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论文开题报告(专业17篇)

时间:2023-11-14 11:17:34 作者:笔砚 互联网金融的论文开题报告(专业17篇)

制定一份合理的开题报告有助于提高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请大家认真阅读以下开题报告范文,对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更清晰的认识。

金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我国上市公司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止2001年底,我国上市公司已达到1174家,总股本超过5050亿,其中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328亿,市价总值高达5.55万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8%,约有股民6800万人,约占城镇人口的40%,资本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据统计,截止2001年底,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10547亿元,实现利润1519亿元,分别占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32%和63%,国有上市公司已成为我国各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在国有资产质量上,上市公司已成为优良资产的富区,同时上市公司也成为中国人投资的主要领域。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上市公司不仅会得到更大更快的发展,而且会显示出更重要的作用。但也不可否认,在我国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下滑,竞争力下降,据资料反映,2001年我国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369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0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53%,比上年同期下降22.55%,有151家公司亏损,亏损面为12.67%,较上年又进一步扩大;二是部分上市公司内部违规现象严重,据了解,2001年有100家上市公司因各种违规问题而受到证监委和其他有关部门的查处;一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虚增业绩,大肆“圈钱”,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三是二级市场投机行为盛行,一些机构操纵股价,牟取高利,严重地扰乱了市场秩序。为了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就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有效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和社会的监督职能,加快建立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机制,全面净化证券市场的环境。要实现这一目标,有效的手段之一是建立上市公司的效绩评价体系。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对我国国有企业制定了效绩评价制度,并正在逐步推开,但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还没有建立这项制度,所以本文的研究是有实际意义的。

本文拟从四个方面探讨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建立。

第一部分主要从六个方面阐述建立我国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意义,这六个方面是:

(一)有利于国家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二)有利于推动上市公司建立科学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三)有助于对上市公司经营者业绩的全面考核。

(四)有利于引导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

(五)有利于增强上市公司的形象意识。

(六)有助于投资者的理性投资。

(一)国有企业效绩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上市公司开展效绩评价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我国上市公司现有的基础比较好,更适合效绩评价工作的开展。

(三)政府有关部门、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比较支持上市公司开展效绩评价工作。

通过上述两个部分的分析论证,说明我国建立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全面阐述和分析效绩评价体系六个基本要素的内容、作用。

(二)重点研究效绩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效绩评价的核心,初步思路是参照国有企业效绩评价体系指标体系,结合上市公司现状和特征,设计上市公司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权数配置。

(三)确定评价标准采用行业标准和评议参考标准。

(四)制度评价方法。评价方法考虑采用工效系数法和综合判断法。

(五)提出组织实施的方法。建议在起步由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第四部分是实例分析。运用本文设计的效绩评价体系对某一家上市公司2001年度效绩进行评价。

通过本文的研究,一是旨在引起社会和政府有关部门对建立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二是为有关部门研究和制定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三是从理论和实践老感两个方面提高本人的专业知识水平。

金融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一)国内外研究概况。

1、国内研究概况。

在我国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的研究,从研究角度来看,大致有两类,一类是致力于研究与非利息收入相关的中间业务,一类是直接通过研究我国非利息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出发进行的。从研究的落脚点来看,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致力于研究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一类是专注于非利息收入与银行经营风险的关系。王新华,郭永强,通过中、外资银行中间业务竞争力比较认识到:(1)外资银行的中间业务市场份额呈逐步扩大态势;(2)外资银行的外汇中间业务竞争优势明显;(3)外资银行单位中间业务业务量的创利能力较强;(4)外资银行的中间业务综合竞争力强。周好文、王菁()、赵冠宇()从资产组合理论视角来审视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波动性问题。周好文、王菁(2008)认为我国商业银行收入波动性的下降是净利息收入波动性下降和多样化收益共同影响的结果,但其中多样化收益是关键因素。因为净利息收入波动性的下降不显着,而非利息收入的波动性的增幅较大,所以非利息收入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者值得高度关注的部分。

赵冠宇(2010)在上一基础上利用回归分析又更加精确地得出,在现阶段我国银行业的非利息业务收入必须占比达到11%以上才能起到发挥收入渠道多元化作用,降低商业银行总风险的目的。娄迎春(2008)实证分析了非利息收入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发现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太小,所以非利息收入对银行资产和资本盈利能力的影响尚不明显,提出我国商业银行一定要在坚持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刘畅()从多元化、范围经济、金融创新等理论角度解释了商业银行拓展非利息收入的动因,并分析了拓展非利息收入的制约因素和风险因素。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只有当非利息收入不引发营业成本大幅增加时,非利息收入才会促进银行利润率水平的提高。谭弦(2010)引入衡量银行收入多样化程度的指标div和非利息收入占比指标un,试图发现这两个指标与银行收益状况和风险水平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的结论认为在我国现有环境下大力发展多元化收入结构并不合适,还应以提升存贷业务效率为当务之急。魏世杰,倪旎,付忠名(2010),利用robust标准误的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面板回归模型,发现非利息收入份额的提高与银行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并得出佣金及手续费收入份额的增加有利于提高银行绩效,但是投资收入份额则表现出相反的效应。龚蓉()比较分析了金融危机前后,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变化及务结构,认识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丰硕利润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

受影响情况。

2、国外研究概况。

国外学者主要从收入结构对商业银行绩效以及收入结构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两个方面拓展研究。deyoungandroland()认为非利息收入实质并不比利息收入更具有稳定性。他们认为由于转换成本、信息成本以及扩展非利息收入的服务所需要的固定成本问题都可能导致非利息收入的波动性增加。smithrandwoodg()选取1994-欧盟银行业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利息收入的下降虽然不能完全被非利息收入的增加所抵消,但对稳定银行绩效不至于大幅度下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stiroh()进一步的研究证实了在美国商业银行非传统业务加速发展的情况下并没有表现出其业务的多样化收益。laetitia等人()对欧洲银行业的风险与产品结构之间的关系做了研究,将非利息收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交易性收入,另一部分为手续费收入。通过分析-间734家银行的数据,发现那些积极从事非利息业务的银行的风险要大于主要从事信贷业务的银行,且非利息收入占比越大,银行的风险越高。calmes等(2009)考察了加拿大银行业非利息业务的情况,结果发现虽然加拿大银行从事非利息业务的范围和规模在扩大,但并没有显示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的风险和收益产生了正面影响。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内金融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商业银行就受到了一定的挑战。随着底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银行业市场面临程度更深、范围更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国内各大商业银行传统的利润增长方式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一般观点认为,利息收入具有显着的不稳定性和周期性特征,且受坏账风险影响较大。而非利息收入,如信托服务、结算业务、资产托管等高收益的中间项目相对安全、稳定且利润率更高。在我国,就现阶段而言,商业银行收入的提高主要依靠于利息收入,信贷业务高居主导地位。因此,为了降低营运风险、提高银行业绩、增加收入、提升竞争能力,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日益重视非利息收入,大力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促进银行收入结构转型。非利息收入开始承担起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重任。

那么,探讨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发生变化,非利息收入的发展又是受何种因素影响与制约等问题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首先,它可以揭示和确定影响影响收入结构的因素、方式和程度。其次,它为防范银行风险和提高盈利能力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可以为金融制度等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三)应用前景。

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银行业的开放,银行同业竞争日益激烈,存贷利差日益缩小。传统的存贷业务已经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了。优化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提高非利息收入比重是我国商业银行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现状及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为我国商业银行进行收入结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方向,便于相关银行找准自己所处的位置,通过改变或者提高相关性较高的可变因素来优化自身的收入结构,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基本框架。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文主要选取我国部分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近年来的最新数据,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具体情况,实证分析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的因素,并提出观点。

(二)研究的基本框架。

一、引言。

二、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现状。

2.1利息收入的概念及特点。

2.2非利息收入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2.3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架构及特征。

三、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3.1我国商业银行收入转型的影响因素。

3.2实证分析。

四、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的对策建议。

五、结论。

金融论文开题报告

国内外研究概况、选题的理论意义或应用前景。

(一)国内外研究概况。

1、国内研究概况。

在我国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的研究,从研究角度来看,大致有两类,一类是致力于研究与非利息收入相关的中间业务,一类是直接通过研究我国非利息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出发进行的。从研究的落脚点来看,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致力于研究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一类是专注于非利息收入与银行经营风险的关系。王新华,郭永强(),通过中、外资银行中间业务竞争力比较认识到:(1)外资银行的中间业务市场份额呈逐步扩大态势;(2)外资银行的外汇中间业务竞争优势明显;(3)外资银行单位中间业务业务量的创利能力较强;(4)外资银行的中间业务综合竞争力强。

周好文、王菁()、赵冠宇(2010)从资产组合理论视角来审视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波动性问题。周好文、王菁(2008)认为我国商业银行收入波动性的下降是净利息收入波动性下降和多样化收益共同影响的结果,但其中多样化收益是关键因素。因为净利息收入波动性的下降不显着,而非利息收入的波动性的增幅较大,所以非利息收入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者值得高度关注的部分。

赵冠宇(2010)在上一基础上利用回归分析又更加精确地得出,在现阶段我国银行业的非利息业务收入必须占比达到11%以上才能起到发挥收入渠道多元化作用,降低商业银行总风险的目的。娄迎春(2008)实证分析了非利息收入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发现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太小,所以非利息收入对银行资产和资本盈利能力的影响尚不明显,提出我国商业银行一定要在坚持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刘畅(2009)从多元化、范围经济、金融创新等理论角度解释了商业银行拓展非利息收入的动因,并分析了拓展非利息收入的制约因素和风险因素。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只有当非利息收入不引发营业成本大幅增加时,非利息收入才会促进银行利润率水平的提高。谭弦(2010)引入衡量银行收入多样化程度的指标div和非利息收入占比指标un,试图发现这两个指标与银行收益状况和风险水平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的结论认为在我国现有环境下大力发展多元化收入结构并不合适,还应以提升存贷业务效率为当务之急。

魏世杰,倪旎,付忠名(2010),利用robust标准误的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面板回归模型,发现非利息收入份额的提高与银行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并得出佣金及手续费收入份额的增加有利于提高银行绩效,但是投资收入份额则表现出相反的效应。龚蓉()比较分析了20金融危机前后,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变化及务结构,认识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丰硕利润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但是其高利润仍是商业银行提高盈利能力的最有力工具。

段军山、苏国强(2011)实证检验了我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影响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最显着的是银行间国债指数,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债券价格弹性是-9.28%,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货币供应弹性是6.13%.曹辰(2011)应用非利息业务收益率来衡量商业银行金融中介功能转型的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市场份额、外资银行进入、银行自身经营管理效率和市场需求对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影响,借此来反映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中介功能转型效率的受影响情况。

2、国外研究概况。

国外学者主要从收入结构对商业银行绩效以及收入结构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两个方面拓展研究。deyoungandroland()认为非利息收入实质并不比利息收入更具有稳定性。他们认为由于转换成本、信息成本以及扩展非利息收入的服务所需要的固定成本问题都可能导致非利息收入的波动性增加。smithrandwoodg(2003)选取1994-欧盟银行业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利息收入的下降虽然不能完全被非利息收入的增加所抵消,但对稳定银行绩效不至于大幅度下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stiroh()进一步的研究证实了在美国商业银行非传统业务加速发展的情况下并没有表现出其业务的多样化收益。laetitia等人()对欧洲银行业的风险与产品结构之间的关系做了研究,将非利息收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交易性收入,另一部分为手续费收入。通过分析1996-间734家银行的数据,发现那些积极从事非利息业务的银行的风险要大于主要从事信贷业务的银行,且非利息收入占比越大,银行的风险越高。calmes等(2009)考察了加拿大银行业非利息业务的情况,结果发现虽然加拿大银行从事非利息业务的范围和规模在扩大,但并没有显示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的风险和收益产生了正面影响。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内金融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商业银行就受到了一定的挑战。随着底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银行业市场面临程度更深、范围更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国内各大商业银行传统的利润增长方式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一般观点认为,利息收入具有显着的不稳定性和周期性特征,且受坏账风险影响较大。而非利息收入,如信托服务、结算业务、资产托管等高收益的中间项目相对安全、稳定且利润率更高。在我国,就现阶段而言,商业银行收入的提高主要依靠于利息收入,信贷业务高居主导地位。因此,为了降低营运风险、提高银行业绩、增加收入、提升竞争能力,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日益重视非利息收入,大力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促进银行收入结构转型。非利息收入开始承担起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重任。

那么,探讨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发生变化,非利息收入的发展又是受何种因素影响与制约等问题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首先,它可以揭示和确定影响影响收入结构的因素、方式和程度。其次,它为防范银行风险和提高盈利能力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可以为金融制度等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三)应用前景。

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银行业的开放,银行同业竞争日益激烈,存贷利差日益缩小。传统的存贷业务已经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了。优化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提高非利息收入比重是我国商业银行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现状及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为我国商业银行进行收入结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方向,便于相关银行找准自己所处的位置,通过改变或者提高相关性较高的可变因素来优化自身的收入结构,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

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基本框架。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文主要选取我国部分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近年来的最新数据,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具体情况,实证分析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的因素,并提出观点。

(二)研究的基本框架。

一、引言。

二、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现状。

2.1利息收入的概念及特点。

2.2非利息收入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2.3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架构及特征。

三、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3.1我国商业银行收入转型的影响因素。

3.2实证分析。

四、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的对策建议。

五、结论。

研究方法、步骤及创新点。

本文通过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数据分析,研究我国收入结构中非利息收入的变化情况及相关因素对其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1.描述性分析,通过相关数据整合成图表等,对我国收入结构及非利息收入结构变化现状进行分析。

2.比较分析,对各年份、各类银行之间非利息收入进行比较。

3.实证分析,利用相关数据,研究对影响我国非利息收入的各个因素与反映收入转型效率指标的相关性及回归分析。

(二)步骤。

1.准备阶段:收集资料,整理思路。

2.整理阶段:分析资料,为写作做准备。

3.写作阶段:对于整理好的资料,运用研究方法的出结论。

4.归纳总结,分析修改。

(三)创新点。

对于非利息收入,国内外学术界已经有很多的研究成果,主要倾向于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绩效和风险影响方面的研究,国外研究结果大多认为非利息收入的增加可以提高银行收益率,从而提高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在国内,对于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的研究并不是十分完善,主要集中在对于非利息收入占比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分析,也就是说对收入结构与银行绩效的关系研究上。

本文利用近年最新数据,通过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具体情况,实证分析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的因素,并提出观点。

研究工作进度。

120xx年x月xx日外文翻译。

220xx年x月xx日文献综述。

320xx年x月xx日撰写论文(第一稿)。

420xx年x月xx日撰写论文(第二稿)。

520xx年x月xx日撰写论文(第三稿)。

620xx年x月xx日撰写论文(定稿)。

720xx年x月xx日整理文档、准备答辩。

820xx年x月初论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3]郑璇。我国商业银行优化收入结构的对策[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金融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来源:经过老师推荐,自己慎重选择后确定的方向与题目。

课题类型:本课题属于宏观角度下的研究,通过对中国股市成长性的认识和对投资机会的定性研究,来分析和总结其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秩序发展,中国资本市场也日益完善,法律法规的健全和执法力度的强化,使得股票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得以充分体现,中国股市经历了至底长达5年的大熊市。股票价格已大幅度的下跌,相当一部分蓝筹股具有投资价值,股票市场投资机会凸显没产业升级时新兴产业在经济中比重日益提升,政策扶持的行业未来增长的潜力相当大,对这些增长型行业在股票市场进行长期投资必将获取丰厚的回报。

但是中国股市仍然是一个相对不承受的新兴市场,投资风险相对较高,因而研究中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对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本课题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首先由于我们现在研究的是中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中国股市已经走过二十几年,我们还是可以从他的成长性和其对应的投资机会来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在我们之前也有很多人研究过同样的课题我们可以从中取得一些十分有意义的借鉴。

《中国股市成长与宏观经济》作者周垂日;出版,本文分析了中国股票市场发展近十年来,股市规模与国民生产总值及居民储蓄的关系,并与处于迅速发展阶段的美国、韩国股市的同类数据比较,中国股市发展速度较快,论述发展股市对中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意义。由于其主要研究的是中国股市与宏观经济的联系,所以对投资者的价值并不是很大,而且它的出版时间较早。对现在的意义也不是很大。

《代价最小的股市路径之争——中国股市十八年的回忆与思考》作者刘纪鹏;刘妍;20出版,本文主要说的是从1990年深交所试运行和上交所正式运行起步至今,中国股市历经十八个年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十八年来,中国股市的成长史到底是一部不规范的成长史,还是一部国情和西方规范成功结合的发展史?到底是一个充满了投机、泡沫和赌徒的赌场,还是和平崛起的中国不可或缺的主战场?在中国二十九年的改革中,没有一个领域像股市这样,争论如此之多、如此之激烈。“强调国情为主的实事求是派”和“强调海外规范为主的照搬照抄派”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息。以股权分置改革为例,“市价减持”变“对价改革”导致天壤之别。

因此,敢于正视这十八年发展史,客观科学地总结我们在股市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至关重要。

本文试图从中国股市发展中争论过的几个焦点问题入手,对过往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以寻求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最优路径。他给我们讲述了中国股市的成长历史,但没有对未来的中国股市走势进行展开分析。

《见证成长》作者周宏波;刊登于《股市动态分析》正,中国证券市场20岁生日,《股市动态分析》作为中国最刊创刊的专业性证券类期刊也见证了中国股市的成长历程。而中国机构投资者初具规模也就是三五年内的事,每年的“最佳机构投资者”春节特刊也正在见证中国投资人成长的步伐。

股市的成长,也是中国股市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国股市经过了两年的股改,终于解决了积压已久非流通股问题。本文就中国股市最近出现一轮的暴涨暴跌的行情,分析了中国股市制度存在的缺陷。说明我们国家的股市发展存在着制度的缺陷,需要更近一步的改进。

《从a股市盈率变化看股市投资机会》作者:金开安,文献来源:[j].投资北京,正股市的低估,对于长期投资的价值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买入持有的好时机20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触底反弹,20到20长期盘整、交易低迷的弱势阶段。本文主要说了我们怎么利用市盈率来把握投资机会。

《中国老龄社会养老产业的`投资机会研究》作者:刘红,唐继碧,文献来源:[j].会计师,,摘要: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四二一”为主的家庭结构模式导致了养老方式从以家庭老为主转变为以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并重的养老模式过渡,同时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人收入也不断增加,政府对养老产业大力支持,但是与此相对应的却是养老产业的落后和养老产品、服务的严重缺失,因此,我国养老产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

《中国股市投资组合规模的进一步研究》作者:方少含,文献来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摘要:采用“沪深300”成分股中的280只股票,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建立等权投资组合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股市投资组合规模的非系统风险分散效应,计算了沪深a股系统风险总量,并从马可维茨投资组合理论出发探讨了合适的规避风险的投资组合。

《股市投资机会在哪里?》作者:刘浩,文献来源:[j].卓越理财,2008,摘要:正2008年上半年,根据各种理论推算出的“铁底”——5000、4800、4000、3500……,都没能阻止股市大盘的下跌、再下跌,股指在所谓“铁底”中一路畅行。大跌之后,下半年股市能否绝地反击?《中国股市投资策略探讨》作者:刘光彦文献来源:[j].商业研究,,摘要:来中国股市大幅波动,暴涨暴跌的次数不计其数,许多参与群体损失惨重。然而,中国股市在让投资者面临巨大风险的同时,也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机会,认真研究中国股市的运行情况及涨跌机理,探讨其投资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争夺资源:故事远未结束》作者:彭波,文献来源:[j].证券导刊,,摘要:一年来,一边是股改轰轰烈烈地进行,一边是牛市如火如荼地展开,中国股市随着最大的制度障碍的消除,被压抑的上升动能开始逐步释放,除了制度的原因,资源与能源、人民币升值、消费升级被视为这轮牛市的开始。

《中国股市投资价值分析:基于行业角度》作者:钱竞,文献来源:[j].金融理论与教学,断跌破低点,中国股市仿佛在一夜之间回到了十年前的水平。众多股民被套,财富大幅缩水,基金公司普遍亏损。中国股市到底具不具被长线投资机会还有待考验。

《中国股市投资风险结构性失衡分析》作者:李玮,陈卫平,文献来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摘要:从介绍股市投资风险特征着手,通过对中外股市风险结构的实证分析比较,指出了当前中国股市系统性风险比例过高,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结构性失衡,并围绕这一失衡现象对其成因、危害进行了分析。

《运用投资机会集方法研究公司成长性》作者:潘立生,任国宏,赵惠芳,文献来源:为样本来度量公司的成长性,并对投资机会集方法和传统的托宾q值方法和市净率方法进行有效性检验,结果表明:投资机会集方法比托宾q值方法。

《时变性投资机会条件下的战略资产配置决策:理论与中国实证》作者:范利民,陈浩武,文献来源:[j].管理工程学报,,摘要:本文分析了投资机会的时变性特征对长期投资者战略资产配置决策的影响并实证,表明时变性特征降低风险资产长期收益率条件方差的增长速度,降低其在长期投资视角的风险。

从上我们得到:中国股市成长性与其他的一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或者是投资机会与其他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借鉴他们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思路。有利于我们选择正确的研究方向。

四、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论文在广泛阅读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理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进行研究。论文通过对中国股市的成长性,投资机会各自分析和实证研究后得出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最后综合理论与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下为提纲:。

第五章,对本文做出总结,同时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五、完成论文的条件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首先,通过研读国内学者对于这一问题的各类研究成果,并以此为思路来寻找出我所需要进行的宏观方面的研究。其次,借鉴国内学者的理论成果及实证检验成果找出我的研究所需要的数据与实证方法,并找出各类实证检验结果的相同于不同之处,提出我所要研究的问题的理论依据及实证分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根据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找到能够验证我问题的方法。再次,对我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此部分相对于前面较理论化,但是会更加具体到细节。

六、本课题进度安排、各阶段预期达到的目标:

1、资料收集与整理阶段(兼实习):2月15日4月17日。

2、确定论文基本结构及内容阶段:4月18日4月25日。

3、完成论文初稿阶段:4月26日-5月7日。

4、论文修改阶段:5月8日5月25日。

5、论文评审阶段:5月26日5月31日。

6、论文答辩阶段:6月1日6月8日。

金融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文题目:

机构投资者发展与股市稳定性研究——以中国股市为例的分析。

二、.选题意旨。

在现代经济中,股票作为一种直接融资的工具,在资金融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国股票市场的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同时我们知道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对一般的宏观经济会起到预示的作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股市的稳定与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经济的稳定程度。作为一种虚拟商品,股票的价格也符合价值规律,即价格围绕其内在的投资价值上下波动,而当其波动偏离内在价值太远时,投资者的套利行为就会推动价格逐渐向价值回归。因此简单的讲,当投资者比较理性,市场振幅比较小时,就可以认为证券市场是稳定的。另一方面,从动态的角度看,证券市场的稳定并不能仅看股价波动的幅度,重要的是这种波动是否动态反映了企业经营业绩的变化和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如是,则即使波幅较大也是稳定的;反之,即使波动较小,也是不稳定的。

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否对于市场本身的发展意义重大。如果证券市场上股票价格长期偏离股票的内在价值,投资者无法通过正常的投资获得回报,就可能助长投机倾向,不利于证券市场的成熟。证券市场是否成熟主要表现在人和机制两个方面,而证券市场的机制和股市参与人员行为的成熟与否都与证券市场的稳定密切相关。证券市场发展的进程表明机构投资者对市场的稳定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相对个人投资者而言,机构投资者一是拥有资金上的优势。二是都是由投资领域的专家进行专职投资管理和运作的,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专家理财”。由于中国股市成立的时间短,市场投资者主体以中小散户为主。机构投资者的数量,所占有市场交易额的份额较小。而一般的研究都认为散户投资者的投资具有短视性特点,即存在投资行为的非理性。在非理性投资理念的支配下,难免会产生市场的非稳定性问题。世界各国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的目的主要是看中他们投资上的专业性和长期性,期望机构投资者的理性投资不断增强市场的稳定性。在中国股市设立的初期,就出现过我们现在所说的“老基金”,加上一些规模相对较大的证券经营机构,这些构成了股市发展初期的机构投资者。但这些所谓的机构投资者无论是从资金实力还是所占有的市场交易份额来说都比较小。3月以后,陆续成立、组建了一些规模在20亿、30亿左右的新基金。下半年以后,在证监会“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政策的推动下,机构投资者的队伍不断壮大。那么这些机构投资者出现之后,对股市稳定性产生了什么影响,是加大了股市稳定性还是降低了股市稳定性,这是本文分析的一个重点。鉴于目前国内在研究机构投资者与股市稳定性多是从理论上进行一般的分析,很少既有实证分析又有理论分析的研究。所以在实证研究中我们将做一个分时段的数量检验,来分析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稳定性的实际影响。我们认为这种分时段的分析能较好的解决由于机构投资者出现时间不一致导致的定量分析的困难。同时由于机构投资者所处的股市正好是制度变迁经济中的一部分,初始融资体制不合理、股权结构的失衡、制度供给的不连续等都或多或少的对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产生影响,进而间接的影响到股市稳定性。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以上所述的各个方面有所涉及,往往只涉及其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没能从总体上综合的阐述中国股市机构投资者对股市稳定性的特殊影响机制。所以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会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我们的结论,并对结论做出合理的解释,最后提出我们认为能促进机构投资者发展并且能更好地发挥其稳定股市的政策建议。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已取得的成果。

首先,在研究机构投资者与股市稳定性的定性分析上,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国外学者基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较为成熟、完善的资本市场的大部分实证分析表明:除了1987年的股市崩盘外,机构化趋势并没有加剧股市的震荡。例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1971)在《机构投资者研究》报告中对60年代末期以来出现的如火如荼的机构化趋势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机构化投资没有导致股市不稳定性的加强。josef.lakonishok,andreishleifer和robertw.vishny(1991)在《机构投资者是否导致市场不稳定:有关羊群效应和正反馈交易的证据》研究报告中指出,机构投资者不存在“羊群效应”和“正反馈交易”现象,也即机构投资者的存在至少不会导致市场的不稳定。但也有人持相反的意见,richardw.sias在《波动性与机构投资者》一文中则认为机构投资者确实是引起股价波动加剧的原因之一。

国内对机构投资者的研究一般都认为,目前我国机构投资者在资金规模、技术设备、操作理念、产品开发能力等方面与成熟市场的机构投资者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机构投资者的产生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并未带来股市的稳定。冯恂()从制度创新、制度安排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的情况,认为由于相应制度和条件的缺陷,机构投资者很难获得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要想让机构投资者真正的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政府必须以市场规则来制定规则,以市场规则来培育机构投资者,并以市场规则来监管机构投资者。鼓励竞争,创造公开、公平、高效、有序的市场环境,发展机构投资者与市场的良性互动关系,更好的促进股市的稳定发展。孙兆斌(2002)分析认为我国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发生了一定的扭曲,不仅没有稳定证券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还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性。但他同时指出决不能因此而否认机构投资者稳定证券市场的作用,更不能否认决策部门培育机构投资者的努力。认清造成目前机构投资者行为扭曲的因素,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会有积极意义。刘亮()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机构投资者行为与市场波动之间的关系,分析后认为机构投资者行为是造成市场波动异常的主要原因。李学峰()在做了数量上的分析后,认为股市波动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失衡。班耀波,齐春宇(2003)从制度缺陷方面分析后认为,中国股市机构投资者并没有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市场的波动,损害了市场稳定。巨潮资讯(2001)的研究报告认为机构投资者由于资金运作金额巨大,往往对流动性有着很强的偏好,因此大盘股将成为机构投资者优先选择的对象,而流动性较差的小盘股将被机构投资者所冷落。另外,如果机构投资者得到较大的发展,市场主体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个人投资者在市场中的份额将逐步下降,其必然导致主力做庄难度的增加,因为机构投资者相对个人投资者来说,更容易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会轻易跟风追涨杀跌,这样庄家想要顺利出逃难度就会加大。这样一个自然的结果就是市场投资者对大盘股的需求上升,对小盘股的需求自然的下降,导致大盘股的价格相对上升,小盘股的价格相对下降。这种股价结构的调整将有效地改变当前股市市盈率高企的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市场泡沫,尤其是小盘股泡沫。这对于中国股市的稳定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上所述可知,在分析机构投资者与加剧股市波动的原因时,国内学者更多地强调了制度因素。

其次,在对股市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时,国内外学者采用了不同的指标和计量模型。研究股市波动性的比较简单的指标是用收益率的标准差来表示的,如吕继宏()曾采用传统的方差、标准差方法来估计股市波动率。也有用股价指数或个股的涨跌幅度、频率来研究股市波动情况的,如李学峰(2001)通过描述上证、深证指数的波动幅度来判断股市的波动程度。高潮生(2002)通过与发达国家成熟的股市比较认为中国股市的波动程度大于这些市场。在本文中,我们用市场收益率的波动来衡量稳定程度的高低。如前所述,波动程度大则市场稳定性差,反之波动程度小则市场稳定性好。

在计量模型的采用上,研究者多采用garch模型、egarch模型来研究经济(尤其是金融)时间序列。国内学者也有用这些计量经济学模型来研究股市波动的,如刘国旗(2000)曾讨论过arch、garch模型在研究中国股市波动率时是否适用。赵留彦,王一鸣(2003)用garch、egarch模型对沪深股市的交易量、收益率及其波动性之间的相关性做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在将交易量划分为预期和非预期的两部分之后,发现非预期的部分不但与同期的波动正相关,还可以为下期波动提供预测信息。还有采用var方法(陈春华,2002)、市场模拟法等来分析股市波动的状况的。宋逢明等(2003),采用多种方法研究了深圳股市的稳定性,认为深圳股市的稳定性在后有所下降,但同成熟股市(它以s&p500作为对比)整个股市的系统性风险偏大。上述这些研究大多认为中国股市波动比较剧烈,市场稳定性不是很好。

在文献的梳理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上述提及的研究中,有研究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对股市稳定性影响的,也有单独用某种数理模型来衡量中国股市波动程度的。但鲜有分析随着机构投资者净资产值占股票市场流通市值在不同时段的不同,作分时段稳定情况的对比分析的。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会在分析中国机构投资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不同时段就机构投资者与股市的的稳定情况作对比分析。

金融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商业银行委托贷款业务法律问题研究。

第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选题:商业银行委托贷款业务法律问题研究。

委托贷款是指由委托人提供资金,由贷款人(即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

贷款人(即受托人)只收取手续费,不承担贷款风险。

委托贷款由于涉及委托人、贷款人与借款人等多方当事人和委托、借贷、担保等多种法律关系,基于其关系的复杂性,理解并研究其中的各种法律关系,对正确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依法保护社会资金和金融机构的资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拟从委托贷款分类、法律特征、法律关系的性质等基础理论入手,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委托贷款业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法律制度、商业银行、监管部门这三方面提出了一点建议,以完善委托贷款法律制度。

第二、本选题所涉及的法律规定综述。

特别是对于新发展起来的业务比如集合委托贷款很难实施有效的管理;我国关于委托贷款纠纷的处理依据散见于一些部门规章或司法解释,法律层次较低,增加了金融机构办理委托贷款业务的风险。

第三、选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你个人拟形成的新见解。

他认为应该依委托合同的一般原理并以违约损害的过错归责原则为基础来确定委托贷款各方的责任。

很少有文章对委托贷款进行细致全面的研究。

本文拟形成的新见解为建议从法律层面明确委托贷款业务的法律性质是一种间接代理关系,所谓间接代理,是以自己的名义,为他人利益而为法律行为,使该法律行为的后果先对自己发生,再转移于他人的行为。

委托贷款行为完全符合间接代理的法律特征,明确委托贷款行为的性质,对于正确处理委托贷款纠纷意义是重大的。

第四、论文的结构、基本框架、主要论点、论据和研究方法等。

第一部分论文结构及基本框架。

参考文献:拟参考资料(书目、文章和其他素材)及其来源。

1、张惠英.委托贷款的价值、法律性质及若干实务问题[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

2、仇京荣.委托贷款合同中的法律问题[j].中国律师,(6).

3、张学文.委托贷款及其法律责任探究[j].河北法学,1998(6).

4、江赛民,苗文.委托贷款中债权人认定探讨[j].金融理论与实践,(11).

5、朱克鹏.关于商业银行委托贷款业务中的若干法律问题[j].新金融,2001(4).

6、刘凌燕.浅析商业银行企业委托贷款风险[j].现代企业教育,2010(3).

7、魏仕光.商业银行委托贷款业务及风险防范[j].福建金融,(5).

8、陈巧玲.商业银行委托贷款业务的法律风险防范[j].知识经济,2010(18).

9、张蓉.商业银行集合委托贷款现实分析与管理建议[j].西南金融,(8).

10、沈寅.委托贷款合同纠纷若干法律问题初探[j].上海金融,1992(9).

11、刘培森.委托贷款合同纠纷主体及其民事责任的确认[j].山东审判,(5).

12、徐莹.委托贷款的特点及风险防范措施[j].理论界,(5).

13、张胜男.委托贷款法律风险的分析[j].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7(7).

14、董碧仙.委托贷款行为若干法律问题探析[j].法律适用,1997(12).

15、罗敏,侯双梅.委托贷款业务的现状及规范对策[j].南方金融,1996(1).

16、贾衍.应加强委托贷款的管理[j].金融理论与实践,1993(1).

17、张晓哲.委托贷款协议性质及其相关问题[j].人与法.2003(9).

18、彭纯,胡月晓.解析委托贷款的契约安排[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5(2).

19、尹娟.委托贷款搭建民间融资平台[j].理财周刊.2009(42).

20、周德洋,陈志君.一起委托贷款纠纷案给予的启示[j].银行家.2010(2).

21、朱大旗.金融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2、朴明根,王春红,邹立明.金融全球化下银行风险防范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3、王利明.民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4、蒋树瑛主编.城市发展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创新研究[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

25、梁慧星.民法总论(第二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

26、李有星.银行风险防范的法律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27、张世诚.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释义[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28、李玫.银行法案例选评[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29、韩良.银行法前沿问题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30、魏振瀛.民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31、刘隆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理解与适用[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4.

32、陈大纲.信托法与信托制度创新[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33、黎四奇.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以银行法为中心[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34、刘定华.金融法专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5、钟瑞栋,陈向聪.信托法[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36、曾筱清,杨益.金融安全网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7、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8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38、郭明瑞.合同法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9、何志.借款合同判例与实务[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

40、漆多俊.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三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41、袁磊.个人融资理财的新途径----个人委托贷款[n].三相都市报,2010.04.29.

42、唐曜华.开发商融资难委托贷款利率飙升[n].证券时报,2010.06.29.

43、陈皓.委托贷款成股市融资新途径[n].城市快报,2008.11.17.

44、毛秋芳.我国委托贷款法律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第二部分主要论点、论据和研究方法。

本文借鉴国内外相关资料,运用民法学理论和金融学理论,力图对商业银行委托贷款业务现实操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如法律关系的性质、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针对出现问题的相关建议等。

本文的论据主要是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等理论论据。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方式。

第五、论文进度安排(时间起止)。

论文提纲:20xx年9月15日—20xx年10月15日。

论文初稿:20xx年10月15日—20xx年1月31日。

论文修改:20xx年2月1日—20xx年3月1日。

定稿时间:20xx年3月中旬。

第六、需要特别向导师组请教的问题。

本文现在较难提出更加合适的论点。

本文主要是对委托贷款业务中出现的法律问题的阐述以及针对的对策,没有十分明确的`结论,请各位老师给予学生指导。

题目:中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研究。

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类型。

课题来源:经过老师推荐,自己慎重选择后确定的方向与题目。

课题类型:本课题属于宏观角度下的研究,通过对中国股市成长性的认识和对投资机会的定性研究,来分析和总结其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秩序发展,中国资本市场也日益完善,法律法规的健全和执法力度的强化,使得股票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得以充分体现,中国股市经历了至底长达5年的大熊市。

股票价格已大幅度的下跌,相当一部分蓝筹股具有投资价值,股票市场投资机会凸显没产业升级时新兴产业在经济中比重日益提升,政策扶持的行业未来增长的潜力相当大,对这些增长型行业在股票市场进行长期投资必将获取丰厚的回报。

但是中国股市仍然是一个相对不承受的新兴市场,投资风险相对较高,因而研究中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对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本课题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首先由于我们现在研究的是中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中国股市已经走过二十几年,我们还是可以从他的成长性和其对应的投资机会来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

在我们之前也有很多人研究过同样的课题我们可以从中取得一些十分有意义的借鉴。

《中国股市成长与宏观经济》作者周垂日;20出版,本文分析了中国股票市场发展近十年来,股市规模与国民生产总值及居民储蓄的关系,并与处于迅速发展阶段的美国、韩国股市的同类数据比较,中国股市发展速度较快,论述发展股市对中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意义。

由于其主要研究的是中国股市与宏观经济的联系,所以对投资者的价值并不是很大,而且它的出版时间较早。

对现在的意义也不是很大。

《代价最小的股市路径之争——中国股市十八年的回忆与思考》作者刘纪鹏;刘妍;20出版,本文主要说的是从1990年深交所试运行和上交所正式运行起步至今,中国股市历经十八个年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十八年来,中国股市的成长史到底是一部不规范的成长史,还是一部国情和西方规范成功结合的发展史?到底是一个充满了投机、泡沫和赌徒的赌场,还是和平崛起的中国不可或缺的主战场?在中国二十九年的改革中,没有一个领域像股市这样,争论如此之多、如此之激烈。

“强调国情为主的实事求是派”和“强调海外规范为主的照搬照抄派”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息。

以股权分置改革为例,“市价减持”变“对价改革”导致天壤之别。

因此,敢于正视这十八年发展史,客观科学地总结我们在股市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至关重要。

本文试图从中国股市发展中争论过的几个焦点问题入手,对过往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以寻求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最优路径。

他给我们讲述了中国股市的成长历史,但没有对未来的中国股市走势进行展开分析。

《见证成长》作者周宏波;刊登于《股市动态分析》正,中国证券市场20岁生日,《股市动态分析》作为中国最刊创刊的专业性证券类期刊也见证了中国股市的成长历程。

金融论文开题报告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居民的投资意愿及现代理财观念增强,金融服务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个人理财业务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一个重点。详细内容请看下文金融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通过对于当前国内外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系统分析与思考,一方面希望能使我国商业银行对开展个人理财有一个更全面清晰的认识,把个人理财提高到银行的一个战略高度来把握;另一方面,希望能为我国商业银行更好地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在个人理财业务上取得竞争优势提供一些实际的建议与策略。

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aghion,etal:现在商业银行间及其与其它金融机构之间陷入过度和无序竞争不利于产品和服务创新,最终可能导致个人理财市场陷入一种低水平均衡陷阱,这大大不利于我国个人理财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国内研究现状:

黄国平(2017):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正处于从产品导向的发展模式向以服务为中心综合性发展模式提升的转变期.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所遭遇问题,既有金融发展滞后,制度创新乏力等外部环境的约束,也有商业银行业内部经营实力和发展理念上的不足,加快和促进当前发展模式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国家在制度和政策上设计上提供支持,亦依赖于包括各类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市场参与者在技术手段上的创新,以旨在发展和培育一个层次清晰,形式多样,服务高效和竞争有序的个人理财市场。

赵春萍(2017):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但是金融资产结构层次相对偏低,在居民金融资产构成中,存款和现金所占比例高达81.8%,相较于韩国和日本两国,分别高出38.8和16.5个百分点,甚至比金融市场发达和成熟的美国高出66.1个百分点。这亦说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刘明康(2017):人理财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提升业务模式,实现业务发展转型重要手段和工具,这几年之所以能够获得巨大发展,是其适应金融市场演进,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上还是把理财产品当成了扩大银行存款规模的手段,在成本控制上也没有科学地计量这些产品的利润贡献度和总体风险程度,这些都是需要不断改进的环节。

毕业生金融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居民的投资意愿及现代理财观念增强,金融服务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个人理财业务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一个重点。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通过对于当前国内外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系统分析与思考,一方面希望能使我国商业银行对开展个人理财有一个更全面清晰的认识,把个人理财提高到银行的一个战略高度来把握;另一方面,希望能为我国商业银行更好地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在个人理财业务上取得竞争优势提供一些实际的建议与策略。

国外研究现状:

aghion,etal(2017):现在商业银行间及其与其它金融机构之间陷入过度和无序竞争不利于产品和服务创新,最终可能导致个人理财市场陷入一种低水平均衡陷阱,这大大不利于我国个人理财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国内研究现状:

黄国平(2017):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正处于从产品导向的发展模式向以服务为中心综合性发展模式提升的转变期.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所遭遇问题,既有金融发展滞后,制度创新乏力等外部环境的约束,也有商业银行业内部经营实力和发展理念上的不足,加快和促进当前发展模式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国家在制度和政策上设计上提供支持,亦依赖于包括各类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市场参与者在技术手段上的创新,以旨在发展和培育一个层次清晰,形式多样,服务高效和竞争有序的个人理财市场。

赵春萍(2017):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但是金融资产结构层次相对偏低,在居民金融资产构成中,存款和现金所占比例高达81.8%,相较于韩国和日本两国,分别高出38.8和16.5个百分点,甚至比金融市场发达和成熟的美国高出66.1个百分点。这亦说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刘明康(2017):人理财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提升业务模式,实现业务发展转型重要手段和工具,这几年之所以能够获得巨大发展,是其适应金融市场演进,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上还是把理财产品当成了扩大银行存款规模的手段,在成本控制上也没有科学地计量这些产品的利润贡献度和总体风险程度,这些都是需要不断改进的环节。

金融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论我国中小型企业人才吸引与开发策略。

专业:20xx(秋)工商管理本科。

分校:丹东电大。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完成日期:

论我国中小型企业人才吸引与开发策略。

一、选题目的。

(一)、现实意义。

发展中小企业市一个必然的趋势,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但在发展中小企业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困扰着中小企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人才的引进。在如何用人和如何管理好人才,人才如何在中小企业里得到充分的发展等方面,其核心就是企业文化是否坚持和贯彻落实到位,一切行动和执行的结果是否以企业文化来衡量和考核,这是最根本的思路。企业激烈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竞争,任何寻找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为企业保持强劲的竞争力,已经成为中小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现论意义。

面临机遇和挑战,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更加坚定的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作为建设创新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选择。中小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企业的人才来实现,人才才是制约中小型企业成长的最关键因素。

二、写作提纲。

(一)、中小企业人才吸引与开发策略的意义。

(二)、中小企业人才吸引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三)、中小企业人才吸引与开发的措施。

三、参考文献。

[2]、《如何使用式人才?》作者:吕布《中外管理》20xx.05。

[3]、《寻找“战略级人才”》作者:王兆献《中外管理》20xx.05。

[4]、《“知本”,已经伸手可及了吗?》作者:甄源泰《中外管理》20xx.05。

[6]、《让组织信仰留住人才》作者:吕锋《中外管理》20xx.07。

[7]、《学会“报告”:执行文化的钥匙!》作者:王缨20xx07。

[8]、叶国标,《民营中小企业乘风破浪正有时》,今日上海,20xx.01。

[9]、施振荣,《再造宏基》,上海远东出版社,20xx.08。

[10]、邢以群,《管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

[11]、《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社20xx.11。

[12]、《人力资源管理》【美】力口里.德斯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年。

金融学开题报告论文

货币资金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货币形态的那部分资金,按其形态和用途不同可分为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它是企业中最活跃的资金,流动性强,是企业的重要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因而是流动资产的审查重点。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信用卡存款、存出投资款等。

此外货币资金既是资本运动的起点,又是资本运动的终点。货币资金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和控制风险,单位在组织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加强货币资金的控制与核算,对于保障单位资产安全完整,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规定货币资金使用的职权和责任,保证权责密切结合。2、规定货币资金核算和管理的处理程序及手续制度,使货币资金运转正常。3、健全和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使货币资金业务建立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基础上。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内部控制的重点,也是企业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能够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和合法使用以及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产品的分配,仍然采取商品货币形式进行交换这就决定了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之间的一切经济关系,也依然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结算进而要求每个企业的.财会部门,要从加强经济核算的基点出发,努力增加货币资金的收入,减少货币资金的支出,并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经政策,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和货币资金的核算.

二、研究内容。

本文拟针对敏捷信息技术公司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分析,结合自己在审计过程中所收集的相关资料和数据,以及相关案例的分析,对企业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相关建议和意见。

三、实现方法及预期目标。

1、实现方法。

通过在会计师事务所实习过程中收集到的企业相关资料和年度审计报告,充分利用网络等各种资源,搜索相关资料,在论文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运用所学相关会计、财务知识,分析敏捷信息技术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预期目标。

通过对敏捷信息技术公司的内部控制的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提出意见和建议。以完善自己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了解,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有一定的认知。

四、论文结构。

1.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1.1货币资金的定义及特点。

1.2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内容及作用。

1.3影响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质量的因素。

2.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分析。

2.1敏捷信息技术公司的基本情况介绍。

2.2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中存在问题。

2.2.1现金收支业务管理中的问题。

2.2.2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管理中的问题。

2.3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完善敏捷信息技术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议。

3.1货币资金完整性控制。

3.1.1支票、收据控制。

3.1.2银行对账单控制。

3.1.3往来账核对控制。

3.2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

3.2.1账实盘点控制。

3.2.2库存限额控制。

3.2.3专人负责控制。

3.3货币资金合法性控制。

3.3.1内部稽核控制。

3.3.2审计监督控制。

3.3.3授权批准控制。

五、对进度的具体安排。

1——6周,毕业实习和实习答辩,要求:结合实习完成选题、开题工作,确定论文题目,撰写开题报告。

第6周周三,进行实习答辩,学生提交实习日记、实习鉴定和实习报告。

第7周周三,进行开题报告答辩。

8——10周,完成论文初稿。

11——13周,修改论文,定稿,打印并上交论文、开题报告、翻译的外文资料,并将论文电子文档交指导教师备案,准备毕业论文答辩工作,评阅教师进行论文评阅。

14周,统一装订论文。

15周,论文答辩。

六、参考文献。

[l]胡杰林.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j].现代商贸企业,(7):13—16.

[4]闫风琴.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2):8-10.

[6]张静,周稚龙.推行应收账款筹资的若干问题思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4):60—61.

[7]宋朝晖.赊销信用风险管理探讨[j].煤炭经济研究,(6):15.16.

金融学开题报告论文

20xx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巴塞尔协议iii》,随;t银监会发布了《巾国银监会关于中p1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其中要求商业银行提高银行全面风险能力。违约风险作为第一支柱内的重要内容,建立违约风险内部评级模型对银行来说至关重要,然而无论是初级的还是高级的内部评级法,都要求商业银行能够独立估计违约概率。违约概率作为量化违约风险的关键参数之一,其有效度决定了商业银行控制违约风险的能力。能有效估算违约概率的方法和模型更有利于商业银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抓住时机脱颖而出、做大做强。

在传统业务上,巾小企业普遍经营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自有资本较少,因而不易获得贷款。并且商业银行多采取“信贷配给”的信贷模式,信贷人为了减少坏账隐患,便严格控制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因此中小企业面临着很大^融资困难。但是近年来为了寻求业务的增长,供应链金融被我国众多商业银行人力发展。作为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新型金融产品,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银行以及学术界重视。银行为了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会利用自身资源为核心企业挑选合适的中小企业,或者为部分中小企业配对强势的核心企业,这样既有利于双方企业经营发展,又增加了银行的业务。但是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发展还并不成熟,商业银行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认识还远远不足,其中中小企业违约风险更是银行面临的最严峻的风险,而违约概率测算是商业银行进行违约风险管理的首要条件。银行在挑选中小企业时需要合理的评估其违约风险。

在银行和企业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融资往往变成一种博弃行为。尽管国内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推出各自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但是国内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管理方面仍然比较落后,传统的组织架构无法完全适应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管理的需要,违约风险评估的模型不完善,风险管理人员素质,观念跟不上业务发展需要等。这对于国内各家商业银行来说无疑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风险。如何有效评估并控制违约风险、提高利润成为许多银行的迫在眉睫的难题。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个较新的概念,国内学者对其违约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际研究还比较欠缺,这增加了违约风险管理的难度。木文的选题就是在以上背景下形成的,分析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风险特征,研究评估违约率风险的模型和风险防范方法。这对于有效解决我p1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将国外对供应链金融的理解进行总结和综述,丰富了国内对供应链金融内涵及其风险的理解。

第二,分析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风险,并构建供应链金融下违约风险的评价指标,通过比较分析选取适合我国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评估的方法,通过实证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这对银行如何有效控制风险增强风险管理能力提供参考。

第三,研究期权契约在预付款模式中对风险防范的作用,这为银行防范风险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四,在实践方面,通过选取现实中的汽车行业销售商的巾小企业数据,评估它们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违约风险,这有助于银行开展汽车供应链金融业务。

1.2研究思路与方法。

木文研究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然后论述了国内外有关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的研究现状和主要观点,最后论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主要内容及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阐明了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评估的理论依据及评估指标的构建,并比较分析违约风险度量模型。

第三章针对供应链金融基木融资模式进行分析,挖掘出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违约风险的相关信息,分析其生成机理,构建适合本文研究的风险评估指标。

第四章为实证部分,根据上文选择的分析方法,利用构建的评估模型,对汽车供应链金融中违约风险进行分析。

第五章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措施,其中针对预付款模式融资模式,研究期权契约对风险防范的作用。

第六章为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简要总结,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xx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巴塞尔协议iii》,随;t银监会发布了《巾国银监会关于中p1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其中要求商业银行提高银行全面风险能力。违约风险作为第一支柱内的重要内容,建立违约风险内部评级模型对银行来说至关重要,然而无论是初级的还是高级的内部评级法,都要求商业银行能够独立估计违约概率。违约概率作为量化违约风险的关键参数之一,其有效度决定了商业银行控制违约风险的能力。能有效估算违约概率的方法和模型更有利于商业银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抓住时机脱颖而出、做大做强。

在传统业务上,巾小企业普遍经营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自有资本较少,因而不易获得贷款。并且商业银行多采取信贷配给的信贷模式,信贷人为了减少坏账隐患,便严格控制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因此中小企业面临着很大^融资困难。但是近年来为了寻求业务的增长,供应链金融被我国众多商业银行人力发展。作为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新型金融产品,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银行以及学术界重视。银行为了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会利用自身资源为核心企业挑选合适的'中小企业,或者为部分中小企业配对强势的核心企业,这样既有利于双方企业经营发展,又增加了银行的业务。但是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发展还并不成熟,商业银行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认识还远远不足,其中中小企业违约风险更是银行面临的最严峻的风险,而违约概率测算是商业银行进行违约风险管理的首要条件。银行在挑选中小企业时需要合理的评估其违约风险。

在银行和企业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融资往往变成一种博弃行为。尽管国内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推出各自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但是国内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管理方面仍然比较落后,传统的组织架构无法完全适应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管理的需要,违约风险评估的模型不完善,风险管理人员素质,观念跟不上业务发展需要等。这对于国内各家商业银行来说无疑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风险。如何有效评估并控制违约风险、提高利润成为许多银行的迫在眉睫的难题。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个较新的概念,国内学者对其违约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际研究还比较欠缺,这增加了违约风险管理的难度。木文的选题就是在以上背景下形成的,分析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风险特征,研究评估违约率风险的模型和风险防范方法。这对于有效解决我p1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将国外对供应链金融的理解进行总结和综述,丰富了国内对供应链金融内涵及其风险的理解。

第二,分析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风险,并构建供应链金融下违约风险的评价指标,通过比较分析选取适合我国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评估的方法,通过实证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这对银行如何有效控制风险增强风险管理能力提供参考。

第三,研究期权契约在预付款模式中对风险防范的作用,这为银行防范风险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四,在实践方面,通过选取现实中的汽车行业销售商的巾小企业数据,评估它们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违约风险,这有助于银行开展汽车供应链金融业务。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木文研究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然后论述了国内外有关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的研究现状和主要观点,最后论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主要内容及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阐明了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评估的理论依据及评估指标的构建,并比较分析违约风险度量模型。

第三章针对供应链金融基木融资模式进行分析,挖掘出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违约风险的相关信息,分析其生成机理,构建适合本文研究的风险评估指标。

第四章为实证部分,根据上文选择的分析方法,利用构建的评估模型,对汽车供应链金融中违约风险进行分析。

第五章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措施,其中针对预付款模式融资模式,研究期权契约对风险防范的作用。

第六章为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简要总结,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以下是本文的技术路线图:

本文主要运用了以下分析方法。

1.文献归纳法。

收集当前供应链金融及其风险管理和相关文献,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本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

2.因子分析法。

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大量的指标数据进行处理,使得指标降维,简化指标结构,对后续的模型建立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模型建立法。

在被因子分析已处理指标数据的基础上,通过logistic回归建立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评价模型。

4.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比融入期权契约前后的预付款融资模式,探讨期权契约对供应链金融的影响,分析期权契约对风险防范的作用。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定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供应链金融理论方面的应用演绎,力求从理论上对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与比较。定量研究主要是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违约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力求客观、定量、科学地揭示供应链金融的融资优势及其内涵。

三、创新与不足。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国内对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供应链金融在实践中也逐渐收获成果,本文所提出的基于银行视角的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的研究是紧密联系实际的产物,在以下方面做了探索性工作:第一: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创新建立主体评价和债项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尝试用因子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违约风险评估模型。在样本选取方面,本文和其他研究有很大的不同,之前的所有的研究都是选取我国中小版的企业数据,没有根据中小企业特点寻找合适的核心企业,并且企业间上下游关系不明确。本文选取国内有代表性的汽车品牌企业,而各个经销商却是融资难的中小企业,根据各企业与经销商的供应链关系来研究供应链金融融资的违约风险,对不易获得的数据采用打分方法,力求科学、合理的分析中小企业违约情况。

第二:根据供应链金融各融资模式中风险点,研究相应的防范措施,其中针对预付款融资模式特点,考虑期权契约对控制违约风险的作用,这为银行防范风险并扩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足和需要改进。

第一,本文的指标体系是根据各银行现有的中小企业评价系统结合各参考文献分析得出的,这只能是一般性研究,在实践中需要各银行根据自身业务特点重点调整和改进。

第二,本文违约风险的评估还存在一定误差,需要进一步对模型进行研究改进,提高违约风险评估准确性。

第三,本文只研究期权契约融入预付款模式的理论意义,而期权是否可以现实顺利合理开展需要做出进一步讨论。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所谓私人银行业务,即以“财富管理”为核心目标,以商业银行所涉及的一切资源为保障,向目标客户及其家庭提供私密性的量身定做的“管家式”金融服务。其业务领域不但包括投资、信托、保险、基金、外汇、贵金属等一切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同时包括法律、税务、收藏、拍卖、遗产安排、子女教育及财务动态管理等专业顾问服务。

私人银行可能代表着商业银行的未来,但目前我国私人银行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说正面临着全面的失败。未来商业银行私人银行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从私人银行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入手,首先对境外私人银行进行了高度概括和介绍,在学习、研究境外私人银行发展的先进经验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中国境内私人银行的发展现状、组织形式、客户需求、产品与服务、资产管理、风险管理、运营管理、品牌管理等。

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根据相关协议,中国应当对外资银行取消所有业务5年过渡期后,限制,全面开放。那时,中国银行业尚未涉足私人银行业务领域。该业务领域作为部分外资银行打入中国市场的“王牌”,被外资银行广泛宣传,自此,综合性、针对性的.“财富管理理念”开始逐步被接纳,促成了中国银行业最重要的观念转变。9月,瑞士友邦银行在上海成立了境外私人银行国内代表处,花旗银行3月,上海分行私人银行部正式开业;中国银行推出第一家中资私人银行,中外资银行在私人银行业务203月,领域的争夺战从此拉开序幕。如今可以看到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领土上蓬勃发展,然而,在中国特色的国情、民情之下,私人银行业务下一步该如何发展,仍旧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本文将从中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成效和存在问题着手,以国外成熟的私人银行业务市场作为对比和借鉴,重点探讨如何在中国国情、民情下,树立中国人自己的私人银行业务品牌。

二、写作提纲。

1.引言。

2.文献综述。

2.1私人银行的定义。

2.2关于国外私人银行的研究。

3.中国私人银行建设的。

4.中国私人银行建设的不利因素。

5.对中国私人银行建设的建议。

6.结语。

7.参考文献。

三、写作进度。

20xx年11月份定题目。

20xx年2月份定初稿。

20xx年4月份最终稿。

金融学开题报告论文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题目: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课题来源:教师规定课题。

目的和意义:

夏季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sub-primemortgagecrisis)的爆发,迅速向全球蔓延。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不仅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而且引发了美国房地产及其关联行业的衰退,拖累了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增长。尽管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联合干预措施,部分缓解了危机的进一步恶化,但危机的影响至今尚未完全消除。目前,次贷危机造成的经济衰退已经演变为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次贷危机的发生,使金融创新和金融国际化的过程受到重大挫折,尤其是要重新认识房地产金融的创新对经济的影响。

本文主要就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各领域的影响来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应措施,总结其经验教训,从而为日后应对各类金融风暴的未雨绸缪做参考。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次贷危机的发生,各学者、专家对次贷危机的分析众说纷纭。对次贷危机的研究也有相当多的文献书籍,研究认识得已相当深刻。纵使在美国这样金融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大众层面的金融文化仍有待提高。此轮次贷风暴还对现有美国金融体制提出了诸多挑战。危机必然成为市场革旧布新的重大契机。而美国监管当局应对危机的举措,也当在治标与治本的双重意义上给予更多关注和解读。从某种意义上说,近在眼前的全球性次贷风暴对中国人来说可能是件幸事。认真体味此次风暴之教训,我们应尽可能避免危机的种子在中国生根发芽,在未来引起无穷祸患。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次贷危机定义及成因发展;。

2、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3、次贷危机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4、次贷危机对房地产的影响;。

5、次贷危机的应对措施以及给后人的启示。

四、具体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和预期达到的目标:

1、资料收集与整理阶段(兼实习):2月15日–4月17日。

2、确定论文基本结构及内容阶段:4月18日–4月25日。

3、完成论文初稿阶段:4月26日-5月7日。

4、论文修改阶段:5月8日–5月25日。

5、论文评审阶段:5月26日–5月31日。

6、论文答辩阶段:6月1日–6月8日。

五、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可能遇到的问题:

1、对次贷危机影响企业程度把握不够,在研究过程中可能对一些涉及金融专业知识词汇需研究查询。

2、有些专业的知识理解不够。

3、对案例的研究可能不够深入透彻。

对上面存在困难的解决的措施:

1、尽早收集好资料并认真阅读,多了解次贷危机的深远影响;。

2、与指导老师和同学保持联系,有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

3、阅读大量相关案例,认真研究其内容;。

4、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因果关系。

六、主要参考文献:

1、张雪春.透视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与启示[j].经济与金融,,1;。

2、中国国家发改委网站:

3、鄢红杰.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科学之友.2019(35)。

4、张华宇.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启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9.02。

5、邱云波.次贷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对中国金融业的启示。

6、李薇.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及对策.《当代经济》202月(下)。

7、李娅/被接管对我国保险业的警示[j].保险研究2019.11.

8、陈涛/王健.中国经济的当前特征与面临的挑战2019.2。

9、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19.7.17.

10、刘纪学/汪成豪/董纪昌/高鹏.《次贷危机及其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11、陈华/赵琳.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及应对措施。

12、johnkiff/paulmills.moneyfornothingandchecksforfree:recentdevelopmentsinu.s.asub-primemortgagemarkets[c].newyork:imfworkingpaper,2019(7)。

13、曹远征.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次级债**的分析与启示.国际金融研究,2019.11.

14、薛秀春.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及其对中国的启示2019.2.

金融学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应该如何写,来看看这个免费的金融学论文开题报告模板吧。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金融学论文开题报告模板,欢迎阅读。

题目: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研究。

从1970年开始,伴随着美元不断贬值,国际货币体系制度由固定汇率转向浮动汇率。从上个世纪发展到现在,金融衍生品市场在发达国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金融衍生品场外交易量首次超过了1000亿美元,到了2019年达到了1263亿,而且每年增长超过20%。这些迹象都表明金融衍生产品的使用规模迅速扩张,在金融市场上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金融衍生产品在我们国家发展历史十分短暂,商业银行在上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应用金融衍生产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深,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金融衍生品对我们商业银行以及企业在风险规避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加速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以迎合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已经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因此,如何正确运用和完善管理金融衍生产品,越来越成为我国金融专家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及金融市场上的一个热点话题。尤其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而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给了我们关于如何正确把握金融衍生产品特点,做好风险控制,完善金融衍生产品管理及发展重要的启示。

第一,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在金融危机这个大背景下的发展进行研究可以从理论上丰富衍生品及其市场的发展路径选择。

第二,有利于为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在面对未来竞争更加激烈化!经济一体化,资本全球化程度更高的国际大环境中更好地发展提供一点理论支持。

第一,比较金融衍生品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在危机背景下受到的不同影响,分析它们各自的发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我国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更加理性,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

第二,从金融危机对全球衍生品市场发展带来的影响中得到启示,为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持,为下一步金融衍生品种的推出选择!先后顺序,品种间的配套关系以及风险管理提供借鉴。

国外学者对金融衍生品和衍生品市场研究现状综述。

巴塞尔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认为金融衍生品是一种契约,其本身的价值取决于多项标的资产或指数的价值。也就是说,金融衍生品是从传统的基础金融衍生品中衍生出来的新兴的金融产品。

著名经济学家frank认为。

合同。

的价值取决于金融资产的交易价格,合约如果可以给其持有者特殊权利和选择,那么这样的合约就是金融衍生品。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于金融衍生品的定义是这样描述的“其价值随着金融市场的改变而变化,需要较少的净投资,并且将来可以进行结算的金融工具。”

国际衍生品互换协会对于金融衍生品界定如下“金融衍生品是互换现金流量和为交易者转移风险的双边契约。合约到期之后,交易双方的合约按照基础上品、证券以及指数指标的价格决定。

巴塞尔委员会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就陆续颁布了《衍生工具及其风险管理的指导方针》、《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估框架》等,为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制定了比较完善的规则和内控条例,有利于改善全球衍生品金融市场秩序,有利于监管的进行。2019年巴塞尔委员会又公布了《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本》,从国际化的角度出发对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种类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针对性改革意见。

纽约国际互换协会也是致力于研究场外衍生工具的标准定义以及一些协议,对于消除衍生交易中法律的条文不明确,确保了衍生合约的合法性,降低了金融衍生品法律风险。并且对于金融衍生品的交易的监管提出了必要性的改革措施。

巴塞尔委员会和国际证券协会组织在1994年信息监督管理协定上发布一份联合报告“关于银行和证券公司衍生产品业务的监督管理信息框架”,包括一系列的有关于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资料分类目录和有关规模扩大和活跃的国际性衍生工具交易的细分资料。同年11月份,巴塞尔委员会和国际证券业协会联合发布了一份关于衍生产品业务公开信息披露的公告。这一份报告揭示了活跃的大型国际银行和证券公司交易,阐述了公开信息披露对于金融市场稳定和经营决策的意义,并对于今后进一步的加强金融衍生品信息披露提出了建议。

我国是从上个世纪的80年代才开始应用金融衍生品,因此我国金融学界对金融衍生品的认识和探索基本是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一步步摸着石头过河的。二十一世纪初江秀平编著《金融衍生品基础知识》对于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义是“金融衍生品是金融资产的派生物,它是指一类特定的交易方式,也指这种交易方式形成的一系列的合约形式。”金融衍生品是从这些基础资产当中衍生出来的,这种金融的合约基本种类主要包括金融期货、金融期权等等。

近十年来的快速发展,我。

国学。

界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所侧重的方面是不一样的。

第二阶段我们金融学界更加侧重点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相关问题研究开始深化和细化,因为在这一阶段如何更好地运用和管理金融衍生品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一时期主要是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理论。

此外,在这一阶段还有很多同样具有学术价值的期刊论文,如南京农业大学《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方法研究》等等。

中国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在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2019)中建议,中国需要把优先发展利率衍生品和信用衍生品作为战略选择。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何小峰(2019)亦认为应大力发展银行信用衍生产品,以便优化银行资产组合管理,风险化被动吸收为主动管理;解决银行-信用悖论。维护客户关系:缓解银行资本充足率压力;针对资产证券化,腾出贷款规模;灵活管理贷款资产的期限错配,为流动性管理带来便利。有效配置信用风险,降低银行的系统风险。

1.1选题背景。

1.2研究意义。

1.3文献综述。

2.1金融衍生品概述。

2.2金融衍生品市场概述。

3.1金融衍生品市场现状和问题。

3.2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特点。

4.1减少行政干预提升市场效率。

4.2建立完善的金融法律体系。

4.3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

4.4鼓励使用中央对手方服务。

(1)归纳法:总结由学者们早已研究出来的成果,从各个方面提取相关有用信息,补全片面的方面使其完整。

(2)实例分析法:运用实际发生的有关例子来分析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3)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中的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研究分析中不同观点总结归纳出主要的观点。

20xx.12.11—20查阅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12.21—30修改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开题报告定稿。

20xx.12.31—20xx.1.16收集资料,资料主要来源于图书馆、校园版电子图书期资料撰写主要参考文献摘要。

20xx.1.17—4.11撰写论文初稿。

20xx.4.12上交毕业论文初稿,指导老师检查论文初稿,提出修改意见。

20xx.4.13—14修改论文初稿,完成并上交毕业论文二稿。

20xx.5.15—24修改论文二稿,完成并上交毕业论文三稿。

20xx.5.30完成论文定稿并打印装订。

本课题最终将以论文的形式展现研究成果。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经济形成全球化的趋势,金融市场环境也在不断的改变,逐步地走向国际化,与其他各国的经济密切联系。在国家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为企业的发展。在现代企业的发展历程中,企业的财务管理已经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成为了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金融市场是作为企业资金融通的纽带,财务管理是以资金为中心内容,两者相互贯通,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会随着金融机构、金融功能等这些金融环境的日趋改变而改变。为了适应金融环境的变化,企业管理人员应该重点考虑该如何做好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以期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在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政府作为金融市场主导者,已经开始由直接的对经济管理改为间接的调控为主。我国的资本市场至今仍处于发展状态,部分投资者缺乏投资知识,盲目地进行投资,不会合理的进行资源配置,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必须在各个方面起到推动金融市场改变的主导作用,更加拓深财务管理的范围,这就需要政府不断地出台相应的政策,为此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如2019年8月,为了能适应金融市场的波动,更好地运用货币政策这个工具,央行决定实施“双降”组合措施。从2019年至现在为止,央行已经累计4次进行了降息、降准。此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降低社会融资的成本,让支持国家的实体经济持续良好的发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银行等金融企业提供各种服务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地提高,企业对它的依赖性也不断增强。但如果银行缺乏合理的信用风险机制,就会导致银行的应收账款增加,甚至可能无法收回。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断涌现,市场间的竞争力越来越激烈,为避免损失,银行也逐步加强了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监督。因此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金融企业所提供的优质金融服务成为了当今金融市场环境中的重要需求。

在国家进行改革开放之后,各国之间的交流不断加深,经济往来不断加强。国外的企业、金融机构纷纷在我国成立,各国之间、各企业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致使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引入了国际化的理念。在这个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企业对自身的经济市场做出改变,不断加强企业的管理水平,为的就是更快更好地适应这个全球化的金融环境。

随着经历全球化的影响,企业的经营环境外部因素都发生了一些改变,市场价格的波动频率不断加大,这样需要企业来规避这种价格风险。其次企业经济市场不断地扩大了规模,造成企业之间的竞争力越发激烈,企业面临了更大的利率、汇率等经营风险,直接导致企业利润的下降。因此,这些都加大了企业财务管理上的压力,考虑的内容越来越繁多。

企业市场经济规模的扩大增加了企业对流动性资金的需求,经历过的风险导致它们对规避风险的管理工具及策略有了更高的需求。同时,企业为了能提高自身的效益,会希望采取减少成本这个方法。因此就需要企业的财务管理机构制定一系列的风险管理制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并通过有效的预算,增加企业收入减少企业支出。这无疑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方式的要求。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直接面对的是国际市场,是跟全球的企业进行竞争,自己直接经营,直接对外筹集资金,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挑战性。随着金融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资金的供给也随之增加,金融工具得到创新。为企业的筹资、投资以及规避多方面的风险提供了更多的优质组合方式作为参考,企业也获得了更全面、效率更好的金融服务。但在丰富金融工具与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增加了利率、汇率等多方面的风险,企业在对不同利率、汇率的适应过程中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规避这些风险也就成为了企业财务管理所应对的难题之一。与此同时,金融市场的变化给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企业必须要在降低投资成本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更高的投资报酬,因而就需要它们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及时、合理地进行企业投资。

在现今的金融经济中实体经济的地位逐渐提升,都需要一个统一的体系去指导企业的财务运作,因此这就需要企业制定有效的财务战略,对它进行创新。对于一个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来说,不确定的风险时刻存在,但对于这种风险就需要运用一种新的观念。努力提高他们创造性地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问题,直至解决它。当然在财务人员提升自身财务风险意识的同时,还需要企业进行良好的财务控制,把防范严密的预警系统灵活地运用到实处,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新形势下金融市场环境所提供的机会。

企业为了生产经营的需求有时候需要进行筹资,但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企业进行筹资的方式更加丰富。在面对这种新形势时,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思虑周全,合理地利用资源,在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筹资时,大部分企业会选择借款这个方式进行筹资,通过向金融机构或是非金融机构等进行筹资,此举速度较快、资金量相对较大,但应该考虑的是成本利息负债,要根据利息的变化进行合理的筹资。因此企业在选择筹资方式时要充分考虑分析筹资成本及筹资风险等。只有在不断地进行融资管理方法上的创新,才能适应这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金融市场环境中,低风险与低收益、高风险与高收益是并存的,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必须做好风险管理。外汇、利率的风险时刻存在着,随着各种风险的相互交错,势必会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决策,特别是财务决策。因此,企业风险评估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在实际的风险评估操作过程中,分为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这几个步骤,要求各个步骤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以此确定风险的存在性,分析风险的危害性及发展趋势,结合自身情况,充分利用有利资源,选择最好的应对方案,来解决风险,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和效率。

随着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企业所涌现的大量财务管理业务,都要求用独特的财务方法去处理。在传统财务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拓展财务管理方法的范围,以理论知识为指导积累更多的实践分析决策方法,利用经济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的优势,加强企业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在企业正常的经营运作中,对企业财务管理贡献最大的是内部的财务人员,只有提高他们的财务技能,让他们了解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工作都是要求坚持以财务管理的为原有目标,并为了目标而努力奋斗,以此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管理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金融市场环境的演变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为了顺应这种变化企业应该进行财务管理上的创新,完善企业的整体理念、发展策略等,不断进行各方面的调整与创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不断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结合发展需要,寻找新的适合自己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利用自身的有效资源,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保持让自己处于领先地位,不被淘汰,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樊涛生.浅谈新形势下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途径[j].时代金融,2019(11):28.

金融学开题报告论文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20xx年8月,高风险抵押贷款引发了金融领域的危机。这场危机是一次周期性危机,更是一场体制的危机。当今的危机标志着美国从20xx年开始的一个经济周期的结束。也就是说,与任何危机一样,此次危机有其周期性的一面,但它也宣告了更长的一个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经历了二至三次的经济循环,其间政府的经济政策是以低利率和促进资本的流动性为主要标志的。当前,我们面对的1987年以来因经济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而发生的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一些作者称之为“金融体系危机”。这次危机严重程度之所以高,是因为在纳斯达克股市发生暴跌后,美国又一次成为震源,而且其银行体系处在此次地震的震中。在世界范围的自由化和放宽管制的进程中,中国融入了世界经济,这一过程随着1992年到1994年美国投资的推动开始,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而告结。

这一在更高层次调整再生产出的局限性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其基本矛盾真正成为全球性的。过度积累和生产过剩成为世界经济范围的特征;二是与大量货币资本“自主”积累的迅速发展密切相关。以不稳定的金融构建某种宏观经济的努力,必然要依靠大量的负债,从而必然产生大量虚拟资产。证劵——债券和股票给了人们参与分享企业利润或通过公债攫取税收得来的公共收入的权利。商业银行证劵投资业务是创作虚拟资本的一种形式,银行使经济主体掌握的钱大大超出了实际储蓄的数目。银行靠收取利息向企业提供货币,这使企业得以等待应交付给它们的支付款,也可以在创造机制和超额价值的投资活动中得到补充金。为此,本文以金融危机为背景,对商业银行证劵投资业务的风险管理的进行研究。

(二)研究价值与意义。

金融全球化过程本身无论由于全球化的形式还是向金融市场的过渡,都削弱了大多数国家的银行体系。金融市场制度再次使证券市场占据了中心地位,这种制度的恢复也意味着金融市场特有的运转方式孕育的特殊类型危机:金融资产名义价值出奇地高,内容极具有虚拟性,重要资产类别与实际经济中的交换物联系甚微,证券市场的预期投资与反映出来的模仿性很强,最后初级证券市场上产生的动荡很可能其衍生市场蔓延。由于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好证券业务的风险管理甚为重要,不仅关系着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着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三)主要内容:

本文根据金融危机及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就商业银行在证券业务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和风险管理在实践操作中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操作建议。风险管理在实践操作中的完善,是结合工作实际状况对风险管理提高的具体细节操作。包括风险管理体系优化、完善投资业务基础分析工作及优化风险防范体系。债券投资业务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有赖于投资业务基础分析工作的完善。在优化风险防范体系中,本文在内控制度、风险量化指标体系、市场风险管理及反应机制等方面提出一些见解。

(四)研究背景。

20xx年到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大量不能偿还的信贷即次贷,渗透到了放宽了管制的、赢利投资机会匮乏的金融体系中,并且进入到各个银行的资产中。这是运用“证券化”技术造成的后果。这种技术就是“把信贷机构、金融机构、保险公司或商业银行所持的贷款转变成可交易的证券”。这些证券都有粗陋的名称。证券化有许多好处,既提供了业务及收益多样化的机会。也把分期偿还的管理、因而把再投资率风险交给第三方,还遵守了银行清偿比率,并创造了一种新的,可以在市场上交易的金融产品。证券化使向最有能力提供保险的人转移风险的做法得到普及,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项技术是一场根本性的金融革命。职业金融家们的看法几乎是一致的,甚至在今天,他们还在疾呼不要对证券化提出质疑。抵押贷款危机首先转变为金融体系的内部流动性危机,然后变成了完全意义上的信贷危机,这个过程说明了在容许银行或基金的贷款无限转手,尤其是每个参与者都可以在转手过程中将大笔利润揽入囊中这样的情况下,证券化只是使针对不同信贷形势的纯投机战略得以迅速发展。

(五)文献综述。

1990年到1991年的萧条启发米揭尔提出了“金融危机”理论:“在一般性萧条情况下,市场经济主体看得较远些,他们的目光能够越过困难时期,并且拥有金融手段缓解危机。但是在金融萧条情况下,不确定因素大得多”。金融危机的特点是金融资产价格大幅度下降,资产负债严重减值,债务负担越来越重,那些具有战略性地位的银行情况为严重。

阿格利埃塔认为,一次“金融危机”持续的时间长短,取决于排除金融脆弱性或者至少明显地消减脆弱性所需要的时间。

三、证券相关的理论。

见奥尔良理论:对于制约金融市场集体评估的常规持有任何怀疑,在证券未来兑换条件不太确定的情况下,都会深深地影响证券的流动性。从这个角度看,金融危机可以被看作金融流动性危机,危机导致投资者无望地寻找流动投资,主要是流动货币的替代形式,如此做法反过来又会加重金融危机。这样流动资金的人为性质就充分表现出来,事实上,所有证券不能被同事都兑换成货币。为了有流动资金,就必须有积极的投资者,投资者的积极性不是因为流动性,而是资本的未来收入,而且为此他要做好准备握牢证券,稳定市场风险是十分必要的。

发行股票的作用原则上是使公司提供用于投资的融资能力。从这个角度看,股票代表了所有权的证券。马克思说,它是证券所有者年终结算时以红利的形式获取的对部分剩余价值的权力。但是股市给了这些证券的第二条生命,使证券成为现实资本的纸质复本,正如提货单在货物职位,和货物同时具有价值一样。它们成为并不存在的资本的名义代表。

四、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自古以来,风险管理就已经存在,它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必然采取的措施之一。19,被称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的德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在其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提出,企业经营有六种职能:技术职能、营业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和管理职能,并认为安全职能是所有职能的基础和保证,是控制企业及其活动所遭遇的风险,维护财产和人身安全的保证。

1929年到1933年,世界经济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面对经济衰退、工厂倒闭等社会财富遭受到了巨大损失,人们开始思考,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或者消除风险事故给人类带来的种种灾难性后果,采取科学的方法控制和处理风险。1993年,在美国经营者协会的大会上,明确了对企业风险进行管理的重要意义,并设立保险部门作为每年召开两次会议,除了从事保险管理外,还开展有关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咨询事务。1932年,由企业风险管理人员共同组成了纽约投保人协会,彼此交换风险管理的信息,并研究风险管理的技术和方法。

20世纪50年代,风险管理以学科形式发展起来,并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风险管理理论最早起源于美国,并在美国获得了广泛的发展。1950年,美国的加拉格尔在《费用控制的新时期——风险管理》中,首次使用了风险管理一词。20世纪50年代以前,企业仅仅将保险作为处理风险的唯一方法;20世纪50年代以后,风险管理的方法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很多学者开始系统研究风险管理的方法,并寻求风险管理方法的多样化。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风险管理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等一些国家获得了广泛的传播。风险管理理论是对风险因素、风险源、风险事故和损失等要素的管理,是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

国际金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开展本课题的意义及工作内容:

(一)研究意义。

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升值幅度较大。汇改至今,人民币已累计升值34%。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国产品的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失去一些传统优势的产品市场,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已从事对外贸易的晋江民营企业的出口。

改革开放以来,晋江民营企业以一种具有专业化生产带动性的民营企业集群的模式迅速发展起来,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晋江民营企业具有其独特的一面,大多都是由家族式企业发展而来的中小企业,集中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还极其薄弱。近几年,晋江民营企业逐渐走出国门,人民币升值对晋江民营企业出口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人民币升值压缩了晋江民营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在当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盛行,对外贸易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强,晋江民营出口企业面临着多重挑战。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晋江民营企业出口的影响,提出应对人民币升值的企业发展对策,提高企业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独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

关于人民币升值与民营企业,很多学者做了相关的研究与分析。臧郭刚等对人民币升值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他们认为出口退税政策、特有的加工贸易方式、单方面鼓励引进外资的政策、出口企业廉价的劳动力是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因素。也进一步提出了要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应盯住一篮子货币,而不应主要参美元;人民币汇率应盯住一篮子货币目标区,而不应严格盯住一篮子货币。另外,可设定波动幅度限制,以降低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杨晶等(2013)利用中国1995-人民币升值率与纺织品出口占货物出口总额比例等相关的年度数据,运用eviews6.0软件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加剧了国内纺织品企业的恶性竞争,降低了国内纺织品行业的出口竞争力,加大了出口的不确定性以及交易风险,降低了企业的出口效益以及增大了国内就业压力。刘吉双()阐述了人民币升值的理论因素和实践因素。其认为人民币升值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外对人民币需求增加的必然结果。货币的需求和供给是决定币值的主要因素。再者,人民币升值是中国国际收支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外汇储备不断增长的结果。人民币升值压缩了我国中小企业出口利润空间,造成了我国沿海地区许多外向型中小企业停工,倒闭。我国沿海中小企业应当实施风险管理战略,通过保值措施规避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积极拓展更多海外和国内发展空间等。崔民强()从理论上分析人民币升值将提升以外币表示的商品价格,一定程度上抑制需求,进而导致出口减少;以人民币表示的商品价格在下跌,进而会促进出口。因此得出结论,人民币升值会使民营企业减少出口,增加进口。王岳琼()基于swot模型,分析了受人民币升值影响,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能源价格上升,中国多半民营纺织服装企业处于“半亏损”状态,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其指出,在国家政策层面上,首先要切实解决民营纺织服装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鼓励银行增加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开展以民营企业为对象的担保贷款;其次,在新设备、新机器进口环节适当采取减税或者免税政策,促进民营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品附加值。最后,可适当提高纺织品出口退税率,设立出口退税和人民币升值的联动机制,出口退税和人民币汇率按比例调整,为广大民营企业增加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3]刘吉双.人民币升值与沿海地区中小型企业出口面临的风险及防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2):8-11.

[7]杨晶,张一博,程中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影响分析——基于eviews的实证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3,(07):10-11.

[10]林俐著,民营企业国际化进程研究:基于沿海小区域的考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11]刘迎秋,.6(2012),转型升级与竞争力指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三)工作内容。

福建晋江市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经济发育较早、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民营企业在晋江遍地开花,近来,晋江以惊人的发展速度集聚了大量的产业集群。它初步形成了以纺织服装、鞋类、建材、食品等为终端的11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集群,拥有多项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被冠以“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中国鞋都”等称号,此外还辖有“陶瓷重镇”磁灶、“中国休闲服装名镇”英林、“中国伞都”东石、“中国内衣名镇”深沪等一批产业经济强镇,而且大部分乡镇分布紧凑,往来甚密,实为奇迹。晋江民营企业能够很好的发展,是由市场需求的导向、独特文化底蕴的支撑、侨乡优势的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促进的。其发展的特点主要有:发展过程的集约有序化;形成条件的随机自由化;固有根基的薄弱危机化。

人民币升值对晋江民营企业出口的影响分为两大点:首先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面对更多强劲对手,市场竞争更激烈等消极影响;同时人民币升值也给民营企业出口带来了积极影响,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出口产品档次,实现产业结构升值。再者,人民币升值可以改善晋江民营出口企业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等的生产现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等。面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消极影响,晋江民营企业可采取出口市场多元化,分散风险;与客户协商把预估值写入合同,降低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努力开发自助品牌;强化外汇风险防范意识,加快人才储备;转变经营方式,降低生产成本等的对策。

(四)尚待研究的问题。

本文主要探析的问题是人民币升值后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面对更多强劲对手,市场竞争更激烈等消极影响。研究的都是外部性因素对晋江民营企业的影响,而没有内部因素即晋江民营企业角度出发,研究关于晋江民营企业对人民币升值变化持什么样的态度和晋江民营企业出口是否依赖人民币的升值等,其研究的针对性不足。

二、课题工作的总体安排及进度:

第一阶段:论文选题(20xx年9月至10月上旬)。

第二阶段:资料收集(20xx年10月至11月中旬)。

第三阶段:开题报告、论文提纲撰写(20xx年11月至12月30日)。

第四阶段:论文初稿撰写(20xx年1月1日至2月24日)。

第五阶段:论文中期检查汇报,修改初稿(212月25日至3月21日)。

第六阶段:论文终稿完成(20xx年3月22日至4月30日)。

第七阶段:论文评审(20xx年5月中旬)。

第八阶段:论文答辩(20xx年5月19日至5月23日)。

三、课题预期达到的效果:

本人预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的撰写。论文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的方式完成,通过论文的撰写,预期不仅能使本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提高,还能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论文预期能做到理论分析恰当,条理较分明,层次清楚,逻辑较严密。论文预期对人民币升值对晋江民营企业出口所产生的影响有较深刻的分析,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的结论具有一定自主见解,为晋江民营企业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参考,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