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拼贴教学反思总结(大全7篇)

时间:2023-09-24 02:34:29 作者:纸韵 色彩拼贴教学反思总结(大全7篇)

当工作或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总结。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色彩拼贴教学反思总结篇一

这堂课由周益婷老师执教的《彩色拼贴画》一课是浙美版教材第五册中的第十四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

首先,周老师从备课,教具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知道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较好的把握教材的要求,学习制作方法,培养能力成为为目标,做到了教学目标的明确。

周老师的整堂课的结构如下几块来完成:

1.创设情景,看一看单个的几何形状,再让几个几何图案组成一幅画,引出课题。

2.观察马蒂斯《游泳者》,儿童画,剪纸等作品的对比,引出制作拼贴的.画的几个要素:色彩,造型概括,添加。

3.示范制作过程,并提点学生注意点。

4.学生作品点评

本节课的亮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周老师在拼贴画的材料选择上别具新意,颜色的多种,让学生一开始对制作充满了好奇,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制作欲望。

二、周老师在教学引入上,几何图形的运动,到组合成一幅完整的拼贴作品,让学生能初步的认识到拼贴画的概念。

本节课有些不足之处:

一、周老师的语速上有点快。

二、课上在区别剪跟斯的效果时,作品的引用的不好,学生的注意力都放在作品的丑与美上,并没有把重心放在周老师所要讲的两种做法的不同的效果表现,并且周老师在学生回答丑的时候,周老师也同意学生观点,并且忽略了这个知识点,带过了。

色彩拼贴教学反思总结篇二

通过前一段的赛课活动,使我受益良多,有很多的优缺点也凸显出来,更能清晰的了解今后的课应该怎么上,在此做以下反思。

1、因为是网络直播课,还是以老师的讲为主,教学思路清晰,知识点讲解透彻。

2、范作录制了20多分钟的视频,时间原因加速为3分多钟,播放讲解,让学生以最直观、清晰的形式学习本节课内容的绘画步骤和方法。

3、连连看小游戏互动性强,问题简单且针对性强,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不足之处在于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情况不是很理想,拖延时间较长。

1、每个学生的作业总有某些不足或值得进步的地方,需要老师指出引导;评价要以肯定、表扬为主导,评价不光是比较,更重要的应该是激励,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评价要有针对性,要有利于学生巩固当堂课学生所讲的内容;评价不能空泛,以好坏或漂亮与否来评价,而是要具体;如果条件允许,评价形式尽量丰富,自评、互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范作的选择要起到让学生掌握方法、步骤,激发、引导学生的思路,而不应难度过于大,仅是起到欣赏作用。

3、发挥学生主体性在学习方式上就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讨论等形式自主解决问题,老师多引导和激发,而网络直播课会有所限制,多以老师讲述为主,时间允许的话可多互动,让学生多思考表达。

色彩拼贴教学反思总结篇三

低年级学生从绘画入手开始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可以很好的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特点,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创造性的想象能力。作为教师,就应该努力使学生自由翱翔于想象的天空中,尽力打开他们思维的闸门,使他们由一片树叶想到一片森林;由一条小溪想到茫茫大海,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学生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依赖于教师创造性设计教学过程。如果教师经常合理地设计一些创造想象的作业,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一定能有所提高。并让学生把自己的创作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汇报。学生在兴趣的参与,在积极性的刺激下,创造性地完成了这些作业。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本课我是从一些看不见光明的人身上,创设出感人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幸福,感受到色彩的重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助人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唱主角,我则“沉”入学生中间,互相讨论,平等对话,一起探究。我一方面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必要时给予帮助,针对性地请“成功”的学生上来演示,鼓励“能者为师”,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不服输的精神。学生学习兴致盎然,涌现出不少很有创意的作品。

当然,我的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一定能完全正确,有时甚至会扯到别的问题上,这时候应该肯定他的回答,为大家解答了某个呆会儿将要解决的问题。不应该把学生的回答拽回来,感觉学生有点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味道,不仅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真正教育,它绝不是简单的物质传递,遵循守恒定律:你给什么,我就有什么;你给多少,我就拥有多少。真正的教育在质上一定是化学反应,经过教师到学生之后,必定会产生新物质;在量上不是简单的累加,也不是乘法,甚至不是指数运算,而是无法计算的,它高于一切想象。而这一切,需要教师用“心”去追求。

色彩拼贴教学反思总结篇四

通过文本的学习,孩子需要从中汲取些什么这是作为教材使用者的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回顾过往,一直以来我们重视语言的积累,注重文字的品味,关注句段的咀嚼。

将重点放在了文本细微处,放在了文字的积累上。随着教学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意识到,不能仅仅满足于此,而应该让文本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让阅读和写作为学生腾飞插上双翼。有了这样的思考,这样的.认知,我在进行备课时开始关注读写结合点,本着一课一得的原则,在执教《北京的色彩》时,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品读色彩,学习表达,迁移仿写上。

上课伊始,我们一起研读课题,抓关键字眼――色彩入手整体感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从秋林与建筑两个方面来描写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进而研读描写秋林的段落,发现在描写北京树叶时,作者按照地点转换的方式。在作者的带领下,我们“从机场进入市区”,感受着“千百种色彩纷繁而又和谐”带来的“又惊又喜”,随后“漫游天坛”欣赏了银杏树叶的曼妙,最后“攀登香山”探访黄栌树的红叶。且行且欣赏。满目的色彩令人叹为观止!“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金黄、橘红、曙红、猩红、赭石??”“几乎没有两片树叶是同色的,就是同一片叶子,也往往是柑黄中渗透着桃红,丹红中凝结着玫瑰紫??”抓住省略号,在理解的基础上,放飞想象。“在那残留枝头和铺满地上的红叶中,还有哪些我所想象不到的层次?”“同一片叶子,还会有什么样的色彩?”此处的补白是对自己想象的描摹,是对北京辉煌色彩的补充。

孩子们在补白中,观察词语的构成,在补白中寻找词汇,调动多种感官,架起文本与生活的联系。学习关注点不仅在于发现它“写了什么”,还尝试体验“怎么去写”,“省略号”成为学生放飞想象的练兵场。有了对“秋林”部分的帮扶,在学习“建筑”这一部分时放手孩子自学。孩子们有了更多的发现,领略了“历史建筑”与“现代建筑”迥然不同的风格,同时找到了贯穿其中的过渡句――“它们毕竟都已成为历史,我更喜欢的是近年来拔地而起的新楼宇和那些纵横飞扬的立交桥”,转而将目光投向新楼宇,和作者一起“不断从街道两旁飞驰的楼群中寻找”北京的色彩。最后回归整体,发现课文开头和结尾的特点,领略其前后照应写法的妙处。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引导孩子“删繁就简”,力求达到“以读促写”。或许是孩子们刚刚进入六年级感觉很陌生,或许是孩子们还没有习惯放飞想象,或许是孩子们还没有适应这样的学习方式,今天的课堂没有达到我想象的效果。但是,我不气馁。我会努力寻找契合点,让我的教学更贴近孩子,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无论怎样的尝试,都有一个出发点,就是让我们的阅读教学为写作服务,让孩子不惧表达,自由表达,畅快表达。

色彩拼贴教学反思总结篇五

儿童对美的发现往往是从色彩开始的,当他们对物体的形状还不具备分辨能力的时候,对色彩就已经具有感知力了。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色彩美,通过色彩游戏的引入,激发学生表现色彩的欲望。

本课内容丰富翔实,图例生动有趣,再现了大自然色彩缤纷的世界,有利于学生深入欣赏并理解美术作品中的色彩意味。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创设美好情境,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由红、黄、蓝三种基本色彩引入,调配橙、绿、紫三种间色,在充满童趣的白色画板上根据提示涂色,让学生始终处于好奇的兴奋状态,并真正感受到色彩的影响力。带着浓厚的兴趣,加上精美的图片和适当的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水粉色和油画棒享受调色的乐趣。

教育的任务已经不是向学生灌输多少现成的知识,而必须让学生能够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式不断地找到适合自己“水”,即学会学习。在这节课中,给学生提供了多次欣赏、讨论、交流的机会,如:红加黄可以调配什么颜色?学生通过调配练习得出的结论很多:红色加的多,就是桔红色,黄色加的多,就是橘黄色,而在调配过程中,两种颜色还在不断的变化。这样,学生们在交流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以后的美术色彩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色彩拼贴教学反思总结篇六

色彩调和的实质就是用对比色、邻近色、同类色、互相调和而产生的一种和谐的'色彩现象。而学生理解不够。再者由于在欣赏评述优秀作品时耗时还是多了些,后面留给学生创作实践的时间少了,学生没办法较多的完成作业,造成后面讲评作业时作业方法单一。

1、在教学过程中,要用适合学生学龄的儿童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强调重点、解决难点,使一些含糊的知识概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变的简单易懂。

2、今后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学上还应更加紧凑简洁些。

3、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加强辅导。

色彩拼贴教学反思总结篇七

片断一:

师:同学们,燕子为什么说春雨是绿色的?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看。

生:因为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枝也绿了,所以春雨是绿色的。

(用类似句方式说说春雨在麻雀眼中是红色的,在小黄莺眼中是黄色。)

正当同学们说得正欢时,有一个小朋友举手说:“老师,我认为春雨的颜色是无色的。”一听到这种回答,卜老师没有做出正面的回答。

教学反思:

卜老师的做法验证了新课程所指出的:语文为个体的人所掌握,又显示个性,具体灵性,是智慧之泉,是创造之源。这位小朋友的“叛逆”的回答正是学生个性的彰显。卜老师的这种做法无形中切实保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肯定了孩子善于观察生活的行为。

教学启示: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经常遇到一些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他们的理解有的一下子难以达到教学目标,有的甚至背离了我们的教学目标,此时此刻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首先要肯定学生具有独特意识,其次想方设法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自悟自得。这样既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