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读一本好书的心得体会汇总

时间:2023-07-07 12:00:32 作者:曹czj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读一本好书的心得体会汇总篇一

记得的几年前曾读过一位老师写的教育随笔《每一株小草都有芳香》,文章是今年的第一场暴雪为背景,由让学生购买清雪工具为主线展开,叙述一位教师对一个成绩很差的孩子的重新认识。在寒冷的冬天,一个老师心目中的“差生”放学后顶风冒雪用一辆简易的手推车为班级买回了几件清雪工具,让他的老师心中暖意盈怀,陷入沉思。

每次大雪的清晨,班级门前的扫雪队伍中,一定有他的身影。去年冬天,那么频繁的降雪,每周要扫雪两三次,他从未缺席。每次交代买东西,他总是认真负责。去年买炉具,就是他一手承办,质优价廉。

每次劳动后,当老师对他微笑时,他开心的笑容……由此这位老师想起了一句话:每一株小草都有芳香。

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老师,他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善于反省自己的教育观。然而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又有多少老师关注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呀!

场景一:运动会上一位身强力壮的“差生”看到自己班级的同学过到终点后摔倒在地,他马上冲过去把同学扶起后背到班级……

场景二:音乐欣赏课一位语文数学学习很差的孩子,非常专注的听讲,认真地为同学作示范,大胆的表演……一改语文数学呆若木鸡的表情。

场景三:一位纪律、学习双差的淘小子,放学时主动搀扶一位腿脚不灵活的低年级学生下楼梯。听孩子们说,这个淘小子不止一次帮助过有困难的低年级小同学了。

不知你们是否也留意过那些成绩很差的孩子,是否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其实他们对老师、同学充满渴望,渴望被老师关注,渴望被同学认可,渴望自己的成绩大幅度提高,成为老师、家长心目中的“好孩子”,然而我们又有多少教师真心赞赏过学习差的学生。所以我很佩服前面提到的那位老师,正如他所说“美丽的大自然,不仅有百般红紫,更有芳草萋萋。牡丹、腊梅固可入诗入画,连天芳草亦是人间美景。

成绩好的可能会前途无量,成绩差的,如果专心于买一方面,同样大有可为,即便毫无特长,如果有一颗乐于助人的金子般的心灵,美好的品质,也可以弥补成绩不好的缺陷。所以我想呼吁我们做老师的,不要只盯着孩子的成绩,而要关注孩子身心健康,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地成长。

最新读一本好书的心得体会汇总篇二

这是一本值得每个人深读的一本好书,书里讲了很多很好用的方法和措施,可以帮助我们日常工作中的繁杂琐事,但是知道的多,确实去做的也许就不多,这就是我们停滞不前或者说办事能力一直很低效率的原因所在。下面我谈谈这次学习的一些收获。

做事情高效的一个秘诀就是要善于集中精力。高效的人,往往都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这应该说是我的首要问题,因为在的工作习惯中常常会同时想着很多件事情,并且都想做好,但是到后来常常是每件事都没有做好。应该都做,但是都没有体现出我的最好水平。我也因此苦恼了很久。

要事第一,需要能够分出事情的重要程度,不能兴之所至,便不顾一切:这应该说是我的另外一个问题或者致命的缺陷,对于很多事情在做之前我常常没有先分清主次,但是常常我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我面对的事情又是无限的,我是不可能做完我遇到的所有事,故常会顾此失彼,重要没有做,净做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然结果可想而知。

要事第一,还需要弄清楚哪些事情可以缓一缓。当我们知道了主次,换机一般就不会再出差错了。

要事第一,还需要学会拒绝。不懂拒绝的人活得最累,最少我是这么觉得的,历来总觉得自己的能力很差,能帮助的尽量帮助别人,乐于帮助别人没有错,只是应该在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完之后。不然就会本末倒置,最后常常时同事怨你不分主次,上级怪你不知轻重。而自己只能有苦无处诉,埋怨为什么自己的行为总得不到别人的理解。

最新读一本好书的心得体会汇总篇三

几天前,女儿给了我一本书,“老爸,你把这本书也读一下吧,记住要写感想哦。”我乖乖地领命,书的名字是《小公主》。好久没有读少儿读物了,闲暇之余读一下或许也有所收获吧,更何况这还是女儿下达的命令呢?我这么想着并催促自己抽空读完了这本书。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国家越来越富裕、强大,人民生活水平也水涨船高,日子越来越好,孩子成长的物质条件越来越殷实,对于孩子的日常生活需求基本是有求必应。其实这本来是无可非议的,而且这也是我们几代人所苦苦追求的,然而新的问题却出现了。最近我看到一篇报道,国外很多学校开始拒绝招收中国学生,原因很可笑也很意外,那就是因为中国学生自理能力太差。其实,仔细地想想,这也不能怪人家老外挑剔,看看咱们现在的孩子,有几个孩子的自理能力是让人满意呢?在这里,我不想怪孩子,边读书边思考的是我们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为此都是怎么做的呢?现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把孩子当做掌上明珠,为了孩子,大人宁可牺牲自己的爱好和业余时间;为了孩子,大人挖空了心思尽量让他(她)吃好、穿好、住好、行好、学好;为了孩子,大人几乎全天候的服务,几乎不给孩子任何参加家务劳动的机会,总是下意识的认为孩子还小,很多事情还不能做。大人们的所谓的好心、苦心换来的是什么呢?自然是自理能力普遍下降。

这不能不说是现行教育的一种缺失和遗憾。然而,孩子们真的像大人们眼中那么差吗?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一起玩耍,我突然心血来潮想考考女儿的英语水平。我一直以为以我大学毕业的英语水平考一个只学了不到两年英语的四年级小学生应该是小菜一碟,可是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我们最终被女儿考住了,女儿用大量的、丰富的、发音标准的词汇把我们折服了,流利的英文歌曲让我听得赏心悦耳,没想到孩子的表现大大超出我们的期望值。每次孩子自己坐公交车、过马路我们都很担心,有一次我偷偷跟在后面观察了一下,女儿的表现很从容,警觉意识和安全意识都很到位,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担心过。在家里,你要是鼓励孩子去做家务劳动,你就会发现其实她做得很用心、很认真,每次都能圆满地完成任务。几次观察下来,我认为孩子的潜能是巨大的,甚至是无限的,很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想当然n倍,而我们家长们却天天在重复犯一个同样错误,那就是天天抹杀他(她)的潜能,不给他(她)发挥和挖掘潜能和锻炼自理能力的机会,这是当代家长们所犯的最大的低级错误,也是现行教育缺陷之根本所在。

最新读一本好书的心得体会汇总篇四

从前,对于一些教导类的册本听而不闻,基本不参加本人的浏览方案以内,总感到那是些僵硬的'事理与说教,没甚么真实的意思,也激没有起几多浏览的兴味,一朝一夕,更是无从读起,以致于从教两年多了也未读过多少本名篇佳作,想来真是羞愧。

克日有幸拜读了朱永新传授的《我的教导抱负》一书。仔细品尝作者的教导理念,对于将来的教导有了进一步的看法。教导的巨大任务是令人们从蒙昧走向成熟。作者书顶用精炼的言语勾勒了二十一世纪教导抱负的绚烂以及灿烂,令人们对于将来的教导充溢决心。我心中对于教员的抽象有了更深的震动。

朱永新传授的《我的教导抱负》,它的开篇就给我留下了深入印象:“谁正在坚持胡想,谁就可以胡想成真;谁能没有懈地追随抱负,谁就可以不时地完成抱负。作为教员,咱们不只要把抱负播正在先生的心中,更要把抱负收藏正在本人的梦中。”是啊!每一个人都有抱负,更该当把抱负收藏正在本人的梦中,并积极使胡想成真,作为一位教员,假如单从教导而言,我想抱负第一名的即是做一位抱负的教员吧!正在《新教导之梦》的第七章——抱负的教员从八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抱负教员应具有的抱负本质。抱负的确是抱负,真的想做到大概很难,但它又给咱们供给了一个行进的门路,如许不时前行才会让咱们不时提高!以是,要做一位抱负的教员,起首必需具备弘远的抱负,至多要有更高一点的抱负以匆匆使本人不时前行。

通读全书,咱们以为它有以下多少个分明特色:第一,教导抱负与教导理想相分离。第二,教导理念与教导理论相分离。理论性与迷信性、全体性与凋谢性的一致。再次又切进对于中国德育变革与立异的存眷,提出了中国品德教导目的、内收留、办法、体系体例等立异的具备较强理论代价的详细设想。第三,微观研讨与宏观研讨相分离。第四,教导热忱与教导深思相分离。

朱永新传授说:“教导需求抱负,只要熄灭起抱负的火焰,才干使咱们全部平易近组变患上富强,变患上有凝集力,咱们才干正在与天下列国的合作中站住脚。”咱们教员该当没有懈地寻求抱负以及逾越自我,使咱们的平易近组燃起抱负的火花。读如许一本书,正在读之初就需给本人停止一次心灵洗濯,只要如许,才干让本人融进到书中的教导天下中往,也才干更好的体会书中的抱负地步。

假如汗水能够积累,咱们的黄河将会更长,假如信心能够聚积,咱们将树起另外一座泰山。我想,只需有信心,有汗水,我的教导之梦将会变患上五光十色。我想,大概咱们会从中取得一些启迪。我感到像如许的教导才称患上上是让人毕生沾恩的教导。实在这类教导也正在停止灌注贯注,但它差别于传统的灌注贯注,它充溢着灵性与聪慧,能给每一个孩子以深深的心灵震动,又起着耳濡目染的感化,能给每一个孩子建立起弘远而实在可行的目的。“一个教员没有正在于他教了几多年书,而正在于他存心教了几多年书。”一些教员,他教一年,而后反复五年十年甚至一生;有些教员,实真实正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真实正在教五年的教员与一个教了一年却又反复了一生的教员,他们的成绩是纷歧样的。因而,作为一个教员,我感到该当具备没有探究、不时立异的肉体,做一个教导上的故意人,万万没有要成为一个高屋建瓴的教书匠。

最新读一本好书的心得体会汇总篇五

当我拿到《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第一眼看到书的名字时,首先在我脑海中闪现的是:怎么可能呢?这么多优秀的老师,再怎样努力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在读过了书的序言之后我才理解了这句话所蕴涵的深意。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李镇西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说实话,我对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年纪在同行们中间算是偏大的了,总觉得自己不管怎样努力都是无济于事的,李老师的话使我受到了启发,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一点,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看待孩子的行为,对他们做出的一些“小事”不以为然,甚至是不屑一顾。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到地里干活,发现了一束山草莓,他把它摘了下来,说要送给村里最可爱的孩子,从村东走到村西,从村头走到村尾,你知道他最后把山草莓送给谁了吗?对!送给了他的儿子,可是你可能没想到,他的儿子是一个傻儿子!在他的眼中,他的儿子虽然傻,但却是全村最可爱的。这说明了什么?如果我们都有了父母看待孩子的心,是不是我们的眼中孩子就会是另一个样子了,他们所做的一切好事坏事我们是不是都能用理解之心、责任之心、包容之心来看待了呢?但李老师也说了,“师爱的最高境界不是母爱,也不是父爱,而是朋友之爱,同志之爱,因为这种爱的基础是平等,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我想我要先做到对孩子有母爱,进而做到有朋友之爱,同事之爱。

《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中最吸引我,让我看得最入迷的是《走出教育误区》这一章,读着任安妮、王红川、陶奇、曹辛的故事,我的心也一次次地被揪紧,这一件件“小事”让我明白,教育无“小事”,所谓的“小事”,只是站在我们成人的角度来看问题的,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大的事”!特别是对于中班的孩子,他们的年龄更小,心灵更脆弱,对老师也更信任、更有依赖感。在他们的心中,老师更是神圣无比的,不允许有丝毫玷污的。教育,需要我们常常站在儿童的角度看问题,所谓的“理解儿童”,不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理解,而是以儿童的心去理解儿童的心。

李老师对“优生”的培养和对“后进生”的思想改造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他让“优生”更优和引导“后进生”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以帮助他们树立“我是有缺点的一个好人”的道德自信的做法,让我深深折服。

总之,急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我会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