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古诗心得体会(通用13篇)

时间:2023-11-03 11:14:36 作者:文轩 江南古诗心得体会(通用13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某个问题或经历的深入思考和独特见解的呈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篇章,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够有所启迪。

古诗江南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文化爱好者,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情有独钟。当我第一次接触到《古诗十九首》中的《江南》时,我被这首诗深深地吸引了。在学习这首诗的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它所描绘的江南美景和情感之美,同时也发现了它深厚的文化价值。下面,我将分享我的关于《江南》的体会和感受。

第一段:诗词背景介绍。在这个段落中,我们可以讲述《江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情境。例如,清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景仁所创作的这首诗,是他在游玩苏州时所作。通过黄景仁对江南优美的景色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江南文化的喜爱和敬慕,同时也是对苏州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赞美。

第二段:诗词分析。接着,我们可以分析这首诗的词语、句式和诗歌结构。例如,我们可以将篇幅分为四个部分:描绘美景、表达感慨、记述文化和感慨归来。同时,我们也可以分析诗歌中的一些关键词,例如“江南”、“水乡”、“细雨”等,这些词语无疑是由作者用心地选出来,用来准确描绘江南美景。

第三段:解读诗歌情感。在这个段落中,我们可以谈论《江南》表达的情感和主题。通过对诗歌中的描写和词语的选择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江南景色的喜爱和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此外,我们可以思考作者传达的主题和意义,例如诗词中承载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等。

第四段:诗词文化价值。在这个段落中,我们可以讲述《江南》的文化价值和意义。比如,江南地区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成为了中国文化重要的代表,黄景仁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江南文化的敬意。此外,这首诗也反映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时代的思考,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五段:自我体验与感受。在这个段落中,我们可以分享我们自己对《江南》的感受和领悟。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对江南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人文风光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我们也可以与诗歌中的情感共鸣,从而对人生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和体验。

综上所述,学习《江南》这首古诗,不仅可以让我们欣赏到黄景仁所描绘的江南美景,还可以体会到其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深入了解江南文化的内涵和意义。通过对《江南》的研习,我们也可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素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江南古诗心得体会

江南是我国最美的地方之一,这里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使其成为古人们创作诗歌的理想之地。诗歌是江南文化的馨香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得更加耀眼夺目。通过阅读江南古诗,我深深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与美,也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江南古诗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怀。江南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古代,江南是繁华富庶的地方,丰饶的土地、秀丽的山水、繁忙的市井,都成为古人们写诗的创作素材。这些诗中多数流露了诗人对家园深深的眷恋之情。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这些句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江南山水的情感,让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一缕江南的温暖。

其次,江南古诗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出江南的独特之美。江南的自然风光以水乡风光为主,水带给此地无限的灵感与想象空间。明代文学家杨慎《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写道:“辘辘轻舟已相亲,爱酣两鬓星星新。木笔褰开三月水,阴结茱萸数粒鳞。”这些动人的诗句将我们带入了江南多河多湖的境地,感受到了江南秋夜的静美与诗意。

再次,江南古诗中融入了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江南地区独特的环境和历史文化孕育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唐代诗人杜牧在《秋夕》中如此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首诗以秋夕为背景,通过描绘天空中的牵牛织女星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短暂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命的思考。读这些诗,让我深感人生短暂而美好,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

最后,江南古诗中表现出了才情与豪情。江南地区盛产文人雅士,这里的文化精英在艺术上有独特的追求和创造力。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苏轼。他的《江南春》一直都是我最喜欢的古诗之一:“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以琼枝玉叶来描写江南春天的盛景,让人心生向往和赞美之情。读这首诗,我仿佛听到了莺啼声,感受到了江南春天的美好。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江南古诗,我对江南的自然风光、人文情怀、人生哲理和文化底蕴有了更深的体会。诗歌让人们通过文字感受到江南的美,也让人们在欣赏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珍爱江南的过去和现在,我愿继续阅读和品味这些美丽的诗句,让我心灵永远与江南相连。

古诗江南心得体会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尤其是唐代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中,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的作品备受青睐,但是除了这些名家之外,还有很多诗人不为人知,其中就包括了著名诗人刘过的作品《江南》。这首诗虽然不及李白的《将进酒》和杜甫的《赤壁》,但是却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这让我痴迷于它,产生了许多感悟和体会。

第二段:诗歌赏析。

《江南》是唐代刘过的一首诗,诗中描写了江南的美景,引人入胜。诗歌用“楼”、“台”、“阁”、“城”、“市”等词语来描绘江南的城市景象,使人感到一种恬静、祥和的氛围。在描绘景色的同时,诗人也朴实地绘出了江南人们温和、淡雅、勤劳的生活方式。他用“船从闲处过”、“酒旗风动处”、“鱼翻藻根清见底”等描述,营造了一种自然亲近、虚怀若谷、淡泊名利的人文氛围。

第三段:审美体验。

读完这首诗,我不由得陶醉其中,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江南的美妙。我想象着静静躺在小船中,船夫摇着橹,水面微微荡漾,和煦的阳光洒在身上,海棠花飘落在水中,溪水缓缓流过,一切都是那样的安详静谧,我仿佛进入了一种超然的境界。这样美好的环境,让人感觉到一种莫名的揪心感,仿佛一切忧伤和孤寂在这一刻都淡忘了。

第四段:生活启示。

这首诗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清平世界”的意境和生活理念。刘过在诗中赞美江南,但是这并不仅限于江南的景物,还包括江南人民那种温润如水、胸怀大志、知足常乐的品质。他们不在乎东西部积,不追求金钱和权力,而是以“情之所钟”为生,因此江南的文化水平、艺术氛围和生活质量都非常高。这让我深深地感到,人生的价值要体现在内心积淀和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上,而不是在追求所得上。

第五段:结语。

一首好的诗歌,不仅在于它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更在于它给人生活、思考和灵魂的启示。《江南》这首诗,浅滩垂柳、雨后春笋、千帆过尽,皆成了我赏诗过后的精神养料。它启示我品味生活、感受世界、追求美好,让我更加深入的理解了这首诗歌的精髓所在。我相信,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这首诗会一直陪伴着我,教会我更多的感悟和体会。

江南古诗心得体会

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古诗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精湛的技艺,而江南古诗更是其中的瑰宝。江南古诗以其婉约的风格、流畅的韵律和深刻的意境深受人们喜爱。通过欣赏江南古诗,我深深感受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奇妙的艺术表现,下面我将就江南古诗的韵律、意境和风格等方面进行分享。

首先,江南古诗以其特有的韵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对于其他地区的古诗来说,江南古诗更加注重韵律的流畅和谐。例如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一句,既传达了时光荏苒之感,又通过语言音韵的变化,营造出长长的流水音效,给读者带来了视听双重的愉悦。这种独特的韵律感使江南古诗在朗诵时更加动听,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其次,江南古诗的意境给予了人们一种美的享受和思考。江南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灿烂的文化底蕴为古诗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背景。诗人常以江南景色为素材,描绘美轮美奂的自然景色,如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的“贾谊原来是何人,浩歌吟哦秦楼月”表达了富有诗意的月景,给人一种宁静如画般的心境。同时,江南古诗也能凭借细腻的描写展现出深沉的哲理,例如赵无极的《金陵晚望》中“日夕经过大江口,云销雨霁楚山空”以紧密的写实手法表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短暂,使人回味无穷。

最后,江南古诗的风格更是其独特之处。江南古诗以其文采斐然的特点成为文化界的瑰宝。清代文学家袁枚所作的《江南春》中“千绶扇风随步蹑,阆风巡使下春千”悦目明快的行文风格直抒胸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江南古诗以其婉约、洗练的风格而脍炙人口,每一句都如珠玉般精炼,字字句句都蕴含深情和智慧,使人陶醉其中。

总之,江南古诗以其独特的韵律、意境和风格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欣赏江南古诗,在短短的几十字里,我感受到了世间万物的美丽和人生的真谛。江南古诗是一面镜子,映照着那个特殊时代的文人墨客所面临的生活和情感。它们可能是对生活的痛苦和追求的一种宣泄,亦或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诠释。通过观赏江南古诗,我体会到了文化的力量和人类智慧的无限魅力。江南古诗的韵律、意境和风格都使我更加珍惜生活,更加热爱诗歌,期待在更多的古诗中寻找出更多的感悟和启发。

古诗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作者简介】。

白居易(公元772-846),字乐天,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含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常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也常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他的讽谕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二、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有《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注释】。

忆江南: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忆江南》共3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曾:曾经。

谙:熟悉。

江花:江边的花。胜,一作“似”。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此指蓼蓝。《旬子·劝学》:“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译诗、诗意】。

【赏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也许,月中桂子只是传说,那么钱塘潮奇观确实是存在的。寻桂子不一定能寻到,潮头却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极深的景观。钱塘江自杭州东南流向东北,至海门入海。钱塘潮每昼夜从海门涌入,异常壮观。钱塘潮在每年中秋后三日潮势最大,潮头可高达数丈,正因为如此,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趣意盎然。上句写跑去寺里寻找那美丽的传说,下句写自己悠然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钱塘潮,一动一静,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作者内心蕴涵的种种心理活动,也许可以感受到杭州的难忘。

第三首,写的是苏州。吴酒一杯春竹叶,也许有人会说,竹叶青并非是吴酒啊,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时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如“富水春”、“若下春”之类。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者,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也许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吧。十多年后,他在洛阳,回忆起当年饮酒观舞,不禁叹道:“早晚复相逢?”。早晚,是当时的口语,意思就是何时。

忆江南古诗

《忆江南》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其全文诗句如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翻译】。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凉州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全文诗句如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翻译】。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相思》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全文诗句如下: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翻译】。

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江南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不知何时会再次相逢。

忆江南江南忆是什么季节。

这一首写到桂子(桂花),还有潮头(钱江潮水季节),是秋天的景色。

江南春古诗

杜牧特别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人的图画,呈现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江南春》便是这类型的代表作。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1.莺啼:即莺啼燕语。

2.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3.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4.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5.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6.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7.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这首诗是杜牧也是唐代诗歌中一首杰出的作品,虽然只是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但它包含内容的丰富,技巧的高超,正如前人所说,“能以简括,胜人多许”,“包罗万象,真天地间惊人语也”。

这首诗开头两句的写景在古代诗歌中可以说是非常成功而且非常特出的一例,作者采用了非常特别的一种漂移的视角,通过语言的韵律、笔致的虚灵仅仅通过简单的词语组合表现出一种飘然远游的动感,而如果不很仔细地看,非常容易忽略这一点。我也是最近一次仔细地思索这首诗才发现,然后看到一位研究者说它非常象是“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江南大地。确实如此,但比起电影的这种技巧它还要更优美从容自然,因为它的动里还蕴有静,而且动静相宜。这种写法在中国的古代诗歌中,是非常少见的,作者凭借自己的想象力仅仅用十四个字便极其成功地完成了这一目的。江南秀美明媚繁丽的风景,作者游兴的欣悦飘然从容,都完美地表现了出来。

具有个性和感情的人们才懂得想要脱离这些东西是什么意思”。和艾略特差不太多,文学批评家萨尔达说,诗人在其作品之中固然要显示出其个性,诗人同时是在努力发现某种超个人的东西——或者真理或者美或者生命。同样地,在这首诗里,在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中,也可以说同样能够找得到这样的倾向。可能在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中,个人性和非个人性往往会以各种形式交织于一起,难以辨清。

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是游走于当前以空间作为背景的江南,那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自然地转进至漫漫时间长河里的江南,虽然也还在写景,作者的身形也还是那么流动不居,而较之前两句,用笔更是极其的虚灵。既然是在此时的江南,诗人自然会看到许多南朝时留下的寺庙的楼台建筑,于是很自然诗人想到南朝——那个历史上江南开始盛丽繁华的时期,那个佛教开始兴盛并兴盛一时的时期,那个已成为历史渐渐远去只留下眼前这许多陈迹的时期。一时间,该有多少江山如画、人事代谢,浮现于诗人眼前。但是渐渐地诗人发现,所有这些都和远处烟雨之中那些当年留下的寺庙的`楼台建筑一样,仿佛是在烟雨迷蒙之中而无法看清;虽然看不清楚,却也知道,总有许多人物许多事情在时光的烟雨中消磨殆尽,就像后来辛弃疾词中所写:“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只有这些楼台建筑经历了时间的风雨依然还在,“尘事繁堪织”,只有“僧语”才能够“淡如云”。现在呢,会不会将来回首看去,也一样是如此烟雨朦胧?其实就是现在向现在的那些事情看去,真的就看清楚了吗?诗人忽然觉得,都一样地看不清楚,一样地是在烟雨迷蒙之中,“多少楼台烟雨中”——“多少”的楼台啊,而又不止于这些楼台,都是在这样的烟雨之中。原来当他把视界转进时间的浩瀚之海里,无论朝哪一方向远远望去,都是如此地迷蒙而不能够看得清楚。这和余光中的“渡口以上,渡口以下;上游茫茫,下游茫茫;两皆茫茫”,意韵岂非很有些相近。此时杜牧心中,多少迷惘、多少感慨、多少惆怅,他的身形开始变得凝重,渐渐停了下来,终于陷入了沉思之中,不再能如先前的欣悦。

诗人的思想情感,总是很大程度上受限于他所处的时代以及他个人的时代经历。此时江南美好的春景让往往还是想振作起来的杜牧既感觉近乎无限的美好也感觉到种种迷惘怅恨,一些年后杜牧回忆起江南漫游的生活情景,心中不免怀念,便写下了《念昔游三首》:

十载飘然绳检外,樽前自献自为酬。

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

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羽林枪。

李白题诗水西寺,古木回岩楼阁风。

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

再过一些年后,另一位著名的晚唐诗人韦庄又来对此江南春景,却只能充满了对于人生世事的如同梦幻之感,觉得世事无常,世界不过仿佛如此无情。于是他写下那首著名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江南的景色其实依然的美好,只是这美好的景色根本无法让韦庄的内心产生什么希望,他只想要沉醉其中,醉而忘归:“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菩萨蛮》)。

杜牧《叹花》:“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此诗后人附会一则传说故事,说杜牧游湖州时,遇见一民间女子,年十余岁,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后十四年,杜牧始出为湖州刺史,而此时女子已嫁人三年,生二子,而杜牧感叹其事,作此诗。这故事如此富于传奇色彩,一望可知为好事者附会无疑。有学者可能以为此事大致可信或者受此说影响,于是以为此诗是写男女之情。但仔细体会全诗,似乎并非写男女之情,应该是写文人雅士游赏时一种细致幽微的感情,有些惆怅,有些感叹时光荏苒景物变幻之快,风格清俊明朗。

江南古诗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书室明暖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

宋·陆游。

美睡宜人胜按摩,江南十月气犹和。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月上忽看梅影出,风高时送雁声过。

一杯太淡君休笑,牛背吾方扣角歌。

3、《赠范晔》。

南北朝·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4、《江南曲》。

南北朝·柳恽。

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5、《春梦》。

唐·岑参。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6、《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唐·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7、《梦江南》。

唐·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8、《蝶恋花》。

宋·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江南

唐代:孟郊作者介绍。

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

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

2、听雨。

元代:虞集。

屏风围坐鬓毵毵,绛蜡摇光照莫酣。

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

3、伤春怨·雨打江南树。

宋代:王安石。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4、虞美人·梳楼。

宋代: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5、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7、题画。

宋章甫。

一水鸣东西寺,春雨洗南北山。

脚力未穷苍翠,梦魂曾听潺湲。

8、耕钓境。

宋叶茵。

一犁足春雨,一丝摇晴风。

乐此至乐地,其惟蓑笠翁。

题李公麟山庄图其八栖云室。

9、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宋释祖钦。

春雨溟蒙,春云叆叇。

忽然杲日当空,天不能遮,

地不能载。

10、颂古五十七首。

宋释道昌。

把火入牛栏,反身外面看。

梨花千点白,春雨几声寒。

11、春雨吟。

宋邵雍。

春雨细如丝,如丝霡霂时。

如何一霶霈,万物尽熙熙。

12、芦苇江八咏·前野耕云。

宋罗仲舒。

春雨鸣布谷,士膏三月足。

举趾事兴耕,竟亩水云绿。

13、园蔬十咏·韭。

宋刘子翚。

肉食嘲三九,终怜气韵清。

一畦春雨足,翠发剪还生。

14、村居。

宋郭仁。

移家杨柳湾,小筑田家坞。

一宵春雨晴,满地菜花吐。

15、题赵昌木瓜花。

宋范成大。

秋风魏瓠实,春雨燕脂花。

彩笔不可写,滴露匀朝霞。

16、题扇。

宋仇远。

欹枕闻春雨,闭门见绿阴。

可人歌扇底,犹有惜春心。

17、玉艳亭即事五首。

宋白玉蟾。

正月梅花尽,一溪春雨香。

燕方寻故垒,蜂已葺华房。

18、山水图。

明唐寅。

绿树含春雨,青山护晓烟。

携筇出矶上,何以地行仙。

19、后杂兴。

宋陆游。

腊雪瑞我麦,春雨嘉我谷。

老农无他求,一饱万事足。

20、春雨。

宋陆游。

拥被听春雨,残灯一点春。

吾儿归渐近,何处宿长亭?

古诗江南春

《江南春》是一首久负盛名的好诗,其中对江南景色的描写跟是细致,让我们欣赏一下全文吧!

江南春。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韵译。

辽阔的干里江南春景美如画,莺歌燕舞绿叶映衬鲜艳红花。

水村山郭酒旗在春风中招展,南朝佛寺有多少笼罩烟雨下?

散译。

干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有相互映衬的绿树红花,有临水的村庄,有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注释。

1.莺啼:即莺啼燕语。

2.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3.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4.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5.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6.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7.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创作背景。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一点点的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

而另一方面,宪宗当政后,醉心于自己平淮西等一点点成就,飘飘然的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一心事佛,韩愈上《谏佛骨表》、险些丢了性命。宪宗被太监杀死后,后继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大自然风光。“千里”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的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虚数,不是实指,突出佛寺之多,讽刺了皇帝依赖佛教。其中应指现存于江阴青阳镇的悟空寺。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同时杜牧还留下了一首《芙蓉湖》),赞誉江阴美景:

丹树村边烟火微,碧波深处雁初飞。萧条落叶垂杨岸,隔水寥寥闻捣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江南

活动目的:

1、通过欣赏诵读《小池》《江南》,感受古诗所描写的意境,欣赏两首诗的异同。

2、认读有偏旁的汉字,知道相同偏旁的字都有相关的意义。

活动准备:诗文图、字卡、cd碟、教材、古典乐曲。

活动过程:

一、朗读表演:《山居秋瞑》。

二、导入新课:

1、阅读教材,听录音欣赏《小池》《江南》,跟读、模仿读诗文。

2、看诗文画面欣赏理解诗文内容:

(1)《小池》写了什么?泉水、树荫、小荷、蜻蜓、一幅水上的景致画面。

(2)《江南》是怎么写莲花和水中的鲁的?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塘的东、南、西、北、中,用方位角度的.变化生动传神地描摹出鱼戏莲戏水的动态。

(4)请幼儿找到诗文的文字部分,找出教师出示的大字卡的生字,读出来。

《小池》:蜻蜓、荷、荫《江南》:采莲根据偏旁给字归类:蜻蜓、荷、荫、莲。

(5)教师小结“蜻蜓”是“虫”字边的字,“虫”字旁字都与昆虫有关,请幼儿说说还认识哪些“虫”字旁的字。教师将幼儿说出的字写出在黑板上,引导幼儿认读。

(6)“荫”和“荷”是“艹”字头的字,“艹”字头的字都与植物有关,幼儿说说还有哪些字是有“艹”字头。教师将幼儿说出的字写在黑板上,引导幼儿认读。

三、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伴奏下,诵读、背诵古诗。

四、活动结束。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献,

鱼戏莲叶北。

古诗江南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长恨歌》【唐】白居易。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应天长【唐五代】冯延巳。

当时心事偷相许,宴罢兰堂肠断处。挑银灯,扃珠户,绣被微寒值秋雨。

枕前各泪语,惊觉玉笼鹦鹉。一夜万般情绪,朦胧天欲曙。

李凭箜篌引【唐五代】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叫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