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大全(20篇)

时间:2023-11-12 21:04:15 作者:灵魂曲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大全(20篇)

教案的编写具有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要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小编整理了一些三年级教案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1、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贪吃的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吃光;节俭的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聪明能干的小猴把麦子全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同样是一袋麦子,个人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

3、小猪、小牛、小猴中你最赞成谁的做法?为什么?小猴的做法更值得提倡,因为他有长远打算,而且聪明能干。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吃一半,种一半)。

11哪吒闹海。

1、这是一篇神话故事,选自《封神演义》,讲了哪吒为民着想,不畏_敢斗_闹东海_王父子,使人民又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故事。

5、我还读过的神话故事有:《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11第八次。

1、这是一篇外国历史故事。课文讲述了古代的英格兰王子布鲁斯英勇抗击侵略军,但屡战屡败,几乎丧失信心,后来看到_网受到启发,振作精神,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赶跑侵略军取得最后的胜利。体会到布鲁斯的屡败屡战,不懈斗争、百折不挠的精神。

2、布鲁斯会怎样动员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他满怀信心地对士兵们说:“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你们知道吗?一只小小的_历数次失败后,终于把网结成了,正因为它的执著精神,面对失败从不灰心,所以才会成功。我们是坚强的战士,难道还不如一只小小的_?只要我们相信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战斗中,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12卧薪尝胆。

1、这是一篇中国历史故事,表现了越王勾践励志图强的精神。同时告诉我们只有艰苦奋斗,发奋图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2、“卧薪尝胆”的意思。薪:柴草。胆:苦胆。躺在柴草堆上品尝苦胆。课文中解释“卧薪尝胆”的意思的句子是: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受尽屈辱”: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吴王还可能受的屈辱有:给夫差脱鞋,服侍夫差上厕所。夫差出去游猎时,勾践要跪伏在马下,让夫差踩着他的背上马。

3、“建议”造句。老师给了我们很多学习上的建议。

4、由这篇课文可以想到的格言:有志者事竟成。

想到的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5、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望梅止渴草木皆兵。

指鹿为马闻鸡起舞。

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1、这是一篇科学故事。法国医生雷奈克从孩子玩跷跷板受到启发,用喇叭状的空心木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2、“如果……就……”、“果然”造句。

如果我们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天气预报真准,今天果然下雨了。

3、雷奈克有什么样的品质?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实践。

14东方之珠。

1、这篇课文描写了香港“迷人的沙滩”(浅水湾)、“的公园”(海洋公园)、“繁华的街市”(铜锣湾)赞美了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2、课文的结构方式是总--分--总。全文的中心句式“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3、倾听、闪耀造句。同学们静静地倾听着这首美妙的乐曲。太阳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4、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

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宽阔的街道上车水马龙,汽车、摩托车、三轮车、自行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大街上人流如潮,三人一伙,五个一群地走在大街上。有的商店买东西,有的去品尝美食,有的去公园玩,人人笑容满面。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挤满了前来购物的男女老少。大街两边的小吃摊早已香气扑鼻,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行人。

15小露珠。

1、这是一篇童话,讲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赞美了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

2、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小露珠?答:小露珠象钻石那么闪亮、象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所以小动物们都喜欢,它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所以大家都喜欢小露珠。

3、会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例: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人们穿的越来越多。

4、小露珠还像什么?像雨滴那么透明,像星星那么闪亮,像玻璃球那么圆润。

16石榴。

1、这篇课文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讲了石榴成熟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2、拟人的写法。例: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_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再写一个拟人句:秋天到了,树上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拟人的好处:更生动、更形象。

3、品尝一种水果,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成熟的西瓜就会变得又圆又大。摘下一个用刀切开,只见通红的瓜瓤中,一排排西瓜籽像排队的小学生,挖一口红红的瓤放入嘴里,又凉又甜,给炎热的夏天带来了丝丝清凉,让人回味无穷。

桃子的外形圆圆的,好像一个小小的皮球。用手一摸,感觉有点扎手,仔细一看原来桃子长着许多毛。看来桃子还穿了一身“毛衣服”呢。我拿起桃子,闻了闻,感觉有一种混杂着甜的而且可以提神的香味。我把桃子的皮剥开,果肉的颜色是乳白色的。我轻轻地咬了一口,有一股清新的味道融入了口中,而且还有一种比蜂蜜都要甜的味道。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品味文中人物对话时的语气。

2、理解“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等词语的意思。

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兄弟俩争论部分的朗读。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故事自然悟出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揭题:争论的故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争论的故事,那在讲之前,我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朗读情况。同学们要认真读,用心记,待会有快速抢答的游戏等着大家。

3、小结过渡:正因为兄弟俩想要的吃法不一样,因此他们才----争论。文中的哪个自然段可以看出他们正在争论呢?(第三自然段)。

二、精读故事部分。

这个故事最精彩的部分是兄弟俩的争论,他们是如何争论的呢?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3小节,放声读一读兄弟俩的对话。

(ppt第一次对话)。

1、读好第一次对话,体会观点和语气。

师:从兄弟俩的第一次对话中,你们有什么发现没有(他们的意见发生了分歧,他们的语气也不一样)。

师:争论开始了吗?(开始了)。

师:虽然他们都只是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争论已经开始了。只不过这时个争论得不那激烈而已。

所以第一次对话该怎么读?(语气要平和一些)。

学生齐读第一次对话。

2、读好第二次对话,体会语气的变化。

接下来他们又是如何争论的呢?

生读对话。

在接下来的争论中哥哥还是心平气和的表明自己的观点吗?

生再读哥的话。

师:与第一次比,他们的争论有变化吗?说说你的发现。(他们的语气不一样了。这一次哥哥是不以为然,大声争辩。)。

师:请你读读哥哥的话。

师:你觉得哪句话最能体现哥的不以为然。(你这话不对)。

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哥哥的不以为然呢?

师:看来,不以为然的意思就是——(不认为是对的)你们说的没错,那么。

师:考考大家,“不以为然”的“然”是什么意思?ppt。

听得出来,哥哥有些生气了,弟弟听了哥哥的话,怎么样?(很不服气)。

这次的争论兄弟俩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语速越来越快,心情越来越生气。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次的争论。(齐读)。

3、分角色朗读。

愿意来做一回哥哥和弟弟争论一下吗?

同桌互练。点名分角色朗读。

4、师生分角色再读,体悟“争论不休”。

师生合读文中兄弟俩的对话,读完原文后,加上自己想象的语言表演“争论不休”。

兄弟像这样你一句,我一句,没完没了,争个不停,这就叫(争论不休)。

休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ppt。

5、理解“两全其美”及故事的结果。

师:幸好有位老人经过。他们才暂时停止了争论。

点名读第4节。

师:老人的建议,哥哥满意吗?弟弟满意吗?

师:双方都满意,这就叫两全其美,第5节中也有一句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两全其美”这个词,请读出来。

生:兄弟俩都很满意,谁也不再说什么。

师:当他俩都很满意,再想射大雁时,可惜大雁已经飞得——无影无踪了。

这就是“争论不休”的结果。

三、自由评论,悟道理。

师:大雁飞得无影无踪,这个结果是兄弟俩想要的吗?

他们错在哪里?(生自由评论)。

师:是呀,如果抓住的时机,先把大雁射下来,兄弟俩就不会后悔了。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都应该抓住时机,先把事情做起来,不能因为争论而错失良机。(相机板书: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1、读学生对话,加深理解。

师:听了盛老师的故事,她的学生也纷纷发表了感想,我们来读读。

ppt。

“这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跑了。”

“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

师:只有这四位同学发言吗?(还有很多感想被作者省略了)。

师:发现了这个省略号与以往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是呀,标志整段文字或大片语言的省略我们就用12个点的省略号。

为什么这么多的同学发言,而且每个都说得这么好呀?(因为同学们聪明,爱动脑筋……)。

因此盛老师聚精会神的听着,不时地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其实王老师觉得我们班的同学也非常聪明可爱,所以老师也像你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2、积累名言。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我觉得机会就像大雁,一转眼就飞走了,你认为机会像什么?(生畅谈)。

是啊,如果我们不能正确把握时机,就会与成功擦肩而过。老师这有两句话,我觉得最能表达我们此时的感受。送给同学们,希望你们能记住。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当机会向你微笑时,赶快拥抱她。

自由读。

师:好的东西应该积累下来,能用一分钟的时间记住吗?

点名反馈。

四、小结。

希望同学们牢牢记住这两句话,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五、作业布置。

回忆你与别人曾经争论,或你看到的别人争论的场面,用一个片断写下来。

板书设计:

25争论的故事。

吃大雁。

哥哥老人弟弟。

煮半煮半烤烤。

抓住机会先做起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九单元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探索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笑笑要到邮局去寄书,请同学们算算她的邮费是多少?

玩中学。

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学生独立观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结合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学生估算大约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的邮费?在多少元和多少元之间?

同伴一起讨论刚才自己思考的结果,解释估算的过程。

以往学生的估计没有太多的限制,这次让学生说出估计的结果在多少元至多少元之间,也可以说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有个别学生可能会有困难,要注重方法的指导。

(3)全班交流估算的结果。

探究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学生自主选择算法,独立计算1.6元+12.4元。

比一比计算与估算的结果。

议一议计算小数进位加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完成“试一试”第1题,再说一说计算小数退位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完成“试一试”第2题。

学中做。

完成“练一练”第1题。

鼓励学生先用心算写出结果,再用竖式进行验算。

森林医生。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完成“练一练”第3题。

关注有多少学生自觉选择估算来解决问题。

将问题改为“小明带40元买这两本书,还剩多少钱?”让学生进行计算。

做中得。

完成“练一练”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解题思路。

完成“练一练”第5题。

学生提问时,鼓励学生从新的角度提出新颖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包含了更多的信息,也许。

提出的问题暂时解决不了,但解决问题的愿望会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动力。

总结。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许多动物通人性,懂得要保护动物。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许多动物通人性,懂得要保护动物。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具:图片。

教学过程:

二:新课:

(一)了解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

1同学们课下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请你们再轻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流利。

2分自然段朗读。

3同桌正音。

4出示生字。

挣扎散步恢复依依不舍恩人擦洗喂养。

5初步了解课文,

出示:看见——救起——照料——送回——感谢指名根据下列词语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为什么说小海豹是幸运的?画出相关的词句。

2小组交流。

3班内交流。

(1)提问:“幸运”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小海豹是幸运的?

(第2自然段中“渔网越收越紧,它感到危险了,想冲出去。但是它被渔网裹着,怎么挣扎也不行。”要读出小海豹危险的处境。

第3自然段中:丽莎立即跳进大海…….救起遍体鳞伤的小海豹……抱回家。

第5自然段中“见到丽莎,它抬起前肢,啪啪啪地拍打,嘴里愉快地叫着,好象在感谢救命恩人……”要读出高兴的心情,语速稍快一些。“好象在感谢救命恩人……”稍慢,要留有想象的余地。)。

(4)师生交流谈谈观感。

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回答问题,

(5)再说说这只小海豹为什么是幸运的。

4结合你的体会再读读这篇课文相信你会有更深的感触。

预设:与前文进行对比,

三:总结全文,通过同学们给我讲述《幸运的小海豹》这个故事是我觉得,我要善待于我们同在蓝天下的小动物,保护它们,但是我也知道有很多动物有小海豹的遭遇但是没有文中的丽莎救它们,我愿学习丽莎,你呢?(学生发散回答。)。

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反思:通过本课教学,学生不仅知道许多动物通人性,懂得要保护动物的道理,更能从直观感受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感情被充分激发出来。

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测量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一第3、5、6、7等题【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分三段进行教学,先教学毫米的认识,再教学分米的认识,最后教学单位的换算。分米的认识与毫米的认识在编排上类似,主要通过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单位的换算主要是长度单位间的变换,这里限于单名数,目的是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进率的认识。

【学情分析】。

以前我们学习过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或量距离是用米和厘米作单位的,但不少学生基本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概念模糊容易混淆;对上述这些出现的问题,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强对比练习。让同学们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区别,更分辨谈们之间的进率。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

【设计思路】。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结构,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和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本课的设计思路:

1.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问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活动中巩固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进一步巩固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

2.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细心观察、勤于动手、善于动手、善于分析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学难点: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毫米和分米练习课。板书:毫米和分米练习课。

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老师复习所学过的知识,为今节练习课提供铺垫。】。

2.课件出示考考你: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二)巩固练习。

1.用手比划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

2.能不能用你们的小手比划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各大约有多长吗?

3.指名比划1米,师用尺量。

4.生比划1分米、1厘米、1毫米,右手比划,左手用尺量,看比划的是否准确。

5.(小朋友比划的真准确,现在我们来画一画这些线段。)。

2.画线段。

(1)画5毫米的线段。

过渡:画出5毫米的线段?

(学生独立画线段,教师巡视。)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线段。

(2)画1分米的线段。

过渡:请小朋友在纸上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学生独立画线段,教师巡视。)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线段。

谁来说说1分米的线段是怎样画的?

小结:10厘米就是1分米,这条线段就是1分米的线段。

过渡:同学们真棒,画得非常好,老师有些题目要考考大家!

3.完成书第6页第5题,然后集体订正。

4.先独立完成书第六页第5题,然后集体订正。

5.完成书第六页第6题,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运用。

6.补充练习。

过渡:老师想带大家去操场玩一玩,小朋友想不想?但是大家必须经过五层考验才能到达顶峰,有没有信心?现在我们一起出发。

【第1层】圈出正确的答案。

1、黑板长4厘米4分米4米。

2、毛巾长7厘米7分米7米。

【第2层】填上正确的答案。

1、2分米+3分米=()分米=()厘米。

2、30毫米+50毫米=()毫米=()厘米。

【第3层】连上正确的单位。

单人床长约2厘米。

文具盒长约2米。

练习本厚约2分米。

小明走一步约60毫米。

【第4层】判断下面句子的对错。

圆珠笔长14分米。()。

桌面长2厘米。()。

大树高10米。()。

硬币厚30毫米。()。

【第5层】量出下面图形边长的长度。

(三)小结。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收获。首先,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其次,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所提高。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多种能力得以提高。再次,创新能力得以开发。最后,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很形象、直观,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但这节课我让学生小组讨论的机会较少,只有简单的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同时,电脑课件的题目要求也有一些不可掩饰的缺点,如闯关练习中,题目要求不够明确,导致部分教学题目的教学效果未能达到。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努力进取,积极改正,争取更加的完善!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2、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做题的好习惯。

复习旧知:

1.把下列各数的小数点去掉,原数扩大了多少倍?

13.84.670.725。

2、除数扩大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怎样怎样变化?

4、把5.34扩大1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要扩大1000倍呢?

5、学生填写括号里的数:

被除数15150。

除数550500。

商()()3。

学生小结运用了什么规律?(商不变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学生做43.5÷5=8.7。

然后改题:4.35÷0.5猜一猜得数是多少?为什么?

二、新授:

1、出示例5。

(1)教师:图上有那些信息?根据信息分析题意,列出算式:7.65÷0.85。

(2)问:想一想,除数是小数怎么计算?(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

(3)问:怎样转化?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把讨论的意见写在纸上,让一个组的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边展示边讲解,讲解后问台下的学生“你们对我们讨论的结果有什么意见?”台下的学生给台上的学生提建议,从而引发全班讨论.多让几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组的意见。

生讨论得出:把除数0.85扩大100倍变成85,被除数7.65也要扩大100倍,这样商不变。注意:原竖式中除数的小数点和前面的0及被除数的小数点划去。

2、出示例6:12.6÷0.28。

学生边讨论边改写,改写完后指名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展示自己改写后的算式.并比较出两道题都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是它们的相同点;而不同点表现在前一道题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位数同样多,而这道题除数有三位小数,而被除数只有两位小数.

教师:你们是怎样处理被除数和除数小数位数不同的问题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在被除数的小数末尾添0,使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以后,再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小数位移不够,在小数末尾添0。

小结:学生说一说学到了什么?教师适当小结。

三、巩固练习:

1、书上第22页“做一做”

2、练习:判断并改错:

1.44÷1.8=811.7÷2.6=4.54.48÷3.2=1.4。

3、练习:书上24页的作业。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1、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谈话,介绍了许多岩石的知识,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究知识的强烈愿望。

2、石头书上的字指:雨痕、波痕和矿物,石头书上的画指化石。

大自然真是一部神奇的书,从北极星的位置,我知道了哪个方向是北,从太阳的东升西落知道了地球是圆的,从年轮知道了树木的年龄,从滴水穿石知道了坚持的力量。

3、刨根问底:指问个明白,探个究竟。川川和磊磊“刨”出了哪些学问?(1)他们弄清了石头书上的字;画。(2)他们通过石头书上的“字”和“画”知道了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沧海桑田的变化,知道了根据石头书可以知道哪座山下埋着煤炭,哪块地下藏着矿石。

4、提示语在前:老奶奶关切地问:“你冷不冷?”

提示语在中:“你冷不冷?”老奶奶关切地问,“看你的手凉的。”

提示语在后:“你冷不冷?”老奶奶关切地问。

没有提示语:“你冷不冷?”

18小稻秧脱险记。

1、这是一篇科普性童话故事。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课文可以分为遇险和脱险两大部分。

2、会用“纷纷、激烈”造句。例:下课了,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操场正在进行激烈的拔河比赛。

3、文中的“毛毛雨”指的是除草剂。

19航天飞机。

1、这是一篇科学童话,用拟人手法介绍航天飞机的基本特点和相关知识,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

2、作者从外形特点、飞行特点(高度和速度)、功能作用来介绍航天飞机的。使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你想对飞机说些什么?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你和航天飞机各有各的作用,既不要妄自尊大,也不应妄自菲薄。

20军神。

1、夸一夸刘伯承:刘伯承,您做手术坚持不用麻药,忍着剧痛数刀数,您有着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真不愧为军神!

2、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答:因为他有坚忍不拔钢铁般的意志。

3、本课通过沃克医生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衬托出刘伯承的顽强意志。(侧面描写)。

21掌声。

1、“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你认为大家的目光中包含了什么?担心、着急、鼓励。

“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小英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小英以前自卑、沉默、忧郁,后来变得自信、乐观、开朗,是因为大家的鼓励赞扬的掌声她才有了这些变化。

2、掌声在课文中响起了几次?代表了什么?答:两次,第一次是对小英上台的鼓励,第二次是对小英演讲成功的肯定与赞扬。

3、友谊的名言:真挚的友谊犹如健康,不到失却时,无法体味其珍贵。--(英)培根。

22金子。

1、彼得的梦想是:找到金子而致富,他通过种花,经过辛勤劳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财富获得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

2、“不无骄傲”是非常骄傲的意思,“真金”指获得财富的方法--通过辛勤劳动来致富。

3、彼得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想象一下彼得培育花功的过程是怎样的?彼得每天天还没亮,就起床平整土地。他常常在花园里一干就是一整天。铁锨都把他的双手磨破了,但他仍然一一不不辞辛苦地劳动着。土地平整好了,彼得到市场上精心挑选花种,撒种、浇水、施肥、除草、捉虫。为了照顾好花苗,彼得还刻苦学习种花的技术,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1、这是用文包诗的形式。课文表达了唐朝诗人王维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佳节是什么意思?文中指的是什么节日?有什么习俗?你还知道哪些佳节?答:佳节是美好的节日,文中指重阳节,在重阳节人们登高、插茱萸,还有春节、中秋、元宵等节日。

3、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什么意思?答:每到节日的时候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4、其他表现思乡的诗。如: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4孙中山破陋习。

1、本文写了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坚决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2、陋习指不好的风俗习惯,在文中指缠足,破是废除的意思。以前陋习:三从四德、包办婚姻、男尊女卑,现在陋习:插队、说脏话。

3、“含着眼泪”更能表现妈妈的无奈和内心的痛苦。“深深地刺痛”更能表现姐姐缠足这件事对孙中山幼小心灵的影响。

4、孙中山废除了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你想对孙中山先生说些什么?

孙中山爷爷,您破除缠足陋习,解放了千千万万个中国妇女,真是大快人心!请接受一名少先队员对您最崇高的敬意!

1、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可能的话,尽可能阅读一些文言作品,扩大自己的视野。

2、多背:意思是指,凡是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背诵下来。倘若你可以坚持到底,那么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语习惯和遣词造句的方法,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起来。

3、多练: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捷径之一,不仅要认真完成课后训练,而且要多做相关的字词句的分类训练,以拓展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多读。

就是反复读。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强记。

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勤写。

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不无道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用列举的方法求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通过直观图理解两个数的倍数及公倍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借助直观认识公倍数,理解公倍数的特征;通过列举探索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体会方法的合理和多样;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能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发展分析、推理等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加思考和探索活动,感受学习的收获,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

理解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揭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公因数和公因数,今天这节课学习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提问: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你对公倍数有哪些想法?对最小公倍数呢?

引导:大家交流的想法,实际上是联系公因数和公因数进行联想,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学好数学。那刚才大家的想法是不是正确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认识公倍数。

(1)出示例11,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些什么,提出的什么问题。

交流:哪个正方形能正好铺满,哪个不能铺满?

说明:6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是3和2公有的倍数。

(2)引导: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纸片还能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为什么?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交流:还能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你是怎样想的?(明确可以正好铺满边长12厘米、18厘米??的正方形)。

(3)引导:现在你发现,6、12、18、24??这些数和2、3都有什么关系?说说你的想法。指出:同学们的理解还真不错!大家发现6、12、18、24??这样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也就是2和3公有的倍数,我们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

追问:8是2和3的公倍数吗?为什么不是?

2.求公倍数。

出示例12,明确要找6和9的公倍数和最小的公倍数。

结合学生交流,教师板书用不同方法找的过程和结论,使学生领会。

小结:大家用不同的方法找出了6和9的公倍数有18,36,54??其中’最小的是18。18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

追问:有没有的公倍数?为什么?

说明:两个数的公倍数有无数个,没有的公倍数。两个数的公倍数里最小的一个,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板书:最小公倍数——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3.用集合图表示公倍数。

引导:你也能用圆圈图表示6的倍数、9的倍数和公倍数的关系吗?自己画一画。学生交流,呈现集合相交的图,(图见教材,略)分别标注出“6的倍数”“9的倍数”“6和9的公倍数”,并强调三个部分都有无数个数,都要用省略号表示。

让学生看直观图说说,哪些数是6的倍数,哪些数是9的倍数,哪些数是6和9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是几。

指出:从图上可以直接看出,6和9公有的倍数,是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三、巩固深化。

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3.做练习七第9题。

4.做练习七第10题。

四、总结提升。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三、参加人员:

四、教学目标:

1、认识24个字,会写37个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4、在学习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五、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读懂课文。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3.扩大对各民族的了解。

六、执笔教师分配:

1、我们的民族小学。

2、金色的草地。

3、爬天都峰。

4、槐乡的孩子。

5、语文园地一。

七、教材分析:

这一组有4篇课文。课文从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有的描写了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他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叙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

八、学生分析:

这一组课文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从理解上比较容易,学生读一遍课文就知道说了一件什么事,但课文中有些词语难度比较大,需要教师帮助理解。第一组教材是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第一组课文。首先要考虑衔接问题。通过本组学习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学习。

九、学情分析及学法研究: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彰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1、教学认识的字时,采用学生预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读生字,组词,换偏旁等,在课文中认识,与生活相联系认识。

2、教学掌握的字时,在课文中学习,与词语和句子相联系,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查字典、向同学请教等等。

3、教学课文时,加强词、句的训练;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阅读感悟的过程;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质疑问难。才用齐读、小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男女生比赛读等。

4、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多采取鼓励和肯定的方法,先展示后交流谁写得好,我该怎么写等。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三、教学重难点。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像、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四、课时安排。

认识东西南北方向。

2课时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方向。

3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进一步巩固用两步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了解题目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通过具体练习,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1、p15.5。

先让学生独立填表,再组织交流。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发现挖的天数和每天挖的'米数之间的变化规律,适当渗透一些函数思想。

2、p15.6。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半价出售的意思,求出每件玩具的半价是多少。

组织讨论能买道哪些玩具。

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灵活解决问题。

3、p16.9。

组织学生讨论第一个问题,明确所买的商品的理由。

组织讨论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方法,需要两步计算求出问题。

4、p16思考题。

学生分组完成或独立完成。

左题可先根据除数和十位商的商求出它们的积,再根据十位上的余数2算出被除数的前两位数,然后根据个位上的余数2,填出被除数个位上的数9。

右题商的百位上只能是1,十位上只能是0,个位上可以是2~9中任何一个数。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作文范文

一、要掌握的词语。

1.体操国际询问痛哭固定意外治疗选手承受急切第四届试跳箱子外套。

施展剩下传递任何哀伤托起祝福向往白鸽捡东西飘飘悠悠懂事艰难险阻。

忠实盼望捉拿捧场俯视采摘绒布阳台清晨清香舍不得不知所措惹是生非。

挑捡悠闲惶恐不安俯身。

2.荣誉纽约颈椎配合瘫痪榜样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敬佩毅力康复诊断微笑。

跌伤明媚敷药弧线眼眶措施、

二、照样子写词语。

1.湛蓝乌黑粉红碧绿翠绿嫩黄淡黄浅蓝紫红。

2.金黄雪白瓦蓝奶白火红漆黑银白铁青桔黄。

3.黄土白云绿叶绿树青草红茶红花黄沙白银白纸。

5.风儿沙沙春风徐徐小雨沙沙大雨哗哗流水哗哗雷声隆隆泉水丁冬闹钟嘀嗒。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上的秒针和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观察与体验活动,逐步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体会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适时向学生渗透学会珍惜时间的理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建立对1秒的时间观念,经历体验秒长短的过程。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时间换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倒计时时,每数一个数用了多长时间呢?对,是一秒。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秒的认识。

二、观察探究,建立认识。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先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闹钟,然后小组内交流,回答问题。

钟面上哪根针是秒针,长的有什么特点?

秒针走一小格是几秒?走一大格又是几秒?

秒针从几开始走的?

2、认识几秒。

如果秒针要走10秒可以从几走到几?

你还想让秒针从几走到几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3、知道1分=60秒。

师问:秒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

学生可先进行大胆猜测,发表不同意见。

组织学生观察钟面,秒针走一圈,分针有什么变化?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交流。

小结: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正好走了一小格,所以1分=60秒,60秒=1分。

(二)实际感受,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1、1秒的时间你能做什么呢?多媒体课件上倒计时一秒,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1、秒能写一个数字,1秒能深呼吸一次,1秒能眨一下眼睛。

2、感受15秒。

从1数到15,从中感受一秒的节奏和15秒的长度。

3、学会估计时间。

听一段30秒长的音乐,让学生估计这段音乐用了多长时间。

(三)建立1分钟的时间概念。

学生根据体验的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如写字、写数、画画等,让学生感受1分钟时间的长短,体会1分钟的价值,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都是很珍贵的,所以我们要学会珍惜。

三、巩固应用。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煮饭大约要20()。

爸爸每天需要工作8()。

刷牙大约需要2()。

用钥匙开门大约要用5()。

2、我会计算。

1分=()秒2分=()秒120秒=()分。

2分30秒=()秒90秒=()分()秒。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时间单位秒,关于秒你还有哪些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一秒有多长,一分钟有多长,知道了1分=60秒,还知道了1秒虽然很短暂,但却十分重要。时间是从一秒一分中积累起来的,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利用好每一秒的时间。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变。

2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除。

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分式的加减。

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3整数指数幂的加减乘除法。

4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第二章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性质。

图像:双曲线。

表达式:y=k/x(k不为0)。

性质:两支的增减性相同;。

2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章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第四章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

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1)矩形。

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菱形。

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正方形: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又是一种特殊的菱形,所以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3梯形: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同一个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第五章数据的分析。

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

回顾和把握平时的困难,注意检查错误,填补空白,合理解决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要抓住一个难题。我省高考数学考试的难度在0.65左右,如果命题的方向不偏颇,大多数学生都能减少当前问题的难度。对于优等生,要提高难度,灵活运用知识,深入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的次数应该适度控制,以前做过的问题应该被发现,特别是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我们应该再看一遍,把概念搞清楚,这样才能减少类似问题再犯错误的可能性。有两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战略,另一个是技能。高考就像战争一样,在战略上要轻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在策略上,学生应该建立信心。毕竟复习时间已经够长了,应该掌握知识,这样答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就技巧而言,回答问题比回答问题容易。在试卷中,难度一般是分散的:选择题的难度在后面,填空的难度也是一样的。大问题一般可以在前面或两个做,在后面的大问题中,一两个小问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当你回答一个问题时,你必须先解决这些问题。当你遇到麻烦时,不要花太多时间。只要放弃,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专注于突破。考试时间比较紧,要分配合理的答题时间。当然,这会因人而异。中产阶层应该把重心往前移动,在前面选择,填的时间越多,问题越大,有的由前面的问题比较简单,就能拿到积分来把握。优等生要在掌握问题速度的前提下,在适当的重心转移的前提下解决问题。

学会看题。

高中比初中有更多的相关材料。高考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在高中的实践尤其多,一些学生购买更多的材料。因此,如何利用主题来掌握我们学习的知识,扩大我们所学的知识是学习的关键。我认为我们应该看更多的话题,更多的思考,看看解决材料中问题的方法,思考方法中的原因,这样我们就可以从更多的方法中学习。

有很多方法来消化它们。因此,我们将不得不选择去做这个问题,用一半的努力达到两倍的结果。我建议每天练习一次,每周做一组完整的试题,看2到3组试题,从中找出这段时间数学学习的关键知识,这些是我们常用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可以用来优化解题的方法。

课后巩固。

很多学生在课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注重巩固,只是觉得课堂上的一些知识就足够了,其实这是错误的。高中数学知识丰富,不像初中数学那么简单,却有着丰富的内涵。如果它不能进一步挖掘,那么它只是掌握这些知识的表面。因此,我不知道如何理解,也不能使用这些知识时,我做我的练习。

做练习是必要的,但有些学生只是做练习,而不是巩固这些知识,把知识扩展到做练习,经常是在练习完成后完成练习。这和中学问题没有什么区别。事实上,我们也应该把在这个练习中使用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我们才能理解正在使用的知识,并且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可以发现知识点是关键,也可以发现如何链接相关知识的难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作文范文

原文: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译文: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事物,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劝勉他读书。

原文: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

译文:(他)晚年读书很勤奋,每次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箱子取出书,

原文: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

译文: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办理政务,处理决断非常快。(他)死后。

原文: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译文: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啊。

原文: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

1、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平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2、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3、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1.线索法。

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关系,把结构层次作为记忆线索,形成记忆网络。如《醉翁亭记》第三段的线索为: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狼》的线索为: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评论。利用这条线索,同学们就能正确而快捷地背诵。

2.串连法。

(1)层次串连法: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与段落,可将其分成几个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背、记,最后依次把各部分串连起来。如背诵《春》这篇课文:可先背熟春草图;再背熟春花图;接着把春风图背熟;再背熟春雨图;最后背熟迎春图。然后再把这几幅图画串连起来,一气呵成。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第三、第四段,亦可抓住其内容层次:先历数艰难情状;次说艰难能造就人的原因;最后作结。然后再把三个层次串连成诵。

我将……母亲是……只是……但是,正是……报答……尽忠……使……这是……一定……愿……。根据关联词语,串连成诵。

3.支点法。

即把课文中或段落中的重点词、句作为记忆支点,利用这些支点检索贮存脑中的文字,毫无差错地背出有关的文段。如背《岳阳楼记》:先抓住警句,作为记忆支点,理清文脉,有助于快速记诵。本文的警句是“先天下”二句,有此抱负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背《陋室铭》:把第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为全文支点,再从三个层次理解记诵:(1)开头以类比方式点题——“陋室德馨”;(2)隐居生活:a.环境:苔痕……草色……;b.交往:谈笑……往来……;c.生活情趣:……调……阅……,无……无……;(3)类比作结:何陋之有?可见,支点法与层次串连法结合,会收到更好的记忆效果。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

提问:这是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提出要求:你能把这6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

男生最喜欢的活动。

活动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玩电子游戏。

人数。

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活动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玩电子游戏。

人数。

学生各自填写,老师提醒学生应注意核对统计数据。

提问:男生最喜欢什么活动?女生最喜欢什么活动?

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对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1、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在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是什么意思?

2、认识复式统计表。

情境中的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3、读复式统计表。

(1)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

(2)竖排表示所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项目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写“活动”。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不同活动的相应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4、解决问题。

从第一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男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从第二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女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观察这两个统计表可以发现,每个统计表的活动都一样,调查的都是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第三个统计表包含三项内容:活动项目(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人数,性别(男生、女生)。根据表中调查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哪个数据大,那个活动就是学生最喜欢的。要想知道调查的人数一共是多少人,把各个项目中的人数相加即可。我们还可以根据表中的数据的大小,,对这次调查的结果提出看法和建议。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用刚才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

引导: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你觉得这张统计表叫什么名称?学生讨论后揭题。(板书课题)。

指导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再指名学生介绍一些与这些数据有关的事。然后让学生把上面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里。

1、某书店2014年第二季度的图书售出情况如下,根据所给数据制成统计表。

四月份:教辅书2631本,文学类图书3452本,工具书302本。

五月份:教辅书3689本,文学类图书2478本,工具书352本。

六月份:教辅书5634本,文学类图书1953本,工具书427本。

2、下面是三(1)班同学饮食情况统计表,想想怎样填写表中空缺部分。

三(1)班同学饮食情况统计表。

合计蔬菜鱼类肉类豆制品。

总计13。

第一组10331。

第二组406。

第三组40。

看了这张统计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对我们班同学的饮食习惯有什么建议?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1、认识钟面上的秒针和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观察与体验活动,逐步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体会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适时向学生渗透学会珍惜时间的理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建立对1秒的时间观念,经历体验秒长短的过程。

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时间换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等。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倒计时时,每数一个数用了多长时间呢?对,是一秒。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秒的认识。

二、观察探究,建立认识。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先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闹钟,然后小组内交流,回答问题。

钟面上哪根针是秒针,长的有什么特点?

秒针走一小格是几秒?走一大格又是几秒?

秒针从几开始走的?

2、认识几秒。

如果秒针要走10秒可以从几走到几?

你还想让秒针从几走到几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3、知道1分=60秒。

师问:秒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

学生可先进行大胆猜测,发表不同意见。

组织学生观察钟面,秒针走一圈,分针有什么变化?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交流。

小结: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正好走了一小格,所以1分=60秒,60秒=1分。

(二)实际感受,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1、1秒的时间你能做什么呢?多媒体课件上倒计时一秒,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1、秒能写一个数字,1秒能深呼吸一次,1秒能眨一下眼睛。

2、感受15秒。

从1数到15,从中感受一秒的节奏和15秒的长度。

3、学会估计时间。

听一段30秒长的音乐,让学生估计这段音乐用了多长时间。

(三)建立1分钟的时间概念。

学生根据体验的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如写字、写数、画画等,让学生感受1分钟时间的长短,体会1分钟的价值,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都是很珍贵的,所以我们要学会珍惜。

三、巩固应用。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煮饭大约要20()。

爸爸每天需要工作8()。

刷牙大约需要2()。

用钥匙开门大约要用5()。

2、我会计算。

1分=()秒2分=()秒120秒=()分。

2分30秒=()秒90秒=()分()秒。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时间单位秒,关于秒你还有哪些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一秒有多长,一分钟有多长,知道了1分=60秒,还知道了1秒虽然很短暂,但却十分重要。时间是从一秒一分中积累起来的,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利用好每一秒的时间。

苏教版三年级下数学教案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二、教学重点: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形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难点:能根据一定的指令正确搭出立体图形。

四、教具:正方体。

五、学具:正方体,彩笔。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索。

1.游戏一。

(1)引语:今天我们来做游戏,好吗?

我用4个正方形木块摆一个图形,但你是看不到我摆的图形,请你根据我的指令,搭出和我一样的图形。

师发指令,生活动。

(2)两人一组,玩这个游戏。

游戏规则:a.两人不许互相看各自摆的图形。

b.指令尽可能少。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

2.游戏二。

(1)我们在来做第二个游戏。

师:我摆了一个图形,请你们向我提问题,然后根据我的回答,搭出和我一样的图形。

(2)两人一组,玩这个游戏。

游戏规则:a.两人不许互相看各自摆的图形。

b.指令尽可能少。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

(三)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搭一搭。

游戏一。

游戏二。

练习三。

1.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三、教具:情境图。

学具:小棒,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指名发口令,学生按口令摆立体图形。

(二)基本练习:

1.p16第1、2题。

(1)独立做。

(2)订正。

2.p17第3题。

(1)独立做。

(2)独立搭。

3.p17第4题。

(1)独立画。

(2)订正。

(三)拓广练习:

1、同步练习p16。

2、自主天地p10。

(四)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2页至第4页例1、例2。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学生背儿歌:

早晨起来,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

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把看到的主要的景物记录下来,并标明方向。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物体。

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

5人一组,1人指挥,4人做动作。(1人指挥站中间,4人听指挥站4个方向。)。

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2、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

3、借助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与习惯。

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课件、各种钟表、收集的资料。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观看“神州号”的发射。

师:同学们,听到这雄壮的国歌声,面对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你认识这两位让所有航天人都感到无比荣耀的太空英雄吗?(放录象)。

生:认识。

师:10月13日上午9时,神舟六号火箭腾空而起,承载着两名宇航员叔叔,载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在太空中遨游了115个小时。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共同分享火箭腾空而起时这令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激动的一刻吧:(出示课件)。

倒计时:10、9、8、7、6、5、4、3、2、1。

2、揭示课题。

师:刚才倒计时时,每两个数字之间经历的时间有多长?

生:1秒。

师:对,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3、质疑。

师:对“秒”的认识,你知道多少?还想知道什么?

生1:我知道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

生2:我知道1时=60分,1分=60秒。

生3:我想知道“秒”是怎么产生的?除了“秒”还有其他的时间单位吗?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现在我们就刚才大家知道的以及想知道的知识一起来探究:

二、合作探究,发现新知:

(一)认识秒针和1秒。

1、认识秒针。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钟表,看看你能从钟表上发现些什么?然后在小组里面互相交流交流。(引导学生说钟面的结构)。

生1:钟面上有时针、分针、秒针。

生2: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还有一些小格。

生3:我的钟面上还多了一颗闹钟针。

师:同学们发现得真好,谁能上台来把你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大家看一看(屏幕展示)。

师:对,这颗又细又长的针我们叫它——秒针(课件再展示)。

2、认识1秒。

师:谁知道秒针有什么作用吗?

生: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板书: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师:他说得对吗,我们一起来看屏幕:(演示钟面秒针走一小格,时间为1秒)。

3、初步感受1秒。

师:你对这1秒钟有什么感受?

生:特别短。

(二)认识1分=60秒。

1、观察发现:1分=60秒。

师:如果秒针继续走下去,你发现有什么变化?(课件继续演示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

生1:秒针走了一圈,是60秒。

生2:分针也在走,走了1小格,是1分钟。

(板书:秒针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1分=60秒)。

师:同学们很会观察,真了不起!现在我们拿出自己准备的钟面,玩1分钟,看是这样吗?

2、初步感受1分。

师:你对这1分钟有什么新的感受吗?

生:我觉得1分钟过得很快,但是1秒更快。

师:还想接着玩玩吗?(想)还想再玩多久呢?(……)接着玩吧!

3、时间的价值:

生1:我做完作业准备用1分钟收拾书包。

生2:我用1分钟可以做一道数学题。

生3:我用1分钟可以做一件好事:帮老师擦黑板。

生4:课间操的时候,我用1秒钟帮教室把灯关了。

生5:1秒钟我能说一个英语单词。

师:1分钟、1秒钟的价值是巨大的,请看:(课件展示书第61页2题1分钟价值图及1秒钟的价值图)。

三、实践活动,体验时间。

1、展示收集含有时间单位秒的句子。

2、1秒钟即兴表演。

3、1分钟即兴表演。

四、自主评价,总结全课。

1、质疑: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大家帮助吗?

生1:“秒”是怎么产生的呢?没有秒行吗?

生2:还有其他的'时间单位吗?

生3:我国古代用什么工具计时呢?(展示数学文化:介绍最早的计时工具“刻漏”)。

2、自我评价:

()组学习真了不起!观察能力提出问题合作学习。

3、教师评价:同学们,“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珍惜一分一秒,做时间的主人!用有限的时间创造无限的价值!(展示时间的名言:)。

时间就是粮食;

时间就是财富;

时间就是生命;

时间就是胜利;

时间就是创造;

时间就是知识;

时间就是人才。

第二课时时间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61—63页例(1)(2)、练习十四第1、2题。

教材分析:

例[1]关于时间的相互转换,同时展示了思考过程:1时是60分,2时是60加60(2个60),等于120分,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解决方法。

(2)列式计算:45分—30分=15分。学生也可以选择其它的计算方法。

练习第1题是根据生活经验写出合适的时间单位,第2题则是比较时间的长短,应让学生知道相同单位才能更好的比较大小。

教学重难点: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1)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建议:

1小时=60分,1分=60秒是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它们都是相同的进率,教学例[1]时可以结合在一起学习。并要让学生会反向思考:120分里面有2个60分,也就是2个1小时,即2小时。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灵活应用。

例[2]应先让学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或其它的方法,鼓励学生想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练习第2题教学时,可以再一次巩固学生不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第三课时练习十四。

1、教学内容:练习十四第3——10题[p63———66]。

2、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第3题,实践调查的题目,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许多常识,如光1秒钟能传播多少路程,声音1秒钟能传播多远,飞机1秒能飞多远,1分钟一般正常呼吸多少下等。

第4题,把认识时间和时间的计算结合起来,既要写出时刻,又要计算一段时间,计算时算法也是多样的,既可直接数格子,也可用加减法计算。

第5题,联系火车晚点这一生活实际中的素材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

第6题,估计平时一些日常活动所需的时间,培养正确的时间观念。

第7题,实际调查的题目,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应用数学的能力,可以结合电视预告的方式进行调查。教材体现了很大的开放性,喜欢什么节目就选取什么节目进行调查,教材中要求调查起始时刻,教学时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计算一下这个节目持续的时间是多长。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