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工作心得体会精选

时间:2023-07-07 07:00:23 作者:曹czj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年教师工作心得体会精选篇一

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我在我们幼儿园带大x班的孩子,大班,学习的任务更重了一些,同时也是一个要和小学去接轨的班级,可以说肩上的.单子还是更重了一些。但在一学期的大班教学工作中我也是有很多的收获,有一些心得感悟。

这一学期,孩子们比之前在小中班都更听话了,对幼儿园更加的熟悉,同时对于要学习的东西也是有更大的热情,中班的时候,孩子们还比较的调皮,也是会有一些状况让我们老师觉得无奈,可是大班现在的孩子却并不是如此,他们上课更认真了,学习也是更加用心,有问题也是积极的问老师,可以说我们班的孩子还是非常听话的,我也是感到自豪,毕竟是我从小班一直带上来的。

在教学中,我也是第一次带大班,我明白学习非常重要,每天我都是认真的去备大班课,仔细的去思考,怎么样的做,怎么教学大班才能做得更加的好,一学期下来,我个人也是感觉到自己的成长很大,同时在课后我也是积极的去学习,参加培训,阅读书籍,让自己能把教学做得更加的好。特别是大班和小学接轨,我更是要把孩子们教好,不能让他们从基础上就落后了,那样我也是很对不起他们的。

半年的时间不长,和大班孩子们的相处,也是让我感觉自己在这份工作中真的感到是幸福,他们带给我很多的一个快乐,虽然有时候玩起来恢复小孩子们无拘无束的天性,但是只要我们老师认真和他们说,又变乖了,真的整个班级都是特别可爱的孩子,想着明年就要升入小学了,对他们也是很不舍,我也是知道和他们相处的时间并不多的,更是要把他们给教好。

作为老师,我知道我的为孩子们多去花心思,多想怎么教好他们,这一学期,看着他们可喜的成绩,我特别激动,老师的工作不但是要积极的教孩子,关心孩子,同时也是要有爱心,爱是最伟大的教育,我是这么觉得的,只有你去爱这些孩子,你才会付出所有,才会把他们给教好,而不仅仅只是把这当成一份简单的工作,更是要把这当成一种责任,一种为他们负责的态度,这样才能做得好。

一学期,不长,但我尽心去做了,我知道我的收获还不仅仅于此,同时我也明白我要做的还有很多,在下学期,我更是要爱着孩子们,对他们负责的教好他们最后一个学期。

2023年教师工作心得体会精选篇二

20xx年,我们迎来了铁三幼成立十周年的喜庆日子,我们为三幼在这十年之中取得的各种成果与进步而感到骄傲。

十年,对于一个人来说也许不算太长,但对于一个幼儿园来说,却意味着从这里走出了10届的祖国花朵。那些被爱心浇灌的“花朵”如今已经长大,作为铁三幼园丁的我们,脸上绽放着的永远是自豪欣慰的笑容,心中涤荡起的永远是飞扬的激情。

十年的风雨历程,布满着铁三幼人奋斗拼搏的脚印。十年的岁月,流淌着铁三幼人辛勤的汗水。十年仿佛是弹指一挥间,十年却真的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前我们是一所普通的幼儿园,而现在已评为内蒙古示范园,面对着眼前,幼儿园一片繁华似锦的天地,欣欣向荣的前景。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我来说,由衷的感到欣慰与自豪。

我们铁三幼以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以最完善的幼儿园教学规模,以最优良的办学品质,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工作中,我做到深爱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中玩,玩中学”,努力使自己成为孩子们的朋友,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快乐的童年,在和谐的氛围中为他们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是的,我们不伟大,但却可以成为人们心目中最可爱的人类天使,这是我们铁三幼人共同的目标。

回望我们铁三幼十年走过的风雨历程,十年庆典,也只是我们幼儿园发展史上的一个小小驿站,相信在上级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园领导的带领下,在我们铁三幼人共同的努力下,我们铁三幼未来还有更多精彩在翘首以待,我们有决心更有信心,期待幼儿园明天的辉煌,祝愿铁三幼十周年庆典圆满成功!

2023年教师工作心得体会精选篇三

这里的“眼高”,指育人时着眼点要高:“手低”,指育人时着手点要低。

怎样才算“眼高”呢?它要求育人者要能小中见大,以微见著,思想认识要高,“从平凡中见伟大”。如何“手低”?它要求育人者善于捕捉平凡的“含金量”较高的小事,巧妙地借题发挥,充分挖掘其育人因素。

在班条写学校管理工作中,我用此法,屡试不爽。

又如,对学生进行爱人民的教育。我认为,着眼于爱人民的教育,而着手却要起始于爱父母、爱同学、教师的教育从关心爱护身边的人做起。怎么做?我不只满足于陈式化演讲、故事、演唱会等活动,而是从平凡的身边小事入手。

实施育人工作的“眼高手低”,要做好两方面工作。其一,以微见著,使认识到位。行为上从平凡的小事练起,如何使大家不厌其烦?那就要让他们明其意义、懂其价值,小中见大,充足干平凡小事的电源,让他们愿干、要干、乐干、苦干。其二,从大处着眼,从小事着手,使行动到位。如加强学生思品教育,针对小学生特点,就不宜满足于响亮的口号宣传,一阵子热闹的活动,而要从不扔一张纸,写正每一个字等细微处切入,抓持久性、成功率,积“溪流”、“跬步”,以成“大海”、“千里”。

2023年教师工作心得体会精选篇四

我年近五旬,先后在乡初中、戴帽高中、一般高完中、重点中学从教二十四年,对教育的感触很多,尤有两点心得至深:一是转化差生;二是实施课改。

教育很大程度是在教育差生,教育转化一个差生比教好一百个优生更难,更有意义。

高高围墙,为什么关不住学生外逃的心?我有个生动的比喻:这些外逃的学生,就像田里的鱼儿,一遇涨水,它就会不顾一切冲破栅子向江河奔去,用竹篓把它接回来,遍体鳞伤的鱼儿下次涨水照样要外逃。学校就像是田,社会就像是江河,每个人迟早都要步入社会,但是江河有险恶,年幼无知的学生过早步入社会,就像小鱼混入江河,是有被大鱼吃掉的危险。在我看来,学生外逃,错不全在学生,学校或教师的教育有一定的责任。如果学校或教师的教育让学生是快乐的、幸福的,他们会外逃吗?我们应该给这些差生更多的“阳光的呵护”。周末,可以与差生一起打乒乓、捉鱼虾等,快乐之余再让他们看书、做作业,让他们没时间、没机会进网吧等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地方。课堂上,要更多地关爱差生。打个比方,某个内容就像是两百斤的担子,挑得起两百斤的学生就一次挑过去,挑得起一百斤的学生就分成两次挑过去,一百斤都挑不起的学生就分成几次把它挑过去。如果说一节课的时间只够挑一次,那么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吗?答案是肯定的:有。200斤、190斤、180斤……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让每位学生在每堂课上都有收获,这就是我们作为教师的追求。一节课,必须让学生有收获,绝对不能让差生一无所获。现在的孩子快乐吗?读书是他们每天的唯一的事,每天在教室十多个小时,长年累月,特别是差生,教师讲的他们大都听不懂,还要假装着在认真听,能快乐吗?每天来自教师、家长、社会等各方面太多的压力,能快乐吗?他们需要快乐吗?这些问号,为什么不能警醒我们教师让学生在一节课里收获点快乐呢?一节课,让学生收获知识、能力的同时,收获点快乐是必须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

转化差生,是一件责任重大的事。教师转化好了一个差生,就是转化好了一个人的前程,就是再造了一个家庭的幸福。

(一)课改绝非易事。从各地学习归来,无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是“田坎上吼得多欢,下田栽个弯弯”的人还不少,都说要课改,就是不知道哪条黄瓜做种。大家都在观望和等待学校给出个课改模式。“学校说怎么改,我就怎么改。”但是,强迫教师课改或者说因课改而加重了教师的负担,这样的课改教师是不欢迎的,是有怨言的,是坚持不下去的。过去,有些农民明明看见别人田里的杂交稻长得好产量高,自己田里的常规稻长得差产量低,但他就是不种杂交稻,何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课改,“一张嘴一枝笔”几千年来的授课模式让我们有些教师顽固守旧,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

(二)从跳高姿势谈课改。每一种教育理论都有相应的教学模式。全国课改理论多,模式也多。有位老教师去了杜郎口两次,他给我们讲:“杜郎口模式是地球上最佳模式吗?”是啊,老师们,扪心自问:我的教学方法,是最佳模式吗?不是最佳模式,我该怎么办?下面我讲一个体育项目的发展过程,希望大家从中能够受到一些启发。

大家知道,跳高有几种姿势,哪种是最佳姿势?在跳高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曾依次出现过跨越式、剪式、滚式、潜式、俯卧式、背越式等几种姿势。1864年“跨越式”创造了1.70米的第1个世界跳高纪录。1895年,“剪式”创造了1.97米的新纪录。1912年,“滚式”使人类首次越过了2米的高度。1923年,又创造出“俯卧式”,这种姿势很快就被运动员们所接受。1968年,在第19届奥运会上,39名跳高运动员中有38人采用这种姿势,使“俯卧式”达到了巅峰,应该说“俯卧式”是跳高最佳姿势。然而也是在这届奥运会上,一种新的过杆动作开始崭露头角,它就是“潜入式”却没有被人们采用,人们依然认为“俯卧式”是跳高最佳姿势。在美国波特兰学校,有一次,体育老师叫学生们练习跳高。学生们先一字排开,后来队形逐渐散乱。当老师点到福斯贝里时,他已经靠近横杆,来不及转身助跑,只得背对横杆,就地腾起,竟奇迹般地越过了背后的横杆,四角朝天倒在沙坑里。这个滑稽动作使在场的人笑得前仰后合,可是这位体育老师不但不责怪福斯贝里,反而被他那与众不同的姿势折服了,马上为他丈量高度,成绩为1.15米。这年,福斯贝里11岁。福斯贝里这种不得已的跳高姿势,完全否决了“俯卧式”这种最佳姿势,背杆而跳,会是最佳姿势吗?在漫长的练习过程中,福斯贝里坚持这种姿势,却遭到了不少人的非议和讥笑。但福斯贝里对这些热嘲冷讽不屑一顾,依然背杆而跳。1963年,16岁的他跳过1.77米;1965年,18岁的他跳过2.00米;1967年,20岁的他跳过2.10米;1968年第19届奥运会上,21岁的他以2.21米登上冠军宝座,从此“背越式”成为地球上跳高最佳姿势。福斯贝里的标新立异和体育教师的慧眼识才,都值得我们教师学习。

跳高从“正杆跳”改进为“侧杆跳”,这是一大进步;从“侧杆跳”改进为“俯杆跳”,又是一大进步;从“俯杆跳”改进为“背杆跳”,更是一大进步。“正”跳改为“侧”跳、“侧”跳又改为“俯”跳、“俯”跳又改为“背”跳,每一次改进都是一场对过去认为的最佳姿势的颠覆。

为什么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来一场颠覆呢?为什么不把教师的“教”为主改进为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多”讲改进为“精”讲,学生的“被动”接受改进为“自主”学习呢?不断改进成最佳模式。如果每位教师都有这样的想法和冲动,我坚信课改的百花园一定会欣欣向荣。

2023年教师工作心得体会精选篇五

校园里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和每天一样,我总是喜欢站在窗前看校园里人来人往:操场上玩闹的孩子、篮球场上的奔跑孩子……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这样的时光一晃已经整整五年了。五年来,看学校的变迁,看孩子们的成长,虽有苦乐,却从不敢轻言放弃!

五年过去了,还记得刚开始站上讲台那刻的惊慌失措。还记得刚刚进入学校那时的兴奋不已。还记得吗?年少轻狂的我们,再也不是当初!

我的专业成长故事里,有你有我有他,更有他们,还有这校园中的美丽的一草一木。

还记得20xx年6月8号,溪水涨到了学校。浑浊的溪水翻着浪花,来势汹汹。我们一起帮忙一楼的老师搬家。我们一同送学生回家,全体男老师帮忙冲刷操场。那记忆,历历在目。

感谢磨难,那一次,我懂得了团结协作,懂得了患难与共,第一次真正把自己看做四中的一份子。

还记得20xx年9月开始,学校尝试新课程改革,我们不辞辛苦去麻岔、去岳阳。感受新式的课堂模式,冲破脑中旧的禁锢,摸着石头过河。听课、公开课、迎接检查,我们赞叹兄弟学校课改的成功,我们憧憬自己美好的未来。抱怨、苦恼,痛苦,但依然坚持着,坚守着。

感谢课改,在这里,我学会了坚持。懂得教师应该终身学习,与时俱进。

还记得那些尽职尽责,坚持、执着的身影,黄增刚老师的不求回报、田儒平老师的默默耕耘、付小君老师的尽职尽责、王建军老师的埋头苦干、杨旭老师的执着坚持,太太多……寒来暑往。

还记得那忐忑不安的语文课,初出茅庐的我,懵懂无知的混着日子。张再清老师不经意的推门听课。语文老师首先要胸有成竹,不上没有准备的课。语文老师自己一定要素质过硬,这样才能更好教导学生。张老师的话如雷贯耳。

感谢张老师,让我明白用心教出每一堂精彩的课,才是师者的尊严。

感谢他们,因为他们我才有勇气去前行,因为他们我才有智慧去拼搏,因为有他们我的生活中才有了一抹色彩。

我的教师专业成长之路,还在继续,也将永无止尽!

2023年教师工作心得体会精选篇六

每个人对快乐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听到一句赞美的话感到快乐,有的人享受到一顿美餐感到快乐,有的.人得到一件美丽的衣裳感到快乐,幼儿能痛痛快快的玩感到快乐。无论从精神上,还是从物质上,我认为只要能愉悦的,放松的,有好心情的,回忆起来是那么甜美的,就是快乐的。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生活在一群天真活泼的幼儿中间,随时会让你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近幼儿,体验、感受幼儿们带来的幸福与快乐吧。

现在的幼儿都是宝贝,是父母的宝贝,是爷爷奶奶的宝贝,是老师的宝贝,身为老师的我宝贝信任我、崇拜我、我爱他们喜欢他们,同时也在教育他们。

在我带班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难题,最难的是跟家长的沟通问题,我是一个很开朗的人可是对于只见过一面的,没有怎么沟通过的家长我会不知道该跟他们说些什么。有一次,也是我刚开始带班没多长时间我们班上的一个宝贝不愿意来上幼儿园,爸爸妈妈两个人一起来送宝贝,宝贝哭得很伤心,家人看得很难过我站在旁边束手无策不知道要干些什么,这是院长正好进来,她看见宝宝后马上就开始哄宝宝,还让我们班的小朋友跟他拥抱和她一起跳舞,宝宝的情绪一下子就平稳了下来,看见家长脸上的表情也有了一些变化。家长走后才发现自己身上有那么多的不足。

后来院长也跟我说明了一切,才意识到严厉不是对幼儿的爱,要把自己改变成像水一样柔软,这样幼儿就会慢慢的认可我,我也在带班的路上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学习。

同时也在院长的身上学习到了一些经验,如果在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也知道该怎么去处理。为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生活在这样一群幼儿中间,我忍不住要亲亲这个,逗逗那个,他们的一个亲昵动作,一段天真的话语,一个奇特的想象,浸透着他们的机灵,活泼和纯真,正是幼儿们特有的灵性让我们的童心永驻,让我们的眼睛不时地一亮,让我的心灵不时地得到愉悦,让快乐不时地围绕在我身边。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