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思想 月党课培训思想汇报党课有感奋起(优质5篇)

时间:2023-09-22 11:00:33 作者:紫薇儿 观书有感思想 月党课培训思想汇报党课有感奋起(优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观书有感思想篇一

敬爱的党组织:

有关日本地震、核泄漏等新闻引起的中日关系讨论为我展开了一个新的思考领域。对于我们这一带人来说,没有亲临过战火的蔓延,没有目睹过讹诈的狼烟,没有在屈辱中摸爬滚打的创痛,没有在死亡边缘对生命的渴求。然而民族主义的情感在还是在心中根深蒂固。自己也常常徘徊于对日情感的盲区。我认为这种茫然并不仅仅由于我们阅历尚浅,更多的是因为我们在自我实现意识上的欠缺。

面对着这样的`现状,我们所能做的绝不仅仅是声讨和抗议。不吐不快缓解了一时的痛楚,可真正有价值的是理性的反思。反思我们的生活状态,反思我们的人生追求。在商业繁荣的今天,钢筋水泥筑成的堡垒中,面对着五光十色的外界诱惑,我们这些踌躇满志、激情飞扬的青年学子都在重复着怎样机械麻木的生活?“落后就要挨打”谁都会说,可什么是“落后”,什么是“崛起”?在“鬼子进村”的年代,落后就是麻木,就是愚昧,就是不懂“啥叫中国”。在新中国的今天,落后就是盲目仇视,就是冷漠无情,就是虚度青春。我们需要崛起,但首先是要自我崛起,摆脱孤独冷漠的生活状态,高扬起人生的远大旗帜,以青年学子的满腔热情和无限执著,投入到火热的生活熔炉中去。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留给后人沉重纪念。这份纪念让我产生了两种深切的感受。第一就是“屈辱感”,一种令人窒息的“屈辱感”。它会让所有看过它的人如同沉入大海,在几近窒息的那一刹那,明白很多道理。再次浮出水面的时候,才会满满地舒服的吸上一大口气。和今天社会上冷漠的大多数相比,年轻气盛的大学生更有激情,更富有活力,然而我们必须记住历史上那样一个窒息的时刻,才能拥有奋起的源动力。第二,“自强不息”是中华的谨训。它曾激励中华人隐姓埋名,托起了“两弹一星”,曾激励中华人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批金挂银,更是时时刻刻激励着一批批中华人踏踏实实地工作学习着。我们作为新一代中华人踏着前人的足迹要把这一精神传成下去,要为了振兴中华而奋起。

做好了奋起的心理准备,我们必须理性、辨正的看待中日关系。我曾经长时间地陷入消极的思维中。历史的伤害无法抚平,更无法忘怀。作为当代大学生,我认为我们不应该仅仅将自己的思维局限在民族主义的范式之中。而是要站在民族崛起的立场上,用积极发展的眼光看待国际局势。特别是作为将来的***员。我们在保持传统美德的同时,还要紧随时代潮流,最重要的是力求准确把握时代脉络。在面对中日关系的问题上,我谈了关于自我内心基础与实际操作态度两个方面的感想。这些都是我在本学期党课中所深切感受到的。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还将进行更加深入的思索,提高自身水平。

汇报人:2014年5月25日

观书有感思想篇二

敬爱的党组织:

12月12日晚,文学院分党校第46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全体学员一起观看了优秀影片《第一书记》,影片根据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的真实事迹改编,曾被题名“华表奖”,并获得“五个一工程”奖。

安徽省财政厅选派的优秀干部到小岗任职,沈浩自告奋勇,挑起了这并不轻的担子,他相信自己会有一番作为。在任期间,书记与小岗村村民同吃同住,同工同劳,为顶着“改革开放第一村”的盛名,实际上已经落后的小岗村谋得了真正的发展。从招商引资、修路致富,到衣食住行、嘘寒问暖,沈书记事无巨细地为小岗人民谋福祉。在他的带领下,路修通了、楼房建起来了,村民们富了……三年任满,村民们舍不得这位真心实意为小岗好的书记,联名上书,用全村人民的红手印争取沈书记连任三年。于是,三年又三年,第一书记沈浩将根扎在了小岗的土地里,将心放在来所有小岗村民的幸福里。最后,沈书记因为突发心脏病在任上去世,年仅45岁。

看完电影,很多学员抹着眼睛,红着眼眶埋着头走出教室,耳边还响着电影片尾曲:“一撇一捺写出个人,一生一世才做成个人,红手印按出个大写的人。万事根本是做人,做人做大写的人……”看完影片,我们为沈浩书记的奉献精神和先锋模范作用所深深折服,不愧为第一书记,不愧为一名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员。

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共产党员只是无本之源、无水之木,只有走到群众中去,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为群众办实事,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践行中国根本宗旨。沈浩书记是党的宗旨的切实践行者,真真切切地为人民服务,想的是小岗老百姓的心声,求的是小岗村民的安居乐业。他将自己的全部心血都献给了小岗那样一块淳朴的土地,家家户户走访了解群众的疾苦,为了村民的福祉到处奔波,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记得女儿汪汪在小岗坡前要求爸爸帮那家特困户小康致富,我想他尽了全力去做。

党员是党的细胞,是党战斗力的源泉,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更是要当人民的好公仆,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沈浩书记在小岗的土地上一步一步为人民群众铺成小康之路,修路架桥亲力亲为,不舍得损坏村民的一草一木,充分尊重村里改革开放带头人的意见,采纳村民们地建议,扎扎实实地帮小岗人民创造更幸福的生活更美好的明天。

做大写的人,以老百姓为天。舍小家为大家,只是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却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但沈书记就是这样一名党员,把家人记挂在心里,但多数时候都不在亲人身边。缺席了家庭活动,却从未耽误小岗发展的一分一毫,将他的大好年华,都献给了小岗的人民,献给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汇报人:

观书有感思想篇三

敬爱的党组织:

在第三次党课培训上,我们集体观看了献给党90岁生日的电影《建党伟业》。这不是我第一次看这部波澜壮阔动人心弦的史诗巨作了,犹记得,去年夏天,自己是特地赶在6月15日它首映当天去电影院观看的这部电影。当时就深有感触,而经过两节党课的学习之后,和同学们一起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课堂上观看这部电影,感觉想得更多了,思想深度也得到了提升。

那是一个怎样新鲜、激荡而浪漫的年代啊!辛亥革命之后,虽然历经袁世凯窃国、张勋复辟等波折,然而,恰如影片中陈独秀在演讲中大声疾呼的那样:“民国,是共和之国!”这一理念经由辛亥革命而深入人心,使得任何妄图恢复帝制的行为都是逆潮流而动,从而最终失败。

正是在北洋政府时期,开始崛起,而大批的有识之士和爱国青年都在思考着“中国往何处去的问题”,思想的光辉在苍茫大地上碰撞、交织,散发出夺目的光芒。

我们可以看到陈独秀李大钊发起的“新文化运动”中,新旧派文化的激烈争辩和交锋,可以看到爱国学生们的青春、热血和激昂,可以看到当时的莘莘学子是怎样的心忧天下胸怀未来。在蔡元培先生“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指导下的北大,各种流派的学说,各种不同的声音,展现着国难之时,知识可以散发出怎样新鲜而富有活力的力量!

电影中我最喜欢的片段,当属“五四运动”的真实再现。爱国的学生们,也许在今天你可以批评他们为太过冲动缺乏理性,可是这就是青春啊!这就是明艳饱满的,轰轰烈烈的青春啊!听闻国难当头,主权被出卖之时,学生们爆发出了怎样的力量!*、*、罢课、罢工、绝食,全国各地的爱国学生们燃烧他们的生命,以期照亮黑沉沉的,仿若鲁迅先生所说的在铁屋子里的现实!

正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建立准备了条件。促使了1921年“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伟大的中国成立!我们看到, 那时,我们的党还不是执政党,全国的党员加起来也只有50几人,出席“一大”的也仅有13位代表,正是因为这群平均年龄27岁的年轻人坚信他们的信仰——正确性,他们才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国成立!

那时候,他们建立我们党,图的什么呢?金钱和权利吗?当然不是。他们所希望的,只是建立一个富强民主美丽的新中国,让几千年来受苦的老百姓可以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那是他们的人生啊!他们的人生决定献给人类最壮丽的事业,决定以一己之躯亲身实践理想。救国、救国,图强、图强,正是由于他们所点燃的星星之火,最终放出了宏大而壮丽的光芒,照耀了整个中国和世界!

就像影片里陈独秀对李大钊说的:“彻底改变这个世界!”他们做到了。他们的火,点燃了整个世界。世界笼罩在他们的耀眼光芒里,一如夏花之绚烂。这就是我们的党,有着美丽的出生的伟大的党。对比建党伟业,在新时代和平时期的我们,更加没有理由懈怠,更应该牢牢追随他们的脚步,成为我们党合格的接班人和开拓者!

此致

敬礼!

观书有感思想篇四

19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世纪初是近代中国思想转变的一个关键时期,中国思想史读后感。而梁启超的思想在19世纪90年代初趋于成熟,梁启超通过其文章著述对这一时期思想气候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梁启超与中国思想史的过渡》一书中,作者将其作为探讨这一时期思想变化的切入点。通过对梁启超的思想变化过程及相关事物的研究来研究这一时期的思想变化。

在梁启超的思想形成的过程中,“西方的冲击”是一个主要的因素,对此,作者特地提醒我们在强调外部影响的时候不能够忽视中国传统内涵。虽然晚清不像思想鼎盛的南宋或晚明时代,但晚清传统领域里的思想仍然在继续发展。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从生活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人的角度来思考其思想变化的内在动力。对于19世纪末的学者们来说,儒家思想是一个巨大复杂、学派林立、彼此竞争的思想天地,所以对研究晚清思想的者来说,注意儒家传统的内部问题并探索其含义是十分重要的。努力设想自己处在儒家文学士的地位,弄清楚儒家思想作为富有活力的个人信仰在实践中向他们提出问题。以历史的观点看待这些问题及其发展来理解晚清儒家思想内在的变化动力。再根据传统固有的多样性和内在发展动力对西方的冲击作出回应,以理解中国对西方的回应。

作者认为在19世纪的最后十年里,收改良运动的影响,思想变化的速度急剧加快,而这场运动巨大的思想意义却常被人们所忽视了。

关于思想背景,作者主要是从儒学的内在变化上来分析的。在儒家思想的实践者眼里,儒家思想从来就不只是一种哲学体系,或一种知识研究。还有实用主义动机和作为一种人生信仰的本质。学术研究从内部对儒家思想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在对儒家思想中的“内圣外王”的理想的争议中,形成了各种流派的新儒学。而今文经学派中的一些成员试图将儒家赞同的经世致用和含义模糊的改制思想奉为真正汉学的核心内容,并因此企图否定汉学在经验主义研究学派的地位。最后,在通常被错误地认为是经世理想惟一的维护者的经世学派中,特别强调将行政上的革新作为儒家治国之术的一个必要成分。这些思想倾向以及它们与西方冲击的相互影响,经康有为的中间作用,成为19世纪90年代初梁启超思想发展的转折点。

康有为出生于一个新儒学家庭。从小立志要成为圣人。他在1891年所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1897年发表的《孔子改制考》在19世纪的最后十年动摇了中国学者和士绅的思想基础,它们所造成的思想反响分别被比作一场飓风和火山喷发,读后感《中国思想史读后感》。

康有为认为真正的汉学应该在西汉占支配地位的今文经学派中寻找。他为今文经学派辩护,反对古文经学派。试图摧毁那些作为经验主义研究学派依据古文经学的阵地,从而确立今文经学为孔子教义的真正宝库。揭示今文经学派的主要理想为经世致用,以及儒家思想实际上是倾向制度改良而非维护传统教义和制度。康有为认为孔子是一个圣明的政治家和制度革新者,宣称经世理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经世理想的实现需要制度的改革。

与19世纪的许多具有改革思想的学者一样,康有为把富强理想作为中国目前历史阶段的首要政治目标。不同的是,康有为为实现这一共同目标而设计了全面和大胆的改革方案,梁启超指出为什么仁的概念成了康氏人生观的核心。认为新儒学氏康有为的仁有机思想的一个基本来源。康氏思想体系不仅对思想界有广泛的影响,而且成为政治改良运动的根源。梁启超亦受其极大的影响。

梁启超自幼受良好的教育,16岁乡试中举,此后几经波折,辗转成为康有为的学生。在万木草堂几年的思想训练和发酵奠定了他一生的思想基础。此后的运动中,在与严复,谭嗣同,李提摩太,林乐知等人的接触中其思想不断的在发展。作者认为在1898年之前两年中,梁启超思想经过康有为这一中介,成了晚清经世传统的转折点。梁启超的经世理想主要有三个倾向:政治整合,民主化和含蓄而矛盾地接受民族国家思想。在19世纪90年代末的一场全面的思想运动使得士绅精英群体产生了思想分化,从而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的出现。

经过一系列的改良运动及维新变法的失败,使梁启超在改良和革命之间犹豫。他曾倾向于与孙中山的革命派合作,但最终因各种原因终告失败。梁启超在日本流亡期间吸收了大量的传统日本思想和西方思想,这在梁启超许多实际考虑的层面上发挥了作用。

文中作者认为从历史的观点来看,梁启超代表了中华民族主义的主流。而其民族主义思想包括了以下显著的特征:它是对组织松散和缺乏活力的社会的一种反动,在这个社会里,人们没有公民感和组成统一的公民团体所必需的团结一致的团体精神;它意指无条件地承认民族国家为最高的政治共同体;它意味着一个民族国家的民主化。

作者认为,当自治的政治出现了一系列重大问题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在1890年后的十年里开始求助于西方的意识形态。而在这一关键的过渡时期,梁启超的思想发展可以被看作是古老的儒家经世致用传统和当代寻求新的思想方向之间的一个重要纽带。就人格理想来说,梁启超的思想变形涉及从经世致用思想向国民理想的转变。而其国民理想对过去半个世纪来各个思想流派中的绝大部分中国知识分子都有着持久的吸引力,甚至在今天,它仍然是共产主义中国价值观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这一角度来看,在从传统到现代中国文化的转变中,19世纪90年代最初十年里发生的思想变化应被看成是一个比五四时代更为重要的分水岭。在这一过渡时期,梁启超是一个关键的人物,他继承了晚清思想中儒家经世致用的传统,同时将这一传统固有的关切转变为以他著名的国民形象为标志的新的人格和社会理想,其思想成为20世纪中国意识形态运动的一个重要的和永久的组成部分。

观书有感思想篇五

尊敬的党组织:

“清明祭先烈,弘扬民族魂”。不错,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的先辈们的事迹,当他们入土为安之时,自己的故事也就告终,剩下的,就只有让人怀念了! 这不,在这个充满了诱惑、欲望、利益和期待的时代,历史会给予我们清醒和睿智,前辈会给予我们方向和力量。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忘却他们的在天之灵。如果忘却,就是一种悲哀。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是的,在这样一个年份里的清明时节,我们缅怀的除了故去的亲人,还有那些为捍卫国家独立、民族尊严而英勇战斗、血洒疆场的民族英烈。曾几何时,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中,有多少我们先进的英雄儿女,为着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把鲜血洒在家乡和异地。他们中有的千古留名,有的却连姓名都不知道,但他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那就是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一身傲骨,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我们后人树立了榜样。他们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光荣!正是因为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平和安宁,我们才得以在舒适的环境中快乐地工作、学习。也许我们无法体会战火纷飞的时代的艰辛,但我们明白了幸福的来之不易。与其说他们长眠地下,他们安息,不如说他们是清醒的,他们在用迫切的目光注视着后辈的崛起。所以,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爱岗敬业,继承和发扬先烈们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随时迎接困难的挑战!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革命烈士都是当年时代的先锋、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功臣,他们的精神光照千秋,永垂青史。他们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我们必须热爱他们,赞扬他们,崇敬他们。我们要弘扬先烈的崇高精神,革命传统要牢牢记在心头,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社会安定祥和、人们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开创更美好的新时代!在这清明之际,献上一朵纯洁的白花,并向他们深深告慰: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与侵略者进行着殊死拼搏。你们倒下了,但成千上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了,他们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去继承你们未竟的事业;是你们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以摧枯拉朽之势,宣布了蒋家王朝的灭亡,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又是你们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面对你们,我们怎么能不肃然起敬?你们的辉煌业绩,将深深地刻在史记上!你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我们敬慕你们,无私奉献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你们的崇高,有了你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是的,战争的年代造就烈士们的勇敢与坚强,和平美好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机会。我们有信心,因为我们有榜样!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热爱祖国,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 先烈们永垂不朽!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革命先烈用他们的壮举在人民群众的心中树立起了一座座无字的丰碑,其浩气长存,精神永在,彪炳千古!今天,当我们站在新世纪的春风里,沐浴在新时代的阳光下,那过去的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岁月和艰辛历程应该深深地铭刻在我们心里,面对当前形势,我们惟有继承先烈遗志,发扬奉献精神,先国后家,先人后己,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踏实努力,刻苦工作,夯实基础,加强修养,才能把伟大的现代化事业推向全面胜利,才能把伟大的祖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才能在世界的和平稳定大业中发展我社会主义的巨大作用,也惟如此,才能不辜负烈士的遗志。新的形势和任务赋予共产党员先进性新的时代内涵,为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自己,端正人生态度,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确定正确的方向,促进各项工作的全面提高。各位共产党员,让我们用慷慨激昂的入党誓词再一次激励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斗志和决心,投入到建设祖国的洪流中去,用激情和活力谱写中国新时代建设宏伟乐章的最强音!

是啊,清明扫墓,理应以我们满怀的创业激情来祭奠烈士,斯人斯事,铭刻历史;此时此景,触动心灵。一切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牺牲的伟大烈士永垂不朽。

汇报人:思想汇报

2019年4月3日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