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经典的散文名篇 夏天的经典散文(精选5篇)

时间:2023-09-28 05:47:26 作者:GZ才子 夏天经典的散文名篇 夏天的经典散文(精选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夏天经典的散文名篇篇一

转瞬之间,我长大了,在陌生的城市里漂泊。纵横交错的街道将城市划成许多区域,横横竖竖、层层叠叠的钢筋水泥分割出不计其数的小世界与小家庭。我们不知道左邻右舍是谁,不会和邻居们互相来往,更不知道楼下玩耍的孩子是谁家的孩子。

夏天是一根冰棍儿,舔上去凉甜爽口。童年的时候,到了夏天小学门口总有一个卖冰棍儿的老头儿。放学后小学生们像一股春潮涌出校门。老头儿扯着粗哑的嗓子高喊着:冰棍儿,好吃不贵的冰棍儿,一毛钱一个嘞......我们这群孩子被吸引了过去,紧紧围着他。孩子们纷纷从口袋里掏出父母给的零钱递给老头儿。老头儿脸上乐开了花,从面前的白泡沫箱里矫捷地取出冰棍儿递给孩子,忙得前仰后合。我翻遍口袋,只摸到一枚五分的钢镚儿。小伙伴小虎盯着我手心看,高兴地对我说:我早晨买了一支铅笔,口袋里也只剩下五分钱了,咱俩合在一起就够买一根冰棍儿了!我们将两个钢镚儿合在一起递给老头儿,接过冰棍儿后我们欢呼雀跃。我拿着冰棍儿深深舔了一口,感觉美滋滋甜丝丝的,然后再将它伸到小虎嘴边。小虎也舔了一口。就这样他一口我一口,最后我们把这根冰棍儿舔干吮净,只剩下一根木棍儿。

那时候我觉得冰棍儿是夏天最爽口的零食,也梦想着以后能够每天吃一根。长大之后,口袋里的钱可以买很多很多冰棍儿,却不再喜欢吃它了,也根本吃不出童年的味道。八岁的时候,沉迷于冰棍儿;十八岁的时候,沉浸于奶茶;二十八岁的时候,沉醉于啤酒......人生就这样匆匆而过。岁月恰如浩瀚无边的大海,我们是一艘艘帆船在大海里远航,回忆是一座美若蜃楼的港湾,往事是一片铺满五颜六色贝壳的沙滩。我总是怀念往事,怀念那个两个人舔一根冰棍儿的夏天,那个纯真无邪的时代。

夏天是一片绿荫,清凉而又热闹。很多年前,我家屋后有一片小树林。到了夏天,那些树木郁郁葱葱,远望去犹如一座座青山。中午的时候烈日当空,热气蒸腾,整个世界像个大蒸笼。小树林里浓荫如织,凉意浓郁。蝴蝶在这里飞舞,蝉在这里吟唱,紫花地丁在这里烂漫盛开。村民们纷纷搬着凳子、扛着竹席到小树林里乘凉。他们坐在一起谈些家长里短,或者玩扑克牌。我和小伙伴们在绿荫里追逐嬉闹,累就趴在大人们的腿上,缠着他们给我们讲故事。欢声笑语在绿荫里回荡。

转瞬之间,我长大了,在陌生的城市里漂泊。纵横交错的街道将城市划成许多区域,横横竖竖、层层叠叠的钢筋水泥分割出不计其数的小世界与小家庭。我们不知道左邻右舍是谁,不会和邻居们互相来往,更不知道楼下玩耍的孩子是谁家的孩子。

我们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呆烦了到公园或动物园溜达一圈,兜兜风,散散心,欣赏一下那些从森林里移植过来的花草树木,赏玩一下那些从野外捕捉到的珍禽野兽,与那些熙熙攘攘的陌生人冷眼相向。我总觉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远了,人与大自然的距离也更远了。在狭隘而又孤独的世界上,我们像是不可一世的王者,也像是可怜巴巴的孤儿。我总是怀念小时候的那一片绿荫,怀念从前的夏天。

夏天经典的散文名篇篇二

原来,快乐可以很简单,幸福可以很容易,只要有你陪在我的身边。

人生的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说不清为了什么,就自然而然的开始了,我和你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 一如最初,说不清为了什么喜欢上了你。

你每天等我上学放学,慢慢的,我们的感情几乎是人尽皆知了,何况,我们谁也不曾刻意隐瞒,我们以为事情原本就应该如此的。在我们年轻的单纯的喜悦里,我们不知道,我们将要走过的是一条满布着风雨的长路。

老师和父母开始车轮战的找我们谈话,极力想要分开我们。因为这件事,你的缺点,我的优点,同时被数倍的扩大。随性而率意的你,第一次有了自卑的意识。我知道,你没有你们说得这么不堪,你其实只是一个很单纯的人。

我们不理会周围的责难,每个星期天都会单独见面。我喜欢你,想要和你在一起,我不想撒谎,你并不可耻。

我第一次让我的父母如此伤心失望,我心如刀割,心里说不出的难过。我一向乖巧听话,父母认定是你教坏了我,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你。

我最爱的父母,我最喜欢的你,我都不想让你们难过呵。

面对着父母的冷战热战,我只是摇头,不愿与你分开,父母对我感到了彻底的失望以及伤心。他们不懂,我的心比他们更痛。

当他们所有的计策计划对我失效以后,他们又想到了你。他们这次扮演了一对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慈父慈母,对你说,以后,他们不会再反对我们之间的交往。如果你是真的喜欢我,这段时间就不应该打扰我高考复习,毕竟,我们以后的路还很长。

你虽然单纯,但并不愚蠢。你知道我父母的心思,他们如此的看不起你,又怎会在短短的时间内改变对你的看法?他们在想,压力越大,反抗越大。不如先软下态度,以我的成绩,一定可以考上一间名校,将来我们注定不会念同一间大学。分开的时日久了,我们自然而然就分手了。

你知道这一切,可是,你无力反驳,你认为我的父母这一番话并没有错。高考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你不要我在这种时候,心神不宁,进退维谷。

你对我说,高考前,我们暂时不要再见面了,让我静下心来复习功课。我哭着问你:“你怕了吗?你屈服了吗?你不要我了吗?”

你说:“为了你,我什么也不怕,我只怕一件事,就是你要离开我。”

“不会。”我哭着说,“我永远也不会离开你。”

你举手拭去了我脸颊上的泪水,含笑说:“我也是,永远也不会离开你。分开只是暂时的,你父母有一句话说的是对的,目前对你而言,高考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我不想我是,那个拖你后腿的人。只要我们心意坚定,就没有人可以分开我们。”

我听了你的话,把一切事情置之脑后,全心全意投入了复习。因为我也想通了一件事,考上一个好大学,也许就代表着我独立了。

夏天经典的散文名篇篇三

和杨玉聊了一会老乡便借故走开了,这天下也就是我们的了,想怎样闹就怎样闹。于是我赶紧从脑海里搜寻恋爱宝典里的秘诀,说起这恋爱宝典啊,还是我宿舍的兄弟为了让我尽快结束单身生活特地在我生日时送我的。根据宝典里一百三十五页的第三章第三条要想找到共同话题必须投其所好。

想必姑娘也是武林中人吧,江湖儿女应当不拘小节。我道。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望姑娘多多包涵。

“那里,那里。我一眼就看出丘兄是高手,深藏不露啊。小女不才哪敢再丘兄面前班门弄斧啊。”

“不,不。姑娘见笑了。小生我也才初涉江湖。不知姑娘对我印象如何。不知可否携手共闯江湖。”

以丘兄的才貌是完全没问题的,但由于初次相见可溶再考虑考虑

这一夜好漫长。我跟她也就只聊了这些然后她就悄然而逝了。我没有向他要电话号码,过后我才庆幸自己当初的紧张是完全真确的,因为有一天我宿舍的一个门特讲义气说他给我介绍个隔壁学校的长得特标志的女生给我。他说别说他的身材有多性感,单哪眼神刮你一下就能让你神魂颠倒,他还郑重的告诉我”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要在身边找。本来数量就很少,而且质量还不好。”

终于机会来了,那个被我哥们热琫的明星出现了。

夏天经典的散文名篇篇四

湖北的夏天是火热天,不是吗?武汉是个大火炉城。我们小城也是个小火炉城了。每年的夏天,我是不会回乡村的,因为乡村蚊子多苍蝇多。昨天,侄儿的孩子过周岁,我们城里的几家人回乡村做客。 汽车一进黄盖湖境地,一望无际的深绿滚滚而来。高大而稀疏的是杨树柏树水杉,密集而低矮是稻禾是棉株是荷叶。汽车在绿色的小径中穿行,一枝枝粉红的白色的荷花在点缀着这一片深绿,这一望无际的深绿因这艳艳的荷花就不单调了。

汽车停在了哥哥家门前,已有一些客人早已到了,有几个在厨房帮忙的人忙得正欢,父母和我们的下辈聚在一起,逗侄儿的孩子和姐的外孙女,我则拿着侄儿的相机走入了田野。

小时候深入田间的土径窄多了,身两旁是高过头顶的荷叶荷花,一支支鼓囊囊的莲蓬俯着身子深情地望着田野。走过荷塘间的小径,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稻禾已封行,稻田中有几片单薄的荷叶夹杂在绿禾里,这一片稻田是香莲田改造成的。小时候这片稻田间有一条宽宽的沟渠,从村边一直深入到田野远处,沟渠里总有我们捉不完的鱼虾,如今,宽宽的沟渠不见了,只见一条窄窄的用水泥抹成的小渠里汩汩地流淌清水,这条渠从东向西浇灌着村里的庄稼。

南风迎面送来浓郁的荷香,高大的树木低矮的稻禾棉株荷株在强劲的南风中身子乱颤,热烈的阳光也温柔起来了,蒸发的水气充塞着天地之间,眼前的一切竟有点雾蒙蒙的了。

即兴走在田野间,我给稻田边的一支箭荷拍照,给荷塘一支粉荷拍照,给走向我儿时小学校的小路拍照。在荷塘的南边是一个方正的鱼池,鱼池四边宽宽的池埂上种着长叶草,池面平静如镜。我站在池埂上,河堤东面坡上种着矮个棉株,那棉株从堤面延伸到堤下的棉田,如扇面展示在我眼前。小时高大的河堤硕大的棉田宽广的田野如今在我的眼前显得如此的微小却又如此的亲切。是儿时我的目光穿不透故乡的田野还是成年后的我眼睛看过许多俊山秀水才让我发现故乡只是祖国的一粒山水?我不得而知。小时我幼小的双腿走不出故乡的土地,长大后,故乡已走不出我的心里了!

我在田野里逡巡,田埂上被故乡的人种上了棉株,棉株已开出了玫瑰色和浅黄的花,筒形的棉花不骄嫩却有着气定神闲的气质,如美丽的村姑。在田野的边角种着几株辣椒,几棵竹叶菜,还有爬着藤的结着瓜果的藤蔓在向四周要着土地。

庄稼在夏天里向天空索取着阳光,故乡人在向土地索取着收获。我站在这片曾经熟悉如今却有点陌生的田野间感慨万端的时候,姐姐家的大女儿抱着孩子告诉我酒席开始了。看见荷塘在南风中摇曳的荷叶荷花,姐姐家的儿子折了一片荷叶折了一个荷帽给小外孙女戴上,我们在田野间取景拍照,小外孙女不时抓下荷帽,逗得我们开心地笑个不停。

吃完了酒席,我和家人一起打牌,哥哥给我们每人送来了一块西瓜,咬上一口,真甜。今年雨水不多,沙州的西瓜丰收了,价格也很好。哥哥只要田里没事,就去帮人家下西瓜,大热天,摘西瓜挑西瓜,不容易。傍晚收工的时候,人家给了一天的工钱,又送了两个大西瓜,哥哥尝了西瓜,很甜,又拿出一天中五十元工钱买了两袋西瓜。这让我终于明白:农民赚的钱都是用他们的汗水换来的。

下午五点多,哥哥给留下来玩的三桌人做了饭。吃完了晚饭,侄儿侄媳给他们的孩子在屋前洗澡。屋前有三只桶盛满了水,桶上蒙着塑料薄膜,经整个下午烈日曝晒,晚上洗澡的时候这水正好,我们笑着说,这桶加塑料薄膜就是一个最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夕阳收起它笑脸的时候,哥哥用他们家的农用车送我们到父母家休息,哥哥家的楼房因农忙暂停装修,而他们家的旧房子面积太小,所以我们只好到父母家休息。车子上放了几只木椅,我们坐在车上,纵目四望,夏日的田野是庄稼们的家,故乡人是打理庄稼的辛勤劳动者,过去赃乱的农村不见了,那些蚊子苍蝇不知在什么地方寻找它们的新家去了。

在田野间的大路上行驶的时候,两块黄色的稻田镶嵌在绿色的田野里,那是早稻!早稻要熟了,早稻在七月末收割,农人要及时翻耕田地,及时灌水,及时耘田,要赶在八月份前把晚稻秧苗插到早稻田里。小时候每年的暑假,不插八一秧让我们那些做学生的累弯了腰,晒疼了脸,让我们过早的懂得了当一个农民是多么的不容易!所以读书特专心,觉得读书比种田舒心多了。

夏天的田野满目怡然!

夏天经典的散文名篇篇五

刚到夏至,天热得像下了火一样。前院的王伯,一早就在张罗吃凉面。楼上楼下的空调,嗡嗡地响。年轻人贪凉,年长的人则惦记着今天的日子。

“冬至饺子夏至面”,老人家嘟哝着,因为他们把夏至当成重要的日子,一早打来了泉水,想要在今天吃泉水冷面。年轻人匆匆忙忙,没有时间考虑这个问题。我出门的时候,问了年轻的邻居,他回道,早上吃了方便面,算过了节。

母亲喜欢在这一天做野菜包子。她从前一天就张罗寻找新鲜的野菜:营生菜。营生菜是一种草本植物,它的叶子和嫩茎可以食用,老百姓称它是“长寿菜”,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今天一早,母亲把营生菜洗好了,控好水,用沸水焯一下,再用凉水过好,挤出水分,切成末,放在一边等着调馅。她打开平底锅,煎好鸡蛋,把泡好的粉丝切成一厘米左右的小段。把鸡蛋、野菜,和粉丝,加上盐,葱花,姜末,酱油,还有花生油,调在一起,调成“母亲专有”的味道。然后把调好的馅,放到冰箱里冷置。

下午回家的时候,母亲在厨房里擀包子皮,我站在门口笑着看她。我们总称她是“快手妈妈”,因为这些家务到她手里,像变魔术,麻利得很。她擀得皮薄薄的,包满了野菜。我进门也就十几分钟,可从上锅到蒸熟,第一锅已经好了。

母亲端出一个包子,唤我来尝,薄薄的皮,满口的野菜,真是太香了。

每到这个时候,就会和母亲讲起小时候过夏至的故事。母亲笑着应我,眼睛里闪烁着亮光。因为那时候的夏至,也是她年轻时的美好记忆。

“冬至饺子夏至面”,我记得小时候,家中老人也常这样说。那时候,爸爸、妈妈的家乡是在山东一个小县城里,我经常跟着父母回去。

夏至是24节气之一,在老百姓眼里,和冬至一样重要。在这一天,面条成了标志性食物。我记得每次回老家,这一天是要吃凉面的,用老井水过冷面。后来到了济南,有时会吃用泉水过冷面。

外婆喜欢做手擀面。那个时候,没有高筋粉,没有冰箱,更没有机器压面,全用纯小麦面粉,手工制作。外婆院子中央有两棵枣树,我们把绳子的两头系在两棵枣树上,做成秋千,在上面悠来悠去,疯玩。外婆总是乐呵呵地唤我们:“小心一点……”

夏至这一天,外婆在院子中的石桌上放了案板,将提前和好的面拿出来。面团也是有讲究的,揉得稍许硬一些,吃起来会筋道些。外婆把面揉成光滑的面团后,放在一旁静置,让面饧得更好一些。

过了一段时间,她取出面团,放在面板上,撒上一层面,一遍遍地揉。这需要腕力,也需要耐性。我们围在案板周围,看着外婆“表演”。外婆笑呵呵地对我们说,“不要动,在一边……”

面揉好了,她分成几块,又拿出其中一块,用擀面杖将它用力擀开,反复推开又卷起,来回滚动,直到面团被擀成薄薄的片状。最后,她把面皮展开,扑上干面,晾到半干状态,将面皮折叠好,切成细条状。我们喜欢吃细面,外婆把一部分切成细细的;舅舅们喜欢粗粗的,于是外婆又将一部分切成宽面。切好的面条散开在大大的盖垫上,就这样晾着。

大锅水烧开了,面条下到了锅里。水沸了起来,面条在锅里翻滚。外婆已打好井水,放在大大的盆中,在一旁等着。煮好的面条,捞起来直接放进井水里浸着。这时候,我们几个像小鸟一样,围在盆周围,张着嘴,要求尝尝。

外婆笑着捞出几根,挨个放入“小鸟”的嘴里,然后说:“去叫爸爸妈妈吃饭……”

现在的面条,大多是购买的,极少有人在家里做手擀面。有时候在超市买新鲜面条,有时是干面条,也有时直接买了方便面。因为住在泉城,许多当地老人,打了泉水,用泉水煮面条,然后用泉水过面。这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现在的配菜也比从前多了许多,因为现在的蔬菜也丰富多了。像生菜、新鲜胡萝卜、茄子、土豆、青椒、西红柿、木耳、香菇、豆类制品、肉类……应有尽有。麻汁、蒜泥、辣酱,也是各种各样,全凭个人喜欢。济南的夏至比较炎热,而本地的麻汁面是最受欢迎的。虽然不如北京和南方的讲究,也是非常传统的。

过去吃面没有空调,风扇也极少见。大家坐一起,围成一圈,吃得热火朝天,满身大汗。全家开吃时,一人一碗,小孩子也不例外。大家各自挑了自己喜欢的小菜,把它们和面条调在一起,“哧溜——哧溜——”吃得好香。小时候没那么多规矩,也没那么多讲究,外婆坐在一边欢天喜地说:“多吃,不够,再加……”大家不停地吃,吃完一碗再添一碗,直到吃得肚子撑得圆圆的,也不舍得放下饭碗。这个时候,大人们会叫住贪吃的孩子,说:“好吃,明天还吃啦……”

还记得五岁那年,也是夏至,我跟父亲回到从前工作的县城,去办调动。天气很热,我们坐着绿皮的火车。车上人很多,车厢热哄哄地让人难受。烧水的炉子,始终有人排队,乘客为了接水,走来走去,特别拥挤。父亲搂着我,挤在座位上。父亲一直在看窗外,我后来猜想,这次调动对他来说,是他一生的重大决定。当时幼小的我,也能够看出,他非常犹豫。

到了县城,我们下了车。父亲问我:“y,饿不饿,渴不渴?”

小时候的我非常听话,从不主动要东西,我说:“爸爸,不饿……”

我满脸的汗水,顺着头发流了下来。父亲轻抚我的头,给我找水喝。那时候,主要是从车站烧水炉打水,可是人一直很多,车站上也闹哄哄的。父亲将我领到车站后街的一家面馆,笑着说:“今天夏至,按说应该在家吃面条的……”

坐在面馆里,一碗手擀的肉丝面被端了上来。白白的面条上堆着肉丝和青菜,我馋得直拍巴掌。

父亲把肉丝和青菜夹在了我的碗里,看着我吃,我抬头冲着父亲笑,说:“爸爸,好香……”

父亲又要了一碗面汤,看着我一直低头哧溜溜地吃面条。他笑着说:“小姑娘,不要这么大声音……”他一直在笑,看着我笑。直到我推开了自己的碗,他把剩下的面条端了过去,开始吃。

我看着没有肉丝的面条,问他:“爸爸,好吃吗?”

爸爸说:“好吃极了。”

爸爸

给我讲起老家奶奶做得面条,配着奶奶的拿手小菜,真是太棒了。又给我讲起老家过冷面的大桶,下面条的大锅,我听了咯咯地笑。

后来,父亲因工作调动去了济南,我就再也没回过那个小县城,更没去过那家面馆,但当时的情景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

夏至,就表示夏天到了,真正的热天到了。

在最炎热的天气里,是极容易生病的。这个时候,有关“冬病夏治”的说法就开始了。现代人注重养生,于是大家常煮些绿豆汤,红豆薏米汤,冰镇酸梅汤,或是吃西瓜来解暑。记得小时候,在老家喜欢把西瓜放在老井里,冷冷的爽口。如今解暑的办法多了,但是人们生病的来源也多了。如,各色冰饮料,冰制品,冷制小菜或点心,吃多了会伤及脾胃。而过分依赖空调、电扇,还会引发其他病症。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学的一个特色。我在很多年前就开始接触,因为冬天里总爱感冒,有时还会有气管发炎。一位老中医给我讲了“冬病夏治”,提到了“三伏贴”。原理大约是借夏天的气温升高,利用身体阳气充沛的时候,贴敷治疗刺激穴位,达到治疗、调整肺脏疾患的作用。一般贴敷的时间是,初伏,中伏,末伏三天,各敷一贴。三伏贴敷疗法通常以三到五年为一个疗程,有些身体弱的甚至是年年贴。

我总是在夏至这天预约三伏贴,一开始是为自己,后来是给孩子和家中老人预约。在这个过程中,还学到很多简单耐用的养生小知识,比如说用热水泡脚,适当按摩,穴位艾炙,自我保健理疗。其实生活里,很多的调养也就是注重个人健康的生活,不要因为现代生活好了,反倒更没了理性。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比如说不熬夜,少喝酒,不贪冷食,坚持喝热水,让身体不要受到太多不必要的刺激。

让生活简单化,让生活稍许“理性化”。少点身外的“依赖”,多一点健康规律的生活。简单的生活,就如简单的回忆,内心充满了爱和快乐,生活之花会一直幸福绽放。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