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战略解读论文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精彩(通用7篇)

时间:2023-09-26 00:05:09 作者:念青松 2023年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战略解读论文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精彩(通用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战略解读论文篇一

稻菽飘香:在“苦难”中丰收“希望”

田间生长的是希望,粮仓充盈的是喜悦。粮食安全是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命脉,也是国家发展、社会安定的重要基础。

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稳保秋粮丰收,端稳人民幸福“饭碗”。仓廪实,天下安。保持粮食增产增收,维护国家粮仓充盈,百姓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团结稳定,国家方能复兴强大。年,对于中国来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多灾多难的一年,新冠疫情反反复复、迈过返春寒、遭遇病虫害,再遇旱涝洪灾,在这样艰难困境下,全国各地人民团结一致、尽心竭力,稳住了局势,夏粮获得了大丰收。稳定粮食生产,秋粮丰收才是大头,才是保证我国全年粮食获得丰收与成败的关键一环,重要一扣。面对疫情的大“考”、洪水的大“战”,还有各地遭遇不同旱情、虫害等重大灾难与风险,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国家发展大计为重,始终与人民群众团结一心,一起战,一起防,一起赢,一起丰收。要克服秋粮丰收路上的种。种不利因素,迎难而上,不惧酷暑与炙热,不惧疫情与洪水,全心全意,尽心尽力稳保秋粮丰收,端稳十四亿人民饱食终日、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饭碗”。

转变理念、创新方式,力保农业提效,擦亮农业发展“底色”。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传统农业生产的“镐锄镰犁”悄无声息地离场,现代农业生产的“金戈铁马”走马上任,悄然走进全国各个“粮仓”,走上农民百姓的田间地。科技化、智能化、高效化已经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普遍特征。面对自然灾害的频发、贸易之间的不和谐、世界格局的不稳定,为了稳好我国粮食市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好人民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米袋子”“菜篮子”,党员干部应该始终与人们一起守好粮食安全的重要关卡,保持我国粮食产业高产量、高质量、高标准发展,要时刻保证“仓里有粮”“手里有米”,才不会受制于人,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才能把握大局、遇事不慌、心中不乱。学习先进的技术,转变粮食从种植到生产,再到加工、出口理念,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创造“新理念”,走出“新路子”,发展生态农业、科技农业、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生产模式。广大党员干部要和十四亿中国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确保秋粮增收,也要带领全国人民一起转变农业发展理念,转变耕作方式,走“新路子”,走“科技路子”、走“生态路子”,全力保证我国农业高质量、高效益、高标准发展,擦亮中国农业发展“底色”,绘染“天下粮仓”的“色彩”。

抢抓机遇、放宽眼界,确保粮食安全,护好中国发展“粮仓”。仓廪之实,是国家之福,是百姓之盼。粮食安全始终是人类发展面临的一大世界难题,今年受非洲蝗灾、澳洲大火、美国流感、全球疫情的影响,面临粮食不安全的人口数量由1.35亿剧增到2.65亿,形式十分严峻。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安全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一个稳定繁荣的重要基础,中国的粮食生产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我们始终要将粮食安全放在治国安邦、国家发展头等位置之上,片刻不容疏忽,稍有不慎,便会陷入粮食危机之中,我们要时常不忘灾荒之苦,要忆苦思甜,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作为世界粮食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份子,我们要始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保证粮食安全生产,守住18亿亩的耕地红线不能动摇,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心同行,抓住社会进步的重大战略机遇,顺应时代发展的历史潮流,全力确保粮食安全,护好中国发展的“粮仓”,做好“天下粮仓”。

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在这片大有可为的热土中,我们要充满希望,敢于直面苦难,大有作为,才能大有可为。我们要不惧苦难,迎难而上,全力稳保秋粮丰收,端稳端牢人民幸福“饭碗”;我们要转变理念、创新方式,力保农业提效,擦亮农业发展“底色”;抢抓机遇、放宽眼界,确保粮食安全,护好中国发展“粮仓”,做好、做实“天下粮仓”。

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战略解读论文篇二

“杂交水稻援外与世界粮食安全”国际论坛11月12日在北京举行,由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共同主办。

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半个世纪前,杂交水稻在中国率先成功研发并大面积推广,助力中国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解决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吃饭问题,成为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

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复杂,中方愿继续同世界各国一道,坚持命运与共、和衷共济,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加强粮食安全和减贫领域合作,为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建设没有饥饿贫困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在致辞中,王毅表示,杂交水稻技术是中国农业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既帮助中国实现粮食自给奇迹,也为解决全球粮食短缺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政府持续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紧急粮援,已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框架下援助资金最多、开展项目最多、派出专家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王毅指出,目前全球粮食安全面临新的挑战。中方愿与国际社会一道,从供应、运输、贸易、储存等多个环节共同发力,切实维护全球粮食安全。

“包括莫桑比克在内的许多非洲国家都受益于杂交水稻技术。”莫桑比克驻华大使古斯塔瓦在当日的论坛上表示,中国拥有资金、技术和经验,非洲则有肥沃的宜耕土地,基于双方各自的优势,中非可以携手巩固粮食安全。

论坛结束后,古斯塔瓦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由于莫桑比克依赖从国外进口小麦等谷物,因此,仍在持续的俄乌冲突对莫桑比克的粮食供应链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导致该国粮食价格大幅上涨。

此前,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警告称,乌克兰冲突导致全球粮食安全局势迅速恶化,非洲部分地区和中东地区受到的影响尤其巨大,数亿人将在未来数月面临严重的饥饿风险。

为应对当前的粮食供应危机,古斯塔瓦告诉澎湃新闻,莫桑比克目前已经把粮食生产的重点转到了国内。同时,古斯塔瓦还表示,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莫桑比克民众开始学着在自家院子里种植一些粮食作物,减少了对外界供应的依赖,这也是一个可喜的迹象。

古斯塔瓦还表示,莫桑比克从与中国的粮食合作中获益颇多。目前,在中非发展基金的投资下,中国已成功在莫桑比克实施一项最大的杂交水稻项目——万宝项目。通过引进新技术和改良种子,推进机械化水平和当地农民的能力建设,水稻产量已由每公顷1.5万吨跃升至每公顷8万吨。

在当天的论坛上,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署长罗照辉、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丛亮、湖南省常务副省长李殿勋、乌兹别克斯坦大使阿尔济耶夫发表了致辞。此外,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老挝国家主席、布隆迪总统等发表了视频致辞。

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战略解读论文篇三

10月16日是第40个世界粮食日。自1981年起,有关国际机构、世界各国政府每年在这一天都要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旨在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今年世界粮食日的活动主题是“齐成长、同繁荣、共持续,行动造就未来”,我国的系列宣传活动主题是“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目的在于进一步唤醒全民的粮食安全意识,用实际行动端牢中国饭碗。

粮食问题一直是全球问题。当前,全球粮食紧缺问题是难以克服的“瓶颈”,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76.33亿人口中至少还有8.2亿人面临饥饿,相当于每9人就有1人在挨饿。在发展中国家里,每5个人里就有1人营养不良,有20%的发展中国家人均粮食占有率是无法保障的,全球大约每4秒钟就有1人死亡,饥饿每年夺走上千万人的鲜活生命。今年由于蝗灾和新冠疫情的冲击,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粮食问题关系着国计民生。民以食为天,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我国虽然粮食连年丰收,看起来供应充足,但中国的食物资源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粮食安全问题仍是头等大事,不得不慎。我国致力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并在产业规划、精准施策、细化服务、技术护航等各方面大力扶持,让农村拥有大批能创业、懂创新的新农民,保住了耕地红线,促进了农作物优质高产,有效地稳住了农业的根基。

粮食安全来自于政通人和。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和强农惠农政策,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地端牢了中国饭碗,为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赢得了战略主动。我们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实施藏粮于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6%以上,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跨上70%,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今年以来,广大农民群众涉农企业响应号召,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戴着口罩”及时耕种,做到了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不误。全年我国确保谷物面积稳定在14.2亿亩以上,口粮面积稳定在8亿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粮食安全得益于全民行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段时间以来,餐桌上、舌尖上的浪费现象严重,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也给粮食安全问题带来极大隐患。作为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忧患意识,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带头践行“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新风正气,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带动全社会形成节约之风,杜绝奢侈浪费。要加强全民教育引导,通过各种宣传形式,让干部群众自觉参与“光盘行动”,让节约粮食入脑入心、付诸行动、成为习惯、形成美德。要充分发挥监管力度,对严重浪费行为坚决惩处,对过度消费行为要正确引导。要守住耕地红线,做到能种尽种,最大限度保证粮食生产的自给率,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战略解读论文篇四

都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正如诗中所说,每一粒粮食,每一颗米都来之不易,在我们碗里大颗大颗的米饭,都是农民伯伯用辛苦和汗水灌溉的,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粮食。让我们在10月16日的“世界粮食日”呼吁广大人民节约粮食。

在中国的14亿人中,每天都会有好几亿的人,浪费一些粮食,更不提全世界人每天每个人浪费的粮食到底有多少。日积月累,积少成多,那些被浪费的粮食已经达到了一个不可估量的可怕的数目。

农民伯伯在田地中挥洒的每一滴汗水都经过风吹日晒凝结成了一粒粒米,一颗颗饭。而我们吃不完的饭,往往都是随意的倒在一边,即便饭馆餐厅上都有张贴“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的标语,也根本不会有人在意。

那是为什么呢?

当我们在饭桌上挑剔食物的味道,种类等,有没有想过好多人还在为吃饱发愁?有没有想过世界的另一个角落,一个孩子正在饿死?有没有想过被我们嫌弃的糠咽菜就是别人吃不到的山珍海味?回答是:没有。因为我们没有体验过饿肚子的感觉,没有体验过为吃穿发愁的日子,所以有些人不懂得珍惜,但是我们应该知道,现在全全球粮食紧缺,我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丢掉的每一粒米,每一叶菜,丢掉的都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丢弃的是劳动人民真挚的情感和辛苦的劳作,丢弃的是美好的品德和精神。

浪费是可耻的。

为了以后的美好生活,为了不辜负我劳动者的辛勤劳作,为了我们的未来,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战略解读论文篇五

平时生活中,我经常看到有些同学因为饭菜与自己的口味不合,就把自己不爱吃的饭菜倒掉,造成很大的浪费。我认为,这种行为是十分可耻的,应该杜绝。

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每次吃饭后的垃圾桶中有多少剩菜剩饭?难道我们不觉得可惜吗?大家可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的人处于饥饿之中,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仍然有八亿多人口处于饥饿当中。全世界每年有约九百万人死于饥饿和饥饿引起的疾病,也就是说每天有两万四千人,每四秒钟约有一人因为饥饿离开人世,而在这当中,有一多半是儿童。换句话说,由于直接或间接的饥饿原因,每八秒钟就有一个孩子被活活饿死。所以,我们必须做到珍惜粮食、爱惜粮食。

在此向大家发出倡议:

一、勤俭节约,倡导“光盘行动”。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就餐时按实际饭量购买饭菜,珍惜每一粒粮食,杜绝浪费。

二、互相提醒,成为“光盘行动”的传播者。监督身边同学,及时制止浪费行为;向亲人、朋友宣传“光盘行动”,劝说他们节约每一棵菜、每一粒米。

三、以知为行,广泛参与,共做“勤俭节约”的践行者。从思想上崇尚俭朴,以勤俭节约为荣、铺张浪费为耻;增强勤俭节约的自觉性、主动性,不浮夸不空谈,将节约落到实处。

同学们,让我们拒绝舌尖上的浪费,节约粮食,从现在开始。

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战略解读论文篇六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告诉我们每一粒饭都包含着农民伯伯的汗水,告诉我们要节约粮食,不挑食,把碗中的米饭都吃光。我们的粮食来之不易,全是靠农民伯伯冒着寒冷和炎热辛辛苦苦中出来的,所以我们要节约粮食,我以前也是不节约粮食,后来我是看了一个电视节目,我才知道要节约粮食,节目里放的是一个小孩,他父母已经过世了,留下他一个人,他在路边看见了包子,高兴极了,老板问他有没有钱,他说没有钱,那个老板脸色一下子就黑了。说:“没钱还不快滚。”把那个小孩赶跑了,接着来到了烤鸭店门口,看见那烤鸭直流口水,可那老板连闻都比给他闻,就把他轰出去了,路上,他看见地上有包子,正当用手去那的时候,一只狗把包子抢走了,最后,这个孩子饿死了。看了这个节目,让我知道了要节约粮食。

当你每次想浪费粮食时,想想《悯农》这首诗,想象下农民在农田里干活的情景,想一下还有很多人连吃都还没吃饱,你怎可浪费粮食。

在中国虽然地域辽阔,但是拥有着13亿人口,每人平均耕地的面积不到1.5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面对如此宝贵的耕地,每年还以千万亩的速度在消失。我国东部600多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75亩的警戒线。而我国由于设备和管理落后,粮食在收获、储存、调运、加工、销售和消费中的总损失高达18.2%,也就是说,我国每年的产后粮食约有850亿公斤被白白浪费掉。稍微关心时政的人都知道,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且进口数量逐年增加。在每年为此花费巨额外汇的同时,粮食安全问题也已经成为从中央高层到社会舆论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触目惊心的浪费粮食现象,更令人担忧。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还有必要从一粒米上节约吗?有的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表面上看,掉几粒米是小事,可世界上的任何财富,都是劳动者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创造的。珍惜这种创造的成果,不仅是对社会财富的爱护,也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创造的尊重、对劳动者的尊重。粮食是劳动者付出辛勤劳动、大自然消耗大量资源产生的财富,浪费它就是白白丢弃劳动成果、无端牺牲生态环境,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自己。一位学者就曾指出:“可持续发展,这句话在今天的世界上首先是指粮食。”我们浪费一粒米,扔掉一个馒头,实际上丢弃的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丢弃的是对劳动人民的一片真挚情感,丢弃的是做人的一种品格和精神。我国现在还不富裕,在一些贫困地区还有将近3000万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人皆有食,也并不是每个公民都曾实现了的梦想。世界性缺粮的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不会得到根本转变。因此,浪费一粒粮食也是很可耻的行为。

节约粮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有了节约意识,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尊重劳动成果、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自觉意识。珍惜粮食吧,这是在珍惜你的生活!

从节约粮食开始,爱护我们的家园!

目前,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还远远低于世界水平,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粮食才能满足需求。节约粮食、珍惜粮食应该成为我们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作为青少年,我们更应该成为节约粮食的表率。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积极参加节粮活动,认真学习节粮知识,自觉增强节粮意识,每天节约一点点,每天奉献一点点,用我们的行动,用我们节省的粮食和资源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盛饭要适量,吃多少盛多少,把我给大家提一些节粮的方法:碗里的饭吃干净,做到不随便剩饭剩菜;不偏食,不挑食;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带回家;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

一碗饭一碗粥都来之不易,让我们以节约为荣,让节约成为一种时尚,让节粮成为一种习惯!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战略解读论文篇七

自古也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吃的东西是最重要的,在过去的封建社会很多人都是吃不饱的,粮食在过去的几千年来一直都是一个问题,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已经是慢慢的变好了,不用为吃发愁,但是粮食依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要节约粮食。

在学校的时候经常能够看到,很多同学们都是有浪费粮食的习惯,在一点是很不应该的,每次在食堂的时候,都能够看到这样的现象,在食堂的时候总是能够看到很多同学们没有吃完就走了,然后有很多的饭菜都倒掉了,看到这样的现象实在是非常的不好,影响也是很大的,我们应该杜绝这样现象出现,不管是在家里面还是在学校里面,都应该养成节约粮食,不浪费的好习惯。节约粮食是我们应该搞好的事情,从生活当中细节做起,节约粮食还是应该做好的,就像刚刚说到的每天浪费一点粮食,时间久了会积少成多,这个量是很大的,从现在开始还是应该做好这方面的准备,这样的习惯是我们应该做好的,要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准备,我们应该养成这个好的习惯,在以后的生活当中,一定不要再浪费粮食了,生活在这个幸福的年代,我们应该好好地珍惜,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去做好这件事情吧。谁也不会忘记祖祖辈辈用汗水演绎了何处黄土不埋人的壮烈,我们也不会忘记,一路上经过的一片片高粱、麦田、绿得诱人,可爱!可是,丰衣足食的我们是否就能够抛弃艰苦朴素的美德呢?表面上,浪费的只是那么点微不足道的粮食,实际上,我们愧对了亿万农民辛勤的汗水,作为时代骄子的我们,我们丧失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啊!在此,我慎重提倡各位同学节约粮食,在出手那一刻想想,能吃八两不拿一斤。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为我们美好的将来,从节约粮食做起。让“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精神深入人心!

我们要养成讲卫生、爱清洁、不随地扔垃圾的良好卫生习惯,餐桌旁应该是最好的课堂。倘若每个同学吃完饭还能保持自己脸上、手上、身上,桌面、地面的干净,那就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有良好卫生习惯的孩子。所以就餐时要做到三净:不挑食,不浪费,把餐盘内饭菜吃干净;把吃下的骨、壳之类的剩物,装入盘内,保持桌面干净;不洒落饭粒、菜汤,保持餐厅地面干净。吃完饭将餐巾纸带出餐厅。”

因此,我在这里倡导同学们,拒绝舌尖上的浪费,节约粮食,从现在开始。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