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儿读后感(精选5篇)

时间:2023-09-24 23:38:08 作者:雨中梧 苦儿读后感(精选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苦儿读后感篇一

“妈妈是海,我是一滴水,爸爸是一条不会游泳的鲸鱼”

电影《妈妈!》由杨荔钠导演,吴彦姝、奚美娟两位国家一级演员主演,这是一部温暖的片子,比起很多商业片的浮华,这种清新,温暖,充满真情实感的片子,很能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堪称今年最催泪的影片。影片讲述85岁妈妈照顾65岁阿尔茨海默病女儿的故事,原本羸弱的妈妈为照顾女儿重新振作、积极生活,给了女儿对抗遗忘的勇气和信心。再次让人想起了那句话: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

在片中,吴彦姝饰演的妈妈蒋玉芝,优雅、浪漫、童心未泯,满园的花草和满屋的藏书,而奚美娟出演的女儿冯济真心藏对父亲死亡的愧疚,终身未婚,但善良、俭朴,下班后做义工、资助年轻学生,为逝去的父亲整理考古日记,本来是65岁的女儿照顾85岁母亲的平凡而枯燥的生活,被一纸阿尔茨海默症的诊断书彻底颠倒过来,患病的女儿再次唤起了耄耋老人内心伟大的母爱,再次义无反顾地担起了照顾“幼崽”的重担,再一次为母则刚,母亲再次给女儿做饭,喂饭,洗澡,尽管女儿已经不再认识母亲了,片中让人泪奔的情节不断,得知拿到诊断书后,冯济真第一反应是找借口把妈妈送到养老院,试图把母亲挡在自己的伤害之外。一开始是冯济真做完义工因为忘了路而彻夜不归,继而在工作了半辈子的大学里迷路,找不到回家的方向;妈妈拦下过路学生问路,还要假装是自己急着回去,试图掩饰女儿的窘迫。后来女儿急着要上厕所,家门却打不开。于是就出现了预告片里那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镜头——已经85岁的妈妈用锤子敲开窗子,拨开碎玻璃翻进家打开门锁。冯济真进屋后飞一般地奔向厕所。妈妈则是连手中的包都没来得及放下,迅速转身拿出卫生纸,弯腰擦掉地上的尿渍。身为母亲,她只是为了试图再挽回一点女儿身为成年人的自尊。

但是疾病是无情的,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症,越是患者亲近的人,受到的“伤害”和痛苦就越大,随着病情的加重,冯济真开始陷入越来越频繁的幻想。母亲受得委屈也越来越揪心,看得人忍不住叹气。每天早上都不知道会面对什么新状况:小到地上打碎的鸡蛋、床底下被撕碎的笔记;大到用螺丝刀拆下来的门、撕开被罩铺满整个卫生间的羽绒。已经85岁的妈妈面对着一个随时狂躁不安的“孩子”。这个部分有两个情节,任谁家里有老人看了都会心里一酸。一是冯济真回忆起小时候住的房子,于是带上妈妈当年结婚的头纱跑出门,在夜晚的路上狂奔。腿脚已经不太利索的妈妈怕她着凉,拿着衣服一路跑一路试图给她披上。另一个情节是冯济真在院子里坐着,突然下雨了。妈妈不顾自己被淋湿,追着给女儿打伞。然而已经沉浸在幻觉里的冯济真先是推搡了几下,随后干脆一口咬在了母亲的胳膊上,对方痛到“啊呀”叫出声来。

社会学家李银河对电影《妈妈!》发表长文影评,称其是一部尝试回答终极问题的电影佳作:“疾病与健康;年老与年轻;美与丑;生与死,这些问题在这部影片中被戏剧化地郑重提出,使我们屏息凝神,肃然起敬。”

苦儿读后感篇二

在《知音》这本杂志还没有成为凤姐最的那个年代,曾经在杂志中看到过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差不多二十年了吧,只能记住个大概:一只半大老虎闯进人类的村庄咬死了牛羊,愤怒的村民打死了老虎,很快,母虎前来复仇,它叼住了一个婴儿,婴儿的母亲忘记了恐惧,解开衣襟露出胸膛走向母虎,也许是母虎看到了乳汁,也许是母虎想到了什么,它终于将婴儿放在地上,离开了人类的村庄。哺乳动物最突出的特征在于其幼仔由母体分泌的乳汁喂养长大,母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照顾幼崽的饮食起居并传授生存之道,母兽与幼崽之间存在着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亲情纽带。这种爱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之间,同为哺乳动物的各种生物,母爱,可以不分界限。

这段时间本来已经不打算再看恐怖片,鬼使神差一般又看了一部,看电影之前只注意到导演安德斯.穆斯切蒂在这部电影之前从来没有拍摄过电影长片,结果是被故事深深吸引,电影结束时已经哭得稀哩哗啦。,哭过之后一种异常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那是《潘神的迷宫》、《鬼童院》,特别是《孤堡惊情》曾经带来的心理感受,随后,果然在制作人的名单中看到了吉尔莫.德.托罗这个熟悉的名字。

维多莉亚和莉莉这对姐妹可谓是名副其实的“鬼孩”,姐姐维多莉亚对于人类世界的记忆只是那幅不能离身的眼镜和一些简单的词汇,对于亲人的记忆也仅限于曾经给她带来温暖与依靠的父亲,母亲的形象已经被住在墙里的“鬼母”所替代,也许这位“妈妈”来无影去无踪,也许这位“妈妈”只能教给她们很多年以前的儿歌,也许这位“妈妈”只能用稻草做丑丑的娃娃,也许这位“妈妈”能够提供的食物只有不知道从何而来的樱桃……这一切依然不能够改变两个小女孩对她的依恋。在这个恐怖片已经无法再用血腥、变态、cg特效和一惊一咋的音乐惊到早已经练就了一身“金钟罩”的今天,恐怖片也不得不另辟蹊径剑走偏锋,2012年的《林中小屋》是一部成功的颠覆式的创作,而《妈妈》这部电影不失时机地打出温情牌,今观众们在饱受惊吓的同时也被结结实实地感动了一把(特别是女性观众)。

《妈妈》这部恐怖电影如果单纯地就恐怖效果而言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亮点,故事是一个并不新颖的故事,电影节奏也算中规中距找不出跳跃性极强的起伏,情节也没有故弄玄虚或者一味追求神秘感,就连作为恐怖片最基本的惊悚画面也没能做到创新,其中很多镜头都可以在其它恐怖灵异类电影中找到类似的画面,为数不多的几个鬼妈妈突然出现的画面也是点到为止,并没有使用刻意营造过于血腥的场面之类令人反胃的镜头,而是用精心设计的镜头去引导观众慢慢走入电影情节。 电影由一段车载电台广播开始,随着枪声和男人沉重的脚步,维多利亚与妹妹扔下公仔离开了家,只剩下莫名奇妙的短腿小猎犬茫然地望着客厅大门。车祸后父亲带着两个女儿找到了森林中的小木屋,“妈妈”暂时躲开了,视角不断变换,姐妹俩可怜吧吧地等待着接下来发生的事,这时后的“妈妈”应该只是躲在木屋外静静地观察着,直到父亲对维多莉亚举起手中的枪,全片最为血腥的场面是透过维多莉亚的近视眼看到的,一片模糊中只能勉强看到父亲的肢体突然在半空中扭曲……黑暗之中,“妈妈”送来了樱桃,一种不太可能出现在冬天的水果,鬼魅的形象依旧隐藏在黑暗之中。这段差不多十分钟左右的前景情节已经为整部电影定下一个基调:悲剧开场,但孩子们不会孤单;温情结束,妈妈最终并不孤单。

电影留给我印象较深的第二个镜头出现在大约30分30秒处,孩子们在墙上画着黑色的蝴蝶,镜头拉开,一只真的黑色蝴蝶出现,养母抱着装衣服的篮子上楼后,镜头以房门为界被一分为二,一边是走廊一边是女孩们的房间,观众可以看到妹妹莉莉似乎正在和姐姐抢东西玩,不过姐姐维多莉亚突然出现在走廊中与养母对话,姐姐关上房门的一霎那,妹妹的脚出现在房门上方,原来被墙档住的“第三人”是与妹妹嬉戏的“妈妈”。处理这段画面时导演干脆放弃了剪辑,镜头完全静止,所有的信息在同一个画面中出现观众的视线随着张弛有度的节奏在画面的`两边不断转换,无暇细想中,谜底已被揭晓。

第二个印象极深的镜头出现在1小时18分,这一长镜头的处理方式与片头处父亲带着女儿们走近木屋时十分接近,观众可以做为旁观者仔细观察,瞬间又转换身份走入了角色的视野之中,片头处的几次切换只是大概展示了一下木屋的内部环境,这个镜头却令观众感觉一种深深的压迫感:两个女孩看到了“妈妈”留下的印迹走下楼梯,镜头一直紧紧跟着女孩的脚步,维多莉亚走进客厅看到养母,随着她的视线镜头转出客厅看到莉莉的背影,慢慢推进,“妈妈”猛然出现,女孩们疯逛地奔上楼,莉莉关上了房间的门,维多莉亚还站在门外,莉莉在房间中大叫,养母随之追到楼上进入房间,“妈妈”从墙中走下,养母带着两个女儿夺门而逃,刚跑到二楼走廊处,“妈妈”破墙而出。“妈妈”是鬼魅,她可以来无影去无踪,可以穿墙而入可以隐身入地,她所希望的更多的只是能够再次拥有女儿的快乐,母爱是伟大的,也是自私的,她仅仅只是不愿意与其它分享这种快乐而已。

直到“妈妈”再次拥抱自己的孩子尸骨,丑陋的脸终于变得温柔而美丽,依旧拥有人类生活记忆的维多莉亚在养母的坚持下留在人类世界,自婴儿时代就与“妈妈”生活在一起的小女儿莉莉选择了与“妈妈”一同幻化为蝶。这一刻,生离死别却又温暖无比,两个孩子,两位养母,从此之后都过上了自己选择的幸福生活。

谁说恐怖片就一定要惨不忍睹?

苦儿读后感篇三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女主人公叫张鸣鸣,刚满10岁,她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又患有严重的风湿心脏病,这个原本温暖幸福的家庭顿时陷入了困境,生活越来越贫苦,家里的担子也重了起来。这个小女孩不但要服侍妈妈,并且又要烧水,又要做饭,还要买菜……可她的学习不但没退步,还升为大队长,奖状满桌都是,她克服了种种困难,担起了家里的重任。

多么勇敢的女孩!多么懂事的女孩啊!

她本应当和我们一样在幸福的蓝天下欢乐的.成长!

她本应当和我们一样游玩,在父母跟前撒娇!

她的童年应当充满了欢声笑语!

然而,她却要忍受失去父亲的痛苦,安慰病重的母亲,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望着大雨中拼命奔跑的她,我多么期望真的有“时空隧道”,那样我就能够帮她分担家务,不让她为了让妈妈放心而无可奈何的撒谎;不让她因为没钱买鸡而杀掉相依为命的乌鸡……想着想着,泪水情不自禁的流了下来。

我想对她说:“鸣鸣姐姐,我必须要向你学习,成为一个懂事、独立、坚强、勇敢的人!”

苦儿读后感篇四

要求我们利用假期前去观看一部共青团中央重点推荐的影片——《我的疯妈妈》。我对这个“政治任务”很不感兴趣。无奈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只好硬着头皮被妈妈带去观看了。可就这一看,却让我无比感动,深受震撼。

故事发生在一个贫困潦倒的云南山村,一个被大家称作“傻子”的智商低下的女人,偶然捡到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娃娃。她如获至宝,欣喜若狂,丈夫给女孩取名为红红。她历经艰辛和曲折,终于可以把红红当做自己的女儿来抚养。红红在妈妈全身心的呵护下渐渐长大了。可是,上学后,因为她的疯妈妈,她在学校抬不起头来,慢慢地开始嫌弃妈妈。这时我特别能理解红红的心情,可是她对妈妈厌烦的态度却深深地刺痛着我的`心。特别是当我看到妈妈心疼红红做功课太晚了,却又不敢说,坐卧不宁的样子,深深地体会到妈妈真的很爱红红,虽然她很傻。

我的心里总是回荡着这首歌“你的爱,像月光,那么温柔又慈祥,在你的,怀抱中,是最幸福的时光”,是啊,有妈妈的地方就是天堂!电影结尾时的那句话“让我们善待自己的妈妈”,会永远烙在我的心里。我要让妈妈永远——幸福快乐!

苦儿读后感篇五

冲老戏骨吴彦姝,奚美娟,《人生大事》里少年影星杨恩又几个演员,带孩子们去看了《妈妈》。

电影里面的妈妈生性优雅浪漫,种满花草的小院,满屋的藏书以及睡前读的诗句和透光洒进房间的阳光,在每天满满仪式感的一餐一食中感受岁月的优雅,以及活得特别精致。

刚开始看,感受的是妈妈就像一个公主,被呵护,被爱着,宠着。

而影片中的女儿背负着父亲死亡的愧疚,一生慈悲节俭,古板严谨,素食,做义工,资助学生,她们在一起的老年生活原本是平凡而枯燥的,母女间的关系也很难说多么亲密无间,毕竟母女两人都是告知退休的老人,对待生活的理念和想法也大相径庭。

但平静生活被女儿患病打破后,照顾和被照顾的身份颠倒了过来,患病的女儿需要被再一次照顾,年迈的母亲则再一次起担起了照顾女儿的重担,再一次重燃起了为母则刚的爱,锻炼身体,做瑜伽,做饭,以及成为无所不能的妈妈,拼尽全力希望守护女儿健康与尊严的种种经历。妈妈85岁,女儿65岁。

妈妈体面的人生也许走到了最难走的一段路,随着女儿病情的加重,失忆,不识字,脾气变的怪怪的……妈妈都在用心,用行动去照顾和呵护着自己的女儿。北师大语文课本上《父母的心》里曾对孩子们说过:娘想儿,长江水;儿想娘,扁担长。

女性本柔,为母则刚。“妈妈是海,我是一滴水,爸爸是一条不会游泳的鲸鱼”这是女儿说的话,也是母爱的诠释,当85岁的母亲陪女儿一起奔跑时,我泪流满面,这是母爱的速度;当母亲在超市零食面前为女儿讨回尊严时,我为母亲而有安全感。当母女俩在养老院女儿在说:这是我妈妈,我感动加欣慰。当母亲用她三年后88岁颤抖的手去喂女儿药时,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整个剧情几乎都是母女俩,却演绎的真实而感人。

三年后母亲带着女儿依旧精致,依旧优雅,走到涨潮的海边……是对生活的包容:女儿一生不结婚,素食主义,做义工,以及患病等都乐观积极面对,笑着接受,而大海的博大是对生活的旷达乐观。那海边一句妈妈,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胜过万千金币。就像俩孩子喊我一句妈妈,把我的心儿都喊化了。

奚美娟和吴彦姝两个老戏骨没有太多话语,肢体动作、眼神、皱纹都在诠释这两个年迈的生命彼此照顾相互辉映,面对慈悲、疾病、老去、死亡,对人生最终归宿的很多细节表述闪耀着光辉,让人泪目,让你重新审视母爱、世上只有妈妈好,每个子女都是妈妈掌心的宝贝儿!看电影过程感动过程当中,给妈妈发了微信,并把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词再次送给我的妈妈:有你真好!我永远是爸爸妈妈掌心的宝贝女儿!

还有一个感受就是面对未来及生命可能会发生的种种,一切皆有定数,谁也无法预料未知的生活,那么现在的每一天就是最好的一天,也是生命历程中最年轻和最美丽的一天。那么关于未来,坦然接受面对吧!既来之,则安之;用随心所欲的心情过随遇而安的生活。让生活争取更好。

珍惜眼前,活在当下,过好人生的每一天!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