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政府工作报告 河池市政府工作报告(精选5篇)

时间:2023-09-02 07:44:50 作者:念青松 吕梁市政府工作报告 河池市政府工作报告(精选5篇)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吕梁市政府工作报告 河池市政府工作报告篇一

河池市,又名金城江,地处广西西北边陲、云贵高原南麓,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河池市政府工作报告,欢迎阅读!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河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不利影响,我们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面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进突围、提质发展“一个基调”,把牢“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开展产业增量提质、民生保障提升、开发扶贫攻坚、城乡新貌新风、干部执行力提升“五大工程”提升年活动“两个抓手”,推动工业园区建设、开发扶贫创新、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三个突围”,营造抓落实重实干、抓建设促发展、抓责任敢担当、抓纪律树新风“四个风气”,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个发展”,全市各项工作在艰难环境下取得新的进步。

(一)经济稳中提质整体向好。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把稳增长摆在重中之重,及时出台“48条”举措,多管齐下,精准发力,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初步统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18.03亿元,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6.43亿元,与上年持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6.35亿元,增长3.8%;财政收入56.13亿元,增长2.68%;固定资产投资395.69亿元,增长1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3.38亿元,增长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51元,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104元,增长7.7%。

(二)产业结构调整有新进展。三产比重上升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从20xx年的22.8:34.1:43.1调整为22.7:32.2:45.1。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水力发电321亿千瓦时,电力行业完成产值116亿元,增长16.3%,发电量和产值创历史新高。优质饮用水产业整合成效明显,完成产值10亿元,增长43.8%。淘汰所有立窑水泥生产线,完成年产新型干法水泥1200万吨项目布局。工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取得突破,实现工业旅游收入1000万元。丹泉酒业公司建成世界最大的天然藏酒洞,成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工业园区不断壮大,完成总产值231亿元、增加值57亿元,其中,大任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完成投资4.17亿元,入园二级公路基本贯通,鑫锋、金兴2家企业主体工程开工建设,成源、生富、华远、恒吉4家企业完成场地平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5家,亿元企业达55家。

农业经济持续增长。粮食产量实现六连增,总产量达105万吨。特早熟、特晚熟、特优质“三特”农业规模扩大,效益提高。新增桑园2.1万亩,总面积达80万亩,鲜茧产量11.1万吨,桑园面积和鲜茧产量继续稳居全区第一,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经验在全国推广。牛和山羊饲养量及出栏量、内陆大水面开发养殖面积排全区首位。富硒农产品基地建设走在全区前列。凤山创建国家生态农业公园。都安、南丹、天峨各建成1个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林下经济产值42亿元,增长18.1%。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4.19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41%。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9.1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7万亩。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实施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164个项目,完成投资15.5亿元。成功举办“巴马论坛中国东盟中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宜州、大化、天峨先后获评“中国长寿之乡”。加大旅游品牌建设,新增国家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5家,国家四星级休闲农业示范区1家、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5家。全市96项乡村旅游品牌进入国家乡村旅游“百千万”品牌榜,总数居全区前列。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800万人次,增长16.9%;旅游总收入180亿元,增长22.8%。巴马成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试点。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完成投资37.9亿元,增长39.7%。金融平稳增长,20xx年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886.92亿元,全年增加72.53亿元,增长8.1%;各项贷款余额510.55亿元,全年增加39.03亿元,增长8.3%。

(三)脱贫攻坚走出新路子。全市1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持续开展“整乡推进”示范点建设,首批11个试点乡镇受益群众25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0.3万人。十大扶贫主导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其中,新种核桃43万亩,总面积达216万亩,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核桃基地,入选国家首批森林生态产品生产基地。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和旅游扶贫工作走在全区前列。投入6.98亿元实施《岩滩水电站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规划》项目1880个,发放移民口粮补助7655万元。实行“5321”扶贫帮扶机制,2.2万名干部与10多万户群众结成对子。730家企业参加“千企助百村”行动,捐款捐物1.29亿元。选派2453名工作队员开展新一轮精准识别,全面完成57万多户的入户调查工作。

(四)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交通项目建设完成投资46.24亿元,增长20%。加快建设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累计完成投资9.25亿元;武鸣至都安、大化至巴马、环江(华山)至金城江3条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基本完工;新建通建制村沥青(水泥)路71条666公里,建制村道路硬化率达97%;新建和硬化屯级路895条1056公里;竣工都安港区红渡作业区技改项目,开通运营红水河都安至珠三角集装箱航线;贵阳经河池至南宁客运专线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实施左右江革命老区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设重大项目41个总投资54.55亿元。投入3.96亿元升级改造农村电网。建成中小河流堤防42公里、防渗渠道958公里。实施旱改水项目6224亩,连续20xx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129处,保障1.2万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城乡面貌持续改观。建设城乡新貌新风项目288项,完成投资47亿元。市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有新改善,完成3条主干道、26条巷道改扩建;开工建设老年大学,铜厂片区、南桥片区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基本完成城区污水收集系统管网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市中心城区“两违”和粉尘专项整治,超额完成淘汰黄标车年度任务,空气质量持续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建设6个自治区百镇示范工程和5个特色名村示范点,建成1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深入推进“美丽河池”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8.68%。

(六)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本级行政审批项目由515项精简到159项。全面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工商登记新模式,新增企业1714户,同比增长37.9%;新增注册资本29.53亿元,同比增长46.8%。推动国资国企整合重组,增强国有资本投融资能力,累计融资22.87亿元。市、县两级成立不动产登记机构。开展县级公立医院、供销合作社、乡镇机构“四所合一”等改革试点。区域合作步伐加快,启动河池(天峨)黔南州(罗甸)桂黔跨省经济合作产业园项目前期工作,建立滇黔桂红水河库区安全协调工作机制。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内资到位269亿元,增长8.1%;全口径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增长20%。第十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签约项目45个,总投资250亿元。

(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市财政民生支出218.4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84.2%。教育、文化、体育、卫生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70.8%、义务教育巩固率达88.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0%。出品孝道文化动画片《攀霞降魔记》,获得西安第四届国际原创动漫大赛特别奖提名。成功举办都安60周年县庆、第xx届铜鼓山歌艺术节和市第五届运动会等重大活动。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参加自治区第十三届运动会获得佳绩。人口计生工作不断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7.09‰。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险实现全区“一卡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53%;基本养老保险金发放率100%;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112.83万人,基金征缴收入16.14亿元。城镇新增就业2.3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6.57万人次。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76万套,分配入住9767户。农村危房改造5.8万户。解决33.7万农村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深入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体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食品药品监管全面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天峨经验”在全国推广,群众安全感持续保持全区前列。

(八)双拥共建力度加大。积极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在全区率先出台《进一步加强拥军优属工作,提升军人荣誉感的规定》,得到广西军区肯定。不断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驻军部队大力支持地方发展,出色完成大化六也乡抗洪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市人民防空办公室获得“广州军区人防机关准军事化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九)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切实提高政府法治建设。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会的决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176件,办复率100%。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建立政府法律顾问、重大行政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和风险评估制度。依法行政考核排名居全区前列。公布首批20个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在全区率先建成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政务服务体系。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满意度在全区排位由第5位上升至第3位。

统计、司法行政、税务、公共资源交易、宗教、外事侨务、机关事务、消防、保密、检验检疫、档案、地方志、通信、海事、气象、地震、水文等工作迈出新步伐,妇女儿童、老干部、老龄、残疾人保障等事业取得新进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驻河池中直、区直各单位取得新成绩,多个单位、部门荣获全国或自治区级荣誉。

20xx年是“”的收官之年。“”期间,我们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全市呈现经济稳健运行、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减贫人口、森林覆盖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等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预期性指标保持平稳增长。

各位代表!成就令人振奋,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打基础与利长远并重,牢固树立“只要惠及子孙,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定准方向,把准规律,选准路径,一茬接着一茬干,推动河池科学发展;必须坚持转型升级与增量提质并重,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开展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实现产业提质与增量协同发展;必须坚持精准脱贫与改善民生并重,全力以赴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必须坚持科学开发与加强保护并重,保护好、利用好、开发好生态资源,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绿色发展之路;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与优质服务并重,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职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行政效率,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深深感到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历届班子打下良好基础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积极帮助、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群策群力、共克时艰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河池中直、区直各单位和驻河池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河池发展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历史及自然地理条件等原因,河池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发展底子薄,经济总量小,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发展新动力不足;二是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发展环境约束明显;三是全市仍有68万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四是投资环境需进一步优化,个别部门和个别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效率不高,抓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依然存在。对当前面临的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将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求真务实、勇于担当,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加以克服和解决,不辜负全市各族人民的期望。

二、20xx年工作重点

今年是“十三五”的起步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根据《中共河池市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河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进一步细化了发展目标,科学谋划了发展布局。

《纲要》提出“十三五”时期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全面实现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xx年,确保全市现行标准下68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10个贫困县(区)(含“天窗县”)、684个贫困村脱贫摘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做好今年工作,对实施“十三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当前,国家正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战、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以及“一带一路”等战略部署,加大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为我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和追赶意识,切实学深学透这些政策,用活用好这些政策,凝心聚力,克难攻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稳进突围、提质发展“一个基调”,用好深化“三严三实”学习教育和开展“五大工程巩固年”活动“两个抓手”,推动精准脱贫攻坚、园区建设攻坚、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攻坚“三个攻坚”,营造抓改革促发展、抓落实重实干、抓责任敢担当、抓法纪树新风“四个风气”,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发展”,加快建设幸福新河池,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财政收入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目标范围内。

为实现今年工作目标任务,要重点做好以下十项工作:

(一)奋力抓好脱贫攻坚,加快精准脱贫步伐。

河池是广西乃至全国精准脱贫攻坚主战场。我们一定要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横下一条心,坚定愚公移山志,采取超常规举措,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今年,全市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0万人;684个“整村推进”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00元;全面完成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建立扶贫大数据动态管理平台。

精准实施“七个一批”脱贫行动。一是产业发展脱贫。继续抓好核桃、糖料蔗、桑蚕、蔬菜、食用菌、经济林、特色水果、草食动物生态养殖、水产养殖、特色畜禽养殖等十大扶贫主导产业,实现产业扶持贫困户全覆盖。其中,新种核桃20万亩,认真抓好管护工作。加大旅游扶贫力度,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重点扶持24个贫困村发展旅游业,创建50个以上旅游扶贫示范点,带动1.7万贫困人口脱贫。二是转移就业脱贫。帮扶引导外出务工60万人以上。三是移民搬迁脱贫。巩固移民搬迁有土安置和无土安置工作成果,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地区实施易地搬迁发展。重点推进大化、都安、环江、罗城、天峨等移民安置项目建设。全市搬迁安置移民5万人。四是生态补偿脱贫。管护好1952万亩生态公益林,兑现2.8亿元补偿资金。五是教育扶智脱贫。全面落实各项教育精准扶贫扶持政策。实施“9+3”免费教育计划,对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子女全部纳入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范畴。落实中职学生免学费政策,资助贫困学生1.4万人。六是医疗救助脱贫。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农村贫困人口,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实施大病保险,对新农合补偿后个人自付超过6000元的参合农民予以保险理赔。七是社保兜底脱贫。推进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全市城乡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水平分别达到280元和125元以上。

加强贫困村屯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贫困村屯路、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屯级路180条300公里以上,硬化屯级路300条360公里以上;新建、改扩建713个村屯人畜饮水工程,巩固提升1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解决41个自然村未通电问题;行政村互联网覆盖率达95%以上。

持续推进整乡整村开发扶贫。继续抓好首批11个开发扶贫“整乡推进”试点建设,确保90%以上的扶贫对象有稳定收入来源。各县(市、区)各新选1个乡镇作为第二批“整乡推进”试点,每个试点乡(镇)整合投入资金5000万元以上。启动实施684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166个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深入推进“千企助百村”活动,鼓励和引导非公企业加大对贫困村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帮扶。

(二)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增强发展新动能。

稳增长的关键在投资,扩投资的关键在重大项目。必须千方百计保持项目投资较快增长,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发挥投资拉动作用。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7亿元。

精心谋划储备项目。紧扣国家、自治区重大战略,推行主管部门专人负责、项目单位主体谋划、聘请专家及时指导的“三位一体”项目谋划工作机制,做好项目策划储备工作。项目库项目滚动保持在350个以上,总投资1100亿元以上,其中,百亿元项目3个以上,十亿元项目10个以上。特别是要抓好项目跟踪落实,我市已编制上报“十三五”重大工程、重大政策、重大项目233项,计划总投资6200亿元。要积极主动向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汇报、衔接,争取得到更多倾斜支持,力争有更多的重大工程、重大政策、重大项目挤进国家和自治区“十三五”规划盘子。

全力以赴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高投资精准性,扩大有效投资,着力推进一批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全年自治区和市级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244项,年度投资149亿元。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方面,新开工贵阳经河池至南宁客运专线(河池段),贵州瑶山至南丹、天峨至凤山(天峨段)和大化绕城线等二级公路。推进河池至百色、乐业至百色(天峨段)高速公路建设,凤山至凌云、凤山至天峨(凤山段)、三岔至宜州、南丹吾隘至东兰、泗孟至武篆、环江至东江、平果至巴马(坡造)、罗城至柳城(六塘)、都安绕城线、罗城至融水洞头(河池段)等10条二级公路建设;配合推进龙滩水电站升船机等红水河黄金水道航运项目建设。加快黔桂铁路增建二线、柳州经都安至百色、百色经河池至桂林等铁路项目,融水至河池、贺州至巴马、南丹至天峨(下老)等高速公路,环江至金城江一级公路及5条二级公路项目前期工作;抓好巴马通用机场项目前期工作。水利、能源项目方面,开工建设凤山乔音水库扩容工程、110千伏青山(宝坛)送变电工程等项目;做好龙江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河池特色农业高效配水工程、金城江水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产业项目方面,竣工投产南方公司锑银多金属升级改造项目、都安鱼峰西江新型建材、新龙制药公司中成药技改等重大项目,推进南方公司3万吨锡冶炼、大化天寿泉公司母婴天然泉水、宜州桑枝药材综合开发等项目。同时,抓紧推进城镇基础设施、扶贫、教育、卫生等民生项目建设。

抓好项目服务工作。继续深化市四家班子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工作机制,推行部门联席会、项目推进会以及通报、约谈、督查考评等办法,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依法依规加快征地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用地保障。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各项投资支持,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扩大有效投资。

(三)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巩固发展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

加快园区建设。统筹推进市工业园区、河池南丹工业园区、河池东莞工业加工二区(广西宜州经济开发区)、河池环江工业园区、河池都安临港工业区等市级及市县联办工业园区建设,每个园区力争引进2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进驻。集中力量推进大任产业园建设,竣工入园二级公路和园区路网一期工程,给排水工程、污水处理厂、110千伏变电站、一期天然气等项目。华远、生富、鑫锋、金兴4家企业实现试产运行。大力支持县级园区建设。全市工业园区(集中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5亿元以上,工业总产值235亿元以上。

升级改造传统产业。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推动有色金属、电力、食品加工、茧丝绸、化工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建设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实现新增产值20亿元以上。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加快实施中电国际宜州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推进糖业综合利用和深加工生产,完成环江远丰糖业公司兼并重组、广西博冠纸业蔗渣纸浆板项目建设。扩大丝绸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化工产业扩能增效,实现河化集团技改项目和广维公司生物质化工项目达产达标。五大传统产业实现总产值330亿元,增长13%。

壮大新兴特色产业。建设特色酒业基地,重点推进丹泉、天龙泉、巴马长寿老酒等公司扩能技改项目建设,实现产值35亿元以上。整合提升优质饮用水资源,扩大巴马丽琅、巴马活泉、罗城九千万等知名品牌影响力,做大巴马铂泉、罗城康之源、环江木论思泉等企业,实现产值15亿元以上。大力推进保健养生食品和医药产业开发,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着力培育碳酸钙骨干企业,建设新型碳酸钙产业基地。

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开展企业减负专项行动,推进用电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建设保税仓,降低企业成本。继续开展“市长企业接待日”活动。深入开展“助保贷、惠企贷”,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积极培育后备上市企业,新增上市企业(股权挂牌)5家。发挥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作用,保障企业产品质量。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组织3家以上企业申报自治区级企业创新平台。抓好企业培育服务工作,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5家。倾斜支持强优企业发展,积极打造“百亿南方”“百亿丹泉”,培育一批产值超亿元、十亿元企业。

(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必须坚持农业重中之重位置,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6亿元。

抓好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巩固提高都安、南丹、天峨3个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水平,其他县(市、区)建有1个自治区级或市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每个乡镇创建1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农业核心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拓展区高10%以上,比辐射区高15%以上,比所在乡镇高20%以上。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每个县(市、区)建立1个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全市林下经济面积1025万亩、产值46亿元。

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坚持“错位竞争、差别经营、特色发展”理念,扩大“三特”农业种植面积,提高质量和效益。建设“双高”糖料蔗基地2.5万亩,糖料蔗种植面积稳定在90万亩;建立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20个,面积3万亩;食用菌种植1.6亿棒。巩固提升桑蚕、特色水果、油茶等产业发展水平。做大香猪、肉牛、山羊、渔业等特色养殖业,牛羊饲养量、出栏量和内陆大水面开发面积在全区继续领先。继续提升“绿色长寿养生”品牌影响力,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11个。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种植面积稳定在400万亩,总产量101万吨以上。

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农民致富。抓好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开展市级示范社认定。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75家,新增农民合作社150家、家庭农场50家。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9.6万亩,开工或续建水库水源工程11处,抗旱引调提水31处,河流治理26处,建成河堤及护岸工程36公里,完成投资15亿元。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43%。

(五)以旅游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立足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树立“大旅游”理念,以建设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为重点,带动百里龙江(“丹金宜罗环”)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带协调发展,推进旅游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效益提高。

大力发展旅游业。深入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打破区域桎梏,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打造长寿养生、民族风情、生态休闲、红色之旅等四大旅游品牌,提升“河池长寿地三姐文化城”旅游整体形象。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20xx万人次,增长15%;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增长17%。

抓好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坚持规划引领,完善规划体系,防止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推进巴马命河-水晶宫创5a级景区、赐福小镇、百魔洞,凤山国家地质公园遗迹保护、都安三岛湾国际度假区、东兰红水河第一湾、天峨县城红水河滨水公园等90个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0亿元。贯彻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盘阳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深入开展“两违”综合整治等工作。

抓好百里龙江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带建设。加快金城江珍珠岩、宜州刘三姐故乡风情、罗城武阳江、环江木论世界自然遗产地、南丹洞天酒海等旅游区项目建设。加强与巴马、桂林等国际旅游区对接,促进旅游业发展壮大。

培育特色旅游品牌。继续开展特色旅游名县创建活动。新增3a级以上景区3个、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3个、国家水利风景区1个。加强巴马活泉景区、罗城中天酒庄等工业旅游项目建设。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重点推进巴马、南丹、天峨、凤山等4个旅游集散中心和巴马、凤山、宜州等3个自驾车营地建设,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完善旅游标识系统。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重点推进汇金国际广场、鸿宇建材城二期工程、城东商业广场和宜州茧丝绸交易中心、东盟国际都安商贸物流城等5个专业市场建设。完善农村市场体系,改造升级5个乡镇农贸市场。继续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推进教育培训、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运动休闲等领域消费。扩大对外贸易经营,进出口总额达3.84亿美元。

创新发展信息服务业。深入推进“互联网+”和“宽带河池”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乡村网络和高速宽带网络建设。市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城区光纤网络覆盖率达98%。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鼓励大学毕业生、个体工商户、农民网上创业,推进巴马实施“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筹建河池百年金城电子商贸物流产业园。各县(市、区)建立农产品电商交易推广平台1个以上。

积极发展金融业。扩大金融资源供给总量,优化供给结构,重点支持实体经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大普惠金融力度,整合各种贴息政策,创新完善服务方式,统筹推进金融扶贫。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加强金融风险化解处置工作,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继续抓好“引金入河”。年内新增贷款35亿元以上。

稳健发展房地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以上。加大住房公积金对住房消费支持力度,不断提高住房公积金支取和贷款的审批效率。加快房地产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六)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良好宜居环境。

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发展理念,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依法治理城市,提升人居品位。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统筹城乡规划编制。修编河池市、宜州市总体规划,将东江高铁新区纳入规划范围。完善11个建制镇、18个乡总体规划,启动33个建制镇建成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构建金城江宜州城镇化核心区、黔桂走廊城镇带和沿红水河、龙江河城镇带的“一核两带”城镇发展格局。

加快市中心城区建设。抓好城东城西片区建设,竣工芝田和百旺6条道路;开工环卫公寓、人才公寓、市职教中心学校实训楼等项目;推进老虎山、人民厂、铜厂、南桥四大片区棚户区改造、民族公园三期、老年大学、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城西水厂取水点搬迁等项目建设。完善旧城改造,竣工任香路、动物园路、星河路、金福路、人行天桥等项目;开工建设翠竹路、辉乐桥(六桥)等项目;加快推进金五小新校区、中心城区地下停车场、市人民医院外科大楼、江北粮食局片区改造等项目建设;推动金城江农贸市场片区改造项目前期工作。完善城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做好小街小巷硬化、亮化、美化改造。

实施大县城战略。每个县(市)打造1个示范新区。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县(市)城区管线下地、巷道硬化亮化等市政项目建设。加快县县通天然气工程建设,力争市中心城区、都安、大化用上天然气。实现县城燃气普及率80%以上,污水处理率7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以上。

创建特色名镇名村。推进沿江沿河沿路特色城镇建设,打造红水河和龙江河观光休闲、盘阳河健康养生、刘三姐文化旅游、高速交通网沿线民族风情等名城名镇。抓好金城江河池镇,宜州怀远、北山、德胜,罗城龙岸、怀群,环江洛阳、东兴,南丹车河、芒场、六寨,天峨向阳,东兰长乐,都安高岭,大化都阳等15个自治区级百镇示范项目建设;建设宜州福龙、北牙,环江驯乐,南丹中堡、里湖、八圩,天峨八腊,东兰三弄,凤山金牙、平乐、江洲等11个自治区级少数民族乡试点项目;建设环江陈双、南丹同贡、天峨云榜、东兰弄英、巴马达勒、凤山坡心等6个自治区级特色名村项目;建设南丹巴哈、天峨拥里、巴马松屯和达西、都安安乐等5个自治区级乡土特色示范屯试点项目。

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提高城市管理执法和服务水平,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促进城市运行高效有序。抓好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推进大气污染、环境卫生、交通综合、户外广告、占道经营、饮食摊点排污、文明殡葬、规范养殖等专项整治行动,改善人居环境。坚持“门前三包”常态化管理。

(七)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河池。

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目标,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推动生态建设,巩固提升“山青水秀生态美”品牌。

深化生态乡村建设。抓好村屯绿化,建设绿化示范村屯560个。抓好饮水净化,实现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70%以上,初步建成农村饮水安全检测体系。抓好道路硬化,实施29个建制村道路建设,全市建制村道路硬化率100%。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严格划定生态红线和用途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红水河流域、龙江河流域、盘阳河流域等重点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满八桂”造林绿化提升、天然林保护、珠江防护林保护等工作,完成植树造林34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68.7%以上。治理岩溶面积380平方公里,治理石漠化面积150平方公里。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杜绝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度,确保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持续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加快国家级土壤污染防治示范区和龙岩滩库区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建设一批乡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项目。

(八)深化改革开放合作,增强发展新活力。

推进结构性改革,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突破带动全面改革开放,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发展活力,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增加有效投资,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加有效供给。降成本方面,落实减税降费让利等政策,降低企业税费、用电、物流等成本。去产能方面,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产能过剩。去库存方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继续推行“以购代建”模式,稳定房地产市场。

抓好重点领域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点是推行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公布投资负面清单。国资国企改革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外派监事会制度;加大政府投融资体系建设,不断优化政府投融资结构,增强市国投公司、市城投公司等企业融资发展能力,力争融资20亿元以上。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要推进预算管理改革,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面向“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农村综合改革要全面完成42个试点乡镇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新增试点乡镇40个以上;积极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继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完成行政(含参公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城市执法体制、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科技、文化、教育、卫生、食品药品监管、收入分配制度等领域改革。

拓展区域开放合作。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参与珠江-西江经济带、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合作,推动形成通达粤港澳台及沿海地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通道。加强桂黔毗邻地区的交流合作,推进天峨罗甸合作园区项目建设,探索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合作发展新途径,推动产业共建合作和生态联保同治。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继续执行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推行招商引资项目代办服务,完善协调推进机制,做好招商项目进驻河池的全方位服务。引进知名企业进行核桃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强化专题招商,特别是做好工业实体企业招商,谋划旅游项目招商,促进项目落地,履约率90%以上。做好第十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招商引资。全年招商引资内资到位300亿元,增长11.5%;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增长8.3%。

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完善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实施非公有制强优企业培育计划,奖励非公有制强优企业。升级非公有制企业投诉维权、融资、信息、交流4个服务平台建设,开展“非公经济发展服务月”活动,切实做好服务工作。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参与政府主导的市政、社会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非公有制经济资本投资增长25%以上,新增就业岗位2万个。

(九)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巩固社会和谐稳定。

深化平安河池、法治河池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社会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群防群治,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创新社会综合治理。深化“天峨经验”“一村一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式。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平安县(市、区)达标率90%以上,平安乡镇(街道)、村(社区)达标率85%以上。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网格化管理工作。全市矛盾纠纷化解率达80%以上。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排名继续位居全区前列。

严格安全监管。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强化源头治理,严格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狠抓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和“打非治违”,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安全隐患排查,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稳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公共突发事件和防灾救灾减灾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和消防安全工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活动,争创全区食品安全示范市。加强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把好产品源头关、准入关、监管关,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认真贯彻落实民族政策,大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继续扶持毛南、仫佬等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指导巴马办好60周年县庆活动。

积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统筹抓好国防建设与地方经济建设。扎实推动国防动员工作。支持部队广泛开展实战化训练演练。推动人防平战结合。不断巩固和发展双拥共建成果,做好拥军优抚安置、民兵预备役等工作,齐心协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

(十)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大力宣传和弘扬革命老区精神,实施《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发挥老区资源优势,加快推动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革命旧址修复、保护和开发,打造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启动河池拔群干部学院建设,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建设。抓好红色旅游景区景点规划和开发,发挥红色旅游的品牌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办好教育事业。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新建40所、改扩建32所幼儿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2%。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89%。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办学,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2%。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发展。实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内涵提升,加快推进市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推动数字校园建设,新增7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10兆以上宽带接入,50所乡镇中心小学配备多媒体终端设备。落实边远山区教师补贴政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成教师多层次培训2.6万人次。切实关爱留守儿童。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问题。

推进健康河池建设。创建“中国长寿市”。巩固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10个县(市)28家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加强乡镇卫生院能力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实施中医药壮瑶医药振兴计划。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市中心城区力争通过自治区卫生城市复审,南丹、凤山力争通过自治区卫生县城验收,环江、天峨、东兰、巴马、大化启动创建工作。抓好妇幼保健、重大传染病防控、艾滋病综合干预等工作,提高人口健康水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促进大众就业创业。推进罗城、环江、天峨、凤山、都安等5个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全市139个乡镇(街道)实现公共就业信息网络全覆盖。加大创业创新的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持,鼓励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完成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1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1.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次。建设自治区示范性农民工创业园1个、市县级创业孵化基地2个,进驻孵化企业5家以上。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开展“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试点工作,城乡养老、城乡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0%以上,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率达到法定群体的80%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发放率100%。实现新农合大病保险和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全覆盖。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继续推进医疗保险“一卡通”,实现广西区内异地就医购药即时结算。加强城乡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推进市老年公寓综合楼建设,每个县(市、区)建设规范化敬老院2个以上。推进市公墓园区项目和东兰、凤山殡仪服务站建设。建设罗城、南丹、东兰救助管理站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项目,建成环江、都安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加强重点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特色民俗文化保护开发,加快推进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办好第xx届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抓好文化市场的日常监管和卫星地面接收专项整治,深入开展“扫黄打非”行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城乡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河池民族博物馆、天峨文体中心建设,竣工大化文体中心,启动市新体育场、罗城体育场等文体项目建设。

办好十项惠民实事。一是教育惠民。完成1.3万名幼儿入园补助,落实19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免除3.9万名高中阶段学生学费,资助2.2万名中职和普通高中贫困生、0.6万名贫困大学新生。二是卫生计生惠民。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40元/年,儿童一类疫苗报告接种率95%以上,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率95%以上。扶持农村贫困计划生育家庭小额贷款贴息500户以上,为计划生育家庭购买爱心保险1.5万户以上。三是助残惠民。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托养救助、扶持发展生产、教育资助、重度护理救助等5.4万人次。四是法律服务惠民。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建设,组织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与100个以上村(社区)签订法律顾问协议,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200件以上。五是文体惠民。全市群众艺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站)继续免费开放,8个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新增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26个、村村通乡镇无线广播台站30个,建成20个数字农家书屋。六是劳动维权惠民。劳动合同签订率90%以上,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结案率92%以上,劳动保障监察案件结案率96%以上,实行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85%以上。七是落实库区政策惠民。发放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8700万元、移民口粮补助7600万元,兑现移民子女教育扶持资金1600万元。八是安居惠民。建设保障性住房1.3万套(户),分配入住5000户;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2万户左右。九是农网改造惠民。新建及改造农村电网35千伏线路70.8公里、10千伏线路393.7公里,确保95%以上农户用上电。十是农补惠民。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2500万元;落实农作物良种补贴面积374万亩,发放补贴资金5170万元等强农惠农资金。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面完成今年各项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河池精神,励精图治、砥砺前行,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

(一)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和水平。强化学习和调查研究,用“五大发展”新理念武装头脑,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提高新常态下政府履职能力。增强工作主动性和预见性,观大势、明大局、循规律,准确把握政策取向,做到心中有数、方法得当。落实重大行政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和风险评估制度,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二)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纳入法治轨道,严格执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公正文明执法,依法开展地方立法工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保障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加强行政监察,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网络问政实现常态化、规范化,有效利用官方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新兴媒介,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三)切实提高行政效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健全联审会审工作机制,简化审批流程,规范审批管理,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转变服务理念,规范服务行为,形成为民、利民、便民和亲商、护商、爱商的浓厚氛围,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持续强化执行力提升,坚决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狠抓工作落实,立说立行,令行禁止。

(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持续反“四风”、改作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一岗双责”,进一步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充分利用廉政警示教育基地,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托,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敢于担当,主动作为,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建设幸福新河池而努力奋斗!

3页,当前第1123

吕梁市政府工作报告 河池市政府工作报告篇二

又到了写工作总结的时间了,你们都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公共卫生第一季度工作总结,仅供参考。

一、落实各项措施,切实做好卫生监督协管工作

1、加强对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领导,将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列入工作日程。

2、由县卫生监督所领导、我院卫生协管员积极配合,全面落实了卫生协管工作责任制。

3、由卫生院协管员负责协管工作及相关信息报告工作。

6、本季度末我院卫生协管员对辖区内16个村卫生所(室)、1个卫生院,8所小学,2所中学,6家餐馆,2家旅社,2家歌厅,4家理发室总共进行了2次巡查工作,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下达监督意见书82份,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并责令其及时整改。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村卫生所(室)药品摆放不规范。

2、处方书写不规范,抗生素未标注皮试或免试。

3、全乡所有村卫生所(室)一次性医疗废物未及时处理。

4、理发室及歌厅尚未办理卫生许可证及从业人员健康证明。

5、大部分营养餐食堂生产加工流程欠规范,环境卫生差。

三、 整改意见:

1、提高认识。从领导到协管员,都要在思想上对协管工作重要 性引起高度的重视。

2、继续学习。不断提高卫生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和工作水平。

3、加强宣传。让老百姓和从业单位认可我们,接受我们。

4、加强督查力度,落实存在问题的整改

一、居民健康档案

今年,我中心发挥乡村医生的作用,由2个家庭医生团队,以包村的形式入户进行建档工作,确保了档案的真实性。截止11月底,居民健康档案完成90%,电子档案录入率50%。

二、慢性病患者管理

1、高血压患者管理

通过在门诊及村卫生所室开展35岁及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血压;健康体检测血压;和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高血压患者。

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或电话随访,每次随访询问病情、测量血压,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截止11月底,我中心共筛查并登记高血压患者登记率95%,

规范化管理率88%。

2、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通过健康体检和高危人群筛查检测血糖;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患者。

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空腹血糖和血压测量等检查,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截止11月底,筛查糖尿病患者登记率97%,,规范化管理率90%。

三、健康教育工作

1、20xx年度共举办宣传栏12期。主要针对慢性病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疾病预防保健知识以及中医等进行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今年中心制作了针对常见病、慢性病、传染病防治、食品安全等健康教育宣传资料12余种。发放各种宣传资料约5000余份,受益人数约15000人次。

3、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共准备6种音像播放资料,每天不固定时间为就诊患者播放健康教育知识。通过不懈努力使我辖区居民提高了卫生意识、改善个人生活习惯。

四、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

截止11月份,对辖区内重型精神疾病患者建立档案,并进行系统化规范管理,定期电话和面对面随访,给与用药、康复、心理治疗等方面的指导,使得病人有了回归社会的信心。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落实情况

(一)、居民健康档案工作

根据《20xx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项目工作方案》要求,我院于今年x月份开展了20xx年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

组织各项目实施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精神病人等人群为重点,通过组织下队入户等形式,为辖区常驻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做到了健康档案内容详实、填写较规范。截止20xx年x月底,社区居民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纸质档案达98%,并把纸质居民健康档案完善合格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二)、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

一、结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并对所有登记管理的老年人免费进行一次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及空腹血糖测试,并提供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二、开展老年人健康干预。对发现已确诊的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对存在危险因素且未纳入其他疾病管理的老年居民进行定期随访,并告知该居民一年后进行下一次免费健康检查。共登记管理65岁及以上老年650人。

(三)、慢性病管理工作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对我社区居民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建立健康档案,开展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随访管理、康复指导工作,掌握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死亡和现患情况。

1、高血压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开展35岁及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血压;健康体检测血压;和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高血压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询问病情、测量血压,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 截止20xx年x月,共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高血压患者为230人。并按要求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2、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健康体检和高危人群筛查检测血糖;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空腹血糖和血压测量等检查,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

截止20xx年x月,共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的糖尿病患者为28人。并按要求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四)、健康教育工作

一是严格按照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区卫生局及上级部门的各项健康教育项目工作。采取了发放宣传材料、开展健康宣教、设置宣传栏的各种方式,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和主要卫生问题和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今年共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和健康咨询活动15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5006余份,更换宣传栏内容23次。

20xx年我院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须进一步提高和加强,工作力度有待加强,以过去的一年为基础查缺补漏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百尺竿头,使本院的公共卫生项目更上一层楼。

吕梁市政府工作报告 河池市政府工作报告篇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两提两增四抓”,在极为困难的形势下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发展呈现好态势。在全国、全省经济增速整体放缓的新常态下,我市经济扭转了20xx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下行的态势,实现逆势回升。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84.6亿元,比上年增长9%,增速提高1.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2981.1亿元,增长1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6.3亿元,增长12.6%;外贸出口14.4亿美元,增长1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0.3亿元,增长11.2%。

——重大项目实现新突破。323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68.2亿元,是年度目标的1.4倍。特别是一批谋划多年而没有干成的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洛阳石化1800万吨炼油扩能改造项目获准开工,一个超千亿级的石化产业正呼之欲出;洛阳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获得文物、环保批复,即将取得国家核准;洛吉黄河大桥开工建设,黄河天堑又一条通途指日可待;引黄入洛工程主洞即将贯通,故县水库引水工程顺利开工,更优质的水资源将造福洛阳千家万户;老城历史文化街区项目正式开工,隋唐城“一区一轴”九洲池、应天门项目加快推进,古都厚重的历史文化特色将进一步彰显。

——先行先试带来新红利。我市先后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信息惠民试点城市、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电子功能材料区域集聚发展试点、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城市、首批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中央直属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试点城市等,不仅为当前的发展带来了政策资金支持,而且为长远的发展赢得了主动。

——资源挖掘出现新亮点。工业、科技、文化、山水、生态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正在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扬帆起航,传统制造业借智能化之力加速提升;中油一建研制的世界最大单门吊装系统,中信重工研制的世界最大功率、技术最先进的自磨机,河柴重工研制的国内最大功率高速柴油机,轴研科技获准路试的高铁车辆轴承,让“洛阳创造”享誉海内外;“双申遗”成功再添世界级名片,大遗址保护展示工作成绩斐然,中央新影华夏文化产业园区、白云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等一批大项目开工建设,文化旅游业进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华夏文明第一河、伊洛河水生态文明示范区等项目顺利推进,林业生态屏障日益完善,魅力独具的宜居之城未来可期。

——载体建设取得新成效。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对全市经济的贡献显著提高。产业集聚区进入提质转型创新发展新阶段,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500亿元,配套服务和集聚能力明显提升。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全面铺开,泉舜财富购物中心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建成投用。创新载体加快建设,洛阳大学科技园升格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中意科技园开园运营,浙大科技园、莱普生智慧工场暨物联网创新科技园正式开工。都市生态农业风头正劲,特色农业示范园区“百花齐放”,形成了“一圈四带”的发展格局。

——人民生活有了新提高。预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7054元和9763元,增长9%和11.5%。1.98万户农村危房得到改造。2.3万户城镇居民入住安置房。6520户城市低收入家庭享受到保障房待遇。70852人实现脱贫。城镇居民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额从16万元提高到25万元,异地就医结算城市扩大到20个,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参保率分别达到98%和99.6%。

——干群精神有了新提振。广大干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锤炼,作风明显转变,效能不断提升。全市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创新求变、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氛围日益浓厚、热情空前高涨,已经成为推动洛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面对不断增大的经济下行压力,突出三大举措,加强运行调控,在新常态下实现了经济逆势增长。开放招商增活力。实施十大重点产业招商行动计划,全年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59个,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成功引进境内外500强企业12家,正威有色科技城、伊川汽车产业园、阿帕奇电动汽车产业园等一批投资大、带动力强的好项目相继落户。中信重工、一拖集团等一批企业与境外企业合作迈出新步伐,北企集团、北玻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入选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样本企业。服务企业解难题。坚持领导分包、落实帮扶政策、搞好要素保障、推进产销对接,强力实施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减负担、增效益”百日攻坚行动,支持优势企业扩能增产,帮助困难企业摆脱困境。深入开展银政、银企合作,通过组织银企洽谈会共签约项目5229个、资金793.4亿元,当年落实率超过98%。大力开展还贷周转金、增信基金、信用评级、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等金融创新服务,缓解了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难题。全年金融机构新增贷款334亿元;新增存贷比达到84.7%,创20xx年来新高。优化环境提效能。深入开展“庸懒散拖”专项治理、百姓问政、群众评诺等活动,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加大企业投诉案件查办力度,企业反映问题解决率达97.1%。加强企业周边环境治理,依法从严打击阻工扰工等违法犯罪行为,保障了企业生产和重点项目建设秩序。

(二)针对结构不优的突出矛盾,启动创新引擎,强化项目支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建设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出台促进产学研结合十条新政,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新增院士工作站6家、市级以上研发平台83家、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4个,40家企业入围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

先后与中科院自动化所、计算所、微生物所和上海交通大学、华大基因合作在洛组建创新机构。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3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35项。专利申请量、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17.5%和29.5%。高新区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扩大投资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实施重大工业结构调整项目420个,带动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411.5亿元。围绕延链补链,启动有色金属、石化煤化等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计划,中建材新型显示材料基地、恒阳铝业高档铝型材等162个项目开工建设;中信重工重装高科产业园、华茂新材料产业园等258个在建项目顺利推进;河南能源20万吨乙二醇、洛阳单晶硅半导体产业园等97个项目竣工投产。实施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培育计划,以“一基地两园区”和30家骨干企业为重点,着力培育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引进培育电子信息企业150家,惠普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中兴通讯智慧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中航锂电锂离子动力电池二期、中航光电技术产业基地等项目竣工投产。21个重大环保技术装备项目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目录,数量居全省首位。转变方式推动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和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86家、专业合作社148家,农业产业化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0%;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家庭农场106个,完成土地流转101万亩。成功创建出口牡丹芍药花卉国家级质量安全示范区。洛建农业成为全省首家在上海股交中心e板上市的农业企业。多策并举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出台《关于加快发展高成长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确定八大领域、六大园区的总体发展战略,中国移动呼叫中心一期主体工程完工,五洲国际工业博览城、八里·唐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实施。哈他网络公司入选全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第3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成功举办。全省首家智慧旅游指挥中心、城市旅游集散中心顺利投用。全年接待游客94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600亿元、增速高于全国9.3个百分点。

(三)针对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深化改革,实施重点突破,加速释放发展活力。正式启动新型城镇化试点。编制完成试点实施方案,出台户籍制度改革等相关配套政策,扎实开展市民化体制机制改革、农村集体土地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等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出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意见和实施计划,积极推动洛粮公司、有色矿业等通过改制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与央企、省企战略合作,启动32家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顺利完成白马集团纺织搬迁升级改造。多点突破推进投融资制度改革。引进北大方正等社会资本参与医疗卫生、交通、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领域建设经营。组建宏科创新创业公司,搭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平台。顺利争取到财政部和亚洲开发银行ppp模式试点城市。成功发行洛阳银行50亿元小微企业金融债、洛钼股份49亿元可转债和中信重工10亿元公司债。全省首家金融租赁公司和我市首家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开业运营。8家企业成功在“新三板”挂牌,通达电缆、轴研科技在资本市场再融资7.2亿元。深入推动政府机构改革。调整理顺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行政管理体制,减少市政府工作部门4个。稳步推进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加快网上审批试点工作,探索建立行政部门权力清单,取消市级行政审批事项74项、下放37项。出台企业投资负面清单。深入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新增企业户数、新增企业资本总额同比分别增长72.5%和198%。全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大力实施“小巨人”培育工程和“百千万成长工程”,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3.3%,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7%。

(四)遵循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突出示范引领,完善基础功能,持续改善城乡面貌。增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引领作用。示范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中原大道等项目启动建设,华能热电联产二期工程第一台机组即将投运,高铁大道、希望路跨伊河大桥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竣工投用。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慧园区、智慧楼宇等四大智慧城市样板点部分建成投用。持续提升城市支撑能力。加紧实施东、西、南、北环城道路建设,连霍高速洛阳至三门峡段改扩建工程竣工通车。新建、改扩建城市道路26.7公里、高速公路28.9公里、县乡公路238公里。开工建设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华润首阳山电厂至洛阳市区长输供热管网。新增供热面积300万平方米。西工、伊新南等6座变电站建成投用。3g网络覆盖城区,4g网络覆盖热点区域。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高效运行。加快棚户区改造和县城建设。坚持安置优先,稳步推进旧城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全年累计开工1884万平方米、竣工1788万平方米。积极推进县城提质扩容和重点镇、旅游名镇建设。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885个行政村环境集中整治全部达标,81个美丽乡村试点建设顺利实施。硬化通组通户道路20xx公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46.1万人。实施产业化扶贫项目269个,完成扶贫搬迁4.4万人,社会化扶贫工作受到国家表彰。老区建设取得新成效。我市被确定为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市。加强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5个重点企业资源综合利用项目、5个循环经济园区“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项目竣工投用,14个综合节能改造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5%左右。137家工业企业实施废气治理,80项重点减排工程、27台电力机组除尘脱硫脱硝设施建成投用,拆除燃煤锅炉32台,淘汰黄标车、老旧车2.9万辆。大气质量、主要河道断面水质达到省定目标。完成造林45.3万亩、林业生态圈建设10.8万亩;市区新增绿地214.7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9.6%。栾川县入选“国家园林县城”,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五)顺应全市人民的美好期待,倾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年各级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296.1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71.9%。省定民生工程、市定民生实事全部完成。促进就业创业。强化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新增城镇就业11.5万人、再就业3.5万人。在全省率先开展灵活就业人员助保贷款工作,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7.6亿元,扶持2.7万人成功创业。全年培训农民10.3万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万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县乡村三级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全覆盖。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全面实行“先看病、后付费”模式。启动实施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险。加快市第五人民医院新区医院、河科大一附院新区医院二期等工程建设,市妇幼保健院新区医院建成开业。开工保障性住房2.7万套、竣工1.9万套。启动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建设,新建农村老年幸福院284所,新增养老床位3200张。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4所,引进名牌学校6所。启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普通高中改造。美丽园丁教育基金培训项目累计培训教师1.59万人次。洛阳师范学院新校区和职教园区4所职业学校二期项目全面启动。我市顺利通过国家语言文字二类城市评估。扎实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新编戏剧《穆桂英挂帅》《洛阳令》广受好评。组织文化惠民演出600余场。孟津、新安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新增全民健身活动场地50余万平方米。我市荣获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和第12届省运会金牌数、奖牌数、总分一等奖。不断创新社会管理。110联动工作实现全覆盖,群众诉求办结率和满意率均在95%以上。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积极化解信访积案,提高社区网格化管理水平,依法打击处置非法集资,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六)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坚持依法行政,大力改进作风,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深入开展“五查五看五争当”活动,针对查摆出来的“四风”突出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措施,着力解决好政策落实“最先一公里”、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作风建设的常态化环境、长效化机制进一步形成。主动接受人大及其会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参政议政,“制订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建设规划”“提高教育均衡化发展水平”等议案得到较好落实,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效果良好。提请市人大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3部,出台政府规章1件,清理规范性文件1788件。强力推进政府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公务消费、用车、住房管理制度,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三公经费”同比下降28.8%。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共查办案件2154件,给予党政纪处分2119人次;查处损害群众利益问题284个,追究责任241人次。与此同时,军民融合发展质量和国防动员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双拥工作取得新成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统计、审计、人防、气象、地震、档案、史志、残疾人工作、妇女儿童事业等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不平凡、不容易、不简单!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尽管困难很多,但是结果超出预期。我们深切体会到:洛阳之所以能够在巨大的困难面前破浪前行、砥砺奋进,正是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历届领导班子和老同志打下的坚实基础,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团结奋斗、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驻洛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洛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各界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各种资源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城市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农民增收、农村脱贫的难度增大;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还存在薄弱环节;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等群众关心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机关工作人员法治意识、服务意识、担当意识不强,行政效率不高,一些部门和领域腐败现象还时有发生。对于以上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20xx年总体要求及重点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洛阳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全面实施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战略的开局之年。

站在新起点,认识新常态,洛阳加快发展的政策利好很多、机遇十分难得!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洛阳发展仍然面临着较好的宏观条件和稳定的政策环境。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加快向中西部转移,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了一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一带一路”重大经济战略加快实施,一系列重大改革将密集面世,一大批推动结构调整、促进创业创新、扩大消费升级的重要举措将陆续出台。特别是我市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和信息惠民等试点城市,加之洛深合作全面启动,将在扩大有效投资、承接产业转移、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城乡建设等方面为我们注入新的活力。只要我们主动适应新常态,牢牢把握新机遇,就一定能够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打造洛阳经济的“升级版”!

站在新起点,明确新定位,洛阳未来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路径更加清晰!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提质增效的态度非常坚决,宏观调控的政策导向十分明确。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三大国家战略”加快实施,“四个河南”建设方兴未艾。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会描绘了洛阳加快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美好蓝图,进一步明确了中原经济区重要增长极、文化示范区、最佳宜居地、开放创新城的战略定位。只要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与省会郑州错位发展,紧盯副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够把美好的愿景变成现实!

3页,当前第3123

吕梁市政府工作报告 河池市政府工作报告篇四

一、加强基础业务建设

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服务社会的资本,是办馆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我馆共采购各类图书一千余册,征订报刊、杂志100种,完成购书计划,装订期刊500余本,保存报刊资料20种,接待各类读者30000余人次。此外,我馆还成为了山西省图书馆总分馆成员。引进了先进的interlib图书集群管理系统软件。各类图书电子登记、编目、入库、借、阅、还处理合一,操作简便提高了工作、服务读者的效率。在集群管理下,实现了省内各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最大效率的利用了各图书馆现有文献资源,提高了对读者服务的层次。

二、提升馆员素质

三、优化数字图书馆建设

对数字资源的需求。在日常工作中,对电子阅览的维护保养不可忽略,着重网络工程及计算机系统配臵这两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加强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病毒防范工作,服务器、数据库的安全保卫工作,保证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正常有序进行。

四、创建优秀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的全面覆盖,为我市改善村级文化场所的办公条件,丰富农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成为农民群众了解党的路线政策的新阵地,学习科技知识、增强致富本领、提高文化素质的新平台。

六、稳步发展文化共享工程

自2008年初加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来,利用共享工程对乡镇信息辅导取得很大成绩,从电脑配备的硬件指导,到业务上的扶持,进行了全方位的服务。送知识下乡是实施“共享工程”又一具体举措,结合城区的实际情况,我们有选择的提供知识光盘,其中有《》、《》、《》、《》等。光碟的下发,丰富了各个基层服务站点的文化共享工程服务内容,提高了公益性文化服务水平,促进了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站点的发展,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的探索利用共享工程服务的新路子,更好地发挥共享工程的作用,为把共享工程办成惠民工程、民心工程而不懈努力。

回顾一年的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文献资源建设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大文献资源和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建设力度,使之更加趋向合理化;专业队伍建设方面,还需补充专业技术人才充实专业队伍;自动化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网络建设和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还需继续拓宽自动化服务范围,深化自动化服务内容,提高自动化服务水平。

要使我市图书馆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的精神家园、城市的文化中心,成为一流的公共图书馆还有很长很艰巨的路要走。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图书馆将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努力工作,争取更大的成绩,力争各项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高平市图书馆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吕梁市政府工作报告 河池市政府工作报告篇五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提出宝贵意见。

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重大自然灾害叠加的严峻考验,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砥砺奋进,攻坚破难,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最大限度释放了发展潜能。预计(下同),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860亿元,增长1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0亿元,增长2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3.3%;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到78%。

——最大限度提升了质量效益。三产增加值增长12.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4:57.3:26.3。地方公共财政收入63.6亿元,增长30.3%,增速居全省第2位,总量在全省升2位;东坡区、仁寿县、彭山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广义城镇化率提高3.3个百分点;超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最大限度增进了民生福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82元,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323元,增长13.2%,实现了“九连快”;新增城镇就业3.64万人;6.5万人实现脱贫;人口自然增长率3.34‰。

一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紧紧围绕“三四五翻番”和“两个率先”奋斗目标,保持定力、深处着力、有序有力,大力实施“七大会战、三大工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积极向好”的良好势头。

突出转型升级,产业发展更加优化。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着力调结构、转方式,扩大增量、盘活存量,产业发展正逐步迈向高端化、集群化、集约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产业放量增长,机械装备、精细化工、泡菜等5个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70亿元,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达到17%。龙头企业规模壮大,新增规模以上企业72户、限额以上商贸单位236户、50亿元企业集团1户。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市场消费日益活跃,全年旅游收入142.1亿元,增长28.9%。粮食总产实现“十连增”。产业质态不断优化。工业提质增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58亿元,增长28%;入库税金24.2亿元,增长8%。单位gdp能耗下降3.5%,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质量强市成效明显,品牌竞争力增强,建成中国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国家级泡菜质检分中心,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个,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6%,建成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8个。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园区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聚集效应显著提升。彭山经开区、甘眉园区、视高开发区晋级百亿园区,彭山青龙物流园区成为全省唯一的省级现代物流聚集区。现代农业“两城三园七片”强力推进,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成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眉山奶业获全省“科教兴川示范基地”称号。

突出项目带动,发展活力更加强劲。坚持项目总抓手,投资主驱动,以大开放促大发展,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持续活力不断增强。项目投资强力支撑。项目会战、项目竣工高潮迭起,全年集中开工重点项目182个,竣工项目137个,完成投资275亿元。100个省市重点项目,累计投资303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50%。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新增信贷首次突破100亿元,成功发行了我市首支城投债券16亿元。重点区域强力突破。天府新区强力推进,新落户项目30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5亿元。眉山现代工业新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2亿元,总部经济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彭山经开区创建国家级经开区、眉山经开区扩区调位工作全面启动。岷东新区建设全面启动,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9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1亿元。东坡岛整体开发有序推进,东坡湖综合整治进展良好。开放合作强力推进。央企入眉、民企入眉行动深入开展,成眉、甘眉合作亮点纷呈,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01.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分别保持全省第2、3位。新引进ibm、华润万家、苏宁云商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或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4个。对外贸易创历史最好水平,进出口总额2.8亿美元,增长43%。

突出统筹城乡,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强力推进城乡要素保障、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依法用地,可持续发展载体进一步夯实。基础建设有力推进。“两宋荣光”眉州大道全面完成“两桥一站”和西段核心段建设,“四箭齐发”完成投资22亿元。乐雅高速眉山段建成通车。成都经济区环线、仁沐新高速眉山段成功招商,遂资眉高速眉山段加快推进。龚家堰水库扩容工程等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成德绵眉乐城际铁路眉山段、岷江汉阳航电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城乡建设有序推进。创新“四种模式”,加快“四个转变”,推进人的城镇化,全年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15.62万人,转变为产业工人8.9万人,转变为三产经营者和从业人员3.57万人,转变为现代农业业主1661户。城镇规模扩张、品质提升,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16.17平方公里。城乡规划大会战基本实现规划一步到位。产村相融推进新村建设,建成新农村综合体11个。生态建设有效推进。围绕全域生态化、全域景区化,加快“绿海明珠、千湖之城”建设,城市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5%。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丰硕。

突出增进福祉,社会环境更加和谐。坚持民之所系、责之所在,政府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改善民生,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民生工程全面完成。民生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66%。超额完成十大民生工程,完成投资47.59亿元,超年度计划15.1个百分点。保障性住房开工5788套,开工率连续三年全省第一。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省领先,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保持全省第一。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成功创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示范市。素质教育成效明显,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高考上线率居全省前列,新引进高校总数全省第一。深入推进文化立市,成功举办市第三届运动会、第四届东坡文化节暨第五届四川泡菜展销会,东坡宋城建设全面开工,社区书屋在全国率先实现全覆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新农合参合率达99.93%全省第二,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社会保障全面加强,城乡低保应保尽保,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月提高155.32元,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20万元/年、12万元/年。社会治理全面加强。依法治市深入推进,首批进入全国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先进行列。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成效。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眉山建设,继续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和社会矛盾化解“大调解”体系,创新建立维稳跟着项目走、群众来访当天办理制度,全市进京到省非正常上访连续6年保持全省末位。眉山被评为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诉非衔接”改革试点工作获中期评估全国第一。圆满完成村(居)委会换届工作。全面落实 “一岗双责”,关闭小煤矿3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有序推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突出务实高效,自身建设更加有为。坚持依法行政、高效勤政、廉洁从政,全面推进政府治理创新,“五型”政府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沉着应对自然灾害多发、突发事件频发的严峻形势,成功抵御了“4·20”芦山强烈地震、“7·9”特大暴雨洪灾。认真编制“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阶段性胜利。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下放和取消行政审批51项。创新建立“三大服务中心”,全面完成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建设,权力运行更加透明。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政府公信力全面提高。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在全省率先建成统一的电子交易平台,政府采购引入网上竞价,公共资源交易更加规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市委“六个坚持”,市级“三公”经费下降10.5%。

各位代表!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极其艰难、极为复杂的严峻形势下,爬坡上坎、加力加劲、倍道兼程,努力开创了眉山跨越发展新局面!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向全市人民、解放军驻眉部队和武警、消防官兵、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和参与眉山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一年来的进取之路,我们深深地认识到:问题不容忽视,忧患才能兴市。虽然宏观形势严峻复杂、经济整体下行、市场需求不足,是导致去年一些目标没有完成的客观原因,但是经济总量不大、运行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不优,仍是眉山跨越发展的根本问题;重大产业项目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仍是眉山加快发展的重要瓶颈;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城乡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水平偏低,仍是眉山永续发展的突出矛盾;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到位、治理结构不够合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仍是建设现代政府的主要差距。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回顾一年来的砥砺之路,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一年,是我们有效应对各种严峻挑战,在砥砺中前行的一年。这一年,是我们追逐富裕美好和谐“眉山梦”,在探索中奋进的一年。这一年,是我们围绕实现“两个率先”目标,在跨越中突破的一年。实践证明,任何困难都压不倒眉山人民!只要我们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以落地有声、有令必行的锐气抓执行,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豪气抓推进,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勇气抓落实,就一定能够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在眉山跨越发展的康庄大道上越走越宽广!

回顾一年来的奋斗之路,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必须坚持发展为先,任何时候都不动摇。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主旋律,紧紧扭住第一要务不放松。只有这样,才能积跬步至千里、汇万江成大海,开创富裕美好和谐眉山新局面。必须坚持创新实干,任何时候都不懈怠。创新产生动力,实干催生希望。面对各种困难和考验,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勇于打开解放思想的“总闸门”,不断寻求开启成功的“金钥匙”。只有这样,才能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冲破制约发展的困境,实现眉山跨越发展新提升。必须坚持民生至上,任何时候都不忘记。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必须始终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政府工作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群众,赢得人民的信赖与支持,迸发出无往而不胜的磅礴力量!

20xx年重点工作

20xx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现 “三四五翻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转变发展方式主线,紧紧围绕“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不动摇,扎实做好“改革创新突破年、产业转型升级年、统筹城乡攻坚年、产业集群招商年、创业就业惠民年”“五个主题年”工作,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奋力走在全省加快发展前列。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城镇化率提高2.5个百分点;全面完成省下达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要突出抓好以下30项重点工作。

一、致力改革开放,全面推进加快发展

改革因问题而产生,开放更是倒逼改革。只有坚持改革开放,以改革统领发展全局,把改革开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才能充分激发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缩小审批、核准范围,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积极发展各类地方性金融机构和新兴金融组织,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组建县级农村商业银行。完善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革预算制度,深入推进“营改增”试点。

2.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加快推进“四种模式”、“四个转变”,全域全面放开城市和建制镇落户限制。解决城镇稳定就业常住人口的落户问题,力争实现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全面开展农村各类产权确权,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途径,加快构建多种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3.充分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民间资本平等进入金融、能源及公益性企业和公共服务等领域,支持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1%,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4.全力招强引优。深入实施“376”招商战略,创新承接重大产业转移方式,围绕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招强引优,大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项目。积极开展校(院)市合作、央企入眉、民企入眉等重大招商活动,力争全年新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或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3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以上。

5.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力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港澳台等区域的经济合作。培育开放新优势,深入实施融入成都同城发展战略,进一步扩大成眉甘眉合作范围,加快推进成眉工业集中发展区、成眉石化园区、甘眉园区建设,力争成为次级会展中心城市。深入开展企业“走出去”战略,积极引导企业参与“万企出国门”、“川货全国行”、“惠民购物全川行动”三大活动,确保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6%。

二、致力创新驱动,全面推进转型发展

转型是时代的主题,升级是发展的主线。只有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换挡不失速,创新又创造,才能构建眉山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眉山经济升级版。

6.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工程,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5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个,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机制,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个,带动实现产值60亿元。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完善创新人才评价、使用、激励机制,加快培育和引进各类创新人才和团队。

7.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紧紧围绕七大主导产业,突出链条延伸、“两化”融合、集聚发展,深入推进百亿产业、百亿园区、百亿企业“三百工程”。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10亿元,占工业比重达到19%。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力争金象赛瑞、千禾味业2家企业成功上市,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户、10亿元以上企业5户,新培育省级以上品牌30个。

8.加快建设现代工业新城。加快总部经济区建设,打造核心区和配套区。加快推进阳光坚端铝业、中科兴业聚芳硫醚砜等10个重大项目建设,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加快推进眉山经开区、彭山经开区创建国家级经开区。

9.积极化解产能过剩。完善激励和约束政策,加快推进陶瓷、水泥、造纸等行业整合重组,努力化解过剩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年完成技改投入242亿元。

10.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充分依托“两城三园七片”,加快发展都市近郊型农业。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扎实推进现代畜牧业深化试点,办好泡菜展销会,力争全年泡菜产业产值突破120亿元,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品牌20个,畜禽良种化率达到97%。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增灌溉面积5.58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新增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4户、现代农业业主1500户、家庭农场50个、标准化合作社30个。

11.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并重,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信息消费、健康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努力实现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升、水平提高。加快推进彭山青龙、仁寿文林物流园区、ibm西南云计算中心和西南网贸港、苏宁集团西南运营基地、亚马逊电子商务运营中心等项目建设,限额以上商贸单位达到500户以上。发展壮大现代金融业,新增金融机构2家、贷款115亿元以上。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亮点,充分释放消费基础作用的新动能,力争创建全国信息消费试点市。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12.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整体推进东坡宋城、瓦屋山、柳江古镇、黑龙滩、三岔湖仁寿景区、彭祖山、中岩寺等重点景区开发建设,加快大峨眉旅游西环线、老峨山旅游快速通道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完成旅游项目投入60亿元。强力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启动七里坪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年实现旅游收入160亿元。

三、致力统筹城乡,全面推进一体发展

城乡二元结构是发展的最大瓶颈,城市二元结构是发展的最大障碍。只有坚持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才能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

13.优化城镇发展体系。坚持“三规衔接、三规并举、三城一体”,完善市域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城镇形态,规范城镇空间秩序,走出一条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路子,成功申报一批省级试点镇。

14.完善城乡基础建设。大力构建方便快捷的综合交通网,全力打好高速公路、干线公路、轨道交通、水路通道建设攻坚战,加速推进“四箭齐发”、成都经济区环线、成德绵眉乐城际铁路、遂资眉高速、仁沐新高速、岷江航运航电等重点项目建设,开工建设连汪燕铁路,确保完成综合交通项目投资95亿元,力争100亿元。完成农村公路改善工程200公里,行政村油路水泥路通畅率达85%。加快天然气管网、电力配套设施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三网融合”,建设“数字眉山”,新建4g移动基站776个。

15.加快新区建设。强力推进天府新区建设,加快联合利华(四川)全球生产基地、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天府校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尽快建成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区。强力推进岷东新区建设,基本形成城市道路框架,加快推进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四川城市职业学院等重大项目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启动中心城区南北郊区建设,强力推进东坡岛整体开发,全面完成东坡湖污染综合整治工程。

16.夯实底部基础。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按照现代城市标准建设5个县城,着力推进县城新区建设。加快重点小城镇建设,抓好“百镇建设试点行动”,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独具风格的现代城镇和精品小镇。坚持“产村相融”推进3个省级新农村示范县和7个市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全面启动9个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试点,新开工建设新农村综合体20个,力争建成13个。

17.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完善城镇功能,加快推进四大主题公园建设,完成 “两宋荣光”眉州大道改造、一环路改造等项目建设,争取启动中心城区绕城路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确保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建设一体化,加快建设文明和谐的新型农村社区。

四、致力生态文明,全面推进绿色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只有执行最严格的生态红线保护制度,深入推进全域生态化,才能把绿水青山留给眉山人民,让眉山人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18.狠抓环境治理。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施环境质量提升工程,建成环境优美示范县1个、示范乡镇4个、示范村庄45个。严格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管理,推进造纸、食品加工行业深度治理。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大通惠河污染综合整治力度,积极加快垃圾收集处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下降2.5%。

19.深入推进生态建设。大力推进“绿海明珠”建设,完成交通干道多色谱林业景观带和24个景观节点建设。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森林覆盖率保持45%以上。着力加快“千湖之城”和“四湖”建设,实施引水入城、入镇、入村、入园,恢复和新增水域面积21.14平方公里。加快推进洪雅、丹棱、青神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东坡、彭山创建省级生态县。

20.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强化环境影响评价,严格落实总量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快化工、建材等重点能耗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大力推进建筑、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降耗。

21. 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全面建立产业园区土地利用绩效评估制度,探索建立项目用地全程管理机制。积极开展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清理,盘活存量土地。

五、致力民生改善,全面推进共享发展

共享是最大的公平,民生是政府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坚持严守 “底线民生”,改善 “重点民生”,保障 “基本民生”,实施 “十大民生工程”,突出办好为民实事,才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22.大力促进创业就业。深入推进创业就业优先战略,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9+3”藏区学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完善全民创业服务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创建省级创业型示范城市。

23.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抓好社会保险征缴扩面,实现养老、工伤、生育、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推进异地就医结算,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继续抓好住房公积金归集扩面,加强贷后管理,保障资金安全。加快征地拆迁安置住房建设,确保安置1.5万人。大力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危旧房、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力度,实施“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全市开工建设公租房4010套、竣工1813套,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启动5455套、完成1787套。完善多元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

24.推进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全力抓好“学校安全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校舍5万平方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发展群众体育。

25.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新农合制度和基本药物制度,探索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启动市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建设,推进市中医院整体迁建,实现每个县有二甲及以上综合医院。加大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力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26.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入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创建活动。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市博物馆、文化馆和图书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深入推进东坡宋城、中国竹编艺术城建设和三苏祠灾后恢复重建。繁荣艺术创作生产,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27.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强力推进“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提升发展灾区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特色产业,推动灾区面貌和发展水平大幅提升。

28.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做好“”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和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积极抓好妇女儿童、人口计生、关心下一代、民族宗教、外侨台、广播电视、气象、地方志、保密、档案、慈善、红十字会、残疾人、扶贫移民等各项社会事业。

29.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争创“双拥模范城”。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推进建立食品生产销售全程追溯制度,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坚持“三零”工作法抓好安全生产,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大力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健全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体系和处理机制。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深化平安眉山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30.加强社会治理。大力推进法治眉山建设,强化依法治市“八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六五”普法,积极创建全国法治城市。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大调解”等机制,加强群众和信访工作,维护司法公正,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努力建设现代政府

打铁还需自身硬。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现代政府。

建设科学理政能力。坚持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来改善政府治理,寓改革创新于治理之中。创新治理方式,加快从微观管理、正面清单、行政手段为主向宏观调控、负面清单、综合手段为主转变。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建立更加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

建设依法行政能力。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创建,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政府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严格行政决策程序,健全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做好行政复议、行政调解和仲裁工作。

建设高效勤政能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成市县区政府部门机构改革,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取消、下放行政审批项目。完善电子政务、中介服务平台建设,健全政务服务五级体系。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

建设民主治政能力。严格执行人大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健全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政协委员提案“绿色通道”。深入推进行政协商,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高度重视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机制。

建设廉洁从政能力。坚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严格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整治“四风”,努力实现政府清廉、干部清正。

各位代表!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对标先进、扎实苦干,为建设富裕美好和谐眉山而努力奋斗!

2页,当前第212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