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艺术欣赏论文(通用14篇)

时间:2023-11-19 09:59:59 作者:琴心月 国画艺术欣赏论文(通用14篇)

通过研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写作风格和独特性,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这份总结范例充分展示了作者对于总结主题的深入思考和独到观点。

论国画图式与视觉论文

论文摘要林风眠融合中西绘画,主要不是技法上的,而是以观念和精神统领技法,他将构图和色彩等西画形式因素“融”进了水墨语言系统。这些建立在西画对物象具体观察基础上的“写实”性表现手法的介入,引发了水墨中程式化笔法趣味的变化,创造了超出古人章法藩篱的水墨新语言,在鲜明的形式风格中构建与传统艺术脐带相连的审美意境。

林风眠在手法和材质上引色彩入水墨画的变革方式,开启了中国画走向现代形态的一个重要门径。在他之前,世纪之交的海派画家吴昌硕曾用西洋红画牡丹。广东二高曾尝试在中国画中使用西画的色彩和构图形式,但这些拼合并没有构成对传统水墨语言系统的动摇。而林风眠变革实践中的主要意义,在于他没有否定传统中国画抒情写意特征的同时,企图用中国画的写意抒情品格与西画印象派以降的现代审美追求相沟通,以感情充沛,个性突出却又似乎不关人世兴衰的艺术格调,将构图和色彩等西画形式因素“融”进了水墨语言系统。这些建立在西画对物象具体观察基础上的“写实”性表现手法的介入,引发了水墨中程式化笔法趣味的变化。创造了超出古人章法潘篱的水墨新语言,在鲜明的形式风格中构建与传统艺术脐带相连的审美意境。就绘画的具体形式因素来看,林凤眠对传统水墨语言系统的变革主要集中在构图和色彩两个方面。

一、对时间和空间的进离。

传统中国画的一大特征,是画面构图中时间和空间的和谐构成,它是古典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特征。此外,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画幅形式立轴和长卷,也为这种时空结合的审美特征提供了协调的画面构成形式,其与中国古代文人的书画把玩习性和达官贵人们“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的所谓林泉之志是和谐一体的。而西方的油画、壁画也多有表现大场面的画幅,但是油画厚重的方形边框,使欣赏者必须将油画挂在壁上进行观看。其焦点透视的构图法,则更要求观众必须离开一定距离通览全画面才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而中国画的卷轴或长卷,却可以让文人雅士们用手持画幅进行逐段欣赏,通过在近距离中不断展开的画轴,欣赏者仿佛是漫游在画面展现的丰富景观中。

林凤眠在构图方面对传统语言形式的'变革,是使用方形构图。显然,方形构图比较于传统的卷轴和长卷,具有强调空间因素而淡化时间因素的效应,它与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相谐,而不适用散点透视,利于特写式的近景描绘而不利于展开式全景式刻画,平面式形式构成。不便进行多层次的虚实、重叠组织。这可以说是画家对中国艺术最深层东西的借鉴,是对民间艺术形式精髓的提炼,通过突出这些特点,林凤眠利用方形构图凸现了绘画平面构图中的形式秩序感和形象在空间中的造型位置经营。放弃了时间因素对画面的介入,从而使画面产生了比传统手法更单纯、更直观的视觉形式力度。同时,林凤眠的方形构图中又极少见到动荡倾斜、怪诞不安的结构。而多是充满稳定感、平衡感和完满效果的画面布置,其画面有一种宁静,安详的静态美,这又从画面整体意境生成的美感中具有了典型的东方趣味。从而以不同于西画的审美格调而统摄了中西手法的融合实践。

二、悖于“写”而求于“画”的色彩理念。

传统中国画“墨分五色”的色彩语言具有浓厚的超自然神韵,其与书法性用笔、用线的结合,更使传统水墨画把情感信息的含量集中贯注于“力透纸背”等书写性的笔法形式体验中。林凤眠认为,人类绘画应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装饰化时期,主要用线:第二阶段是表现体量真实时期,用眼睛与色彩:第三阶段则是单纯化地表现时间变化中的诸种现象时期,他认为中国绘画没有完成第二阶段就匆匆转入第三阶段。因此,他的绘画语言不能描绘变化万千的阳光和光照下的众物,他的补救策略是通过观察与写生,从自然现象中寻求“综合的色彩表现”。

在水墨画中运用色彩,构成了林凤眠水墨绘画的重要特征,也是他对传统水墨画语言系统最有力的变革探索。从作品看,林凤眠在水墨中使用的色彩主要是西画重光感效果的手法,他的许多景物画在视觉效果上几乎达到了油画的色光表现力,却并没有油画那种滞重感,依然保持了中国水墨画笔法特有的滑润清逸之风。色彩与水墨相结合,墨色在画面上就不再处于主宰的地位,而经常是起到了重色调的作用。在烘托了其他色彩光感效果的同时,也使自身在周围色彩的比较中显出了丰富的色感。尤其是林凤眠那些在生宣纸上使用水粉色的作品。“浸”入纸中的墨和色彩以交混的“亚光”效果,产生了光色感中水墨笔意韵味,水墨之韵中含浓艳色感的特殊视觉效果。这种效果既有西画的视觉冲击力,又有中国绘画水墨交融中含意悠远的阴柔之美。林凤眠喜欢使用对比色,而色块周围的墨线在这些对比色中担任了其中介作用,使这些对比色在与墨的交织中得到了协调统一。

画意中个性的凸现。

林凤眠所要求的中西绘画语言的互补,并不是一种中国式写意与西方式写实之间的简单“取长补短”。而是用西方绘画中那些有利于激活作者视觉体验的形式因素来突破传统中的国画写意程式对个性创造力的约束,“表现情绪上之所需求”不把艺术陷于无聊时“消遣的戏笔”。因此,他的借洋兴中之变的关键点,是用彰显个性创意的“画意”——创作主体对客观感受的形式提炼,来否定传承性的“写意”——客观感受与笔墨程式的结合。

作为浪漫主义艺术家的林凤眠。他始终坚持一种非常“入世”的精神向往。在艺术的审美主客关系中偏重于主观关系,画家以横跨中西的艺术眼界,创造了一种与古代文人寄情山林之逍遥精神的不同之处。他通过个性化的创造而张扬自我的价值,用艺术的虚幻理想来抒发内心的热情火焰,所以它突出地表现为孤独的艺术创新探索,而旧文人画的遁世讽则是通过对前人诗情画意的把玩来寄托怀才不遇的心情,在“成竹在胸”、“身与竹化”的和谐画境中体验“寄畅在所因”的天人交融之韵。在林凤眠那些充满创作激情的画面上,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把玩,而是孤寂的心灵意象铸炼,他作品中那种阴柔的审美情趣表明了在20世纪中国社会全面大变动的复杂趋势下。他个人化的“纯艺术”探索为后来者启示了变革水墨语言的门径。“向复杂的自然物象中,寻求他显现的性格、质量和综合色彩的表现。细碎的现象中,归纳到整体的观念中”。这种外向的,对客观自然理性的深刻把握追求,在林风眠的作品中又往往与内在的、纯净娴雅的永恒意境经营相结合,在优雅均衡的意境建构中让心灵与物象产生呼应默契的“折裹”品味。

中国画的艺术美教育论文

摘要:中国画的教学已经由传统的拜师学艺模式转变到了现在的高校大规模扩招,中国画的技艺越来越普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艺术实践的深入,中国一些艺术家和教育家逐渐树立起了自己的文化自信心,越来越认识到现行的高校中国画教学模式的问题存在着诸多弊端并亟待解决。

一、现状。

新中国以来的中国画教育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中国画的教学已经由传统的拜师学艺模式转变到了现在的美术学院的大规模扩招,中国画的技艺再也不是传统文人的专利,它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已变得越来越普及。由徐悲鸿、蒋兆和、方增先为主要代表,以西方造型观念来统辖中国画教育成为中国画教育的主流。以水墨加素描的方式来塑造现实对象,为中国画在写实造型方面的开拓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在形式上确实形成了与传统中国画迥然相异的面貌,培养了一大批造型能力颇强的写实中国画家,应该承认它为现实主义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再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中国美术的发展,我们不无遗憾的发现中国画的这个现代写实体系却没能培养出像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这样的大师级的画家来,而且立足于西方造型观念的教学体系本身也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相当大的抵触,笔墨与写实造型时常产生冲突,通常是笔墨在表达严谨写实的造型时,自身微妙丰富的效果荡然无存。

二、弊端。

现代高校中国画教育体系存在明显的弊端。

第一,不分专业的进行单一写实性教学,有碍于中国画各学科的个性发展。中国人物画在造型训练的时候借鉴一下写实造型还是可以的,但是山水画和花鸟画并不一定也要严格的画素描,这样容易失去中国画“应物象形”的美学本质。中国画的造型不是要求画得跟对象一模一样,而是要与对象有一定的距离,即追求“不似之似”和“美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审美理想。单一写实造型模式阻碍了中国画造型方式上的广度,而且也妨碍了中国画造型人文内涵在深度上的开拓,以至于大多数学生都是以写实独尊,而不能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独到的造型方式,更不能认识到其中深刻的美学内涵。

第二,在中国画教学上不够系统。传统中国画的教育基本上是师傅带徒弟,学生可以通过广泛而深刻的临摹名家杰作十分系统的学习国画的表现技法、构图方式以及精神意境等各项内容,前后不会脱节,对绘画思想和技法训练都十分的有深度。但是现代学院教育却远远不如传统教学有系统,由于教师的经常变更,以及每个教师的艺术思想有很大的不同,造成学生在接受讯息的时候容易产生混乱,从而失去判断力。

第三,现代高校中国画教育过分注重技法的练习而忽视了中国画最为重视的“道”。“道”其实就是根植于中国人意识中的哲学思想,是中国人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基本思考,中国画是通过绘画的“技”来体现“道”的,这个根本思想很多人还没有搞清楚,所以就不可能画出有深度的中国画。同时中国画又是人文特征很强的一种艺术门类,它十分强调绘画的文化含量。中国画最为典型的特征就是诗书画印一体,但学院学生整天是对绘画本体的重视,想尽办法把画画得如何的细致和深入,而忽视了画外之功。

对策。

要改变当前中国画教育的现状和纠正其种种弊端,尽管有着很多困难,但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第一,要改革现行的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入学考试制度。现行的美术高考入学是不分专业,一律实行统一考试,通常是素描、色彩,即使是考国画专业的学生也是如此。考生们每天都在面对着石膏或真人一遍又一遍的磨着光影,塑造着三度空间,对绘画造型的认识从一开始就蒙上了西画体系的影子。这种考试的方法,从源头上就阉割了中国画的生力军,这种破坏性的影响太深远、太彻底。

第二,强调临摹的作用,体现中国画的'文脉传承。现代的中国画教学在对传统技法的训练和对传统绘画思想的认识理解上都显得不够深入,学生无法深刻地理解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和艺术格调,所画出的画缺乏“中国味儿”。要学习认识中国画的法度和精神就要深入临摹研究古代优秀的作品,就像陈绶祥先生所说:“学习的本质是临摹,学习的根本方法是重复”。只有大量而且虔诚的临摹中国画的杰出作品,才能真正领悟中国画的奥秘。

第三,建立独立的中国画评价机制,呼吁社会公正合理的评价制度。学院的中国画教学及评价基本上都是以一种统一的模式,采用的大都是徐悲鸿以来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尽管有一些老师和批评家“特立独行”,但也是“非主流”,终究不受重视。所以,这样一代一代的学生走向社会成为画家,深刻影响整个画坛。社会评价制度也是导致我们教学出现弊端的一个重要原因。社会上的主流美展基本上是受官方话语控制的,写实的、主旋律的作品是其主流。这样为政治服务的作品尽管在某种程度上缺乏美学的深度,但在参加官方展览的时候容易入展和获奖。

美术国画专业毕业论文

3.20世纪中国画学之理论建构与价值取向。

4.潍坊之所以成为中国画都的内在气质。

5.略论任伯年在近现代中国画演进中的作用。

6.中国画“藏”境及其审美意蕴初探。

7.中国画的“缺笔”现象。

8.中国哲学对中国画风格形成的深远影响之探讨。

9.中国画意象色彩浅窥。

10.浅谈敦煌壁画对当代中国画发展的启示。

11.中国画与水彩画技法的互补教学法探析。

12.探究中国画现代变革之路札记。

13.中国画小品中的笔墨语言与气韵体现。

14.略论中国画人物白描与素描。

15.以色彩关系来表现中国画的意境美。

16.中国画的特殊面目和精神。

17.论中国画研究生教学与地方文化、画派建设的共进。

18.浅谈传统中国画与陶瓷装饰“国画”技法的渗透。

19.传统中国画艺术的色彩美学观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20.中国画写意精神的思维形态。

21.写意中国画鉴赏与评价分析。

22.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探析。

24.探究敦煌壁画对当代中国画创作与教学的影响。

25.戏曲题材中国画人物造型“写意性”研究。

26.对中国画技法的研究。

27.中国画创作要素浅谈。

29.浅谈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

30.从写意雕塑看中国画之写意精神。

31.中国画笔墨形态研究。

32.中国画论中的角色替换。

33.中国画元素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34.浅谈书法练习对学好中国画的重要意义。

35.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对留青竹刻的影响。

36.篆刻与中国画关系的当代思辨与启示。

37.浅谈中国画学习感受之创作。

38.中国画“墨戏”论的文化心理学诠释。

39.书法在中国画中的运用。

40.中国画中的气韵美与女装设计。

41.茶历史文化与中国画的融合实践思路分析。

42.中国画蕴涵的易道精神。

43.论创作意识统筹下的大学中国画专业课程群科学化建构。

44.浅析中国画笔墨心象表现与审美。

45.古典文学中的诗词美对中国画的影响。

46.中国画的意象造型观研究。

47.浅谈中国画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中的角色位置。

48.浅谈当代中国画设色的特点。

49.民国时期中国画与西画的博弈。

50.浅谈中国画的当代继承与传统创新。

51.浅析中国画墨竹艺术的技法特点及形式风格。

52.中国画线条艺术之美。

53.中西融合--徐悲鸿中国画的时代精神。

54.动漫艺术设计中中国画语言的作用分析。

55.浅谈陶瓷绘画与中国画的共性。

56.基于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画艺术延展与创新。

57.论中国画创作中的民俗寓意。

58.传统中国画中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价值。

59.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画教学改革意义的分析。

60.浅析诗画融合下中国画意象化的空间表现。

61.分析传统以及现代工笔画的不同表现方式。

62.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意象造型与色彩分析。

63.浅谈粉彩雪景的艺术特色与创作。

64.新媒体对中国画教学的影响及建议。

65.中国画写意梅花创作初探。

66.论民国时期中国画改革对中国画发展之利弊。

67.中国画的写意性。

68.中国画的意象思维和意象造型的研究。

69.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70.中国画意境的构成。

71.浅议文化历史情景下的中国画。

72.浅析速写训练对中国画学习的重要性。

73.现代服装设计对中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借鉴。

74.探析艺术市场化对中国画自律性的影响。

75.浅谈中国画中的程式化。

76.论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

77.中国画的笔法与运笔技巧。

78.从气韵生动的角度浅析中国画构图。

79.基于都市风下的中国画图式研究。

80.中国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81.浅谈中国画的构图与情感。

82.论中国画创作中人物与背景关系的处理。

83.当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探讨。

84.中国画立意浅论。

85.中国画的气韵与审美引力波。

86.中国画专业素描教学问题的再思考。

87.传统民间青花山水对现代陶瓷山水画的影响。

88.景德镇现代陶瓷绘画艺术风格的演变。

89.浅析陶瓷界画山水的继承与发展。

90.当代视觉体验与艺术形式的发展。

91.基于中国书画特征颜色的专用色标设计与制作。

92.论金代磁州窑瓷枕绘画装饰艺术及其艺术特征。

93.浅析中国传统色彩。

94.国画“留白”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95.浅析中国传统水墨动画与三维水墨动画艺术的发展。

96.“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叙事空间塑造的特点。

97.中国画元素在当代油画中的融合与借用。

98.浅绛彩瓷的绘制技法革新。

99.多元文化背景下水彩画艺术的形式语言表现研究。

100.中国传统壁画的装饰性色彩表现。

101.空间观念的变革--论现当代中国画的创新趋势。

102.试论中国高校现代油画教学的多样化。

103.浅论传统书法并非抽象艺术。

104.五谷画的艺术表现形式。

105.简析清末海派绘画的世俗性特征。

106.浅析石涛山水写生观与印象派风景写生观。

107.中国画从气韵到实体的思想变革--论中国画“改良之争”

108.对景写生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造境研究。

109.浅谈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延展。

110.如何把握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画面的色彩关系。

浅谈中国画教学

中国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浅谈中国画教学。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

通过中国画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喜欢中国画、会画中国画,产生美的悟性和创造力,是中国画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中国画欣赏课教学中,利用作品的创作背景、反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爱国名言和爱国事迹,来教育学生、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如《风雨鸡鸣》图是徐悲鸿1937年创作的,画面表现了一只站在岩石上的雄鸡,激昂地高声鸣叫,画家喻意唤起人民赶快觉醒,加入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表达了画家对祖国的深情,对正义的伸张,对光明的向往。徐悲鸿1943年创作的《会狮东京》一画,表现群狮将富士山踏于足下,期望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为使学生加深对画的理解和印象,再衬以徐悲鸿事迹简介,徐先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积极投入到民族救亡运动中,以自己的画作在国外展售,支援祖国人民抗日,救济祖国受苦受难人民,使学生看其画、闻其人,倍感亲切,倍受鼓舞。李可染、林风眠创作的《万山红遍》、《秋》以中国画不同的表现形式,鲜明地再现出秋色之美,浓郁醇厚、明艳诱人。画家用饱蘸深情的笔墨,赞美家乡的可爱,祖国山河之壮美,美术论文《浅谈中国画教学》。通过欣赏画使学生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迸发出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情感。

在中国画笔墨练习教学中,墨色的交融,干、湿、浓、淡、清构成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使学生在这种笔墨的变化中得到无穷的乐趣,这对学生既是一种美的启迪、情操的陶冶,也是一种国画技法训练。通过教师在宣纸上演示以墨撞水、以水撞墨、以色冲墨、以墨冲色、泼墨、甩色、点色、吹色等用笔用色技法,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开始练习时,教师要巡视指导,不要求具体绘画内容,只是随意画,用毛笔沾水、沾墨、沾色,使水、墨、色在宣纸上自然交融,再用长短粗细不同的笔触,产生奇特的韵味,使学生在无意之中学到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待学生对用笔、用墨、用色有了初步的`掌握之后,再画简单的藤蔓植物,如:葡萄、黄瓜、丝瓜等。因为藤蔓植物的叶子、藤都有相似之处,只在果实上改动一下即可,有利于学生掌握。

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方法是成功完成国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画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内,也可以课内课外相结合。例如:定期举办学生的美术作品展览和开展美术第二课堂活动。因为在此类美展中,作者是学生本人或自己的同学,同学们看了倍感亲切。通过美展互相切磋技艺、交流经验、交流感受,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自信心和成功意识,反馈教学信息都是不可缺少的。

中国画博大精深,是我们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怎样更进一步的搞好中国画教学,使我们的民族艺术发扬光大,后继有人,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并为之不懈地努力。

国画毕业论文

摘要:我国绘画具有我国长期以来自己民族的独特情调和独特风格。

这种情调和风格的形成,是基于我国的历史传统、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心理状态等,综合孕育而成,形成了中国画的传统。

艺术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本文试结合传统文化简要谈一谈国画技法。

关键词:国画的发展;对立与统一;赏析技巧;创新与继承。

明清人论画,谈到气韵,往往推崇赵孟頫。

但只要绘画中据有一种特有的生动而感人的素质即可,不管其含义。

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

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

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

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一)国画技巧中对立与统一的关系。

中国画在世界艺术宝库中,有它独特的风貌,是别具一格的.举凡用笔、用墨、设色、构图等技巧诸方面,都有它自己的特点.画家在运用这各方面的技巧时,都有一个怎样处理好对立统一关系的问题,处理得如何,是与艺术效果的好坏直接相关的。

国画中的用线,是最富有特征的表现手段之一。

怎样画线才有力量,在如何用笔用力上就有个对立统一的问题。

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

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

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二)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

中国画与西洋画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表现形式。

按题材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种。

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如在透视法上,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西洋画是焦点透视,中国画的构图也有自己独特地方,“计白当黑”,敷色也有自己的讲究,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末,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

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

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

古人总结有勾线十八描,可以说是中国画用笔的经验总结。

而对于用墨,则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型体,烘染气氛。

一般说来,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

在理论上自成体系,中国画在理论与实践上不断丰富和发展着。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迁想妙得”、“缘物寄情,物我交融”、“神遇而迹化”、“写大自然之性亦写吾人之心”等等,都是中国画写意理论的精华。

1、皴法,中国画表现技法之一。

是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的画法。

画时先勾出轮廓,再用淡干墨侧笔而画。

表现山石、峰峦的,主要有披麻皴、雨等艺术表现形式,

2、石拓法是在唐代人所谓的“墨池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法,也是挑战性最强的一种,它的可塑性非常之大,领域也非常之广。

此法具有一定的制作特性。

3、变相,敷演佛经的内容而绘成的具体图相。

一般绘制在石窟、寺院的墙壁上或纸帛上。

4、点簇,中国画技法名。

用笔作点画而簇聚成物象的画法。

后多指不用钩勒的点笔花卉画法,又称点垛。

在江南地区,对随意挥洒作画,俗称“点点簇簇”。

虽然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有别于西方艺术且具有典型中国艺术创作和审美情趣的国粹,但这并不意味着国画的创作就应该因循守旧、一成不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作为一种艺术创作门类,国画也应该表现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也应该“与时俱进”。

结语:国画的规律反映了国画的普遍特征和必然要求,揭示了国画纷纭现象所蕴含的某种仍具积极价值的共相因素。

但在实际创作中,国画的规律并非是画家必须要遵守的教条,国画规律在国画的历史中是运动的,这需要我们要不断对其加以重视。

这种认识是从规律的角度反思国画,旨在把国画这一活动形态的规律和更深层的文化规律、道德要求、审美诉求结合起来,建立一种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文化体系,同时也是一个面对时代环境,不断发掘国画文化潜能,释放其文化能量的过程。

[1]汪镇胜.论中国画笔墨在青花绘制中的运用[j].陶瓷研究.2011(02).

美术国画专业毕业论文

国画作为我国的国粹,其内容丰富,表现深刻,形象生动。国画与我们幼儿的生活比较遥远,与幼儿接触不是很多,因此幼儿对国画的了解不是很多甚至是零。所以,国画生活化在幼儿的教学中是相当必要的。将国画融入幼儿的生活,与幼儿的经验、情感体验真实的联系起来。

国画生活化,其一是将内容生活化,将所要表现的事物是生活中的,是幼儿经常看的到,见得着,摸得到的东西,是幼儿真实感受到的。经常性的带领幼儿去郊外采景,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对周围事物、花木有心的去观察,去研究。

除了内容生活化以为,教师的教学方式还应生活化,让幼儿易懂的语言,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是教师应该研究和探索的。教师应将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让教学更生活化,更简单易懂,同时让幼儿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等生活中真实的东西在教学中有机的运用和发挥,更好的为教学服务。这需要教师不断实践,探索和研究的。

创新国画艺术形式论文

一个国家传统艺术的先进与优秀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外来文化的消化能力,国画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之一,应主动迎接时代挑战,坚持民族性与开放性并存,不断地创新自身的艺术形式。只有着眼时代精神,准确抓住时代机遇勇于探索和创新,才能带领现代国画艺术走向辉煌。

2.1放眼世界,创造国画形式美的极致

在我国传统文化,对国画始终比较重“意”轻“形”,“大象无形”及“象外之旨”等是国画几千年来一直的推崇。与西方画作相比,国画很少将传递视觉感受当成第一要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画只是一种文化符号,虽然国画对形式美也有一定讲究,但不管是在画面视觉形式还是在点线面的整体结构上都缺乏深刻的形式。大部分的国画在内容表达方面比较单一,物象总类过少,常见的都是人物画、山水画及花鸟画等,很容易使人们产生审美疲劳。传统国画长期的物象单一,容易使作家拘囿于固有的模式,缺乏创造极致形式的创新意识。另外,国画大部分都不善于细致刻画,留白艺术虽然是国画最著名的特点,但现代审美往往趋向于细致刻画,时代要求艺术普及化。因此,国画应将眼光放诸世界,对西方写实主义形式观念适当引进,对国画传统构图和视觉模式加以改造和调整,创造国画形式美的极致。

2.2立足时代需求,强化国画色彩表现深广度

美术艺术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能将自然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世界本来就是五彩斑斓的,在选色上也应该对接近原色的色彩加以选用,而如果想要色彩表达更加典型性,则需要对强化色彩的各种措施。以春天的绿色来说,树叶和小草的颜色如果只是单纯的绿色,表现力是远远不够的,叶子的绿一定要能够像真实的树叶一样会反光,绿草则应表现得更加鲜嫩。这种修饰其实就是对色彩表现广度和深度的开拓,能促进作品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大大提高。国画在唐以前一直都很致力于对色彩的表达,纯水墨画并不多见,《洛神赋图》即是彩色的。只是历史发展到后来,文人开始追求淡色素雅,色彩表达逐渐被淡化,从深层次上看这种淡色素雅与盛唐辉煌过后整个民族不复强盛的灰暗心理是紧密联系的。而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灿然辉煌的时代,追求生机与活力,传统的国画已经不适应时代需求。所以,现代国画应重拾唐人的色彩表达,强化国画色彩表现深度,通过灿烂的色彩增强国画的表现力,以更深刻地打动欣赏者。

2.3明确创新目标,游走于艺术边缘

各门类艺术边缘的碰擦,往往会给人带来艺术表达和创新的'灵感。从纸本水墨和纸本设色来看,国画与壁画、油画等在表达上都很多共通之处。通俗点说,各类艺术在很多方面都会借鉴其他艺术,但这种借鉴绝不是简单的叠加或拼凑,而是一种点到为止地边缘化吸收,最终形成各自独特的表达方法。比如岭南画派的高剑父,他留学日本时期将日本岩画的制作方法融入国画传统的技法,使国画从视觉上看更加立体和奔放,与同时代其他的国画相比具有鲜明的特色,进而成就了他独特的画风。但游走艺术边缘必须谨记的一条是明确创新国画创新的目标,国画是骨骼和灵魂,其他边缘碰擦仅仅是填充,只有具有很强的国画创新意识和目标,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不会脱离国画的范畴。在我国文化艺术宝库,国画是最为瑰丽的明珠之一。从古至今,国画艺术的发展从未间断过。国画艺术之所以从未断流过,与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探索和创新是分不开的。现代国画,亦应该着眼时代精神,不断改革和创新艺术形式。

论中国对联书法章法

上联:堂开蓬莱景下联:人醉武陵春。

上联:笙箫奏凤凰下联:鼓乐迎佳宾。

宴客厅结婚七字对联。

上联:琴瑟调和多乐事下联:亲友团聚溢欢心。

上联:青梅酒熟凭君醉下联:红烛春浓任客谈。

上联:客溢篷门家有幸下联:席陈淡酒主怀惭。

上联:情歌唱乐水中月下联:喜酒催开庭前花。

上联:座上飘香飘上座下联:堂中溢喜溢中堂。

上联:扫净庭阶迎客驾下联:携来笙管接鸳舆。

上联:几杯淡酒难称宴下联:一意留宾莫说归。

上联:拴马不教宾客返下联:碰杯漫听凤凰鸣。

上联:三杯淡酒酬宾客下联:一席粗肴宴懿亲。

上联:堂前奏乐迎宾客下联:门外吹箫引凤凰。

上联:陋室摆筵酬厚意下联:嘉宾上座叙欢情。

上联:节值仲冬迎淑女下联:时逢吉日款良朋。

结婚宴厅六、八、十字对联。

上联:喜迎亲朋贵客下联:欣接伉俪佳人。

上联:一杯喜酒迎宾共喜下联:两颗红心向党更红。

上联:联戚攀亲何必门当户对下联:交结情侣只求道合志同。

上联:喜酒喜糖办喜事盈门喜下联:新郎新娘树新风满屋新。

论中国对联书法章法

结婚对联精选(一)。

彩凤双飞莺歌燕舞,名花并蒂柳绿桃红。

宜室宜家勤俭为本,互助互爱劳动争先。

琴瑟永谐百年佳偶,婚姻自主一代良缘。

年轻有为鱼欣得水,风华正茂龙喜腾空。

并蒂红花向阳开放,比翼银燕凌汉飞翔。

结婚对联精选(二)。

节育人家喜随春至,晚婚夫妇福与日增。

美满姻缘情深似海,幸福伴侣志洁如梅。

晚恋晚婚益卿益我,优生优育利国利家。

燕舞莺歌云开五色,兰馨芝秀志在九州。

堂上丽日金莺啭,帘卷春风玉燕飞。

结婚对联精选(三)。

喜鹊登枝红梅俏,春风梳柳紫燕归。

盛世盛装完盛事,新春新岁迓新人。

春窗绣出鸳鸯谱,夜月捍斟琥珀杯。

碧岸雨收莺语暖,蓝田玉暖玉生香。

丽日和风春永驻,良辰美景月长园。

结婚对联精选(四)。

天时地利春风暖,霞蔚云蒸夜月圆。

花好月园多景气,时和日暖满春风。

不劳红叶题诗句,且喜春风入洞房。

紫燕双飞传喜讯,红花并蒂笑春风。

对舞黄莺鸣醉柳,双飞紫燕吻红花。

结婚对联精选(五)。

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自由恋爱双方如意,民主持家万事顺心。

互教互帮忠贞伴侣,相亲相爱幸福家庭。

并蒂迎春桃红柳翠,双飞比翼花好月圆。

彩凤双飞云蒸霞蔚,红花并蒂本固枝荣。

结婚对联精选(六)。

江山渔歌白鸥同舞,舟中春暖紫燕双飞。

白首齐眉鸳鸯比翼,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鸾凤和鸣莲花并蒂,螽麟瑞叶玉树连枝。

人生乐事今宵最乐,盛世新婚此日尤新。

桃灼李秾化行南国,香恬茶熟书著东莱。

结婚对联精选(七)。

秋水银堂鸳鸯比翼,天风玉宇鸾凤和声。

誉著铜盘诗联柳絮,祥开舍屋香到梅花。

瑟鼓房中凫翔静好,箫吹楼上凤律归昌。

嫁女婚男两厢情愿,生男育女一个方宜。

诞凤降麟合家欢乐,培德启智为国育才。

论中国对联书法章法

女儿结婚对联(一)。

祥光拥大道喜气满闺门。

金枝荣春绿玉树衬花红。

桃面喜陪嫁梅香和衬妆。

好女嫁出成贤妇佳音频传到娘家。

娘家既已芳声著婆屋定然美德彰。

女儿结婚对联(二)。

应要睦邻和妯娌更须敬老奉翁姑。

当媳须知勤俭好治家应教子孙贤。

宝马迎来云外客香车迈出月中仙。

名流喜得名门女才女欣逢才子家。

喜看淑女成佳媳乐让东床唤泰山。

女儿结婚对联(三)。

东床幸选乘龙婿旭日增辉嫁女天。

幸有春光筵贵客喜同淑女赴新婚。

惟有薄奁遗爱女愧无美酒待高朋。

养女已传针线术适人再授桑麻经。

嫁女喜逢良好日送亲正遇吉祥年。

女儿结婚对联(四)。

于归好咏宜家句往送高歌必戒章。

玉镜能谐温峤志荆钗甘为伯鸾容。

名流喜得名门婿才女欣逢才子家。

嫁女喜逢大好日送亲正遇幸福年。

瑟鼓房中凫翔静好箫吹楼上凤律归昌。

女儿结婚对联(五)。

嫁女婚男处处从简移风易俗事事当先。

嫁女婚男两家情愿生男育女一个相宜。

瑟鼓房中,凫翔静好箫吹楼上,凤律归昌。

红梅吐芳喜成边理绿柳含笑永结同心。

春暖花朝彩鸾对箅风和月丽红杏添妆。

女儿结婚对联(六)。

景丽三春天台桃熟祥开百世金谷花娇。

迎佳婿百年好合嫁爱女万事如意。

瑟鼓房中,凫翔静好箫吹楼上,凤律归昌。

雨打锣鼓风做媒,春老花嫁女山听曲韵水和声,云低月凝眉。

绣阁女红止今日厨司妇道始明朝。

女儿结婚对联(七)。

绣阁昔曾传跨凤德门今喜近乘龙。

名流喜得名门婿才女欣逢才子家。

稚子结良缘喜事从心慈母欣然开笑口嘉宾援百赐感怀雅意亲朋相聚叙衷情。

子媳早相知同德同心密室合欢偕伴侣岳翁原旧友有情有意明堂新喜结亲家。

白首齐眉鸳鸯比翼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女儿结婚对联(八)。

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

百年歌好合五世卜其昌。

杯交玉液飞鹦鹉乐奏瑶笙舞凤凰。

碧岸雨收莺语暖蓝田日暖玉生香。

国画心得体会论文

国画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绵延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作为一名国画爱好者,我在学习国画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绘画技能,更深刻理解到了国画的精髓和独特之处。本文将从国画的定义、意义、技法、题材以及将来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更好地传达出国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审美风格。国画强调的是画面所表现的意境和个人情感,注重形神兼备的表现手法。与西方绘画不同,国画注重的是“气韵生动”,通过墨色、构图、笔法、线条等来展现绘画对象的神韵和情感。国画擅长表现山水、花鸟、人物等主题,其独特的画风和表现手法使其在世界艺术舞台上独树一帜。

国画的意义不仅在于艺术创作,更在于对于个人修养和文化传承的作用。国画的创作过程需要艺术家集中思维、沉淀情绪,通过细腻的笔墨表达内心的感受。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增强个人的艺术修养,更可以促进思维的深入思考和情感的宣泄,对于提升个人情感和艺术修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国画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传承国画,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国画,使其在后人的艺术创作中继续发扬光大。

国画的技法独特而精妙,是国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墨色是国画的核心之一。通过运用墨色的深浅、浓淡、虚实来表现物象的立体感和光影效果,使绘画作品更具层次感和生动感。笔法是国画表现形象的重要手段,根据不同的题材和表现要求,艺术家采用不同的笔法,如点画、勾勒、用笔的厚薄、倾斜等,来表现出不同的效果。线条是国画表现形象的重要手段,通过线条的流畅与变化,可以表现出物象的形神、纹理和动态,使画面更具有艺术表现力。这些独特的技法使国画作品充满魅力,让人叹为观止。

国画的题材丰富多样,包含了山水、花鸟、人物以及其他题材。山水画是国画中的重要门类,强调的是自然山水的气势和内涵。花鸟画则注重描绘花鸟的神韵和活力,通过细腻的线条和浓淡的墨色,展现出花鸟的生机和美感。人物画是国画中最能体现人物形象和情感的一类,通过画家的笔触和筆墨运用,刻画出人物的神情和个性特征。这些不同的题材反映了国画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让人们在欣赏国画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无限魅力。

国画的发展前景是令人振奋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画不仅在艺术创作中不断创新和拓展,也在艺术市场中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和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国画,学习和欣赏国画,使其在当代艺术中继续发扬光大。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艺术数字化也为国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国画作品可以更便捷地传播和分享,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国画艺术。这些都为国画的繁荣发展带来了机遇和动力。

综上所述,国画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其独特的审美风格、丰富的题材和精妙的技法使其在世界艺术舞台上独树一帜。通过学习和欣赏国画,我们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更可以感受到国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意义。在未来的发展中,国画将继续创新和拓展,为我们带来更多的艺术惊喜和文化传承的责任。

中国画心得体会论文标题

中国画是一门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它形态多样,兼具造型美与意境美,凸显出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的审美理念。我在学习中国画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艺术形式的内在魅力。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学习和实践中国画艺术时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中国画的特色及其源头。

中国画从源头上讲,起源于古代的范画,它们有真、似、写、意等特点,也受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文化的滋润。现代的中国画也融合了西方的绘画技巧,形成了更多样化的风格。中国画的特色还在于它独特的墨色情调和“静中见动、动中见静”的意境美。在绘画中体现出这种“气韵生动”的美感,是中国画艺术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二段:学习中国画的方法。

学习中国画的过程中,我发现最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灵感和创造力。了解中国画的基础知识,打下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这包括画笔的握法、线条的运用、色彩和构图等方面。不仅如此,还要有一定的美学水平和感受力,能够将审美意识融入到绘画的创作中。学习中国画的好方法是多看、多描,反复训练,以达到熟练掌握画法的程度。

第三段:中国画艺术中的中心思想。

中国画艺术中的中心思想是体现创作者及其社会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审美思想和美学规律。这包括一些基本的审美概念,如“意境美”、“墨气意韵”。画作中每一笔、每一色、每一点都蕴含着深层的哲学思想和文化意蕴。中国画艺术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顶尖的地位,并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中国画创作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和智慧启迪的工作。很多时候,一副中国画看似简单,但其中包含的哲学思想、文化内涵以及画家的个人兴趣和情感表达等方面,都需要我们细致地去推敲、体会和理解。这个过程中,往往需要我们增强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以及不断提升审美品位和鉴赏能力。

第五段:总结和展望。

总的来说,学习中国画不仅仅是一种技巧和艺术的学习,更是一种深入人心的修行。中国画凭借着独特的审美趣味、艺术手法和文化沉淀,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未来,我相信中国画艺术还会与更多的文化艺术形式融合,为世界美学带来更多的启迪和创新。

论文国画心得体会

第一段:介绍国画的背景和意义(200字)。

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中国艺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墨、笔、水、彩等工具,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技法,传达出作者独特的审美观和艺术情感。国画是中国人文精神的体现,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我通过学习国画论文写作,对国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悟。

第二段:学习论文写作的过程和感受(300字)。

学习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我克服了许多困难和挑战。首先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要求深入研究和阅读海量的国画相关文献和论文,从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其次是逻辑思维的运用,写论文需要清晰的思路和条理,每一句话都要有依据,每个观点都需要有说服力的分析。最后是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要求用简练明了的文字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通过这些困难和挑战,我逐渐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论文写作中,我得到了很多宝贵的收获和体会。首先是艺术欣赏的提升,通过研究国画相关文献和论文,我进一步了解了国画的起源、发展和艺术特点,提高了对国画艺术的认识和欣赏水平。其次是创作能力的提升,通过分析和评价他人的作品,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巧来创作自己的作品,提高了创作的技巧和水平。最后是思维能力的拓展,论文写作需要开展深入思考和独立思考,通过对国画的研究和分析,我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第四段:论文写作对自我发展的影响(200字)。

论文写作对我的自我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首先,论文写作提高了我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通过学习和运用学术方法和理论知识,我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和理解国画艺术,形成自己的独立观点和见解。其次,论文写作锻炼了我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和比较,我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并形成系统化的思考框架。最后,论文写作提高了我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通过反复修改和润色,我能够用简练明了的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通过学习论文写作,我不仅对国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悟,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论文写作锻炼了我的研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我的艺术欣赏水平和创作能力。同时,论文写作也对我的自我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提高了我的学术素养和思维能力。我相信,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能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论文写作技巧,为国画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论中国对联书法章法

一、导入新课:

欣赏教室内悬挂书法作品,激发学生情趣。

二、新课:

1、为什么书法是我国特有的艺术?

(1)、汉字的独特造型;

(2)、独特的书写工具(文房四宝)。

2、书法文字发展演变情况:

(1)古文字系统。

甲骨文——钟鼎文(金文)——篆书(大篆和小篆)。

(2)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通过课件图片)。

3、书法审美的基本要素:

(1)是结体;

(2)是章法;

(3)是用笔;

(4)是用墨;

(5)是韵律;

(6)是风格。

4、介绍历代大书法家及其书法精品:(播放课件图片)。

(1)王羲之、王献之;

(2)初唐四大家: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薛稷;

(3)张旭和怀素的草书;

(4)颜真卿天下第二行书;

(5)柳公权楷书;

(6)宋四家:苏轼、黄公望、米芾、蔡襄;

(7)元代书法家;

(8)清代书法家。

5、对比不同时代书法家的艺术特色。

三、课堂小结:

通过书法的赏析,学生更深的了解了中国的文化,中国文字的精。

深内涵,也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习字如学做人,通过他写的文字可以看出此人的性格气质。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