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浅谈安全教育对大学生的意义论文(汇总5篇)

时间:2023-10-01 17:53:08 作者:琴心月 2023年浅谈安全教育对大学生的意义论文(汇总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浅谈安全教育对大学生的意义论文篇一

在当今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里,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科技发展水平的高低起着重要作用。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科技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才的水平,高素质人才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高等教育。作为繁荣的命脉,大学生的教育更是不容忽视,因为他们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实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力量之一,承载着民族的众望,担负着祖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重任。因此,从多个方面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大学生只有在思想意识方面不断地加强,向正确的方向靠拢,才会更好更快地成长。

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确立,社会责任感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等多个方面都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是否正确,关系到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能否尽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我们要充分把握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处,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结合,用恰当的方式融合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

近几年来,通过一些问卷调查等形式我们了解到,很多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差,自私自利,价值观扭曲,缺乏社会责任感等现象很严重。因此,利用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的研究,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

提到和平,早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论语子路》里曾说过:“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指的是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强调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更加重视人与人直接的和谐。儒家思想的倡导者孔子提倡“仁”的思想,也是当时人际关系的准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和谐、友善。可见,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一直延续至今,经得起时代的推敲。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友善的观念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语句,无一例外地都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国家的兴亡与每个人紧密相连,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这些思想和观念在当今的中国,已经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如:汶川地震、青海地震等就是典型的例子。在传统文化《礼记•礼运》篇中,有这样一段表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段话表达了在很早的古代就意识到了集体、爱国主义,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观念在那个时代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过去传统文化的倡导和影响下,现代中国的发展才延续了集体主义的理念。

传统文化到底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的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发展现状又如何?对于古代经史子集,大部分人也只是偶尔翻阅,对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兴趣不是很大,因此对这种文化的认可度可见很低。从研究中我们不难看出,当今的大学生并不是很热衷于传统文化,其受重视程度已大幅下降。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正需要学校对他们加以引导和帮助,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大学生健康的成长,思想道德素质各个方面得到提高和锻炼,整个社会的经济才能快速地发展。

浅谈安全教育对大学生的意义论文篇二

大家好!

校园安全与我们每个师生密切相关。据了解,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也就是说每天将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它关系到我们学生能否健康成长,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它关系到我们老师能否在一个宁静、安全的环境中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和造就各种人才。因此,安全是我们做好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为了进一步做好我校假期的安全教育工作,现提出以下几点要求,希望全校师生员工都能认真做好。

第一、我们全校师生都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若发现有安全隐患,要及时向学校汇报,防患于未然。

第二、要注意心理安全。同学之间要互相体谅和互相理解,多看看别人的长处,尊重同学的不同个性;同时自己也要以平和的心态来处理自己面对的困难。

第三、在各项运动中要注意运动安全。上体育课和运动前一定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运动时不要剧烈碰撞,去做危险动作,以免撞伤或摔伤。

第四、要注意食品卫生安全。不去购买过期、变质、来历不明的食品。

第五、要注意教室和宿舍的安全。放假离校教室宿舍一定要关好门窗、水电;整理好教室、办公室、宿舍卫生、课桌椅摆放整齐,黑板擦干净。

第六、要注意实验课的安全。在上实验课前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事项;在做实验时要严格按照要求来做。

第七、要注意交通安全。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小心谨慎,以防发生意外。坐车上下车和横穿马路时都要格外注意安全。

第八、注意财物安全,不带手机、大量现金到学校,要妥善保管财物。

第九、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要有安全意识。中学生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在同学间遇到摩擦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要理智,切忌用拳头代替说理,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

最后,希望通过这次国旗下讲话,在全校形成一个“人人关心安全”的浓厚氛围。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做到警钟长鸣!

老师们、同学们: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今天的安全教育,我们希望能够再次唤醒同学们对安全的重视。我们要把平安的种子撒播进自己的心田,当它发芽开花、长成参天大树时,我们必将收获更多的快乐、祥和、幸福和安宁。最后祝全体教职员工身体健康,全家幸福,假日快乐。

谢谢大家!

浅谈安全教育对大学生的意义论文篇三

文章从高校保卫工作实践的角度,分析了对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就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体系、形式和内容提出了对策。

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安全意识

近年来,高校校园安全和大学生安全问题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已纳入社会主义法制轨道。1996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安全教育管理若干规定》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此外,在《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动准则(试行)》、《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中,也都明确了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这从法律层面将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依法治校确定为高校的法定义务,推动了高校各级组织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管理工作。

然而,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尚存缺失,大学生的安全状况、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等现状不容乐观。

安全状况方面,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校对外交流机会增多,办校规模和招生人数扩大,高校及其周边治安状况日趋复杂,各类刑事、治安案件时有发生,不安全因素增多。据统计,2001年全国58所高校共发生刑事、治安案件11725起,平均每校202起,发案率占管辖人数的3.45‰,占师生员工总人数的4.87‰;立案5736起,立案率49%(2002年10月在浙江召开的全国特大规模高校保卫工作会议)。以我校为例,2000年至2005年,校园区共发生刑事案件共45起,其中有13起涉及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占全部发案总数的约30%。

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方面,有调查显示:52%的大学生曾在寝室违章使用电器、71%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灭火器、43%的大学生对安全防范怀有侥幸心理;80%的受调查人员的消防观念仅仅局限于火警电话119或发生火灾后等待消防队员的扑救,对于消防监督、火灾隐患整改、火场逃生和疏散以及如何加强消防工作感到茫然;63%的受调查人员对消防防范工作认识不清或持无所谓的态度。

上述局面的形成因素较多,客观方面:第一,高校与国际接轨,校园实行开放式管理,校外人员进出校园流量猛增;第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校内外聘人员、临时工增多,进校经商的校外人员增多;第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娱乐和消遣方式呈多样化,校园及其周边的娱乐场所迅速增多,但配套的规范管理还不到位,各类娱乐场所成为治安事件和事故的多发场所;第四,高考制度改革后,大学生的年龄差距增大,其生理与心理差异很大,在应试教育和独生子女两大背景下,大多数当代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基本常识,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遇到挫折或失败时,易走极端,导致事故发生。

主观方面表现为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缺位,具体表现为:部分高校管理层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认识不足,安全教育在高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程度得不到体现;安全教育在高校各部门中权责划分不明晰,二级学院认为安全教育是保卫部门的工作,而保卫部门或是认为安全教育是学院和教育部门的责任,或是因“无权管辖”而兴叹;现有安全教育无体系可言,没有规范的教材,没有固定的课时和相应的学分,没有专职教师从事安全教育,因此,多数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流于形式,“任务来了一阵风,任务走了都轻松”;安全教育经费不足,安全教育与其他课程相同,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而现实中,鲜有高校能够将安全教育作为一个常规项目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导致不少好的安全教育活动无法开展,或不能满足年轻受众的需求。

那么,究竟什么是大学生安全教育,这项工作应当包含哪些内容,又该如何开展?

作者认为,“安全教育”就是教育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在突发状态下,具备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应对社会发展形势,确保校园乃至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各高校进一步加强管理,降低安全管理成本的需要。理想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应当具备如下特点:

第一,安全教育主体权责明确。高校保卫部门,有特有的人力资源和对本校及周边安全环境熟悉的优势,应当成为高校中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责任单位。同时,高校内部各相关部门,如学生管理、教育、后勤保障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能和特点,共同做好配合工作,最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第二,安全教育系统化、常规化。大学生的安全素质,包括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与政治素质、法律意识等一样,是大学生自我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被列入大学生基础课程中,并配给适当的学分。同时,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尽量为安全教育课程安排固定的课时和教师。通过上述措施,建立起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避免形式主义。

第三,安全教育应手段丰富,能够吸引年轻学生。由于安全本身的内涵与外延极广,安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也应相对全面,以使受教育者掌握尽可能多的安全知识,从而实现教育目的。同时,由于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安全教育手段应当丰富多彩,利用前沿的教学手段和技术,以保证受教育者参与的积极性。在我校的保卫工作实践中,我们尝试开展了贴近学生的主题征文、知识竞赛和座谈活动,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如前所述,大学生安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国家安全、治安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等诸多方面,归纳起来,笔者认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应包含以下方面内容:

第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保护大学生远离危险的思想保障。当代青年学生成长于新旧体制转换的伟大变革中,在社会秩序多样、价值观念多元化因素影响下,其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的确立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艰难。尤其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成型,尚未适应社会生活,这导致他们的思想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旦遇到诱惑,就可能出现违法违纪行为。所以,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应着力解决其思想上对“理论”、“理想”、“政治”的轻蔑和错位,帮助大学生把握好人生的“航船”,学会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学会与他人正确相处。

第二,法制教育。良好的法律意识,为大学生形成安全意识、正确地选择自我保护手段和防范法律风险提供有力支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法制进程也在加快进行。浩繁的法律条文,正在无声却有力的调整着我们的生产生活。通过选择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开展教育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法律意识,从而为大学生正确地保护和约束自我创造条件。从实践看,除已被列入高等教育基础课程的《法学概论》及其中包含的民、刑相关法律知识外,大学生安全教育还应包括《国家安全法》、《治安处罚法》、《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等相关法律知识。

第三,安全防范技能教育。过硬的安全防范技能,是大学生抵御各种危险的最终屏障。对于大学生防范各种危险来说,仅具有安全意识仍显不足。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突发状态下,具备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上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过程。教育者可采用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在不同“危险状况”下,如何进行正确操作,采取及时措施,防范危险。此外应着力通过训练,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卫技能,以防范可能发生的暴力危险,最大可能地降低危害。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课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思考,才能探索出一条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相适应的道路,才能真正地使广大学生成为保卫工作的受益者,才能真正将高校的中心精力解放并投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去。

[1]刘勇.如何做好高校安全教育[j].科技资讯,2008,(6).

浅谈安全教育对大学生的意义论文篇四

文章从高校保卫工作实践的角度,分析了对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 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就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体系、形式和内容提出了对策。

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安全意识

近年来,高校校园安全和大学生安全问题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已纳入社会主义法制轨道。1996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安全教育管理若干规定》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此外,在《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动准则(试行)》、《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中,也都明确了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这从 法律 层面将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依法治校确定为高校的法定义务,推动了高校各级组织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管理工作。

然而,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尚存缺失,大学生的安全状况、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等现状不容乐观。

安全状况方面,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校对外交流机会增多,办校规模和招生人数扩大,高校及其周边治安状况日趋复杂,各类刑事、治安案件时有发生,不安全因素增多。据统计,2001年全国58所高校共发生刑事、治安案件11725起,平均每校202起,发案率占管辖人数的3.45‰,占师生员工总人数的4.87‰;立案5736起,立案率49%(2002年10月在浙江召开的全国特大规模高校保卫工作会议)。以我校为例,2000年至2005年,校园区共发生刑事案件共45起,其中有13起涉及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占全部发案总数的约30%。

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方面,有调查显示:52%的大学生曾在寝室违章使用电器、71%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灭火器、43%的大学生对安全防范怀有侥幸心理;80%的受调查人员的消防观念仅仅局限于火警电话119或发生火灾后等待消防队员的扑救,对于消防监督、火灾隐患整改、火场逃生和疏散以及如何加强消防工作感到茫然;63%的受调查人员对消防防范工作认识不清或持无所谓的态度。

上述局面的形成因素较多,客观方面:第一,高校与国际接轨,校园实行开放式管理,校外人员进出校园流量猛增;第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校内外聘人员、临时工增多,进校经商的校外人员增多;第三,随着 经济 社会的 发展 ,学生的娱乐和消遣方式呈多样化,校园及其周边的娱乐场所迅速增多,但配套的规范管理还不到位,各类娱乐场所成为治安事件和事故的多发场所;第四,高考制度改革后,大学生的年龄差距增大,其生理与心理差异很大,在应试教育和独生子女两大背景下,大多数当代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基本常识,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遇到挫折或失败时,易走极端,导致事故发生。

主观方面表现为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缺位,具体表现为:部分高校管理层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认识不足,安全教育在高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程度得不到体现;安全教育在高校各部门中权责划分不明晰,二级学院认为安全教育是保卫部门的工作,而保卫部门或是认为安全教育是学院和教育部门的责任,或是因“无权管辖”而兴叹;现有安全教育无体系可言,没有规范的教材,没有固定的课时和相应的学分,没有专职教师从事安全教育,因此,多数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流于形式,“任务来了一阵风,任务走了都轻松”;安全教育经费不足,安全教育与其他课程相同,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而现实中,鲜有高校能够将安全教育作为一个常规项目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导致不少好的安全教育活动无法开展,或不能满足年轻受众的需求。

那么,究竟什么是大学生安全教育,这项工作应当包含哪些内容,又该如何开展?

作者认为,“安全教育”就是教育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在突发状态下,具备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应对社会发展形势,确保校园乃至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各高校进一步加强管理,降低安全管理成本的需要。理想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应当具备如下特点:

第一,安全教育主体权责明确。高校保卫部门,有特有的人力资源和对本校及周边安全环境熟悉的优势,应当成为高校中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责任单位。同时,高校内部各相关部门,如学生管理、教育、后勤保障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能和特点,共同做好配合工作,最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第二,安全 教育 系统化、常规化。大学生的安全素质,包括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与 政治 素质、 法律 意识等一样,是大学生自我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被列入大学生基础课程中,并配给适当的学分。同时,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尽量为安全教育课程安排固定的课时和教师。通过上述措施,建立起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避免形式主义。

第三,安全教育应手段丰富,能够吸引年轻学生。由于安全本身的内涵与外延极广,安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也应相对全面,以使受教育者掌握尽可能多的安全知识,从而实现教育目的。同时,由于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安全教育手段应当丰富多彩,利用前沿的教学手段和技术,以保证受教育者参与的积极性。在我校的保卫工作实践中,我们尝试开展了贴近学生的主题征文、知识竞赛和座谈活动,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如前所述,大学生安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国家安全、治安安全、 交通 安全、 网络 安全、心理安全等诸多方面,归纳起来,笔者认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应包含以下方面内容:

第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保护大学生远离危险的思想保障。当代青年学生成长于新旧体制转换的伟大变革中,在社会秩序多样、价值观念多元化因素影响下,其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的确立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艰难。尤其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成型,尚未适应社会生活,这导致他们的思想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旦遇到诱惑,就可能出现违法违纪行为。所以,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应着力解决其思想上对“理论”、“理想”、“政治”的轻蔑和错位,帮助大学生把握好人生的“航船”,学会用 科学 理论武装自己,学会与他人正确相处。

第二,法制教育。良好的法律意识,为大学生形成安全意识、正确地选择自我保护手段和防范法律风险提供有力支持。随着我国 经济 社会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法制进程也在加快进行。浩繁的法律条文,正在无声却有力的调整着我们的生产生活。通过选择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开展教育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法律意识,从而为大学生正确地保护和约束自我创造条件。从实践看,除已被列入高等教育基础课程的《法学概论》及其中包含的民、刑相关法律知识外,大学生安全教育还应包括《国家安全法》、《治安处罚法》、《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等相关法律知识。

第三,安全防范技能教育。过硬的安全防范技能,是大学生抵御各种危险的最终屏障。对于大学生防范各种危险来说,仅具有安全意识仍显不足。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突发状态下,具备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上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过程。教育者可采用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在不同“危险状况”下,如何进行正确操作,采取及时措施,防范危险。此外应着力通过训练,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卫技能,以防范可能发生的暴力危险,最大可能地降低危害。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课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 总结 与思考,才能探索出一条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相适应的道路,才能真正地使广大学生成为保卫工作的受益者,才能真正将高校的中心精力解放并投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去。

[1]刘勇.如何做好高校安全教育[j].科技资讯,2008,(6).

浅谈安全教育对大学生的意义论文篇五

各位领导老师:

学校是少年儿童最为密集的场所,为学生提供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使之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是学生家长的责任,更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抓好学生的安全工作是涉及千家万户,人命关天的大事,历来是党和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非常重视的热点问题,搞好安全工作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学校各班、各科教师,都要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大局出发,将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安全管理渗透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教育学生树立强烈的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安全常识,尽可能远离危险,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有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

近期以来,市教育局、市委就安全工作召开了好几次会议,强调了中小学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校对学生集中开展一次安全教育讲座。为了强化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学校决定在全校广泛开展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活动。我校为使更多同学便于学习、了解和掌握青少年安全知识,利用校园广播的形式,作安全教育讲座,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听讲、做好笔记,以积极的态度将安全防范落实到日常行动中去。

一、交通安全

交通安全意识是同学们应该随时铭记在心的。同学们要切实树立交通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确保交通安全。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要立即拨打“122”急救电话。

(一)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同学们上学和放学的时候,正是一天中道路交通最拥挤的时候,人多车辆多,必须十分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时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结伴外出时不要相互追逐、打闹;行走时要专心,注意周围情况。

3、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穿越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红灯停、绿灯行”,走路要走人行横道线。

5、注意不要突然横穿马路,特别是马路对面有熟人或朋友呼唤时,更不可过于盲目的横穿。

(二)骑自行车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1、要经常检修自行车,保持车况完好。车闸、车铃都要灵敏。

3、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行驶,不逆行;转弯时不抢行猛拐,要提前减慢速度,以明确的手势示意后再转弯。

4、经过交叉路口,要减速慢行,注意来往的行人、车辆;不闯红灯,待绿灯亮时再继续前行。

5、骑车时不要双手撒把,不多人并骑,不互相攀扶,不相互追逐、打闹。

6、骑车时不攀扶机动车辆,不载过重的东西,不骑车带人。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