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说勤奋教学设计(优质5篇)

时间:2023-10-04 12:35:58 作者:紫衣梦 2023年说勤奋教学设计(优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说勤奋教学设计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语:滚瓜烂熟、毫不气馁。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5课《说勤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勤奋有什么认识?(可以用课文中的语句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

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生: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生: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能忘记“勤奋”二字。

生: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师:同学们的认识都是正确的,老师从大家的发言中选一句写到这里。【板书: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从刚才同学们的发言中,我知道大家对勤奋有了基本的认识,了解了作者的观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二)指导学生精读文章二自然段 

师:课文《说勤奋》围绕这一观点,写了两个人的故事,这两个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句话,请同学们静静地阅读2自然段,结合故事事例,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在感受深刻的地方记下你的感受。

生:【自读课文并记录感受】

师:刚才大家读书非常认真,下面谁愿意把自己的读书体会和大家分享?

生:他用了19年的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板书:司马光    《资治通鉴》】我从这里感受到了《资治通鉴》来之不易,它耗时长、内容多、篇幅长。

师:我发现这位同学在“19年”、“终于”、“巨著”下划了实心的小圆点,同时在旁边标注了自己的感受:时间久、来之不易、内容多、篇幅长。同学们,这就是真正的读书。我们知道,文字承载着情感,表达一定的意思,要想读懂文字所要表达的意思和传递的感情,就要像这位同学这样用心地与它进行交流。

师:了解这部历时19年编成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吗?

生: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

生: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

生: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师:《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被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各界政要争相拜读,为统治者提供了许多经验教训,在中国史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为完成这部史书,司马光用了19年时间,在漫长的19年里,他付出了多少心血与汗水呢?请同学们结合故事中的事例继续交流。

生:“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用圆木做的枕头睡着肯定不舒服,但司马光却自己给自己做了一个这样的枕头,并取名叫“警枕”,从中我体会到,司马光是用警枕挤出睡觉的时间读书写作。

师:用警枕挤出睡觉的时间读书写作,这叫什么?

生:【齐答】勤奋。

师:司马光的勤奋还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生:【一生读文中语句】“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诵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师:这就是他勤奋的表现,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个句子,把句子中最能体现司马光勤奋学习的词语用实心的圆点标记出来。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标记关键词语。交流自己画住的词语(一遍又一遍、直到滚瓜烂熟)

师:你们认为读到什么程度就可以说是滚瓜烂熟了呢?

生:读书或背书时非常流利,非常纯熟,就叫滚瓜烂熟。

师:回答得非常好,司马光就是靠着一遍又一遍地读书才做到滚瓜烂熟的。

生:【齐答】一遍又一遍读书。

师:当相与相处的小伙伴在快乐地追逐打闹时,他依然躲在屋里……

生:【齐答】一遍又一遍读书。

师:别人学习时,司马光在学,别人玩耍时,司马光还在学,这就叫……

生:【齐答】勤奋。

生:司马光就是因为勤奋才写出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所以说“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生: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勤奋。

生:勤奋是实现理想的唯一选择,只有勤奋才可能梦想成真,只有勤奋才可能实现心中的理想。

师:综合大家的发言,那就是说:司马光一生勤奋,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完成了《资治通鉴》,成了流芳百世的名人。让我们捧起书本,一起把司马光成才的故事读一读,有没有信心把司马光勤奋、刻苦的精神用朗读表现出来。

生:【齐读】感情朗读文章第二自然段。

(三)精读文章第三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去阅读第三自然段,相信同学们会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句话会有更深的认识。

生:自学文章第三自然段。

师:毫不气馁:联系上下文想想“馁”是什么意思?

生:失去勇气和信心。

师:童第周成绩很差,但毫不气馁,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在学习上不服输的精神。

生: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很勇敢。

师:把这种精神用朗读告诉大家好吗?

生:【感受到童第周不服输精神的学生起立】齐读这句话。

师:继续交流,这段中的那些文字还能让我们感受到童第周的勤奋?

生:“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从这句话尤其是从“起早贪黑”这个词语,我感受到了童第周的勤奋。

生:学习方法是在勤奋学习的过程中习得的。从“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中我同样能感受到他的勤奋。

师:童第周用勤奋换来了什么呢?

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生: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

师:青蛙卵剥离手术的相关知识大家了解吗?

生:青蛙卵是像小米粒那么大的小黑籽,外面还有透明的胶质膜,遇水即膨胀生:

生:1930年,童第周留学比利时,当时生物界正在研究青蛙卵,却无人能把青蛙卵的模型完整地剥开,研究被迫停止,这时,童第周毅然站了出来,说:“我来试试”。面对别人的讥笑,童第周并没有退缩,他凭着自己的胆识和才能,终于完成了青蛙卵的剥离手术,在当时轰动整个生物界。当时我们的国家还非常贫困,没有电灯,他就在阴暗的院子里利用天然光在显微镜下从事切割和分离卵子工作;没有培养胚胎的玻璃器皿,就用粗陶瓷酒杯来代替,所用的显微解剖器只是一根自己拉的极细的玻璃丝;实验用的材料蛙卵都是自己从野外采来的。就在这简陋的“实验室”里,童第周和他的同事们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

师:把青蛙卵外膜剥掉,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实验。一位欧洲非常有名的生物学教授连续做了几年都没能完成,一般的人更是连尝试都不敢。然而,童第周经过反复实践,完成了这项高难度的实验。这一实验的成功,轰动了欧洲的生物界。

生:童第周的成功离不开勤奋。

生:童第周是通过勤奋使自己的成绩名列前茅的,也是勤奋才使他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

师:看来大家通过学习,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句话已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了。

生:笨,笨拙。

生:勤奋能弥补笨拙,只要付出一分辛苦,就会有一分收获。

师:知道华罗庚为什么这么说吗?华罗庚只上过初中,初中毕业后因生活贫困终止学业,但他硬是靠着勤奋自学,成为名扬海内外的数学家。一起读一读这位自学成才的数学家说的话。

生:【齐读】

师:勤奋能弥补不足,童第周用勤奋不仅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且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此时此刻,我想大家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你们读告诉老师。

生:【齐读】

师:再读一次

生:【再齐读】

(四)故事对比

生:从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我们就知道他从小就聪明过人,而童第周17岁才进入中学,开始时学习成绩很差。

生:【再次齐读】“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五)了解更多与勤奋有关的故事

师:关于勤奋的故事其实还有很多,大家一定记得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一举夺得8枚金牌,打破6项世界纪录的美国运动员菲尔普斯吧!让老师告诉大家金牌背后的故事吧!

菲尔普斯的勤奋刻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到的,

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他每天训练三次,一周训练7天;

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他放弃了休息日,一年仅仅休息4天;

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他放弃了与亲人的团圆,朋友的相聚;

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他放弃了太多太多应该属于自己的快乐,终日与泳池相伴。

这一枚枚的金牌都是他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

师:同学们我们中间有勤奋的人吗?(你说一个)

生:我们班的学习委员,上课听讲最认真,大家都知道,课间从来都不见他到操场上去玩,从一年级到现在都这样。以至于他妈妈一到学校就跟老师说,怎么才能让他的孩子多玩一玩呢?他用勤奋换来了优异的学习成绩。

生:鲜花指的是《资治通鉴》。

生:鲜花就是青蛙卵剥离手术,就是菲尔普斯夺得的一枚枚金牌。

生:鲜花就成功者取得的成就。

生:汗水和心血就是勤奋努力。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带着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把这句话读两次。

生:【自由读】“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师:有人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用不着勤奋了,你们认为呢?

生:生活条件好和勤奋并不矛盾。

生:无论生活条件有多好,我们都要勤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

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所以,无论我们的生活条件有多好,我们都不能忘记。只有勤奋,才能让好梦成真。

师:是的,虽然生活条件、学习条件好了,但我们仍需要勤奋,不仅要一时勤奋,一生都要勤奋,让我们捧起书本,齐声朗读文章最后一段。

说勤奋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从小养成勤奋的习惯,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懂得"司马光""童第周"之所以取得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难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5说勤奋》.(齐读课题)

看了课题,谁知道课文讲了什么道理 (勤奋)课文是怎样说这个道理的呢 (文章先提出观点,再举了两个例子,最后又进行了总结)

2,作者为什么要特意写一篇文章来说勤奋呢 谁来为我们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作者开门见山,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

作者用了这样一个句子来表明自己的论点,就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指名读好设问句.

3, [出示] 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齐读)再来看看这句话,司马光和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呢 这鲜花又是怎么浇灌出来的呢 选择你最愿意读的内容好好读一读,把能够帮助你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勾画下来,还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

二, 精讲课文第二自然段

1, 我们都知道,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他从小就是一个天资聪明的孩子,可是不是天资聪明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呢 (不是)司马光长大以后取得了什么成就 谁来为我们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

2, 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他是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呢

(1),【出示】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评价: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直到滚瓜烂熟就是勤奋!把别人玩的时间用来学习,这就是勤奋!

评价:一个人,为了抓紧时间,竟然和自己的睡眠抗争,竟然用圆木来警示自己,提醒自己,这就是勤奋!

(3),19年.同学们,你们读了几年书 三年多吧.只读了三年书,做了三年作业,有的人都觉得长了,而司马光却用了19年的时间来编写史学著作《资治通鉴》.

(4),【出示】《资治通鉴》图片.相机介绍:为了写《资治通鉴》这一部著作,司马光和他的助手收集和整理了大量资料,除了采用历代的正史之外,还参看各种历史著作三百多种.据说,这部书写成的时候,原稿足足堆放了两间屋子.

读好句子.突出时间长.坚持不懈地夜以继日地读书写作就是勤奋!

3, 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终于最后写成了名垂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不禁让老师想到了大发明家爱迪生的一个经典公式——[出示]成功=一分天才+九十九分血汗(齐读)

谁再来为我们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指读)

4, 司马光成功的例子证明了——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三, 精讲第三自然段

2, 他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他又是怎么浇灌的呢

(1),童第周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机补充:1930年,童第周留学比利时,当时,生物界正在研究青蛙卵,却无人能把青蛙卵的模型完整的剥开,研究被迫停止.因为青蛙卵只有小米粒那样小,外面紧包着三层像蛋白一样的软膜,要把它们剥下来,可不容易,必须借助显微镜,手的动作稍有不当,卵膜就会被撕碎,所以这种剥离术进行了几年都没有成功.当童第周完成试验的时候,他的老师著名的生物学家布拉舍教授说:"童先生了不起!中国人真正了不起!你战胜了上帝,为我们的实验开辟了一条道路!"

(3),同学们,我们十二三岁就上中学了,而童第周进中学的时候已经17岁了,而且他第一学期期末的平均成绩只有45分.在这样的境况下,童第周却能取得如此的成就!他是怎么做的 (1,充满信心.2,抓紧学习.3,注意温习.4,改进方法)

童第周是如此的勤奋,是勤奋给了他勇气;是勤奋给了他力量;是勤奋创造了奇迹!难怪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会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指名读)

3, 小结:童第周成功的例子也证明——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其实,不论天资聪明的人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四, 总结

2, 这样齐了.可见——[出示]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3, 引读第四自然段.[出示]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指名读)

(1),强调只有:体会要想获得成功,除了勤奋,没有别的途径.

(2),强调一生:体会半途而废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成功需要坚持不懈,用毕生去追求.

五,拓展:

1, 你们看,文章先摆出观点,再举例证明,最后总结,非常有条理.学到着儿,老师很想告诉大家,这篇文章的作者也是一位通过勤奋实现自己理想的人,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吴晗.

2,你们了解吴晗吗 谁来说一说

评价:同学们当你们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一个观点的时候,就是在说道理.《说勤奋》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勤奋的道理.我们不仅要会学,还要会说!有鲜明的观点,确凿的事例,还要加上总结,这就是说!

3,让我们记住吴晗的话——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愿每一位同学都能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说勤奋教学设计篇三

《说勤奋》是本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篇首即摆明观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接着举了两个生动的例子来证实这个道理,结尾提出在当今社会中勤奋的必要性。学生刚经历过期中调研,成绩参差不齐,在这个时候学习这篇课文,很有现实意义。

我的教学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 读懂课文,练好朗读。

1 围绕“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句话在文中的两个事例中找到“鲜花”及“汗水和心血”的具体表现:

司马光——抓紧时间读书,历时19年编成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童第周——基础差而急起直追,成绩名列前茅,后来又完成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轰动欧洲生物学界。

二 故事补充,深化认识。

其实,关于勤奋的故事,学生平时已积累了不少。学习此文,要唤起学生记忆中的相连信息。如谈“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理解时,有同学谈起了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侯交手工制作的故事,童话大王郑渊洁勤奋写作的事。学到司马光的“警枕”时,学生就自然想到了古人“悬梁刺骨”、“囊萤映雪”的典故,李白的“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也就更加明了。

三、联系实际,讨论探究。

明理的目的是能指导学生的言行,所以,联系实际展开讨论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中,围绕以下几点引导学生共同探究:

1 天资聪明的同学也许稍微认真一点就能取得好成绩,难道一定要勤奋吗?

2 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如果非常勤奋,能赶上那些天资聪颖的同学吗?

3 你认为怎样才是“勤奋”的表现呢?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从实际出发,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人,无论基础怎样,也无论定下什么目标,只要你想取得成功,都离不开勤奋。讨论中,教师也要有意识的请天资聪颖的同学和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多谈谈,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并认识到“唯有勤奋才能成功”的道理。

四、作文训练,内化积累。

作者:顾迎琪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勤奋)

此文转载

说勤奋教学设计篇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议论文的格式说一说勤奋的重要性。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与以往学习的记叙文所不同的文章——议论文。(教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议论文与记叙文有什么不同吗?老师相信同学们打开课本后认真读一读就会明白的。

(点评:直接揭示课题,然后开门见山地指出本篇课文的体裁与以往课文的不同,让学生一目了然,明白本课的学习任务。)

师:同学们,你们需要多少时间来读课文?(学生说3分钟、5分钟、10分钟,最后统一为10分钟)(这时对学生提出要求,一是读方面,通过练习朗读要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长句要会破句;二是生字方面,要做到四会,会读、会写、会默、会理解,待会老师要来默写。)

生:读课文。

(教师巡回检查,特别注意上官志浪、范文杰等)。

时间到,让学生停下。

生:读课文。

(读完后学生评价)

生:我觉得崔玲刚才读的时候太紧张了,所以速度太快了,但是她读得很流利。

生:她刚才读的时候,最后一句话读得不是太好,她把句子读破了。

师:崔玲,你能否找一位同学和你比一比,看看你是不是比他读得好。

生:我找符莉莎。

生:读课文。

读完后齐声鼓掌。

生:愿意。(齐读课文)

师:不错,同学们课文读得都不错,下次要争取自己站起来朗读给全班同学听。

(点评:这一教学片断先让学生练习朗读课文,然后指名几位学生朗读课文,再是让全班学生齐读。这实际上是教师从全盘出发,先让学生读熟课文,在为引导学生探究议论文的格式铺垫蓄势。)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能否用一段完整的话来说一说勤奋为什么重要呢?

(只有两个人举手)

(马上又多了五、六位同学)

师:有好几位同学已知道了,我们就先请他们来说一说。

生:学生按照议论文的写法复述课文。

(能大概地把课文复述出来了,但是太简单。)

师:你们对他刚才的回答满意吗?他刚才的回答是不是能充分说明老师提的问题?

(好几位学生提出来觉得太简单,特别是举例证明部分太简单。)

师:你们觉得应该怎么样说才好?事例部分能不能证明观点,也就是说明“勤奋的重要性”?老师先请一位同学来把事例部分复述一遍。

生:复述事例部分。(还不错)

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的事例部分复述得怎么样?能不能证明勤奋的重要性?

生:都认为这位学生事例部分复述得很详细,能证明勤奋的重要性。

师:那现在老师请一位同学来完整地说一说勤奋的重要性,行了吗?

(明显地比刚才又多了五六位)

生:再一次复述课文。

(点评:学生对教材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一教学片断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凡是学生能探索出来的,或者说通过教师的点拨能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对教材进行充分挖掘、补充、重组,对学习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自己悟出勤奋的重要性。)

师:老师看同学们课文都很熟了,那么课文的段落你是否试着来划分一下?

(生答略)

(点评:因为大多数学生在练读课文的时候很认真,再加上复述课文时几乎是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因此这一环节就完全由学生来主导。学生的综合概括就取代传统教学教师的总结,“众人拾柴火焰高”。)

总评: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是学生不清楚学习的任务、目的,二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偏离了主题。作为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办呢?我个人认为,应直视学生,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及时、耐心地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讲解、示范来督促、评价学生,使学生知道“学什么”和“怎么学”。这一片断的教学向我们呈现的便是教师耐心地组织学生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导向。

说勤奋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懂“司马光、童第周”有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具学具: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揭题

(板书:勤奋)看到“勤奋”一词,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来学习文章《说勤奋》,文中是如何来说勤奋的。(板书: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轻声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同桌互读,互问,四人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4、回答教师问题:你懂了什么?

5、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6、全班质疑问难。

7、齐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

过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找出主句。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体会交流

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设问)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比喻)

用鲜花比喻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

用汗水、心血比喻成功者付出的努力。

4、指导朗读。(个人朗读。全班朗读。)

5、归纳板书

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这一段用设问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非常明确,引起读者的思考。

五、作业抄生字。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懂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节

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课文。

1、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谁?(司马光)

2、写了司马光的几件事?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3、体会交流

a、哥、弟间的对比,(指导朗读)

b、小时侯与长大以后的具体描写(指导朗读)

c、特别醒枕的奥秘

d、取得的成就(指导朗读)

4、两件事说明了什么?哪些词语特别能说明司马光的勤奋。

5、指导朗读

6、齐读这一段

7、归纳板书

这一段分别写了司马光小时侯和长大以后,勤奋学习的事情,举了几个例子,通过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等方法突出描写司马光的勤奋,写得特别生动,读了,我们就仿佛能够看到司马光那认真的样儿。

三、学习课文第3节

(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读课文

(2)讲童第周的故事

(3)找出描写童第周勤奋和取得成就的句子。

经过半年的努力……………………名列前茅。

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影响。

(4)体会交流

成绩差不是天生,童第周名列前茅、青蛙卵剥离技术所产生的影响,这些事实证明,勤能补拙,成功来自勤奋是真理。

(5)指导朗读

(6)归纳板书

天资聪明的人靠勤奋能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

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同样也能成才,不应自暴自弃。

举例说明………………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四、学习课文第4节

(1)齐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体会交流

课文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造句:只有…………才能…………才能…………

(4)归纳板书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总结观点………………学习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五、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

板书计划

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举例说明………………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总结观点………………学习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