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中期报告存在问题(优质20篇)

时间:2023-11-25 18:49:20 作者:飞雪 毕业论文中期报告存在问题(优质20篇)

毕业论文的成功完成需要学生具备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对学术探索的热情。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成功完成毕业论文的经验和故事,希望能给大家鼓舞和启示。

医学检验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实践,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医学院校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毕业论文是一个测试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手段和参与毕业论文完成的综合训练,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理论与实践和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学生毕业后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本文就医学检验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做了详细分析。

1.紧张的毕业实习、沉重的就业压力和各种各样的考试等冲击,造成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投入明显不足。毕业论文是本科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就业对国家和个人也同样重要,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后,其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而毕业论文怡好安排在用人单位招聘高峰期。对于医学生而言,一方面,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实习任务较重,时间紧;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都认同找到好工作比写好论文更为重要,因此,在为了能及时完成临床工作和谋求一份好工作的前提之下,毕业生不得不拖延和怠慢毕业论文。原因之二,目前用人单位在聘用医学检验专业的毕业生时,多注重临床实验室操作技能,一些英语、计算机的'等级证书以及学生个体的综合社交素质等诸方面,而对于毕业论文的状况和质量一般都无人问津,这就促使在校大学生花费较多的精力在追求各种单位所要求的技能资格上。同时,考研、考公务员等各类考试也将分散学生的大量精力。

2.学生毕业论文的基本技能训练不到位。

医学院尽管开设了文献检索、文献综述、医学统计学等毕业论文的相关课程,制订了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和撰写格式,但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及相关配套的训练,在正式做毕业论文时仍然有不少学生不会文献检索、数据的统计处理、制作图表等基本技能,不知毕业论文的框架结构和如何构思毕业论文,语言表达不够专业化和学术化,逻辑性不强,文字不通顺,所提供的论据不能证明论点,甚至前后矛盾,书写格式不规范,对文献的引用、标点符号的使用、图表绘制的说明等都不符合医学科研论文的要求。有些学生英文摘要不是通过逐字逐句翻译,而是通过计算机软件翻译。

主观上不少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毕业论文的目的、意义和要求认识不清,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存在极大的盲目性。一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对毕业以及工作无明显影响,用处不大,因此,对毕业论文的撰写应付了事。

4.教师资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由于指导教师专业水平、科研能力及论文指导经验参差不齐,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也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由于有其他教学、科研任务,精力的有限性自然导致教师指导毕业论文心有余而力不足。部分教师对毕业论文缺乏指导经验,影响了整体的指导水平。

5.毕业论文经费投入不足经费问题是目前困扰医学检验。

专业毕业论文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一定的经费才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才能完成具有一定水平的毕业论文。由于目前医学院投入的毕业论文经费有限,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所需的试剂费用基本上只能由实习基地承担,而实习基地的许多带教教师没有科研经费,试剂费用最终只有实习科室承担,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学生毕业论文的进度和质量。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与措施。

1.健全完善毕业论文管理的规章制度根据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实践过程,对指导教师、学生的职责以及毕业论文撰写要求包括文献资料查阅、选题、论文格式、收集、数据处理、成绩评定等作出具体规定,对毕业论文的选题审批、开题、中期检查、评阅和答辩等环节的管理和监控提出具体和明确的要求,并行之成文,使毕业论文的管理有章可循。通过毕业论文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的制订、完善和执行,为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2.强化医学科研论文基本技能训练在实习前加强医学科研论文基本技能训练,将知识传授与科研探索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根据检验专业特点,开设更多与科研相关的课程,其中包括教授学生文献检索的技巧及对数据处理的方法(如医学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和一些很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统计软件的使用)等,培养学生英文文献检索、翻译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开设毕业论文写作讲座,主要内容包括:论文开展的基本步骤和内容、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论文的撰写格式和要求等,为做好毕业课题、文献查询、撰写综述及毕业论文打下良好基础。

3.加强毕业论文重要性教育加强毕业论文重要性教育,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使学生明确完成毕业论文的目的、意义和作用,理解撰写毕业论文不仅有利于良好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而且可以提高科研素质,为今后的临床和科研之路打下坚实基础,只有遵循严谨、求实的作风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人才。

4.重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与指导教师有重要关系,因此,指导教师要求为中级以上专业职称,由有较强科研能力、较高学术水平、具有严谨、科学的学术态度和高度责任意识的教师承担。同时加强指导教师梯队建设,大力引进优秀人才,补充师资的不足,注重对现有师资进行培训,让更多的年轻教师参与论文指导。对于首次指导、缺乏带教经验的青年教师可以采用联合指导的模式,即由中级以上职称的资深带教教师与青年教师联合指导实习生完成毕业论文,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通过联合带教本科毕业论文使青年教师提高了文献检索、科研论文撰写和科研思维能力。

5.处理好就业与撰写毕业论文的关系,合理安排毕业论文撰写时间。

(1)由于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实习计划中没有专门安排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时间,毕业论文都是在实习过程中完成。经过多年的带教实践,本科室在毕业实习计划中安排了4?6周为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时间。虽然时间不长,但有利于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也为毕业论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2)进一步提高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取代的。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认真处理好毕业论文与就业、考研等的关系,合理安排各项工作,适当延长科研周期和撰写时间,做到主次分明,统筹安排。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医学检验专业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探索,不难看出,毕业论文是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阶段,是科研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对学生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的综合培养。针对当前高校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开展毕业论文改革,努力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应成为教学实践的重点。

年会计毕业论文答辩中存在的问题

1.介绍论文不清楚。会计专业学生由于平时锻炼不够,论文介绍总体反映为:学生对论文不熟,介绍的内容不明不白,与预期目标相去甚远。主要表现是走极端:要么先在黑板上写上论文题目,再念提纲;要么是抓紧时间,通读全文。这样介绍会计论文的坏处是:前者过于简单.答辩老师不能详细了解论文的内容,无法提出适当的问题;后者虽克服了前者缺点,但往往超过规定时间,给答辩老师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答辩老师不仅容易疲劳,而且难以抓住重点,往往凭记住的“关键词”提问,难免刁钻古怪,影响答辩效果。

2.提出问题不适当。由于答辩学生介绍论文的原因和答辩老师主观上的原因,答辩老师在提问的数量、质量和方式上还缺乏统一规范,随意度大,主要表现为:数量上,少则2一3个问题,多则20个以上;质量上,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复杂;方式上,自己喜欢和有所研究的多提,而自己不喜欢或未曾研究的少提。除此之外,更有不负责任的老师,提出一些误导性的问题,如你参加工作以后准备作几套帐。

3.记录问题不准确。记录问题是会计论文答辩的中间环节,该环节考核了答辩学生的反映能力、速写能力、综合能力。从答辩实践中看,记录问题中所反映出的不足有:对答辩老师提问断章取义,丢三拉四,含糊不清,张三的提问记在李四名下等等。其结果一是回答问题漏洞百出,笑话连篇,二是严重挫伤了答辩老师的感情。

4.准备问题不独立。准备问题环节,主要考核答辩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答辩学生为了能顺利完成答辩老师的提问,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很少,往往是答辩老师提问,其他学生分头行动,各负责一题,答辩学生完成记录,几个间题的答案已作出。若有一到二题不会,还可以大言不惭地要求老师作答。

高职院校毕业论文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1)行政管理部门职责划分不清。在我国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中,行政管理和教辅部门设置相对较多,行政管理岗位设置也多种多样,呈现出同一项工作“九龙治水”的情况,从而导致各行政管理部门和各岗位之间经常出现职责划分不清,职责不明的情况,进而导致在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师生的各项工作中出现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

(2)管理理念较为传统保守。当前,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着激烈竞争。但很多高职院校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仍然固守传统的管理理念,将行政管理等同于行政化,很多工作采取行政化手段进行管理,缺乏从“管理”到“服务”转变,致使难以调动行政管理部门和教师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很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等工作。

(3)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行政管理专业化是当前发展的大势所趋,通常体现在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以及组织机构专业化两方面,其中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至关重要。一是高职院校由于受到人员编制和财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多行政管理岗位人员多为专业技术人员兼任,专业化程度不高,不能专职从事行政管理事务;二是高职院校招聘录用管理人员时,并未对口招聘管理类专业人才,招聘录用人员缺乏现代管理知识。

(4)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一是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是为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与教学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相比,行政管理人员的学历和职称相对较低;二是高职院校对行政管理人员在岗位培训和岗位进修方面的重视不够,行政管理人员很难外出培训学习和挂职锻炼,也很难接受到现代管理知识的培训和能力的拓展;三是高职院校管理人员晋升空间狭窄,致使管理人员极易出现职业倦怠等校级情绪,进而导致管理人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毕业论文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1)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高职院校应按照教育规律和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定位,通过借鉴国内外高职院校的先进管理经验,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一是遵循“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精简行政管理部门数量,实现部门职能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制度,定岗定编,明确岗位职责,奖惩分明;三是构建服务型管理体系,按照有利于服务师生、服务教学科研的原则,优化校系两级管理制度,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2)转变观念,提升服务创新意识。高职院校要借鉴当代质量管理的先进理念,在行政管理工作中不断贯穿服务创新的理念、以师生为本的理念和依法治校的理念。一是要在学校的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工作中贯穿创新就是发展的理念,全方位多层次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二是要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学生管理工作中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意识,真正做到治校以教师为本,育人以学生为本;三是要树立依法治校的理念,将学校的各项工作纳入到法律法规体系中,科学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办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真正做到依法治校。

(3)加强管理人员专业化队伍建设。行政管理人员是高职院校教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的各项工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一是要加强对兼职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轮岗、挂职等方式,培养一批素质过硬、能力较强的“双肩挑”教师;二是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入口招聘选拔关,不断提高管理人员招聘的学历和职称标准;三是要专项针对管理人员制定长期全面规范的培训计划,让管理人员有进修培训和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机会;四是要制定管理人员晋升晋级政策和奖惩制度,引导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

(4)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質和业务素质两个方面。一是要通过组织管理人员参加政治业务学习、继续教育学习、礼仪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思想政治素质;二是要通过组织管理人员参加公文写作、计算机操作、应急处突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三是要着力培养管理人员敢于奉献、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精神。

综上所述,行政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因此,必须加大对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手段和方法,就能不断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充分发挥出行政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发展进步中的最佳效能。

参考文献。

[1]姚青春.新时期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规范化[j].山海经,(2):153.

[3]张悦.浅谈职业院校行政管理现状及改革思路[j].时代金融旬刊,2015(35):197.

高职院校毕业论文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推动德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与效仿。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虽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将针对我国高职“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引领世界职业教育潮流,为德国企业输送了大批接班人和技术人员,是德国经济的支柱。“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央政府更加重视职业教育,更将高等职业教育纳入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中。我国各地掀起了学习和借鉴德国“双元制”热潮,并在学习中试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概况。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制度。“双元”指的是学校和企业。学校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企业则负责向学生传授职业技能培训。据权威数据统计,德国大学生占同龄人比例仅占二成,将近八成的年轻人接受的是职业教育,并走上工作岗位。因此,这种成功的严谨的职业教育为“德国制造”培养了大批职业人才,也成为国家竞争力密码。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影响下,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遍推广以及高新技术的出现,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需求迫切。国内大批职业院校直接或间接引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解决了很多学生“就业难”问题,试点单位也因此获得了良好的声誉。同时,政府和大众媒体多形式多层次地宣传普及职业教育,有条件的企业单位对自身“双元制”职业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推进了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不断加速。职业教育模式由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政府主导下的就业导向模式转变。但也遇到了一些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重学术、轻技术。

现今,“重学术、轻技术”仍是社会的主流思想,全社会共同关注和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高等职业院校没有深刻认识到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在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综合性的创新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没有真正领会到“工学结合”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放羊式”实习仍占据相当比例,这使得职业院校的实习乱象一直受人诟病。现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校热企冷”的困境,很大程度上与实习质量有关,职业院校无法为企业发展输入符合需求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与成功的德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二)办学经费不足。

企业是职业经费来源的主体,也是主要培训机构、国家主要资助的对象。我国虽然提倡和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但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政府的财政和政策支持力度仍然不足,其主要体现在经费投入有限,经费来源较为单一。经费不足直接导致大多数职业院校的校舍、实训基地、教学设备等教学资源匮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其职业教育支出更是无法有效保障。且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的过程中积极性下降,高等职业学校在发展“双元制”职业教育时经费也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导致了经费浪费严重的问题。

(三)产教结合一头热。

我国经济整处于转型关键时点,产业转型升级预期将持续升温,对应用技能型人才需求大幅激增,产教结合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潜在推动力。从当前中国经济的角度而言,职业教育将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现有的校企合作,广泛地表现为运行模式较为单一,主要是通过“双挂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来进行:即学校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建立“员工培训基地”,不利于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深层次开展。产教结合一头热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聘用学徒需要付出同样的薪酬,在花费人力、财力培养后很难留住人才,而政府发布的相关激励政策并没有落实到位。

(四)师资力量薄弱。

强大的师资力量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的关键。我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不仅需要企业与学校的强强联合,更需要大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学校和企业均无法提供。在大多数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中,教师来源主要是从普通高校招录,普遍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且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定和收入分配基本按普通学校的规定和标准执行,限制了企业和科研单位能力强、素质高、有意愿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的引入。这无疑对职业教育发展成为重要引擎造成巨大的挑战。

(五)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

德国职业教育领先于世界水平,与法律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我国在借鉴“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导致很难有大的突破。我国虽出台了相关职业教育法律,如《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但主要以政策性为主,缺乏完善而具有权威性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同时法律和政策间相互不衔接,缺乏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涉及高等职业“双元制”职业教育方面的更是少之又少。其次,法律中没有明确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学校和企业各方的责任,这使得企业保护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无法提升企业的积极性。

三、完善“双元制”职业教育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在德国,大学文凭不是进入企业唯一的敲门砖已成为社会共识。相反,拥有职业教育经历和合格的技能比文凭更受企业青睐。政府应该创建职业院校高教研究所,增强校企合作理论研究,更好地监督指导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开展。政府在在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的同时,可以利用舆论引导社会大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起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营造全社会支持、关注和参与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企业则要发挥主导作用,拓宽校企合作的范围和层次,推进校企“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基地共享”。企业要用长远眼光看待职业教育问题,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提升校企合作意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要发挥企业自身资源整合优势,积极参与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及科研等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

(二)加大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壮大职业教育规模。

经费不足已成为阻碍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为解决此问题,一是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发力,改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鼓励和支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在经费上加码。二是在“教育平等”前提下,研究制定关于高职院校分学科分专业的公用经费标准。三是加大对职业教育企业实训基地的支持,按照“政府导向、多元筹资、集中财力、择优扶持”的原则,引导职业院校转变办学模式。四是重点鼓励支持农村职业教育学校发展,调动企业参与职业人才培养积极性,完善农村家庭贫困生面学费政策。

(三)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首先,要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其次,高职院校要与企业、政府密切合作,保证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建立高水平、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训机构,使教师们不仅具备较高的理论基础,同时提升实践经验,通过国内外进修等多种途径培养专业教师。鼓励教师到企业第一生产线进行调查、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科的前沿知识与企业的实际项目相结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以及教师的综合职业素养和教学实施水平,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四)设置“双元制”管理机构,完善法律体系。

校企合作是德国职业教育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双元制”的精髓。我国“产教结合一头热”原因之一是法律和政策保障的缺乏。只有建立明确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才能有效协调好校企、学生、教育机构和行业组织各方关系,才能保障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壮大。政府应设立“双元制”管理和协调机构,完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从国家层次上明确划分培训标准,加强考核和监管力度,保证培训水平和质量。

(五)建立适应现代化职教体系,培养现代职业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的首要战略任务。而由此带来的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的改变与提升,职业化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日益明显,社会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也愈加迫切,这也推动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在借鉴德国“双元制”基础上,探索本土化实践,创建适应现代化的职教体系。培养产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现代职业人,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真正的将我国十几亿人口的沉重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

浅谈毕业论文撰写中存在的问题

目的探讨网络教育护理专科生撰写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近3年网络教育班毕业的104名护理专科生的毕业论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其在选题、构思、资料收集等方面存在问题,现提出相应对策,为今后的网络教育护理毕业生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提供帮助.结论撰写论文的过程,既是一种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脑力创作实践,又是一种由生疏到入门再到熟练的写作实践[1].

作者:龙亚香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湖南,衡阳,421001刊名:卫生职业教育英文刊名:healthvocationaleducation年,卷(期):27(4)分类号:n533关键词:网络教育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

高职院校毕业论文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摘要:高职院校的学生,将面临就业的严峻考验。他们的专业学习都是针对就业而服务的,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最主要的任务。因此,高职计算机教学应该以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为目的。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因材施教;转变理念;配合就业。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经济迅速发展,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高科技产品,它的诸多功能已经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计算机的辅助,计算机的使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目标的核心。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家庭拥有计算机数量极多,并且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都学习了计算机基础课程,计算机对他们而言并不陌生,所以说高职院校计算机学习并不是“零起点”,信息技术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都有课程设置。进入高职院校的新生不同程度地都受过一些信息技术的初步教育,学生不能有效地学习计算机课程,更主要的原因是一些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内容设置与学生已有基础重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在一种半生不熟的状态。

在高中阶段,计算机不是高考的主要科目,为了追求升学率,不少学校或明或暗、有意无意地降低对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培养。由于受到高考的影响,往往因为计算机不是高考科目而被忽视,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好,这也影响到了未来的高职院校的学习。由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缺乏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和规范,导致教学的目的性不够明确,教学大纲差异性也很大,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此同时,学生的来源复杂,多地区、多层次,并且都是在高中阶段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学生入学时的基础差异也是各不相同,差异的'巨大也是影响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来自职业高中的学生,其计算机基础相对较好,而普通高中的学生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计算机课程形同虚设,基本处在计算机盲的阶段,相对来说起点较低。所以,这些情况都给学生的计算机语言能力的学习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教学工作不好开展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过于系统性。

计算机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所以教学中,要把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一定要突出应用性的特点。但是目前的教材内容过于系统性,导致应用性不强,教材内容的起点过高,需要具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才可以使用这样的教材,而且教学时间也相对较长。教学和学习任务繁重,影响师生的教学及学习兴趣,学生学习难度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影响。

2.教学方法僵化陈旧。

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实践重于理论的过程,在我们的教学中,依然是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地受教,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这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计算机是一门应用技术课程,需要学生具有和保持一定的兴趣,如果没有这样的兴趣,那么这样的实践课就难以保证效果。

3.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

高职院校作为一个培养高等级技术人才的机构,教学应该为学生的就业来服务,所以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学生自发地、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促进和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知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学习主要是应用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所以在操作能力和应用技术能力两个方面应该加强学习,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应用计算机的实践能力。

1.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的基础不同,教师的教学不能过于死板,一定要考虑因材施教。可以采用目标教学法、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在新生入学后进行摸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掌握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转变教学理念。

符合学生的就业需要,同时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

环境。

3.与就业密切结合。

高职学生的毕业就是为了就业,所以教学工作应该主要围绕学生就业来开展,着重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能力。避免重视理论、忽视实践能力的现象出现,校企结合进行人才的培训,为企业的需要培养定向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院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积极地去开展学生计算机等级证书培训工作,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计算机基础是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基础入门的课程,这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需要教师不断地根据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相应的改革。高职院校的学生面临着就业的考验,他们的专业学习都是针对就业服务的,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高就业率,是高职院校当前计算机教学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袁晓红。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问题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

[2]刘永新。浅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成功:教育,(01)。

[3]陆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探索与创新[j]。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52)。

[4]李颖芳。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探讨。新西部,(1)。

[5]张丽萍。“计算机公共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践。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4)。

(作者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论文

一般来说,高校安排毕业论文的写作和指导有两个意义: 一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待问题的综合处理能力、正确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方法;二是强调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大胆尝试解决实际问题。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多年来一直存在照搬照抄本科教育教学模式的弊端,在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样突出,学生毕业论文写作陷入了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职教育的质量。因此,对高职毕业论文进行改革,刻不容缓。

1. 论文选题及写作定位不当,针对性不强,脱离高职教育 培养目标

本科论文

相关信息

。比如,几年前我们学校的一篇优秀论文,题目 是《论美国的次贷危机》。且不论这篇文章的内容,单是选题在 高职层面上就不太适合,短短的四五千字,能有多少发挥空 间?再说题目太大,话题离学生面向的岗位太远,过于注重理 论而忽略了高职教育的育人目标。

2. 学生写作态度不端正,文献检索能力低

由于现实中极少出现所有成绩全部合格的情况,许多学 生往往会有意无意地把毕业论文的写作看作一种形式。毕业 论文不合格无所谓,毕业证照拿,可以说已经成为_种普遍现 象。众所周知,毕业论文的写作需要查找大量的文献资料,可 以说,检索文献并进行再处理的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毕业论文 质量的高低。但是我根据旁听答辩的经验,认为许多学生对文 献检索非常茫然,对检索工具的使用一无所知,相当一部分学 生的检索工具仅限于手机app。

3. 毕业论文指导实效低

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会将毕业论文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 而最后_个学期的学生往往在单位实习,很难安心完成毕业 设计和论文任务。这一段时间,论文指导教师很难见到学生, 只能借助邮箱、qq等方式与学生联系,无法进行面对面的交 流和指导,而且即便是这种形式的指导,一般次数和时间也很 难保证,对许多问题的探讨自然很难深入,更谈不上对学生进 行督促。此外,这种“遥控指挥”的论文指导形式缺乏透明度, 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也无法进行直观而有效的监管。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管理当中存在的种 种问题,笔者提出三点建议。

1.取消毕业论文,改由实习报告代替

教师通常把毕业论文的时间放在实习后的第六学期,而 学生在第六学期基本都不在学校。因此教师可以把毕业论文 改为实习报告,在实习前布置有针对性的题目,让学生在实习结束后上交。从时间上讲,这和目前的教学计划的整体时间安 排不会发生冲突,整个大三一年的各项工作安排也更加顺畅。 从理论上讲,高职毕业论文与本科毕业论文相比,学术性要求 应该低_些,实践性要求应该高_些。从选题上,应尽量选择 与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一线工作有关的内容。如果用 实习报告代替毕业论文,就可以敦促学生在实习活动中进行 具体细致的亲身实践和思考,了解并掌握工作岗位和工作过 程的信息资料,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这 样既可以提升实习的质量,也能在_定程度上避免_些“过于 宏观”的选题,确保论文设计上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使其对将 来的岗位工作起到指导作用,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体 现学生所学专业的岗位特性。

2. 取消毕业论文,改由校内职业技能竞赛和校内技能汇演代替

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和别的教学管理工作相比,它的这种 “单对单”的相对私密性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容易去 监管。为了打破这个怪圈,教师就有必要把这项工作公开化、 透明化,比较好的办法就是用公开化的比赛和表演来代替私 人性质的文章。比如音乐表演专业,通常这样的专业学生人数 不多,可以选择一个下午,学生任意选择自己拿手的唱法和曲 目,邀请学院的领导、教师和同学观看,活动由学生自己策划 组织,专业教师可以在旁边给他们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像比赛 _样,每个学生唱完之后打分,这个分数就是毕业汇报演出的 分数。

当然这只是举例,这是因为他们人少,怎么搞活动都行, 如果毕业生人数多怎么办?可以分小组,学生组成团队,选择 一个任务去完成,然后通过一个期限,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来 决定是否合格。例如:计算机专业,6个学生组成_个小组,时 间3个月,任务是协助学校的网站专门制作_个国际交流或 者教学质量工程网页,比如精品课的网页。分院和宣传部可以 提出_些笼统的要求,引导这些学生像_个真正的网页制作 团队一样,提出方案,分工协作,排除困难,完成任务,根据完 成情况对学生的三年学习也可以有一个全面透明的评价。当 然,如果可以的话,我们甚至可以把这一项任务同时交给所有 的团队。大家像招投标一样都去制作一个网页,然后公平竞 争,排出名次,学校择优者而采用,这样有效避免了目前毕业 论文指导过程中“不透明”的问题。

3. 保留毕业论文,但是要在细节上改革

比如,提前论文启动时间,保证毕业论文有充分的写作时 间。尝试将毕业论文的时间,尤其是开题时间提前至第四学 期,开题后让学生充分利用暑期时间收集资料、完善内容,进 而可以在第五学期接受教师的当面指导,从而提高论文写作 效果,缓解毕业论文写作和就业之间的矛盾。

)

会计毕业论文答辩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毕业论文答辩是会计专业教学中最后一个环节,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可以考核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和实务的综合运用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是会计毕业论文答辩中存在的问题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介绍论文不清楚。会计专业学生由于平时锻炼不够,论文介绍总体反映为:学生对论文不熟,介绍的内容不明不白,与预期目标相去甚远。主要表现是走极端:要么先在黑板上写上论文题目,再念提纲;要么是抓紧时间,通读全文。这样介绍会计论文的坏处是:前者过于简单.答辩老师不能详细了解论文的内容,无法提出适当的问题;后者虽克服了前者缺点,但往往超过规定时间,给答辩老师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答辩老师不仅容易疲劳,而且难以抓住重点,往往凭记住的“关键词”提问,难免刁钻古怪,影响答辩效果。

2.提出问题不适当。由于答辩学生介绍论文的原因和答辩老师主观上的原因,答辩老师在提问的数量、质量和方式上还缺乏统一规范,随意度大,主要表现为:数量上,少则2一3个问题,多则20个以上;质量上,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复杂;方式上,自己喜欢和有所研究的多提,而自己不喜欢或未曾研究的少提。除此之外,更有不负责任的老师,提出一些误导性的问题,如你参加工作以后准备作几套帐。

3.记录问题不准确。记录问题是会计论文答辩的中间环节,该环节考核了答辩学生的反映能力、速写能力、综合能力。从答辩实践中看,记录问题中所反映出的不足有:对答辩老师提问断章取义,丢三拉四,含糊不清,张三的提问记在李四名下等等。其结果一是回答问题漏洞百出,笑话连篇,二是严重挫伤了答辩老师的感情。

4.准备问题不独立。准备问题环节,主要考核答辩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答辩学生为了能顺利完成答辩老师的提问,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很少,往往是答辩老师提问,其他学生分头行动,各负责一题,答辩学生完成记录,几个间题的答案已作出。若有一到二题不会,还可以大言不惭地要求老师作答。

5.回答问题不切题。回答问题是会计论文答辩的最后一环。该环节的主要问题有:回答问题准确度低,说话吞吞吐吐,声音小,难以听清。究其原因,前者是对所学会计知识掌握不牢或记录问题有错。后者是功底浅,胆小怕出错或语言表达能力差或无法回答,想蒙混过关。

6.考核评分不规范。会计毕业论文考核评分是不规范的,表现为:打整体印象分。认为按指标逐个打分太烦。这样往往出现某老师的问题答对了就给高分,某老师的问题没答对就给低分,而缺乏整体考虑,即共有多少个问题,答对了多少问题,该得多少分。老师这种以自己的提问为中心严重挫伤了答辩学生的积极性。

1.介绍论文应有备而来,避免仓促上阵。学生介绍论文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首先准备好一篇过渡性文章,该文章应比提纲详细,比全文精炼,能清楚地表达作者的主要论点、论据和最新研究成果;其次是熟悉过渡性文章,最好是记住它,以免因锻炼不够发生怯场而照本宣读;第三是在宿舍进行模拟论文介绍,锻炼表达能力,控制介绍时间;最后是以挂图形式写出论文提纲,以便介绍时挂出,弥补因普通话不标准出现的不清楚、不完整。这样就可以做到论文介绍清楚、明白、通俗、易懂。

2.提出问题应紧扣论文,把握适当性。要使老师提出问题把握针对性、适当性,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每篇论文安排一个主要提问者(称为主问),主问应对该毕业论文及其涉及的专业领域有较广泛的了解。在进行答辩前准备好相应数量的问题,并作好答案要点。该主问常可指定为毕业论文的评阅老师;二是限制非主问老师所提问题的数量。

3.采取双重记录复核法,保证记录问题的准确性。具体操作方法是:首先由答辩小组指定一位有较强记录能力的学生进行专职记录。老师提问时,专职记录员与答辩学生同时记录。其次是记录完了之后,答辩学生重述老师的提问,老师复核认可,并与专职记录员一致才可下台准备问题。这样既可保证记录问题的准确性,又可防止回答问题时避难就易的丢题现象。

4.提供必备的空间环境,确保准备问题独立化。要保证答辩学生准备问题的独立性,其措施就是给其独立空间,即让其与同学和老师隔离,失去同学的援助和询问老师的可能。

5.平时加强会计知识积累,做到回答问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回答问题质量高低完全取决于答辩学生平时对知识积累程度和临场发挥水平。要做到回答问题切中要点,一是论文必须自己做,剿窃文章进行大拼盘乃为大忌;二是平时注意知识点滴积累切勿临时抱佛脚;三是平时多锻炼,提高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如参加演讲比赛、辩论会等。

化学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和改革的论文

摘要:毕业论文是当前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本科生衡量四年专业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指标。实践过程中,本科毕业生论文呈现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其产生有着诸多原因,解决的对策主要在于现有的教学模式的更新与改革、学生独立思考和钻研能力的培养。

现今高等院校进行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大学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科技快速发展时代所需的人才,而本科毕业论文则是高等院校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时代一举进入了大众化时代。随着大幅度的扩招,师资短缺,教学资源不足以及青年教师在大幅增加,本科论文质量明显下滑,内容充实,观点新颖、格式规范高水平毕业论文越来越少。在不少高校,毕业论文成了做样子、走过场。因此,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原因,提出了更新与改革教学模式的方法和措施。

1.论文选题大而空泛,缺乏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及创新意义。

从选题的空间范围来看,很多学生喜欢拿中国和世界性问题来研究,而不注重选择与自己未来专业工作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小”问题的研究。四年大学,一些学生没有自己的专业兴趣,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对课题选择比较盲目,好高骛远,在一些大的领域选题,只看到存在的问题,却很难认识哪些问题是在其知识结构范围内、凭借自己的能力可以解决的,哪些问题是力所不及的,导致选题过大,内容空泛。在选题环节,导师发布的课题与实际或科研不能结合,题目大而空洞,毕业论文设计内容和要求不明确,导致学生在选题上比较盲目。另外,毕业论文时间安排不合理,本科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一般集中两到三个月的时间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实验、写作。这样,学生在选题上的考虑时间就不足,没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没有好的开始,就会造成对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

2.研究方法单一,无法把专业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到论文中。

多用描述性的方法来研究问题,很多学生习惯去陈述一个事实或现象,而不是用数据去说话。在论文撰写过程中,研究方法比较单一,过于依赖网络资料,对资料的分析处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3.论述教材化,面面俱到,缺乏深度。

论文的格式多套用教材体。通过答辩发现,带“对策”一词的毕业论文,论文中对策惊人地相似。这说明本科学生还没有勇于实践和刻苦钻研的治学方法和能力,存在明显的“拼凑痕迹”或“套袭模式”。毕业论文是本科学生初次参加科研活动的初级阶段的成果,由于科研基础知识和科研操作技术的储备不足,加上缺乏足够的科研时间和实践的机会,相当数量的毕业论文,是以文献资料法为主的理论研究,带有明显的东抄西编的“拼凑痕迹”;以观察和实验法为主的应用研究,则带有明显的人为的、随意组合的“套袭模式”,从而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出现很多与科研成果的惊人的相似,这就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4.文献阅读量少,文献综述质量低。

论文研究的价值在于其创新,创新的过程对前人的工作要了之于心,才能避免重复工作,吸取经验教训,开拓新领域,解决未解决的`问题。因此,文献研究是一篇好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学生对文献综述缺乏统一的认同,他们对什么是文献综述、如何进行文献综述缺乏理解,文献综述的质量差强人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数量不足。有些本科专业学生的参考文献仅10篇左右,与广东省教育厅要求规定的参考文献在15篇以上的数量有一定的的差距;有些专业的文献综述包含在开题报告或论文正文中,篇幅偏小。第二,有些学生的文献综述所列的参考文献的数量基本达到了要求,但与论文的相关性不高;个别综述与论文内容雷同,还存在着所列文献与综述内容不相关、不配套的情形,内容与所列文献参考出入较大。另外,还有文献综述欠规范、格式混乱等问题。学生们还未懂得:要想使自己的学术研究有所发展,进而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学者,就必须重视研究文献的回顾。

5.缺乏实地调查,缺乏数据支撑,陷入定性分析,容易全盘抄袭。

学生多选偏理论性题目,不愿意去做调查性的课题。根据笔者统计的到惠州学院经济管理系选题情况:基础研究类篇数占34.5%;基础应用研究类篇数占63.2%;应用研究类篇数占2.3%。课题来源方面结合生产实际的课题数只占10.5%。大多数学生都偏向于理论性研究,不愿做实际调查,导致论文的学术价值很低。而且,由于缺乏数据支撑,没有定量分析,没有体现用数据来说话的科学精神,所以往往只有定性分析。同时,大多数学生的理论功底不足,无法正确理解理论要点,更不用说创新了。长此以往,学生就很容易陷入全盘照抄各种文献资料、胡乱拼凑了。

6.缺乏相关理论依据,论述肤浅。

多数学生只会去描述性事实或现象,不熟悉运用专业理论去推导和证明。或者,不会用所学的理论找到切入点,不会使用所学的方法分析、加工资料,最终就是资料的堆砌。而多数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类型,主要以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采用定量分析研究的仍局限于一般的统计学处理范畴,能独立运用计算机统计软件进行较高层次的定性定量化处理的为数很少,而真正让事实说话的数据就少之又少了,这样就会造成对毕业论文质量的消极影响。

1.学校、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不够。

毕业论文必须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做为支撑,而这种能力则是学生毕业后应对各种岗位工作挑战所必备的资本。如果某个岗位不要求文字能力,不需要逻辑思维,甚至于不用动脑子,那也就用不上大学生了。退一步讲,假设有那种既需要上岗者有本科学历、又不要求这个本科生会写论文、搞研究的岗位,那么,这种岗位究竟存不存在、会有多少、都分布在哪些领域呢?哪个学校能担保自己培养的不会做论文的学生会找到没有具体要求的岗位?况且,目前有很大一部分本科生毕业后选择了考研,继续深造。如果连本科毕业论文都不会做,还能指望他们能读好硕士、博士?事实上,现在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已很成问题。其中,有研究生阶段教育自身的问题,但主要原因还在于学生本科阶段的教育质量不高,特别是研究能力不强,从而累及其后续阶段的教育。

2.学生掌握定量手段少,定量分析应用训练不足。

西蒙说过:“管理就是控制”。控制的手段是数量管理。定量化是人类精确理解社会想象的有力工具和追求,在目前情况下,社会科学的很多因素尚无法做到定量化。研究方法的选择总是与研究目标相关的,同时也受到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的制约。因此,任何研究课题,都要适应于解决其研究任务的方法与手段。正确的方法可以提高研究的效率,提高研究成果的可靠性。而本科生在学习阶段,很少有机会能接触到正规的科研训练。学生掌握定量分析方法少,定量分析应用训练不足。

3.在校期间,主要阅读对象是教材,尤其是中国式教材。

中国式教材多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倾向灌输知识和结论,忽视启发和研究。在相应教材页码表现上,中国大陆教材一般为400~500页左右的32开本,仅适合于应试教学和考试。而引进的国际教材多为500~800页的16开大本,其内容不仅涵盖理论框架和基本概念,而且有各种案例、故事和习题,便于学生自学,在课时安排上则便于教师讲解和讨论。英文原版教材缺点是背景及其案例局限于西方发达国家范畴。但从另一方面讲,中文教材也少有原创性研究和案例,基本上沿用西方的理论和案例。有的学生的四年大学生活,只知上课“埋头记笔记”,考试“背笔记”,竟基本没有翻阅过相关专业的学术期刊和学术专著,上课之余,对中文教材之外的其它教材基本“绝缘”,从而导致知识狭窄、片面,写出的论文起点低、缺乏深度和新意,自主获取知识的意识、能力较差。

4.对文献重视不够。

文献研究是论文研究最为艰苦的一个环节。耗时费力,材料收集难度大。目前国内已有的知识数据库和一些引进的国际数据库,能部分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文献的研读和提炼则需要时间和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而刚刚进行实际论文写作的本科生,则普遍缺乏这一能力。

1.改进教学方法。

改变以讲授为主的教授模式,着重推广以讨论、调查、实验为主的学习模式。要推行素质教育,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调查能力。首先,要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抛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动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各高校可在各学期穿插举办学术讲座、科研报告,让学生对科学研究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以便更好地过渡到毕业设计研究阶段。另外,也可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实验设计”等相关科学研究方法的课程,培养学生自学和研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要跳出本科毕业论文自身的圈子,将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任务贯穿于本科教育的全过程。首先,不要再提什么“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应代之以“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并进一步明确:本科教育质量的核心是学生的研究、实践和创新等三项能力;其次,课程设置要做适当调整。要多开设有助于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基础性、工具性课程,如文献检索、调查方法、数据分析方法、社会分析方法,等等。并且,在不违反修读顺序的前提下,应尽早开课;最后,各类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三项能力为核心组织教学,通过各类课程教学的“合力”,来确保本科教育质量。

3.学习发达国家国际性教学方法和理念。

短期改变应试教育,将涉及整个大环境和体制。可以引进国际教材,做到短平快,并与国际接轨;在师资上、教材、教法上,系统性引进先进的教育模式;在师资上,以引进和走出去为辅;教材上着重引进原版教材,推行双语甚至纯英文教学;强调专业教育和个性教育,培养学生独立人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为创新培养人格基础;要提倡国际化,因为单纯依赖于非人员交流的间接交流,很难短时间内改变已有的观念和思维模式;通过较大力度地引进外籍教师,让中外师生经常地、普遍地接触,通过耳濡目染的频繁交流,利用鲶鱼效应,开发环境改变的动力源泉,逐步形成创新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刘宝欣.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若干思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s1).

[3]刘港.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02).

[4]刘正远等.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03).

[5]丁艳芳,齐涛.谈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01).

化学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和改革的论文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教育质量的日益关注,本科生毕业论文问题也必然地成为众矢之的,引起广泛的.讨论.要求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呼声,多年前就有,而今尤甚.笔者以为,毕业论文的去留,是事关大学教育的性质、目的和价值取向等极为根本的理论问题,需要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有些结论.在此,笔者愿意介绍一点国外情况,与大家分享.

作者:潘艺林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高教所刊名:软件工程师英文刊名:softwareengineer年,卷(期):2007“”(7)分类号:关键词:

医学检验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摘要:医学检验实习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毕业实习使知识向能力转化,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如何做好实习教学工作,符合检验医学学科特点,适应现代化社会医学需求,提高学生临床实习效果,本文将以iso15189实验室认可体系与检验专业实习生人才的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iso15189;医学检验;实习教学。

近年来,医学院校开始将iso15189实验室认可与检验人才的培养相结合,认为对培养高质量检验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中心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将认可体系纳入实习环节,尝试将iso15189认可准则中的相关要求与临床检验本科生实习阶段的规范化培训要求相结合,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真实环境中,培养出实践能力强、懂管理的高素质检验人才[1]。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思想就是写你该做的,做你所写的,记你已做的,分析已记的,从而达到持续性质量改进的目的[2],在检验专业实习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质量管理的理念,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实验室认可体系的实际工作。在医学检验专业实习教学中借助实验室认可体系,不但加强了学生的检验规范操作,而且增强了其质量管理观念。目前国内很多大医院检验科均在进行实验室认可的准备工作,需编写大量文件,学生对iso15189相关知识的了解可使他们很快融入检验科该项工作中,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标准化的检验操作,有利于临床工作的开展及相应医院iso15189的申请工作[4]。本文转变了传统的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带教重技能、轻管理的'理念,树立专业技能与质量管理并重的现象;深入研究实验室认可体系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环节相结合,探索每一环节的相连点,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找到新途径。并通过结果反馈,持续改进,编写与实验室认可紧密联系的《实习大纲》,培养适应实验室发展新形势下的高素质检验工作者,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检验水平。

1教学改革的方向。

为了培养出一批专业技术能力合格,并具备一定实验室质量管理能力的实用型人才,需要借助实验室认可体系,通过实践-考核-总结的正反馈环,制定能够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大纲。在检验专业的实习教学中我们首先改变了传统的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教学理念,将iso15189实验室认可体系纳入到检验专业本科生的实习教学中,将其作为实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次,教学管理人员以iso15189认可准则为依据,制定考核办法,对学生的质量管理能力进行考核;最后,通过结果反馈,修订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大纲,持续改进,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法。

为规范检验专业本科生的实习教学,加强学生的检验规范操作和质量管理观念,就要借助iso15189实验室认可体系,指导学生既要掌握试验的原理、操作、结果的报告,还应学会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全程质量控制,学会分析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学会方法学评价和性能验证。继而通过临床带教老师客观的成绩考核和结果反馈,修订新的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大纲,持续改进,进一步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具体的实施方法为:。

2.1课题组教师优化、整合既往相关经验,并在实践中持续改进,编写修订覆涵15189内容的《实习大纲》首先,课题组成员根据15189实验室认可的具体内容,总结既往实习带教的实践经验,寻找15189认证体系各要素与各实习环节之间的结合点。将该结合点既体现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同时也纳入到学生的实习大纲中;其次,根据认证体系各要素与实习间的结合点编写实习大纲的试行版,并制定包含实验室认可、符合实习大纲试行版的实习计划;然后,组织集体备课,向全体实习带教教师讲解实习大纲试行版及实习计划的具体内容,严格依照实习大纲试行版及实习计划内容进行实习带教,并且对学生实习过程及实习结束时的表现进行考核,同时对实习大纲试行版具体实施过程进行总结,探讨实习大纲试行版的优缺点,寻找实习大纲试行版的不足之处并找到纠正措施;最后,通过持续改进,优化相关具体实施内容,在试行版基础上修订《实习大纲》。

2.2借助iso15189实验室认可体系,根据实习大纲试行版及具体实习计划,规范检验专业本科生的实习教学学生入科后首先进行培训,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介绍和生物安全培训。培训后通过考核,考核合格后依据制定的实习生轮转计划将他们分到各专业组进行轮转,学生在各专业组轮转期间要按实习大纲要求掌握本专业组的检验项目,掌握试验的原理、操作、结果的报告,还应学会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全程质量控制,学会分析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学会方法学评价和性能验证。每个学生在每个专业组轮转期间,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养成按作业指导书操作的良好习惯,通过一年的实习,学生在各自的岗位要学会本岗位工作的内容和程序,在实习过程中如何发现不符合项,如何分析不符合项的原因,如何纠正并采取纠正措施。

2.3加强检验专业本科生的实习生培训与考核国内检验医学本科生实习时间一般为1年,这个实习阶段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学生走向工作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不仅要加强实习生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和科研能力培训,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培训临床工作中的质量控制、检测系统性能评价、生物安全防护能力、实验室信息系统使用等[3]。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实习生进行专题讲座,通过专题讲座结合实际操作加强学习效果,如在不同专业组要进行质量控制讲座,在全科范围内要进行方法学评价和性能验证讲座、cnas-cl02认可准则的解读、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如何内审等一系列培训,在每次培训后进行考核并评价,考核包括培训考核和实践绩效考核。每个专题培训后进行笔试考核,实践考核由教学管理组带教老师进行评定,学生在实习结束后写出学习总结和心得体会,最后,发放问卷调查表,采取毕业后追踪及用人单位反馈等方式进行调查。

3教学效果的评价。

本中心通过持续改进,编写新的《实习大纲》,全面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并培养出一批专业技术能力合格,专业和管理实践考核均合格,并具备一定实验室质量管理能力的学生,大幅度提升了检验专业本科毕业生的素质,提高了用人单位的满意度;通过将iso15189认可准则中的相关要求与临床检验本科生实习阶段的规范化培训要求相结合,使学生能很快地融入检验科的该项工作中,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标准化的检验操作,有利于临床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单位快速适应它的iso15189的申请工作。同时也为兄弟院校在培养实习生的方法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总之,应对临床实习这一关键阶段加以重视,顺应检验医学发展趋势[5],及时制定相应的培养规划,如此才能保证和提高医学生的培养质量,输送适应新的医学诊疗环境的优秀检验人才。

参考文献。

浅析纳税评估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思路毕业论文

信息资源利用率低。外商投资企业的纳税评估需要一个整体的系统程序,而目前在我国,纳税机关在纳税过程中,在内部的纳税管理以及纳税机关上下管理级别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无论是纳税机关的内部,还是纳税机关与其他部门如国税、地税、银行等部门之间,都缺乏必要的信息分享,导致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其实用效率低下。

信息资源不够充分,信息资源质量不高。外商企业在中国投资,大多数都是民营的私人企业,这些外商投资企业往往财务不健全,而且其提供的信息也容易失真,导致在对外商投资的纳税评估中的信息不准,数量上也不达标,信息质量不高。

2、法律依据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纳税评估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法律依据不够完善,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外商进驻到中国来投资办厂,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在对其纳税评估的法律体系没有得到及时的完善,主要表现在:

(1)目前,我国颁布的《征管法》及其实施细节,还没有对纳税评估做出具体的,详细的说明和规定,也没有直接确立纳税评估的法律地位,导致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纳税评估始终没有上升到法律环境中。

(2)在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纳税评估中,对相关信息的调查和核实还缺乏必要的法律程序。从目前我国对外商投资纳税评估的法律环境分析来看,我国虽然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仍然还没有对相关部门以什么程序,如何调查等问题做出必要的,详细的说明,导致在对其纳税评估中,程序混乱,个人行为缺乏制度约束,弹性较大。

(3)在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纳税评估后的结果处理中,尚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目前我国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多数只是针对纳税评估过程中的规定,而对其评估结果的处理的法律法规则较少,导致结果处理无法可依,严重影响了信息的反馈和纳税评估工作的改进。

3、外商投资企业纳税评估指标不完善。

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在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纳税评估时,是按照相应的纳税指标来进行的,而这些评估指标则是通过对纳税评估的测算而形成的,这种具体的测算主要是测算行业的内平均值,进而对纳税评估的测算结果和行业峰值进行对比,从而形成我国现有的纳税评估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纳税评估规定了评估指标,事实上,这些指标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这些指标并不能真实的反应出纳税评估的结果。因此,关于外商投资企业的纳税评估指标,还有待完善。

二、外商投资纳税评估的对策。

针对前面提到的关于外商投资纳税评估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看法和对策。

1、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纳税评估,依赖于信息资源。因此,要想得到准确真实的评估结构和评估信息,就必须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一方面,纳税机关内部个层级,各部门要加强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另一方面,纳税机关和其他部门如国税、地税以及银行等部门要加强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流通,内外结合,保证信息的畅通和准确性。

2、提高信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目前,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纳税评估的信息获取还不够,从数量上来说还不达标,另外,评估信息从质量上来看,也有待提高。这就要求外商投资企业必须加强其内部的财务管理建设,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准确真实的信息。

本科院校英语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1)开设论文指导课程,提高写作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是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根本保证。为了提高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撰写论文,市场营销专业特开设了《论文指导》的课程,该课程在大三第二学期开设,本课程围绕论文如何选题、如何进行文献检索、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都有哪些、毕业论文撰写规范等对各环节模块进行科学训练,要求学生掌握论文的写法、学术规范、论文的格式,为将来毕业论文的选题、文献检索、规范撰写等奠定基础,使毕业论文的质量能够得以提高。

(2)确定具有“应用型”特征的选题。毕业论文选题必须反映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定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毕业论文选题就要体现出“应用型”的特征。市场营销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性,对毕业论文选题的“应用型”特征要求更高。专业教师对指导的学生上报的论文选题,必须严格把关,将“应用型”特征不突出的题目剔除出去。为了体现“应用型”特征,选题可以是某一行业或某一类型特定企业的营销问题,例如“五粮液白酒市场营销策略研究”“‘90后消费行为特征及对企业营销策略影响”等。不要让学生去选“奢侈品在华竞争力研究”这样的题目,这样的题目很宽、很深,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不要选。为了保证选题质量,学生上报的论文题目由指导老师初步审核,审核完成后再上交院系统一进行再次审核后,才能决定选题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学生选择或自拟了理论性较强的选题,告知学生必须更换选题。

参考文献:

[1]王亚玲.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j].中国科技信息,(17).

[2]张洪秀.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1).

[3]雷红霞.二本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改革与探索[j].教育科学,2016(5).

[4]李瑞瑾.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16(6).

会计毕业论文答辩存在的一些问题

会计毕业论文答辩是会计专业教学中最后一个环节,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可以考核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和实务的综合运用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1.介绍论文不清楚。会计专业学生由于平时锻炼不够,论文介绍总体反映为:学生对论文不熟,介绍的内容不明不白,与预期目标相去甚远。主要表现是走极端:要么先在黑板上写上论文题目,再念提纲;要么是抓紧时间,通读全文。这样介绍会计论文的坏处是:前者过于简单.答辩老师不能详细了解论文的内容,无法提出适当的问题;后者虽克服了前者缺点,但往往超过规定时间,给答辩老师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答辩老师不仅容易疲劳,而且难以抓住重点,往往凭记住的“关键词”提问,难免刁钻古怪,影响答辩效果。

2.提出问题不适当。由于答辩学生介绍论文的原因和答辩老师主观上的原因,答辩老师在提问的数量、质量和方式上还缺乏统一规范,随意度大,主要表现为:数量上,少则2一3个问题,多则20个以上;质量上,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复杂;方式上,自己喜欢和有所研究的多提,而自己不喜欢或未曾研究的少提。除此之外,更有不负责任的老师,提出一些误导性的问题,如你参加工作以后准备作几套帐。

3.记录问题不准确。记录问题是会计论文答辩的中间环节,该环节考核了答辩学生的反映能力、速写能力、综合能力。从答辩实践中看,记录问题中所反映出的不足有:对答辩老师提问断章取义,丢三拉四,含糊不清,张三的提问记在李四名下等等。其结果一是回答问题漏洞百出,笑话连篇,二是严重挫伤了答辩老师的感情。

4.准备问题不独立。准备问题环节,主要考核答辩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答辩学生为了能顺利完成答辩老师的提问,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很少,往往是答辩老师提问,其他学生分头行动,各负责一题,答辩学生完成记录,几个间题的答案已作出。若有一到二题不会,还可以大言不惭地要求老师作答。

5.回答问题不切题。回答问题是会计论文答辩的最后一环。该环节的主要问题有:回答问题准确度低,说话吞吞吐吐,声音小,难以听清。究其原因,前者是对所学会计知识掌握不牢或记录问题有错。后者是功底浅,胆小怕出错或语言表达能力差或无法回答,想蒙混过关。

6.考核评分不规范。会计毕业论文考核评分是不规范的,表现为:打整体印象分。认为按指标逐个打分太烦。这样往往出现某老师的问题答对了就给高分,某老师的问题没答对就给低分,而缺乏整体考虑,即共有多少个问题,答对了多少问题,该得多少分。老师这种以自己的提问为中心严重挫伤了答辩学生的积极性。

1.介绍论文应有备而来,避免仓促上阵。学生介绍论文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首先准备好一篇过渡性文章,该文章应比提纲详细,比全文精炼,能清楚地表达作者的主要论点、论据和最新研究成果;其次是熟悉过渡性文章,最好是记住它,以免因锻炼不够发生怯场而照本宣读;第三是在宿舍进行模拟论文介绍,锻炼表达能力,控制介绍时间;最后是以挂图形式写出论文提纲,以便介绍时挂出,弥补因普通话不标准出现的不清楚、不完整。这样就可以做到论文介绍清楚、明白、通俗、易懂。

2.提出问题应紧扣论文,把握适当性。要使老师提出问题把握针对性、适当性,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每篇论文安排一个主要提问者(称为主问),主问应对该毕业论文及其涉及的专业领域有较广泛的了解。在进行答辩前准备好相应数量的问题,并作好答案要点。该主问常可指定为毕业论文的评阅老师;二是限制非主问老师所提问题的数量。

3.采取双重记录复核法,保证记录问题的准确性。具体操作方法是:首先由答辩小组指定一位有较强记录能力的学生进行专职记录。老师提问时,专职记录员与答辩学生同时记录。其次是记录完了之后,答辩学生重述老师的提问,老师复核认可,并与专职记录员一致才可下台准备问题。这样既可保证记录问题的准确性,又可防止回答问题时避难就易的丢题现象。

4.提供必备的空间环境,确保准备问题独立化。要保证答辩学生准备问题的独立性,其措施就是给其独立空间,即让其与同学和老师隔离,失去同学的援助和询问老师的可能。

5.平时加强会计知识积累,做到回答问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回答问题质量高低完全取决于答辩学生平时对知识积累程度和临场发挥水平。要做到回答问题切中要点,一是论文必须自己做,剿窃文章进行大拼盘乃为大忌;二是平时注意知识点滴积累切勿临时抱佛脚;三是平时多锻炼,提高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如参加演讲比赛、辩论会等。6.建立严密的考核指标体系,实现评分规范化。对毕业论文考核评分应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合理原则,该原则要求对毕业论文考核有一套规范的量化标准。

浅析纳税评估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思路毕业论文

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资料,运用科学手段,对其申报、纳税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及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定的管理工作。当前,随着税收征管的深化和细化,各级国税机关都将纳税评估工作作为一项日常性的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强化了税源管理,提高了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降低了税收风险和成本,减少了税款流失,提升了服务水平和纳税人的满意度。20以来,xx县国税局税源管理一科全面开展纳税评估工作,以它为切入点,积极探索税收精细化管理的路子,又将纳税评估工作作为科室的精品项目,制定了《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建立分税种、分行业、分规模级次的纳税评估体系,提高纳税评估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针对性,及时为稽查提供纳税人动态和征管信息,确保了重点稽查的有效性。据统计,通过对276户纳税人进行纳税评估,纳税人主动申报缴纳税款及滞纳金16.1万元,调整进项留抵税额169万元,查补税款168.15万元。另外移送稽查立案查处11户,已查结11户,查补税款425607.23万元,罚款212946.89元。通过一系列的评估,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如何采取对策,更好地提高纳税评估工作的实效,是我们税源管理部门的一项十分重要而艰巨的工作。

(一)法律地位依据不足。尽管目前国家税务总局、省、市、县局都制定了《纳税评估管理办法》,但《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均无有关纳税评估具体问题的处理规定,没有直接赋予纳税评估的法律地位,使得纳税评估的整个工作过程始终处于执法的法律边缘,使其相应职责、手段、方法等也都徘徊于管理与稽查之间,具体操作很难有个准确尺度。对纳税人自行查补申报税款,纳税评估对此可以不予处罚,但《税收征管法》规定申报不实属偷税行为,纳税评估中关于补税的法律法规依据不足,评估结果处理缺少法律依据,刚性不足。

(二)实用操作性不强。一是在评估过程中,发现有税收违法行为嫌疑需要立案查处的,移交稽查部门处理时,稽查部门可以据此立案查处,但对不需要移交的,通常评估的结论并不被稽查部门承认,并可以继续对已经评估的纳税人进行稽查。二是对评估的户数、每户年评估次数、评估户数的比例、预警值区域协调性、评估延期的期限、评估结论的反馈形式与内容等都未作出明确规定。三是评估时使用的文书名称、种类、具体内容不统一,比如国家税务总局、省局、市县都制定了评估管理办法,但是文书的式样却不统一,使税管员在实际操作中较难把握。

(三)评估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做好纳税评估工作,需要一批精通财务会计、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和纳税人约谈具有一定的专业技巧的高素质人员。但是目前普遍存在干部结构不尽合理的现象,“催报催缴”干部较多,具备既会计算机操作,又通晓财务会计,能分析财务指标的税务干部很少,往往出现纳税评估有职责,但工作难以开展或开展不尽人意的现象,使纳税评估工作有些流于形式。

(四)监督约束机制不到位。由于纳税评估工作刚刚起步,从调查情况来看,当前,对纳税评估工作尚未有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即使有,也是粗线条的,原则性的,很难把握和操作,致使以评代查,评而不查,重复评估、评估发现偷税问题让企业自行纠正或帮助企业隐瞒的现象仍然存在,对其如何监督,规范其运作尚无完善的办法,导致一些企业埋怨税务机关“多头”检查,而在另一些企业中出现“笑迎评估,背对稽查”的现象。

(五)纳税评估的信息资料来源不宽。对内,由于征收、管理、稽查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够,信息数据不能统一共享,信息有时分块割据,传递不及时、不完整、不准确,信息不对称,造成评估资源浪费。对外,与地税、银行、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之间,没有联网,信息渠道不畅,许多必要的相关资料不能及时收集,缺乏统一的“税务数据库”。再者,有些纳税人提供的纳税申报信息有时还不完整、不准确、不连续,对于这些信息,因担心增加纳税人负担,又不能经常地开展案头审核,因此影响纳税评估的.准确性。在系统内虽然进行了综合征管软件、出口退税、防伪税控三大系统整合,但可作为评估利用的信息少,计算机在纳税评估上仍只起到打字机的作用。

二、主要对策。

(一)确立评估法律依据和位置。一是建议将纳税评估写入《税收征管法》,将纳税评估以法的形式加以规范,完善评估内容,规范评估程序,明确评估时限,统一评估文书,让评估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增强纳税评估的法律效力和可操作性。二是摆正纳税评估的位置。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纳税评估机构,配置业务精湛的人员,确保纳税评估长期有效地正常开展。三是统一各地纳税评估工作业务规程,制定纳税评估工作实施条例,将纳税评估的重点放在评估纳税人是否按规定履行纳税义务上,消除纯粹的向评估要税收超进度的理念,使纳税评估真正成为基层税务机关的征管利器。

(二)注重评估实际操作方法。将纳税评估工作作为税务日常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有效途径,提高纳税评估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针对性,主要做法是:1、全面掌握各种涉税评估信息,从纳税人的申报资料入手,对纳税人的经营行为和纳税行为进行数据测算和分析,进行税负对比。2、对不同的评估对象采取不同的评估方法,即采取案头评估和人机结合或者税务约谈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3、有计划的分税种、分行业、分规模、分地域选择纳税人进行评估,确立评估的各个岗位,及时作出评估结论,加强与稽查部门的衔接,及时提供案源,提高威慑力。4、加强纳税申报的监控力度,通过开展纳税评估不仅要堵塞漏洞,还要有效地防止零申报、负申报,保证申报数据的准确性。5、确定纳税评估工作任务,一是要求税管员对使用十万元版增值税发票的商贸企业每月必须评估一次,二是对利用农副产品和废旧物资为主要原料的生产企业每月必须评估一次,其余的每月要完成所辖纳税户的20%,而对连续三个月零申报、负申报的纳税人次月必须进行评估。6、进行评估成果汇总和反馈,税管员将评估工作报告交主管领导进行审理,查找分析问题,从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户子转入日常检查,对有偷、逃、骗、抗税行为的转入稽查环节。

(三)增强干部评估综合素质。一是开展经常性的税务综合业务培训,定期对评估人员通过以会代训、以老带新等多种形式开展业务培训,有效地带动税收管理员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的提高。二是定期开展“以案说法”案例分析会,可以把各地开展纳税评估以来的成功案例进行讲评,以达到交流和指导的作用,提高评估人员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是选派评估人员下企业“跟班”学习,让其熟悉企业经营情况和操作流程,提高其财务会计管理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批精通财务知识和税收理论,熟练掌握法律法规、信息技术与应用技术,以及了解与约谈相关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四)、建立评估监督机制。一是健全纳税评估的反馈机制。对评估的有关结论应当以详实的说明告知纳税人,真正实现“强化管理、优化服务”的宗旨。评估结论不能过于简单,否则纳税人无法据此“自行补正申报、补缴税款、调整账目”。同时理顺征收、管理与稽查的关系,涉及到有关部门的,要及时进行反馈。二是健全纳税评估移送机制。对有偷税嫌疑、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嫌疑、拒绝约谈,或虽约谈交待问题,但不及时进行改正的,或以前纳税评估时被发现并纠正的问题再次发生的,以及少缴税额达应纳税额的一定比例或达到一定数额,应及时移送稽查,不得以评代查。三是建立纳税评估考核奖惩制度,强化日常检查,加强对纳税评估业绩的考核,促进纳税评估工作的规范运作,同时与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融为一体,严格过错责任追究制,充分有效发挥纳税评估的效能。

(五)、拓宽评估信息来源渠道。依托计算机网络,把好信息采集关,确保采集数据的真实、全面、准确,提高纳税评估信息的收集能力和应用质量。建立和完善评估信息提供机制,有选择地补充对纳税评估有用并能反映企业真实生产经营情况的其他辅助资料,如电表数、出勤表、存货盘点表等,使评估的原始资料更具广泛性和针对性。同时将纳税人分散于征管系统、金税工程、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系统以及从地税、工商、技术监督、银行等反馈的涉税信息进行整合,通过多方位的对比分析实现对纳税人的经营情况、纳税情况、资金运用等涉税信息的全面掌握,提升纳税评估质量。通过计算机网络等科技手段,减少人工评估的工作量,进一步提高纳税评估的科学性和工作效率。

零度先生。

会计毕业论文答辩存在的一些问题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货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债权。

主要包括企业出售产品、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应向有关债务人收取的价款及代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等。

预收账款是指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预先收取的款项。

企业在发货前预收的货款,应作为企业的一项负债。

根据会计主体假设,预收贷款业务不多的销货企业,可以不设置“预收账款”科目,其所发生的预收货款,可通过“应收账款”科目核算。

因此,应收账款各明细账户借方余额,对企业来说是一种债权,而各明细账户贷方余额则是一种债务,应收账款总账余额就成为债权债务的差额,既不表示债权领;也不表示债务额。

同样预收账款各明细账户贷方余额时企业来说是一种债务,而各明细账户借方余额则是一种债权,其实质是应收账款。

在企业资产负债表列示时,“应收账款”项目应根据“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填列,以反映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劳务等而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各种款项,表示企业的债权。

而“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应填入“预收账款”项目,以反映企业的债务。

我国现行分行业财务会计制度规定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即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的3‰-5‰计提坏账准备。

作为坏账准备提取依据的“应收账款余额”,应是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项目的余额,而不是应收账款的总账余额或明细帐的借方余额。

这是因为:

(1)应收账款总账余额是应收账款各明细账户借方余额之和与贷方余额之和的差额。

计提坏账准备时,由于应收的债权可能形成坏账,因此,必须将反映债务的应收账款明细账户的贷方余额予以剔除。

(2)预收账款明细账户的借方余额实质上就是应收账款,作为债权也可能形成坏账,因此,也应作为计提坏账准备的依据。

总之,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依据,应是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项目的余额,也等于“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借方余额的合计数。

2、论述应收账款融资。

应收账款融资是指企业以自己的应收账款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的贷款额一般为应收账款面值的50%-90%,企业将应收账款抵押给银行后一般不通知相关的客户。

在金融市场发达国家,应收账款与存货融资是最基本的担保支持的商业贷款形式,也是很多中小企业主要的融资形式。

我国《物权法》明确规定,在应收账款上可以设立质权、用于担保融资的规定,为企业担保贷款开辟了一条新路。

应收账款与存货融资有什么特点?据专家观察,动产担保的国际最佳实践在总体上适用于应收账款融资,因此在我国开展应收账款融资之际,一些国家在动产担保方面相对成熟的作法为我们提供了借鉴。

国际美国货币监理署出版的《应收账款与存货融资手册》,描述了关于应收账款与存货融资的基本原理和风险类型,并重点阐述了银行如何审慎管理这些风险。

应收账款与存货融资。

应收账款与存货融资的基本形式是借款人以应收账款和存货(营运资产)为担保,为生产和营销融资。

贷款可通过存货变现直接偿还或者通过托收应收账款发票偿还。

贷款人依据借款人信用风险状况,对担保品实施不同程度的控制,以管理信用风险。

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孙天琦向记者介绍,应收账款与存货融资与一般商业贷款的区别在于,“一般贷款的还款来源是商业经营产生的现金流,而应收账款与存货融资则是企业在正常的经营循环中相关资产变现的现金流。

与一般商业贷款相比,大多数应收账款与存货融资的违约风险较高。

这一点并不意外,因为这一形式通常是企业在无法获得一般商业贷款时才申请。

它的借款人财务实力一般比较弱,或者属于波动性高、季节性强的行业,或者企业本身正处于高速增长时期,具有杠杆率高、盈利能力不稳定、营运资金和现金储备有限、担保品价值不断变化等特点。

因此,应收账款与存货融资需要更加谨慎的监管。

美国的经验表明,通过对担保品和现金进行监控,结构合理的应收账款与存货融资交易才能降低违约风险。

而为了实施监控,银行必须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深入了解借款人所处的行业,建立良好的报告制度,并对担保品进行持续的监控。

对借款人和担保品评估。

企业以自身的应收账款与存货进行担保融资,在与银行的贷款合同到期时,企业如期足额归还贷款,则顺利完成整个担保贷款过程。

但应收账款与存货融资具有风险,且它的风险一般高于其他商业贷款的信用风险。

因此在发放应收账款与存货担保贷款时,银行能否对借款人和担保品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就成了一个关键环节。

美国的《应收账款与存货融资手册》建建议,对借款人的评估包括这样四个方面:第一是评估借款人的财务状况,重点分析借款人来自于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现金流,而非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第二要评估借款人的经营周期,便于贷款人设计适合借款人的贷款,同时保护贷款人的利益;第三是评估借款人所处的行业,分析借款人财务状况和经营周期的变化是否归因于普遍的行业因素;第四要评估借款人的管理能力,发放贷款时,贷款人必须评估借款人的管理团队。

之后,还要进行现场审计,监管者需要更多关注应收账款和存货的质量和价值、银行控制权、监控系统,以及银行变现担保品的能力。

对担保品的评估则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贷款担保率通常取决于应收账款的性质和质量。

贷款额一般为应收账款额的70%—80%,并且随风险呈反方向变化,即风险越大,可发放额就越小。

许多应收账款的质量取决于借款人客户的信用等级,因此《手册》建议,对应收账款的分析通常从分析借款人客户的财务状况开始。

贷款人和监管者在评估时应考虑:1、借款人客户基础的质量,即借款人客户中财务稳健的公司数量越多,客户基础质量越高。

2、借款人应收账款的集中度。

3、借款人的逾期趋势。

4、稀释率的趋势和重要变化。

稀释风险指非现金信用会减少或稀释应收账款余额的可能性,销售退回或折扣、折让、坏账等都会产生稀释效应。

稀释率一般在5%左右,稀释率上升意味着产品质量下降,可能会导致借款人出现财务问题。

5、担保品是否合格,像很多应收政府款项、海外应收账款、关联交易以及冲抵账户(即借款人既卖给一个客户产品,又购买该客户产品)等担保品是不合格的。

另外,要特别注意动产抵押中存货和额外抵押的风险。

存货担保率通常比应收账款低,因为存货流动性弱、变现能力差,且存货供应商对存货拥有潜在的优先权。

存货必须可以销售才是合格的担保品,其融资贷款担保率通常在20%—65%之间,且随存货的类型和状态而改变。

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应收账款融资与存货往往是难以分割的,监管者必须对担保品从应收账款向存货转变给予特别警惕,这往往是财务恶化或回收出现问题的信号。

对于额外担保,是指一些应收账款与存货融资的担保有时也包括固定资产,如设备和房地产,甚至包括无形资产。

3、论述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一、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

流动比率(currentratio,cr)指流动资产总额和流动负债总额之比。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

其中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变现的那部分资产,如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是用来表示资金流动性的,即企业短期债务偿还能力的数值,前者的基准值是2,后者为1。

但应注意的是,流动比率高的企业并不一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就很强,因为流动资产之中虽然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变现能力很强,但是存货、待摊费用等也属于流动资产的项目则变现时间较长,特别是存货很可能发生积压、滞销、残次、冷背等情况,流动性较差。

而速动比率则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因为速动资产就是指流动资产中容易变现的那部分资产。

衡量企业偿还短期债务能力强弱,应该两者结合起来看,一般来说如下:

cr1andqr0.5资金流动性差。

1.5cr2andqr1资金流动性好。

局限性。

(1)无法评估未来资金流量。

流动性代表企业运用足够的现金流入以平衡所需现金流出的能力。

而流动比率各项要素都来自资产负债表的时点指标,只能表示企业在某一特定时刻一切可用资源及需偿还债务的状态或存量,与未来资金流量并无因果关系。

因此,流动比率无法用以评估企业未来资金的流动性。

(2)未反映企业资金融通状况。

在一个注重财务管理的企业中,持有现金的目的在于防范现金短缺现象。

然而,现金属于非获利性或获利性极低的资产,一般企业均尽量减少现金数额。

事实上,通常有许多企业在现金短缺时转向金融机构借款,此项资金融通的数额,未能在流动比率的公式中得到反映。

(3)应收账款的偏差性。

应收账款额度的大小往往受销货条件及信用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的应收账款一般具有循环性质,除非企业清算,否则,应收账款经常保持相对稳定的数额,因而不能将应收账款作为未来现金净流入的可靠指标。

在分析流动比率时,如把应收账款的多寡视为未来现金流入量的可靠指标,而未考虑企业的销货条件、信用政策及其他有关因素,则难免会发生偏差。

(4)存货价值确定的不稳定性。

经由存货而产生的未来短期现金流入量,常取决于销售毛利的大小。

一般企业均以成本表示存货的价值,并据以计算流动比率。

事实上,经由存货而发生的未来短期内现金流入量,除了销售成本外,还有销售毛利,然而流动比率未考虑毛利因素。

(5)粉饰效应。

企业管理者为了显示出良好的财务指标,会通过一些方法粉饰流动比率。

例如:对以赊购方式购买的货物,故意把接近年终要进的货推迟到下年初再购买;或年终加速进货,将计划下年初购进的货物提前至年内购进等等,都会人为地影响流动比率。

改进方法。

(1)检验应收账款质量。

目前企业之间的三角债普遍存在,拖欠周期有些很长,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负债很高,即使企业提取了坏账准备,有时也不足以冲抵实际的坏账数额。

显然,这部分应收账款已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流动资产了。

所以,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应考虑应收账款的发生额、企业以前年度应收账款中实际发生坏账损失的比例和应收账款的账龄,运用较科学的账龄分析法,从而估计企业应收账款的质量。

本科院校英语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1、金融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够明确清楚目前存在个别应用型本科院校对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或照搬重点院校的办学思路、或延续普通本科院校教育理念,教学偏重于研究性和理论性教学模式。学校对金融及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认识不足,导致对金融专业学生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不够,造成了培养的金融人才缺少有效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这样就偏离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标准和目的。

2、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适应金融业的发展需要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对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过于偏重金融基础课程和理论课程,没能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来设置课程,忽视了教育与产业的联系,所学知识与工作实际之间的联系,使课程内容无法面向实际应用,甚至存在部分课程间内容重复现象。另外,目前高校的教材建设发展滞后于金融专业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对金融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单一,不利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金融行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行业,有些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仍是“讲授+板书”的方式,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不多,存在着纸上谈兵、课堂上卖保险、黑板上讲股票和期货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很难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应该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金融实训条件不足很多教师是从高等院校毕业直接走上教学岗位的,缺少在金融企业实践的环节,欠缺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甚至还存在个别非金融专业教师讲授金融专业课程。虽然从金融及相关行业聘请了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来授课,但个别聘请人员的个人能力、时间和精力有限,很难系统地进行课堂教学和实践指导。学校对金融专业配设的实训条件也较为有限,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却流于形式,尤其是在银行业,学生很难进入银行进行系统的实习,根本了解不到企业的真实信息。

1、创新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时,采取“3+1”模式,即在校内学习三年,在校外实习一年,具体安排是在学校学习两年半,出去顶岗见习半年,再回学校学习半年,然后毕业实习半年,后两个半年也可以根据企业和学生的情况做适当的调整。这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金融基础和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满足金融及其相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应微观化,要尽可能适应金融业的发展,使课程教育更接近于现实并服务于社会,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高金融专业人才的适应性和就业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应避免向学生灌输更多知识,精简理论内容,用更多时间来训练学生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为了适应金融形势的变化,教师可以根据授课讲义自编教材,以使学生能动态地学习并掌握金融行业的变化,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3、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随着信息时代和网络的发展,90后的大学生更喜欢新奇和刺激,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尤其是金融专业课。以30―40人为一个班级,进行小班授课,教师根据每一节课程的内容选用讲授、案例分组讨论、项目教学、角色扮演、视频资料分析、情景模拟等方法授课,把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活泼有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4、密切与金融企业的关系,推进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学校的高层应积极发挥个人和学校的力量建立与金融及其相关行业的合作,将教师和学生深入到企业中,实际体验业务的具体运作。教师也可以和企业人员共同承接项目开发任务和专业教学工作,辅导学生边做边学。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不仅为学校提供了实训基地,教师真正具有了“双师”素质,而且也实现了学生与企业岗位的有效对接,真正地做到了“校企生”三赢。

如何解决中医学毕业论文中存在问题的探究

毕业论文写作是中医药大学的教学内容之一。它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旨在系统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学会用专业的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研究,通过科研工作,使学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从而达到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目的。根据论文的写作,论文的作者如下。

1.存在的问题。

1.1选题不当表现在论文题目过大,比如“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指导”“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等题目,由于毕业生缺乏相应的临床经验,不了解临床对某一疾病的治疗现状及存在问题,仅凭自己的感觉选择题目,结果论文的题目往往太大、太空,写起来难度较大,不容易把握。另外学生的思维面狭窄,论文选题不准确,如:“浅论中医盗汗的辨证论治”等。

1.2真实性不够有些医学论文明显带有网络抄袭的痕迹,说明医学生缺乏学术严谨性及真实性的教育,同时也反映出当今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学术风气已经对在校大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其次,毕业生所写的临床病例观察试验类文章则明显可以看出造假的成分很多,因为临床实习期间,毕业生不可能单独设计临床病例观察,最多是帮助带教老师参加了部分资料收集等辅助工作。

1.3格式不规范个别学生态度不认真,标题、格式不执行标准,包括论文的关键词、摘要、引文的格式、引用文献的时限等。有学生论文引用文献的时间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文献,过于陈旧。个别论文写作不知道引文的标号如何标示,文体乱,临床疗效文章和综述一起写等,反映出医学生在校期间对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掌握不够。

1.4创新能力差不能较好地结合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在论文中没有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现为论文内容和教科书上一样。综述对前人的工作只是罗列,无总结性评价。

另外,教师的认真程度和指导能力、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学习效果对论文写作水平有一定影响。老师不但要有辨别能力,还要有多学科的知识,从设计到论文定稿要与学生反复沟通,认真指导,优秀论文可以按研究生论文方向指导,按发表水平要求。建议教师指导学生以不超过5个为宜。

2.解决思路与方法。

2.1加强监督,定期考核毕业院校、实习医院应分别成立毕业生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临床实习、论文撰写及毕业答辩工作,建立毕业论文书写指导的长效机制,定期召开指导老师、毕业学生工作会议,监督考核工作质量及进度情况,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让学生论文写作能够及时得到带教老师的指导,避免出现“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在学生实习期间,从毕业论文计划书的填写,到毕业论文的撰写,及论文的装订,学校应安排时间,召开毕业生、论文指导老师毕业考核工作座谈会,对论文撰写中出现的问题,认真总结,及时解决,其目的是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使毕业考核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显著的成效。

2.2端正态度,加强培训要充分认识论文撰写的重要性。不但应重点培养学生临床科研能力,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术诚信。杜绝抄袭综述文章,对论文设计不严格,前后矛盾;文字表达能力较差,语句不通顺;甚至基本概念混淆不清,论文格式错误等,要积极引导,加强本科毕业生科研能力的培训,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临床实习心得体会、病例报告、实习总结、叙述性文献综述或评述、小论文等五种常见毕业论文题材的基本特点、写作要领、撰写方法;在实习期间,实习单位可以让学生参与一些科研的基础工作,定期举行毕业论文讲评,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病例观察、数据搜集、统计学处理、制定毕业论文计划、撰写论文等具体工作。加强论文书写的基础教育,让毕业生熟悉并掌握医学论文的基本格式和基本要求,掌握医学论文书写的基本技巧等。加强论文科学性、严谨性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实事求是,养成严谨、科学、认真的学术作风。

2.3选题适当,符合培养目标以学生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不应脱离专业范围;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题目难度、大小适中,对实际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选题应鼓励学术创新,避免选择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鼓励解决实际问题。选题要经努力可完成为宜,能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用于毕业论文中,对实际问题有较强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科学的分析研究方法,对本学科的理论及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做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学生不仅要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还要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在临床工作中扑捉重点问题,找出问题关键,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悟性”。同时毕业论文要中医特色鲜明。

2.4教师指导,层层把关加强指导老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导作用,带教老师、指导老师应各负其责,层层把关,适时跟踪。不仅使学生学有所用,提高科研能力,同时避免了论文书写中的张冠李戴,提高毕业论文的书写质量。建议建立指导老师负责制,毕业论文写作必须配备指导老师,学生应在指导老师指导下,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毕业论文和论文答辩任务;指导老师必须由具备本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业务能力较强、工作态度认真、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业务水平,熟悉本专业教学情况的老师或医生担任,也可聘请外单位相当于讲师及以上职称的相关人员进行指导。学生要注意阅读老师指导意见,根据意见及时修改论文。指导意见是论文指导老师认真阅读论文之后提出的整改意见,对提高论文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应认真执行。有些学生不注重老师的指导意见,总是按照自己的思路修改,结果导致文章多次修改,始终进步不大,应该引以为戒。

3.结束语。

毕业论文是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的一个综合性研究,也是毕业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院校中医药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在学校的管理系统仍然很完善,学生论文写作,有一个写作模板参考,写作之前,老师会培训。因此,在上述问题,认为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都必须认真学习的态度,正确、充分认识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密切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做毕业论文的指导与考核工作。

交大毕业论文: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

古典文学中常见论文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

当前,世界现代城市交通正进入以信息化为目标的新时期,一个包括道路建设、客货运体系和交通控制管理组成的快速、便捷、舒适、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是衡量当前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现代化水平,既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相当于西方国家的60~70年代,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机动车密度还比较低。尽管如此,由机动车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也很严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的问题。随着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许多城市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而且一系列先进的交通管理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被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厦门、大连、南京、青岛,济南、杭州等城市的交通管理工作均很有成效,先后被评为畅通工程“优秀管理水平”。

1、大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2、大城市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

3、大城市作为区域交通的枢纽作用日益明显。

1、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十年方开始有较快发展,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6.6平方米。尽管增长幅度较快,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汽车增长速度过快。

最近几年是大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轿车、客车、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增幅年平均在15%以上。

3、公共交通日趋萎缩。

80年代中期开始,大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含无轨电车)相继萎缩,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从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出现了全面的衰退。1978~1995年的17年间,全国公交车辆和线路长度分别增长了2.5倍和2.8倍,公交车辆达到0.62辆/千人,但公交车辆的运营速度由每小时12~14公里下降到5~10公里,新增的运力被运输效率下降所抵消。90年代初,公共汽车在居民出行交通结构中,多数大城市从原来30%下降到10%以下。其原因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方针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票价政策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