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论文大全(20篇)

时间:2023-12-12 17:07:39 作者:灵魂曲

范本的选取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目标,选择与自己写作方向相符的作品进行参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借鉴。

舞蹈教育教学论文

儿童舞蹈是通过儿童来表演并体现其生活的一种艺术。舞蹈教学作为一种美育形式更易让儿童产生兴趣。它对儿童的成长极富教育意义,有助于培养儿童对美的欣赏,有利于其智力的开发,更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他们的体魄。儿童舞蹈呈现的是儿童在歌声中翩翩起舞的一幅画面,画面中的场景直观明了,因此儿童更易学习理解。儿童舞蹈对儿童的身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少儿舞蹈的魅力在于,它能够不断的提升儿童的审美能力,包括感知与创造。因此,我们对儿童舞蹈教学应当不断探讨,创新。着力于创新教育视域下的儿童舞蹈教学研究。

1.旧观念束缚着创新教育的开展。

创新,从来都是一切新生力量的源泉,是最具神秘色彩的词汇。它能够给一切的事物带来动力,并赋予其活力与张力。因此当创新作用于现代的少儿舞蹈教学会带来无与伦比的力量。可以想象,两者结合起来,将会带来怎样巨大的变化。而一个时代,有新必有旧,一些陈旧的观念会束缚着创新教育的发展。传统的舞蹈教学中,舞蹈老师只是硬性的进行示范,让儿童进行跟学,偶尔对儿童不规范的动作进行指正。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得儿童的舞蹈光有形而无神,让人觉得这些舞蹈只是一些动作拼凑起来形成的。此外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的选取,也影响着儿童舞蹈的创新进步。有些舞蹈老师观念老套,只是依据教材来进行教学,使得儿童只能被动的接受,遏制了儿童思维的发展。同时,“尽信书其实不如无书”这一观念好像并没有深入人们的思想中。传统教材只是记录了一些歌曲和舞蹈动作教学,根本无法对儿童舞蹈进步产生巨大影响。而这些传统的教材却使一些舞蹈老师的教学受到了影响,进而导致儿童失去舞蹈学习的创造能力。

2.心理上的被动。

我们都知道心理作用有时候其实是一种心理暗示。在舞蹈学习中,如果儿童对于舞蹈教学存在的是积极心理,那么这种心理便会不断的鼓励着儿童的舞蹈学习。反之,如果儿童只是被动的接受,处于被动的心理状态,则会产生相反的作用。一些孩子开始舞蹈学习往往是由家长做主的。这就导致儿童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兴趣不大,舞蹈教学者如果对于此种现象置之不理或只是强制性教学,长久以往,儿童只会对舞蹈更加不感兴趣,造成恶性循环。

3.情感上的忽视。

我们的情感往往会由自身的行为,表情和语言表现出来。在舞蹈教学中情感上的忽视往往体现在两个方面。

(1)师生之情:好的舞蹈老师关心的不仅是学生舞蹈学习的情况,更关心的是学生本身。两者差别很大,前者只是一种单纯技能的关心,后者则包含了各个方面,包括其技能的学习。正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其实情感的作用也是相互的,关心不是单方面的,它其实是一种互动。如果舞蹈教学者态度强硬或者只把把儿童舞蹈教学只当作一种收入的来源,对学生漠不关心,那么儿童又怎么会对这一门课程感兴趣,又凭什么感兴趣。

(2)舞蹈的情感注入:舞蹈教学者的教育其实贵在精而非多,在教育儿童时更应该教他们如何对一首舞蹈进行诠释,教会他们想象,跳出有着自己情感痕迹的舞蹈,不能只是单单进行动作指导。

舞蹈老师是儿童学习舞蹈的启蒙者,只有教师带动了舞蹈的创新才能使得儿童学会创新。儿童的心思很单纯。“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这一套不能作用在儿童身上。家长把孩子交给老师是对老师的一种信任,而老师因此也成为了学生的依赖,成了学生的标杆。因此老师创新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舞蹈教学者应当根据舞蹈的发展变化进行不断的创新,陈腐的知识应当及时的进行剔除,要不断的吸收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教师本身的创新能力也十分重要。教学应有特色,虽然可能吸收了新的教学模式,但是大家都学习,创新也不叫创新了。这就极大的考验了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自己进行舞蹈的创作或自己进行探讨研究怎样让舞蹈更加易学,舞蹈表现力更加丰富。

(1)增加趣味。

舞蹈作为一种细腻的艺术,极具戏剧性,带有浓重的情感色彩。一些老师往往会发现,他们倾尽知识教学,但取得效果的却差强人意。其实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知识技能教多了,儿童不吸收,半点作用都没有。儿童是处在天真,活泼的年纪,他们喜欢新鲜事物,拥有着强大的好奇心,对一切都充满了兴趣。教学者应根据这一点来进行教学。选择儿童感兴趣且有意思的题材,在教给学生舞蹈动作和技巧的同时注重趣味性,可以给儿童讲讲故事,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阻止他们分神。

(2)鼓励儿童观察和想象。

儿童舞蹈是需要观察和想象的。一些儿童舞蹈的创作来源于动物动作的组合,儿童如果不理解很难在跳舞时表现出舞蹈本身的寓意。因此,舞蹈老师应当教导学生学会观察。教导者旨在教给儿童观察的方法和引领他们观察。如小蛇的游动,鸭子洗澡。儿童通过各自的观察从而得出结论,会让其舞蹈更加传神。少儿时代是最有权利想象的时代,有些舞蹈是虚幻的创作,观察无法起到作用,这就要教育者在教学时将他们带入各种情境,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让舞蹈富有灵气。

(3)娱乐和舞蹈学习相结合。

众所周知儿童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但其实他们对一个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是有时限的。儿童没有沉稳的性格,他们十分好动,并且对一种舞蹈的热衷度不会太长久。因此,如何来维持他们的学习的热情是需要攻克的一个难点。此时,娱乐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它们吸引了儿童的注意,让儿童觉得一个舞蹈学很久其实也不是那么的乏味。娱乐和舞蹈相结合,在很大程度上辅助了舞蹈学习。

创新教育视域下的儿童舞蹈教学,需要舞蹈教学者不断的进行分析和改进,引领儿童走上正确的学舞之路。舞蹈教学者是一盏指路明灯,只有用心的去创新和改变教学方法,才能使儿童更好的理解吸收舞蹈的寓意,让他们投入更多的热情来舞一曲,并在舞蹈的世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论文

摘要:目前,随着国家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因此,在职业教育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情况下,了解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现状,解决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质量,满足社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是中职学校发展和进步的前提。本文通过分析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提高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质量,提供有用的参考。

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和综合素质型的幼儿园教师和管理者,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而舞蹈教学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因此,提高舞蹈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舞蹈能力,是中职学前教育发展的基础。而且,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中职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所以,重视舞蹈教学的地位,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专业幼儿舞蹈教师的需求,是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竞争力的有效方式。

1.1生源的质量较差:目前,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同程度较低,很多家长认为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不高,对于孩子以后的就业没有多大的帮助,因此,在中考结束后,许多学生会选择去普通高中继续学习,使得中职学校的生源紧缺。而且,为了招到更多的学生,中职学校只有不断的降低招生标准,以获得更多的学生,致使学生的质量参差不齐。同时,由于中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不同,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中,很难达成教学目标,致使舞蹈教学的教学效果较低,不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质量[1]。

1.2舞蹈教师队伍薄弱: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社会对各门艺术教师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缺乏经验丰富、工作能力较强的专业舞蹈教师,使得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较低。一些中职学校会从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中,招聘舞蹈教师,而这些大学毕业生没有经过专业的舞蹈训练,舞蹈知识不丰富,只能教授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使得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较低[2]。

1.3舞蹈课程设置不合理:中职学校学前教育的学习时间一般分为:两年学校学习时间,一年岗位实习时间,这种课程设置,使得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较短,舞蹈课时较少,给从未接触过舞蹈学习的学生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一些学生的舞蹈功底差,而舞蹈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使得学生缺乏足够的锻炼机会,再加上学习舞蹈的难度较大,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舞蹈的信心,进而影响了舞蹈教学的效果。

1.4舞蹈课程的教学内容不科学:目前,许多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材的教学内容比较陈旧落后,实用性不强,给教学效果造成负面影响。一些中职学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教材过度强调教学活动的通用性,教学内容繁多,并且倾向于专业化教学,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使得舞蹈教学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舞蹈教材内容缺乏中职学校的教育特色,没有体现中职教育的职业性、专业性和服务性,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严重影响了舞蹈教学的质量。

2.1准确定位舞蹈教学的教学目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和综合素质型的幼儿教师和管理者,因此,中职学校应该准确定位舞蹈教学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中职学校应该根据社会的需求,合理设置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教学目标,凸显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性和实用性,让学生系统的学习舞蹈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舞蹈能力,确保学生能够满足社会对幼儿舞蹈教师的要求,以增强中职学前教育的竞争力[3]。

2.2建立强大的舞蹈教师队伍:舞蹈教师是学生学习舞蹈的引导者,因此,中职学校应该建立强大的舞蹈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中职学校可以积极开展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舞蹈教师的执教能力,以提高舞蹈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中职学校可以给舞蹈教师提供实践的机会,让舞蹈教师根据幼儿舞蹈教学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以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

2.3合理设置舞蹈课程: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舞蹈基础和学习能力,因此,中职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舞蹈课程,以提高舞蹈教学的有效性。在学生入学之前,中职学校应该组织专业的舞蹈教师,检测和调查学生的舞蹈基础,以确保舞蹈教学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同时,中职学校应该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需要和特点,合理安排舞蹈教学时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舞蹈学习条件,丰富学生舞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促使学生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

2.4选用科学的舞蹈教材:舞蹈教材是学生学习舞蹈的依据,因此,中职学校应该选用科学的舞蹈教材,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中职学校应该结合学前教育的特点和自身的办学特色,积极改革舞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幼教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舞蹈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以促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4]。

3总结。

总而言之,舞蹈教学是中职学前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职学前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因此,中职学校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舞蹈教学的重要性,合理设置舞蹈教学课程,建立强大的舞蹈教学队伍,增加资金投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舞蹈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确保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

目前,国内外大量的有关脑科学和儿童发展关键期的研究,都证明了婴幼儿期是人类心智潜能开发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期,这预示着未来十年将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黄金时代.由于学前教育在人一生的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因此高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定位,有别于舞蹈专业学院和高等师范学院.作为在高职院校工作的舞蹈教师,要充分认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的迫切性与必要性,使之更科学,对学前教育学生进行舞蹈艺术教育,提高她们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作者:谢琼作者单位: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刊名:艺海英文刊名:yihai年,卷(期):“”(12)分类号:g71关键词:

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论文

摘要: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以人类的肢体语言作为交流渠道而展示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存在于三维空间中。不少家长为了提高自己孩子的自身气质,增强孩子身体的协调能力,纷纷在孩子年幼时便报了舞蹈班。这也说明了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中针对性的培养舞蹈人才,能够促进幼儿自身艺术素养得到有效提高。在对学前教育的模式学生教育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提高艺术素养,专业知识与艺术素养是可以同时兼并与存在的。

舞蹈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假设教学过程中只有积极的授课教师。学生毫无主动性,那么这堂舞蹈课是不能顺利进行的,要想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应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也能促进教师的教学热情,使得教学质量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要让普通教学模式和舞蹈艺术两者能够相互交叉相互进行有机结合。

培养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能力是学前教育的基本框架主要的知识内容。这是以从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专业方向为出发点的。

(1)舞蹈课课时相对较少。按照目前各校专业舞蹈教学的情况来分析:可以得出整个学期舞蹈课时是相当少的,因为课时少所以要想提高舞蹈的技术性就有点难度,这也就导致了学生们无法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舞蹈课堂上老师所教的舞蹈技能以及基础的舞蹈动作,很有可能会导致学生们无法胜任以后所要做的工作。

(2)舞蹈素养需要提高。对于学前教育的学生们而言,艺术素养的课程设置对于他们的未来是充满未知的,学生们是无法预测到自己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将会面对怎样的教学环境、将要接受怎样的教学任务,所以学生们就应该在在校期间尽可能的多为自己提升艺术素养而做好功课。详细概括就是学生们可以在学校现今所提供的一切设施情况下,尽可能促进舞蹈课程素养得以提升,这样能够丰富学生们的阅历以及扩展学生们的知识面。

(3)课程设置不合理。舞蹈课不像语文数学课程一样,舞蹈课程没有专业的管理者,也没有详细合理的课程教学计划,所以很多学校出现了校方想给学生上几节舞蹈课就几节舞蹈课,舞蹈教师甚至不会在课堂上教学生们舞蹈,所以课程设置方面是存在着较大缺陷的,这也是与新课改的指导思想相违背的。

(4)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很多学校并没有深入新课改的教学指导计划和内容,而是粗略的制定了一些舞蹈基础知识,会有许多学生存在舞蹈素养低、舞蹈表现力不足、模仿能力较低等情况。师范类专业的舞蹈教学与艺术院校专业训练不同,学生所掌握的舞蹈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主要是作为从事舞蹈教育工作的职前训练,而不是培养舞蹈演员。学生的知识与舞蹈体例要更新一些,以便学生通过教学能练就更为实际、适用的职业技能。通过分析以上的实际情况得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应该制定与专业互相符合的教学目标。

(5)教材不规范或没有相适应的舞蹈教材。许多学校的舞蹈教材不规范,有的是没有相适应的舞蹈教材课本,好的教材是帮助学生更好上课的主要依据,教材质量不高何以要求学生的教学质量高呢?大多数学校都出现了偏离教学实际、不利于对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现象。建议一定要改善教材不规范的现象,教材就好比战士手中的枪,缺一不可。

学生们所上的每一门课程,无论如何都是要有合理的教学模式为前提而存在的,要想达到优秀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教学模式,那么要想学生们在舞蹈教学上有所成就,就必须要构建一个专业的舞蹈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势在必行的,确保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1)乐舞融合的舞蹈教学。学生们更加喜欢充分感知和体验音乐,这样能够使得学生配合音乐而达到有节律的肢体语言,能够使得学生们感受到舞蹈教学的趣味性,也无形中使得学生们充分地感受到了音乐的快乐,达到了形体、气色、神韵和力量的美,舞蹈游戏也就是使得乐舞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2)“我要学”舞蹈教学。优秀的舞蹈教师,是绝对的能够起到带动性作用的,也就要求了教师能够合理并且正确的分析和揣摩学生们的心理,自身去运用各种巧妙的手段来调动同学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们的内心活动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心理过程。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技能探求的欲望。

(3)构建德育与舞蹈教学相互渗透。舞蹈教学过程中是需要教师对学生们的舞蹈技能以及思想品德进行引导训练和教育的,之所以要对学生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因为舞者之间是通过较量竞争来获得高低,舞蹈竞争使得学生们要面对竞争的结果,成功和失败学生们都要面对,教师还要教学生们如何尊重自己的对手,教学生们如何遵守竞争规则,如何承担竞争结果,这是一种对舞蹈教学的渗透,也是一种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的舞蹈教学模式,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教学中开始普遍运用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给学生们的学习和教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现如今很多教学课程都可以在网上进行学习和交流,这对学前舞蹈教育的普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4)将实践主动权放给学生。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该开始转变教学模式,开始学会把教学的时间主动权交给课堂上的任何一名学生,因为任何一种知识的应用,都离不开实践。实践的主动权应该在学生手里,而不是在教师手里,这也就说明了教师应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们总结出经验然后将自己所学到的经验运动到教学实践中去,这也使得学生们可以在同学之间相互展开实践活动,也能在教师不同的教学方法中体验感受教学效果,直视自己的教学不足和在舞蹈教学授课中存在的缺点,能够为下一堂舞蹈课程找到准确的方法。相关教学实践标明,严格要求与诱导、启发、鼓励和赞扬的教学态度,将是调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最好方法。

3结束语。

现如今,全国各地各大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飞速发展,离不开新课程改革的功劳,也离不开各大高校每一个学前教育舞蹈教育工作者及时更新了舞蹈的教学理念,重新确立了教学思路,对科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探寻,所以建立起了一套与新课程改革学前舞蹈教学相符合的学习模式,这也达到了具体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使得舞蹈教学达到了进一步的水平。舞蹈作为一种提升人类气质的肢体语言形式,是作为一种交流渠道而存在的。勤练舞蹈可以起到调整身形、锻炼自身气质、强身健体等一系列作用。舞蹈需要从幼儿抓起,而这一切的培养,就需要按照新课改课程的要求进行科学的学前教育舞蹈教学。

参考文献:

[1]吴明静.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5).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

舞蹈能力作为学前教育学生必备的职业技能之一,在学前教育学生的就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当前幼儿园对学前教育学生舞蹈能力的需求状况调查可以发现,学前教育学生的幼儿歌曲律动和表演、幼儿歌舞类节目的排演、幼儿舞蹈作品的创编、幼儿舞蹈训练方法是各类幼儿园需求最高的舞蹈能力,而学前教育学生在舞蹈能力方面还存在舞蹈创编、创新能力不足,实际舞蹈教学能力欠缺等问题。

为了解不同层次幼儿园对学前教育学生舞蹈能力的需求状况,笔者分别对x省省级、市级、县级三类不同层次的幼儿园进行了调查,通过问卷、访谈的方式共调查幼儿园15所,省、市、县三类不同层次幼儿园各5所,调查对象主要涉及幼儿园管理人员和教师。

通过对幼儿园教学管理人员的调查了解到,学前教育学生的幼儿歌曲律动和表演、幼儿歌舞类节目的排演、幼儿舞蹈作品的创编、幼儿舞蹈训练方法是各类幼儿园需求最高的舞蹈能力。但不同层次幼儿园对这些能力的注重程度存在差异,图1是各层次幼儿园对学前教育学生舞蹈能力重视程度的分布图,纵轴数值1-5代表重视程度的逐渐增强,即从“不重视”到“非常重视”。由图1可以看出省级幼儿园最看重的是学前教育学生幼儿歌舞类节目的排演能力,其次是幼儿舞蹈作品的创编能力,而市、县级幼儿园最注重的是幼儿歌曲律动和表演能力。同时,省级幼儿园重视程度低的幼儿舞蹈训练方法,市、县级幼儿园则比较重视。

在对幼儿园教师的调查中发现,不同层次幼儿园的老师都有加强自身舞蹈能力的愿望和需求,其中他们认为最需要加强的幼儿歌舞作品创编与排演的能力,以及创新舞蹈教学方法的能力。综上,不管哪类幼儿园都普遍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舞蹈能力和素养,教师灵活而有效地运用其舞蹈方面的能力,生动活泼地开展早操、语言、体育、科学、美术、游戏等日常活动是幼儿园实际工作的内在需求,幼儿园各种表演节目的组织排演也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舞蹈能力,从调查中也可以看到级别越高的幼儿园对教师舞蹈能力的要求也越高。这也告诉学前教育学生加强自身舞蹈能力的培养可在就业中为自己赢得优势。

活动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幼儿园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在具体的幼儿园活动实施过程中,不管音乐活动、表演活动还是其它教育教学或表演、比赛都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舞蹈知识、能力。通过对三类幼儿园共75名新任教师的调查,可以对当前学前教育毕业生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的舞蹈能力有大致的了解。

从表1可以看到,半数以上的新教师都掌握了舞蹈基训、古典舞、民族民间舞和现代舞这些必备的舞蹈知识和技能,对民族民间舞和舞蹈基训的掌握比例达到九成以上。在工作胜任情况上,只有3名教师认为掌握的舞蹈基本知识和技能无法胜任目前的工作,从专业上来看,这3名教师并非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没有经过系统的舞蹈训练。这一点也很好地说明了舞蹈能力的掌握对幼儿园工作有很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新教师舞蹈能力的不足在于:第一,虽然能够对舞蹈作品进行模仿表演,但是舞蹈创编、动作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第二,忽视了从幼儿日常生活中寻找舞蹈教学素材,缺乏对幼儿舞蹈潜能的开发;第三,在幼儿园相关活动中,如六一、新年晚会中,排演、训练方式过于陈旧老套,缺乏灵活性。因此新教师有必要进一步增强自身的舞蹈能力,接触更多种类的舞蹈,拓宽舞蹈知识面,提高工作能力。

三、对策建议。

提高学前教育学生就业舞蹈能力,最关键的是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前加强专业学习和训练,让学前教育学生具备更加扎实的舞蹈能力。

幼儿园对学前教育学生舞蹈能力的需求不止停留在模仿、训练层面,舞蹈创编能力是越多越多的幼儿园关注的重点。学前教育学生创编能力的提高丰富创编知识首当其冲。在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了解幼儿的情趣,幼儿的生活的舞蹈创编才可达到感染和教育幼儿的目的。然后,创编技能的训练是关键。在对于学前教育学生的舞蹈教学可以采用“素材重组”的方法,[1]鼓励学生自如地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来创编,动作的连接、动作的方向、队形的变化、音乐的节奏都是重要的舞蹈改编点。

学前教育学生具备舞蹈能力是前提,能够将所掌握舞蹈知识和技能以幼儿喜爱的方式高效率地传递给幼儿才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学前教育学生不仅要会跳,更要会教。这就需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前教育学生的教学能力。首先,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前教育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前教育学生的用语要符合幼儿的语言习惯,做到通俗易懂,准确、生动、亲切;其次,要加强学前教育学生动作示范能力的训练,掌握舞蹈动作的分解要领,注意身体和面部表情的配合,给幼儿留下美的印象。

(四)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舞蹈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最后还是要在实践中得以检验,给予学前教育学生更多在幼儿园实习的机会,可以让他们发现自身舞蹈能力中存在的不足,也可以更多地接触幼儿,了解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熟悉幼儿的生活,将所学舞蹈技能与幼儿生活相联系,更好地将舞蹈能力运用在实践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舞蹈教育教学论文

从近些年的教学来看,中职教学中越来越重视舞蹈教学。学习舞蹈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从目前教学来看,中职舞蹈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舞蹈创新教育至关重要。本文对中职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中职舞蹈教学创新教育对策,为提升中职舞蹈教学有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基础性课程,舞蹈教学在中职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从舞蹈知识和舞蹈技能角度着手来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舞蹈素养。中职院校需要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有效整合音乐、动作以及视频等等来体现舞蹈美,提升学生感受美、创造美以及鉴赏美能力,有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中职院校舞蹈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发展。中职院校在舞蹈教学过程中,需要转变传统教育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创新舞蹈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舞蹈中的艺术魅力。

1、学生舞蹈层次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

由于招生方面的限制使得中职院校学生很少接触到舞蹈学习,使得一大部分学生并不擅长舞蹈,缺乏舞蹈基础,这就使得中职院校开展舞蹈教学存在着非常大的困难。由于中职院校学生年龄方面相对较大这就使得舞蹈教学很难有效开展。一部分学生存在着舞蹈基础,那么能够快速接受中职舞蹈教学,但是面临比较复杂的动作,那么就很难掌握,使得中职舞蹈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一些学生虽然有舞蹈学习基础,并且已经掌握了舞蹈基本要领,那么在舞蹈学习中处于优势地位,学习潜力非常大,由于学生之间舞蹈基础的不平衡使得学生在舞蹈学习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个体差距,实际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2、中职院校学生缺乏舞蹈学习积极性。

由于舞蹈学习属于比较耗费学生体力的内容,在进行舞蹈训练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受伤情况,这就使得学生舞蹈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抗拒性心理。由于一部分学生本身并没有任何舞蹈学习基础,如果长时期学习舞蹈理论知识,学生会出现厌烦情绪,不良情绪日趋严重。具备一定舞蹈学习基础学生,往往接收过专业方面的教育,较为优秀,对自己充满信心,实际感觉非常好,但是实际上却并没有优秀掌握舞蹈技能,但是怠慢、骄傲等情绪非常严重,使得中职院校学生舞蹈学习积极性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1、激发学生舞蹈学习的积极性。

中职院校舞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利用启发性语言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舞蹈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学习思维,促使学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到舞蹈学习状态。作为舞蹈教学出发点,兴趣对学生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中职院校舞蹈教师结合学生学习、情绪、音乐节奏以及精神等方卖弄的感受来培养学生舞蹈学习兴趣。

由于语言无法更加准确描述学生心理过程,使得学生个体体验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生理反应也不同。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审美视觉特点与舞蹈教学的有效结合,利用动作姿势来展示丰富情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作为激发学生舞蹈学习兴趣的关键性因素,教师需要不断的探索实际教学方式,构建出符合中职院校学生发展需求的有效性教学模式。在舞蹈表演中,形体表现力以及形象性等直接的影响实际的表达效果,在教学中需要重视面部表现,提高学生舞蹈技能,提升实际表现能力。总之,中职院校舞蹈教师需要从学生角度着手,结合学生学习感受来营造更加愉快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舞蹈学习积极性。

2、转变传统舞蹈教学理念。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使得舞蹈教学很难给予学生自我发挥以及自我创新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中职院校教师需要重视舞蹈教学理念创新,有效开发学生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给予学生更多自我发展空间。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身体姿态来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利用优美姿态以及展示性语言来培养学生身体美意识,进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舞蹈学习氛围能够提升学生舞蹈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有效把握创新教育,重视学生体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将创新教育融入中职舞蹈教学中,在正确思想指导下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中职院校舞蹈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因此,中职院校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更加轻松学习环境,提升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舞蹈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营造更加轻松、更加自由心境,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音律美,鼓励学生利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学生对于美的理解,促使学生体味到韵律美、形态美以及气色没,实现肉体与灵魂的结合,提升中职院校舞蹈教学有效性。

在中职舞蹈教学过程中,中职院校舞蹈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而实现创新教学因素的筛选以及细化,进而确定更加有效的教学目标。中职院校需要确定总体教学目标。中职院校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习特点来确定总体目标。例如,对于中职院校一年级,教师可以侧重基础知识以及舞蹈基础动作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继而创新舞蹈动作;对于中职院校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舞蹈基础,那么教师可以进一步进行民族舞学习,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来实现层次性教学,特别是需要对基础相对较差学生给予针对性指导,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掌握舞蹈基础动作。对于学习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同时进行新舞蹈创编,进而提升中职院校舞蹈教学有效性。总之,中职院校舞蹈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以及实际学习情况来开展舞蹈教学,提升教学多样性,避免出现呆板以及重复性教学,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舞蹈学习中,实现音乐、舞蹈之间的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

作为艺术文化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能够促使中职教育有效开展舞蹈教育,需要创新中职院校舞蹈教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以及传统教育方式,创新舞蹈教学意识,转变传统教学拘泥性,创新舞蹈教学,在中职院校学生掌握基本功基础上来提升学生舞蹈创造能力,为舞蹈教育发展提供巨大发展动力。

中职院校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同时,实现创新教育,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以及生理特点来优化实际教学结构,促进学生更好发展。总之,中职院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结合时代发展步伐,实现多元化教学,提升学生舞蹈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论文

摘要: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下,人们开始不断重视个人素质的提高,相应的,作为启蒙教育的学前教育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舞蹈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教育活动,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教育素质,其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以及现实性意义。文章主要研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舞蹈是一种承载着人类思想以及精神情感的重要媒介,其是实现人与人之间有机交流的思想工具。在学前教育阶段的舞蹈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情感价值,形成其审美能力以及思想表达能力,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应的舞蹈素质教育,也应该是现代学前教育专业的重点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诞生的教育类型。从教育的层级阶段上来分析,其是教育的前期启蒙阶段,也是教育的第一阶段[1]。从广义上来理解,学前教育是一切对学龄前儿童发展具有一定影响性的活动类型,其教育形式主要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重要方面。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学前教育是通过专门教育机构对幼儿所施行的教育,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幼儿园、托儿所教育。

现阶段,学前教育经过人类长时间的实践以及探索,已经发展成了一种现代化的知识学科门类。在各大教育类高校中,学前教育是重要的专业设置之一。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素质的培养,作为启蒙教育的学前教育也因此成为了现代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之一。

目前,各学前教育机构不是缺少学前教育教师,而是缺少高素质的学前教育教师。幼儿阶段是人格形成、个性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人的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作为学前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教育角色,在现代化的教育发展中,有着更高的素质需求,其不但要具有专业的学前教育知识以及经验,还必须具备博学的知识内涵以及艺术技能。现代《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特殊强调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舞蹈教育作为现代学前教育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各方面素质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现阶段,舞蹈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现代学前教育专业的重点课程项目以及重点素质培养内容之一,其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以及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舞蹈知识以及技能。

舞蹈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素质教育的基础内容,其目的是令学生初步的了解人体美以及动作美的基本内涵与概念,明确学前教育中舞蹈教育的重要意义,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方法[2]。舞蹈技能是舞蹈素质教育的关键,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舞蹈动作、技能、素材,使其能够遵循基本的人体活动规律,进行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舞蹈表现。

(二)形体以及舞蹈基本训练。

训练是舞蹈素质教育的主要方法以及内容,其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形体训练与舞蹈基础的训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习惯以及舞蹈基本素质,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肢体协调感、节奏感,身体的协调性以及柔韧性,打好舞蹈素質形成的基础。

(三)幼儿舞蹈知识。

学前教育的对象以及主体是学龄前的幼儿,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素质教育也主要面向幼儿舞蹈的基本方向。首先,要了解幼儿舞蹈的基本特点,能够有效的阅读以及再现幼儿舞蹈教程的内容,并能够根据学前教育的实际要求,编创幼儿舞蹈。其次,要掌握专业的幼儿舞蹈教学方法,使其能够根据设计的教学内容,以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幼儿开展舞蹈教学,可以有机的讲解舞蹈动作,组织舞蹈活动,实现舞蹈教育的实际目的。

(四)教育精神。

这一方面,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方面的精神指导,使其树立起为学前教育事业服务的思想理念。同时,培养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以及主体意识,形成创造力、表现力,以及现代化的教育情绪,能够建立良好的人机管理,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并且,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情操,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优化其审美能力以及艺术鉴赏能力。

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及重视,舞蹈素质已经成为了现代学前教育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之一,其对于培养幼儿的各方面能够以及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蒙以及培养作用。

(一)能够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在现代的学前教育中,舞蹈教育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类型,这一教育活动的意义就在于能够对幼儿的审美情趣进行初步的培养,同时,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以及思维力,促进学生的个性体现,对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在目前的学前舞蹈教育中,主要是通过音乐、模仿、游戏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协作能力、艺术能力、思维能力,使其能够主动的感受生活中的美,逐渐的形成审美能力。同时,舞蹈教育的开展能够在极大程度上起到锻炼学生体能的作用,有利于实现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从这一方面来看,舞蹈教育对学学前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能够推进现代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培养。

学前教育的最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这一方面,舞蹈教育具有非常突出的实际意义[3]。首先,舞蹈教育可以分类为一种艺术教育,其在课程设计以及课程安排等方面也突出的体现出了审美能力培养的目的以及价值导向。在这一方面,舞蹈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良好表达能力的形成,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舞蹈教育,一方面能够使学生逐渐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能力,使其能够主动的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另一方面,通过幼儿舞蹈的组织形式以及教育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观念、互相帮助观念以及乐观向上的思想特点。其次,舞蹈教学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模仿以及练习,这其中必然的包括运动的基本内容。这些运动的内容,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体育活动,其能够在极大程度上起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效果。同时,通过一定的舞蹈练习。能够锻炼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身体柔韧性以及节奏感,这对幼儿的健康发育以及身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综合上述论述,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育,对培养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以及创造力。

德、智、体、美,在智力培养方面,舞蹈教育也尤其独特的价值,通过舞蹈教育,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推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从根本上讲,舞蹈本身就是具有非常明显艺术创造性的活动。在不断的肢体动作延伸以及重复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对舞蹈形成一定的内涵上的体会,形成对舞蹈的独特理解,使其逐渐的形成用舞蹈表达自身独特思想的能力。同时,舞蹈教学的开展符合幼儿的基本身心发展规律,迎合了幼儿对世界的认识,以及其自身阶段的天性。通过舞蹈教学,能够对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力、思维力进行合理的锻炼。一方面,通过舞蹈的锻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学生的主观创造能力,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推进其在启蒙阶段的智力发展,为今后的学习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有助于幼兒的意志力培养。

意志力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其对人在每一人生阶段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对此,在学前教育阶段,应该通过切实有效的手段,对幼儿进行意志力的培养。在这一方面,舞蹈教育有其独特的教育优势。在舞蹈教学中,需要大量、长期的练习,这种练习的过程,就具有非常突出的意志力锻炼效果。例如:一些意志力较为必然的学生在进行锻炼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兴趣,以及身体上的疲惫而产生放弃的情绪。但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同学的鼓励,其坚持了下来,在这一过程中,就实现了幼儿意志力的锻炼。意志力锻炼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这与舞蹈教育的持续练习特点不谋而合。同时,在舞蹈学习之后,幼儿能够充分的体会到完成之后的喜悦,使其逐渐产生对舞蹈的热爱,以此实现对学生进行意志力锻炼的实际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舞蹈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应的,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素质培养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对此,应该深刻的认识到舞蹈素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重要意义,推进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舞蹈教育教学论文

作为一种新的艺术教学实验项目,高中素质教育舞蹈课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诸多方面的挑战。首先,大部分学生并不善于运用自己的身体进行表达,他们在以往所受到教育中,身体参与更多是在体育课中完成的。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有过用身体进行艺术表达的经历。男生尤其明显,很多人对舞蹈课表现出抗拒和紧张的情绪。其次,高中生心智渐趋成熟,有着相对独立的判断能力和较为鲜明的个人态度,并且敢于为自己的所想据理力争。体现在舞蹈课的参与和学习过程中,即学生会站在不同的视角来审视舞蹈,文化层面、审美层面、学科层面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很多问题不限于舞蹈的范畴,对教师的驾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笔者自20xx年以来一直从事素质教育舞蹈课程的实践教学,深感该课程意义重大,也深知课程实施的各种挑战,故简要梳理近年来实践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舞蹈的载体是身体,身体涉及个人隐私。学生在运用个人身体参与舞蹈课时,需要尽快有效建立身体与心理上的安全感,这样才能自由、放松地参与到课堂中。如果没有建立起身心的安全感,就会激发学生保护自己身体隐私的反应。身体的隐私涉及运用身体表达自己的情感、运用身体做任何动作(特别是过去不曾做过的动作)、将自己的动作展示给自己以外的人等。无论是小学或是高中,在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尊重其身体表达的意愿都非常重要。而且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拥有了“捍卫”自己想法的能力,如不是出于其内心的认同,仅依靠教师的威严要求其配合课堂正常进行下去,难度较大,学生也很难全身心投入。因此,如何在上课的最初阶段快速有效地建立起彼此的安全感,尤为重要。安全感一词是来自于心理学的词汇,那么找寻建立安全感的思考方向也应该从心理学的方法出发。在笔者的课堂中,运用最多的`就是“镜像”这一方法,通过镜像动作,来达到共情、支持、感到被支持、看到、感到被尊重地看到等作用,课程通常会进行集体镜像和两个人之间的镜像活动。集体镜像主要是由一位学生带领,全班学生跟随带领学生一起动作。带领学生的动作产生于自己愿意做和能够做出的基础上,也就是动作发生的本身是基于自己能力范围内且由自己选择。全班学生镜像他的动作,则是用身体看到带领学生,用身体感受带领学生的微妙情绪,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共情。这种模仿,不仅能锻炼模仿能力,最主要的是让带领学生感受到来自于全班的支持。这种支持为今后的课堂提供了可以随意展示的土壤,其隐喻的意义为“大家可以包容我的动作,虽谈不上欣赏,但至少允许我这样的动作存在”。两个人的镜像多数是应用于发展个人即兴能力阶段,通过两个人互相同步模仿彼此的动作,起到有人全程关注自己的动作和全程共情动作的作用,让自己带有情感的动作在一种期待与允许的情况下发生。当镜像体验完成后,学生再进行自己的动作表现和态度表达就会容易很多,能在一种“我愿意”的情况下进行表达。这就是在舞蹈课堂中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性,也是在最初阶段舞蹈教师搭建出这样的活动框架的必要性,这有助于每位学生尽快地与教师和其他学生建立起连接。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建立安全感的方式很多,教师可以科学地进行尝试,并及时总结经验。

每位教师最初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好像在上下打量着自己,试图去考量眼前这位教师能教授什么内容。学生对教师能力的评判,年级越高水准的要求越高。如果教师总是自顾自地展示自己作为舞蹈教师的专业水准,学生固然会打消对教师专业性的疑虑,但与此同时也会产生可望而不可即的感受,进而影响到对课堂的积极参与。因此,教师该如何收放自如地展示自身的专业水平,也是素质教育舞蹈教学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首先,如果做较为极端的假设,素质教育舞蹈课中都是游戏或者是有意思的活动,那么即便教师拥有非常强的课堂控场能力,学生仍然会质疑,这是舞蹈课吗?眼前的这位教师专业能力足够强吗?当这样的质疑出现在学生心中时,很可能会在日后的某一节课堂中爆发出教师不期望看到的场景:学生并不信服教师。还有一种情况,有的教师会有意隐藏起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免特别舞蹈化的动作“吓”到学生,令他们产生那是遥不可及的身体呈现的错误意识。因此,有的教师会尽可能做一些学生容易模仿的动作,却没有及时树立权威,也没有树立起专业的典范,也就谈不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信和自由,鼓励他们进行动作尝试。不得不承认,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能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学生多会将教师看成“自己人”,顾忌较少地进行肢体活动尝试。但是这也会产生负面的效应,即学生的动作质量没有进步,同时也容易对教师的业务水平产生怀疑。其次,也存在另一种极端的例子,即如果教师一味地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动作示范专业且“高精尖”,这样的结果多能收获学生的认同并会迎来掌声,但是这也容易造成只有班级里面的舞蹈特长生或者有一定舞蹈基础的学生愿意追随和学习,其他学生会从心底为自己与教师之间画出一道分界线:“我永远也达不到那个样子,我们不可能是一类人”。曾经有一位男教师在一节艺术综合课的公开课中,为学生展示各民族的舞蹈艺术,其中一个环节,教师为在场的学生表演了一段傣族舞,随后请学生一起跟着模仿学习。笔者作为旁观者在台下发现,学生并无意愿进行模仿,部分学生甚至不愿意动一下,只有个别女学生(看起来像是有舞蹈基础的)跟着教师做动作。学生不愿意跟随学习,多半是因为学习动作太过专业,使其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加之略显夸张的表演,让学生无从欣赏,心存抵触。很多教师在展示和使用自身的专业能力时经常会陷入两难的境地,似乎朝向哪一个方都会出错。笔者认为,相关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需要意识到自己正在往哪个方向倾斜,避免出现偏差。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把握一个度,既要塑造一个可以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的教师角色,又要让学生认同自己,这需要在长时间的教学中去摸索,不断试错,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规律。根据笔者的个人经验,教师在最初接触学生的时候,可以选择适度隐藏自己的专业能力,在动作示范上更加生活化和非舞蹈化,以与学生构成较为平等的对话姿态。在随后一些有关即兴类、空间体验类、道具类的课程中,教师可运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其目的并不在于炫耀自身的本领,也不为保持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是在教育思路上给学生提供更多参考,帮助他们从更多维度进行尝试。教师做专业示范是为了引领学生沉浸于舞蹈,并不是自我标榜,更不是仅为了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每一次示范都应有明确的目的,为了让学生知道舞台表演需要怎样的素养、什么是生命的律动,以及让学生知道透过身体应如何表现观念等。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不应只存在于课时里,在课后也应具有足够的魅力引起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因此,对于素质教育舞蹈课的思考,不能止步于课堂里,还应该延伸至课堂外。教师可以选择某些课带领学生进行拓展,在课堂中积累一定的兴趣、方法和小成果,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完善与创编。如何能够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中深入钻研艺术、研究舞蹈,需要有以下几点认识:一是教师能够引领学生对舞蹈真正感兴趣;二是学生通过课后对舞蹈的探索可以收获颇多;三是学生除了舞蹈能力有所提升外,一定伴随着其他层面的收获;四是有展示的平台,有观众见证成果。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分享一些经验。首先,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中捕捉和发现学生的兴趣。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中,特别是艺术课,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兴趣,很难进行课外的拓展,更遑论在上面倾注心血。首先,教师设定的学习任务不应引起学生的疲倦懈怠,而应引导和提升他们继续深入的意愿。其次,教师可以考虑借助舞蹈的形式与多学科进行对话交流,使最终形成的作品或成果是多门学科碰撞的结果,学生最终收获的也就不仅是舞蹈,还包括其他学科的知识,并提升协调各学科的综合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借助校内校外的各种平台进行教学展示,比如艺术节、科技节、教育论坛、舞蹈比赛等。当学生知道他们会登台演出时,就会更有动力进行作品创作。当然,舞蹈课的课外拓展形式,不必局限于舞蹈作品,还可将成果的呈现方式多元化,如小型音乐剧、戏剧、视觉艺术、行为艺术等其他门类艺术或者综合艺术,也可以是非舞台呈现的形式,如分析报告、论文、文艺评论、策划案等。其实,只要是学生源于舞蹈课而产生的成果,都是舞蹈教学非常可贵的进步。

当教师离开专业院校进入普教系统后,会发现对教师的评价维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与其他学科教师一同培养学生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察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与教学挑战。作为艺术学科的教师虽然没有高考的压力,仍应凭靠自己的教学魅力来“营销”舞蹈课程。因此,相关教师需要勤于总结、时刻思考,保持一颗一直在路上的前行之心。

舞蹈教育教学论文

摘要: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舞蹈课程是重要的基本学科之一,是通过身体的舞姿展现音乐世界的一门重要课程。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在素质教育方面的要求得到更多的重视,舞蹈教育也快速得到普及并逐渐走向社会各阶层、如今,舞蹈教育已成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教育现状和问题入手,探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改革,各高校在校园文化素质的培养上更加重视,并逐渐加强和完善艺术教育,舞蹈艺术便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舞蹈艺术除了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形体美,对陶冶情操和提高自身修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舞蹈教学可以丰富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其具备现代艺术教师的精神风貌和素质提供基础。舞蹈教学从曾经单一的歌曲学唱,到载歌载舞,再到当下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我国的音乐教育正在逐步得到完善。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的舞蹈艺术,也在不断完善自身课程教学。

当下,我国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正以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断努力着,而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舞蹈教学领域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生源质量下滑。

入校前几乎未受过任何规范的舞蹈基础训练是很多生源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虽然很多学生在入学前会开展一些集训课程,但是短期训练并不能真正获得提高。舞蹈需要身体持续的强软开度与柔韧性,从小开始开发身体,进行训练才有效果。很多学生短时间的集训效果,在假期之后可能已经恢复如初,加之年龄较大,身体的开发程度不大,导致学生的身体条件较差。仅仅只具备身高和五官等基本条件并不能培养高素质的舞蹈学者。

(二)课程课时比例小。

纵观当下的各大院校的课程设置,我们可以可容易看到舞蹈教学在音乐教育专业中所占比例是相当小的。每周的课时数只有一两次,也就大约两堂课的课时让教师如何发挥课堂的教育功效!如何使舞蹈教育与现代教育发展相适应,如何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舞蹈的魅力成为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但是仅仅只靠一周的两课时,并且没有其他补充形式的加入,舞蹈的教育功效便无从谈起。

(三)艺术实践的比重不够。

我们一直都在提倡“知行合一”,在舞蹈教学上依然要如此。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艺术实践只是作为一个简单的教学环节被安排在每个学期。更好的情况是在有大型演出排练节目时,艺术实践会最大程度上进行。这一系列过程中并没有将艺术实践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能力来对待。这便让学生除了客厅的学习没有展示和磨练的机会和平台。好的技能能不到练习和施展也是枉然的。

(一)明确培养目标。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与专业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存在很大区别,专业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将重点放在舞蹈的高技能性和表演性。然而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舞蹈教学要以舞蹈知识技能与艺术实践的高度统一为目标,同时有很强的师范性。舞蹈是音乐领域的一个重要展示形式。舞蹈教学,尤其对于高校音乐教育型人才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音乐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声乐、键盘等基本技能,还要有编排舞蹈、策划文艺活动等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也需要熟练掌握表达和传授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师范性的教学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重要特质。所以,教师在教授课程时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从而真正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有计划的实施教学。

合理安排教学是一门专业得到极大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舞蹈知识,我们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和性质来合理、科学地设计和安排相应的教学。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每一学期需要学什么、如何学习都是教师需要考虑的方面。首先重在基本功训练,可以在教学初期设置芭蕾舞、中国古典舞等基础的、难度适中的舞姿进行练习。培养学生正确的站立形态,提高腰腿的软开度,同时学会如何调节动作与呼吸的配合等。中期教师可以以特色为主,设置如苗、蒙、傣等民族民间舞,感受各民族的风格特点和地域风情。终期以技术为主,着重教授舞蹈编舞技法。要求学生掌握空间的运用,点、线、面的关系等编舞的基本知识,然后利用所学舞蹈素材、知识和对舞蹈的理解,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舞蹈组合或创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其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艺术实践。

说到音乐教育专业的艺术实践,我们发现,很少有同学能有实践机会,最多就是在学院的某些演出活动中得到锻炼的机会,但这也只是针对少数学生。艺术实践并没有在全体学生中得到培养。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课堂中的基本技术技能知识,更应该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并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学生表演的机会多了,上台的次数增加了,不仅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积累舞台经验,同时也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不足之处的重要形式。

组织艺术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学生可以以班级的形式开展各种循环演出,到各种机关、学校、企业进行慰问演出。同时也可以组织各种舞蹈团体,在校内校外进行舞蹈表演,进行相互交流学习。通过各舞团的学习、交流和相互创作,可以不断创造更多的表演机会。这也就为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表演自信心。总之,加强艺术实践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并为舞蹈教学效率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必须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之,舞蹈的主体是表演者自身,需要学生积极去体会其中的各种意义。为此,教师需要不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的外力和自身的内部动力相结合,注意加强自主活动的指导,才能高效的开展舞蹈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多给学生留足自己思考和反思的空间。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舞蹈为自身带来的各种乐趣。在课堂之外可以适当与学生展开交流,相互学习和交流可以了解学生的各种新鲜的想法,并给与支持与鼓励。

当下的各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中的舞蹈艺术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舞蹈教育已成为全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受到社会的重视。而另一方面,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学也面临着诸多的不足和问题。这便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研究,认真把握教学规律,不断总结经验,在舞蹈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与发展,为新时期培养更多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白玉云。探究大学舞蹈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20xx,(03).

[2]房杨洋。以情感培养兴趣――舞蹈教学实践的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03).

[3]肖梅梅。舞蹈教学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xx,(s1).

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结合的教学论文

舞蹈的特质及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闻一多先生曾在《说舞》一文中描绘了一场具有原始性质的澳洲的科罗波利舞。从那极富节奏和极度热狂、朴实粗犷的原始舞蹈中,我们看到了生命机能的直接表演,看到了舞蹈的真面目。它不仅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也是“一切艺术中最大综合性的艺术”[1](p317)。原始人的所有其他艺术――音乐、诗歌、雕塑、绘画等――都在这简单而奇妙的舞蹈中获得了意义。于是,生命的实在丰富了,艺术的世界诞生了。

自从黑格尔将舞蹈看作是“不完备的艺术“以来,在整个西方现代艺术哲学领域里,似乎只有苏珊・朗格、纳尔逊・古德曼把舞蹈与其他艺术相提并论。其实早在1938年,罗宾・乔治・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一书中就明确指出舞蹈在所有艺术形式中的突出地位。他从表现主义出发,认为艺术的本质既然是表现情感,而任何情感都要以语言的方式表现出来。因而每一种艺术形式也就成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这里科林伍德同克罗齐一样,把艺术同语言视为一体。进而科林伍德又指出,“言语只是一种知识体系,它的特点在于每个姿势都产生出一种特征性的声音,从而使它既能通过眼睛又能通过耳朵加以领会”[2](p250)。一切种类的语言都与身体姿势具有这种关系。每一种语言或语言体系(言语、手势语言等)都是起源于全身姿势的原始语言的一个分支。在这种原始语言中,身体各部分的每一个动作和每一个固定姿态,都具有发音器官的动作在口头语言中所具有的同样意义。一个使用这类语言的人,说起话来,就将使用他身体的各个部分。科林伍德认为,这种全身性的动作姿态语言是惟一“实际存在“的语言,而我们今天称之为言语及各类的语言只是它的一部分,都是一种特殊化了的身体动作姿势形式。这样,以身体活动为惟一前提的艺术――舞蹈,就不仅是一切语言之母,而且也是一切艺术之母了。

科林伍德的结论并非产生于牵强附会的考古学演绎(虽然他本人也是一个考古学家),而是根植于眼前的事实。他从大量的生活和艺术的事实中,发现了语言和动作之间某种带有本质性的东西。但科林伍德只限于对其发现作现象的描述,而没有科学的论证。这也许就是他的舞蹈艺术理论一直未得到重视的因素之一。因为正如约翰・马丁所说:“对于许多人来说,将生活经验这样变成动作的同义词,或许是个完全陌生的`观点,因为动作是人们完全习以为常的东西了。人们很容易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它构成日常生活与思考的主要成分。”[3](p19)从这种被忽略的、在一般人看来是“习以为常“的事实中发现某种本质性的东西,这是天才必备的素质。科林伍德做到了这点。然而他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以人体动作姿态为传达媒介的舞蹈与其他艺术之间的本质联系。因为科林伍德既没有确定动作的实质以及它与语言的深层联系,也没有说明舞蹈的特质,而只是简单地归结为“表现的语言”。

[1][2][3][4]。

学前教育的教学论文

【内容摘要】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钢琴教学和儿歌弹唱教学是教学研究的重点课题。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也在进行调整,教学研讨活动接连不断。本文首先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钢琴与儿歌弹唱教学的要点,然后讨论了优化这两项教学内容的具体策略,旨在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研究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钢琴教学和儿歌弹唱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幼儿园的小朋友对音乐和舞蹈非常感兴趣,是培养学生艺术特长的最佳时期。如果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有良好的钢琴演奏技能和卓越的歌唱技巧,能够提升孩子们学习艺术的兴趣,同时给小朋友们的乐器学习做榜样。当下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时期就开始了正规的钢琴演奏训练。如果教师的钢琴水平一般,甚至在演奏中出现失误,则不利于孩子的钢琴学习。所以,学前教育专业钢琴与儿歌弹唱教学中要力求学生在演奏和歌唱过程中做到专业化。

(一)夯实音乐理论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教学的要点之一是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幼儿时期是人记忆的黄金时期,如果幼师在教孩子唱歌时出现技术上的失误,会影响孩子今后的音乐学习和发展。在这方面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幼师要学习幼儿歌曲的编曲伴奏方法技巧以满足今后学前教育教学的需要。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将幼儿歌曲的调式调性特点、幼儿歌曲的风格、幼儿歌曲的体裁等相关的知识点介绍给学生,从而为学生学习编曲伴奏的方法提供参考。第二,纵观幼儿歌曲不过三类而已,即舞蹈用曲、进行曲和抒情性儿歌。通常情况下正三和弦是常用的编曲伴奏方式。由于舞蹈用幼儿歌曲非常欢快、进行曲较为严肃,而抒情性歌曲则比较舒缓,这就需要在正三和弦的基础上运用柱式和弦、半分解和弦和全分解和弦这几种音型来进行区分和创作以突出歌曲的类型。第三,教师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给学生讲授了大量的乐理知识后,要让学生进行多次练习,在练习中优化儿歌弹唱的编曲伴奏方法。

(二)优化钢琴键盘技能。

(三)提升儿歌演唱技巧。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有一定的歌唱技巧和舞蹈表演能力,这是幼儿园教学的需要。所以,学前教学专业的学生要对自己的歌唱技巧进行优化和训练。在这方面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要矫正学生的发音方法,指导学生歌唱的技巧。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看轻儿歌弹唱表演,认为这种儿歌唱法没有技术含量。正是学生的这种思想,导致了部分幼师的唱功不佳。教师要让学生正视儿歌演唱的重要性,矫正学生的发音方法,优化学生的唱歌技巧,从而提升幼师的唱功。第二,要让学生对歌唱作品有全面的理解,从而能够在歌唱过程中富有感情地进行表演。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来进行示范,教师要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举例子,即如何进行作品分析、从哪里作为切入点来进行分析、作品的亮点在哪里等等。第三,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练声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练声质量;要培养学生规律的练声习惯,从而能够让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提升自己的歌唱能力。演唱需要基本功,同时也需要经常的训练。一日学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第四,要对学生的读谱能力进行训练,让学生能够对歌曲中优美的旋律和迥异的曲风驾轻就熟。幼儿歌曲的创作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我国幼儿歌曲的数量不是非常多,需要幼儿教师进行改编和创作。优化学生的`识谱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编曲能力,这样可以在歌唱过程中进行二度创作来提升作品的表现力。

(一)整合弹唱内容。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琴法课和声乐课应该整合,培养学生弹唱合一的能力。整合的方法是内容的整合,键盘课注重幼儿歌曲弹唱,声乐课多进行幼儿歌曲演唱及表演能力的培养。根据幼儿歌曲的旋律在键盘上即兴弹奏,这需要学生融作品分析、和声编配、伴奏音型及钢琴技巧应用为一体。

(二)循序渐进的训练。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一个人,只要是他感兴趣的事情,他都会非常愿意去做。任何知识的获得都是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的,中职的学生大多缺乏吃苦耐劳和勇往直前持之以恒的精神。所以,教师在设计难度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程度量力而行,让他们感到学习新知识是顺其自然的事,这样他们慢慢就会爱上这种掌握新知的感觉,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

(三)增强歌曲感染力。

音乐是情感艺术。通过音乐,人们可以感受到对方的喜怒哀乐,感受到音乐的美。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师示范演唱(奏)、学生朗读歌词、演唱、创编歌词、文艺演出等手段,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会发掘歌曲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内涵,充分地展示幼儿歌曲的特点,淋漓尽致地弹唱幼儿歌曲,激发小朋友的学习兴趣,使小朋友感受音乐的美,达到美育的效果。

(四)让学生在幼儿园中实践。

幼儿弹唱歌曲多数是以小朋友的视角来填词的,小朋友在演唱歌曲时能够体会到歌曲内容和情感。如果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深入到幼儿园中,能够了解到小朋友的想法和行为方式,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从孩子的角度来审视歌曲,在歌曲演唱上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钢琴与儿歌弹唱教学要把握教学要点,同时要通过其他方法来优化教学效果。歌唱可以愉悦人的情绪,钢琴演奏曲有利于儿童记忆力的提升。学前教育中钢琴和弹唱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对于培养孩子的艺术情操和素养有重要意义,所以一定要引起相关教学人员的高度重视。这就需要教学教研人员对学前教学专业学生的教材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从而适应教学的需要。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随着对教育品质要求的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要进行整改和优化,为祖国的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3]王立剑.伴奏与弹唱简谱[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舞蹈以前的教学论文

摘要:体育舞蹈是一项互相配合的运动。它通常被定义为跳舞时由一男一女搭配组成一对舞伴(或由几对舞伴组成一队)共同使用规定的技术步法和艺术表现力展现出不一样风格高水平的舞蹈表演。自80年代体育舞蹈传入我国以来在短短的15年时光里得到蓬勃发展,可是从整体上来说,我国选手甚至整个亚洲选手的舞蹈技艺落后于欧美选手。为使体育舞蹈在我国茁壮成长,在国际赛事中派出高水平的运动员队伍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对体育舞蹈在中国的开展现状、各种影响因素加以认真研究,使之不断克服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使我国体育舞蹈向世界最高水平迈进。本课题的研究任务在于:(1)经过对我国31个省(市)进行调查,从我国运动员现状、教师队伍现状、裁判员队伍现状、管理组织机构现状、主要影响原因等情景的分析,了解我国体育舞蹈的开展现状、优势与不足。(2)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提议、对策,为未来的研究供给有价值的参考。3)协助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搞好调查,为规范体育舞蹈的管理、预测体育舞蹈的未来发展趋势供给参考。

一、舞蹈艺术中气息控制本事。

所谓的舞蹈艺术中的气息就是在进行舞蹈表演的过程当中各个舞蹈动作的快慢及大小的控制与交替。舞蹈艺术作为一种经过肢体表演来实现其内部蕴含的美术全而表达的艺术形式之一,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合理的气息来进行全而的配合。

舞蹈演员具有优秀的气息控制本事,能够帮忙其将舞蹈语高有效的传递与舞蹈观众,能够实现对于舞蹈深层灵魂的挖掘。在进行舞蹈表演的过程当中,经过优秀的气息控制本事能够将舞蹈内部包含的肢体动作的链接与起下、肢体动作的运动频率等相关的看似简单的肢体肌肉活动成为一套完整的生命运动,最终到达使整个舞蹈艺术经过演员的表演而显现出其内部具有的生命活力。

舞蹈演员在进行舞蹈气息控制锻炼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对于每个舞蹈动作时光的长短和每个舞蹈动作衔接的快慢的控制,最终做到经过舞蹈中气息的控制到达,以舞蹈气息带动进行舞蹈的肢体,然后再有经过舞蹈的肢体带动整个舞蹈的韵律,这样的舞蹈表演形式整体才是一气呵成而不是机械生硬。

二、舞蹈艺术中肢体控制本事。

舞蹈艺术中肢体的控制本事主要包含两个方而,肢体肌肉的整体素质和肢体幅度的控制本事。所谓的肢体肌肉整体素质是指在进行舞蹈表演过程中实现舞蹈翻转及跳跃的舞蹈运动本事;肢体幅度的控制本事是指整个舞蹈身体的柔韧度及身体内部各个关节张开和闭合的幅度在整个身体的控制范围之内,舞蹈演员仅有将这两者做好,才能在舞蹈表演的过程当中实现较好的肢体本事的控制。

在进行舞蹈艺术中肢体控制本事的训练过程当中,舞蹈演员应当首先采用压腿及耗腰等一些较为严格的训练资料来实现对于自身身体潜能的最大挖掘。当该项到达相关的标准之后,舞蹈演员应在其基础之上,经过对肢体动作运行的力量和准确的路线的控制,最终到达经过肢体控制实现舞蹈艺术中美学的全而表达。

舞蹈演员在进行肢体力量的训练过程当中,应注意对于肢体力量分配的训练,合理的舞蹈演员力量的分配训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舞蹈的整体美感和质感,因为舞蹈演员在进行相关舞蹈的表演过程当中往往需要经过不一样的力量分配最终实现对于不一样肢体语高的全而表达,最终能够到达不一样舞蹈内涵的充分表达。

三、结语。

参考文献:

[1]idsfmediakit。

[2]idsfpresskit。

[6]周登篙《体育科研概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

[7]张澎《体一育舞蹈》。

[8]j傅中枢我国国际标准舞的发展历史。

[9]华明《国际标准舞必须从少儿抓起》。

[10]《中国体育年鉴》。

[11]dancesportmagazine2001s。

[12]((ijll练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

[13]齐国鹰《体育统计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

[14]《舞蹈、体育舞蹈、艺术体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5]中国体育舞蹈运动协会新世纪庆典纪念2001年5月。

[16]中国国标舞创刊号2001年1(1)。

[17]第二届全国青少年体育舞蹈锦标赛秩序册。

[18]第十一届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秩序册。

[19]idsfnewsa2587。

文档为doc格式。

大三学前教育舞蹈心得体会

近年来,舞蹈教育在中国备受重视,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学习舞蹈,将其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而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我有幸参加了一门名为“大三学前教育舞蹈”的课程,这门课程让我对舞蹈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带给我许多宝贵的体验和心得。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大三学前教育舞蹈课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学习舞蹈教育的过程中,我认识到舞蹈教育的重要性。舞蹈是一门艺术,通过舞蹈的表演和创作,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艺术表达能力和情感,使他们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然而,舞蹈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对舞蹈的热爱和兴趣,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自信心和责任感。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们在集体排练和演出中相互协作、互相帮助,不仅能够提高舞蹈水平,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其次,我学到了许多关于教学方法和技巧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在大三学前教育舞蹈课程中,老师教授了我们许多教学舞蹈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如何设计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可行性的舞蹈学习任务,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来调整教学内容等等。通过观摩和实践,我逐渐掌握了这些教学技巧,并将其应用到我的实际教学中。我发现,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任务和灵活的教学手段,我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另外,大三学前教育舞蹈课程还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在课程中,我有机会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种舞蹈活动和演出,例如学校的舞蹈晚会和舞蹈比赛等。通过这些实践经验,我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还能够锻炼自己的舞台表演能力和心理素质。我记得有一次在舞蹈比赛中,我和我的舞伴们一起演出了一支精心编排的舞蹈,我们不仅得到了观众们的喝彩,还获得了比赛的一等奖。这次经历不仅给了我莫大的快乐,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舞蹈带给人们的魅力和愉悦。

最后,大三学前教育舞蹈课程还帮助我建立起了广泛的人际关系和人脉资源。在课程中,我结识了许多热爱舞蹈的同学和专业老师,我们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通过和他们的交流和合作,我不仅学习到了许多舞蹈方面的知识和技巧,还培养了自己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此外,我还有机会参加一些舞蹈工作坊和培训班,与一些舞蹈界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学习。这些人际关系和人脉资源不仅对我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总之,参加大三学前教育舞蹈课程让我体验到了舞蹈教育的魅力,学到了许多教学方法和技巧,并通过实践锻炼了自己的舞蹈水平和舞台表演能力。同时,我还建立了广泛的人际关系和人脉资源,为将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门课程,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学习舞蹈教育的决心和信心,相信未来的舞蹈教育事业必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舞蹈教学论文网

一、教学设计理念:

舞蹈,是一门综合的富于动感的艺术,舞蹈教学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通过训练和表演,锻炼学生身体,发展身体素质质,提升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和动作美感,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爱集体、守纪律的好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群体意识。

二、教学设计特色:

小学自主合作舞蹈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外音乐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合作创编为主线,让学生在掌握一定舞蹈基本动作和初步具备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后,根据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的形式,集思广益共同为歌曲或音乐形象较鲜明的乐曲创编动作及队形。使学生在自主愉悦的气氛中,闻乐而动,闻歌起舞,在“练中逐步感知音乐语言,在“乐”中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动”中发展身体各个部位之间的协调性。通过热烈活跃、自主合作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肤觉,运动得到充分协调均衡的发展,这部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肤觉运动得到协调均衡的发展对舞蹈的兴趣,还进一步增强了群体协作的意识,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能力,全面整体性地提升学生舞蹈艺术素质。

1.培养学生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

2.发展学生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3.能随音乐协调地做形体动作,知道其名称。

4.培养学生与同伴友好相处,竞争.合作的个性。

四、学情分析:

我所带领的舞蹈班是低年级,舞蹈基础一般,身体协调性及舞蹈表现力均差,所以,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以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主,只有学生先参与进来,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弱化动作知识点,强化舞蹈感觉,突出重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看、练、想、跳为主,教师的示范、激发、启发、点拨为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获得本我的学习体会和能力。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体态、基本动作。

2、了解舞蹈艺术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对舞蹈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开发发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热情。

3、通过舞种介绍芭蕾古典舞蹈爵士舞种类,依据学生情况归纳教学活动,感受舞蹈魅力,了解舞蹈发展,提升学生艺术修养。

4、通过舞蹈让眼睛会说话提升学生自信。

六、教学重点:

2.动作的协调性。

3.舞蹈的表现力。

七、教学难点:

1.舞蹈眼睛眼神流动与舞姿的协调。

2.对歌曲情绪的理解和舞蹈动作的表现力。

学前教育的教学论文

摘要: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应增加一些可爱元素,采用“以唱带跳,以跳辅唱”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文章主要研究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

关键词:声乐;幼儿歌曲;学前教育;素材。

近些年,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入企业实践的时候,观察他们对幼儿进行声乐教学,发现在教学过程总体偏“套路”化,过于重视深呼吸、高位置,导致他们在给幼儿示范演唱中忽略了教学主体的性质,也就是幼儿对音乐审美的心理需求。而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演唱幼儿歌曲时过分注重追求音量、音色,没有了歌曲本该有的可爱元素,这恰恰违背了幼儿歌曲教学中“直观性”和“趣味性”的原则。

一、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唱带跳,以跳辅唱”的整体表现力。

在中职声乐课中,常见的学习曲目《送别》《花非花》《故乡的小路》都属于艺术歌曲,而教学大纲以及评价标准几乎接近大学本科一年级声乐学科的教学目标以及评价标准。教师翻看了自己上大学时的声乐教材,对于大学一年级声乐教学,教学大纲内容是这样的:要求歌唱中能基本做到声区统一,声音连贯流畅,吐字清晰,并将所学的歌唱方法运用到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歌曲演唱中,力求比较完整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而将此大纲与中职二年级的声乐教学大纲相比较,教学内容基本无异。但这势必会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造成一个错觉,学前教育声乐学科即是声乐表演。而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社会实践环节中给孩子们进行所谓的艺术表演时,孩子们会瞪大眼睛望着老师,很容易和老师产生教学隔膜。孩子们会一致认为老师的姿态很美,歌声很动听,但是她们听不懂。所以,在保留现有声乐教学模式的前提下,应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歌曲中“以唱带跳,以跳辅唱”的整体表现力。

二、一些幼儿歌曲演唱中常用的.“以唱带跳,以跳辅唱”素材。

在幼儿歌曲歌词当中,出现人称,如“我”“我们”等字,可将双手弯曲掌心置于胸前。若出现第二、第三人称,如“你”“你们”“他”“她们”,则可将手臂伸直,掌心张开虎口朝上。若作品风格较为轻快,也可用采用手腕下压握拳,掌心朝向舞台2点位,翘起并伸直2指,3、4、5指略微向上抬高表现出一种俏皮的风格。若接受对象为表现欲较强的孩子,还可辅助将腿迈向舞台8点位,将脚跟点地脚尖朝上,同时向右顶胯。在幼儿歌曲歌词中,出现器官或者身体某个部位,如“肩”,则可掌心朝下,将手轻轻搭在肩上,大臂抬高至与地面平行,同时将手腕略微上提。例如“手”,则可将手臂伸直,五个手指张开,掌心朝向观众手腕左右转动。例如“腿”,则可将双膝弯曲,双臂伸直,指尖绷直并相对,掌心朝下置于膝盖上。例如“脸”,则可将五指勾起,手腕下压,将掌心轻轻托起下巴左右腿交叉前腿为主力腿,后腿虚点地,身体向主力腿侧下轻微旁腰。例如“腰”则可将手插至腰间,同时将腿迈向舞台8点位,将脚跟点地脚尖朝上,同时向右顶胯。在幼儿歌曲歌词当中,出现具体事物的名词,如“蓝天”“白云”“小鸟”,则可用采用手腕下压握拳,掌心朝向舞台2点位,翘起并伸直2指,3、4、5指略微向上抬高,将2指指向天空,双膝弯曲另一只手轻置于膝盖处,头抬高45度角,眼神凝望着天空。例如“衣服”,则可掌心朝下,将手轻轻搭在肩上,大臂抬高至与地面平行,同时将手腕略微上提。例如“房子”,则可将胳膊肘弯曲,手臂上举至头顶,保持小臂、手腕、手掌心呈一条直线,掌心朝下。例如“门”,可将一只手胳膊肘弯曲,保持小臂、手腕、手掌心呈一条直线,掌心朝下置于胸前十公分处,另一只手同样弯曲胳膊肘置于前一只手的3指上,保持小臂、手腕、手掌心呈一条直线向上,似“举手”状。例如“书包”,则可将五个手指勾指掌心朝上手腕上顶,大臂与地面保持平行,手背置于肩部上方10厘米处,腿迈向舞台8点位,脚尖绷直虚点地,同时向迈腿侧轻微下旁腰。例如歌词中出现“好”“棒”“比一比”之类的形容词或者动词,则可将大拇指竖起,从前胸向前伸直手臂,保持手臂与身体呈90度角。动词动作可在名词动作的基础上添加转圈、下旁腰、后绷脚踢小腿等辅助动作,以表达童真童趣为首要目的,但切忌动作过于繁杂,频率不可过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应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唱带跳,以跳辅唱”的教学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定要根据每个幼儿自身的性格进行“量身定做”。如有些幼儿性格活泼开朗,表现力强,可适当添加一些难度较大且较好理解的动作。有些幼儿性格较为内向,可适当减少动作,达到松弛不僵硬,心中有歌词,眼随心动的前提就可以了。与此同时,切勿在幼儿身上出现动作的机械堆砌现象,应以达到幼儿在表演歌曲过程中自然、流畅为终极目的。

参考文献:

[1]姜美芬.师幼体态互动的适时与适态[j].山东教育,2006(15).

[2]李振村,庄锦英.教师体态语言艺术[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3]刘云艳.幼儿园教学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周婉敏.关于中师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表演唱教学目标设定的思考[j].黄河之声,2013(04).

大三学前教育舞蹈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子(200字)。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的喜爱。大三学前教育舞蹈课程,是我大学生活中难得的机会,通过这门课程,我深入感受到了舞蹈带给我的无尽魅力。舞蹈对于身心的锻炼、对于情感表达的释放,乃至对于个人修养的提升,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二段:舞蹈锻炼身心(200字)。

大三学前教育舞蹈课程带给我首先是舞蹈锻炼的身心好处。在上课的过程中,每一套动作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去掌握。通过不断地重复练习,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也增强了我们的耐力和力量。特别是一些高难度的动作,需要我们不断超越自我,战胜恐惧心理,这既对身体力量的锻炼,也对意志力的考验。舞蹈的优美姿态和流畅动作,给我强健的体魄,让我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第三段:舞蹈情感表达(200字)。

除了身体的锻炼,舞蹈更是一种情感表达的媒介。每一套舞蹈背后都有着情感的积淀,舞者通过身体语言向观众传达情感的力量。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老师们教导我们要用心去感受每个动作所蕴含的情感,把自己融入进去。这要求我们从内心释放出情感,将其转化成舞蹈的表演力量。学习舞蹈使我更加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把内心的喜怒哀乐用动作来诠释,让我找到了一种情感宣泄的方式。

第四段:舞蹈对个人修养的提升(200字)。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不仅需要身体的训练,也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高雅的文化修养。学习舞蹈课程的过程中,老师们会引导我们学习舞蹈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著名的舞剧作品,提高我们对艺术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这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学会欣赏和领悟舞蹈艺术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学习舞蹈课程,我不仅从中获得了艺术上的启发,也发现了个人修养上的不足,并不断努力去补充这方面的不足。

第五段:总结(200字)。

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的学习,让我收获了很多。通过舞蹈锻炼我身心,让我更加健康、自信;通过舞蹈情感表达,让我懂得了情感的释放和表达;通过舞蹈对个人修养的提升,让我拓宽了视野,丰富了内涵。我深信舞蹈艺术的力量,它不仅能够塑造我们的身体,更能够丰富我们的心灵。我希望能够继续学习舞蹈,将舞蹈的优雅和魅力传播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舞蹈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以上为准)。

大三学前教育舞蹈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大三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我深刻认识到舞蹈教育的重要性。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形式,不仅能够磨砺孩子们的耐心和毅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在大三学前教育舞蹈的学习中,我不仅向导师们学习了丰富的舞蹈技巧,更全面认识到了舞蹈教育在幼儿成长中的独特价值。

第二段:学习与实践的结合。

在大三的学习中,舞蹈教学实践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亲自担任了舞蹈教师的角色,面对一群有着不同舞蹈基础的孩子们。通过设计、教授舞蹈课程,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我才能更好地体会到舞蹈教育对孩子们的影响,尤其是对他们身体素质、审美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第三段: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养。

舞蹈教育在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舞蹈不仅仅是动作的表演,更要求孩子们注重形体的训练、音乐的感知以及舞蹈之间的连贯性。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专注力、自控力和团队意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同时,舞蹈教育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艺。

第四段:舞蹈教育中的挑战与突破。

在大三学前教育舞蹈的学习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比如,如何设计一堂具有教育意义的舞蹈课程;如何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并保持他们的参与度;如何与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面对这些挑战,我从教师和同学的指导中受益匪浅。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我不断突破自己的局限,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

第五段:对未来的展望。

大三学前教育舞蹈的学习使我形成了对未来的展望。我希望将来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教育工作者,为更多的孩子们提供高质量的舞蹈教育。同时,我也希望能够继续深入研究舞蹈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通过对舞蹈教育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我相信舞蹈教育一定能够为每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总结:在大三学前教育舞蹈的学习中,我意识到舞蹈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学习与实践的结合,深入了解了舞蹈教育在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养方面的作用。在面对挑战与突破的过程中,我不断反思和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对未来,我充满希望,并将继续为舞蹈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注:此回答为人工智能模型生成,仅供参考,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

舞蹈教学论文网

为培养护理学生具有优美的体态,并逐渐形成高雅的气质,为加强自身素质培养和艺术潜力的挖掘,以提高学校舞蹈教学课堂(第二课堂)为核心,以所有的学生都能舞起来为目标。

二、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采用“融合式教学”,把教学趣味的、规格的、专业的、融合在一起。基训枯燥,往往学了一会就会到厌烦。针对这一问题,本人以“兴趣式教学”为基础,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前提下,让们易于吸收,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创造用肢体动作将模仿的事物表现出来,如:大海的波浪、风中的杨柳、各种人物、各种动物。。。。。。舞蹈老师不光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艺、强健体魄,同时还培养了她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全方位的、完整的培养了学生们健全、完美的品格。鼓励她们有自己的思考方法,独立见解、个性特点、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本课程教学来源于各类舞蹈形体训练光碟,电视及网络和自身对舞蹈认识的创造。

三、授课时间。

每周星期三下午第二三节。

四、授课地点。

五、活动内容。

基训是舞蹈的基础,也是学生在舞蹈学习中基本功强化、舞蹈气质与舞姿形成的关键。基训在课堂训练中分成几个步骤,一般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在身体训练时掌握“直、绷、软、开”等舞蹈基本功。所谓“直、绷、软、开”是指后背和腿的直立力量,躁关节勾,大小腿绷,腰的柔韧、灵活性,腰和腿的“软度”,肩和髓的“开度”。由于学生身体自然条件方面有差距,在进行训练时可运用各种方法使初学者身体的各部位尽快具备“直、绷、软、开”的条件。

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结合的教学论文

闻一多先生曾在《说舞》一文中描绘了一场具有原始性质的澳洲的科罗波利舞。从那极富节奏和极度热狂、朴实粗犷的原始舞蹈中,我们看到了生命机能的直接表演,看到了舞蹈的真面目。它不仅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也是“一切艺术中最大综合性的艺术”[1](p317)。原始人的所有其他艺术――音乐、诗歌、雕塑、绘画等――都在这简单而奇妙的舞蹈中获得了意义。于是,生命的实在丰富了,艺术的世界诞生了。

自从黑格尔将舞蹈看作是“不完备的艺术”以来,在整个西方现代艺术哲学领域里,似乎只有苏珊・朗格、纳尔逊・古德曼把舞蹈与其他艺术相提并论。其实早在1938年,罗宾・乔治・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一书中就明确指出舞蹈在所有艺术形式中的突出地位。他从表现主义出发,认为艺术的本质既然是表现情感,而任何情感都要以语言的方式表现出来。因而每一种艺术形式也就成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这里科林伍德同克罗齐一样,把艺术同语言视为一体。进而科林伍德又指出,“言语只是一种知识体系,它的特点在于每个姿势都产生出一种特征性的声音,从而使它既能通过眼睛又能通过耳朵加以领会”[2](p250)。一切种类的语言都与身体姿势具有这种关系。每一种语言或语言体系(言语、手势语言等)都是起源于全身姿势的原始语言的一个分支。在这种原始语言中,身体各部分的每一个动作和每一个固定姿态,都具有发音器官的动作在口头语言中所具有的同样意义。一个使用这类语言的人,说起话来,就将使用他身体的各个部分。科林伍德认为,这种全身性的动作姿态语言是惟一“实际存在”的语言,而我们今天称之为言语及各类的语言只是它的一部分,都是一种特殊化了的身体动作姿势形式。这样,以身体活动为惟一前提的艺术――舞蹈,就不仅是一切语言之母,而且也是一切艺术之母了。

科林伍德的结论并非产生于牵强附会的考古学演绎(虽然他本人也是一个考古学家),而是根植于眼前的事实。他从大量的生活和艺术的事实中,发现了语言和动作之间某种带有本质性的东西。但科林伍德只限于对其发现作现象的描述,而没有科学的论证。这也许就是他的舞蹈艺术理论一直未得到重视的因素之一。因为正如约翰・马丁所说:“对于许多人来说,将生活经验这样变成动作的同义词,或许是个完全陌生的观点,因为动作是人们完全习以为常的东西了。人们很容易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它构成日常生活与思考的主要成分。”[3](p19)从这种被忽略的、在一般人看来是“习以为常”的事实中发现某种本质性的东西,这是天才必备的素质。科林伍德做到了这点。然而他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以人体动作姿态为传达媒介的舞蹈与其他艺术之间的本质联系。因为科林伍德既没有确定动作的实质以及它与语言的深层联系,也没有说明舞蹈的特质,而只是简单地归结为“表现的语言”。

[1][2][3][4]。

舞蹈教学论文网

为搞好学校音乐舞蹈工作,落实学校全面发展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精神,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一批音乐舞蹈素质较高的人才,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以便为以后各级的比赛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本学期学校舞蹈队训练计划如下:

一、总任务:

建立校舞蹈队后,能在学生学好各课的时间下参加舞蹈训练,从基础训练开始,练好基本功,学好各个动作到成品舞蹈的排练,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专业舞蹈技能,坚持基本功训练,坚持舞蹈动作的训练直到成品舞蹈,争取获得好的成绩,为学校挣得荣誉。

二、训练原则:

1、训练工作中突出练毅力,不怕吃苦不怕流泪。并强调舞蹈基本功的练习。

2、基本功训练要从严,在此基础上加强舞蹈意识的培养。

3、训练过程中学生老师严密配合,抓紧时间,每一分钟都能利用起来。

4、每天训练时间80分钟。

5、实践和看相结合,在练习的同时还要看好的舞蹈作品,从中学习。

6、训练的过程中,要认真对待,严格要求。

三、训练时间:

周一:下午第三节课、兴趣活动课。

周二:下午第三节课、兴趣活动课。

周三:下午第三节课、兴趣活动课。

周四:下午第三节课、兴趣活动课。

四、训练内容:

1、基本功训练。

(1)韧带:在学习舞蹈动作之前,最重要是把韧带拉开,为以后学习舞蹈动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体力耐力:在做每个动作都能坚持,这就需要体力和耐力相结合。

2、在基本功基础上加上舞蹈动作,培养学生的舞蹈意识。

(1)中国古典舞手位,脚位。

(2)手形,手势。

(3)勾绷脚的练习。

(4)眼神,方位。

(1)接触简单的舞蹈动作。

(2)各个动作学习后,一一串连。

(3)培养学生的节奏。

(4)能较好的掌握舞蹈动作。

(5)最后舞蹈动作和音乐能有效的结合,达到统一。

4、成品舞蹈的排练。

(1)在单个舞蹈动作的基础上,加上过度动作,使之连贯,和谐,最后成为小段舞蹈动作。

(2)成品舞蹈的排练需要动作统一,一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默契培养。

(3)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掌握能力。

(5)成品舞蹈最后要带入表情,情绪进行表演。

五、技能、技巧的训练:

(1)除了舞蹈动作的训练还有技巧的加入。

(2)腰部训练。

(3)腿部训练。

(4)撤手翻,前乔,后乔。

(5)简单的转的训练。

六、二十周训练重点安排:

1、第一周:了解基本的基础训练。

2、第二周:韧带的训练。

3、第三周:腿部训练。勾绷脚,圆场。

4、第四周:腰部训练。能自己下腰和涮腰。

5、第五周:复习腿部和腰部的训练。

6、第六周:腿部和腰部能协调的结合起来。

7、第七周:在基本功训练的同时加入少许舞蹈动作开份。

8、第八周:复习动作。

9、第九周:教学生单个舞蹈动作。

10、第十周:进行动作之间的串联和衔接。

11、第十一周:进行动作之间的串联和衔接。

12、第十二周:练习串连后的舞蹈动作。

13、第十三周:结合音乐练习成品舞蹈(包含串联后的舞蹈动作和技巧)。

14、第十四周:参加市级艺术节舞蹈比赛。

15、第十五周:复习舞蹈动作和练习技巧。

16、第十六周:结合音乐练习成品舞蹈(包含串联后的舞蹈动作和技巧)。

17、第十七周:复习舞蹈动作和练习技巧,练习成品舞蹈。

18、第十八周:学期训练观摩、总结。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