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花好月圆中班打击乐 打击乐活动中教师的指挥动作论文(优质5篇)

时间:2023-09-25 04:08:54 作者:曼珠 奥尔夫音乐花好月圆中班打击乐 打击乐活动中教师的指挥动作论文(优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奥尔夫音乐花好月圆中班打击乐篇一

打击乐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形式,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活动之一。打击乐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以及对音色的敏感性,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控制能力、集体意识及多方面的协调能力。但是,组织打击乐活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组织小班打击乐活动就更难。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控制能力差,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比较弱,给打击乐活动带来了困难。如何通过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促进小班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使孩子的自由敲打变得有意义,有秩序,富有节奏?根据孩子的兴趣,结合我园的课题《幼儿艺术活动整合课程的研究》,我们小四班申请了子课题,决定进行打击乐活动的尝试。通过一年的探索与研究,孩子们的进步和成长较大。

一、初步感知操作打击乐器

德国音乐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打击乐器是最早为人类所掌握的乐器种类之一,也是现代社会中儿童最容易掌握的乐器。由于打击乐器演奏主要使用大肌肉动作,所以对于精细的小肌肉动作能力尚处于发展初期的幼小儿童来说,它们是最自然的音乐表达工具,也是最容易从中获得快乐的源泉。

在生活中,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但对于像小铃、圆舞板等这样的打击乐器还是很少接触,有的甚至从未见过。因此,在小班初期,我们提供多种乐器,让幼儿自由敲打,获得快乐,使其对这些乐器产生兴趣。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示范,教给幼儿正确的乐器演奏方法。

二、师幼共同制定打击乐常规

打击乐器对于小班的孩子们来说是新鲜而刺激的,因为他们在平时的活动中没有操作过这些“玩具”,而且,这些打击乐器不同于其他玩具的地方是:他们能够发出很好听的声音。这些“玩具”对孩子们颇具吸引力,如果直接让他们来操作这些乐器,那么,使用乐器的常规根本无从谈起。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组织了一节“感受乐器”的活动,先让幼儿认识打击乐器,然后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尽情地玩,玩过后再和同伴交换着玩,使每个孩子每种乐器都玩到。

在培养乐器常规方面,我们并没有硬性规定――不许这样,不许那样,而是在介绍完乐器之后,让幼儿自由敲打。然后问幼儿: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有什么感受,应该怎样?幼儿听了以后说:很乱、很吵、心里感到很烦,应该管好自己的乐器等等。这样,幼儿通过亲身感受,明白了应该怎样做。接着我和孩子一起商量了打击乐器常规的具体内容:

1、看老师手势拿放乐器;

2、乐器拿起后或打击乐停下时放在桌子上;

3、看指挥的手势演奏各种乐器;

4、演奏时眼睛应该时刻看着指挥;

5、演奏乐器时应相互倾听。

但是小班的孩子自控能力比较差,即使制定了规定,但乐器一放在桌子上,还有幼儿忍不住拿起乐器乱敲乱打。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提醒幼儿共同制定的规定,请小朋友互相监督,这种效果很好。培养良好的使用打击乐器的常规,仅靠一节教育活动是不会奏效的,每次用这些打击乐器时,我要复习乐器的使用方法与要求,久而久之,孩子们便形成使用乐器的常规。常规的形成需要有效的方法,但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坚持。

三、多途径开展节奏活动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三大要素(节奏、旋律、和声)之一,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打击乐的实验研究中对幼儿进行节奏感的培养,显得十分必要,假如没有良好的节奏感,根本不能随乐曲演奏打击乐器,也不可能会准确、合拍、和谐地合奏各种乐器。

1、日常生活中寻找节奏,激发兴趣。

节奏是将长短和强弱不同或相同的音,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幼儿难于理解,但幼儿对节奏却是最敏感的,而自然界、生活中,处处充满着节奏,因而要让幼儿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必须从幼儿现实生活入手,挖掘节奏,寻找节奏。

2、自然界的声音:下小雨了滴滴答答,滴滴答答,下大雨了哗啦,哗啦;吹风了“呼啦,呼啦”,流水声“哗啦哗啦”等。

2、交通工具的声音:火车:“呜――呜――”,汽车“嘀嘀嘀嘀”等。我们引导幼儿从这充满声音的世界中不断的倾听、感受,慢慢地,孩子们发现这些声音是变化着的,是有规律的:有的.快些、有的慢点,有的密集、有的舒缓,有的清脆、有的沉闷……我们告诉孩子,这些有规律的声音就叫做节奏。我们发动幼儿去大自然中、生活中寻找节奏、倾听节奏,模仿简单的节奏,让幼儿逐渐形成节奏意识。

3、身体动作感受节奏,体验快乐。

有关资料表明身体动作是感受音乐节奏的生理基础,它对幼儿节奏感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学习节奏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运用身体动作来表示节奏,《这是小兵》中的节奏xxoxxoxxox―o我让孩子边听音乐边做吹号、打鼓、打枪、打大炮的模仿动作,又如学习《欢乐舞》中的xxxxoxxxxo节奏型,让幼儿做兔跳的动作,xxoxxo的节奏型学袋鼠跳的动作,x--ox--o学大象走路,通过愉快的模仿活动,幼儿就自然而来地掌握了以上节奏,而且还感受了音乐的性质及音乐的特点。在用模仿动作学习节奏的同时,我还让幼儿开动脑筋,想出各种不同的拍手,拍肩,拍腿,跺脚等动作。经常进行有节奏的身体动作能大大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多形式演奏方法的探索

幼儿打击乐的主要形式是听音乐齐奏和轮奏。齐奏就是全体幼儿用统一的节奏型一齐演奏,而轮奏,就是一部分幼儿与另一部分幼儿轮流齐奏。当幼儿有了初步的节奏能力后,我就选择合适的音乐材料,让幼儿在音乐伴奏下进行有规律的打击乐器的演奏活动。

1、选择幼儿熟悉的节奏鲜明的乐曲让幼儿随着乐曲的旋律齐奏,如“我上幼儿园”、“大公鸡”、“我是小兵”、“小小蛋儿把门开”、“找朋友”、“我自己”等,这些歌曲幼儿虽已唱熟,并进行过边拍边唱的练习,但让他们配上乐器伴奏,却有另一种独特的效果,这样使幼儿产生一种新的感受和体验。在唱唱打打的活动中,幼儿不但初步感知了乐器演奏与演唱的关系,体会到了自由敲打与随音乐有规律敲打的不同,而且还逐步学会关注同伴的活动,初步感知自己敲打的声音与集体齐奏效果的关系,从而逐步使乐器齐奏声趋向协调。

2、选择律动音乐让幼儿学习简单的轮流演奏。小班幼儿记忆、注意、协调能力及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均欠佳,而轮奏则有轮流演奏及等待的要求。为此,我们就选择那些有具体动作变化、有内容、有意义的律动音乐,以借助幼儿对原来律动的掌握情况,来帮助幼儿理解、分辨音乐,根据动作的变化进行乐器演奏的变化,从而达到轮奏的效果。

一年的实践探索证明,在小班进行打击乐教学活动是切实可行的。开展打击乐活动,教师本身对活动的认识和评估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把握要点带动孩子全情投入活动,才能在活动中真正实现师幼互动。打击乐演奏活动的探索还在继续,我们一定会继续重视活动价值的挖掘,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促进幼儿艺术素养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奥尔夫音乐花好月圆中班打击乐篇二

内容摘要:歌咏活动是校园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指挥者是歌咏活动的核心领导者。指挥动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歌唱的效果,所以笔者总结了校园歌咏活动中指挥容易出现的几点错误,并且说明了相应的纠正方法。

关键词:指挥指挥动作反拍拍点节奏速度

歌咏活动是学校文化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增进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审美情趣,还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在歌咏活动中,指挥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合唱队没有指挥者,那么合唱队员就容易唱不齐,而且也不容易唱出情绪,唱出效果。但是,在学校组织的歌咏比赛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指挥者往往出现一些毛病和问题,以致影响了歌唱水平和演出效果。笔者从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指挥中打反拍的问题

打反拍是学生指挥最为常见的一种错误的指挥方法。它是将音乐的重拍和弱拍进行颠倒的一种指挥方法。那么怎样解决它呢?首先在练习指挥时,要了解清楚这首歌曲的拍子性质,每小节有几个重拍,各在什么位置;其次要多听实际的音响效果,在音乐中找到重拍,形成内心的重拍感觉;再次是要熟练掌握指挥的图式,明白重拍的运动方向。在指挥中,重拍的运动原则是:重拍向下、向外运动(左右手相同);弱拍为相反的运动方向:弱拍向上、向里运动。在练习时有意识地强化重拍动作。通过这些练习就会逐渐掌握打拍子的重拍感觉,从而不再有打反拍的错误出现。

二、拍点位置前后不一致

指挥时拍点前后位置不统一,是指在指挥时拍子的落点不在一个平面上,手的动作不是上下运动,而是前后运动,运动面是一个斜面,就像是拉锯一样。拍点位置的前后不一致会直接导致速度不稳,拍点模糊、指挥图式杂乱,丧失指挥效能,而且动作不够美观。

在指挥时,并不是说手的运动方向绝对不能有前后的运动,而是说指挥的基本图式大体是在一个平面上,上下运动多于前后运动。在练习指挥时要像拍球一样,肩臂放松,手、球上下一条线,落点前后一致。通过上述训练,举一反三,就能划出清晰的指挥线条、打出稳定的拍点。

三、指挥时节奏和速度不稳

速度稳定是对一个指挥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节奏、速度稳定才能将歌唱者的内心速度统一起来,共同完成音乐的二度创作。对于初学指挥的人来说,节奏、速度不稳首先是因为内心节奏感不够强,容易跟着他人的速度变化而变化;其次是因为在指挥时,拍点的落点上下不够统一,忽高忽低,使音乐的时值不够均匀;再次是由于在做指挥图式幅度变化时,影响力度和节奏的稳定;最后是打反拍等错误的指挥动作使节奏、速度发生了变化。

在练习指挥时,要根据影响节奏、速度不稳定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第一,训练内心节奏感。在训练中用能标示稳定速度或时值的仪器(比如节拍器、钟表等)进行训练,先听记速度后,关掉节拍器一段时间,然后再打开,看自己记忆的速度是否和节拍器速度一致,用有稳定速度的音乐也可以进行同样的训练。第二,在音乐情绪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指挥时把每拍的拍点落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使拍点稳定。第三,在做指挥图式幅度变化时牢记节奏的速度不要使指挥幅度大节奏变慢、指挥幅度小节奏变快。第四,避免孤僻、怪异动作出现,应使每一拍的指挥动作都到位,指挥的线条清晰、干净、流畅、舒展。

四、指挥时动作的僵硬

动作的僵硬几乎是每一个初学指挥者都会犯的毛病,僵硬的动作不仅从视觉上不美观,而且长时间的指挥会使手臂疲劳、酸疼。形成动作僵硬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对基本姿势掌握不牢,在指挥中不能灵活运用,从而使动作僵硬;二是对手臂的放松缺乏有效练习,不会放松。

解决动作僵硬的问题主要是学会怎样放松地去指挥,首先,要从认识上明白指挥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在变化中求统一,而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标准姿势,更不是按照固定的动作做操;其次,学会放松的指挥方法。放松就是要自然,尽量去掉做作的动作。首先双臂自然前伸,比肩略宽,掌关节略高于手腕,掌略向前倾,这是指挥的基本动作。其次,在练习击拍时双臂自然下落,做自由落体运动,零速度开始,加速度下落,到最低点时(也就是速度最快时)像皮球一样反弹,做减速运动,到最高点减为零速度,这是指挥动作的基本运动方式,需要多体会自然和放松的感觉。

总之,指挥动作的基本要求可以用三个字概括:省、准、美。“省”指的是动作要节省,不要有太多的装饰、过于花哨,要节约动作,使指挥图式简练明了、线条清晰、易于辨认;“准”是指动作要准确无误,节奏速度准确无误;“美”是指用美的动作表达美的音乐,指挥者的形体动作要美。

奥尔夫音乐花好月圆中班打击乐篇三

一部音乐作品的效果、风格,所要表达的情感,掌握在指挥的手里。就像电影的导演,掌握着他要拍摄的电影的效果、风格。电影所表现的东西都在导演心里。而幼儿园的打击乐活动中教师的指挥是将持有不同乐器的幼儿组织起来,以适宜幼儿理解和掌握的动作来帮助幼儿更好地表现和理解音乐作品,达到统一、协调、悦耳的目的。

一、对音乐的熟悉度

教师在组织打击乐活动之前要熟悉乐曲并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比如,选取的音乐作品有什么风格特点,是进行曲、抒情曲还是圆舞曲;选取的音乐作品是几拍子的、什么结构的乐谱等,有很多时候还需要灵活运用唱谱来促使活动更加灵活和流畅,如:省去了操作播放器等繁琐环节,同时音乐的'速度也可以灵活调控。只有对音乐作品非常熟悉了,才能做到一边做指挥动作一边观察孩子反应,在这同时还要灵活使用语言指令,达到指挥动作在指挥音乐作品过程中的流畅性。

二、指挥情绪与音乐的风格相匹配

在音乐的演奏中所有人的眼睛都在看着指挥,除了受到音乐本身的感染之外,指挥者的镇定自然情绪也直接影响着整个乐队的状态。教师在指挥的时候要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通过表情、体态等去感染幼儿,帮助幼儿更深刻、更好地理解作品。

三、不断调整身体站位,适时给与“小指挥”鼓励、提醒和帮助

当幼儿根据乐器的不同分类坐好后,教师就要确定本节活动的身体站位,无论站在哪都要保证所有的幼儿都能看见指挥、都有眼神交流。活动由教师的高控过渡到低控,教师的逐步退出,体现幼儿的自主。当出现“小指挥”时,教师可以站到“小指挥”能够看见的地方,如:站在乐队的最后面,适时地给与小指挥鼓励、提醒和帮助,特别是内向胆小的幼儿更需要如此。

四、指挥的提前预令

教师在指挥幼儿学习分声部演奏时,无论身体动作指挥或乐器演奏的模仿动作指挥还是语言提示,都要做提前预令,也就是预令前置,给幼儿足够的反应时,保证演奏者情绪的稳定,宝藏演奏的流畅。预令包括:动作、语言、眼神暗示等指令。中、大班幼儿一般要提前1~2拍做准备,而小、托通常要提前3~4拍做准备。

五、指挥动作的干净利落

教师在合拍的基础上指挥动作要简单、清晰,节拍点干净利落,便于幼儿模仿。如:身体微微前倾,指挥时用大臂带动手部,减少腿部的抖动和脚打节拍等干扰性动作。

六、乐器指挥动作的镜面示范要便于幼儿操作、模仿

教师通常在身体动作指挥之后进行乐器演奏动作的练习,使用镜面示范策略可以缩短幼儿的反应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教师的动作、乐器指挥要考虑到幼儿的动作学习规律,通常要求先左后右。乐器演奏的模仿动作指挥要多考虑细节,如:摇铃鼓时用右手更适合做痉挛性的摇铃动作,敲木鱼时右手能更协调的左右敲奏,所以教师要左手拿铃鼓、右手拿木鱼的敲击棒。每一种乐器指挥动作都要考虑到怎样便于幼儿操作和“小指挥”的模仿。

七、快速的动作整合能力

在活动的现场,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出新配器方案或演奏形式时,教师就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根据幼儿的想法来快速调整自己的指挥动作。活动前,教师心中要有很多预案,一旦现场情况有变,教师就要随机调整方案,快速生成出升级版或降级版的指挥动作,当场调整。特别是在公开性活动中更是一种挑战。这种能力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才能做到自如、流畅。

总之要开展好打击乐活动,教师本身对活动地认识和评估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要点带动孩子全情投入活动。在活动中真正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教师和孩子都能在打击乐活动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成功感。

奥尔夫音乐花好月圆中班打击乐篇四

中班打击乐演奏活动:苹果丰收 活动目标:

1、幼儿在原有身体律动的基础上学会看图谱,并将图谱的节奏型用拍手、拍腿等方式表现出来。

2、引导幼儿尝试根据节奏型设计出打击乐的配器方案。

3、培养幼儿看指挥较协调一致地演奏打击乐器。

活动准备:

1、幼儿会随乐做律动。

2、铃鼓、碰铃、木鱼。

3、cd《苹果丰收》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复习律动《苹果丰收》。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苹果丰收》这首好听的音乐吗?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到果园摘苹果吧!(播放 cd)2、请幼儿分三组表现音乐律动。(cd)二、出示图谱,引导幼儿用拍手、拍腿的方式将图谱的节奏型表达出来。

———小朋友的舞跳得真不错,大家看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什么?(图谱)。

1、图谱上都有些什么图案(….),引导幼儿了解不同图案表现的节奏。(小脚—去果园、树叶—找果子、苹果—摘果子、笑脸—回家)2、———我们可以用那些身体动作来为图谱打节奏呢?(拍腿、拍肩、拍手)引导幼儿用拍腿、拍手、摇手腕的方式拍出整套节奏型。(去果园——拍腿、看果子——拍手、摘果子——摇手腕、开心的回家——全体拍手)3、请幼儿看图谱分段练习。教师清唱。

1)去果园-找果子 2)摘果子-回家 4、幼儿跟随音乐看图谱集体练习。(cd)5、幼儿分声部练习节奏,教师清唱。

6、跟音乐看图谱分声部集体练习节奏。(cd)

三、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索打击乐器的配器方案。

——今天老师还为小朋友们带来了很多乐器,让我们看看都有什么? 引导幼儿想想碰铃、木鱼、铃鼓分别在什么时候演奏比较合适? 四、幼儿看指挥进行演奏乐器。

1、老师清唱,幼儿分组看谱练习打击乐器演奏动作。

2、老师清唱,幼儿完整练习演奏。教师对演奏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指导。

3、幼儿听音乐,看图谱进行乐器的演奏。(cd)4、幼儿看老师的指挥进行打击乐器的完整演奏。

五、演奏结束,请幼儿有序的收回乐器。

活动反思:

我选择的《苹果丰收》是一首 4 拍子节奏的乐曲,它节奏明晰,曲调欢快活泼。比较适合中班年龄段的幼儿演奏。在本次活动中,通过活动各个环节的开展,突破了活动的难点,达到了预定的活动效果,但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任然还存在一些问题:

1、图谱的使用还应该更加规范化。

2、在要求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的同时,还应多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活动气氛更活跃。

3、对幼儿的评价不能太笼统的一味鼓励,应该更具体一些。

4、在活动中要对幼儿出现的问题针对性进一步指导。

5、活动中应加深幼儿对乐曲情感的感受和表达。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对幼儿园打击乐演奏活动有了更多的理解,在与老师们的探讨中也让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将继续对打击乐演奏活动的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让自己在活动中不断的成长。

中班打击乐活动

中班打击乐《棒棒糖》教案

苹果丰收教学设计

中班打击乐(厨房音乐会)教案

【精】幼儿教育教案_中班打击乐公开课

奥尔夫音乐花好月圆中班打击乐篇五

1多种无线通信技术分析及比较

可在固定及移动物体之间传递信号,信号覆盖盲点少,尤其适用于山区和谷底等常规通信网络无法到达的地区和区域。但通信时间延长、费用较高,通常作为应急通信的备用手段。目前常用海事卫星系统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系统,既可以实现快速定位功能(精度约20m),又可以保证在应急时刻的短报文传输(120个汉字),可靠性高,但缺点是信息传输速率低。多种无线通信方式比较及分析。

2指挥决策系统通信需求

全程连续救治指挥决策系统需要实时或定时将全程救治链中各个救援单元(方舱医院、后送手术救护车和卫生列车)中采集的伤病员、医护人员、医药耗材等信息,以及运输途中的音视频信息数据传输至指挥中心用于决策指挥;同时,各医疗救援单元需通过北斗系统将实时位置信息上传,以便指挥平台实时掌握各个救援单元的位置信息。全程救治链通信链路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场伤病员在方舱医院进行简单包扎处理后,手术急救车以及卫生列车将部分重症伤病员运往后方医院。在整个过程中,依托移动公网、海事卫星、北斗卫星通信方式,各救治单元需要与后方医院专家组及指挥决策平台保持持续畅通的音频、视频、文本通信链路。在全程救治链中,可靠实时的通信是保障指挥决策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主要包括:

(1)方舱医院与指挥平台通信。方舱医院的位置是固定的,通信难度不大,可通过移动公网传输伤病员、医护人员、医药耗材等相关文本信息以及音视频信息;在移动公网不可用环境下,可通过卫星通信方式进行紧急信息通信。

(2)手术救护车及卫生列车与指挥平台通信。与方舱医院类似,需要与指挥平台传送接收文本、视频及音频信息。但是,车辆属于高速运动的通信对象,对通信链路的可靠性要求更高。

(3)方舱医院、手术救护车及卫生列车的通信。链路稳定时,可通过指挥平台进行交互信息传输(文本、图片、音视频);特殊情况下,采用离线方式在各救援单元之间传递简单的文本数据。

3多网络无线通信保障策略

方舱医院、手术救护车及卫生列车分布区域较广,且属异地动、静态通信对象,与指挥平台只能采用无线通信的方式。现有的移动公网gsm/cdma/gprs、3g/4g可被选为主要的通信方式;在常规通信不可用的情况下,可采用卫星通信链路,以构成动态可切换的星型网络。因此,本文提出的多网络无线通信保障策略。终端信号发射器会根据各无线网络信号强度选择使用移动、联通或电信网络,如都无法满足通信需求,终端将自动选择使用临时中继站或者卫星通信方式。通过以上策略,可以实现全程救治链中各环节的实时可靠的多网络通信,其中多种通信方式的无缝切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不同的数据类型采用动态切换不同通信链路的方式,可提高通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1)方舱医院、手术救护车与指挥中心的通信。方舱医院位置相对固定;救护车运行速度较低、信号屏蔽少,运行线路中信号覆盖较好。二者均可采用常规状态下,优先选用移动公网(gsm/cdma/gprs、3g/4g)。当此无线网络不可用或信号较差时,可通过应急通信车中继转发信号;特殊地理环境下,应立即切换至卫星通信;若所有通信链路都不可用时,采用ic卡存储相关信息进行离线传输。

(2)卫生列车与指挥中心的通信。列车运行速度较快,行驶路线中可能有较多的`山丘和隧洞,同时,列车车厢铁壳会影响无线信号的接收与发送,试验表明,常规的gsm/cdma/gprs或3g网络传输数据效果较差。对于卫生列车,主要考虑采用铁路gsm-r专用通信网络与卫星通信结合的方式进行信息发送与接收,通信方式切换流程。

(3)方舱医院、手术救护车与卫生列车之间的通信。需保证不同单元在同一时刻使用同种无线通信网络,如移动公网信号强度无法同步,可选择共同使用卫星通信方式。

4多网络无线通信链路终端一体机的研制与应用

根据全程救治链中对可靠实时无线通信的迫切需求和以上保障策略,我们研制了多网络无线通信链路终端一体机,可以满足移动公网链路、海事卫星通信链路以及北斗通信链路的联通。其中,移动公网链路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各自的3g网络;海事卫星通信链路指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北斗通信链路是指北斗短报文通信方式。终端设计示意图。根据不同终端连接的不同要求,此终端一体机对外表现为4个网口、1个串口以及5个信号指示灯。其中,4个网口分别代表中国移动3g网络、联通3g网络、电信3g网络和海事卫星链路网络;1个串口和北斗模块相连保证北斗短报文通信;而5个信号指示灯分别代表移动3g网络、联通3g网络、电信3g网络、海事卫星通信网络以及北斗通信网络信号强度,每个指示灯有3种颜色状态分别为红、黄、绿,红色代表当前网络信号强度最弱,黄色其次,绿色最强。指示灯熄灭代表此处没有此网络覆盖,指示灯闪烁代表用户正在使用此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同时,终端另一侧安装5个网络的5根天线来收发信号。通过一体机在卫生列车上的实际应用,研发的终端一体机能够在各种环境中实现多种通信网络的可靠实时无缝切换,大大地保障了全程救治链中各环节的通信需求。

5结语

稳定、可靠的通信链路是全程连续救治指挥决策系统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该无线通信方案中多种无线通信技术的集成与动态切换、特殊环境下的数据传输策略应用,有利于各个医学救援单元与指挥平台间通信链路的持续畅通,促进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交互、命令通畅、调度合理、指挥有序的目标,为充分发挥全程连续救治指挥决策系统在应急医学救援中的功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