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老子读书心得 老子读书心得体会(汇总5篇)

时间:2023-09-26 16:36:56 作者:梦幻泡 2023年老子读书心得 老子读书心得体会(汇总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老子读书心得篇一

《老子》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令我终身受用,当我们感叹别人是多么的成功、多么的有钱……但是我们只是停留在羡慕的阶段,从来没有坐下来静静地思考,别人为什么这么优秀、这么成功……难道他们一生下来就这么成功吗?当然不是,他们之所以走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前面,是因为他们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坚持不懈的从一无所有做起,他们所付出的是我们的很多倍,自然就会比常人收获的更多。

工作是这样,学习又何尝不是呢,我们为了取得一个好成绩,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的去吸取知识,不断的像土一样,一点一点的累,成就九层之台,像毫末一样,一点一点的生长,长成合抱之木。

人生亦或如是,人生路漫漫何其修远。我们每面对一个困难,就在人生的路上跨出了一步。这一步看似微不足道,其实对我们每一个人都至关重要。那一步,令我记忆犹新。

考试,看似痛苦,却如同人生一样,每解一道题都如同跨过了一道困难,我记得考试时,开始我做的行云流水,没有丝毫的问题,可越做到后面,就如同陷入泥潭里一般,寸步难行。我费尽脑力,终于一路过关斩将,杀到最后一题,可最后一题如磐石坚硬,油盐不进,我坐在那里冥思苦想,却拿它没有办法。我看向窗外,看着那蔚蓝的天空,纯洁的白云,突然产生一丝明悟,考试如人生,要学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只是一味的追求答案,却忽略了过程,忽略路上的一切。于是我开始从基础入手,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最后费劲千辛万苦,最终把这块磐石打磨成一件艺术品。这次,让我在人生的漫漫长途上,踩下了最困难的一步,但让我对这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了更深的了解,对老子那博大精深思想,所折服。

老子的思想、智慧,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老子在四五百年前便懂得了现在我们人类都难以理解的哲学。他的思想、智慧无时无刻侵润我们的人生,他的语言传承了我们中国璀璨的文明!

老子读书心得篇二

老子的哲学是中华民族之瑰宝。早有所闻,却总是望而生畏,觉神圣不可亵渎,深奥不可理解。这次学校开课之际,一为探寻,二也是学校的力量推着向前,才真正开始了解并学习这本华夏著作。一谈起老子,一些词就会蹦入脑海,如:道、有无、无为之治、上善若水、小国寡民等等。其实我们虽不懂老子,老子却早已融入我们生活。

作为一名学习外语的学生,我几乎把所有时间用在了研究西方文化、西方文学,敬仰西方大家上。中华民族之瑰宝被抛在脑后,快要遗忘。近来逛北京城的空档,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看到遗留下的建筑,优美雄浑,诸多讲究,一点都不输西方。关注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开始思考学习外语的意义。这个世界是充满联系的,学习外语重要的是搭一座桥,学习别的国家的优点,了解门外的世界;但我认为更重要的一点应该是:帮助我们把自己的国家介绍给世界,让我们的国粹不停繁衍下去。这也是学习老子的意义。学习老子,一为更好了解我们国家,二为增强自己的修为,三就是为把老子带给世界,让世界看到我们中国的哲学大家,在当下“中国威胁论”流行的时代,老子的一句“无为无争”之心也许是交予这世界的最好答卷。

儒家与道家可谓中国古代的两大哲学经典流派。如果儒家代表阳刚的力量,那么道家应该代表阴柔的力量。“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意,天下希及之”。这是《道德经》第四十三章的内容。这篇文字中同时提到了在“柔弱的力量”。天下最柔弱的东西,驾驭了天下最坚强的东西。无形的力量穿透了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因此懂得了无所作为是有益的。不发一语的教导,无所作为的好处,天下很少人能够做得到。这段对柔弱的描写让我想到三个例子。一个例子是老子《道德经》中提起的柔弱的水,一个是中国的太极拳,最后一个是美国著名黑人领袖马德路德金所发起的“非暴力抵抗”运动。

有比水更柔弱的,但是攻打坚强之物时也没有能胜过水的,洪水来时,什么都挡不住,日积月累,水滴石穿。水貌似柔弱,一旦聚在一起,便会势不可挡。于是在第八章里老子写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是对柔弱的水的至高评价。水是最高的善。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其相争,停留在众人厌恶的地方,所以很接近“道”。老子把水与自己提出的“道”相提并论,可见此种柔弱之物的力量之大。

第二个阴柔的例子是我国的太极拳。太极拳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种拳法。电视剧里的演绎、体育赛场上的竞技,和公园里无处不在的打拳人,都是这种拳法在当代的演绎。元末明初,武当道人张三丰开中国“内家拳”之先河。其后发展出“太极十三势”,为太极拳原型。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太极拳和老子的阴柔之说是一脉相承的,它的核心也是以柔克刚,强调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所以,太极拳所体现的不仅是中国的一种武术拳法,更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结晶与文化瑰宝。

既然老子所说“道”是世间普遍存在的、最高的规律,那么它应该广泛适用。所以,不仅在中国,在世界的其它角落,也有着“柔弱胜强”之案例。读老子时,我不自觉想起美国著名的马丁·路德·金领导的非暴力抵抗运动。1955年12月1日,黑人女裁衣工罗莎.帕可斯夫人下班后在乘坐蒙哥马利市公共汽车时,因拒绝给白人让坐而被拘留。12月5日法院以“擅占白人专座”违反隔离法而被判处监禁14天。这件事引发了一系列的黑人运动。与流行的暴力夺取不同,马丁·路德·金倡导非暴力抵抗。

学问。有许多大学生在“运动”中被捕。马丁.路德.金早已向他的同胞发生了号召——“填满监狱”。他们在汽车旅店的走廊上“入睡”,在公园“入游”,在公共图书馆“入馆”,在电影院“入观”,在赌场“入赌”,在土耳其浴室“入浴”。他们最后赢得了胜利。这就是马丁.路德.金在美国所领导的这一次针对种族隔离法律的非暴力入座运动。结果,迫使南方社区的几十家联合商店分别在1960年和1961年取消了便餐部的种族隔离制。细细一品,这不就是老子所谓“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绝佳例子么?在那个时候的美国,黑人是弱势群体,白人是强者,这次非暴力运动摒弃了以往“硬碰硬”的策略,转向“柔弱”。白人对黑人欺辱、谩骂,看似白人赢了,实则这项运动为美国的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黑人地位的提升提供了铺垫。

以上三个角度,一是《道德经》中老子自己对“水”的见解,二是中国之瑰宝太极拳,三是美国的非暴力抵抗运动,都体现了柔弱的力量。这也是这本“至柔”的著作想要传达的思想。三个例子串联起来,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都可适应,这表明了伟大思想之普适性,不受时间、空间与地域的限制。所以,只有更深入地学习老子,才能更好地了解世界,获得更多的人生智慧。

老子读书心得篇三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5.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7.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0.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老子读书心得篇四

在写《道德经》之[观心修行]感悟(5)的时候,对于[冲]的解读感觉意犹未尽,遂补记之。

在《道德经》中,有两个地方,[冲]特别突出: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

第四十二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第四章属于《道经》,《道经》总体上而言偏重于对[道]的直接阐述;

第四十二章属于《德经》,《德经》总体上而言偏重于阐述如何修道;

冲,当我们读这个字的时候,明显能感觉到其带有的一种力量、动感、冲击。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海浪冲击岸边礁石的情景,这样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冲]。

结合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也,弱者道之用也”,这是对同一“场景”不同角度的阐述。

海浪一波一波地涌来,冲击着岸边的岩石,激起飞溅的浪花,然后再迅速地退去,然后又是新的一波,就这样,无穷无尽,没有止境。

那么,该如何将[冲]应用到观心修行中呢?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即是具体方法。

万物,在观心之中,即指身心内外的一切现象。

这些现象皆是[负阴而抱阳],阴,代表静定的力量,阳,代表活动的力量。

负,即背向、远离之意;抱,即面对、亲近之意。

就是说,我们的念头、情绪、思想等,与静定的力量是相背离的,与活动的力量是相亲近的。

冲气以为和,即静定的力量和活动的力量,相互对冲,相互融入,最后就形成了[和],融合为一体了。

也就是说,在观心修行中,面对内心各种纷繁的活动,我们要向其中[冲入]静定的力量,静定到一定程度,各种过于躁动的活动就逐渐平复了,内心一片和平、祥和。这时,我们的心,是远离于各种现象的干扰的。也许有些现象还在,比如心里生起了某个念头,耳朵听见了某个声音等等。但由于我们的心足够地静定,所以我们的内心还是很祥和,念头自生自灭,声音自来自去,了不相干。

但是如果静定地过了头,也不对。比如有的人坐禅,可以达到枯木死灰的状态。这就说明已经偏离了[和],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需要向枯木死灰中[冲入]一些鲜活的力量。什么样鲜活的力量呢?警觉。比如去稍微听一听远方的声音,比如去静静地观看一朵盛开的花朵,感受花朵中生命的活力等等。

[冲],对于我们的启发还在于,不是要[除去],而是要[中和]。

降服妄心,不是要斩除妄念,而是要增加静定力,扶持真心,真心强大了,妄心自然转化。

真心做主,则一切妄心皆可化为真心的妙用,这时,妄心就不再是妄心,而是真心的道具。

[冲]的启示,也可以让我们可以更好地去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比如对于疾病的治疗,西医崇尚[杀而绝之],中医崇尚[降而化之]。

中医的方法或许更符合[道冲]的规律,更符合生命的规律。这也是为什么西医认为[越杀越强,不可救药]的疾病,中医却可以[降而化之]的原因。所谓的[疾病]、[病毒]、[癌细胞],同样是我们[生命]的组成部分,[冲]即是一种[中和],属于[政治解决方式],[杀]即是一种[恐怖],属于[武力解决方式]。所有的生命,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细胞,天生具有为维护自身生存而战斗的强大力量。只有[冲]的方式,才能从整体上使各方都获得最大的利益,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

在处理人际关系、利益关系、家庭关系、情感关系,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关系时,皆是如此,[冲气以为和]都是最佳的解决之道。

当我们能够安住于[鲜活的空],那么我们不仅可以更清楚地看清问题的所在,而且可以找到更加智慧的[冲和]解决方案,实现多方[共和],那么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祥和。

老子读书心得篇五

前几天,我读了《老子》这本书。这本书讲的是老子一生中经历的一些事。

老子,大约生活在公元前571―477年间,原名李耳,字聃,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写的《道德经》虽然文辞简炼,所蕴含的道理却至深至远,千百年来不知启蒙了多少人的心智。可见,老子对人们影响深远啊!

书中的老子多次提到水,而《道德经》中也不乏对水的赞扬:“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我觉得,水的精神是可贵的,水的力量看似柔弱而又十分刚强。正如老子所说:“真正强大的不是刚强而是柔弱啊!”

波澜壮阔的大海是由无数的水滴汇成的,滴水还可穿石,这是水的力量。海上的波浪永不厌倦地拍打着礁石,无私的水永远滋润着万物,这是水的精神。

水从不争强好胜,它能忍让一切。石头挡住了它的去路,它会绕开,继续奔流。它又是那样谦虚,总是往低处流,从而汇成了江河湖泊。然而水又是那样的刚强有力,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乃万物之根本。没有了水,也就没有了生命。水虽然无形无色,但它看似柔弱的力量却超越了一切。水使我明白了厚德载物,雅量容人的道理。能容天下之人才能为天下人所容。同时也使我认识到,在学习上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为学日益。我们才能精进有为,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

当今社会中,又有多少像水一样谦虚而又默默奉献的人呢?又有多少人为了名利、金钱而落得个臭名昭着、遗臭万年呢?水是伟大的,它的精神会让人们有所感悟。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