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元旦的简介英语(汇总17篇)

时间:2023-10-23 06:27:31 作者:薇儿 2023年元旦的简介英语(汇总17篇)

文明礼仪是国家和民族形象的重要窗口,能够展示我们的文化底蕴。文明礼仪中的待人接物要求我们对他人有耐心和宽容心态,始终保持友善和善意。文明礼仪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元旦的资料简介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在中国古代,元旦指的是农历岁首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在西方和中国现代,元旦指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公历传入中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

英语元旦祝福语

1、送你一个吉祥一个如意一个快乐一个欢喜一个健康一个福气一个温暖一个甜蜜一个开心一个顺利一个兴旺一个富裕。把一切祝福送你元旦快乐哈!恭祝20xx新年大吉!

2、无论是圣诞还是元旦,愿你旦夕快乐;无论是今朝还是明天,愿你幸福天天;无论是相见还是怀念,愿你祝福不断;无论是国节还是洋节,愿你笑容甜甜;幸福过圣诞,快乐迎元旦。

3、元旦送礼:一斤花生二斤枣、愿你跟着好运跑;三斤桔子四斤蕉、财源滚进你腰包;五斤葡萄六斤橙、愿你心想事就成;八斤芒果十斤瓜、愿你天天乐开花。

4、新年到财神到,祝你福星当头照;心情好身体好,祝你生活更美妙;钞票多家庭和,祝你日子红火火;祝福意请笑纳,祝你幸福早发达。新年快乐!

5、元旦来临问个好,短信祝福报个到,财源滚滚时时进,事业发达步步高,生活如意事事顺,好运连连天天交,愿你开心又美妙,转发八人显神效!元旦快乐!

6、元旦元旦,愿你的霉运全滚蛋,烦恼统统都完蛋,开心天天来捣蛋,步调从来不扯蛋,养个白白的脸蛋,砸个富贵的金蛋,做个幸福糊涂蛋,过个快乐的元旦!

7、燃烧激情,释放青春。

8、每一年的今天,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任世事变幻,时光流转幸福、平安、快乐、健康永远伴随你左右!

9、虎年的元旦,祝愿你的好运源源不断;迎接这个元旦,你的烦恼像小马的尾巴很快完蛋;过了这个元旦,你的幸福永驻在你的心间。祝你虎年快乐!

10、燃烧激情,释放青春。

11、元旦佳节喜来临,出门就走桃花运;开心快乐来报到,吉祥如意围身边;霉运见你远远站,烦恼见你直打颤;财神爷爷来拜访,幸运福气来请安;铭记元旦短信传,愿望全部都实现。

13、成功源于选择,动力源于梦想,运气源于行动,收获源于付出,友情源于延续,20xx年最后一天送你最真挚的祝福!祝你元旦快乐!

14、拂去一年奔波的风霜,远望千重山外的故乡,固然身在远方,依然要把真诚的祝福送到你身旁:元旦到,愿你新年新景象形象,发财有望,快乐有方,幸福安康!

15、元旦快乐!在新的一年里好事多多!笑容多多!开心每一秒,快乐每一天,幸福每一年,健康到永远!

16、新生活正徐徐展开,愿以此轮皎洁的明月,共祝我们拥有长久的欢喜与美梦。

18、向东方采了一些吉祥,问西方要了一丝好运,朝南方借了一份如意,在北方扯了一把平安,将这些全部送给你,元旦到了,愿四面八方的幸福全部涌向你,元旦快乐!

19、瑞雪兆丰年,万事吉祥绕。爆竹声声啸,送来好运到。烟花四处跑,老少都欢笑。灯笼门前照,生活步步高。祝虎年快乐幸福!

20、泄露三条天机:一元旦微笑一天,寿翁就会关注一生。二元旦发祝福给朋友,福星就会跟随一辈子。再悄悄说句,我已把你的名字从穷神的名单上删掉了。

21、元旦放假要多乐:祝愿我的老师,身体健康,幸福无疆,事业辉煌,好运连绵,永远平安,心想事成,生活美满,爱情甜蜜!

22、元旦到了,烦恼要忘掉,开心最重要。

23、新年放假,新年进入倒计时。倒计时的年饭吃出团团圆圆,倒计时的钟声敲出平平安安,愿你倒计时的假期圆圆满满,倒计时的好运一年接一年!

24、元旦到来,愿在新的一年中,你的快乐像人民币一样不断升值,健康状况像股市一样坚挺,财运像楼市一样火爆,幸福指数像油价一样层层攀高!

25、敬爱的老师,谢谢您以辛勤的汗水滋润我的心田,并抚育我茁壮成长。愿您未来的日子都充满幸福、欢乐与温馨!

26、不起,我亲爱的朋友,本来想发一条足够长足够轰动的节日祝福给你的,可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绞尽脑汁心乱如麻…我依然觉得我对你的祝福是难以言表的,就这样吧,圣诞来不及了,元旦请我吃顿饭,让我好好跟你说吧!

27、人人内心深处都有着独特的希冀,那种希冀,无论是你多年以来的小梦想,还是渴求的爱情,你越是期待,便越要风雨兼程。

28、新年礼物大派送,福娃担纲派送员:送个鸟巢孵金蛋,送个水方聚善源;送块奖牌镶富贵,送朵祥云佑康安;干脆连我送出去,五福临门阖家欢!新年快乐!

29、祝你20xx新年:每天精神抖擞,黑头霉运都赶走;每天勤勤恳恳,钞票一捞一大捆,每天开怀大笑,过完大年当领导!

30、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努力的自己。每一个你讨厌的现在,都有一个不够努力的曾经,你尽力了,才有资格说自己的运气不好。成长的背后,必定是心酸的付出。新的一年也要开心。

31、在你妈眼里,你只有“你都多大了”和“你才几岁”这两个年龄,并且这两个年龄可能会交叉出现。

32、元旦短信思念是一季的花香,漫过山谷,笼罩你我,而祝福是无边的关注,溢出眼睛,直到心底。愿节日的愉快伴你一生!

33、新年来了,送你七朵幸福花:财运如爆米花,爱情如玫瑰花,事业如牵牛花,生活如火焰花,有了爱情不心花,有了钱财不乱花,发了横财给我花!

34、元旦祝福新一年,发财顺意无忧烦;元旦祝愿新一年,快乐幸福事业成;元旦祝福发朋友,但愿来年胜今年。但愿事业有成就,生活快乐幸福多。

35、在新的一年里祝:春风洋溢你,家庭关心你,爱情滋润你,财神系着你,你朋友忠于你,我这儿祝福你,幸运之星永远照着你,新年快乐!

36、新》禧又来到《年》年都美妙《快》乐常微笑《乐》在每一秒《恭》贺少不了《喜》庆样样好《发》愿好运罩《财》源滚滚到!

文档为doc格式。

元旦节的来历简介

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为什么会有元旦节。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元旦为什么叫元旦:字面意思很有寓意。

元旦,又名元日、无朔、无辰、元正等,含有一年之始的意思。因为“元”本义是“人头”,引申为“始”。“旦”的本义也是“始”。据宋《梦梁录·正月》中记载:“正月朔日,谓之元旦,欲呼为新年。”元旦,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是公历新一年的第一天。元,谓“首”;旦,谓“日”;“元旦”意即“首日”。

70前,古埃及人经过长期观察,发现每当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时,尼罗河水立时上涨,且与下次涨水时间总是相隔约365天。古埃及就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称“涨水新年”,这可能是元旦新年最早的由来。公历采用公元纪年法,是从“耶稣降生”的那年算起的,这与的兴盛密切相关。

话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

尧对舜说:“元旦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1.元旦送礼:一斤花生二斤枣愿你跟着好运跑;三斤桔子四斤蕉财源滚进你腰包;五斤葡萄六斤橙愿你心想事就成;八斤芒果十斤瓜愿你天天乐开花。

2.元旦是美好的总结,就像句号;元旦是未来的开启,就像冒号;元旦是惊喜的祝福,就像感叹号;元旦是幸福的未知,就像省略号。愿你新年写满快乐的标点!

3.元旦前夕,在个黑暗的角落里,划燃一根火柴,不顾那压抑着感情和焦油的胸腔,我愿为你再抽上一支烟,狠命想你心中反复念叨着一句:朋友,节日快乐!

4.元旦马上来到,提前将你骚扰;短信祝福开道,扫除一切烦恼;新的一年安康,心情绽放美好;工作轻松无恼,工资愈涨愈高。祝你元旦欢笑,福星高照!

5.元旦马上就到,短信问候挤爆。为了不凑热闹,提前将你骚挠。新年事事安好,时时心情美妙。工作轻松不少,工资涨得老高。祝你元旦大吉,一年福星高照!

6.元旦临兮,眉目笑兮,身影倩兮,快乐愿兮,信息转兮,幸福传兮,勿忘我兮,友谊念兮,时刻忆兮,牢牢记兮,新年乐兮,呜呼!岂不美兮!

7.元旦来临之际祝您:东行财源,南走人缘,西出健康,北走平安,中有健康;左发达,右逢乐,前有菩萨,后有财神;内积千金,外行好运!祝元旦快乐!

8.元旦来临喝杯酒,愿你好运天天有;元旦来临访访友,愿你开心无烦忧;元旦来临探亲人,愿你心间胜暖春;元旦来临信息传,愿你轻松长悠闲。祝元旦快乐!

9.元旦来临,我的祝福如同那纷纷扬扬的大雪,无比纯洁;如同那辞旧迎新的钟声,无比浑厚;如同那一枚冬眠的种子,不知不觉间就长成了大树,结满了快乐!

10.元旦来到,祝福跟到,生活不易,知足最妙,快乐更多,烦恼更少,亲情围绕,友谊拥抱,健康常伴,平安笼罩。祝元旦节日开心时时快乐天天幸福年年。

11.元旦之快乐操:脑袋摇一摇,金钱满腰包;脖子晃一晃,元宝一箩筐;胳膊挥一挥,越长越甜美;__翘一翘,健康来报到;伸腿踢一踢,天天笑眯眯;快乐操要练,快乐在元旦。

12.元旦快来到,向你问个好。开心无烦恼,好运跟着跑。家人共团聚,天伦乐逍遥。朋友相扶持,心情不寂辽。事业风水顺,金银撑荷包。好运从天降生活步步高!祝元旦快乐!

元旦的由来简介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元旦的由来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最早的元旦由来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了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

春联。

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元旦节的由来简介

20xx元旦快到了,你知道元旦的由来吗?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元旦的由来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最早的元旦由来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了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

春联。

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元旦的由来简介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你知道元旦的由来简介吗?下面本站小编就告诉你元旦的由来,一起看看吧!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的记载。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20xx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20xx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一、玩具。

如果你是一个颇懂女孩心思的人,你可以送她玩具。最好是那种毛绒绒的,泰德熊、加菲猫一类。每次见到这些,她都会夸张地为这些可爱的东西惊叫,虽然这有点像生日礼物,但只要不是为了追求她又有何妨呢?冬天里送一个大大的毛绒玩具,冷的时候可以抱着它,好像身边有了你的陪伴。

二、巧克力。

巧克力经男孩的手送出去给女孩子都有着特定的意义——甜蜜的感觉!在沐浴爱河的恋人们心中,巧克力被誉为“浓情巧克力”,它和玫瑰花相配是情人节最珍贵的礼物。巧克力的甜蜜温馨就如同荡漾在恋人们心中的甜蜜感觉,它有着孩童般的纯真甜蜜,女人般的柔美妖娆,只要你尝过,那滋味就会长久萦绕在你心中。

三、玫瑰。

和心爱的人一起约会,肯定少不了玫瑰了,玫瑰集爱与美于一身,既是美神的化身,又溶进了爱神的血液。用玫瑰来表达你对女朋友的爱意,可谓是浪漫中带点保守,但是女孩子收到玫瑰还是非常开心哟!但不同颜色、朵数的玫瑰有着不同的意义,红玫瑰代表热恋、热情、热爱着你。粉玫瑰代表着初恋、求爱、爱心与特别的关怀。20xx年元旦当天就用红玫瑰表达你热火的爱意吧!

1、祝您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可乐千事吉祥万事如意!

2、祝你正财、偏财、横财,财源滚滚;亲情、友情、爱情,情情如意;官运、财运、桃花运,运运亨通。

3、祝你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正当午,身体壮如虎,金钱不胜数,干活不辛苦,悠闲像老鼠,浪漫似乐谱,快乐莫你属。

4、在元旦的钟声里举起杯,任酒的醇香在空气中荡漾,任我对你的感激在杯里慢慢沉淀,深深祝福我的朋友,祝你新年幸福美满,健康快乐!

5、在元旦的这一天,让我的祝福像雪花飘送,让我的问候像绵绵春雨,片片花香,默默祝福,句句心语,声声关怀,连缀着满心愉快,将快乐的音符送给你!

6、在新的一年里祝:春风洋溢你,家庭关心你,爱情滋润你,财神系着你,你朋友忠于你,我这儿祝福你,幸运之星永远照着你,元旦快乐!

7、在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载新的梦想。朋友拂去岁月之尘,让欢笑和泪水,爱与哀愁在心中凝成一颗厚重晶莹的琥珀停留。祝最好的朋友元旦快乐!

8、在古代,飞鸽传书,也道不尽我的思念;在现代,彩信电话视频,也都道不出我的挂念。没办法,还是短信最能代表我内心的一切:提前祝你元旦快乐!

9、元旦到,送你快乐“同心圆”:天圆地圆,天地之间爱心圆;心圆梦圆,心想事成事事圆;月圆人圆,阖家欢乐大团圆;你圆我圆,开心快乐心更圆!

10、笑声,欢天喜地;幸运,铺天盖地;才情,经天纬地;财气,呼天唤地;豪气,遮天盖地;福气,惊天动地;元旦,冰天雪地;快乐,翻天覆地!

11、山河能遮挡视线,却隔不开深深思念;经纬能拉开距离,却挡不住真挚情感;岁月能流逝华年,却扯不断友情的线。迎新年,朋友在我心间,捎去祝福片片!

12、“元旦”宝贝已下架,拥有元旦独特的幸福布料,愉快花色,团圆款式的商品正在热销,亲只需用时光支付宝,消费您所有烦恼便可购得,温馨免邮,请笑纳。

13、日出日落就是一天,花开花谢就是一年。元旦已至,腊八相随,我把最暖最美的祝福送到你身边:愿你每一天都快乐无边,每一年都幸福平安。

14、新年大吉!祝你:一如既往,二人同心,三口之家,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顺意,七喜来财,八方鸿运,九九吉祥,十分美满,百花园中,万紫千红!

15、在新年的扉页上,写满了无数美好的憧憬。当你追寻幸福的方向,奔赴成功的港湾,请记住,我的祝福,是灿烂的阳光,在新的一年里伴随你快乐前行。

元旦节的来历简介

元旦节在中国,传统意义上是每年的正月初一,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之中,元旦的概念也有所改变。根据晋书记载,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此。在南北朝之时,就已经出现了元旦之时庆祝新年的活动了。19,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因此把农历的正月一日称之为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之为元旦。在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之中,明确规定将每年的1月1日作为元旦,同时也是新年的标志。从而在全国各地慢慢实行开来,成为固有的文化风俗。

据传说记载,中国的元旦节起始于三皇五帝之一。距离今天已经存在了五千多年的历史传承了。但是另外一个传说故事记载在四千多年前,也就是尧舜之时,尧在位的时候,为百姓谋福利,做了很多好事,说到百姓爱戴,但是因为他的儿子不成器,因此他没有把首领的位置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非常聪明的舜。后来,舜又把帝位,传给了治水有功的大禹,大禹也和舜一样,做了很多的好事,同样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舜祭祀尧的时间当作新一年的开始,即农历的正月初一。

在中国元旦节到来之际,人们会有三天的节假日,在这一段时间之内,各个单位,企业都会举行年终庆祝活动。在英国,元旦这一天,每家每户都要做到瓶中有酒,橱中有肉。而且人们还会去打水,因为打来的水,被称为吉祥之水。在德国,元旦这一天,每家每户需要摆上两棵树,并且在树叶上面系满娟花,表达繁花似锦的景象。同时在德国的农村之中,流行着爬树比赛的风俗,意味着步步高升。在瑞士,元旦到来之际,人们会成群结队的一起相约爬山。因为他们认为身体健康格外重要,因此通过健身来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1、年糕。

年糕年糕年年高,对新的一年有着更高的期盼和收获,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期,南方人更为盛行,尤其喜欢糯米年糕。年糕有两种成分的,南方喜欢用糯米制作,北方喜欢用黏黍制作。可以炒着吃,也可以烤着吃,更可以煎着吃,也可以直接蒸熟即食。

2、汤圆。

汤圆寓意为团团圆圆,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人们喜欢和家人们团聚在一起,吃吃美食,分享这一年的收获,总结一下得失,畅想一下新的一年新的目标和打算。汤圆有很多种类,有糯米实心汤圆,有芝麻的,有肉馅的,有紫薯的,彩色的汤圆更为时尚,寓意有个好彩头,纯色芝麻汤圆为经典汤圆。

3、饺子。

元旦北方人盛行吃饺子,起源于明清时期。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边包饺子,边聊聊家常,互诉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不快与委屈,同样也分享着所遇欢乐与收获,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度过,热气腾腾的饺子也上桌了,家的温馨温暖着归子的心。

4、鱼。

元旦和除夕人们都喜欢做条鱼,尤其红烧鱼,寓意新年红红火火,年年有余。

5、鸡蛋。

各人吃一个鸡蛋的习俗,在吴晋间的《风土记》中已出现。《风土记》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练形是道家用语,指修炼形体,认为可以成仙。生吃鸡蛋是为了长生。

6、椒柏酒。

由花椒和柏树叶浸跑而成的。据古书记载,饮椒柏酒可去病长寿。而元旦节饮椒柏酒的传统习俗,主要在山东历城、浙江嘉兴一代。

7、五辛盘。

又称辛盘、春盘。即在盘中盛上五种带有辛辣味的蔬菜,作为凉菜食用。魏晋以下,元旦日有食五辛盘的传统民俗。意在尝新。五辛菜是五种有辛味的菜,《荆楚岁时记》隋注说是大蒜、小蒜、韭菜、云台、胡荽。

元旦的来历简介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专公元属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

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由于地理环境和历法的不同,在不同时代,世界各国、各民族元旦的时间定位各不尽相同。现在,公历日益为世界各国所公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以公历为历法的国家,都以每年公历1月1日为元旦日,举国放假。

元旦的来历简介

元旦节即将到来,那么元旦节的由来是什么呢?本期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由来: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year‘sday,newyear)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公元19,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关于元旦的传说,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尧舜时期,还要从尧舜时期的禅让制说起,尧帝在位时,勤政于民,治理天下有方,深得百姓爱戴,但其子无能,所以将帝位让给德才兼备的舜,后来舜把帝位传给治水有功的禹,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元旦英语演讲稿

除夕这天,世界上有许多欢乐派对。儿童与家人团结,年轻夫妇与他们的新生儿在一起,祖父母利用这个机会与时光,陪伴自己的子女以及孙子。例子不胜枚举。

到底除夕是什么?个人的看法,我认为有两重含义。

首先,除夕是关于希望和新一年的'起点。希望对人类来说是很重要的。它象征鼓励我们忘掉过去或一些不如意事(运气)意义。期待着从新年的第一天,重新再开始生活。

第二,除夕是关于人类之间的相处。在这重要的一天,它给予大家一个机会去贴近我们挚爱的人。在我们与他们共度除夕这一刻,也许,我们会去了解这些挚爱的人,他们近来的生活过得怎么样,或者我们会寻求其他途径,显示对某人,我们是多么关心他们的。

在除夕,我们有什么可以得到呢?是快乐感!这意味着,跟挚爱的人一起享受珍贵的一刻,这重喜悦,在世界上,用金钱是买不到。

非常感谢您们。

元旦的由来简介

元旦,中国节日,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是公历新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中国古代曾以腊月、十月等的月首为元旦,汉武帝始为农历1月1日,并延用。中华民国始为公历1月1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得以明确,同时确定农历1月1日为“春节”,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相对应地,春节称为“旧历年”、“阴历年”等)。“元旦”一词系中国“土产”已经沿用4000多年。

元旦习俗。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我国采用公元纪年法,元旦就是阳历新年。元旦放假三天(今年放假改革,只放一天),元旦就成了我国重要的节日组成。元旦的喜悦一直延续到农历春节。团圆、祭祖、吃饺子,赏花灯,成为每个中国百姓,每个家庭度过新年的习惯。

我国的北方冬季天气寒冷,昼短夜长。从元旦开始,农闲的百姓杀猪宰羊,盘腿坐在土炕上,聊聊家常,不干活,不出门,直到正月十五才结束。因天气寒冷,东北元旦饮食主要以冻品、腌菜、乱炖为主。像冻饺子、酸菜炖粉条、腌雪里红等都是元旦必备的食物。

北京小孩子新年要吃冰糖葫芦,象征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文俗方面:扭秧歌、踩高跷,东北二人转,都会在庙会上接连表演。天津剪窗花,贴对联,文娱活动应接不暇。山东在元旦这一天学生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以期待来年金榜题名。

虽然不如春节那样受重视,但毕竟是一个节日,而且是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知道的节日,所以很多国家也都把元旦定为法定节日,在元旦这天会放假,而且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也将元旦定为了法定假日。

在元旦这天庆祝的方式,普遍是团体性的活动,在学校里面感受会深一些,在上学的时候,每个班级都会组织元旦晚会,而且不仅是在班级里,学校也会组织元旦联欢会,在以前的时候,农村会组织敲锣打鼓祝元旦,现在很多卫视会在元旦这天举行元旦晚会,而且很多人会选择在元旦这天出去旅旅游。

如果说庆祝元旦,还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的,那就要说农村了。在农村,到了元旦这天很多家庭会选择燃放鞭炮,或者是杀鸡宰羊,同时还要举行拜祭等活动,一家人团聚聚一次餐。

元旦英语作文100词元旦英语作文

1.在这个云淡风轻的季节,许多遗憾和惆怅犹如雨后的花瓣,零落了满地的忧伤。曾经牵手的浪漫注定找不到爱的方向。我不愿孤单却不能不孤单,我不愿走开你的视线却不能不与你擦肩而过。也许找这就是无奈,就是落寞,可我依然坚实地守望你依稀远去的倩影。下面请大家用掌声欢迎柴荣带来的热歌《擦肩而过》。

高中xx年元旦联欢会节目串词。

男:风雨送金虎,硕果丰收千里艳;

女:飞雪迎玉兔,宏图再展万年青。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

男:远方已响起新春的脚步,时光的车轮又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痕。

女: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在这风光无限的慈济校园,我们欢聚一堂,共同感受一年来丰收的喜悦。

男:今天,我们相约在这里,享受缘分带给我们的欢乐,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女: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这里将成为欢乐的海洋,让快乐响彻云霄。

男: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一起用心感受真情,一起用爱融化冰雪。

女: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一起敞开尘封的心扉,一起释放久违的激情。

男:即将过去的一年,在县委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校师生团结奋进,真抓实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育教学成绩。一本录取567人,二本录取1502人,三本录取2233人,本一本二初选人数名利全市县区重点高中之首,实现了“七连冠”的教学目标,在固高发展史上,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女:是啊,xx年高考,王曦娴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潘涛被清华大学录取,马牧青被北京大学录取,李成尧被复旦大学录取,郑宇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王成纪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杨鹏、李德恒、李松龄被上海交大录取,张道威、李岩妍、许炎被浙江大学录取。德育与智育齐飞,书卷共长天一色。固始慈济高中,不仅是学子走向高校的阶梯,还是滋润学生心灵的清泉,培养高尚情操的摇篮。

男:出席观看演出的领导有……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女:下面我们有请固始县教体局副局长、固始慈济高中校长雷宗霖为大家新年致词……。

1.男:今天,季节虽然属于冬日,阳光却有着春天般的明媚,这是新年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这是岁月带给我们最高的奖赏。未来,不管我们身在何方,都请你记住今天,我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女:下面,请欣赏第一个节目,由我校张喜鲜老师带给大家的嘹亮歌声——《共度好时光》。

2.女:路太弯,梦在转,错过的人已不在,以为我能习惯,一个人的安全感;路太弯,爱在转,明知忘记会很难,我一路上跌跌撞撞,却找不回拥抱的形状。请欣赏男声独唱《路太弯》,表演者,三(19)班,汪健。

3.男:一年级的弟弟妹妹们来到固高校园已经有半个学期了,我们都很关心他们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可喜地看到,他们不甘人后,已经开始努力了,请欣赏相声《我开始努力了》。表演者,一(32)班,陈明,葛玉兰。

4.女:我校青年教师李磊不仅英俊潇洒,而且极富魅力的歌喉总是能够声震四座,从他的声音中,我们找到了粗犷和无奈,也听到了一丝忧郁和缠绵,但愿他的一首《迟到》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惊喜。有情语文老师李磊。

5.男: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青春,已经不再是明媚的忧伤,而是岁月的狂想;青春,已经不再是泪水的流淌,而是个性的张扬。下面请欣赏三(1)班李诗奇、李冉、殷楠、马亚南、李蕤菡五位同学表演的现代舞《dark?angel》,让我们随着音乐的节奏一起动起来。

6.歌曲联唱,不报幕。

7.男:如果说,教育是三月的春风,那么,固始慈济高中就是这春风中的一棵柳,在冰雪未融时,已吐出枝上新绿,带来春的讯息。

女:如果说,教育是五月的惊雷,那么,固始慈济高中就是这惊雷中的一声响,在大地沉闷时,已爆出天籁外的霹雳,带来夏的强音。

男:如果说,教育是十月的阳光,那么,固始慈济高中就是这阳光中的一抹金黄,在万物青涩时,已将成熟的果实挂在枝头,带来秋的富饶。

女:如果说,教育是腊月的一场冬雪,那么,固始慈济高中就是这雪中的一排脚印,在生命沉睡时,已迈出自己的步伐,带走冬的沉寂。

男:下面请欣赏配乐诗朗诵——《我们》。表演者,我校教师闻俊,明晓霞,罗佳,李磊。

8.女:口技加上街舞,这是一个怎样的组合。然而,铁棒磨成针,功到自然成,三(14)班张晓伟、张爽表演的口技惟妙惟肖,令人身临其境,祈航、魏志豪、朱孝辉、李强、任忆表演的街舞配合默契,令人叹为观止。不信,你就看看口技加上街舞的神奇表演。

9.男:感谢三(14)班同学的精彩表演,一个小小的节目,让我们看到了三(14)班同学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说到精神风貌,今年的联欢会与往年也是大不相同的,学校领导的积极参与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下面就有请我校工会主任朱家富,教科室主任杨月清,政教处主任陈少东,政教处副主任易先富共同为大家表演小合唱——《天地人和》。

10.女: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校园内外,时时发生着一系列的逸闻趣事,校园里的一群小记者们,用他们的镜头捕捉了一个个生动精彩的瞬间,今天,他们要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请欣赏小品《固高tv之新闻调播》,表演者,一(26)班,祝众,曹万红,王娟,方圆圆,薛锋。

11.男:一二三年级的完美组合,时尚经典的激情演绎,中西音乐的情感碰撞,这就是不一样的歌曲联唱。表演者,一(12)班,毛韵雅,一(3)班,黄佳欣,三(3)班,杨祝,三(5)班,曾佑天,二(3)班,杨俊亮。

12.女:舞蹈艺术,最古老,也最现代,它以身体为语言,传达人们内心真切的感受,展现最真实的生命力。每当激情四溢的音乐响起,舞者翩然踏出热烈明快的节奏,在手足完美的起落间绽放精彩,给人们带来丰富的艺术享受。请欣赏二(6)班姜一帆、王晋月、许若藩、刘倩同学表演的现代舞。

13.男:古筝牧笛声清越,绿林雅竹景怡人。高山流水逢知己,千古佳话说到今。请欣赏我校音乐老师韩雪洁为大家带来的古筝独奏——《彝族舞曲》。

14.女: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让我们共同欣赏歌伴舞——《青花瓷》,去探寻那千年的秘密。表演者,一(22)班,王珂,张玥,何宏博,朱庆扬,曹国纬,祈远航。

15.男:挥动彩云的翅膀,让我们舞起来,舞动心情把梦打开,不要再等待。

女:擦亮星光的舞鞋,让我们舞起来,舞动青春花开不败,天地是舞台。

男:阳光下我们舞起来,随风儿摇摆,自由自在;

女:阳光下我们舞起来,欢乐开怀,世界更精彩。

男:请欣赏我校庞玛丽老师为大家带来的歌曲《让我们舞起来》。

男:踏着青春的节拍,我们向春天走来,一路欢歌,一路笑语,万物在漫天飞雪中欣然等待。

女:激扬着青春的风采,我们向春天走来,一路欢歌,一路笑语,万物在翘首期盼中安然舒怀。

男:送你一千个祝福,祝福里有我的千言万语,我的祝福飘在长风里,如歌如梦。

女:送你一千个祈祷,祈祷里是我晶莹的杯盏,我的祈祷飘在雪花中,如诗如画。

男:和是我们共唱的歌,让我们挥挥手,告别过去的岁月,走向美好的明天。

女:和是我们共唱的歌,让我们在美好的春天里脚踏实地,再创固始慈济高中的新辉煌。

男:固始慈济高中xx年元旦联欢会到此结束。

女:祝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新年愉快,万事如意!

男:朋友们,再见!

元旦节的由来简介

我国的北方冬季天气寒冷,昼短夜长。从元旦开始,农闲的百姓杀猪宰羊,盘腿坐在土炕上,聊聊家常,不干活,不出门,直到正月十五才结束。因天气寒冷,东北元旦饮食主要以冻品、腌菜、乱炖为主。像冻饺子、酸菜炖粉条、腌雪里红等都是元旦必备的食物。

北京小孩子新年要吃冰糖葫芦,象征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文俗方面:扭秧歌、踩高跷,东北二人转,都会在庙会上接连表演。天津剪窗花,贴对联,文娱活动应接不暇。山东在元旦这一天学生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以期待来年金榜题名。

南方的元旦习俗。

较之于北方元旦习俗之“俗”,南方元旦的习俗则偏向于“雅”。在江浙一带,元旦时节把竹竿束于草上,点火燃烧,称为“庆田蚕”。绍兴元旦会用“茶碗茶”待客,有的还要放入橄榄和金桔,称为“捧元宝”。

在福建,闽音“春”与“剩”相同,元旦吃饭时要在米饭上插上红纸做的花,俗称“春饭”。春饭是“年年有余”的象征。在广东,元旦拜年时,长辈会以红包或柑橘赏给晚辈,也是吉祥如意,来年结余的象征。

1、选择正确的出行方式。

2、选择合适的目的地。

3、不带小孩子去游乐场所。

元旦假期娱乐场所必然人多为患,而且娱乐设施都是超负荷运作,孩子去玩是一件极其不安全的事情,可以带孩子到公园走一走,参加博览会等。

元旦的来历简介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year'sday,newyear)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我国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

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解放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政府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中国元旦习俗。

中国新年的日期,在各朝代并不相同。夏朝定在一月初一,商朝定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定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定在十月初一。到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xx年),汉武帝接受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使用《太初历》,恢复了夏历即农历,以正月为岁首,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后来历朝历代虽对历法有过修改,但基本上仍然以《太初历》为蓝本,以夏历的孟春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日,即新年的第一天。

1912年辛亥革命以后,清朝统治被推翻,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政府。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讨论历法问题。会上达成了“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的共识,决定使用公历,把公历1月1日定做“新年”,把农历正月初一称做“春节”,但并未正式命名和推广。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历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并规定春节放假三天,让人们热烈地庆祝农历新年。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新年礼俗经历了萌芽、定型、裂变、转型的发展过程。

先秦时期,新年习俗处于萌芽阶段。此时的庆祝活动主要是在一年农事完毕之际,为报答神的恩赐而举行的“腊祭”。《诗经?七月》中记载了西周时期旧岁新年交替时的节庆风俗。诗中所谓“朋酒斯享,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觥,万寿无疆”,是说人们将美酒和羔羊奉献给诸神,以酬谢一年来神的保佑和赐福。这时的欢庆活动因各诸侯国采用的历法不一样而没有统一的日子,大致在冬天农闲之际,它是后来新年习俗的雏形。

新年习俗定型于汉代。经过战国和秦朝末年的社会大动荡后,西汉初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比较稳定,人们的生活情趣高涨,一系列节日习俗形成了。《太初历》推行后,历法长期稳定,正月初一作为新年的日期也因此得到确立。这样一来,原来各地区分别在冬末春初不同日子举行的酬神、祭祀和庆祝活动便逐渐统一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汉朝到南北朝,正月初一过新年的习俗愈演愈烈,燃爆竹,换桃符,饮屠苏酒,守岁卜岁,游乐赏灯等活动都已出现,新年成为我国第一大节日。

新年习俗在唐代发生裂变。唐朝是思想文化昌明的时代,同时也是内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新年习俗渐渐从祈祷、迷信、攘除的神秘气氛中解放出来,转变成娱乐型、礼仪型节日。元旦的爆竹不再是驱鬼辟邪的手段,而成了欢乐、喜庆的方式;庆祝新年的重点由祭神转向了娱人,转向了人们自己的娱乐游艺,享受生活。所以,可以说,也只有在唐代以后,新年才真正成为普天同庆,亿民欢度的“佳节良辰”。

新年习俗到明清时期转型。这种转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礼仪性、应酬性加强。人们在新年相互拜谒,达官贵人互送名帖,或者登门叩拜;平民百姓也讲究“礼尚往来”,馈赠礼品,互相拜年。二是游艺性进一步加强。新年期间,玩狮子,舞龙,演戏,说书,高跷,旱船等各种娱乐活动五彩缤纷,绚丽夺目。北京人逛厂甸,广州人游花市,苏州人听寒山寺钟声,上海人游城隍庙……各地游艺活动自具特色,各种娱乐活动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这时的新年习俗将中国传统文化完美地融合起来,成为集中展示我国几千年风俗文化的民俗博览会。

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的新年风俗盛行赤县神州,渗透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也铸造了每个炎黄子孙的灵魂。过大年,每到阴历年底赶回家与亲人团聚,祭祖宗,吃饺子,拜年,赏灯,这些已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习惯。

元旦是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元旦节的习俗。在我国,元旦节还列入了法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我国对元旦节不如新年重视,所以一般中国元旦节的习俗就是张贴“欢度元旦”。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是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在中国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毕竟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并不见的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习俗就更简单了。

元旦的庆祝方式一: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国家都把元旦顶为法顶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中国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元旦的庆祝方式二: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就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近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发挥了。甚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

元旦的庆祝方式三: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间了,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至于更为浓重的庆祝方式暂时还没见过。

元旦英语作文:元旦晚会

一年一度的元旦节就要到了,为了迎接这么美好的节日,老师便下了一个任务,每个小组准备一到二个节目,个人有特殊才艺的可以单独表演。

老师刚说完,教室里就炸开了锅,各小组都在激烈的讨论着要表演什么节目,讨论完了之后,大家又开始训练了,唱歌的唱歌,讲笑话的讲笑话,教室外面还有几个人在练习跳舞呢!同学们个个忙得不可开交,都在努力做到最好。

元旦晚会在同学们的苦苦期盼中终于到了。

整个晚会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最后在全班的大合唱中结束了,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容。

这只是一次简单的文艺活动,没有专业的歌手,没有专门的小品演员,也没有从小练舞的舞者……但是,整场活动都很顺利,很快乐,很成功。

歌手、舞者都是为各自的荣誉而战,但我们这些小演员,是代表整个小组的,他们身负整个小组的荣辱。

指导老师:马克露。

上一篇:微笑常在,花开不败作文900字。

下一篇:环保作文:为生命添一抹绿色1400字

元旦的来历简介

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解放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政府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拓展阅读:

中国元旦习俗。

中国新年的日期,在各朝代并不相同。夏朝定在一月初一,商朝定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定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定在十月初一。到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xx年),汉武帝接受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使用《太初历》,恢复了夏历即农历,以正月为岁首,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后来历朝历代虽对历法有过修改,但基本上仍然以《太初历》为蓝本,以夏历的孟春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日,即新年的第一天。

19辛亥革命以后,清朝统治被推翻,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政府。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讨论历法问题。会上达成了“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的共识,决定使用公历,把公历1月1日定做“新年”,把农历正月初一称做“春节”,但并未正式命名和推广。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历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并规定春节放假三天,让人们热烈地庆祝农历新年。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新年礼俗经历了萌芽、定型、裂变、转型的发展过程。

先秦时期,新年习俗处于萌芽阶段。此时的庆祝活动主要是在一年农事完毕之际,为报答神的恩赐而举行的“腊祭”。《诗经?七月》中记载了西周时期旧岁新年交替时的节庆风俗。诗中所谓“朋酒斯享,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觥,万寿无疆”,是说人们将美酒和羔羊奉献给诸神,以酬谢一年来神的保佑和赐福。这时的欢庆活动因各诸侯国采用的历法不一样而没有统一的日子,大致在冬天农闲之际,它是后来新年习俗的雏形。

新年习俗定型于汉代。经过战国和秦朝末年的社会大动荡后,西汉初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比较稳定,人们的生活情趣高涨,一系列节日习俗形成了。《太初历》推行后,历法长期稳定,正月初一作为新年的日期也因此得到确立。这样一来,原来各地区分别在冬末春初不同日子举行的酬神、祭祀和庆祝活动便逐渐统一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汉朝到南北朝,正月初一过新年的习俗愈演愈烈,燃爆竹,换桃符,饮屠苏酒,守岁卜岁,游乐赏灯等活动都已出现,新年成为我国第一大节日。

新年习俗在唐代发生裂变。唐朝是思想文化昌明的时代,同时也是内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新年习俗渐渐从祈祷、迷信、攘除的神秘气氛中解放出来,转变成娱乐型、礼仪型节日。元旦的爆竹不再是驱鬼辟邪的手段,而成了欢乐、喜庆的方式;庆祝新年的重点由祭神转向了娱人,转向了人们自己的娱乐游艺,享受生活。所以,可以说,也只有在唐代以后,新年才真正成为普天同庆,亿民欢度的“佳节良辰”。

新年习俗到明清时期转型。这种转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礼仪性、应酬性加强。人们在新年相互拜谒,达官贵人互送名帖,或者登门叩拜;平民百姓也讲究“礼尚往来”,馈赠礼品,互相拜年。二是游艺性进一步加强。新年期间,玩狮子,舞龙,演戏,说书,高跷,旱船等各种娱乐活动五彩缤纷,绚丽夺目。北京人逛厂甸,广州人游花市,苏州人听寒山寺钟声,上海人游城隍庙……各地游艺活动自具特色,各种娱乐活动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这时的新年习俗将中国传统文化完美地融合起来,成为集中展示我国几千年风俗文化的民俗博览会。

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的新年风俗盛行赤县神州,渗透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也铸造了每个炎黄子孙的灵魂。过大年,每到阴历年底赶回家与亲人团聚,祭祖宗,吃饺子,拜年,赏灯,这些已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习惯。

元旦是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元旦节的习俗。在我国,元旦节还列入了法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我国对元旦节不如新年重视,所以一般中国元旦节的习俗就是张贴“欢度元旦”。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是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在中国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毕竟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并不见的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习俗就更简单了。

元旦的庆祝方式一: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国家都把元旦顶为法顶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中国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元旦的庆祝方式二: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就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近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发挥了。甚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

元旦的庆祝方式三: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间了,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至于更为浓重的庆祝方式暂时还没见过。

全球各地元旦习俗。

元旦是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

阿富汗。

阿富汗把春分作为元旦;犹太人把秋分作为元旦;而寒带的爱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们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

泰国。

泰国传统的新年,即“宋干节”(“宋干”是梵语的译音),也叫“泼水节”,是公历的每年4月13日到16日。节日里,人们抬着或用车载着巨大的佛像出游,佛像后面跟着一辆辆花车,车上站着化了妆的“宋干女神”,成群结队的男女青年,身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敲着长鼓,载歌载舞。在游行队伍经过的道路两旁,善男信女夹道而行,用银钵里盛着用贝叶浸泡过的,渗有香料的水,泼洒到佛像和“宋干女神”身上,祈求新年如意,风调雨顺,然后人们相互洒水,喜笑颜开的祝长辈健康长寿,祝亲朋新年幸运、未婚的青年男女,则用泼水来表示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泰国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台、门口端放一盆清水,家家户户都要到郊外江河中去进行新年沐浴。为庆贺新年,泰国人举行在规模的“赛象大会”,内容有:人象拔河、跳象拾物、象跨人身、大象足球赛、古代象阵表演等。

日本。

日本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为全国休假日。日本人把12月31日称之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称之为“除夜”,除夜时他们祈求神灵托福,送走烦恼的旧年,迎来美好的新年,称之为“初诣”。除夕午夜,各处城乡庙宇分别敲钟108下,以此驱除邪恶,日本人则静坐聆听“除夜之钟”,钟声停歇就意味新年的来到。人们便离座上床睡觉,希望得一好梦。元旦早上,家人围坐在一起,互相讲述除夕做的梦,以测吉凶。日本人称元旦初一为“正日”。1—3日为“三贺日”。在正日,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然后到亲友家拜年。新年还是个“吃”的节日,各国人民都以食用自己民族的食物来祈求好运。日本人在“正日”这一天,早餐是很丰盛的,吃砂糖竽艿、荞麦面等,喝屠苏酒。此后一连三天,则吃素的,以示虔诚,祈求来年大吉大利。现代日本多数城里人已放弃新年吃素匀惯,改在“除夜”吃一餐空心面条,以祝在新的一年里,健康长寿。

新年里,日本各户门口上方往往都拉起一条草绳或用草绳编的圆圈,称为“注连绳”或“注连饰”。有的还摆上一些松竹,叫做“门松”。许多公司大厦门口和街头巷口都用松竹梅搭起设计新颖、别具一格的牌楼,以示庆贺。人们还将鹤、龟等象征长寿的动物剪纸贴在住宅内外,祈祷平安。同时还根据十二生肖,刻个年肖,相互赠送。邮政省还大量发行绘有年肖的“贺年邮票”。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之间,互赠贺年片成了最热门的祝贺方式,日本人称它为“飘舞的风筝”,遥致深情。在新年里收到谁收到的贺年片多,谁就会感到新的一年前途美好,财运亨通,格外喜悦。新年里,街坊四邻、亲戚朋友、孩子之间拜年的习惯仍然盛行。见面时的第一句话就是“恭贺新年”。

埃及。

埃及人发现当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尼罗河水立时上涨。埃及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称为“涨水新年”。埃及的克鲁特人迎接新年,在门口放一张桌子,七八只碟子供着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麦的颗粒,还有好些绿色植物的小芽,这象征丰裕。献给神的东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埃及的新年在秋天,因埃及的农业生产是从秋季开始的。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印度。

印度从每年10月31日起为新年共5天,第四天为元旦。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印度有的地区,元旦早上,家家户户哭声不断,人人脸上涕泪横流,他们以岁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来迎新年,是对人生的慨叹。有些地区的人们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由于这种怪异的习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印度人在过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意为罗摩的游行,扮演史诗中的英雄与纸扎巨人“作战”,“英雄”引发点着火的箭,纸扎巨人便在观众的欢呼声中着火烧毁,除夕前,家家户户门前都张贴上各种精美图画。元旦早上,人们提着精制的小灯,拿着红粉包,出门向老人和亲友拜年。见面道喜后,就互相将红粉涂在对方的额上,表示吉祥如意,抬头见喜。年青人把红墨水装进水枪里,射到亲友身上,称为“洒红”,表示吉祥如意。印度青年喜欢在过新年时不管熟悉与否,见面徒手格斗。围观者叫好助威风,往往成为姑娘追求的对象。印度中部土著民族勃希勒人,为庆祝新年,在游戏场中竖立一根圆滑粗大的木杆,杆顶有一只盛着礼品的小袋,姑娘们手持禾竹竿竭力阻挠向杆上爬去的小伙子,小伙子们则在杆下围成一圈,努力防御姑娘们对爬杆者的攻击,直到爬竿者夺得小袋取得胜利为止。

朝鲜。

朝鲜和中国一样,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的习俗。朝鲜人在新年时,家家户户贴对联和年画。有的人家在门上贴上寿星或仙女的画像,祈求上天保佑,驱走鬼魅,赐给幸福。元旦黎明,人们把一些钞票塞进了除夕预先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恶,迎接吉祥福星。黄昏,人们又将全家人一年中脱落的头发烧掉,祝愿家人四季平安。新春佳节,朝鲜的妇女穿戴一新。元旦日少女们头戴一种麻制的帽子,称为“福巾”,身穿带花纹的五色彩衣,进行荡秋千比赛。她们以一处树花为目标,看谁先踢到或咬到为胜。也有在高处挂上铜铃的,以先碰响者为冠军。新年期间,朝鲜人除了享以美酒佳肴外,还必须要做一种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枣泥和蜂蜜等,蒸煮成与我国的八宝饭相类似的甜饭食用,以预示家里人丁兴旺日子过得像蜜一样甜。

蒙古。

新一年到来,蒙古老人会装扮成牧羊人的样子,穿着毛绒的皮外套,头戴一顶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响,以示驱邪祝福。

新加坡。

新加坡,元旦起个大早,高高兴兴的从长辈那里拿“红包(压岁钱)”。新年里有个社团组成的舞狮、舞龙队沿街表演。男女老幼穿着盛装,带上礼品走访亲友。过年时,人们爱吃油炸糯米和红糖做成的甜年糕。

英国。

在英国,公历元旦虽没有圣诞节那样隆重,但在除夕夜和元旦,还是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开展种种庆祝活动,以示送旧迎新。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除夕在亲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英国的新年庆祝活动大都在除夕火夜举行,“迎新宴会”,便是其中之,这种宴会分“家庭宴会”和“团体宴会”两种,宴会通常从除夕晚上8时开始中直至元旦凌晨结束。宴会上备有各种美酒佳肴和点心,供人们通宵达量地开怀畅饮。午夜时分,人们打开收音机,聆听教堂大钟的新年钟声,钟声鸣响时,人们一片欢腾,举杯祝酒,尽情欢呼,高歌《往昔的日光》。“除夕舞会”则是另一种庆祝活动。由当地的旅馆和舞会,夜幕降临。人们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杰到这些装饰一新的灯光辉煌的舞场,在美妙的乐声中翩翩起舞,成千上万的人群,还云集到各个广场,围绕着广场中心的喷泉和厄洛斯神象,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电视台还在广场做现场直播,让在这家“守岁”的人也共享欢乐。

德国。

德国的新年,庆祝时间前后有一周。这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一棵枞树和横树,树叶间系满绢花,表示繁花如锦,春满人间。德国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临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钟声一响,他们就跳下椅子,并将一重物抛向椅背后,以示甩去祸患,跳入新年。孩子们组成乐队,穿上新衣服,拿着口琴和手风琴,列队在街上吹奏。成年人则手持彩旗,跟在后面呐喊唱歌,欢庆新年,德国的妇女在新年里要即兴表演家庭题材的喜剧小品。在德国的农村流传着一种过新年的风俗--“爬树比赛”,小伙子们顺着光秃秃的树比赛爬高,第一名被誉为“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

巴西。

巴西人在元旦这天,高举火把,蜂拥登山。人们争先恐后地寻找那象征幸福的金桦果。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找到这种罕见的果子。他们称之为“寻福”。巴西农村有一个独特的风俗习惯——便是互相揪耳,人们在元旦见面时,一定要相互使劲揪住对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伊朗。

伊朗实行的是伊斯兰历,它的季节和月份是不固定的。在伊朗,庆贺新年就是庆祝春天到来,往往是在公历3月下旬,过新年要隆重庆祝一周时间,人们涌上街头生起“篝火”——“夜火”,然后全家人依次从夜火上跳来跳去,表示烧掉“晦气”,迎来光明,驱邪灭病,幸福永存。除夕夜要吃“七道菜”,每道菜的名称都要以字母“s”开头的,以示吉祥。初一到初三,人们走亲访友,互祝春节快乐。新年最后一天,全家出游踏青,以避邪恶。

除夕,全家欢聚,吃顿丰盛的“团圆饭”。这时桌上摆着七样东西,其波斯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称为“哈夫特辛”。七样东西及其含义是:麦苗或豆苗——万物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苹果——硕果累累,鲜美滋润;醋——生活美满,有滋有味;蒜——驱除恶魔;金、银币——招财进宝,发家致富;香料(调味用)——生活美好;麦芽糖——生活甜蜜。此外,桌上还放着《古兰经》和伊斯兰教什叶派鼻祖阿里的画像,表示主人的虔诚;还有象征光明、诚挚、前程似锦的镜子、蜡烛、彩蛋和金鱼。

法国。

法国以酒来庆祝新年,人们从除夕起开始狂欢痛饮,直到1月3日才终止。法国人认为元旦这一天的天气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们就上街看风向来占卜:刮南风,预兆风调雨顺,这一年会是平安而炎热;刮西风,有一个捕鱼和挤奶的丰收年;刮东风,水果将高产;刮北风,则是欠收年。

瑞士。

瑞士:瑞士人有元旦健身的习惯,他们有的成群结队去爬山,站在山顶面对冰天雪地,大声歌唱美好的生活;有的在山林中沿着长长的雪道滑雪,仿佛在寻找幸福之路;有的举行踩高跷比赛,男女老幼齐上阵,互祝身体健康,在庆祝仪式开始的几个星期以前,妇女们忙着制作男人们所穿的服装。人们用木头精心雕刻成的圆盘形头饰,有的象征房屋,有的象征桥梁和村落等。凡是参加庆祝活动的都装扮成女性,象征富有和善良。他们戴的假面具,面颊丰满,都是用蜡制作的。他们口含一朵小花,脸上的表情“千篇一律”。五光十色的头饰上,还饰有祖先的座右铭。

希腊。

在希腊的元旦时,家家都要做一个大蛋糕,里面放一枚银币。主人将蛋糕切若干块,分给家人或来访的亲朋好友。谁吃到带有银币的那块蛋糕,谁就成了新年最幸运的人,大家都向他祝贺。

罗马尼亚。

元旦前夜,人们在广场上竖起高大的圣诞树,搭起舞台。市民们一边烧着焰火,一边载歌载舞。农村人拉着木犁,上面装饰着各种彩花,庆祝新年。

巴基斯坦。

在元旦这一天,巴基斯坦人们个个手拿红粉跑出门,见了亲友,道过新喜,便互相将红粉涂在额上,以示庆祝新年吉祥如意。

阿富汗。

在阿富汗北部地区的居民,每逢元旦都要举行激烈的抢山羊比赛,以示庆祝。两队骑手争抢猎物,比赛既紧张激烈,又喜庆欢乐。

阿根廷。

阿根廷人认为水是最圣洁的。每年元旦,各家老少成群结队到江河中洗“新年浴”,以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秽。

墨西哥。

墨西哥有些地区的人们在新年到来的时候是禁止笑的,他们一年共分18个月,每月20天,一年最后5天内不准笑。

保加利亚。

元旦用餐时,谁打喷嚏谁准会给全家人带来幸福,家主将第一只羊、牛或马驹许给他,以祝愿他给全家人带来幸福。

巴拉圭。

巴拉圭人把每年最后五天定为“冷食日”。在这五天中,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不能动烟火,只能吃冷食,直到元旦,才能生火做饭,庆祝佳节。

韩国。

韩国人在元旦这一天,全家除了团聚饭宴外,还要进行祭祀祈祷等活动。男孩子多半去放风筝,女孩子则跳跳板。

坦桑尼亚。

坦桑尼亚新年前夕,沿海的斯瓦希里族人家家户户要用木炭爆玉米花撒在物内的各个角落,以示驱散妖魔,祈求幸福;用玉米和菜豆煮饭盛于碗盘放在门前,供串亲的过路人随便食用。元旦那天,人们鸡鸣即起,姑娘们身着彩裙,走门串户唱民歌;早餐后,鼓乐齐鸣,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到海滩洗澡,以示洗去污秽,健康欢乐地迎接新年。

意大利。

意大利人的除夕是狂欢之夜。他们对新年除夕远比其它任何节日都要重视。当夜幕开始降临,人们纷纷拥向街头,燃爆竹放焰火,男男女女翩翩起舞,一直跳到午夜时分。这时,各家各户把家中一切可以打碎的破旧瓶瓶罐罐、盆碗碟盘,乃至花盆、澡盆等,扔出窗外,认为这样可以去掉烦恼和恶运,以示吉祥如意,除旧迎新。另外,元旦这天,各家各户都燃起一炉火,日夜不息。这样在一年里一切都会顺利兴旺。据说这种风俗是从古罗马时代承袭下来的。

美国。

美国的除夕之夜,人们在外开篝火晚会。夜十二点,大家一起把旧物扔进火里烧掉,并围火歌舞,狂欢至黎明。

新年是全美各州一致庆祝的主要节日之一。但在美国,新年远不如感恩节或圣诞节那样热闹。美国人过新年。最热闹的是除夕晚上。是夜,各地教堂都举行隆重的礼拜活动。人们聚集在教堂、街头或广场,唱诗、祈祷、祝福、仟悔,并一同迎候那除旧更新的一瞬。午夜12点整,全国教堂钟声齐鸣。乐队高奏有名的怀旧歌曲《一路平安》。在音乐声中,激动的人们拥抱一起,甚至素不相识的人也可以互相亲吻。人们就这样怀着惜别的感伤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共同迎来新的一年。

苏格兰。

在苏格兰的元旦前夕,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放着一些金钱,没人看守,盗贼和乞丐在这天晚上,看见了也不动分毫。因为当地风俗,新年前夕,先把金钱放在门外,翌日新年降临,大清早打开门时,就看见门口有金钱,取其“一见发财”之意。

比利时。

在比利时,元旦的早上,农村中的第一件事便是向畜拜年。人们走到牛、马、羊、狗、猫等动物身边,煞有介事向这些生灵通明:“新年快乐!”

元旦的习俗简介

中国新年的日期,在各朝代并不相同。夏朝定在一月初一,商朝定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定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定在十月初一。到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xx年),汉武帝接受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使用《太初历》,恢复了夏历即农历,以正月为岁首,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后来历朝历代虽对历法有过修改,但基本上仍然以《太初历》为蓝本,以夏历的孟春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日,即新年的第一天。

19辛亥革命以后,清朝统治被推翻,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政府。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讨论历法问题。会上达成了“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的共识,决定使用公历,把公历1月1日定做“新年”,把农历正月初一称做“春节”,但并未正式命名和推广。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历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并规定春节放假三天,让人们热烈地庆祝农历新年。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新年礼俗经历了萌芽、定型、裂变、转型的发展过程。

先秦时期,新年习俗处于萌芽阶段。此时的庆祝活动主要是在一年农事完毕之际,为报答神的恩赐而举行的“腊祭”。《诗经?七月》中记载了西周时期旧岁新年交替时的节庆风俗。诗中所谓“朋酒斯享,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觥,万寿无疆”,是说人们将美酒和羔羊奉献给诸神,以酬谢一年来神的保佑和赐福。这时的欢庆活动因各诸侯国采用的'历法不一样而没有统一的日子,大致在冬天农闲之际,它是后来新年习俗的雏形。

新年习俗定型于汉代。经过战国和秦朝末年的社会大动荡后,西汉初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比较稳定,人们的生活情趣高涨,一系列节日习俗形成了。《太初历》推行后,历法长期稳定,正月初一作为新年的日期也因此得到确立。这样一来,原来各地区分别在冬末春初不同日子举行的酬神、祭祀和庆祝活动便逐渐统一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汉朝到南北朝,正月初一过新年的习俗愈演愈烈,燃爆竹,换桃符,饮屠苏酒,守岁卜岁,游乐赏灯等活动都已出现,新年成为我国第一大节日。

新年习俗在唐代发生裂变。唐朝是思想文化昌明的时代,同时也是内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新年习俗渐渐从祈祷、迷信、攘除的神秘气氛中解放出来,转变成娱乐型、礼仪型节日。元旦的爆竹不再是驱鬼辟邪的手段,而成了欢乐、喜庆的方式;庆祝新年的重点由祭神转向了娱人,转向了人们自己的娱乐游艺,享受生活。所以,可以说,也只有在唐代以后,新年才真正成为普天同庆,亿民欢度的“佳节良辰”。

新年习俗到明清时期转型。这种转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礼仪性、应酬性加强。人们在新年相互拜谒,达官贵人互送名帖,或者登门叩拜;平民百姓也讲究“礼尚往来”,馈赠礼品,互相拜年。二是游艺性进一步加强。新年期间,玩狮子,舞龙,演戏,说书,高跷,旱船等各种娱乐活动五彩缤纷,绚丽夺目。北京人逛厂甸,广州人游花市,苏州人听寒山寺钟声,上海人游城隍庙……各地游艺活动自具特色,各种娱乐活动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这时的新年习俗将中国传统文化完美地融合起来,成为集中展示我国几千年风俗文化的民俗博览会。

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的新年风俗盛行赤县神州,渗透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也铸造了每个炎黄子孙的灵魂。过大年,每到阴历年底赶回家与亲人团聚,祭祖宗,吃饺子,拜年,赏灯,这些已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习惯。

元旦起源。

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解放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政府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