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乡村建设规划汇报 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工作计划(实用5篇)

时间:2023-09-06 12:49:12 作者:GZ才子 最新乡村建设规划汇报 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工作计划(实用5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乡村建设规划汇报 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工作计划篇一

(附《意见》全文)

乡村治,百姓安,天下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近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法治乡村建设的要求、任务和实施要求,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新鲜血液,必将推动乡村治理更加精准、有效。

法治让乡村治理更精准。法治是乡村治理的前提和保障。当前,部分乡村法治意识相对薄弱、乡村腐败事件时有发生、国家执法资源下沉不够等,都是乡村治理存在的现实问题,也是法治在乡村治理最后一公里遇阻的关键所在。《意见》将乡村立法、执法、司法和法治宣传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无疑是抓住了要害和本质,为乡村治理的症结和问题开了一副精准的治疗药方。

决于制度建设是否精细,如是否符合人民的切实需要、是否符合人性的合理需求、是否体现效益的价值追求等等。乡村治理是对村民的“琐事”做出细致的安排,让村民去政府办事更舒心便捷,有勇气对腐败现象说不、对破坏生态的行为说不……将这些诉求表达予以制度化并加以保障,就是法治和善治。《意见》对法治乡村建设提出了九个方面的内容,涉及乡村制度和法治建设的方方面面,无疑为乡村治理、为村民的生活工作、为乡村政治民主等方面的制度建设提供了一副内涵丰富且细致全面的蓝图,体现了法治的精细化,让乡村治理更有效。

法治乡村建设重在培育法治观念。为此,眼下的乡村治理,应当尤其突出法治的宣传教育,虽然《意见》本身也做出了相对细致的规划,但如何真正将法治宣传和法治教育卓有成效地落实好,真正起到乡村法治意识的培育,还需要基层自治组织的切实努力,也需要在执法、司法的实践过程中同时肩负起普法的责任。

振兴乡村战略离不开建设法治乡村。根据规划,我国到2035年要基本建成法治乡村。相信未来,一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乡村图景必会徐徐展开。

《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全文如下。

《^v^中央

^v^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对法治乡村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v^、^v^决策部署,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为全面依法治国奠定坚实基础,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良好法治环境,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v^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v^^v^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加强党对法治乡村建设的领导,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推进乡村依法治理,教育引导农村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新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乡村之路,为全面依法治国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法治乡村建设的领导,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确保法治乡村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群众在法治乡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做到法治乡村建设为了群众、依靠群众,过程群众参与、效果群众评判、成果群众共享,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法治与自治、德治相结合。以自治增活力、法治强保障、德治扬正气,促进法治与自治、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乡村自然环境、经济状况、人口结构、风土人情等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开展法治乡村建设,勇于探索创新,注重工作实效。

(三)主要目标。到2022年,努力实现涉农法律制度更加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层执法质量明显提高,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明显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到2035年,乡村法治可信赖、权利有保障、义务必履行、道德得遵守,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开创新局面,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法治乡村基本建成。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涉农领域立法。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健全完善涉农法律法规,重点就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法律的引领、规范、保障和推动作用。开展涉农法律法规规章的立法后评估工作,提高农业农村领域立法科学性,促进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有效实施。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施行情况,制定出台涉农法律法规配套制度措施。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时修改或废止。

乡村建设规划汇报 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工作计划篇二

三年工作目标做如下规划:

一个新水平。

能人,解决好村民就业难问题。

情权,全力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村民居住环境。

部门,做好防盗、防火和暂住人口的管理工作。

六、实施新农村建设。争取利用五年时间初步完成我村拆旧盖新工作,继续绿化村庄,在三年内将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提高到100%,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100%,电脑入户率提高到30%,让村庄旧貌换新颜,人们过上小康生活。

乡村建设规划汇报 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工作计划篇三

乡村治,百姓安。近年来,宁波高度重视法治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法治环境,有效保障农村居民合法权益,不断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法治化水平,为促进乡村振兴,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市积极提供法治保障。

坚持高水平推进新时代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1998年,宁波率先探索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这项工作后在全省、全国推广,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培育了30个国家级、376个省级、1118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通过持续深化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完善村党组织领導下的基层民主自治机制,探索村民自治多种有效实施形式,优化依法治理模式,有力提升了全市基层法治化水平。2019年6月,全国法治乡村建设工作会议在宁海召开。

为进一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确保法治乡村建设重大改革与创新有法律支撑,宁波积极筹备制定《宁波市法治乡村建设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于2020年12月29日经宁波市十五届^v^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2021年3月26日浙江省第十三届^v^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准,并已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围绕法治乡村建设涉农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各个环节和自治、法治、德治三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工作要求,主要体现为完善乡村治理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深化乡村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强化乡村司法服务和保障能力、健全乡村矛盾纠纷化解和平安建设机制、健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规范乡村民主自治机制、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培育良好家风村风民风、加快乡村治理智能化建设等10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以深入开展“法律进农村”为抓手不断提高村民法律素质

加大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力度。加强“法律进农村”宣传教育,发挥基层法治宣传和法治建设带动作用,大力开展“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学法守法示范户”等培育工作。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农村青少年、外来务工人员、农业经营主体等重点对象开展个性化的法治宣传教育,集中在各村文化礼堂开展法治讲座、法治宣传和法治文艺会演,提高村民法律素质及运用法律水平。

全面推进基层法治文化建设。2012年,宁波出台《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建成村(社区)级法治文化示范点700余个。推动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乡土文化融合发展,推出一批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精品。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礼堂等平台作用,组织开展优秀法治文化作品的宣传、展演,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提升法治宣传成效,提升农村法治文化的引导力。充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德法实践活动,运用法治手段为道德建设“保驾护航”,促进德法融合、法治惠民。

以优化农村公共法律服务能力为基础不断完善基层法律服务体系

深化农村法律顾问制度。开展“法律服务进村为民工程”,创新推出“整体打包”村级法律服务项目的“法律顾问团”服务模式,全市村(社区)法律顾问覆盖率达100%。同时积极拓展法律服务形式,建立村(社区)法律顾问“e服务微信群”,进一步提升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基层依法治理实效。

乡村建设规划汇报 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工作计划篇四

【制定机关】宁波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公布日期】

号】宁波市第十五届^v^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0号

【施行日期】

【效力等级】较大的市地方性法规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法制工作

宁波市第十五届^v^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40号

《宁波市法治乡村建设促进条例》已报经浙江省第十三届^v^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21年3月26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宁波市^v^常务委员会

2021年4月8日

浙江省^v^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宁波市法治乡村建设促进条例》的决定

(2021年3月26日浙江省第十三届^v^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根据《^v^立法法》第七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浙江省第十三届^v^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对宁波市第十五届^v^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宁波市法治乡村建设促进条例》进行了审议,现决定予以批准,由宁波市^v^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2020年12月29日宁波市十五届^v^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

2021年3月26日浙江省第十三届^v^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为了促进法治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和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法治乡村建设的促进、保障以及监督工作。

本条例所称法治乡村建设,是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乡(镇)、村的法规制度健全、治理方式改进、公共法律服务完善、执法规范化水平提高、公众法治意识提升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

法治乡村建设应当坚持党的领导、政府负责、村民主体、社会参与和法治与自治、德治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全面依法治理的要求,制定本行政区域法治乡村建设规划、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解决法治乡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统筹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工作。

第五条

市和区县(市)司法行政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法治乡村建设的指导、检查、督促等工作。

市和区县(市)民政、人力社保、农业农村、公安、综合行政执法、财政、文广旅游、自然资源规划、生态环境、住建、交通运输、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法治乡村建设相关工作。

第六条

村民委员会组织村民参与法治乡村建设,实施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依法开展村务决策、村务公开、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等工作。

村民按照法律、法规和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规定享有权利、履行义务,有序参与法治乡村建设。

第七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培育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法治宣传、人民调解、平安建设等活动,共同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第八条

乡村建设规划汇报 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工作计划篇五

为全面贯彻落实^v^中央、^v^《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具体落实大力推动未成年人课外活动场所建设,满足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引向深入,提高教育水平和实现孩子综合素质提高,按照中、省、市文明办和市教育局关于创建学校少年宫建设的要求,学校决定建设少年宫。

学校少年宫既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要求,也是学校深化素质教育、优化少年成长环境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措施。为切实办好我校少年宫,根据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规划》制定本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v^中央、^v^《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和谐舞台建设。

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场地、器材、师资力量等教育资源,积极配置活动必需的设施设备,把少年宫建成培养未成年人兴趣爱好、拓展能力素质、陶冶道德情操的课外乐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力所能及的技能培训活动、内容鲜活的经典诵读活动、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和伦理、心理、生理“三理”教育等活动,促进我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特殊技能的发展。

学校成立少年宫管理办公室。

主 任:xxx

常务副主任:xxx

副主任:xxx

行政部:xxx

活动部:xxx

安全部:xx

科研部:xxx

后勤部:xxx

成 员:xxx

1、少年宫管理办公室每期开校时,召开会议研究活动设置,落实专兼职辅导员及场地、设施等事宜。

2、活动时间安排在每周星期一、星期三下午;周六上午9:00—11:00;寒假集中8-10天、暑假集中15-20天开展。具体活动时间由教务处统筹安排。

3、由教务处牵头,班主任动员学生自愿报名,分组活动。在周末及寒暑假开展的活动,原则上应征得学生及家长的同意,自愿参加。

4、少年宫辅导员要认真设计活动方案,所有活动小组活动内容均应渗透生命安全、环境保护等教育实践活动内容。

5、少年宫辅导员必须按时到位,认真开展活动,负责活动过程在学生的组织与教育管理,做好活动记录。

6、班主任负责督促学生按时参加各组活动,并配合辅导员搞好学生的教育管理。

7、学校教务处统一印发活动记录表,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并按第二课堂标准计发津贴。

8、学校每学年以艺术节、科技节、田径运动会、球类运动会、社团才艺展示等多种形式检验少年宫活动成果,努力培育特色活动项目。

9、学校列专项经费为少年宫活动提供物质(辅导材料、设施、设备)和经费保障。

10、少年宫活动场所的设施设备在保障正常教育教学需要的同时,定点挂牌,明确少年宫活动场所,保障少年宫活动顺利进行。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