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管理风险内容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通用5篇)

时间:2023-09-24 04:00:02 作者:雁落霞 2023年管理风险内容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通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管理风险内容篇一

;

产品名称:

产品编号:

编制人:

编制日期:

1、范围:

产品描述:

本风险管理计划主要是对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包括设计开发、产品实现、最终停用和处置阶段)进行风险管理活动的策划。

2、职责与权限的分配

风险分析评价的有关记录,并编制风险管理报告。

和生产后信息的收集并及时反馈给技术部进行风险评价,必要时进行新一轮风险管理活动。 2.4技术部和评审组成员定期对风险管理活动的结果进行评审,并对其正确性和有效性负责。 2.5办公室负责对所有风险管理文档的整理工作。

3、风险分析

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分析与实施并编制成相应的表格。

3.2风险分析内容包括:

1)可能的危害及危害事件序列

2)危害发生及其引起损害的概率

3)损害的严重度

3.3在产品设计开发初始阶段由于对产品设计细节了解较少,采用pha(初步危害分析)技术对产品进行危害、危害处境及可能导致的损害进行分析。

产品进行危害、危害处境及可能导致的损害进行分析。

记录。

4、风险评价

用半定量分析,风险可接受性准则以4?6三分区矩阵图表示。

4.2.1损害的严重度水平

等级名称代号系统风险定义

s1 轻度轻度伤害或无伤

s2 中度中等伤害

s3 致命一人死亡或重伤

s4 灾难性多人死亡或重伤

4.2.2损害发生的概率等级

等级名称代号频次(每年)

p1 10-6 极少

p2 10-4~10-6 非常少

p3 10-2~10-4 很少

p4 10-1~10-2 偶尔

p5 1~10-1 有时

p6 1 经常

4.2.3风险评价准则

严重程度

4 3 2 1 概率

灾难性致命中度轻度

6 u u u r 经常

5 u u r r 有时

4 u r r r 偶然

3 r r r a 很少

2 r r a a 非常少

1 a a a a 极少

则该风险还是可接受的,如果风险大于受益则设计应放弃。

行风险/受益分析,如果受益大于风险,则该危害可接受,如果风险大于受益,则风险不可接受。 4.5在可接受区,风险是很低的,但是还应主动采取降低风险的控制措施。

4.6受益必须大于风险才能判断为可接受。

5、风险控制

5.1对于经判断为可接受的风险还应当采取可行的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

案分析,识别一个或多个风险控制措施,以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1)用设计方法取得固有安全性

--消除特定的危害;

--降低损害的发生概率;

--降低损害的严重度。

2)在产品本身或在制造过程中的防护措施。

)安全信息 3

--在产品随附文件中给出警告、使用说明;

--限制医疗器械的使用或限制使用环境;

--对操作者进行培训。

分析,若经评审所收集的资料和文献不支持受益大于风险,则设计应放弃。

的结果应进行记录并保持,此过程预期30个月。

6、风险管理活动的验证要求

6.1风险管理计划是否已适当实施的验证

评审组可通过收集临床资料及生产和生产后信息对风险管理实施效果进行验证以确保风险管理活动的有效性。

7、风险管理活动评审的要求

7.1评审组成员及其职责如下:

评审人员部门职务

谢宝同总经理评审组组长

管理者代表组员

技术部组员

生产部组员

质量部组员

销售部组员

7.2评审组成员应对评审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负责。

安全性有关的信息进行评审,为综合剩余风险的评价提供依据。

7.4依据以下和安全性有关的信息在产品的设计开发、试制及产品生产与售后阶段进行评审:

1)是否有事先未知的危害出现;

2)是否有某项危害造成的已被估计的风险(一个或多个)不再是可接受的;

3)是否初始评定的其它方面已经失效;

保持评审记录以证实风险管理计划的每个要素在产品特定的生命周期阶段已被适当的实施。

8、综合剩余风险分析

的结论,则综合剩余风险是可接受的,否则综合剩余风险任然是不可接受的。

8.2各部门可以参考一下的一些方法评价综合剩余风险

1)事件树分析法:对单个风险进行共同研究,以便确定综合剩余风险是否可以接受;

4)警告的评审:单个警告可能提供风险降低,但过多的警告可能降低警告的效果;

尤其是最新的不良事件。

结果记录,此过程预期3个月。

9、风险管理报告

评审的结果最终以风险管理报告的方式给出,此项评审活动预期1个月。

风险分析记录

1、产品描述

2、概述

析,另外运用风险分析工具:fmea、fmeca和haccp对一次性使用自毁式安全注射器在生产阶段进行了分析包括危害分析和风险控制方案分析,具体内容见下文。

3、风险分析人员

按照风险管理计划的安排,此次风险分析的部门包括生产部、质量部、技术部、、销售部等,技术部主要分析设计开发阶段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事件序列,生产部主要分析产品生产阶段的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事件序列,和销售部主要分析产品生产后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事件序列,技术部负责收集各部门分析的结果并按照16号令的要求和yy/t0316:2008附录e.1的资料对所有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事件序列进行分类,组织个部门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分析与实施并编制成相应的表格。

4、医疗器械预期用途和与安全性有关特征的判断

问题内容特征判定可能的危害 c.2.1 医疗器械的预期用途是什么和怎样使用医提供给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用于注射、油无疗器械, 液,具体使用步骤见产品使用说明书。

c.2.5 是否有能量给予患者或从患者身上获取, 否无

c.2.7 医疗器械是否处理生物材料用于随后的再否无次使用、输液/血或移植,

基本的消耗品包括pp料、不锈钢针管、合材料可能存在细菌、还

成橡胶等,这些物质均应符合医用要求级原物或热源等

相应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c.2.16 医疗器械是否有储存寿命期限, 有信息危害

作者控制操作不当 c.2.19 什么决定医疗器械的寿命, 吸塑包装材料和合成

橡胶的老化决定产环境危害

品的寿命不适当的储存条件 c2.2.20 医疗器械是否预期一次性使用, 是信

息危害

产品第一次使用后会自动自毁标识不清晰易懂 c2.21 医疗器械是否需要安全

者应当熟悉并经过肌肉注射培训

c2.23 如何提供安全使用信息, 产品说明书上有详细说明安全使用信息信息

制接口, 是使用危害

有图示和文字提示的“警戒线” 产品非预期自毁 c2.25.5 医疗器械是否显示

信息, 是信息危害

有文字以及刻度和警戒线显示信息不精确清晰 c2.25.6 医疗器械是否由菜单

控制, 是信息危害

使用说明书上有操作步骤说明信息提供不符合要求

c2.25.7 医疗器械是否由具有特殊需要的人使否无用, 由医务人员给需要注

射的患者注射

c2.26 医疗器械可能以什么方式被故意地误用, 可能会被用作毒品注射等使

用危害

产品非预期使用 c2.27 医疗器械是否预期为移动式或便携式, 便携式无

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山东检测中无

心全性能检测合格

c2.30 医疗器械是否有明确的标识或信息显示在是功能失效

何种状态下禁止使用, 产品说明说上有明确的文字和图示说明自动回收装置失效引起

产品无法预期使用

5、危害的判定

危害类可预见的事件及事危害的处境可发生的损害初步控制措施编号型

件序列

1、洁净区尘埃粒子超

严格执行《疗器械说明书、标

1、没有注意说明书上注

意事项及图示而使

产品不能预期使用

性、密合性、针尖锋

利度等不符合标准

要求

风险评价记录

1、产品描述

2、概述

按照风险管理过程,对经风险分析确定的危害和危害处境发生的概率及其所引起的损害概率与损害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并赋值,此过程称为风险估计。风险评价过程就是对经估计的风险与风险管理计划中给定的风险可接受准则进行比较,以决定该风险的可接受性。

3、步骤

3.1损害发生概率的分析

按照yy/t0316:2008附录d.3.2对上一步分析得到的每一项危害处境引起的损害发生概率进行估计,然后依据风险管理计划第4条4.2.2的损害发生概率等级的准则,对估计的每一项损害概率划分等级,具体记录如下表:

编号可预见的事件及事件序列可能引起损害发生的概率等级

组成产品的各原材料有毒性(如:pp料、合成胶、针管、粘合剂、润滑剂等)h1 p4 或环氧乙烷解析不彻底。

1、洁净区尘埃粒子超标、温度、湿度不符合要求等。 p3 h6

1、没有注意说明书上注意事项及图示而使产品不能预期使用。(正常状态) p4

2、某些部件缩水程度不同、组装不到位或者漏检。 h10 p3

3、产品基本性能如滑动性、密合性、针尖锋利度等不符合标准要求。 p2

3.2 损害发生严重度的分析

收集类似产品有关的临床资料和最新不良时间报告等信息,按照

yy/t0316:2008标准附录d和风险管理计划中规定的损害严重度准则对每一项危害处境可能引起的损害严重度进行等级划分,具体记录如下表:

可能引起损害发生的严重度编号可预见的事件及事件序列等级

h2 产品内细菌污染,如产品灭菌不彻底、吸塑包装材料和过程不符合要求等

s3

1、洁净区尘埃粒子超标、温度、湿度不符合要求等 s2 h6

2、仓库环境不符

2、某些部件缩水程度不同、组装不到位或者漏检 s1

3、产品基本性能如滑动性、密合性、针尖锋利度等不符合标准要求 s1

3.3 风险可接受性判断

严重程度

s4 s3 s2 s1 概率

灾难性致命中度轻度

p6 u u u r 经常

p5 u u(h2) r r 有时

p4 u(h1) r(h3) r 偶然 r(h7、h10.1)

p3 r r r(h6) 很少 a(h8、h9、h10.2)

p2 r r(h4) a a(h10.3) 非常少

p1 a a(h5) a a 极少

说明:a:可接受的风险;

r:合理可行降低(alarp)的风险;

u:不经过风险,收益分析即判定为不可接受的风险。

风险控制记录

1、产品描述

2、概述

风险控制是对经过风险评价判断为不可接受的采取措施以降至可为接受风险的过程。

3、步骤

3.1风险控制方案分析

按照风险管理计划的的要求从以下三方面识别风险控制措施:

1)用设计方法取得固有安全性;

2)在医疗器械本身或在制造过程中的防护措施;

3)安全信息。

3.2经分析,对上一步判断的不可接受风险和合理可降低风险采取的初步风险控制措施和验证记录如下记录如下:

编号可预见的事件及事件序列初步风险控制措施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控制采购安全允产品与药物不相容 h5 许的原材料

2、仓库环境不符合要求等

产品上标识不明确、不清晰或刻度不准确严格按照相关规程操作保证印刷质量 h7

包装上防护措施标识不明确不清晰 h8 严格执行《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

标识管理规定》说明书上注意事项、操作步骤描述繁琐或不清晰易懂或信息不全 h9

1、零位线偏

不正常

按照设计的参数范设计灭围和临界条件进行患者接触到细加药量、时菌相关

3.4风险控制措施实施效果的验证

对风险控制措施实施效果验证记录如下:

s1 s1 h9 p3 a p2 a 否有效

p2 s1 a p1 s1 a 否有效

综合剩余风险评价记录

1、产品描述

2、概述

综合剩余风险评价是以医疗器械安全、有效为宗旨在所有风险控制措施已实施并验证的情况下对产品所有剩余风险可接受性的判断。

3、综合剩余风险评价

由上一步验证记录看,在所有风险控制措施实施之后没有带来新的风险,但是产品总的综合剩余风险可能存在如下几条:

1、产品被非法使用,如被用作毒品注射,

2、产品使用后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这样的剩余风险概率无法估计,但经风险/受益分析,该产品带来的受益远远大于风险,另外,公司还是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在产品使用说明书中标识其用途和用后妥善处理的信息,由此,决定该产品的综合剩余风险可接受。

4、需公开的剩余风险信息

2) 注:使用前检查产品滑动性能时请勿将推筒推至超过警戒线;

3) 注:本产品为一次性使用产品。

编制人:

批准人:

批准日期:

目录

第一章综

4 ...................................................................... .. (15)

第一章综述

1、产品简介

yy/t0287:2003idtiso13485:2003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注、输器具)生产实施细则(2001年修订)》的规定在符合yy0033:2000《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规定的10万级洁净区内生产。

产品外形图如下:

2、风险管理计划和实施情况简述

于2007年开始策划立项。立项的同时。我们针对该产品进行了风险管理活动的策划,制定了风险管理计划。

该风险管理计划确定了的风险可接受准则,对产品设计开发阶段(包括试生产阶段)的风险管理活动、风险管理活动有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以及生产和生产后信息的获得方法的评审要求进行了安排。

公司组成了风险管理小组,确定了该项目的风险管理负责人。确保该项目的风险管理活动按照风险管理计划有效的执行。

在产品的设计和项目开发阶段,风险管理小组共进行了一次风险管理评审,形成了相关的风险管理文档。

3、此次风险管理评审目的

本次风险管理的评审目的是通过对产品在上市前各阶段风险管理活动进行总体评价,确保风险管理计划已经圆满地完成,并且通过对该产品的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以及综合剩余风险的可接受性评价,和对生产和生产后信息获得方法的评审,证实对产品的风险已进行了有效管理,并且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4、风险管理评审小组成员及其职责

评审人员部门职务

总经理评审组组长

管代组员

技术部组员

生产部组员

质量部组员

销售部组员

第二章风险管理评审输入

1、风险可接受准则

等级名称代号严重度的定性描述

轻度 s1 轻度伤害或无伤

中度 s2 中等伤害

致命 s3 一人死亡或重伤

灾难性 s4 多人死亡或重伤

1.2 损害发生的概率等级

等级名称代号频次(每年)

经常 p6 1

1.3 风险评价准则

严重程度

概率 4 3 2 1

灾难性致命中度轻度

经常 6 u u u r

有时 5 u u r r

偶然 4 u r r r

很少 3 r r r a

非常少 2 r r a a

极少 1 a a a a 说明:a:可接受的风险;

r:合理可行降低(alarp)的风险;

u:不经过风险,收益分析即判定为不可接受的风险。

2、风险管理文档

1)风险管理计划;

2)安全性特征问题清单及可能危害分析表; 3)初始危害判断及初始风险控制措施表; 4)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和验证以及剩余风险评价记录。

3、相关文件和记录

3.1 风险管理控制程序文件编号: 版本号:b

pfmea) 3.2 产品设计开发文档(主要包括设计图纸、工艺、dfmea、

3.3 相关法规:《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

yy/t 0316:2008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要求

第三章风险管理评审

1、风险管理计划完成情况

评审小组对风险管理计划的完成情况逐一进行了检查,通过对相关风险管理文档的检查,认为风险管理计划已基本实施。见《风险管理文档》。

2、综合剩余风险可接受评审

评审小组对所有剩余风险进行了综合分析,考虑所有单个剩余风险共同影响下的作用,评审结果认为:产品综合剩余风险可接受,以下为具体评价方面:

1)单个风险的风险控制是否有相互矛盾的要求,

结论:尚未发现现有风险控制有相互矛盾的情况。

2)警告的评审(包括警告是否过多,)

结论:警告的提示清晰,符合规范。

3)说明书的评审(包括是否有矛盾的地方,是否难以遵守)

易于使用者阅读。

4)和类似产品进行比较

结论:

5)评审小组结论

结论:风险管理评审小组在分析了以上方面后,一致评价,本产品的综合剩余风险可接受。

3、关于生产和生产后信息

生产和生产后信息获取方法参见《质量信息反馈控制程序》(文件编号: 版本号:b),评审组对《质量信息反馈控制程序》中的生产和生产后信息获取方式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评价,认为: 该方法是适宜和有效的,一生产和生产后信息的获取可按照《质量信息反馈控制程序》的要求获得,该项目风险管理负责人对得到的生产和生产后信息进行管理,必要时,风险管理小组开展活动实施动态风险管理。由于本产品尚未正式生产,一旦正式生产,将对生产中的各类风险情况进行收集,并再次进行分析、评价、控制,更新风险管理报告内容。

4、评审通过的风险管理文档

《安全特征问题清单及可能的危害》(见附件1),该附件为产品设计开发之除对产品的预期用途和与安全性有关的特性以及可能危害的分析的记录。

《初始危害判定和初始风险控制措施》(见附件2),该附件是对正常和故障状态下的合理可预见的危害事件序列及其可能引起的危害处境、可能的损害和采取初步控制措施的记录。

《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及剩余风险评价记录表》(见附件3),该附件是对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验证及其剩余风险评价的记录。

第四章风险管理评审结论

审,认为:

风险管理计划已被适当地实施; ,

, 综合剩余风险是可接受的;

, 已有适当方法获得相关生产和生产后信息;

,全部剩余风险处于风险可接受准则的可接受范围内,且受益超过风险。

同意批准申报注册。

签名:

日期:

附录 1

安全特征问题清单及可能的危害,该清单依据 yy/t0316-2008 标准附录c 的问题清单和附录e.1危害示例,补充了有关产品的特有的安全性问题。

烷残留或热源 c.2.7 医疗器械是否处理生物材料用于随后的再次使否无

用、输液/血或移植,

灭菌,或用其他微生物学控制灭菌, 合格后入库,以无菌形式提供给使用者

灭菌、解析不彻底 c.2.9 医疗器械是否预期由用户进行常规清洁和消否无毒,

基本的消耗品包括pp料、不锈钢针管、原材料可能存在细

合成橡胶等,这些物质均应符合医用要菌、还原物或热源等

求级相应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c.2.16 医疗器械是否有储存寿命期限, 有信息危害

产品使用说明书上标识产品有效期3标识不当

年,

操作者控制操作不当 c.2.19 什么决定医疗器械的寿命, 吸塑包装材料和合

成橡胶的老化决定环境危害

产品的寿命不适当的储存条件 c2.2.20 医疗器械是否预期一次性使用, 是

信息危害

产品第一次使用后会自动自毁,标识不清晰易懂 c2.21 医疗器械是否需要安

全的推出运行或处置, 是无使用后应利用适当的方法对废弃物进

行处置

c2.22 医疗器械的安装和使用是否要求专门的培训或是无专门的技能, 操作

详细说明安全使用信信息危害

用,是否关键取决于人为因是信息危害

素,例如用户界面,

中使用,

管理风险内容篇二

20__年3月我段在全面总结房建多年来安全管理中取得的经验以及对一些典型事故案例进行认真剖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全段各专业管理中需要高度关注和严格控制的安全风险环节,制定了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安全是段生产经营的永恒主题。加强安全风险控制,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重要体现,是抓好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是确保安全生产稳定有序的重要手段。

那么,怎样才能让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落地、生根、发芽、结果呢?我认为,关键还是在于抓好落实。

一是要抓好安全风险意识的强化。

要把安全风险意识根植于干部职工的思想深处,贯穿到现场施工的全过程,增强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要采取有效措施,让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三点共识”,做到任何时候都把安全作为大事来抓,任何情况下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任何影响安全的问题都要立即解决,牢牢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

二是要抓好安全风险过程控制。

以人身和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为重点,建立有施工现场项目部特点的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增强防范安全风险的能力。突出人员、设备和管理三大要素,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科学确定安全风险点,制定和落实管控措施,实现对各种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以落实安全管理规范化和职工作业标准化为重点,完善规章制度和各岗位的作业标准,实现对现场施工作业的有效控制。

三是要抓好安全风险应急处置。

进一步完善非正常情况下各项安全措施,分系统、分层次、分岗位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处置流程、处置措施和职责分工,做到简明实用、便于操作。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做到应急有备、响应及时、处置高效。

四要抓好安全风险管理的考核评估。

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对安全风险管控实行有效的监督,进行定期评审考核,对风险防控不力的,及时进行纠正;对触及风险“红线”的,尤其是可能引发严重事故的问题,严肃追究责任,提高安全风险管理的效能。

总之,实行安全风险管理,关键在于紧盯消除风险的目标、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真正把我段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管理风险内容篇三

在总行领导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全行工作中心,全面履行风险、合规部门的管理职责,扎实工作,以强化信贷管理为突破口,全力抓好全行贷款风险分类、不良贷款监测、清收、考核工作及超权限贷款风险审查审批工作,有效地履行了风险管理与合规管理职责,较好地发挥了部门的职能作用。现将就风险管理与合规管理方面的工作做如下汇报:

1.做好风管部职责内的报表、报告制作和报送工作。

一是做好风险分类相关报表;二是做好不良资产监测报表;三是做好银监办要求的业务经营分析报告及相关报表;四是及时向人行报送风险监测指标报告及相关报表;五是及时向监管部门报送业务经营风险分析报告及相关报表。

2.全力抓好全行贷款和管理工作。

一是结合工作实际要求,对我行贷款企业评级授信,贷款调查,作业监督,资金支付,贷后管理等相关环节进行细致的自查,我行客户均已达到准入标准,能够做到及时收贷收息信贷档案管理完善。

已设立岗位职责,行长与部门行长能够按时查库,严格按照查库制度,记录真实完整,未发现岗位职责中有操作风险问题。防范内部人员违规操作,加强日常业务操作风险问题,客户存款和贷款余额按月核对,结算业务未发现错误,同城票据未发现问题。能较好的履行部门职能工作,积极发挥本部门的职能强化作用。

管理风险内容篇四

作为一名铁路员工我深刻理解安全的重要性,“安全第一”这句话也时刻铭记在广大铁路职工的心中,从铁路部门的管理到铁路职工的一言一行,都是将安全放在了首位。

安全风险管理,顾名思义,涉及安全就有风险,要对其进行认真管理,强化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引入安全风险管理的方法,通过对风险因素的有效控制,达到最大限度减少或消除安全风险的目的。

怎样才能让安全风险控制体系落地、生根、发芽、结果呢?我认为,关键还是在于以下两点。

一是要强化职工整体素质。

第一要提高劳动技能,把职工学习培训的内容具体化、现场化、岗位化,以职工个体技能的提高,促进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以队伍整体素质促进车间安全水平的提高。以整个车间水平的提高促进整个段站安全业务的提高,做到由被动型、执行型管理向主动型、创新型管理转变。第二是组织职工学标、贯标。学习标准,把规章制度、技术标准、设备标准、作业标准细化、具体化,组织职工学习熟知标准,全面掌握标准。贯彻标准,认真贯彻落实标准,使各项标准成为日常工作的行为规范,时时、处处得到有效落实,在标准范围内行动。

二是抓落实。

第一是抓好安全风险意识的强化。要把安全风险意识根植于干部职工的思想深处,贯穿到运输生产的全过程,要采取有效措施,让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三点共识”,做到任何时候都把安全作为大事来抓,任何情况下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任何影响安全的问题都要立即解决,牢牢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

第二是要抓好安全风险应急处置。进一步完善非正常情况下各项安全措施,明确处置流程、处置措施和职责分工,做到简明实用、便于操作。

第三是要抓好安全风险管理的考核评估。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对安全风险管控实行有效的监督,进行定期评审考核,对风险防控不力的,及时进行纠正;对触及风险“红线”的,尤其是可能引发严重事故的问题,严肃追究责任,提高安全风险管理的效能。

总之,实行安全风险管理,关键在于紧盯消除风险的目标、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领导干部、基层职工齐用心,真正把盛部长的安全风险管理讲话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管理风险内容篇五

部长在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20__年铁路工作,最重要的是要确保运输安全稳定,这是中央、国务院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铁路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铁路各级组织、各级部门必须认真履行的政治责任,并把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作为今年铁路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认真学习盛部长讲话,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刻认识安全风险管理的重大意义和极端重要性:

1、安全是铁路工作的生命线,是铁路的饭碗工程,必须强化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引入安全风险管理的方法,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系。通过对风险因素的有效控制,达到最大限度减少或消除安全风险的目的。实行安全风险管理,是在现有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对安全意识的强化、安全理念的提升、工作思路的优化,有利于安全基础工作的加强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实行安全风险管理,前提是要强化安全风险意识。要把安全风险意识根植于干部职工的思想深处,贯穿到运输生产的全过程,增强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强化安全风险意识,必须牢固树立三点共识,做到任何时候都把安全作为大事来抓,任何情况下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任何影响安全的问题都要立即解决,牢牢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

3、实行安全风险管理,目的是要消除风险。要对各类安全风险实行分类管理,科学制定管控措施,加强对安全风险的过程管理,狠抓管控措施的落实,加强检查考核,进行闭环管理,实现良性循环,以此来强化安全管理工作。

作为安全生产一线管理人员,,促进车间、班组安全风险的有效管理,应注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我们要认真学习盛部长的重要讲话,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快思想观念解放、精心谋划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深入扎实地做好各项重点工作,为建设安全、创新、精细、和谐西铁贡献力量。

通过学习盛部长讲话重要精神,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在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决心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盛部长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安全风险管理的丰富内涵,就要把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落在安全风险的防控上。在现阶段,安全生产的物质条件逐步得到强化,但同时运输安全面临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安全压力不断加大,运输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所以高标准要求工作目标要高,始终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最大限度地延长安全周期,实现铁路运输安全的持续稳定,为铁路发展创造长期稳定和谐的环境;讲科学要求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抓好运输安全,不断提高安全风险意识,从整体上提高安全工作水平;不懈怠要求要增强忧患意识,在运输安全上始终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坐针毡,居安思危,永不自满,永不松懈。

2、严格管理,加强作业标准。加强规章制度业务知识的学习,发现安全隐患和事故苗头,加强现场巡视和盯控力度,抓住盯控关键和重点。深入一线,掌握货运安全关键环节,指导和帮助现场解决安全上的实际问题。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杜绝看惯了、干惯了、不以为然的不良习气。要彻底消除干部作风飘浮、好人主义、形式主义的顽疾,检查工作要深入细致,绝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应付差事,发现问题必须一盯到底、彻底解决。

3、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从思想工作入手,从一点一滴做起,真正树立让标准成为习惯的安全意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教育职工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把好人身安全关,一丝不苟的执行作业标准,认真、细心、实实在在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是防止事故的唯一途径。决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4、在铁路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作为一名铁路职工必须加强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要重点学习掌握高速铁路线路基础、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系统集成及动车组等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要深入运输生产一线,深入了解铁路的发展变化,掌握新技术,在实践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技规》、《行规》《站细》等基本规章制度,认真学习行车、调车作业知识,认真学习货运规章制度和业务知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能力,适应工作需要。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