到除了建筑物的不同之外,还有处处流淌其间的文化气息,芬芳氤氲!诵读国学经典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读经典,可涵养其性,就是学生的品行通过活动、积淀慢慢呈现出来。读经典,还可知天下事,懂圣人礼。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着学生成长。如果让学生坚持三年读经典,不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还为他们的人生打好了底色。学生毕业后,无论走向何方,他们不但骨子里流淌着学校文化的血脉,而且腹有诗书气自华。

国学经典吟诵,也是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奠基。国学经典诗词吟诵活动,滋生出来的内涵,远比一堂语文课丰厚得多。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几句话总是给我们温柔的提醒:“我们幼小时候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小,小到几乎察觉不出来,都有极重大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头一样,水性很柔,一点点力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发生根本改变。从根源上这么引导一下,河流就有了不同的趋向,最后就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所以必须趁着孩子们积累的黄金时期,让他们厚积,将来才能薄发。

我们始终信奉一句话,所有的经历都是难能可贵的财富,在种种经历中去锤炼自己的毅力。活动的最大魅力,在于处处有挑战,让你在接受挑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学生的活动何尝不是呢?他们走上舞台,大胆展示自我,尽管有的学生的表现让他们自己不满意,但锤炼他们的毅力是宝贵的财富!这次活动,我们为自己能给学生历练的舞台而欢欣,因为他们每次走过的路,每一天的进步,都有我们许多情深意切关爱的目光!学生们在活动中的成长,是我们给教育一个笑容,是我们的职业使然。

首先,七年级各班推行课前五分钟阅读分享,有的根据老师推荐读的书阅读分享,也有的学生根据自己喜爱的读的书分享阅读收获。并且我们坚持每周的阅读课,给学生的阅读建立一个“场”,在老师带领下去阅读,先从唐诗宋词寻找精神食粮。三月,7.9、7.10班先开启了诵读国学经典唐诗宋词活动,四月在全年级推广。课堂上,师生同背一首诗词,师生相互说自己读诗感悟,学生随笔写感悟,这是最灿烂的阅读生命状态,也是最生态的语文阅读实践。不爱阅读的孩子,在特殊氛围的感召熏陶下渐渐热爱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我们相信:不计筹码播种阅读的种子,总有一些会发芽,开花,成长为树的,而后一棵一棵缀连为森林的。在学生人生黄金的三年,坚持引导学生走进国学,亲近国学,是我们语文老师的最大的功德之一,也是做善事,引导学生爱上阅读,爱上我们的国学经典,这也是熊欣校长的一贯主张。这次吟诵读活动,我们的宗旨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鼓励每个学生大胆走上舞台,最后全年级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走上了舞台。我们非常用心设计了“必背”、“速背”、“表演吟诵”三个大环节。尽管比赛形式多样,准备过程辛苦,辅导主持人很累,我们累并快乐着!我们找到的是一种淋漓酣畅的教育幸福!

很荣幸,学校被评为国学经典教学示范学校。抓好这个教育契机,不断提升我们的教学教育能力。国学经典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因为每一天,都有好故事发生,只要我们用心聆听孩子的心事,就能发现孩子们的真善美。教师不断放大这样的优点,让孩子生活在饱满的`幸福与诚挚的关爱里,健康成长。我们认同的教育,不仅仅是单纯地局限于知识的堆积,更是对人的灵魂的催醒。我们的本领就是要练就一种能力,捕捉到生活中的一次次教育机会,把转瞬即逝的具有价值的事情,融会贯通到孩子的教育中。

回首看这近一学年,好像我们都没有刻意留下什么,但好像又有很多在无穷扩大。正如王开岭在《精神明亮的人》中写福楼拜,一位以“面壁写作”为誓志的世界文豪。一个如此吝啬时间的人,却天天惦记“按时看日出”!是啊,我们需要这样的黎明,最让人激动的光线。那是灵魂最受鼓舞的时刻,也是最让青春荡漾、幻念勃发的时刻。而我们愿意,在学生生命之初,让我们一起看见更多的“日出”。让我们一起播下阅读、吟诵国学经典诗词的种子,为他们的精神涵养打好底色,期许穿枝拂叶而来的书香盈袖。因为我们心中有诗意,脚下有远方。

国学经典课程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于国学经典的学习也成为当下热门的话题。作为一名学生,我有幸能够参加了学校开设的国学经典课程,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分享一些关于国学经典课程的心得体会。

首先,国学经典课程帮助我重新审视和思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往往更加注重实用性强的知识和技能,而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价值。然而,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我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民族独特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的文化根基和灵魂所在。只有重新审视和思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其次,国学经典课程让我了解了人生的真谛与价值观。孔子曾经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过对《论语》的学习,我逐渐明白了人生的真谛在于不断地学习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追求功利和物质的满足,而忽略了精神层面的追求。而国学经典课程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民做出贡献。

此外,国学经典课程让我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自信和自豪。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课程让我深入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们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的文化基因。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我感受到了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和自信,并认识到了保护和传承中国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最后,国学经典课程还让我提高了自己的人文素养和修养。国学经典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其中包含了深邃的思想和智慧。通过学习这些经典文化,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人文素养,提升了自己的审美品味,还培养了自己的修养和格局。这些都是我在日常生活中受益匪浅的,它们让我更加成熟和自信。

综上所述,国学经典课程让我重新审视和思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了解了人生的真谛与价值观,让我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自信和自豪,同时也提高了我的人文素养和修养。通过这段学习经历,我对国学经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决心。我相信,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我能够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也是我对国学经典课程的一份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课程心得体会

第一段:介绍国学经典课程的背景和重要性(200字)。

现代社会,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许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甚少。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国学经典课程纳入教学内容。我有幸参加了一门国学经典课程,这门课程非常有意义,帮助我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课程学习和实践中,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收获,心中也充满了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自豪。

第二段:课程中的经典读书和研讨体验(200字)。

在国学经典课程中,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经典读书和研讨。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我深入了解了《论语》、《诗经》、《史记》等经典著作。每一次读书和研讨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教育,让我在与古代文化书籍对话的过程中,找到了灵魂的共鸣。尤其是在研读中国古代文化经典《论语》时,我受到了孔子的温文尔雅和仁爱精神的深深感动。这些经典的思想和智慧,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自己的价值观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第三段:诗词歌赋的学习和创作经历(200字)。

国学经典课程中,诗词歌赋的学习和创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古代文人的诗词作品,我们能更好地领悟其中的意境和情感。我曾参加过一次诗词创作比赛,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验了诗词的魅力。通过用心写诗、提炼文字,我体会到了韵律和意境的独特之美,也锻炼了我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从此以后,诗词创作成为了我与古人对话的方式,也是我记录内心世界的途径。

第四段: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的参与与体会(200字)。

在国学经典课程中,我们还有许多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如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古代礼仪的学习和演绎等。这些活动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价值。通过参与古代礼仪的学习和演绎,我学会了端庄和尊重。通过庆祝传统节日,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生活之中。这些实践活动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也让我对传统文化更加热爱和珍视。

通过参加国学经典课程,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远影响。国学经典课程的学习,不仅是读书和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人文关怀和精神追求。它让我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未来,我希望能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国学经典,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并与现代社会深度融合,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尾:总结个人在国学经典课程中的体验,并展望未来(100字)。

通过国学经典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我更加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研读经典著作、诗词创作和参与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文化积淀。未来,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国学经典,努力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国学经典课程心得体会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成为了社会热议的话题。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经典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对象。为了进一步弘扬和传承国学经典,我参加了一门以传统经典为主要内容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经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可以说受益匪浅。

首先,在课程中我对于国学经典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国学经典则是这个文化底蕴的精华所在。我意识到国学经典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根基。通过研究国学经典,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加深对于祖国历史、社会及人文的认识。

其次,通过学习国学经典课程,我对于经典的思想内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国学经典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我在课堂上学习了《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深入了解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例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让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需要不断地学以致用才能真正受益。同时,学习国学经典也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独特魅力,如仁、礼、智等传统价值观所强调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互动。

第三,课程中培养了我对于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而闻名于世。在国学经典课程中,我们除了学习经典的文字和含义,还深入了解了传统文化中的绘画、音乐、舞蹈等。例如,在学习《山水经》时,我们欣赏了一些著名山水画家的作品,领悟到了中国画的独特技法和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这使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另外,课程还让我加深了内心深处对于祖国的热爱。在学习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我不仅更加了解了祖国的历史文化,还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悠久。在学习古人的言行举止时,我深感中国传统文化所弘扬的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操守和精神境界。这些传统价值观和精神风貌是我们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也是我们在当代社会应该去继承和弘扬的。因此,在学习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我对于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充满了自豪和自信。

通过这门国学经典课程的学习,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经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可以借鉴其中的智慧,进一步加深对于祖国历史、社会及人文的认识。此外,课程还培养了我对于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并让我对于祖国的热爱更加深沉。国学经典的学习不仅是一种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于个人精神修养的提升。通过这门课程,我深刻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在当代社会中的责任和使命。我相信,在不断的学习和传承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将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幼儿国学经典课程基本内容

中国古代在长期的幼儿教育实践中,总结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摸索出许多幼儿教育的规律,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原则和方法。其中,“蒙以养正”成为古代乃至今天仍然沿用的幼儿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蒙稚期:教育的关键时期不容错过。

《周易》里有这样一句话“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这里的蒙是“蒙稚”的意思,指幼童的一种蒙稚的状态。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孩子小的时候就好像高山下有险阻,他遇到险阻后就止步了,这就是一种蒙稚的状态。蒙稚期是很关键的教育时机,不容错过。

(二)蒙稚期: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养正”

《周易》里讲:“蒙以养正,圣功也。”意思是“蒙稚的时候应当培养纯正无邪的品质,这是造就圣人的成功之路”。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要以“养正”为首要的教育目标。我们总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公民”。我们让幼儿学习中国传统经典,不是为了把现代的孩子都培养成小书童,不是对古代教育的简单回归,而是为了让现代的孩子在吸取中国传统经典的基础上,能更好地面向世界,走向未来。从这一点来讲,我们的教育目标是把孩子“养正”。

(三)蒙稚期:教育的核心内容应认真选择。

我们的课程以“蒙以养正”为基本理念,给幼儿选择了几千年来人类知识的结晶。以中国传统经典为课程内容的依托,为小班选择《弟子规》,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规范;为中班选择《三字经》,开阔幼儿的文化视野;为大班选择古诗,陶冶幼儿的情操和性情。我们选择这样的教育内容,是希望幼儿能从小“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四)蒙稚期:教育的基本方式应适合儿童。

我们的课程采取了幼儿喜欢的形式,巧妙地将文化、历史、礼仪、语言、识字、表演、音乐、艺术等方面融为一体。让幼儿在活动中,快乐体验传统文化;在情境中,立体感受经典魅力;从小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和而不同。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思想,是传统文化的根本观念之一。“和”也是处理人和人、人和自然的基本原则之一。

(一)人与自然的“和”

在本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以“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为理论背景,非常重视引导幼儿去触摸、感知、了解、热爱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因此我们把季节作为安排课程内容的一条线索。尤其是大班,根据活动进展的季节,选择描写相应季节风景的诗歌。同时还为小、中、大班每个月都选择了一首配合当月的季节或节日的经典名曲作为活动背景音乐。这种别具匠心的内容安排,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中“天人合一”的观念,让教师和幼儿在课程的活动中共同顺应自然、热爱自然、回归自然。

(二)人与人的“和”

第一是和谐、合作。这是指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在课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幼儿的集体协作精神、团队精神。在活动中,设计了很多让幼儿集体参与、合作完成的游戏,以帮助幼儿建立和谐的微观生活环境。

第二是“和而不同”。在中国文化史上,“和而不同”的思想形成很早,而其完整表述最早见于《论语·子路第十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我们进行幼儿教育追求的就是“和而不同”。尽量为每个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充分尊重个体的发展。这样,不同发展层次的幼儿都能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去选择活动资源,愉快地参与学习活动,大胆地表现个人的见解与意愿,积极主动地获得和谐发展。

(三)现代与传统的“和”

现代与传统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更不是断裂的关系,而是再生的关系。本课程在环境创设和学习方法、学习形式上,充分考虑时代特点,让今天的幼儿以一种现代的、全新的、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轻松高效地来亲近传统的经典,从单纯的、传统的背诵转化为有趣的、互动的游戏,实现现代与传统的“和”。

(四)中国与世界的“和”

在构建这套课程的时候,我们本着文化多元性和文化本土性并重的原则,所选内容既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生发出来,也借鉴当今世界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引导幼儿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和欣赏各种社会文化信息。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全球化的视野中感受中华文化,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五)知与行的“和”

今天,我们讲理论联系实际,但仅仅局限在理论和实践的“联系”这一点,其实还不够。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倡导“知行合一”,这对我们今天的幼儿教育具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

三、多元智能理论。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howardgardener)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还对智力给出了一个新的定义: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给现代幼儿教育带来了多方面的启示。

(一)强调在实践和创造中习得初步的实践和创造能力。

加德纳教授认为智力包括“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多元智能理论特别强调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它没有把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量,或完成纸面作业的能力等没有转化成实际行动、没有产生实际效果的表现作为衡量智力水平的标准,而是把一个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到重要的地位。

(二)强调民族文化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灵魂作用。

加德纳教授将智力定义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将其置于“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幼儿的认知是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背景和价值观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这些因素对幼儿的发展会留下深刻的烙印。本课程强调中华民族文化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灵魂作用,在帮助幼儿全方位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幼儿的文化认同感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强调尊重个体差异与发展合作精神。

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存在着一个结构,这个结构由八种智能构成,分别是语言、数理逻辑、音乐、身体运动、视觉空间、人际关系、自知自省和自然观察智能。多元智能理论提示我们,既要尊重每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也要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机会。

四、建构学习观。

建构主义是当今幼儿教育界影响比较大的理论之一,从皮亚杰的“建构论”到维果斯基的“合作建构论”,都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对我们的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启发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强调学习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幼儿传递知识,而是幼儿自己主动学习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课程中设计的师幼关系,不是教师向幼儿灌输知识的单向的关系,而是教师和幼儿双向互动的关系。在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强调学习具有情景性。

学习具有情景性,意义的建构是在解决真实的问题或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的。把幼儿带入一个有意义的情景中,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欲望,增进幼儿对活动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幼儿将所学内容迁移到生活中相似的情景中。

(三)强调学习者与环境的互动。

学习不是对知识的简单接纳,而是对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对知识进行处理,不是个体能独立完成的,它需要互动。这种互动既包括学习者和物的互动,也包括学习者与人的互动。

幼儿国学经典课程基本内容

幼儿园开办国学教育,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教呢?应该怎么去给孩子们去营造一种国学氛围呢?而作为我们园长怎么去把中国传统文化带进我们幼儿园呢?而现在幼儿国学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幼儿园和家长的重视,中国首家幼儿园国学系统服务平台——至德国学给大家整理了幼儿国学教育主要内容有哪些.一、国学常识普及。

对幼儿进行国学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孩子国学常识的普及,让孩子了解关于的国学的基本知识,这样孩子在接受起来就不会陌生,同样在国学常识的普及中,也可以培养起孩子对国学的兴趣。

国学经典诵读是幼儿国学教育中不可以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对孩子进行这部分的教育的时候,要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诵读篇章,常见的国学经典诵读篇章有,《论语》、《三字经》《大学》、《中庸》以及各朝代的经典古诗等。

为了丰富幼儿的国学教育,幼儿园或者家庭给孩子举办一些关于国学的表演和比赛是很有必要的,一来可以激发孩子对国学的热爱度,二来可以让孩子在场景中深切的体会国学知识。

中国首家幼儿园国学系统服务平台——至德国学对于国学幼儿园创建有着16年的经验,至德国学结合16年的国学幼教经验和20年的企业管理经验,全国首创幼儿园国学教育8大体系,从国学课程导入到园长管理智慧;从幼儿园家长工作到园所国学品牌创设:

1.幼儿园自动运营管理体系(园长运营智慧体系)。

2.团队脱手管理打造系统(教师团队打造体系)。

3.家长主动转介绍系统(家长工作体系)。

4.多样化国学课程系统(国学课程体系)。

5.环境创设系统(招生环境创设系统)。

6.轻松免备课教学教研系统(教学教研体系)。

7.大型活动标本策划系统(品牌活动策划)。

8.联盟大家庭资源共享系统(全国联盟平台资源共享体系)。

年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它不仅为当代中国人所继承,而且引起世界许多国家人民的重视,传统蒙学课本《三字经》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儿童道德丛书》,许多经典被译成多国文字,所以,让中国的儿童诵读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次,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约有140多亿个神经细胞组成,而经常使用的仅占脑细胞总量的10%——20%,大多数脑细胞处于修整、后备状态,也就是说,儿童的大脑有挖掘不尽的潜能,让他们背诵大量古诗、古文大有也处。因为他们的头脑里储存的东西不多,且由于相互干扰少,容易把东西装进去并不会遗忘。虽然很多经典的内容学生一时无法理解,只要让他们装在脑子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知识理解能力的增强,这些东西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成为融会贯通的知识,到那时便是一笔丰富的财产。

再次,我校以“以人为本,追求卓越”为办学理念,确立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宽厚的知识素养、浓厚的探究欲望、亮丽的爱好特长”的培养目标,以“厚德健体、崇文明理”为校训,经典的古诗词的诵读与积累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崇尚文明礼仪、行为文明雅致,明白事理,勤于探究,善于思考的西新人。

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决定在全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其目的在于宏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塑造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及现代意识为一体的跨世纪人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在诵读中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陶冶情操,为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与良好的性情修养形成奠基。基于这种目的,我们确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目标如下:

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国古代的优秀诗文。

2、在读古文、背古诗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3、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新世纪人才。

4、通过读古文、背古诗,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5、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其精华之处,但也有其糟粕,所以我们应当具有选择性地吸取精华。故在诵读内容的选择上,我们一定要慎重。那些被称之为“经典”的诗文,和对学生的人格发展、性情修为乃至人世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的形成具有正面影响的优秀篇章,是我们的道选。我们确定的诵读内容主要为以下六个:

(一)唐诗宋词。

古诗作为一种文学载体,一直以来被语文教材选作范例。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上已明确规定了各年级要求背诵的篇目。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将唐诗宋词作为诵读的首选,并确定了具体目标:

(二)古代蒙学教学。

在所有的蒙学书中,最流行的便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经》《弟子规》,读《三字经》以习见闻,三字一句,合辙押韵,便于低年段学生诵读,所以《三字经》被列为低年段学生诵读内容之列。

(三)成语故事。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而成语故事的学习不仅能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会在成语故事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成为新一代青少年学习的重要资源。学生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接触成语故事,不仅很快可以熟记成诵,而且丰富的知识、深刻的寓意可以使他们终身受益。

(四)古诗文选粹。

古诗文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灿烂的文化。古诗文的学习能更好地传承祖国的文化,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人文素养的提升有积极意义。

三、课程实施。

(一)实施原则。

1、生本性原则。

由于国家课程的统一性、规定性和单一性,往往顾及不到每个学校学生的兴趣爱好、实际水平和发展需求,因而长期以来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很少有选择什么样的教育的权力。校本课程开了的终极目的就是改变学校教育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发展水平、发展需求的课程运行模式。《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开发就是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需要,以学生素质发展、个性和人格得到更充分,自由发展和健全为目的的,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学生需求为本。

2、趣味性原则。

指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照顾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课程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兴趣、乐趣,真正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3、教育性原则。

古诗文和所有的文学体裁一样,具有认识、审美、娱乐和教育的功能,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必须考虑其教育功能,要能通过诵读经典诗文、净化孩子的心灵,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的道德修养,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

4、整体性原则。

作为一门校课程,它的开发实践是学校的一项基本校策,是学校个性化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各个年级、各个学科、各位师生,所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兼顾全体,以低起点、高规格、抓全面、促个性作为指针。

5、差异性原则。

在实施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实际的学生层次性、差异性,对学生,我们强调面向全体,但也不能忽视由于受个人修养、禀赋、爱好制约而呈现的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给予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要求和切合实际的指导。

(二)实施形式。

儿童天性好动,喜欢嬉戏,单纯的背诵很难让儿童接受,必须采取活泼多样的形式来实施校本课程。我们主要用诵读、赏析、竞赛、表演汇报四种形式。

1、诵读:由老师根据实际情况统一安排诵读内容,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诵读。包括集体诵读,指名诵读、接龙诵读、男女生对读等。

2、赏析:教师选择内容(内容一般为优美的、经典的段篇)组织学生听录音或听范读欣赏其文字的优美,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文字之美,声音之美,意境之美。

3、竞赛:老师安排某一时间,在班内、班与班之间,或者年级之间开展诵读赛,例如“古诗诵读擂台赛”,“大家来背《三字经》”等等。

4、表演汇报:利用大型节日或班队会的时间将诵读作为一种节目让学生在舞台上展示表演。比如安排“读书会”、“诵读会”等等,让每个学生有机会汇报展示自己的背诵、朗读才能。

(三)实施建议。

1、《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要以学生活动为主,不能上成语文课或者语文活动课。

2、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切忌强制性要求学生背什么、背多少。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能让学生感觉诵读是一种负担。

4、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实际选择恰当的方法,灵活安排内容和教学过程。

5、诵读应结合实施计划,有步骤、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切忌盲无目的读和背。

四、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以评价这种手段检验教师的课程实施情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评价内容。

1、学生参与经典诵读的态度及表现。

2、学生诵读经典的成果。

3、教师实施课程情况评价。

(二)评价形式。

1、学生自评:学生自己对照参加本课程以来的变化,自己对自己评价。

2、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投入程度及运用技巧的能力,给学生适当的评价。教师可以用档案袋、成绩表等方式作简单记录。

3、学校评价:学生对被评价者的表现给予合适的评价。

(三)评价建议。

1、本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可考查的方式,评价依据平时的记录和学生成果。

2、评价以激励为主,在确定学生等级时一般不设定不合格,而是分“优秀、良好、合格”等次。

3、学生成果展示注意多样性。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